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 冯立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亭人物形象分析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一选题依据

罗亭这一艺术形象因为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使人们对他的认识也是说法不一。他并不是一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一个具有理性主义思想的启蒙者和实践者,他信仰科学知识,反对否定主义和主观主义,注重社会实践活动,追求美好的爱情。因为当时俄国社会落后,注定他成为追求事业的失败者。笔者认为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年轻知识分子渴望改变社会而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和敢于实践创新的时代精神。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目的在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细致的总结概括多余人罗亭复杂的人物形象,分析其“多余性”本质。从罗亭自身内在性格入手研究多余人罗亭形象的本质内涵及其身上值得认可学习的地方,探究该形象的矛盾性以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当时的俄国是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期,是罗亭用他勇敢崇高的号召和充满激情的言论点燃人们的心灵,他的话在平民知识分子巴西斯托夫心里播下许多奋进和希望的种子,他追求真理,坚持信仰,相信科学,渴望自由,热爱生活。深入的挖掘罗亭身上的优点,在当今个人理想迷茫,社会奉献精神匮乏的年代,对广大青年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和指导作用。

三文献综述

从国内外主要文章对小说的研究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肯定罗亭多余人的形象,认为罗亭对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成长所具有的启蒙意义,这就为“多余人”向“新人”的转变架起了一座桥梁。对当时俄国杜会的发晨、进步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如徐美仙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罗亭>中的“多余人”形象分析》,赵斌宇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罗亭》等文。

⒉完善罗亭多余人的形象,揭示他独特的文化个性和精神实质。如朱鸣磊的《崇高的悲剧精神:罗亭形象的本质内涵》,王玉宝的《现代性视野中的“多余人”形象—以<罗亭>为例》,葛灿红的《罗亭: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悲剧》等文。

3.从爱情心理来分析罗亭形象,如邓江祁的《试析罗亭的爱情心理特点》,胡鸣远的《爱与启蒙之间—<罗亭>中的爱情解读》等文。

4.深受屠格涅夫影响的郁达夫对“多余人”形象的研究很透彻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一系列“沉沦”的“零余者”形象,从而成为中国多余人画廊的奠基者。如郁达夫的《沉沦》、《南迁》等。至此也得到许多学者的论证和研究。

5.将《罗亭》与外国其他作家比较分析多余人形象,如杨梅的《夏目漱石后三部曲中“多余人”形象》指出多余人形象正不断的演变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综上所述可知本课题主要是在国内外关于《罗亭》中的“多余人”形象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补充和撰稿的,有继承也有创新。既肯定了罗亭“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空谈家等形象,又完善既有的罗亭多余人形象。本课题主要是从罗亭“多余人”形象矛盾性着手分析主人公罗亭的形象,展现罗亭的内在性格特征及其本质内涵,又通过比较分析罗亭的形象和“多余人”形象,展现多余人形象的文化本质,最终揭示了多余人罗亭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着跨时代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四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罗亭这一艺术形象的丰富思想内涵的人物形象分析以及对当代青年人的启示。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为内容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对罗亭这一人物形象缺乏深入了解,写作前期不能准确的给人物定位。在论文资料搜集筛选阶段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以至于后期整理修改时间仓促。

解决方法是希望能在研究生阶段或者以后的工作中,锻炼自己从事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对于论文的搜集与整理,可以与其他同学探讨或向老师咨询予以解决,争取能够高效率地获得论文完整的参考资料。对于资料的分析筛选问题,可以首先把要研究问题的大纲列出来,系统明确地选择对自己的研究有用的资料。对于论文写作时的学术语言组织能力欠缺的问题,应多浏览关注期刊杂志,阅读专业书籍,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

五写作思路

总括

引言

1《罗亭》作品简介

2罗亭的人物形象分析

2.1生活中的罗亭

2.2爱情中的罗亭

2.3罗亭的精神世界

3罗亭“多余人”形象的矛盾性

3.1罗亭作为多余人的形象特点

3.2罗亭不是一个多余人的形象特点

3.3罗亭作为多余人与非多余人之间的矛盾性

4罗亭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4.1人生观

4.2世界观

4.3爱情观

总结:人应该如何生活,人生的意义何在? 罗亭以自己的坎坷的生活道路为我们提供了答案,热爱真理的烈火在他内心熊熊燃烧,罗亭才四处漂泊,不停地说,雄辩地宣扬真理,在年轻人的心中播下许多优良的种子;不停地做,百折不挠地一次又一次重新开始生活。罗亭的一生,实际上正应了他自己所说的一段话: “是的,我们的生命短暂而渺小,但是一切伟大的事业都是由人来实现的。人应该意识到自己是完成这些伟业的工具,以此取代人生的其他乐趣。这样他就能在死亡中发现自己的生命,找到自己的归宿……。”[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屠格涅夫:屠格涅夫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24-53页。

[2]朱维之:外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23-37页。

[3]李兆林:屠格涅夫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15-37页。

[4]李明滨:世界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13页。

[5]李明浜:屠格涅夫与斯巴斯科耶—卢托维诺沃庄园,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年,20-48页。

[6]鲍戈斯洛夫斯基:俄罗斯之心——屠格涅夫传,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32-38页。

[7]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学林出版社,1998年,18-2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