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试用期

合集下载

试用期期限是多久 试用期

试用期期限是多久 试用期

试用期期限是多久试用期试用期较长不超过几个月?一、试用期较长不超过几个月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一定期限的考察期。

我国《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较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为避免有些企业滥用试用期,我国《劳动合同法》将试用期按劳动合同期限长短分别做了规定。

即: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试用期内能否随时辞退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不能随时、无原因地辞退劳动者。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有关规定,在试用期内,只有当劳动者具有下述法定情形之一时,用人单位才可以辞退劳动者:(一)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六)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七)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八)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除上述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辞退员工,除应具备上述法定辞退劳动者的情形外,还应当向劳动者说明辞退理由。

这里的“说明理由”,《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须采用书面形式,但为了便于举证,建议用人单位采用书面形式,并且要求劳动者签收。

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对于用人单位依据上述(七)或(八)情形辞退劳动者的,应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解析劳动中的试用期与终止方式

解析劳动中的试用期与终止方式

解析劳动中的试用期与终止方式试用期是劳动关系中常见的一种制度,它为雇主和员工提供了一段时间来相互了解、适应和评估对方。

同时,劳动关系的终止方式也是在劳动法中明确规定的,合理使用终止方式可以保障雇主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对劳动中的试用期与终止方式进行解析。

一、试用期的定义与法律依据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与新聘用的员工约定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员工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以确定是否适合该岗位。

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具体期限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以及岗位性质进行灵活约定。

试用期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根据这两部法律的规定,试用期不仅明确了试用期的时间限制,还对试用期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辞退制度等做了详细的规定。

二、试用期的作用与注意事项试用期作为劳动关系中的一种安排,其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试用期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充分的了解员工的机会。

通过试用期,用人单位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的人事决策提供参考。

其次,试用期也为员工提供了一个熟悉和适应工作环境的过程。

新员工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来融入团队,熟悉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试用期可以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和提升自己。

最后,试用期还可以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工作要求,为新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并通过一系列的考核评估其能力和表现。

然而,在使用试用期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试用期不能成为滥用劳动者权益的手段。

用人单位在确定试用期期限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并与员工进行充分协商,不能将试用期作为一种长期的延长工资或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手段。

其次,试用期期间的员工权益应得到保障。

在试用期期间,员工应享受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并应当受到合理的培训和指导。

最后,试用期的终止须符合法律规定。

试用期期间,如果用人单位认为员工不符合岗位要求,可以根据约定进行终止。

劳动合同试用期、见习期规定

劳动合同试用期、见习期规定

劳动合同试用期、见习期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劳动合同试用期和见习期的管理,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的试用期和见习期管理。

第三条劳动合同试用期和见习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过程中,为了相互了解、适应和评估而设定的特定阶段。

第二章试用期规定第四条劳动合同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用于相互了解、适应和评估的期限。

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五条劳动合同试用期应当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六条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第七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三章见习期规定第八条见习期是用人单位为了培养新入职劳动者的工作技能、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而设定的期限。

见习期期限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九条见习期内的劳动者应当接受用人单位的培训和指导,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见习期劳动者的表现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工作安排,确保见习期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第四章试用期和见习期的终止与解除第十一条试用期和见习期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但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劳动者在试用期和见习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

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

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劳动法是我国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法规。

其中,对于试用期的规定,旨在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权益平衡,对雇主和员工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试用期的定义、试用期的设立和结束、试用期期间的权益保护等角度来探讨劳动法对试用期的具体规定。

一、试用期的定义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应聘者在劳动关系开始阶段约定的一段时间,用以检验员工能力、品德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1条的规定,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自然日)。

试用期的设立应当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明确约定。

二、试用期的设立和结束试用期的设立需通过劳动合同或劳动协议来明确约定。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条件、权益和义务的重要文件,应当明确规定试用期的开始时间、试用期的期限、工资待遇等内容。

通常情况下,试用期一般在劳动关系开始时设立,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劳动关系已经建立后再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结束有两种情况:一是试用期到期,劳动合同自动生效;二是经用人单位考核,确认劳动者适合正式工作,提前终止试用期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试用期到期或提前终止试用期,用人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并注明试用期考核结果。

三、试用期期间的权益保护在试用期期间,劳动者与正式员工一样,享有一定的劳动权益和合法权益。

具体来说,劳动法对试用期期间的权益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资待遇: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双方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试用期期间的工资待遇应当与正式员工相当,不得低于同岗位、同级别正式员工的工资水平。

2. 劳动条件: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3. 社会保险: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享有与正式员工同等的社会保险权益,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4. 劳动纪律: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应当依照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进行工作,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安排和管理。

试用期规定时间为几个月

试用期规定时间为几个月

试用期规定时间为几个月试用期规定几个月具体分为四种情况: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4、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辞职要交违约金吗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是无需附任何条件的。

用人单位不能以合同中约定为由,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试用期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约定的试用工作的期限。

在这个期限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互相了解对方的情况,从而决定是否要选择对方。

《劳动法》设立试用期的目标,就是给用工双方进一步的“选择权”。

《劳动法》第32条明确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得到用人单位的同意。

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的一项重要权利,即所谓的“单方解除权”。

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只有在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公司被开除怎么赔偿1、在试用期中,除非劳动者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否则,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2、以下情形辞退员工不需要赔偿: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员工支付经济赔偿金。

试用期要签劳动合同吗1、试用期也是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应当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时间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时间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于试用期时间的长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法律中明确规定了试用期的最长时限为6个月。

具体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试用期的最长时间为6个月。

在这个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合同,也可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

而且,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也要向试用期劳动者支付工资、另行约定的报酬和劳动保护待遇。

试用期的设立和使用主要是为了帮助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减少雇佣风险。

试用期的设立需要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

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试用期的时间长度,各地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规定。

例如,有些地方的规定是试用期最长为3个月,而有的地方则规定为最长为1年。

所以,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参考当地的相关规定。

需要强调的是,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享有与正式员工相同的权益和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因试用期而降低待遇或剥夺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权益。

如果用人单位违法操作将试用期视为延长或滥用试用期,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总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的
时间长度最长是6个月。

用人单位应该遵守法律规定,合理设置试用期时间,并在试用期内给予劳动者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待遇和权益保护。

新劳动法关于试用期规定

新劳动法关于试用期规定

新劳动法关于试用期规定2019年1月1日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施行,其中关于试用期规定的变化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新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

1. 试用期的定义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职工双方在确定劳动关系之前,以协商方式确定的一段合同约定期,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可以按照规定对职工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品德表现、工作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是否录用。

2. 试用期的时长根据新劳动法,试用期时长不能超过6个月,而此前的《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时长为不超过1年。

同时,试用期的具体时长应当与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相匹配,而不是随意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特定行业或职业工种,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专门规定,规定试用期时长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长应当明确规定。

3. 试用期期间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新劳动法明确规定,在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均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职工支付工资报酬以及依法应该支付的经济补偿;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同时,新的劳动法还规定,在试用期期间,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者提供虚假岗位,致使职工受到损害的,职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因解除合同而造成的损失。

4. 试用期结束后的情况试用期结束后,用人单位必须对职工进行评估,考虑是否予以转正,并及时与职工商议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

如果用人单位认为职工在试用期表现不佳,可以选择不予转正。

但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职工,并在试用期结束前7天作出决定。

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合理的教育培训和工作机会,使其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5. 试用期的注意事项•试用期必须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

•试用期的时长不宜过长,应当与工作需要相匹配。

•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职工的工资待遇或劳动保障。

•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6. 总结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进行了细化和完善,试用期时长的最大限度、双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试用期结束后的处理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试用期法律规定

试用期法律规定

试用期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2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20条的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约定的,用于考察劳动者是否适合从事所要求的工作和用人单位是否满意劳动者的期限。

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

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试用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在劳动合同中未明确规定试用期的情况下,默认为一个月。

此时,试用期的工资待遇和其他条件应当与劳动合同生效后的正式职工相同,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2.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试用期的长度,但不得超过三个月。

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支付试用期工资,但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

在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有权对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进行评估和考核。

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表现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30天通知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赔偿。

但是,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发生严重失职或者违反劳动纪律,用人单位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同时,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也享有一定的权益保护。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享有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等权益。

用人单位不得歧视劳动者,也不能要求劳动者支付任何试用期培训
费用。

总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一段时间,用于考察双方是否适合继续合作。

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期间劳动者应享有相应的权益保护,用人单位也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2024试用期法律怎么规定

2024试用期法律怎么规定

2024试用期法律怎么规定一、新劳动法试用期时间是多久一、新劳动法试用期时间是多久《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二、劳动仲裁时间一般多长时间劳动仲裁时间一般是45日,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所以,劳动仲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60日。

有下列情形的,仲裁期限按照下列规定计算:1、申请人需要补正材料的,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的时间从材料补正之日起计算;2、增加、变更仲裁申请的,仲裁期限从受理增加、变更仲裁申请之日起重新计算;3、仲裁申请和反申请合并处理的,仲裁期限从受理反申请之日起重新计算;4、案件移送管辖的,仲裁期限从接受移送之日起计算;5、中止审理期间不计入仲裁期限内;6、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另行计算的其他情形的。

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如下:1、向劳动仲裁机构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和证据材料,申请立案;2、仲裁机构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3、仲裁机构开庭审理;4、仲裁机构进行调解;5、调解不成的,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2024年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规定

2024年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规定

2024年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规定根据中国劳动法,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前约定的一段时间,用于双方互相了解、试用是否适合工作的期限。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有权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员工也有权评估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以下是根据现行中国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常见规定。

请注意,具体规定可能因各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1. 试用期期限: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期限没有明确规定,但规定试用期的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具体试用期的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一般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工作性质来确定。

2. 工资和待遇:在试用期内,员工享受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工资和待遇。

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因试用期而降低员工的工资水平或剥夺其享受福利待遇。

3. 劳动关系:试用期期间双方均享有相同的权益和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履行一切与正式员工相同的义务,包括支付工资、工作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等。

4. 解雇和终止合同: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有权解雇员工。

双方在试用期内亦可协商终止劳动合同。

然而,试用期内的解雇和终止仍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规定仅为参考,具体情况可能因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您查阅官方的劳动合同法规定或咨询相关专业服务机构。

第 1 页共 1 页。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劳动法试用期是指签订劳动合同时,雇主和劳动者可以约定在一定时间内,对劳动者进行试用的一种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依法可以与雇主签订书面试用期劳动合同,但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一、试用期的必要性1、为了促进劳动者就业,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2、根据劳动者的特点,使雇主能够更好地选择和调整劳动者;3、为雇主和劳动者提供一定的调节期,使双方在劳动关系中能够适应彼此;4、加强劳动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5、避免雇主在误读劳动者时发生损失;6、促进双方建立长期的劳动关系,增进彼此的信任。

二、试用期的规定1、雇主和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但不得超过六个月;2、雇主应当给予试用期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3、试用期劳动者享受被试用企业的人身保险和社会保障;4、试用期结束后,雇主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给予劳动者报酬或补偿;5、试用期结束时,雇主应当将试用期劳动者转正,签订正式劳动合同;6、试用期内劳动者如有不良表现,雇主有权解除劳动合同;7、如雇主有正当理由不能继续雇用试用期劳动者,应当给予试用期劳动者一定的补偿; 8、如雇主未按规定的期限给予劳动者报酬或补偿,应当按照加班报酬标准支付劳动者报酬或补偿。

三、试用期的注意事项1、试用期的规定应当明确,不得超过六个月;2、雇主在录用劳动者时,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试用期劳动合同;3、雇主应当给予试用期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4、试用期劳动者享有被试用企业的人身保险和社会保障;5、雇主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给予劳动者报酬或补偿;6、雇主有权根据劳动者的表现解除劳动合同;7、雇主未按规定的期限给予劳动者报酬或补偿,应当按照加班报酬标准支付劳动者报酬或补偿;8、雇主有正当理由不能继续雇用试用期劳动者,应当给予试用期劳动者一定的补偿;9、试用期结束后,雇主应当将试用期劳动者转正,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劳动试用期工作时间

劳动试用期工作时间

劳动试用期工作时间劳动法对于劳动试用期的规定非常明确,试用期的工作时间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本文将详细阐述劳动试用期中工作时间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劳动试用期的定义及法律依据劳动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于雇佣的新员工,在雇佣关系确立后一段时间内对其进行的一个试验性考察阶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试用期工作时间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约定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试用期中的工作时间,同样需要经过双方协商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

1. 工作时间的安排试用期的工作时间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的劳动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工人的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法定工时七十二小时内应当休息一天。

职员的劳动时间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确定,但不得超过每日八小时以及每周四十四小时。

2. 加班工作的限制试用期的劳动者同样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加班工作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劳动者的加班工作应当经过劳动者的同意,用人单位不得强制劳动者加班。

同时,对于加班工作,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或者安排补休。

三、试用期工作时间的具体安排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约定试用期的工作时间安排。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试用期工作时间安排方式,供参考:1. 标准工时制试用期内,按照正式员工的标准工时制度进行工作,即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制度。

2. 缩短工时制试用期内,根据双方协商,在不超过每日8小时和每周44小时的前提下,缩短每天工作的时间。

如每天工作6小时,每周工作5天。

3. 弹性工时制试用期内,可以采取弹性工时制,根据工作任务和个人需求,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工作时间。

如规定每天工作不少于6小时,但不超过8小时。

4. 其他特殊工时制根据特定行业或者岗位的工作性质,可以在保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制定其他特殊的试用期工作时间安排。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 试用期几个月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 试用期几个月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几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一般几个月?几乎每一个新人进入到一个新的岗位都会面临到试用期的问题,但是,你了解劳动法规定的试用期期限是多久吗?此外,哪些情况下又不可约定试用期呢?下面,来学习下吧。

一、劳动法规定试用期的期限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合同>3个月,无试用期。

1年>劳动合同>=3个月,试用期最多不得超过1个月;3年>劳动合同>=1年,试用期最多不得超过2个月;劳动合同>=3年,试用期最多不得超过6个月。

二、法律明确规定三种情况下不可约定试用期,这三种情况分别是:1)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2)合同履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劳动合同;3)非全日制用工。

此外,若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即为劳动合同期限。

试用期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试用期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在试用期内,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包括:⑴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⑵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⑶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⑷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重大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⑸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法员工试用期管理制度

劳动法员工试用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劳动合同管理,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试用期定义及期限1.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

2. 试用期的期限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3.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4.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5.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三、试用期工资及福利待遇1. 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 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应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3. 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

四、试用期考核1. 用人单位应制定详细的试用期考核标准,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考核时间。

2. 试用期考核由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考核结果应客观、公正。

3. 试用期考核不合格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通知劳动者。

五、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1.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通知劳动者,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2.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3.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操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旨在明确试用期管理流程,规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行为,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司和谐稳定发展。

试用期辞退员工的规定

试用期辞退员工的规定

试用期辞退员工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新劳动法对于试用期辞退员工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为了考察职工能力是否符合岗位需要而规定的时间,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日通知劳动者本人,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将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2. 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4.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5. 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6.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综上所述,新劳动法关于试用期辞退员工的规定较为严格,用人
单位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劳动法对于试用期和见习期的规定是什么

劳动法对于试用期和见习期的规定是什么

劳动法对于试用期和见习期的规定是什么案例分析:劳动法对于试用期和见习期的规定引言:试用期和见习期是企业用工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这两种制度,企业可以在员工入职之后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和培训,以便更好地评估员工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表现。

试用期和见习期的设立直接关系到用工关系的合法性和平稳进行,因此在劳动法中对于这两种制度也有相应的规定。

一、试用期的规定试用期是指雇主与雇员订立劳动合同后,为了检验雇员是否具备工作所必需的技能、知识和经验,以及适应特定工作环境的能力,而约定的一段时间。

试用期的设立有利于企业筛选合适的人才,让员工有机会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1. 试用期合同的订立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8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的设立应该基于劳动合同的订立,而不是以其他形式或口头约定。

2. 试用期的限制《劳动合同法》第18条规定:试用期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也未得人员部门的批准不得超过1年。

因此,用人单位不得滥用试用期制度,超过法定限制。

3. 试用期期间的权益保障在试用期期间,劳动者享有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劳动条件和待遇,包括工资、保险、休假等权益。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中断试用期员工享有的权益,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见习期的规定见习期是指用人单位为了对雇员进行专门培训和考核,为最终正式聘用作准备的一段时间。

与试用期相似,见习期有助于企业培养和选拔适合的员工。

1. 见习期合同的订立见习期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明确规定期限、培训部门、工作内容等,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明确性。

2. 见习期期间的培训和工作安排在见习期期间,用人单位应为见习员工提供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培训计划,确保其能够全面了解和熟悉具体工作,提高工作技能。

3. 见习期员工的权益保护在见习期期间,见习员工享有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待遇和权益。

用人单位不得因为见习期员工的身份,而侵犯其合法权益。

同时,用人单位在终止见习期合同时应当依法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劳动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劳动法对于试用期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试用期的设立: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但是对于技能较高的职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延长试用期。

2. 试用期的工资待遇:在试用期内,劳动者享受与正式员工同样的工资待遇。

用人单位不得以试用期为由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待遇。

3. 试用期期间的权益保障:在试用期期间,劳动者享受与正式员工同样的权益保障。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相应的工作条件和岗位要求,提供相应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确保劳动者的工作权益。

4. 试用期的解除与终止: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享受相应的赔偿。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如发现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5. 试用期后的转正:试用期满,劳动者符合录用条件的,应当予以转正。

劳动者转正后,享受与正式员工同样的待遇和权益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法中对试用期的规定并不是强制性条款,试用期的设立与具体的劳动合同约定有关。

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约定试用期的具体情况。

同时,
试用期的延长、解除和终止等事项也需要根据双方的协商一致来进行处理。

劳动法法律知识大全试用期

劳动法法律知识大全试用期

劳动法法律知识大全试用期一. 试用期的定义和作用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在劳动关系确立前的一段时间,用来对劳动者进行观察、考核和适应,以确定是否继续与其签订长期的劳动合同。

试用期的主要目的是使用人单位了解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也给劳动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适应新工作环境的机会。

二. 试用期的限制和约束1. 试用期的最长期限根据中国《劳动合同法》,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超过六个月的试用期是违法的,相关约定无效。

2. 试用期工资待遇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工资。

试用期工资应当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享有与用人单位正式员工同等的待遇和福利,包括休假、加班工资等。

3. 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或劳动者都有权力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则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三. 试用期解除的条件和程序1. 试用期内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决定是否解除劳动合同。

常见的试用期解除条件包括:•未达到用人单位规定的工作业绩要求;•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职业条件或岗位要求;•存在严重工作纪律或职业操守问题。

2. 试用期解除程序用人单位解除试用期内的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提前三日书面通知,说明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

劳动者在接到解除通知后,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书面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材料,以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 特殊情况下的试用期解除规定1. 孕期、产假、哺乳假期间的试用期对于处于孕期、进行产假或哺乳假期间的女性劳动者,试用期可以暂停。

即使在试用期期间,女性劳动者也享有正常的产假和哺乳假权益,并且在工作回归后,尚未达到约定的试用期期限时,试用期的计算可以继续进行。

2. 患病期间的试用期劳动者在试用期间患病,需要休假治疗的,试用期可以暂停。

劳动合同试用期辞退要赔付多少

劳动合同试用期辞退要赔付多少

劳动合同试用期辞退要赔付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试用期辞退的赔偿标准根据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的长短来确定。

以下将详细介绍试用期辞退的赔偿规定。

1. 试用期辞退的赔偿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6条的规定,确定劳动合同试用期辞退的赔偿标准,可以按照以下三种情况来进行计算:
1.1 试用期不超过一个月的赔偿标准
试用期不超过一个月的,辞退的赔偿金额为其月工资的二倍。

1.2 试用期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三个月的赔偿标准
试用期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三个月的,辞退的赔偿金额为其月工资的三倍。

1.3 试用期满三个月以上的赔偿标准
试用期满三个月以上的,辞退的赔偿金额为其月工资的四倍。

2. 计算试用期辞退赔偿金额示例
假设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为三个月,且员工试用期内月工资为5000元。

根据上述规定,试用期满三个月以上辞退时的赔偿金额为月工资的四倍。

赔偿金额 = 5000 x 4 = 20,000元
所以,在此例中,如果员工在试用期内被辞退,雇主需要向员工支付20,000元的赔偿金。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如果劳动合同约定了试用期,而试用期已经到期,双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的,不再享有试用期辞退的权利。

此外,试用期内双方协商一致终止劳动合同的,不需要支付赔偿金。

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赔偿金额还需根据劳动合同约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具体计算。

如有具体情况,请咨询相关的法律专业人士或劳动法律服务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法律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劳动法试用期一、试用期含义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相互了解、确定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招聘条件或求职条件而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

“试用期”是伴随着劳动法的出台而出现的。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一方面可以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为每个工作岗位找到合适的劳动者,试用期就是供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适合其工作岗位的一项制度,给企业考察劳动者是否与录用要求相一致的时间,避免用人单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另一方面,可以维护新招收职工的利益,使被录用的职工有时间考察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内容、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是否符合劳动合同的规定。

在劳动合同中规定试用期,既是订立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也为劳动合同其他条款的履行提供了保障。

1、劳动合同法针对滥用试用期、试用期过长问题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在用工过程中,目前滥用试用期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包括什么样的劳动岗位需要约定试用期,约定多长的试用期,以什么作为参照设定试用期等,实践中比较混乱。

用人单位通常不管是什么性质、多长期限的工作岗位,也不管有没有必要约定试用期,一律约定试用期,只要期限不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六个月即可,用足法律规定的上限。

有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其中半年为试用期;有的生产经营季节性强的用人单位甚至将试用期与劳动合同期限合二为一,一般长,试用期到了,劳动合同也到期了;有的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往往被不止一次约定试用期,换一个岗位约定一次试用期。

(一)限定能够约定试用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最短期限,并且在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将试用期细化。

具体规定是: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

也就是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约定试用期的最低起点是三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这是针对用人单位不分情况,一律将试用期约定为六个月,劳动合同法的具体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劳动合同期限长短不是约定试用期的唯一参照。

实践中,很多工作本来不需要试用期过长,劳动者就能胜任,装卸工、建筑工地小工、力工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三天就行。

但有些用人单位动辄规定试用期为三五个月,甚至半年,恶意用足法定试用期限上限,这加重了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增加了劳动者的职业不确定性和经济负担。

这就提醒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一方在约定试用期时将技术含量的因素考虑进去。

对用人单位来说,在合理时间内依然不能判断劳动者是否能胜任,就应当承担因此而带来的风险。

德国《非全日制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不能约定试用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才可以约定。

意大利法律规定,一般工人的试用期为十五天至三十天,技术人员为三个月,企业管理人员为六个月。

(二)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这就涉及到对劳动合同中试用期性质的理解,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招收的职工进行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情况等进行进一步考察的时间期限。

在录用劳动者时的试用期内这些情况已经基本搞清楚了。

(三)为遏制用人单位短期用工现象,不能所有劳动合同都可约定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相当多的意见建议将可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合同的期限修改为一年以上。

(四)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2、在试用期问题上,需要强调以下几点:(一)试用期是一个约定的条款,如果双方没有事先约定,用人单位就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就试用期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试用期条款才能成立。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是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充分表达各自意见,并就合同条款取得一致后达成的协议。

因此,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条款。

(二)同时劳动合同法限定了试用期的约定条件,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应当享有全部的劳动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还包括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的权利。

不能因为试用期的身份而加以限制,与其他劳动者区别对等。

(三)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也就是说,不管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订立的是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还是三年、五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如果约定了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的前一段期限(比如可能是三天、五天或者一个星期,可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是试用期,试用期是包括在整个劳动合同期限里。

不管试用期之后当然订立劳动合同还是不订立劳动合同,都不允许单独约定试用期。

(四)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体现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大体平等。

如关于劳动合同的解除中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五)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约定试岗、适应期、实习期,这些都是变相的试用期,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将劳动者的待遇下调,方便解除劳动合同。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当明确这些情形按照试用期对待。

试用期工资的约定--《劳动合同法》的一个漏洞与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劳动者工资水平也作出了保障: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重申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本法对目前试用期工资恶意偏低,廉价使用劳动者的行为进行了约束,只得欢迎。

但是从笔者执业多年的经验来看,此条形同虚设。

主要原因是条款中第一个条件对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由于两者是选择关系,只要具备其中一种情形,就符合了条件,换句话说试用期工资在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只要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就是合法的。

这样问题就出来,那对劳动者就非常不利了,因为最低档工资基本是由用人单位说了算的,换言之,劳动者的试用期也就是劳动者说了算了。

这不能不说是《劳动合同法》的一个漏洞。

这里要提醒劳动者注意此漏洞,避免用人单位用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来恶意欺骗。

试用期内是否需缴纳社会保险《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而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缴纳社会保险等3险一金是法定义务。

试用期内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这种实践中用人单位的习惯性做法应该改一改了。

只签订单独的试用期合同违法司法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避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往往在招用劳动者时与劳动者签订一个单独的试用合同,在试用期合同期满后再决定是否正式聘用该劳动者。

其目的往往是为了规避法律,在试用期使用廉价劳动力,方便解除劳动合同。

而《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而根据《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第17条:劳动合同的试用期超过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期限的,劳动者可以要求变更相应的劳动合同期限,或者要求用人单位对超过的期限,按照非试用期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变更劳动合同期限,或者按照非试用期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劳动合同只约定试用期,未约定劳动合同期限,劳动者要求约定期限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劳动合同期限。

双方当事人就劳动合同期限协商不一致的,按本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确定劳动合同期限。

显然两者有不同,按照新法优于旧法,法律高于法规的法律原则应该按照劳动合同法19条来执行。

笔者认为从司法实践角度来看,该法条的规定过于笼统,必然导致歧义和混乱,例如:王某在一个软件公司工作,合同中只规定了试用期3个月,那么如果王某在3个工作日内提出辞职,该如何处理呢?按照原先双方的合意为试用期,那么王某只需要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提出离职,办理手续。

而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只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而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王某如果想离开公司,那么必须提前30天通知公司,这反而加重了劳动者的责任,同立法的初意相违背。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能否随时解雇员工?原来的劳动法规定,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仅限于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除上述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这是劳动合同法的重大变化,同时也给用人单位的劳动人事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一般来讲,试用期内经过双方的了解和考查,认知了彼此。

双方开始考虑是否进入“正式期”。

而用人单位不能再向以往一样,简单的说一句,“员工不适合公司的岗位需要,而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证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

法律规定得很清楚,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是其必须举证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这实际上是限制了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证据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就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否则,需承担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所带来的一切法律后果。

另外,根据有关规定,试用期满后,用人单位不得再以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解除劳动合同。

这就必然要求解除理由必须合法,合理。

有理有据,否则将导致在劳动争议中败诉。

用人单位必须制定和细化岗位说明书,记录劳动者的工作过程和业绩。

以此作为抗辩的理由根据。

劳动者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新规定:需提前三天通知依据劳动法,劳动者可以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