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

合集下载

中秋节的来历简介和发展

中秋节的来历简介和发展

中秋节的来历简介和发展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风俗更为人们重视,《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简介和发展篇二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所以,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

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的来历简介和发展篇三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

中秋节的历史背景

中秋节的历史背景

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都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共度团圆时刻。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古代祭月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相传,在古代中国,嫦娥仙女与后羿相爱,但后羿得到了不死药,成为了神仙。

后羿藏下不死药后,一天不小心被嫦娥的徒弟发现,为了保护不死药,后羿不得不吞下药丸,并飞到了月亮上。

为了怀念后羿,嫦娥嫁给了桂树下的木匠。

于是,人们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便纪念后羿和嫦娥相聚的日子,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二、宴月传统习俗中秋节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以宴会的方式庆祝。

这种宴会通常是家庭聚会,亲友团聚,共度美好时刻。

一家人会在中秋夜共进团圆饭,辞旧迎新。

庆祝的最重要的食物是月饼,这是中秋节的标志性美食。

人们还会赏月,此时的月亮明亮而圆满,才能体现月圆人团圆的含义。

同时,家庭会布置花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三、中秋节的历史传承中秋节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反映出多元的文化表达。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的庆祝形式不断演变,但其象征团圆和祈福的意义始终保持着。

四、中秋节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中秋节不仅在中国内地广泛庆祝,也在华人社区和海外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承。

在华人社区,人们以传统的方式庆祝中秋节,如赏月、制作月饼、举办舞龙舞狮表演等。

在一些国家,中秋节也成为了当地的民俗节日,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参与其中。

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中秋节也逐渐在国际间获得了认可和重视。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秋节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中秋节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使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总之,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个节日承载了人们对团圆和祈愿的美好愿景,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中秋节前夕,“家长壹点通”整理了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及故事,供大家参考。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很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优秀6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的挚友。

篇一: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一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自古就有祭祀月亮的礼制,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中秋夜迎寒”的活动。

中秋季节正逢秋粮收获,古人答谢神灵护佑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中秋月朗中天,秋高气爽,正是赏月的绝佳时令。

后来祭月便渐渐为赏月所代替,节庆持续下来,并被给予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化过程中,不乏诸多漂亮的神话,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一系列传闻使中秋节充溢浪漫色调。

唐朝初年,中秋节已成为固定节日,宴饮赏月颇为盛行。

当时的中秋节仅停留在贵族赏月与玩月阶段,没在民间流行。

宋代以后,中秋节始盛行民间。

明清时期,中秋成为仅次于春节的其次大传统节日,并形成了很多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如“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烧斗香”等,使中秋节具有了更多文化内涵。

2015年5月,中秋节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5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篇二: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二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

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聚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聚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月夕、月节等。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秋节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商朝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暴虐无道,统治下的人民生活极其困苦。

于是天地神灵就派了十日割年瘟的神仙斗精神,第九天他们分成两班来到帝辛的城内,要带走他的性命。

帝辛的妻妾知道后十分惊慌,设法劝服天神不要割斗精神,如果成全了她的请求,她将以蓬莱仙山作为报酬。

天神最后答应了她的请求,天神说每年的这一天,天上会有一轮明亮的圆月。

神把他们的血涂于种植了桃树,树上就结出金色的桃子,对人类进行安慰。

在西汉时期,中秋节被定为国家的节日。

丰收的季节与家人团聚的意义深长,中秋节成为了一个表达感恩和快乐的节日。

中秋节在唐朝时期发展得非常繁荣。

唐玄宗时,赏月的风俗在士人中流行,士人们齐聚一堂,共赏明月,吟唱诗曲。

这一风俗也在宋、明两代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在各地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方风俗。

例如,福建潮州地区有船山文化独特的“船山祭月”;江西井冈山区则有“八角月饼”;吉林珲春地区有“打靶抢槟榔”等。

今天,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节日。

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共度佳节,赏月、吃月饼、赏灯等都是
中秋节的常见活动。

此外,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民俗文化节日,被列入中国的国家法定假日之列。

中秋节的历史起源

中秋节的历史起源

中秋节的历史起源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被视为团圆与感恩的时刻。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据传可追溯至古代的祭月祭祖活动。

下面将为您介绍中秋节的历史起源及其相关的传说故事。

1.古代祭月祭祖活动中秋节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朝时期。

古人观察到每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月亮最圆,便将这一天定为中秋节,成为团圆与感恩的象征。

在古代的习俗中,人们会在这天晚上一起赏月、吃月饼,并举行祭月祭祖的传统仪式。

这是由于月亮在古代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人们祖先的象征之一,人们通过祭祀月亮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

2.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还与一个著名的传说故事——《嫦娥奔月》有关。

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曾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

为了感谢他的功绩,王母娘娘赐给他一瓶不死药。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吞下了这颗不死药,她为了不被世人发现,飞到了月亮上。

从此以后,嫦娥便成为了月亮上的仙女,月亮也因此成为人们感恩和团圆的象征。

3.中秋节的民间故事除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故事,流传至今。

一个常见的故事是关于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

相传,董永是古代的一个农民,他和七位仙女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然而,命运让他们分开,每年的八月十五,七仙女便会从天界降临人间,与董永团聚。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向往,对爱情的珍视。

总结: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

古代的祭月祭祖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使中秋节成为了一个寄托人们思念和祝福的时刻。

嫦娥奔月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更是为这个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民间色彩。

我们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与家人、亲友团聚,表达对爱与感恩的情感。

中秋节的历史起源和传统习俗,使得它成为了一道连接古代与现代、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让我们一起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亲人共度美好时光。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古代的农耕社会,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中秋节的历史渊源。

一、古代祭月习俗的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祭月的习俗。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将月亮当作神灵来崇拜和祭祀,认为月亮是辅佐着太阳的女神嫦娥。

于是,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都会设宴于户外,仰望着皎洁的明月,祈求丰收和家族的幸福安康。

二、中秋节的历史典故众多历史典故贯穿了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

其中最著名的典故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期,十日一夜的大热天气使得人们困扰不已,于是一个英雄名叫后羿的射箭高手利用他的神箭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百姓的生活。

为了保护自己的神仙品质,后羿将神药“长生不老草”藏了起来。

但是,他的妻子嫦娥偷偷吃下了这颗仅剩的一颗长生不老草。

嫦娥吃下草后,便飘升到了月亮上,并成为了月宫的仙女。

因此,每年的中秋节,人们都会祭拜天上的嫦娥,祈求幸福安康。

三、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它是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之一。

相传,月饼起源于明代,当时中国受到了外族的侵略,而这场统治对中国人民来说是残酷的。

然而,人们通过将藏于月饼内的留言传递给了同仇敌忾的人们,并成功组织了起义,最终恢复了国家的独立。

为了庆祝这场胜利,人们制作了圆形的月饼,并在上面刻画了月亮和起义的纪念图案。

从那时起,月饼便成为了中秋节的标志。

四、中秋节的传统活动除了赏月和品尝月饼,中秋节的传统活动还包括各种民间的游戏和表演。

其中,最具特色的活动是舞狮和舞龙表演。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添节日气氛,还能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中秋节前夕点亮水中的莲花灯,让灯光在水面上闪烁,令人陶醉。

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它是家人团聚、思念亲人、祈福幸福的日子。

希望通过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渊源,能够增进人们对这个美丽节日的理解和热爱。

让我们一起共同欢度中秋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于中秋节的介绍

关于中秋节的介绍

关于中秋节的介绍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广泛庆祝的节日。

它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通常与秋分这一天相邻,因此得名中秋节。

中秋节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

相传,古代人们在秋天的满月之夜,为感谢丰收和祭拜月神,举行丰盛的宴会与仪式,从而形成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中秋节标志着秋天的到来,也象征着团圆和感恩。

中秋节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赏月。

据传,月亮是人们心中的亲人,因此人们通过欣赏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和一些山区,人们会到田野或山顶上,远离城市的灯光,仰望皎洁的月亮,共同赏月。

此外,人们还会在家中将桌子移至庭院或阳台上,与亲朋好友一起赏月,品尝着月饼、柚子和瓜子,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另一个与中秋节紧密相连的传统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最经典的食品之一,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口味和造型。

常见的月饼口味包括莲蓉、豆沙、五仁、枣泥等,而月饼的造型则因地区和风格而有所不同。

一些地方会制作成圆形,寓意团圆;也有一些地方制作成八角形或其他特殊形状,寓意吉祥。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中秋节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活动。

其中之一是嫦娥奔月的传说。

传说中,嫦娥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因为吃了仙丹而飞到了月亮上。

每逢中秋节,人们就会讲述这个传说,以此来启发人们追求美好的理想和幸福的生活。

此外,中秋节还有龙舟竞渡这一传统活动。

龙舟竞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传说中,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与龙舟竞渡有着密切的关系。

龙舟竞渡是指在中秋节举行的龙舟比赛,参赛的龙舟由一群船手采用协同划桨的方式划动。

这一传统活动旨在纪念屈原,并且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机会。

总之,中秋节作为一项传统节日,是华人世界中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通过赏月、吃月饼、讲述传说和竞渡龙舟等传统活动,人们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团圆和感恩的价值观念。

中秋节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也是人们思念亲人和祈祷幸福的日子。

中秋节的发展历史与文化渊源

中秋节的发展历史与文化渊源

中秋节的发展历史与文化渊源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广泛庆祝的节日。

它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通常落在公历九月中旬。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渊源,下面将为您介绍中秋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渊源。

一、起源与古代传说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的祭月活动,人们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会向月亮祭拜,以祈求丰收和家庭幸福。

这种祭月的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的庆祝活动。

另外,中秋节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故事,即嫦娥奔月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天下干旱,百姓生活艰难。

于是,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人民。

为了保护这个世界的平衡,后羿得到了不死之药。

然而,他的妻子嫦娥偷偷吞下了这颗不死之药,最终飞上了月亮。

每年的中秋节,人们便在月光下思念嫦娥,同时也祈求自己的家庭幸福安康。

二、历史演变中秋节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不同的演变和发展。

在古代,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农耕节日,人们会举行丰收祭祀仪式,感谢上天赐予的丰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与文化、诗词、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在唐朝时期,中秋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节日。

当时的贵族和文人会举行文艺晚会,赏月、吟诗、饮酒、赏菊等,这些活动成为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也使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到了宋朝,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更加热闹繁盛。

人们会举行灯笼展览、舞龙灯、舞狮子等活动,给中秋节增添了喜庆和欢乐的氛围。

此外,中秋节还成为了文人墨客们表达思乡之情的重要主题,许多著名的诗词作品都与中秋节有关。

三、文化渊源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农耕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人的价值观、思想观念以及美食文化等密切相关。

中秋节代表着团圆和家庭的重要性。

在这一天,人们会返乡与家人团聚,共同欢度节日。

无论身在何处,中秋节都是人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刻。

这种团圆的情感在中秋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秋节的历史传承

中秋节的历史传承

中秋节的历史传承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直以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承。

这个节日不仅代表着古人对丰收和团圆的祈盼,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众的传统情感。

在这个节日里,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拜月等活动都是中秋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以及其传承的重要性。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商朝时,中秋节是祭拜月神的节日,以感谢月神的恩赐和祈求丰收。

古人认为月亮是害羞的仙女嫦娥的居所,每年的中秋之夜,嫦娥会下凡与人们一同赏月。

因此,人们会在这个夜晚一起赏月、奉献食品,同时也祈愿和家人团聚、平安吉祥。

中秋节的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和传统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家人团聚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人们会尽量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佳节,增进亲情和家庭的凝聚力。

无论身在何处,中秋节都能成为远离家乡的游子们思念亲人、寄托思念的节日。

其次,中秋节传承了许多古老的民俗和习惯。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着团圆和美好的寓意。

每逢中秋,人们会品尝各式各样的月饼,并且赠送亲朋好友。

此外,拜月也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户外或阳台摆放祭台,供奉水果、蜡烛和香炉等物。

在共同赏月的过程中,人们会表达对月亮的仰慕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次,中秋节也是中国传统诗词的重要元素之一。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中秋诗词佳作。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白的《静夜思》等作品,都表达了对月亮和团圆的思念之情,成为了中秋节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中秋节的传承还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上。

除了赏月、吃月饼以外,舞狮、舞龙、放烟花等活动也成为了中秋节的特色。

这些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同时也成为年轻一代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

通过参与这些传统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渊源,并传承下去。

中秋节的传统历史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历史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历史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中国农历中的中秋月圆之夜。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和活动来庆祝。

下面将从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三个方面来介绍中秋节。

一、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最初是为了庆祝秋季收获的到来。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时期,中秋节就已经有了一些庆祝活动,当时人们会在中秋月下举行祭月仪式,感谢月亮的恩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成为一个与家人团聚、思念亲人的节日。

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会在节日的晚上,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品尝着月饼、瓜果,一边仰望着皓月当空。

赏月追溯至古代祭月的习俗,人们将月亮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

2. 吃月饼: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就是月饼。

传统的月饼一般是圆形,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代,当时是将月饼作为团聚的象征,送给亲朋好友以表达思念之情。

3. 剪纸灯笼: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灯笼,将其挂于庭院或阳台上。

这些精美的纸灯笼透露出一种喜庆的氛围,也给夜晚增添了些许乐趣。

4. 敲龙舟:在一些沿海地区,人们还会在中秋节期间举行划龙舟的比赛。

这项传统活动起源于古代的故事,据传说,当时人们划着龙舟去搜寻屈原,以保护他的身体不被鱼虾咬食。

敲龙舟成为一项体育竞技,也是体现中华民族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传统。

三、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1. 吉祥寓意:中秋节寓意着家庭团聚和和谐,月圆人圆。

人们在这一天会思念远方的亲人,也会表达家人间的爱和情感。

中秋节也象征着丰收和富足,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祈愿。

2. 文学艺术:中秋节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题材之一。

许多诗人和文人都曾创作了许多描绘中秋的优美诗篇和故事,如《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这些作品将中秋节的美好描绘得淋漓尽致。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来历

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
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
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
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
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
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
中秋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 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 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 的记载。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 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 仲、季三个部分,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 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 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 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 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 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 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之情。所以,中秋也称“团圆节”。
(唐)张九龄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海上生明月,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天涯共此时。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中秋》(宋)戴石屏
灭烛怜光满,
把酒冰壶接胜游,
披衣觉露滋。
今年喜不负中秋。
不堪盈手赠,
故人心似中秋月,
还寝梦佳期。
肯为狂夫照白头。
三、唱歌啦
月亮代表我的心 看月亮爬上来 十五的月亮 花好月圆夜 月半弯 月亮之上 白月光

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与典故

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与典故

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与典故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奇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篇二中秋传奇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漂亮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许多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不过,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因为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觉,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中秋节的历史沿革

中秋节的历史沿革

中秋节的历史沿革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的节日,也是人们团聚、感恩和祭祀的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同时也会开展各种有趣的传统活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历史沿革。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商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商朝的人们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会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以祈求丰收和祈福。

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周朝,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

在这个时期,中秋节被认为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也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的体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的庆祝形式逐渐多样化。

在唐朝时期,中秋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

人们开始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尤其是赏月,成为了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唐代诗人杜牧曾经写道:“中秋饮酒寄远,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与亲友相聚,共赏明月的美好心情。

到了宋朝,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更加热闹。

人们开始在中秋节期间举办各种文艺表演,如舞狮、舞龙等。

同时,月饼也成为了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当时的月饼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等,内馅也有豆沙、莲蓉等多种口味。

人们在中秋节时互赠月饼,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和祝福。

进入明清时期,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除了赏月、吃月饼外,人们还开始放天灯、猜灯谜等。

放天灯是一种将祈愿写在纸灯上,点燃后放飞到天空的活动,寓意着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猜灯谜则是一种猜谜语的游戏,人们通过猜灯谜来增加节日的乐趣和气氛。

如今,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会在这一天放假,与家人团聚。

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传统活动仍然是中秋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中秋节的庆祝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如今,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与远方的亲友分享中秋节的喜悦和祝福。

总之,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的历史由来介绍

中秋节的历史由来介绍

中秋节的历史由来介绍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通常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举行。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瑰宝。

据史书记载,中秋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朝时期。

那时,商朝的皇帝认为农民们在秋季劳动辛苦,为了安慰民心,便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设立了中秋节。

这个时候,大自然正在度过一个丰收的时期,人们感到十分欣喜和庆幸。

于是,许多民间传说和节日习俗也渐渐形成了。

其中,最为流行的传说莫过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古时有个神仙名叫后羿,他曾用神箭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人间之灾。

后羿为了保护神箭不落入凡间,将它藏在了家中。

不料,他的妻子嫦娥偷偷拿走了神箭,并躲到了月亮上。

自此,后羿便每年在中秋节的时候追逐月亮,希望能够重获自己的神箭。

而人们也因此在中秋夜仰望月亮,感叹这份真挚的爱情。

中秋节也有一些独特的传统习俗。

例如,在中秋节前夕,人们会用红色的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的灯笼,挂在家门口或公共场所,象征着团圆、和平与幸福。

同时,人们还会在家中备一桌精美的宴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和欢乐。

而对于小孩子们来说,中秋节的最大趣味莫过于“赏月”和“猜灯谜”了。

家家户户都会在半夜赏月,品尝月饼,对月亮感慨自己的幸福。

而猜灯谜也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它寓意着心灵的智慧,能够增强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除此之外,中秋节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节是一个团圆、感恩和协调的节日。

人们应该珍惜与家人、亲友的时光,感恩社会、感恩生命,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

同时,中秋节还是一个传统美食文化的代表,月饼、柚子等美食也成为了中秋节文化遗产中的标志性食品。

总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更是一种精神符号和文化认同。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中秋节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但人们对于团圆和感恩的珍视和追求始终没有改变。

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时举行。

它既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中秋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

一、历史渊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仪式。

根据文献记载,中秋节最早始于商朝时期,当时人们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会向月亮祭拜并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

这种仪式是人们向自然界表达感激之情以及祈求丰收和家庭幸福的一种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与月亮崇拜、家庭团聚等元素相结合,成为了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节日。

到了唐朝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了官方的节日,并广泛流传至今。

二、文化意义1. 月亮崇拜中秋节与月亮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秋之夜,人们会聚在一起观赏明亮的圆月,欣赏月亮的美丽。

月亮象征着团圆和希望,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

这一天,无论身处何地的人们都会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2. 家庭团聚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家庭团聚节日。

在这一天,家庭成员通常会聚在一起共进晚餐,分享中秋月饼和其他美食。

这个过程象征着家人之间的团圆和亲情。

人们还喜欢在赏月的同时,共同分享家庭喜怒哀乐,加深彼此的感情。

3. 文学艺术中秋节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无数的诗人、文人都以中秋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例如,北宋文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南宋文人杨万里的《临安春雨初霁》等等。

这些作品以优美的词句表达了对中秋节独特情感的追思和思考。

4. 习俗传承中秋节还有许多与其相关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每年被人们传承和庆祝。

例如,赏月、吃月饼、点灯笼、猜灯谜等等。

这些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也是传统文化的体现。

结语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中秋节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并欣赏其中所包含的人文关怀和人际情感。

让我们每年都期待着这个团圆的日子的到来,感受中秋节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中秋节文学常识

中秋节文学常识

中秋节文学常识
中秋节,又称月夕、月夜、仲秋节等,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帝王祭月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的传统节日。

在中秋节文学常识中,有以下几个重要内容:
1. 月亮:中秋节的象征物之一是明亮的圆月,而月亮在中秋节文学中通常与亲情、思念和团圆等主题联系起来,如著名的诗词《静夜思》中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句子。

2. 赏月:中秋节晚上,人们会在户外赏月,这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赏月的情景是非常常见的,如杜牧的《秋夕》诗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等等。

3. 月饼: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它是圆形的糕点,通常用来祭祀和赠予亲友。

在文学作品中,月饼常常被用来象征家庭团聚和友情,如在明代文学家文征明的《岳阳楼记》中,“伟哉石头之浩然,禁若将以名月为饼”的描写。

4. 伤离别:中秋节也是表达思乡之情的时刻,因为在这一天亲人团聚的同时,许多人也在远离家乡工作或求学。

因此,许多中秋节的文学作品中都会涉及到伤离别的情感,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以上是中秋节文学常识的一些内容,人们通过文学作品可以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精品-有关中秋节的悠久历史

精品-有关中秋节的悠久历史

有关中秋节的悠久历史【导语】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下面是老师整理发布的《有关中秋节的悠久历史》,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老师!有关中秋节的悠久历史篇一有的人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庄稼寸草不生。

后来一个名叫后羿的人,力大无穷,运足神力把9个太阳射了下来。

后来,后羿娶了一个名为嫦娥的女人。

后羿除了教徒弟和狩猎外,终日与妻子同在。

人人都羡慕这对恩爱的夫妻有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便向皇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药,就能升仙。

后羿让嫦娥保管那包药,但不巧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让后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外去打猎,蓬蒙假装生病没去。

待后羿走后不久,篷蒙手持宝剑闯入后院,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篷蒙的对手,就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傍晚,待后羿知道所发生的事时,想杀了蓬蒙时,可小人“小人”早已逃之夭夭了。

忽然,他看见月亮上面有一个影子,他就跟,可是他怎么也跟不到那个影子,因为他前进三步,影子也跟着他前进三步。

后来后羿就放弃了,回到家,由于牵挂妻子,就在嫦娥平时最爱的花园那里点香、供水果等。

后来百性知道这件事以后,就也学点香、供水果等后来就发展到了吃月饼。

希望嫦娥能保佑他(她)们。

有关中秋节的悠久历史篇二八月十五这天,爸爸带着妈妈和我,捎着礼物高高兴兴地到奶奶家过中秋节。

我们走在峡山水库的大坝上,真是秋高气爽。

放眼望去:近处,水波荡漾,野鸭在水边休息;远处,白鹭飞翔,水天相接,景色真美啊!到了奶奶家,我和哥哥在院子里玩耍,妈妈和奶奶在不停地忙着做好吃的呢!晚饭可丰盛啦!鸡呀,鱼呀,肉呀摆了满满地一桌子,我们全家人欢欢乐乐地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席间不时传出欢快的笑声。

中秋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秋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秋历史和文化内涵
一、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又名“重阳节”,始于周朝,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秋节最早的时候,是祭祀牛神而起源的农耕节日,渐渐演化为祭祝秋收的
节日。

后来,继西汉时期,汉中朝称它为“食神节”,宋代,史册上易名
为“八月节”、“火把节”,明清时期又改为“中秋”。

最后,中秋节定
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相传为“祭月”。

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二、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不仅仅是表达团聚情义,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它是一种
深而又传统的文化,把中国人的一些内在价值观凝结成一种大家拥抱的情感,是一种归属感,是一种亲情的缠绕,是一种连接中国人的情深厚的纽带。

从习俗上看,中秋节有祭月答祭、祭天答命、守寡、敬贤、吃月饼等
活动,有游园踏青、贴门神、放鞭炮、烧火把、踩坡角、穿牛仔、摸妹子
的传统习俗,有唱春词、调酒、让酒、捕鱼等游玩活动,虽然大家都以不
同的方式庆祝,但天天都有家人团聚、欢声笑语,这无疑是中秋节最大的
特点。

中秋节也有一些传统文化精神,引导我们以“正确的姿态”来保持
“家庭和谐、家庭安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
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
西陵峡组成,全长191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的瑰宝,古往今来,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
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

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
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这儿,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奇光异彩。

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
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等。

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

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西陵峡
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

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

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
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

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弘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两岸的美妙景色。

中堡岛---三峡大坝坝址
船过西陵长江大桥,就到了三峡大坝坝址。

这里原来是个长方形的小岛,成为中堡岛,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的大坝坝址。

中堡岛是个神奇的岛,历史上不论发生多大的洪水,都淹不了这个小岛。

1870年的特大洪水淹了位臵比中堡岛高的多的黄陵庙,却没能淹没中堡岛,这中“水涨岛高”的奥秘,至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

兵书宝剑峡
船过新滩,便到了兵书宝剑峡。

在峡谷北岸陡崖石缝中,看去好似放着一个象书卷的东西,传说是诸葛亮的“兵书”兵书石的下面突起一根上粗下尖,竖直查向江中,酷似下面浮雕的一柄宝剑的石头。

经过考古学家实地考证,所谓兵书乃是半山腰古代悬棺葬的遗物。

宝剑石是绝壁上突出的岩块,是石灰岩沿着垂直发育的节理崩塌跨落而形成的。

此段峡谷还有两段传说:其一说诸葛亮将他一生的用兵经验写了一本书,有一次他得了重病,环顾周围的人都不配授予,又怕后人生吞活剥,照本指挥作战,死守老本,便选了险要之地把这部书放在难于攀登的峭壁上,让后世有才智的人去取。

另一说是秦末张良的兵书。

香溪名人故里
船行出西陵峡不久就到了香溪宽谷。

在这绿水悠悠的香溪之滨,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位著名人物:一位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一位是汉代的王昭君。

传说有一天,昭君在溪边洗脸,无意中把颈上项链的珍珠散落溪中,从此溪水清澈,水中含香,故名香溪。

香溪河似一条流香溢美的彩带,她架起了通向充满神奇的神农架原始森林的桥梁。

三峡工程蓄水后,游船可从长江直到昭君村,中途也可达到屈原故里---乐平里。

现今的社会科技发达,电脑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一台电脑。

电脑的用途广泛,而且方便快捷,深受人们的欢迎,但与此同时它带来很多的坏处。

电脑的好处有很多,例如可以方便我们搜集资料。

当我们想做一个专题习作,但又缺乏资料,只要我们上网浏览,就可以立刻找到很多与该专题习作有关的资料,非常方便。

透过电脑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现在互联上设有「每日一篇」阅读计划,我们每天只需五至十分钟时间上网就可以阅读一篇优质的文章,并完成课后练习。

如此下去,日积月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可以大大提高。

如果同学在功课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只要一上网,就会有人为我们解决难题。

不过,电脑也为我们带来很大的坏处。

电脑会影响我们的视力,如果我们长时间望 电脑的屏幕,不让眼睛作适当的休息,这样会影响我们的视力,引致近视,更严重的可能会引致「乾眼病」。

它也会影响我们的学业,如果我们太过沉迷网上游戏线和「ICQ」,把学业臵诸不理,学业成绩因而下降,甚至无心向学。

不过,最严重的是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由於电脑实在太不方便,人们只要利用互联网便能传递彼此间的讯息,甚至连通电话的时间也减少了;长此下去,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冷漠,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也会越来越大。

唉!电脑带来的坏处多麼可怕啊!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我深信只要我们懂得克服自己,懂得分配时间,善用电脑,那麼,电脑将会是我们生活上的好帮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