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测试及答案1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和诗歌,完成下面练习。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绠不可竭________ ②三日而后汲视________ ③悦人襟灵________(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4)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南宋)王十朋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
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②,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和诗歌,完成下面练习。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绠不可竭________ ②三日而后汲视________ ③悦人襟灵________(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4)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南宋)王十朋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
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2.文言文阅读(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练习(一)《小石潭记》一、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 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7)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________ (8)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 _________ (10)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11)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________ _________ (12)水犹清冽______________二、翻译下列句子(1) 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4)乐: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________ 似与游者相乐。
语文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①问曰:‘天下恶②乎定?’吾对曰:‘定于一③。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④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⑤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⑥,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⑦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释:①卒然:通“猝”,突然。
②恶(wū)乎:怎样,如何。
③一:统一④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⑤悖(bò)然:此处形容禾苗蓬勃生长的样子,⑥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⑦由:通“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委而去之________②亲戚畔之________③语人曰________④就之而不见所畏焉________(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线划开(限断2处)。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悖然兴之矣(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4)甲、乙两文表现了孟子怎样的主张?请结合两段文字内容分别做简要分析。
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宋)弘荐沛国①桓谭,为议郎、给事中②。
帝③令谭鼓琴,爱其繁声④。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②委而去之________③亲戚畔之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需即提出论点,并将“天时”“地利”“人和”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没有被攻下,是因为攻城者没有占据有利作战的天时。
C.四不“非不”强调了再优越的地利条件,也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D.全文设喻说理,析理精微,突出了孟子“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①问曰:‘天下恶②乎定?’吾对曰:‘定于一③。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④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语文初二上册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初二上册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年且九十(________)②杂然相许(________)③始一反焉(________)(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妻子的“献疑”和智叟的疑问都流露出他们对移山过程必须解决的难题的关心和关注。
C.操蛇之神的“惧”侧面突出了愚公移山的紧定信念和恒心。
D.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两座大山,不仅没有损害愚公形象,反而使愚公形象更加高大求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的美好愿望。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陆澄渊博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澄。
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十条,皆俭所未睹。
俭乃叹服。
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①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1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1一、文言文1.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练习。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①天子且至________ ②军霸上 ________ ③改容式车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最后一句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时期)的大儒孟子写的《孟子》。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空乏其身(财资缺乏)B.而后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C.而后喻(表达)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3)本文开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六位圣君贤相的出身。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晏子举贤西汉·司马迁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①。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②。
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③。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④。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批注】“也”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我晏婴虽然没什么仁德,但帮助你解危脱难,你为什么这么快就要和我绝交呢?”“也”表达了晏婴对越石父请求绝交充满疑问,急于想从越石父口中得到答案的迫切心情。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⑥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⑦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⑧。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①越石父:齐国贤人。
缧绁:拘系犯人的绳索,引申为囚禁。
②涂:通“途”,路上。
骖:古代一车四马,骖是两边的马。
③绝:断绝,此处为绝交。
④诎:通“屈”,受委屈;信,通“伸”,受尊重。
⑤感寤:认识,了解。
⑥御:车夫。
⑦自下:自处下位,表示自谦。
⑧抑损:谦卑退让。
(1)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空格处加点词的意思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3)虚词“也”表示判断、肯定或疑问等语气,仿照文中批注,揣摩下句“也”字的表达效果。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4)《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如下方示例。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年且九十________ ②杂然相许________ ③惧其不已也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高大,突出移山的任务艰巨,为下文愚公移山等情节做铺垫。
B.文中穿插京城氏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表明愚公移山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C.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的目标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D.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不怕吃苦,敢于斗争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闻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闻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立有间/飞漱其间B.乃令出裘发粟/征于色,发于声C.令所睹于途者/道听途说D.无言其名/名扬四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结合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
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
③谑弄:开玩笑,嘲弄。
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正色责之/征于色,发于声B.每来见过案上纸/拍案而起C.虽谑弄皆有义味/虽我之死D.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困于心,衡于虑(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天祥①至柴市,临刑,殊从容,问市人曰:“孰南面?”或有指之者,即向南再拜而死。
年四十七。
人为忠孝所感。
庐陵张千载者,天祥友也。
天祥贵显时,屡以官辟②,不就。
临安既破,天祥自广还,过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千载当偕行。
”既至燕,寓天祥囚所侧近,日以美馔③馈,凡三年,始终如一。
且潜制一椟④,天祥受刑日,即以藏其首。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改)注释:①天祥:即文天祥,南宋文学家,坚持抗元,在广东兵败被俘,后押解至燕京,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在柴市从容就义。
②辟:召,征召。
③美馔zhuàn:美味的饮食。
④椟:盒子。
(1)下列选项中的划线词与“或有指之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A.甚矣,汝之不惠B.已而之细柳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D.得志,与民由之(2)上文通过________这件事,侧面表现了________。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宋仁宗忍饿宋仁宗一日晨兴①,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
”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②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ƒ。
诚恐自此逐夜④宰杀,以备非时供应。
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⑤而启无穷之杀也。
”(注)①兴:起身。
②禁中:皇官。
③外面遂以为例: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指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
④逐夜:每晚。
逐,每。
⑤馁:饥饿。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未若柳絮因风起B.比闻禁中每有索取/操蛇之神闻之C.诚恐自此逐夜宰杀/帝感其诚D.以备非时供应/四时俱备(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3)故事体现了宋仁宗怎样的品质?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年且九十(________)②杂然相许(________)③始一反焉(________)(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妻子的“献疑”和智叟的疑问都流露出他们对移山过程必须解决的难题的关心和关注。
C.操蛇之神的“惧”侧面突出了愚公移山的紧定信念和恒心。
D.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两座大山,不仅没有损害愚公形象,反而使愚公形象更加高大求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的美好愿望。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语文初二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二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天祥①至柴市,临刑,殊从容,问市人曰:“孰南面?”或有指之者,即向南再拜而死。
年四十七。
人为忠孝所感。
庐陵张千载者,天祥友也。
天祥贵显时,屡以官辟②,不就。
临安既破,天祥自广还,过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千载当偕行。
”既至燕,寓天祥囚所侧近,日以美馔③馈,凡三年,始终如一。
且潜制一椟④,天祥受刑日,即以藏其首。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改)注释:①天祥:即文天祥,南宋文学家,坚持抗元,在广东兵败被俘,后押解至燕京,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在柴市从容就义。
②辟:召,征召。
③美馔zhuàn:美味的饮食。
④椟:盒子。
(1)下列选项中的划线词与“或有指之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A.甚矣,汝之不惠B.已而之细柳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D.得志,与民由之(2)上文通过________这件事,侧面表现了________。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
夏日新篁①初放,绿阴照人②,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
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③,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风和日暖,冻蝇④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⑤,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选自郑板桥《题画三则》)(注释)①新篁:新竹。
②绿荫照人:绿色的竹影照在人身上。
③窗棂:窗子上雕花的窗格。
④冻蝇:秋冬受冻的苍蝇。
⑤师承:受过老师指教,有相承的师法。
(1)“置一小榻其中”中“置”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3)作者认为自己画竹的灵感“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此句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解析1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
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②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③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注释))络:用绳子编的网兜。
②暂:突然。
③乏绝:食用缺乏断绝、穷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单于素闻广贤/素湍绿潭B.匈奴兵多/兵革非不坚利也C.广之将兵/将以下骑送迎D.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虽我之死(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3)李广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分析。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富贵不能淫》)(乙)陈果①,字稚硕,乡试登唐文献榜第二甲,授兵部山海关主事。
果慷慨尚气,少与阮大成②友。
大成中年流落,挈③妻子依之;及卒,果又以礼殡葬之,抚其子,择配,嫁其女。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和诗歌,完成下面练习。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绠不可竭________ ②三日而后汲视________ ③悦人襟灵________(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4)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南宋)王十朋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
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2.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小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惩山北之塞惩②杂然相许许③汝之不惠惠(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但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以此来表现出愚公的“愚”。
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 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D.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解析1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乙]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不能致训,至于用钺。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
吾子之讨,军礼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注释)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
②仆:指驾车的人。
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
④公:指晋侯。
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介胄之士不拜/予无重寡人之过B.天子为动/臣闻师众以顺为武C.何辱命焉/且焉置土石D.寡人之过也/人恒过然后能改(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练习。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①天子且至________ ②军霸上 ________ ③改容式车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最后一句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带答案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乙]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不能致训,至于用钺。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
吾子之讨,军礼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注释)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
②仆:指驾车的人。
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
④公:指晋侯。
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介胄之士不拜/予无重寡人之过B.天子为动/臣闻师众以顺为武C.何辱命焉/且焉置土石D.寡人之过也/人恒过然后能改(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时期)的大儒孟子写的《孟子》。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空乏其身(财资缺乏)B.而后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C.而后喻(表达)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3)本文开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六位圣君贤相的出身。
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4)文中作者从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列举了承载“天降大任”的人所遇到的磨难。
在作者看来,这些“磨难”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怎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5)对于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内”要有“拂士”,“外”要有“敌国”,只有这样,国家才不至灭亡。
你同意孟子的这个观点吗?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班别:姓名:学号:桃花源记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魏、晋.. D.乃不知有汉,无论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7、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答:8、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9、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1题。
【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因以为号.焉自号.曰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曳屋许许..声C.期.在必醉与友期.行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③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两人耳。
12、解释加点的词。
陶后鲜.有闻鲜:②濯.清涟而不妖濯:亭亭净植.植:④相与步.于庭中步:1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14、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心情。
15、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9题。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而:(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蔽: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17、《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答:18、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
答:19、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答:《核舟记》)阅读下列文段,完成20—22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核舟记》)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项是( )A.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B.高可二黍许.(上下)C.佛印绝类.弥勒(同类)D.若.听茶声然(好像)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2)神情与苏、黄不属.()(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4)珠可历历..数也()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3、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大道之行也》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与(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2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2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27、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①②③《三峡》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回答11——14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阙襄29、翻译下列语句。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30、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
31、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湖心亭看雪》阅读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回答5-9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2、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一童子∕烧酒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余拏∕一小舟33、下列“而”的用法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同的是()A.杂然而前陈者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