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起源_资料阅读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_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_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传统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生活中,你知道的中秋节习俗有哪些?我国各地都有哪些中秋节习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_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传统,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目录【1】中秋节的来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中秋佳节。
历法说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每逢八月十五人们仰望夜空,看到较之其他月份的更圆、更皎洁的圆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他乡的游子,也以此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因而,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中秋”最早记载于《周礼》,其意为秋季的第二个月。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里面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其一,与农业生产相关。
“秋”字的含义是:“庄稼成熟曰秋。
”农历八月,各种农作物逐渐成熟,农民们为表达因丰收喜悦的心情,便以八月十五这天作为节日进行庆祝。
因为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
其二,《礼记》有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夕月就是祭月亮,因而早在春秋时代,帝王有祭月、拜月的活动。
后来达官贵人和文人学士也相继效仿,渐渐传到民间。
形成举国欢庆的节日。
相传后羿射日成功,拯救了人民,获得王母娘娘所赐两颗仙丹。
如若服一颗就会长生不老,两颗就会即刻升仙。
后羿大喜,想与自己的爱妻——美丽善良的嫦娥——一同服用。
后羿把仙丹交给嫦娥,让她先珍藏起来,以择良辰吉日,沐浴更衣再一同服用。
然而此事,被后羿的手下蓬蒙所知,趁一日后羿不在家,就持剑闯人女眷居所,逼嫦娥把仙丹拿出来,嫦娥自知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趁其不备,把仙丹全部吞人腹中。
嫦娥吞下仙丹,身子马上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空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后羿回来不见爱妻,得知因果,伤心欲绝的他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2024年中秋节的来历(3篇)
2024年中秋节的来历月饼象征团圆,是人们中秋节必备的食品。
可是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还是想不明白。
直到有一天,我回到家里上网查找资料,才把问题弄明白。
原来,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了一条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字样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
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____日晚上起义响应。
因而一举推翻了元朝。
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
特别在我国东北地区,更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不论月饼源于何代,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谐成天下人们美好的心愿。
2024年中秋节的来历(2)中秋节来了,家家都吃月饼、赏月、赏灯,还有小朋友们提着灯笼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呢!晚上来到了,月亮圆圆的好像一个玉盘子,你看月亮仿佛在向我们微笑,月亮上还有嫦娥的身影呢!这里还有动人的传说呢:远古的时候,天上曾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
有个叫羿的英雄力大无比,他用宝弓神箭,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
最后那个太阳一看大势不妙,连忙认罪求饶,羿才息怒收弓,命令这个太阳今后按时起落,好好儿为老百姓造福。
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丽贤慧,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一个老道人十分钦佩羿的神力和为人,赠他一包长生不老药,吃了可以升天,长生不老。
羿舍不得心爱的妻子和乡亲,不愿自己一人升天,就把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收藏起来。
羿有个徒弟叫蓬蒙,是个奸诈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长生不老药,好自己升天成仙。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带着徒弟们出门打猎去了。
天近傍晚,找借口未去打猎的蓬蒙闯进嫦娥的住所,威逼嫦娥交出可以升天的长生不老药。
嫦娥迫不得已,仓促间把药全部吞下肚里。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篇1中秋节的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正中,所以称中秋,所以这是中秋节的来历素因之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璋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日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一说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秋祀——敬土地神。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季节有很大关系,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人们往往祈祷土地神:播种时祭土地神,祈求丰收——叫“春祈”(春祀);八月中旬稻子成熟,向土地神报告丰收——叫“秋报”(秋祀)。
中秋节是秋报的遗俗。
八月中旬,正是秋粮收割之际,一年汗水抛洒在土地上,收获在即,因此家家拜祭土地神,答谢神的保佑,于是围绕“秋报”出现了一系列仪式和风俗活动。
第二种中秋节的来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月崇拜——祭月亮神。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
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中秋之夜,月最亮最圆,月色最美好,温柔、圆润、恬静,给人以神秘感,致使崇月甚于崇日。
正因为古代人们重视月亮,许多习俗都与月亮有关。
我国古代就有祭月、拜月的习俗。
中秋节的来源是什么
中秋节的来源是什么
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以下是其中几种比较常见的说法:
1. 象征祭月:据《淮南子》记载,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活动。
古人崇拜太阳和月亮,认为月亮神明居住在月宫,每年的中秋夜,人们就会向月亮神明祭祀,感谢其保佑。
后来,这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民间盛大的节日。
2. 祭祀嫦娥:相传古代中国有位漂亮善良的仙女嫦娥,她在月亮上度过了孤独的岁月。
后来,她将长生不老药偷偷吃下,飞向了月亮并住在那里。
中秋节就是为了纪念嫦娥的故事而举行的。
3. 农业丰收庆祝:中秋节也是农耕社会中的重要节日,用来庆祝秋季丰收。
在古时候,人们通过舞狮、舞龙等形式来祈求来年丰收,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无论哪种说法,中秋节都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民众在这一天会与家人团聚,共享美食,赏月,祈求平安和幸福。
中秋节的来历和含义
中秋节的来历和含义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来历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
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且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
先开始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的演变称为“中秋节”。
中秋节来历二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我们最熟悉了,先是后裔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个成仙的药,他不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
至于嫦娥为什么吃药,还有几种说法,这里不表,后裔对嫦娥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后来演变成习俗,也有说人们听说嫦娥成仙之后,纷纷在月下设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
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
中秋节来历三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获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动。
在以前有春播、夏收、秋获、冬藏之说,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所以可能是由这延续下来的习俗。
中秋节的含义中秋节象征着亲人的团圆、丰收、富足。
中秋之夜,意味着家人团聚,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仍保有赏月、吃月饼、饮酒,甚至还有玩火把、吃“糖轱辘”馍等具有“仪式感”的习俗。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以圆月为标志,寄寓着中华儿女团圆的梦想,积淀着中华儿女团圆的心理诉求。
花好月圆之夜,就是亲人团圆之时。
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每当中秋时节,金桂飘香,花好月圆,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寄托情怀,更多地赋予了情感色彩,给人以甜美至纯的心灵感受。
中秋节的由来简单
中秋节的由来简单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农历八月十五的固定节日。
它既有来自古代的传承,也有丰富多样的民俗习惯。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秋节的由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节日。
一、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
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上天照耀大地。
后羿是一个英勇善良的人,他面对酷热的天气和干旱的土地,决定射下九个太阳,保护人们的生活。
他成功地射下了九个太阳,但这样做却引来了天帝的愤怒。
天帝赐予后羿一种神奇的不死药,但是这种药只能供给一个人食用。
后羿把不死药交给了他的妻子嫦娥,但是一个坏人名叫丞相夫差,偷偷地来找嫦娥要药。
为了保护不死药不落入坏人的手中,嫦娥偷偷吃下了药。
她吃下药以后,变成了个轻盈美丽的仙女,并飞到了月亮上。
嫦娥成了人们在中秋节赏月时仰望的对象。
二、古代的月饼和团圆习俗除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团圆节日。
相传在古代中国,中秋节是为了庆祝丰收和感谢月神的节日。
人们习惯在这一天赏月、品尝月饼,并与亲人团聚。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之一,它的制作历史悠久。
最早的月饼用馅料和玉米面做成,后来演变成了皮薄馅大的传统款式。
如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的月饼,比如蛋黄月饼、豆沙月饼等。
无论形状还是口味,月饼都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愿。
在中秋节的晚上,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同赏月、品尝月饼。
有时,人们还会编织五彩纸灯,赏灯增添节日的氛围。
这种团圆的习俗体现了中秋节的核心价值观念,即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三、中秋节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不仅在中国,而且在许多东亚国家也得以庆祝和传承。
传统的庆祝方式仍然存在,但也融合了现代的元素。
例如,中秋节的诗歌朗诵和戏剧演出仍然是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
此外,中秋节的烟花表演和舞龙舞狮等民间活动也十分受欢迎。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视频,与远方的亲友共同观赏月亮,传递节日的祝福。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中秋的经历,对中秋节都不陌生吧。
还是对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秋节介绍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由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祭月活动。
它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向月亮祈福的日子。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及相关习俗。
一、祭月的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朝时期,人们就开始了祭月的活动。
当时人们认为月亮是女神嫦娥的化身,故而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都会举行隆重的祭月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家庭的幸福安宁。
二、嫦娥奔月的传说关于中秋节起源的一个重要传说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出来照耀大地,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同时出现,给人间带来了巨大灾难。
于是,英雄后羿挺身而出,一箭射下了九个太阳。
他的英勇事迹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和爱戴。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却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灵丹妙药,飞上了月亮。
三、月饼的涵义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食品之一就是月饼。
月饼作为中秋节必备的食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传,在明朝末年,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著名的起义,即“八月起义”。
在起义期间,人们发现传递消息的最佳方式就是利用月饼。
他们在月饼的皮内嵌入了纸条,上面写有起义的消息,然后分发给支持起义的人。
这一行为激发了人们对国家统一和自由民主的向往,从而使得月饼成为了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代表性食品。
四、其他中秋节习俗除了祭月和品尝月饼之外,中秋节还有其他一些传统习俗。
一项重要的习俗是赏月。
中秋之夜,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寄托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活动,如舞狮、击鼓等。
这些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加深了人们对中秋节的传统认识。
总结: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活动,源远流长。
嫦娥奔月的传说,使得中秋节与月亮和家庭团圆的主题密切相关。
而月饼则成为了中秋节必不可少的象征性食品,代表着家人团聚和国家统一的美好愿景。
此外,中秋节还有赏月和各种各样的民间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共度美好时光的机会。
中秋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种家庭和社区凝聚力的象征,通过这一节日的庆祝活动,人们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情怀,还能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秋节的来历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简介中秋节是华人世界中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中国。
以下是中秋节的来历简介。
一、历史渊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中国,当时,中国的古人供奉太阳、崇拜月亮,认为月亮是女性的象征。
在其早期历史中,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
这一天人们会一家人齐聚在一起,供奉月亮,祈求丰收和家庭的幸福安康。
二、传说故事中秋节有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十个太阳同时升起,炙烤大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
人们将他视为英雄,但后羿的妻子嫦娥却偷吃了仙丹,飞向了月亮。
每年的八月十五,人们便纪念后羿和嫦娥的故事,形成了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
三、文化发展在古代的中国,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
除了供奉月亮和举行祭月仪式外,人们还会观赏月亮,玩诗词对赋,举办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团圆节,人们会远离家乡,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度佳节。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这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寄托,人们在赏月时品尝月饼,祈愿和家人共享幸福时光。
四、传播到世界各地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如今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庆祝中秋节。
在一些亚洲国家,如韩国、越南和日本,中秋节也有着相似的庆祝活动,例如赏月和品尝特色食品。
此外,在华人聚居区,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中秋节也成为了他们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各种庆祝活动和文化表演纷纷上演。
综上所述,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祭月活动,后来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故事。
中秋节以团圆和庆祝丰收为主题,通过赏月、品尝月饼等活动,人们表达了祈愿和家庭团聚的美好愿望。
如今,中秋节的足迹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了华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们共同传颂的佳节。
让我们一同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感受到家人团聚的温暖和祝福。
中秋节节日的起源
中秋节节日的起源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始于中国古代,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太阳和月亮崇拜,是感谢丰收与团聚的节日。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相关的传统习俗。
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祭月仪式,主要是为了祭祀月神,祈求丰收和家庭的团圆。
而最早提到中秋节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周礼》中的仲秋祭月节。
在民间传说中,中秋节的起源还与嫦娥奔月相关。
据说,在遥远的古代,十个太阳同时升起,使人们不堪忍受高温和干旱。
后羿是一位英勇的射手,他用神弓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人们的生活。
为了感谢群众的支持,他被封为王,并得到了一种神奇的药丸,能够让人长生不老。
然而,他并不想自己独自享受药丸的好处,而是将它藏起来,防止药丸落入坏人手中。
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拿走了药丸,并在月亮上度过了不朽的日子。
得知此事的后羿非常伤心和愤怒,但无法追赶到嫦娥。
为了怀念妻子和庆祝他们团圆的日子,人们开始在中秋节这一天聚在一起,燃放烟花,赏月,并享受月饼和其它传统美食。
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主要传统习俗之一是赏月。
人们在这一天会提前准备好一些月饼和水果,整个家庭一起出去赏月。
同时,还会点燃蜡烛和放烟花,增添节日的欢喜氛围。
2. 吃月饼: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就是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通常有各种口味的馅料包裹在里面。
人们会互赠月饼,表示团圆和友谊。
传统的月饼口味有豆沙、莲蓉、五仁等,而现代的月饼则有更多的创新口味。
3. 嫦娥奔月的传说:在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
嫦娥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孩,她因为偷吃了后羿的不老药而被流放到月亮上。
人们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来纪念和怀念嫦娥。
4. 五仁共度:中秋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邀请亲友共度佳节,一起分享美食和欢乐。
五仁共度是特别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代表着家庭的和睦和祝福。
总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它的起源与太阳和月亮的崇拜有关。
中秋节的由来简短介绍(精选6篇)
中秋节的由来简短介绍(精选6篇)中秋节的由来简短介绍篇1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礼记》中记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这里的“夕月”技术拜月的意思。
两汉时以具雏形,唐时,中秋节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欧阳展(公元七百八十五——约八百二十七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
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急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缠魂园,故曰中秋。
”中秋节的由来简短介绍篇2后羿射日之后成为英雄,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二人恩爱的过着日子。
偶然一天后羿巧遇王母求得不死药,本打算和妻子一块成仙,不想被小人惦记,趁后羿不在家的时候要抢夺。
嫦娥无奈,危急之时吞下不死药,立时成仙飞上了天空。
后羿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更加思念自己的妻子,于是在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妻子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此后,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礼记》中记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这里的“夕月”技术拜月的意思。
两汉时以具雏形,唐时,中秋节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欧阳展(公元七百八十五——约八百二十七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
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急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缠魂园,故曰中秋。
”中秋节的由来简短介绍篇3后羿射日之后成为英雄,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二人恩爱的过着日子。
偶然一天后羿巧遇王母求得不死药,本打算和妻子一块成仙,不想被小人惦记,趁后羿不在家的时候要抢夺。
嫦娥无奈,危急之时吞下不死药,立时成仙飞上了天空。
后羿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更加思念自己的妻子,于是在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妻子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中秋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通用8篇)
中秋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通用8篇)中秋节的来历意义和风俗篇一中秋节的起源篇二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传统习俗篇三中秋节传统习俗: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中秋节传统习俗: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通用9篇)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篇1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
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中秋节了。
可是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
这一天,王公贵族出外打猎,将所获猎物奈把宗庙。
唐化,各种书籍中均不见中秋故事的记载,。
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
那时的中秋节“责家结锦台钳,民间争占酒楼”,就是贫穷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欢”。
从此,中秋节便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中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除汉族外,絮占、回、苏、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日。
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礼制有关,中秋节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举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篇2“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并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篇3“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所以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起源传说有哪些
中秋节的起源传说有哪些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中秋节的起源传说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中秋节的起源传说,欢迎查阅!中秋节的起源传说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的发展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
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很流行。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
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
中秋节来历是什么
中秋节来历是什么关于中秋节来历是什么中秋一般指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来历是什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中秋节来历是什么1中秋节来历是什么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
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
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
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
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
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
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
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
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
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商朝,大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
传
说商朝天官有积雷之灵,灵感与电闪交替,其中雷戏麟子,品性改变成兔形人面,时而隐藏,时而出现。
商朝末年,周公伐纣时,霸王纣王逃亡至月宫,嫦娥警告周公,防其逃脱。
周公置下关帝,悟空,牛魔王等,纣王被困芥子园。
因为纣王与嫦娥~~逗归~~,嫦娥暗中发动人民,防周公连接雷灵,化解兔形。
为感谢嫦娥为人民不顾一切保障纣王被碾压,又要保住雷灵与纣王灵魂联通的可行性。
本着感谢神灵感化恩情的传统,商民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向嫦娥进祷告,祝福与感谢嫦娥对世人灵魂保护做出的贡献。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现代,中秋节成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中秋的经历,对中秋节都不陌生吧。
还是对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秋节介绍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由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节的起源与发展
中秋节的起源与发展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那么你知道中秋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的起源与发展_中秋节的民间传统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节的起源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返回目录中秋节的发展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
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
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中秋节的起源是什么
中秋节的起源是什么中秋节的起源是什么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每逢中秋,家人要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天上月圆,人间也要团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秋节的起源,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节的起源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来历传说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中秋节起源于什么时候(简介)
中秋节起源于什么时候(简介)中秋节起源于什么时候(简介)中秋的舞步便在异地乡亲们欢乐的聚会中翩翩摇滑。
一湾醇香流溢的乡情酌满了晶亮的酒杯,如玛瑙如碧玉如水晶,清纯透亮,勾兑着浓浓的相思和淡淡的伤感,深情而酸楚,今天小编整理了中秋节起源于什么时候(简介)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中秋节起源于什么时候(简介)中秋节起源于中国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
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
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这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中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月饼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在古代,每到中秋节,人们就会在香案上摆上象征丰收的圆形蔬果,跪拜月亮,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如意。
古代少女们都要拜月,是祈求住在月宫的天仙嫦娥能保佑自己,面如皓月、貌美如花。
[6-8]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秋节祭月的由来起源《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后来作为天体的月被人格化,成为月神。
历代皇家称月神为夜明之神,道教兴起后称月神为太阴星君。
而民间则多认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称她为月姑或月姐。
演变祭月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被列入皇家祀典、例行祭祀后,民间就缺少了祭月的消息,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王家才能与之沟通,祭月成为皇家的专利。
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起源》阅读精选(1):中秋节的由来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此刻《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齐,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明白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这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但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传说之四玉兔捣药月亮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人们称为玉兔.据说玉兔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常人若服用蛤蟆丸,便可长生不老。
关于玉兔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时候有3位神仙,化身为3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
狐狸及猴子都不愿意拿出自己的食物接济他们,但兔子没有食物,它却告诉老人说:你们饿了,就来吃我吧。
说完,纵身跳入烈火之中。
3位神仙深为感动,于是把兔子的魂灵送到了广寒宫,便成了玉兔。
之后,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为百姓捣制长生不老药。
还有一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得道成仙的兔子,它们有4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它踏着祥云飞到天宫。
当它进入南天门时,突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兵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
嫦娥无辜受罪,雄兔深表同情。
他想,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必须十分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她就好了,于是想到自己的4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雄兔回到家中,把嫦娥的不幸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女儿陪伴嫦娥。
雌兔舍不得宝贝女儿,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
雄兔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被孤独地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忍心她常年寂寞孤独吗孩子们,我们可不能只想到自己呀!女儿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
雄兔和雌兔商量,就让最小的女儿送去到月宫陪伴嫦娥去了!阅读精选(2):中秋节的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之后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简单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此刻,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
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来当时的月饼和此刻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此刻《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阅读精选(3):中秋节的由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齐,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构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这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完美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完美生活的向往。
【由来与传说】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构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此刻《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q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