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
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的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
1.名称汉语拼音、药材拉丁名,按中药命名原则要求制定。
2.来源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和产地加
工等。
矿物药包括该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产地加工。
3.性状系指药材的外形、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的描述。
除必
须鲜用的按鲜品描述外,一般以完整的干燥药材为主。
4.鉴别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组织切片、粉末或表面制片、显微化学)、一般理化鉴别、色谱鉴别和光谱鉴别等,色谱鉴别应设对照品或对照药材。
选用方法要求专属、灵
敏、快速、简便。
5.检查包括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农残及有关的毒性成分等。
6.浸出物测定可参照《中国药典》附录浸出物测定要求,结合用药习惯、药材质地及已知的化学成分类别等选定适宜的溶剂,测定其浸出物量。
浸出物量的限(幅)度指标应根
据实测数据制订。
7.含量测定凡已知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及能反映药材内在质量的指标成分的,均应建
立含量测定项目。
8.炮制根据用药需要进行炮制的品种,应制订合理的加工炮制工艺,明确辅料用量和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9.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禁忌、注意事项及贮藏等根据该药材研究结果制订。
10.有关质量标准的书写格式参照《中国药典》。
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
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近年来,中药材的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质量控制成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探讨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制定过程。
一、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1. 外观检查:外观是判断中药质量的首要指标之一。
对于草药类中药材,应检查其色泽、形状、大小等;对于植物类中药材,应检查其叶片、根茎等部位的完整性和变形情况。
2. 显微鉴定:对于草本植物材料而言,显微鉴定是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材料的细胞结构特征,可以判断其纯度和品质。
3. 化学成分分析: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对其药效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通过使用色谱、质谱等现代化学分析技术,可以对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保其质量和一致性。
4. 理化指标检测:中药材的理化指标是通过检测其含水量、挥发性物质、灰分等指标来评价质量。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常规的实验室测试方法来确定,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5. 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污染对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
常见的微生物指标有大肠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通过使用微生物培养和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中药材中的微生物污染。
二、中药材标准的制定过程1. 文献调研:中药材标准的制定通常需要依据大量的文献数据,包括药典、专门的中药材标准等。
对于不同的中药材,制定标准前需要对其已有的文献进行调研和综合分析。
2. 专家讨论和评审:在制定中药材标准的过程中,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家们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讨论,就中药材的质量标准达成共识。
3. 实地勘查和抽样检测:为了确保中药材标准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需要进行实地勘查和抽样检测工作。
通过采集不同产地、批次的中药材样品,并对其质量进行检测评估,可以得出科学合理的标准范围。
4. 标准发布和执行:中药材标准完成后,需要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力量进行执行。
通常将标准发布在国内的中药药典、中药材标准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中。
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与完善中药质量标准在保障中药质量安全、规范中药生产和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中药质量标准能够保证中药品种的质量稳定性、疗效与安全性,对于中药的科学研究和国际贸易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与完善,以及相关挑战和发展方向。
一、中药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遵循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等。
首先,科学性原则是指中药质量标准应当基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结合中药本身特点,确保合理性和可靠性。
其次,可操作性原则要求中药质量标准应能够在生产和质量监控中得到具体应用,便于实施和操作。
此外,可行性原则也是中药质量标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要考虑到技术手段的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并结合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最后,全面性原则要求中药质量标准应当充分考虑中药的各个方面,包括生物活性成分、毒性成分和微生物污染等。
二、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过程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综合考虑。
首先,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和标准体系,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依托中药研究机构和专家组织,通过研究和讨论,形成初步的草案。
其次,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和实验室检测,以验证标准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重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的结合,确保标准的可实施性。
最后,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需要经过多项程序和审批,如专家评审、公示等,确保标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中药质量标准的完善方向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药研究的深入,中药质量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
首先,应当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包括对中药材的采集、加工、储存等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
其次,应当加强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对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指标的研究和制定。
此外,还应当加强对中药饮片、中药粉剂、中药浓缩剂等中成药的质量监管,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的质量标准与规范制定
中药的质量标准与规范制定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为了确保中药的质量和有效性,制定和执行质量标准与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中药质量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并介绍中药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中药质量标准的重要性中药质量标准是确保中药安全和有效性的基础,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也直接关系到中药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声誉。
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可以帮助消除中药市场上的低质次品,提高中药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1.依据中药的特性:中药是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相结合的疗法,其特点是多种成分的复杂性。
因此,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基于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准确反映中药的特性。
2.遵循科学方法: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必须依赖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立足国家法律法规: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确保中药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三、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过程1.收集数据和信息: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中药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药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数据。
2.制定初步标准: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制定初步的中药质量标准,包括质量指标、检测方法等内容。
3.实地调研和验证:为了确保初步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需要进行实地调研和验证,包括中药材的采集、提取和制备等环节的研究。
4.专家评审和修订: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最后一步是组织专家对初步标准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中药质量规范的执行和监管中药质量规范的执行和监管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中药质量规范的执行需要有关部门和监管机构的支持和监督,同时需要中药生产企业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生产和管理。
1.中药生产企业的责任:中药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和执行中药质量规范,确保中药的质量符合标准。
2.监管机构的职责: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中药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中药市场的秩序和中药质量的安全。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五、鉴 别
薄层色谱法试验对照品的选定: 以化学成分单体对照 用提取物对照 用药材对照
六、检 查
1.制剂通则检查:参照《中国药典》(现行版)附录 各有关制剂通则项下规定的检查项目
2. 一般杂质检查:重金属、砷盐; 3. 特殊杂志检查:大黄—土大黄苷
七、浸出物测定
无法建立含量测定 以浸出物测定
含量测定限度低于万分之一
八、含量测定
(一)药味的选定 君药—起主要作用 贵重药材—防止少投料或不投料 毒性药材
八、含量测定
(二)测定成分的选定 1.测定有效成分: 2.测有毒成分 3.测总成分
八、含量测定
4.有效成分不明确的中药制剂: (1)测定指标性成分:指标性成分专属性要强 (2)测定浸出物:所选溶剂应具有针对性; (3)测定某一物理常数:如柴胡口服液在
范围(中药和复方制剂)
建议考察值: 含量标示为1-10%,考察的范围为±30%;含量
标示小于1%,考察的范围为±50%; 例:
生马钱子 含士的宁应为1.20-2.20% 建议考察范围0.84-2.86%
马钱子粉 含士的宁应为0.78-0.80% 建议考察范围0.39-1.23%
稳定性试验
➢ 目的:选定最佳的测定时间,至少3小 时以内稳定。
276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八、含量测定
5.测定易损失成分 6.测定专属性成分 7.测定与中医理论相一致的成分
八、含量测定
(三)含量测定方法的确定 含量测定方法可参考有关质量标准或有
关文献,自行研究后建立,应作方法学考 察试验。
测定方法应根据“准确、灵敏、简便、 快捷”的原则进行选定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七、浸出物测定
根据剂型和品种的需要,根据《中国药典》现行版浸 出物测定的有关规定,选择适当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测定。 并规定限(幅)度指标。 八、含量测定 先写含量测定测定方法,再另起一行写含量测定限度 规定。 九、功能与主治 1、功能要以中医术语来描述,力求简明扼要。要突 出主要功能,使能指导主治,并应与主治衔接,先写功能, 后写主治,中间以句号隔开,并以“用于”二字连接。 2、根据临床结果,如有明确的西医病名,一般可写 在中医病症之后。
制定质量标准的意义和原则: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 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的原则。
建国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药品质量管理的法规和 条例,建立了法定的药品质量监督机构。2001年12月1日,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始实施,从法 律上保证了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权利。 对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的五个方面规范即 《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非临床研究用药质量管理规范》(GLP)、 《临床研究用药管理规范》(GCP) 《药品供应质量管理规范》(GSP) 有的已在研定实施,有的条例尚在拟定中。为实现中 药制剂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5) 锭剂 紫金锭 本品为暗棕色至褐色的长方形或棍状的块体;气特 异,味辛而苦。
(6) 煎膏剂二冬膏 本品为棕黄色稠厚的半流体;味甜,味苦。
(7) 糖浆剂川贝枇把糖浆 本品为棕红色的粘稠液体;气香,味甜、微 苦、凉。
(8)合剂(口服液)小建中合剂 本品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 味甜、微辛。中药口服液一般均有颜色,且难以达到澄明,性状描 述时应予注意。 (9)滴丸剂满山红油滴丸 (10)胶囊剂 龟龄集 味咸。 (11)酒剂舒筋活络酒 略苦。 本品为黄棕色的滴丸;有特异香气。
中药的质量标准
中药的质量标准
中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珍视的宝贵财富,而中药的质量标准则
是中药行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中药的质量标准涉及到原材料的选取、加工制作、贮藏保存等方方面面,对中药的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下
面就具体介绍中药的质量标准。
一、原材料的选择
1. 药材的采集:中药的原材料主要是各种中药材,采集时需要选择
生长在无污染的环境中,避免受到化学污染或重金属污染。
2. 合理采收:采收药材要选择在植物适宜的生长季节,并且采收的
方式要符合药典标准,不能过度采收或使用采收不当的方法。
3. 品种真实:中药的原材料应当符合所标称的品种,不能替换或掺
杂其他药材。
二、加工制作的要求
1. 工艺规范:中药的加工制作需要按照规范的工艺流程来进行,保
证中药的有效成分在加工中不被破坏。
2. 卫生保证:加工制作中需要符合卫生标准,保证原料和生产环境
的清洁卫生。
3. 质量监控: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控,确保产品合格。
三、贮藏保存的方法
1. 防潮防尘:中药在贮藏保存时要避免受潮受尘,保持干燥清洁。
2. 避光保存:中药应当存放在阴凉通风处,避免受阳光直射,防止有效成分的降解。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中药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中药的质量标准是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严格依照质量标准来进行生产加工,才能保证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希望中药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严格遵守中药的质量标准,让中药更好地造福人民。
第六讲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订
第六讲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订质量标准是新药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标准中的各项内容都应做细致的考察试验,各项试验数据要求准确可靠,以保证药品质量可控性和重现性。
1 中药材质量标准1.1 质量标准包括名称、汉语拼音、药材拉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及贮藏等项。
有关项目内容的技术要求如下:1.1.1 名称、汉语拼音、药材拉丁名按中药命名原则要求制定。
1.1.2 来源来源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产地加工。
1.1.3 性状系指药材的外形、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及气味等的描述,除必须鲜用的按鲜品描述外,一般以完整的干药材为主;易破碎的药材还须描述破碎部分。
描述要抓住主要特征,文字要简练,术语需规范、描述应确切。
1.1.4 鉴别选用方法要求专属、灵敏。
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组织切片、粉末或表面制片、显微化学)、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或光谱鉴别及其它方法的鉴别。
色谱鉴别应设对照品或对照药材。
1.1.5 检查包括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砷盐、农药残留量、有关的毒性成分及其它必要的检查项目。
1.1.6 浸出物测定可参照《中国药典》附录浸出物测定要求,结合用药习惯、药材质地及已知的化学成分类别等选定适宜的溶剂,测定其浸出物量以控制质量。
浸出物量的限(幅)度指标应根据实测数据制订,并以药材的干品计算。
1.1.7 含量测定应建立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项目,操作步骤叙述应准确,术语和计量单位应规范。
含量限(幅)度指标应根据实测数据制订。
在建立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有困难时,可建立相应的图谱测定方法或生物测定等其它方法。
1.1.8 炮制根据用药需要进行炮制的品种,应制订合理的加工炮制工艺,明确辅料用量和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1.1.9 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及贮藏等项,根据该药材研究结果制订。
中药药材的质量评价与标准制定
中药药材的质量评价与标准制定中药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民众常用的药物资源。
中药药材的质量评价与标准制定对于保障其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药药材质量评价的方法及其在标准制定中的应用。
一、中药药材质量评价的方法为确保中药药材的质量,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以下列举了几种常用的中药药材质量评价方法。
1.宏观评价法宏观评价法是通过观察、摸索和嗅闻等方法来评估中药药材的整体质量。
例如,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颜色和气味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质量。
2.显微鉴定法显微鉴定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药材的细胞结构、组织形态和细胞器等特征来评价其质量。
显微鉴定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药材真伪和纯度。
3.物化鉴别法物化鉴别法是通过测定中药药材的理化指标来评价其质量。
例如,测定药材的水分、灰分、挥发性物质和含量测定等指标,可以反映出药材的质量状况。
4.活性成分分析法活性成分分析法是通过测定中药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来评估其质量。
通过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确定中药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判断其质量好坏。
二、中药药材标准制定的重要性中药药材的标准制定是对药材质量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过程,对于保障中药药材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保证中药药材质量的一致性通过制定中药药材的质量标准,可以确保不同批次的药材在质量上具有一致性,从而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2.指导中药生产和质检中药药材标准可以为中药的生产和质检提供参考依据,帮助中药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并且便于监管部门对中药药材进行质量监督。
3.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中药药材的标准制定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标准,可以促进中药产业创新和发展。
三、中药药材标准制定的方法中药药材的标准制定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流程,以下是标准制定的基本步骤。
1.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在制定中药药材标准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药材质量评价和标准制定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标准制定的经验和药典等。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一、质量标准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1、药品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为保证药
品质量,对药品质量及检验方法所 制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技术法规, 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 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1
2、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 根据药品质量标准的要求所制
定的、符合中药特点的、控制中药 制剂质量的技术规范。
37
6.起草说明: 在此说明制备工艺全过程的每一步骤的意义, 解释关键工艺的各项技术要求的含义及相关 半成品的质量标准。列出在工艺研究中各种 技术条件及方法的对比数据,确定最终制备 工艺及技术条件的理由。
38
(四)性状
1.内容:成品的颜色、形态、形状、气、味、 引湿性、沉淀、溶解度等。 2.包衣制剂:观察除去包衣后片心或丸心的 颜色及气味。 3.软、硬胶囊观察内容物的性状。 4.口服液、注射液观察原包装内的颜色。 5.在久存后性状有变化但内在质量不变者可 描述变化前后的性状。 6.外用药及剧毒药不描述味。
41
2.鉴别方法 1)显微(有原粉入药的) 2)理化(应用较少) 3)光谱(UV、IR、NMR) 4)色谱(HPLC、GC、TLC、PC) 5)其他(PAG、DNA、 X-衍射、
热分析)
42
表1 中国药典95、2000年版收载项目比较表 (中药制剂)
项目
2000年版 95年版 2000年版增加数
18
例:提取工艺比较
表1 不同提取工艺中穿心莲总内酯的含量比较
提取工艺
总内酯的含量(mg/g)
乙醇提取
31.3
乙醇热提取,再水煎提
23.1
水煎后、乙醇热提
24.6
水煎
8.6
19
中药的中药质量标准法规
中药的中药质量标准法规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日益广泛,确保中药质量安全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为了规范中药的生产和销售,相关的中药质量标准法规不断完善和制定。
本文将就中药的中药质量标准法规展开探讨。
一、国家药典国家药典是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的权威依据。
国家药典是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审批机构评审审核,公布发布的法定标准书,具有强制性。
国家药典实施的制订和修订,贯穿始终,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为宗旨。
国家药典是中药行业法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各类中药的质量标准要求,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为了规范生产、经营和使用药品,保障药品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而制定和出台的法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中药的质量标准作出了详细规定,包括中药材、中药制剂等方面的内容,涵盖面广,条文严谨,具有明确性和操作性。
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我国药品生产领域的重要法规,对中药生产环节提出了严格的质量管理要求。
其中,对中药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旨在提升中药产品的质量水平,保障中药使用者的用药安全。
四、《中草药质量标准》《中草药质量标准》是中药行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囊括了大量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要求。
该标准体系细致全面,对中药材的外观、性状、质量指标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是中药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制定质量管理方案的重要依据。
五、其他相关法规除上述法规外,还有一系列关于中药质量的法规标准,如《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饮片质量控制规范》等,都对中药的质量进行了系统规范。
这些法规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中药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中药的中药质量标准法规是保障中药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依照相关法规标准执行,中药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消费者的用药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第八章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3、流通过程中质量控制内容需要有良好的重复性—— 从药品生产出到患者手里的流通过程中,在不同的销售地 点及不同的药品检验单位等环节,质量控制内容均要有良 好的重复性。
第二节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2、稳定性试验 在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证明中试样品稳定的基础上,继
续对3批中试样品在模拟上市包装条件下进行考核。考核期 限根据药品的剂型不同有所不同。一般不超过24个月。 3、新药稳定期的确定
申报生产时,根据稳定性考察的试验结果,暂定有效期, 待标准转正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药品的有效期。
三、常用方法
2、对照的等量性(取样量、植被相等条件) 供试品与阳性对照应为量化对照,同样,样品供试品
阴性对照品也应为量化对照。
(四)重复性原则
在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时,应注意各个环节的影响, 方可保证在各个环节中其质量控制内容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1、研究过程中质量控制内容需要有良好的重复性—— 同一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仪器上均能重复得出试验项 目;或不同的人也能得出同样的试验结果。
5、要从药品的生理效用和临床应用的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合 理的规定。
二、质量标准内容
1、名称、汉语拼音 2、处方 1) 各组分标准应符合法定标准,无法定标准的组分要制 定标准;
2)保密处方应向有关部门申报,但处方组分应列入附件; 3)处方中药味排列应按照“君、臣、佐、使”顺序;非处 方药应按照药物作用主次排列;
2)辅料、剂型、总量 3)关键技术、半成品标准 4)粉末规定:用“粗粉”、“中粉”、“细粉”、“极细粉”表 示;
5)起草说明:对制法项的解释、阐述提出条件的根据和 对比数据的理由。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目前我国新药的研制,明确要求制订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及生产用质量标准。
目的是保证临床研究试验药品的质量稳定一致及上市药品的质量,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
在新药取得批准文号后,其它研究资料的药效,毒理,临床研究资料均已完成历史使命,可存档备用,但唯有质量标准伴随产品“终身”。
只要有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就要用质量标准的监测和保证。
因此,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在研制新药中,而且对老药再评价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质量标准的分类一、法定标准经过卫生部与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标准有国家标准(包括药典和部颁标准)及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指标是一些基本要求,是企业应达到的起码合格水平。
鉴于目前中药标准一般水平不高,所以应认识到符合低标准的高合格率,并不表示产品先进,故质量标准必须逐步提高,特别是新药的质量必须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真正已起到控制真伪、优劣的作用。
二、企业标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一种为高于法定标准要求,主要指多增加了检测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作为创优,企业竞争,特别是对保护优质产品本身,严防假冒等均为重要措施。
第二节质量标准的特性质量标准通常具有如下特性:一、权威性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但国家均不排除生产厂可以采用非药典方法进行检测。
例如:六味地黄丸的含量测定;药典收载了薄层色谱光密度法测定处方中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若企业暂无薄层色谱扫描仪,则可采用薄层色谱比色法与其对比,测定结果一致或有一定相关且稳定,在日常检验中即可采用比色法控制产品质量,但偶有产品含量处于合格边缘,或需要仲裁时,只有各级法定标准,特别是国家药典具有权威性。
二、科学性质量标准是对具体对象研究的结果,它有适用性的限制。
在药材中如天然朱砂的标准不适用于人工朱砂的标准,前者硫化汞的含量不得少于96%,而后者要求99%以上;又如牛黄,人工牛黄和培植牛黄中含胆酸,胆红素的含量要求不同,但均有充分的科学根据。
中药质量标准
中药质量标准
中药质量标准是对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的质量要求和评价指标的规定。
中药作为传统药物,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保障中药安全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药质量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特征:对中药材的外观形态、颜色、气味等进行描述和评价。
例如,鉴别中药材是否有虫蛀、霉变、异物等现象。
2. 理化性质: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评价,如含水量、挥发油含量、灰分含量等。
3. 药效成分:对中药材中主要药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中药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手段。
4. 杂质限量:对中药材中有害杂质、微生物、重金属等进行限制,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纯度。
5. 质量控制:对中药制剂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点等
进行规定,确保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或相关行业组织负责,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和更新。
中药质量标准的执行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一、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和广泛应用的特点。
为了保障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药质量标准的概述1. 中药的定义中药是指用中药材或其加工品制成的药品,包括单方剂、复方剂、独方剂、方剂等。
2. 中药质量标准的意义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中药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为中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3. 中药质量标准的种类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临床应用标准、药材形态标准、药用植物标本标准、中药饮片常规检验规范、中药制剂常规检验规范等一系列标准。
三、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内容1. 中药材的标准中药材的标准包括外观性状、显微鉴定、理化指标、微生物限度、重金属等指标。
其中显微鉴定是中药材标准制定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2. 中药饮片的标准中药饮片的标准包括外观性状、化学成分、理化指标、微生物限度等指标。
其中化学成分是中药饮片标准制定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含量稳定一致、质量稳定。
3. 中药制剂的标准中药制剂的标准包括质量控制指标、稳定性、储存、包装等方面的指标。
其中质量控制指标是中药制剂标准制定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稳定一致、质量稳定。
四、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方法1. 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临床经验和实践制定的标准,具有实践性和局限性。
2. 系统化方法系统化方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分析和鉴定,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
3. 综合法综合法结合经验法和系统化方法,兼顾中药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
五、中药质量标准的现状和发展1. 现状目前,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已被列入国家计划和政策文件,逐步成为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 发展未来,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将继续深化和完善,力争实现中药产业质量可控,保障中药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六、结论中药质量标准是确保中药菜肴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其制定和实施是中药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前言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药物,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具有疗效确切、用药灵活、副作用小等优点,是广大人民所信赖的医疗资源。
但是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中药的质量无法保证。
所以,为了规范中药市场、保障人民健康、提高中药功效,必须制订出中药材质量标准。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必要性中药作为传统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其材料来源复杂,材料品种众多,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也会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导致中药存在着很大的质量问题。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制订中药材质量标准必不可缺。
具体而言,中药材质量标准具有以下的必要性:保证中药的药效中药的药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如果中药材质量不好,其中的有效成分无法达到标准,那么就会影响中药的疗效。
同时,中药中毒素的含量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免中毒。
规范市场秩序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保证中药的药效,也可以规范市场秩序。
有材料表明,中药市场上有许多次品,对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制订中药材质量标准,可以让市场上的中药商们出售符合规定标准的中药材,从而保证市场秩序。
保障人民健康中药材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制定能够规范中药的生产和销售,保证中药中所含的成分和毒素无害于人体,保障人民的健康。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1. 分析中药材市场和中药使用的需要中药材市场已经形成了很多品种,而每一种中药都包含着很多有效成分。
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分析市场上所需的中药品种,以及对中药疗效的需求。
2. 研究中药材应当具备的质量指标要研究中药材应当具备的质量指标,包括中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含水量、挥发油、黄酮类、总生物碱等指标。
要联系实际情况,切实可行,定量化、可测量,“易行”、“高效”。
3. 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计划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计划,要采用“分级制定、分步实施”的方法,制订出全国统一或本地区统一的中药材质量标准计划。
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
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一、何为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是指根据各种因素,对中药材的质量要求进行规范和标准化,以便评价和控制中药材的质量。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1.外观特征:包括中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味道、纹理等方面的特征。
外观特征可直观地反映中药材的品质和原产地等信息。
2.理化性质:包括中药材的含水量、灰分、挥发性油含量、硫酸钡沉淀量、析氮量等理化性质。
这些性质反映了中药材的成分和质量。
3.活性成分:包括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单味药不同部位、不同产地、不同收获期等的活性成分含量,以及含量变化规律等方面。
活性成分是中药材疗效的关键因素,对中药材的质量影响最为重要。
4.农药残留:包括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量等有害物质检测。
农药残留量是中药材安全性和卫生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5.微生物污染:包括中药材中的细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污染是造成中药材霉变、变质的主要原因,也是卫生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
二、常用中药材的质量标准1.人参人参是中药材中的珍贵品种,具有滋补强身、提神醒脑等作用。
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性质和活性成分等方面。
外观特征:优质的人参根茎体形饱满,根部有明显年际环,色泽自然,有光泽,无霉斑和虫蛀现象。
理化性质:含水量一般不超过12%;挥发性油含量不低于0.2%;总皂苷含量不低于2%。
活性成分:人参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皂甙等,其中人参皂苷Rb1、Rg1、Re等为主要有效成分。
质量标准主要参考这些活性成分的含量。
2.黄芪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益气补虚、提升免疫力等功效。
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性质和活性成分等方面。
外观特征:优质的黄芪根茎表面光滑,无虫蛀,无霉斑,黄褐色,质地均匀。
理化性质:含水量一般不超过13%;灰分不低于6%;总皂苷含量不低于0.3%;总黄酮含量不低于0.2%。
活性成分: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芪素等,其含量是评价黄芪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目前我国新药的研制,明确要求制订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及生产用质量标准。
目的是保证临床研究试验药品的质量稳定一致及上市药品的质量,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
在新药取得批准文号后,其它研究资料的药效,毒理,临床研究资料均已完成历史使命,可存档备用,但唯有质量标准伴随产品“终身”。
只要有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就要用质量标准的监测和保证。
因此,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在研制新药中,而且对老药再评价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质量标准的分类一、法定标准经过卫生部与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标准有国家标准(包括药典和部颁标准)及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指标是一些基本要求,是企业应达到的起码合格水平。
鉴于目前中药标准一般水平不高,所以应认识到符合低标准的高合格率,并不表示产品先进,故质量标准必须逐步提高,特别是新药的质量必须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真正已起到控制真伪、优劣的作用。
二、企业标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一种为高于法定标准要求,主要指多增加了检测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作为创优,企业竞争,特别是对保护优质产品本身,严防假冒等均为重要措施。
第二节质量标准的特性质量标准通常具有如下特性:一、权威性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但国家均不排除生产厂可以采用非药典方法进行检测。
例如:六味地黄丸的含量测定;药典收载了薄层色谱光密度法测定处方中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若企业暂无薄层色谱扫描仪,则可采用薄层色谱比色法与其对比,测定结果一致或有一定相关且稳定,在日常检验中即可采用比色法控制产品质量,但偶有产品含量处于合格边缘,或需要仲裁时,只有各级法定标准,特别是国家药典具有权威性。
二、科学性质量标准是对具体对象研究的结果,它有适用性的限制。
在药材中如天然朱砂的标准不适用于人工朱砂的标准,前者硫化汞的含量不得少于96%,而后者要求99%以上;又如牛黄,人工牛黄和培植牛黄中含胆酸,胆红素的含量要求不同,但均有充分的科学根据。
中药质量标准
中药质量标准中药质量标准是指对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的质量特性进行规定和要求的标准。
它们是中药生产、质量检验、药材种植及中药研究的重要依据。
中药质量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命名和鉴别要求:中药质量标准中应明确中药材的名称、别名、来源和植物学分类。
同时,还应对中药材的外形特征进行描述,并明确鉴别所需的性状、组织结构、显微特征、理化性质、色谱指纹图谱等要求。
2.理化性质:中药质量标准中应规定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如含水量、挥发性物质含量、灰分含量、酸碱度和溶解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中药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稳定性。
3.有效成分:中药质量标准应明确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相对含量(指标成分),并规定其测定方法。
中药的药效主要是由其中的有效成分所决定的,因此对有效成分的测定要求十分重要。
4.微生物和重金属:中药质量标准中应规定对微生物和重金属的含量进行限制。
微生物指标主要包括总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这些指标反映了中药材是否受到污染。
而重金属指标主要包括砷、铅、汞、镉等重金属的含量,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5.农药残留:中药质量标准中应规定对农药残留的含量进行限制。
中药材种植过程中,有时会喷洒农药进行防治,因此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和限制十分重要。
6.毒性物质:中药质量标准中应规定对毒性物质的限制。
有些中药存在一定的毒性,因此对这些毒性物质的含量和限制十分关键,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性。
7.包装和贮存要求:中药质量标准中应规定合理的包装和贮存要求。
中药对包装和贮存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以防止中药的变质和破坏。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中药的特殊性,并结合现代科学和药理学的规律,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由于中药资源的多样性和地域性,中药质量标准通常根据中药材的类型、生长环境和用途等因素进行编制。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要进行科学论证和实验验证,并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和发布,以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靠性。
总之,中药质量标准是中药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基础,其内容包括鉴别要求、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微生物和重金属、农药残留、毒性物质以及包装和贮存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中药质量标准
中药质量标准中药质量标准是指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的质量要求和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原材料的种类、采集方法、品质要求、炮制工艺、附加物限量等方面的内容。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安全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质量标准的意义、制定背景、主要内容以及现行标准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医药资源,拥有丰富的药材品种和独特的制剂工艺。
然而,由于中药资源的特殊性,其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种植环境、采集时间、炮制工艺等。
为了保证中药的质量稳定,有效地发挥其药理作用,有必要确立科学合理的中药质量标准。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材的采集和炮制工艺、对有害物质的限制等方面。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增强中药的竞争力,提高中药的质量安全水平,保证中药的疗效。
同时,中药质量标准的执行可以防止劣质中药的流通,减少中药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中药质量标准,包括药材质量标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和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药材质量标准。
药材质量标准主要包括药材的原植物学特征、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限量等方面的内容。
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依据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需求,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毒性物质和有害物质的限制进行了严格要求。
另外,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主要包括饮片的制备工艺、理化性质、药效成分含量、有害物质的限制等方面的内容。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制剂的制备工艺、物理性质、药效成分含量、稳定性、附加物限量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保证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然而,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现行的中药质量标准主要是基于主要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忽视了中药多组分的整体特性和综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目前我国新药的研制,明确要求制订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及生产用质量标准。
目的是保证临床研究试验药品的质量稳定一致及上市药品的质量,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
在新药取得批准文号后,其它研究资料的药效,毒理,临床研究资料均已完成历史使命,可存档备用,但唯有质量标准伴随产品“终身”。
只要有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就要用质量标准的监测和保证。
因此,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在研制新药中,而且对老药再评价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质量标准的分类一、法定标准经过卫生部与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标准有国家标准(包括药典和部颁标准)及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指标是一些基本要求,是企业应达到的起码合格水平。
鉴于目前中药标准一般水平不高,所以应认识到符合低标准的高合格率,并不表示产品先进,故质量标准必须逐步提高,特别是新药的质量必须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真正已起到控制真伪、优劣的作用。
二、企业标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一种为高于法定标准要求,主要指多增加了检测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作为创优,企业竞争,特别是对保护优质产品本身,严防假冒等均为重要措施。
第二节质量标准的特性质量标准通常具有如下特性:一、权威性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但国家均不排除生产厂可以采用非药典方法进行检测。
例如:六味地黄丸的含量测定;药典收载了薄层色谱光密度法测定处方中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若企业暂无薄层色谱扫描仪,则可采用薄层色谱比色法与其对比,测定结果一致或有一定相关且稳定,在日常检验中即可采用比色法控制产品质量,但偶有产品含量处于合格边缘,或需要仲裁时,只有各级法定标准,特别是国家药典具有权威性。
二、科学性质量标准是对具体对象研究的结果,它有适用性的限制。
在药材中如天然朱砂的标准不适用于人工朱砂的标准,前者硫化汞的含量不得少于96%,而后者要求99%以上;又如牛黄,人工牛黄和培植牛黄中含胆酸,胆红素的含量要求不同,但均有充分的科学根据。
西洋参的质量标准,进口西洋参与国内引种西洋参质量标准不仅含量限度不同,且测定方法也不同。
在未统一标准前,应严格依据各自的标准评价其质量的合格与否。
在不同成药中测定某一相同药味成分,不一定方法均能适用,其方法的确定与规格的制定均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三、进展性质量标准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阶段小结,法定标准也难免有不够全面之处。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测定手段的改进,应对药品标准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如血竭素质量评价,由于血竭主要成分血竭素极不稳定;只是根据血竭素的理化性质在270纳米处有最大吸收,采用无水乙醇提取,其吸收度高低基本上与传统经验对血竭的外观鉴别质量优劣相一致,制定了一定浓度的血竭无水乙醇溶液在270纳米吸收度不得少于一定值的规格限度。
由于血竭素进口药材,货源不稳,特别是加工血竭牌号多,质量差异大,若含掺杂物如色素等,难以用吸收度限度制定质量,随着对血竭素的合成成功,以其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光密度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竭药材与含有血竭的成药,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第三节质量标准制订的前提标准的制订需具备以下三个先决条件,即处方组成固定;原料(饮片)稳定;制备工艺稳定。
一、处方组成固定处方药味及份量是制定质量标准的依据,直接影响评价指标的选定和限度的制定。
因此在制定质量标准之前必须要求毫无保留、确实无误的处方才可开始进行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实验设计。
二、原料稳定药材除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和加工涉及质量优劣外,特别要注意的是药材的真伪与地区习惯用药的鉴别与应用。
1.对贵重药材及常用紧缺药材,要加强真伪的鉴别,最好备有标准药材对照品。
如西红花(番红花)为贵重药材,多系进口。
目前国内也引种成功,分生晒品和加工品两种规格,由于价格昂贵,往往有伪品出现。
如鸡牛牌红花,系印度西萌草茵染上胶汁制成,有的用莲须,黄花菜切丝染色;也有用化学纸浆做成丝状,包层淀粉并染成红色;还有用西红花雄蕊染色,或用国产菊科红花冒充,均应注意鉴别。
熊胆也为贵重药材之一,进口商品的质量一般与国产品基本一致,目前多处研制引流熊胆(又称熊胆粉)成功,以检出是否会有熊去氧胆酸为主要鉴别特征。
商品中常有猪、牛、养胆和其它胆汁混入熊胆。
2.地区习惯用药,采指药材在局部地区有多年生产和使用习惯的药材品种。
但由于集市贸易购销,管理工作未跟上,致使没有使用习惯的药材购入。
这类品种在常用500种中药中,大约占1/3~1/4的数量,应引起重视。
如山豆根,多数地区所用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根及根茎,习称广豆根,但在东北,华北地区则习用防科蝙蝠葛的根茎,又称北豆根。
八十年代中,华北曾大量应用感冒汤防治流感。
由于广豆根中苦参碱含量远高于北豆根,按习用北豆根量投入广豆根,从而引起一、二百人出现中毒症状。
三、工艺稳定新药的研制在处方确定以后,结合临床服用要求,确定剂型,进行工艺条件的研究,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至少是适合中试生产规模,条件具备后,才可进行质量标准实验设计。
因为尽管处方相同,而工艺不同,致使所含成分不同,直接影响鉴别、含量测定等项目的建立和限度的规定。
如复方柴胡注射液(柴胡、独活、细辛)常见的工艺有二种:一种即以药粉加水、以水蒸气蒸馏,镏液直接药用,其性状为无色澄明,只含有挥发性成分。
一种以药粉蒸馏后,镏液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煎液再经醇沉处理,去醇后,加水溶解,水溶液与镏液合并制成注射液,其性状为淡棕色,不仅含有挥发性成分而且含有柴胡皂甙等水溶性成分。
以上二种工艺,成品所含成分不同,质量标准中鉴别项目的确定,与含量测定指标成分及限度的规定可完全不同,是可以一目了然的。
第四节质量标准的内容目前国内外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标准的内容,对药材来说一般包括名称,基源(科、属、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加工,性状(外形、质地、嗅味),鉴别(传统经验、显微、理化),检查(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浸出物,含量测定(挥发油、包括活性成分等),炮制、功能主治(效用),用法用量,注意,贮芷等。
在成药和制剂中除上述项目外,还须规定处方,制法,检查项中还包括重金属、砷盐并结合不同剂型在药典附录通则中各项检查,如重量差异,均匀度,崩解度,溶散时限等项。
一、名称药品的命名总的要求应是明确,简短,科学,不容易混淆,误解,夸大的名称,属于国家标准(药典或部颁标准)收载而改变剂型的品种,除剂型名应更新外,原则上应采用原标准名称。
1. 单味制剂(含提取物)一般原料(药材)名与剂型名结合,如月见草油乳,穿心莲片,绞股蓝皂甙片。
2. 复方制剂(1)方内主要药味缩写加剂型,如参芍片、葛根芩连胶囊、银黄口服液。
(2)方中主要药味缩写加功效加剂型,如银翘解毒冲剂、参附强心丸、桂龙咳喘宁胶囊。
(3)药味数与主要药名或功效加剂型,如十全大补口服液、六味地黄口服液。
(4)功效加剂型,如妇炎康复片、心通合剂、胃乃安胶囊、脑镇脑宁胶囊。
(5)君药前加复方,后加剂型,如复方天仙胶囊、复方丹参注射液。
在传统成药中有采用方内药物剂量比例加剂型的命名的,如六一散;以服用剂量加剂型命名的,如七厘散、九分散;采用象形比喻结合剂型的,如玉屏风散;以药味采收季节加剂型命名的,如二至丸,即女贞子冬至采收而旱莲草夏至采收等。
不宜采用的命名法有:不以主药一味命名,易与单味制剂混淆;不以人名,地名或代号命名,不用××灵,××宝;陷于俗套;还应注意剂型名称与实物相符,更不宜以中西不同理论功效混杂命名等。
二、处方1. 处方药味若属国家药品标准收载品种,名称均应与其一致,如淫羊藿不应称仙灵牌,金银花不应称双花,黄芪不应称北芪等。
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药材品种,可采用地方标准收载的名称。
地方药品标准收载的品种与国家药品标准名称相同,来源不同的应另起名称。
2. 处方药味排列顺序,应根据处方原则,按君、臣、佐、使排列,或主药、辅药排列。
3. 处方中有需要炮制的药味,应加括号说明,为密黄芪,应为黄芪(密制)。
4. 处方中药味均用法定计量单位,重量以“g”,容量以“ml”表示,处方量多根据剂型不同,如片剂折算成出1000片的药量,液体制剂如糖浆以出1000ml的药量写出。
5. 处方原料均应附标准,药材标准:包括其基源名称及科、属、种拉丁学名;确实的主要产地;药用部位等均应反映原料的实际情况,并说明属何级法定标准(药典、部颁、地方标准)收载者。
如成药中收载的检验项目归属于某味药,而该药品种虽收载于法定标准中,但未列入该检验项目的,应补充有关项目。
如处方中有黄芪,成药标准中收载黄芪甲甙的含量测定;而药典虽收载了黄芪药材标准,但未规定含量测定项目,则应在原料黄芪药材标准中建立黄芪甲甙含量测定项目,并制定规格限度,目的为保证成药质量,以防盲目投料。
有些成药确因处方药味多,干扰大,或拟测定药味含量极少,而不属于实验设计不合理,或操作技术问题所致,含量测定确实困难或成药未收载含量测定项,有的仅收载了浸出物含量,可以暂对原料药材(主药之一)规定含量测定项目,间接控制成品质量。
原料为粗提取物,有效部位或化学单体,均应制定相应的原料标准。
如属各级标准收载者,应说明其主要质量指标。
如原料为地方标准,则应提供标准全文复印件,如原料在各级法定标准中均未收载,除应按《新药审批办法》有关规定提供申报资料外,应参照药材申报资料要求制定质量标准。
6. 如处方原料为药材,而制剂由粗提取物(浸膏)等制成,则浸膏制法及要求作为半成品规定,记述于制备工艺中,不作为原料要求附标准。
三、制法在质量标准的制法项下可根据制备工艺写出简明的工艺全过程。
四、性状一种制剂的性状往往与投料的原料质量及工艺有关,原料质量保证,工艺恒定则制成品的性状应该是基本一致的,故质量标准中规定制剂的性状,能初步反映其质量状况。
制剂的性状指成品的颜色、形态、气味等。
片剂、丸剂如有包衣的还应描述除去包衣后的片芯、丸芯的颜色及气味,硬胶囊剂应写明除去胶囊后内容物的性状。
制剂色泽如以二种色调组合的,描写时以后者为主,如棕红色,以红色为主,书写时颜色、形态后用分号(;)。
小量研制品与中试或大量生产的成品,其色泽等可能不完全一致,故制定制剂质量标准,应根据中试或大量生产的产品为依据,并至少观察3~5批样品。
有的中药制剂在贮藏期间颜色会变深,因此可根据实际观察情况规定幅度。
五、鉴别根据中医理论,依处方原则首选君药与臣药进行鉴别,贵重药,毒剧药也须鉴别,选择鉴别药味也应结合药物本身的基础研究工作情况,如其成分不清楚,或通过实验摸索,干扰成分难以排除,则也可鉴别其它药味,但应在起草说明中写明理由。
鉴别方法一般包括显微鉴别,一般理化鉴别及色谱鉴别1.显微鉴别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有药材粉末组分的,可根据处方中所含药材粉末的组织细胞及其内含物特征进行中成药的显微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