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文化的重视和传统医学的复兴,中医医院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是中医医院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中医医院的服务水平、提升中医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的角度进行探讨。
二、中医医院科室建设1.科室设置中医医院的科室设置应符合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疗需求。
一般而言,中医医院应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基础科室,同时还应设置针灸推拿科、中药科、康复科等中医特色科室。
科室之间要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科室布局中医医院的科室布局应符合医疗安全、医疗效率和患者就医便利的原则。
各科室之间要布局合理,便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交流和协作。
同时,科室内部的布局也要符合医疗流程和患者就医习惯,提高就医效率。
3.设备设施三、中医医院科室管理1.医务人员管理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具备合格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中医治疗理论和技术。
医务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应遵循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原则,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医疗质量管理3.信息化管理四、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的挑战与应对1.医院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等问题中医医院在科室建设和管理中常面临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等问题。
应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以改善医疗条件和提高服务水平。
2.医务人员缺乏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中,有部分人员缺乏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医疗质量。
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中医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
3.医疗服务管理不规范中医医院在医疗服务管理中,存在医疗质量不稳定、医患矛盾等问题。
应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督和评估,建立规范化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医患沟通和协调,解决医患矛盾,维护医疗秩序和稳定。
26个科室建设指南
26个科室建设指南科室建设指南:科室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础,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医院需要不断优化各科室的布局和管理。
以下是针对26个科室的建设指南,旨在帮助医院更好地规划科室布局和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1.内科:内科科室应设有血液科、心血管科、呼吸科、消化科、内分泌科等专科,医生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提供高效的护理服务。
2.外科:外科科室应设有普外科、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等专科,要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和仔细的术前术后护理。
3.妇产科:妇产科科室应设有妇科、产科等专科,提供无痛分娩等高级产科服务。
4.儿科:儿科科室应设有新生儿科、小儿内科、小儿外科等专科,提供儿童健康检查、预防免疫等服务。
5.皮肤科:皮肤科科室应配备先进的皮肤病诊断设备,医生要有丰富的皮肤病治疗经验,并提供美容整形等服务。
6.口腔科:口腔科科室应配备先进的口腔诊疗设备,提供口腔检查、洁牙、牙齿修复等服务。
7.眼科:眼科科室应设有眼科、视光学科等专科,提供眼科检查、配镜、视力矫正等服务。
8.耳鼻喉科:耳鼻喉科科室应设有耳科、鼻科、喉科等专科,提供耳鼻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9.泌尿科:泌尿科科室应设有泌尿外科、男科等专科,提供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10.肿瘤科:肿瘤科科室应设有肿瘤内科、肿瘤外科等专科,提供肿瘤的综合治疗服务。
12.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室应设有康复治疗室、物理治疗室等,提供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
13.放射科:放射科应配备先进的放射设备,提供CT、MRI、X光等检查。
14.核医学科:核医学科应配备核医学影像设备,提供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等检查。
15.麻醉科:麻醉科应配备专业的麻醉设备,提供全麻、局麻等麻醉服务。
16.传染科:传染科科室应设有感染病科、免疫科等专科,提供感染病的预防和治疗。
18.急诊科:急诊科应设有急诊医师、急诊护士等,提供急救和应急医疗服务。
19.针灸推拿科:针灸推拿科应设有专业的针灸推拿师,提供针灸推拿治疗和保健。
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最新版
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最新版
前言
在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临床科室作为医院的核心运营单元,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为了规范和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第一章临床科室设置
1.1 科室设置原则
1.2 科室类型及职能
1.3 科室编制及人员配备
第二章临床科室建设
2.1 基础设施建设
2.2 医疗设备配置
2.3 信息化建设
2.4 制度建设
第三章临床科室管理
3.1 科室领导及职责
3.2 人力资源管理
3.3 医疗质量管理
3.4 科室绩效考核
第四章科室运营管理4.1 病案管理
4.2 医疗费用管理4.3 药品管理
4.4 设备管理
第五章科室发展规划5.1 科室发展目标5.2 科室特色建设5.3 科研教学工作5.4 人才培养计划
第六章附则
6.1 科室自查及评估6.2 奖惩机制
6.3 实施与监督。
中医医院个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个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医诊疗方法为主要手段的医疗机构。
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南。
一、临床科室建设1.科室规划: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应按照专业分科设置,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等。
科室规划应考虑到患者就诊需求和医务人员的专业分工,确保科室设置科学合理。
2.科室装修:科室装修应符合中医文化建筑风格,注重环境舒适和专业化设施的配备。
科室内部应具备必要的诊疗设备和药品,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
3.人员配置:科室应根据患者就诊数量和科室规模合理配置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人员配置要求科学合理,确保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4.管理制度:科室应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流程、医疗质控、患者管理等方面。
科室管理应遵循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健全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临床科室管理1.医疗质控:科室应建立医疗质控机制,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科室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医疗事故报告和病例讨论,提高医疗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2.患者管理:科室应注重患者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科室应建立患者档案管理制度、就诊预约制度、患者宣教制度等,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就诊体验。
3.卫生环境:科室应注重卫生环境管理,确保医疗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科室应定期进行消毒、通风和清洁工作,预防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4.医患沟通:科室应注重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倾听患者意见、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5.科研教育:科室应注重科研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
科室应推动科研项目、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促进科室的学术发展和医疗技术创新。
综上所述,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中医医院日常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前言二、组织架构1.领导班子:由医院领导任命中医临床科室的负责人,负责科室的整体规划与管理工作。
2.中医科室:包括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产科、中医儿科等,负责开展中医临床服务工作。
3.支持科室:包括药剂科、检验科、影像科等,为临床科室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人员配置合理的人员配置是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的基础。
科室应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合理的人员需求计划,并按照临床职业技术人员配备标准进行人员配置。
1.医师队伍:科室应拥有一支专业的医师队伍,包括中医临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和初级医师,其数量应满足临床服务需求。
2.护理团队:科室应配置合适数量的护士,保障患者在临床过程中的护理与安全。
3.其他人员:根据需要,科室可以配置中医师承、病案管理员、门诊助理等其他专业人员。
四、设备设施1.诊疗设备:科室应具备符合临床需求的中医诊疗设备,包括中医诊断设备、中医治疗设备等。
2.医疗器械:科室应具备必要的医疗器械,包括医用注射器、导尿管、手术器械等。
3.病房设施:科室应配置合适数量的病房,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和护理需要。
4.前台接待:科室应设立前台接待处,包括挂号、缴费等功能。
五、规范管理1.临床路径:科室应根据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制定标准化的临床路径,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2.学科建设:科室应加强学科建设,推动中医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升科室整体实力。
3.患者管理:科室应建立患者管理和沟通机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保障患者权益。
4.安全管理:科室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六、质量监控1.计划评估:定期对科室的临床工作进行评估,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和质量。
2.绩效评价: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对医师和护士的临床工作进行评价,激励优秀人员。
3.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需求,及时改进工作不足之处。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科室建设的必要性科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服务的基本单位。
科室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拓展医疗服务、提升医院声誉具有重要作用。
二、科室建设的基本原则1.人性化原则:科室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2.专业化原则:科室应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团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建立科室内部的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
3.科学化原则:建立科室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完善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科室建设的步骤1.确定科室定位:根据医院整体发展战略、患者需求、医疗资源分布等因素,确定科室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2.编制科室规划:根据科室定位和发展方向,编制科室规划。
包括人员配置、设备投入、技术开展、病种分布等。
3.人员招聘与培训:根据科室规划,招聘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
对新进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4.设施建设:按照科室规划,建设相应的设施和设备,满足科室的临床需求。
5.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建设:根据科室规模和特点,建立科室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
包括岗位设置、职责分工、工作流程、责任追究等。
6.业务开展与宣传:科室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注重宣传和推广。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科室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的患者。
四、科室管理的重点内容1.质量管理:建立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2.医疗安全管理:科室要重视医疗安全工作。
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
3.团队协作:科室内部要形成和谐的团队氛围,提高协作效率。
建立学术交流和病例讨论机制,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4.设备维护与更新:及时对科室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根据科室发展需要,适时更新和引进先进的设备。
5.信息化建设:推动科室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医疗影像等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建设要求1.安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安全,确保工程施工期间没有安全事故发生。
2.环保:注重环保要求,遵守相关环保政策和规定,确保建设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设备先进:选用国际先进的外科医疗设备,确保医院具备先进的外科技术能力。
4.专业人员:招聘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外科医生和护士,保证医院外科科室具备一流的专业水平。
5.舒适环境: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包括等候区、手术室、病房等,让患者感到温馨和安心。
二、建设内容1.门诊部:设立门诊部,包括等候区、诊室、检验室等。
门诊部应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设备,满足日常门诊就诊需求。
2.手术室:建设标准化的手术室,包括洁净区、消毒区、手术区、无菌区等,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无菌性。
3.病房:提供多种类型的病房,包括普通病房、VIP病房、特需病房等,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4.医护办公区:设立医生和护士的办公区,方便医生和护士进行日常的工作和交流。
5.医疗设备:选用一流的外科医疗设备,包括手术台、手术刀具、麻醉设备、监护仪器等,确保外科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6.信息系统: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包括病历管理系统、医嘱系统等,方便医生进行病例管理和诊疗决策。
三、管理要求1.人员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医护人员进行管理。
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确保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2.质量管理: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患纠纷处理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设备管理:建立设备台帐、维修保养记录等,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定期开展设备维护和更新,保证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4.安全管理:建立院内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院内部安全事故的防控和处理。
制定灾难应急预案,保障医院在突发事件下的安全和稳定。
5.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对医院环境卫生的管理,做到常态化清洁和消毒,确保医院的卫生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为了推动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中医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南。
一、科室建设1.科室设置: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发展需求,合理设置科室,明确每个科室的职责和岗位要求。
2.人员配备:科室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学历、职称和专业背景,并能够承担科室内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科室人员配备应根据科室的业务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3.资源配置:科室的设备、仪器和药品等资源应符合中医医院的标准,根据需要进行合理配置,确保科室正常运转。
二、科室管理1.组建科室管理团队:科室应设立科室管理团队,定期开展科室会议,制定科室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科室负责人应对科室管理工作负责,并配备专业人员协助管理。
2.科室协作:科室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和交流,提高协作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定期进行多学科会诊和交流,促进知识共享和经验传承。
3.质量控制:科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科室的质量目标和评价体系,并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和评估。
科室应积极参与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推广,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4.科研与教学:科室应鼓励科研和教学工作,培养科研骨干和教学团队,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建立科室的临床研究数据库,促进科室内临床研究的开展。
5.人员培训:科室应定期进行职业培训,提高科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培养骨干人才和带教人员,加强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等领域的学习。
三、患者管理1.服务标准:科室应制定和落实科室的服务标准,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个性化的服务。
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反馈和解决患者的问题。
2.全程管理:科室应进行全程管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提供全程、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建立患者档案和电子病历,方便医生跟踪和管理患者的病情。
3.患者教育:科室应进行患者教育,提供关于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完整版)中医医院门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完整版)中医医院门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门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完整版)1. 引言此指南旨在为中医医院门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
门诊科室是医院中的重要部门之一,承担着诊断、治疗和医疗咨询的任务。
良好的门诊科室建设和管理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2. 门诊科室的定位与功能- 门诊科室应明确其定位和功能,包括服务范围、接诊条件和专科设置等。
- 门诊科室应与其他科室有良好的协作关系,提供综合医疗服务。
3. 门诊科室建设的要点- 合理规划门诊科室的空间布局,确保患者就诊流程的顺畅与舒适。
- 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工具,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便于患者档案管理和医疗信息的交流。
- 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医务人员,提升门诊科室的医疗水平。
4. 门诊科室管理的要点- 确定科室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和权责关系。
- 建立科学的排班制度,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
-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 注重医患沟通和服务态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5. 质量控制与改进- 建立门诊科室的质量控制机制,制定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
- 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和评估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 加强医疗事故的管理和处理,确保患者权益的保护。
6. 隐私保护与合规管理- 门诊科室应严格遵守医疗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患者信息的保密管理。
- 建立合规管理机制,确保医疗服务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7. 结语本指南提供了中医医院门诊科室建设和管理的指导原则和要点,希望对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进一步提升门诊科室的建设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重症医学科作为医院中救治危重症患者的核心科室,其建设与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和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重症医学科能够高效、安全地运行,以下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重症医学科的建设与管理要点。
一、科室布局与设施(一)空间规划重症医学科应位于医院内相对独立且易于通行的区域,以方便患者转运和医疗资源的快速调配。
科室内部应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医疗区、监护区、医护工作区、污物处理区等。
每个区域之间应保持合理的通道和隔离,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病床设置病床数量应根据医院的规模和患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张病床的使用面积应不小于 15 平方米,床间距应大于 15 米。
病床应配备完善的监护设备和治疗设施,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
(三)医疗设备重症医学科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以满足对危重症患者的监测和治疗需求。
常见的设备包括多功能监护仪、有创和无创呼吸机、血液净化设备、除颤仪、床边 X 光机、超声仪等。
这些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四)环境设施科室内部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照明设施应充足,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和观察。
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墙壁和天花板应易于清洁和消毒。
二、人员配备与团队建设(一)医生团队重症医学科医生应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各种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医生团队应包括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等不同层次的人员,以保证医疗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护理团队护理人员是重症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
护理人员与病床的比例应不低于 25:1,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能,如气道护理、静脉穿刺、压疮预防等。
(三)团队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最新的诊疗指南、急救技能、设备操作等。
同时,应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医疗团队的整体素质。
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医院科室是医疗机构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综合实力。
科室的建设与管理对于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科室建设和科室管理两方面进行探讨,为医院科室的规范化运营和高效管理提供指导。
二、科室建设1.科室规划:根据医院发展战略和需求,科学规划科室的专业设置和数量,避免同质化重复建设,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2.科室功能定位:明确科室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根据医院特色和市场需求进行科室布局,提高科室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3.科室设备配置:确保科室拥有先进、适用的医疗设备,提高科室的技术水平和诊疗效果。
4.人才引进:根据科室的需求,积极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专家团队,提高科室的学术影响力和研究实力。
5.科研支持:为科室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支持,推动科室的科研工作,提高科室的学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三、科室管理1.人员组织:科室应根据需求合理组织科室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优化协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2.质量管理:建立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推行临床路径和医疗质量控制,提高科室的临床疗效和服务质量。
3.信息化建设:推广信息化系统,实现科室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4.培训与发展:科室应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科室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5.患者体验:重视患者需求,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人性化的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口碑。
四、科室合作1.内部协作:科室间应加强协作与沟通,推行多学科综合诊疗,提高科室间的协同效应,提供更全面、专业的医疗服务。
2.外部合作:积极与其他医院、研究机构、医疗保险机构等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提高科室的学术影响力。
五、评估与改进1.绩效评估:制定科室绩效评估指标,定期对科室的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2.持续改进:建立科室的持续改进机制,鼓励创新和,提高科室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是传统中医药理念和技术相结合的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建设和管理是中医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中医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制定了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以指导中医医院科室的规范建设和科学管理。
一、科室建设1.科室规划:中医医院的科室规划应根据患者需求、医疗资源和医院特点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个科室的位置和大小,确保科室之间协调运作。
2.科室设备:科室设备是科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科室的特点和需求选购相应的医疗设备,确保设备齐全、先进,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3.科室人员:科室人员是科室建设的关键因素,需要有合格的医生、护士和行政人员,配备足够的人手,保障科室的正常运转。
4.科室环境:科室环境是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科室的环境要整洁、舒适、安全,营造良好的就诊氛围。
二、科室管理1.科室规章制度:科室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科室管理制度、医疗服务流程、医疗安全措施等,确保科室工作有序进行。
2.患者管理:科室要建立患者管理制度,包括预约挂号、就诊流程、患者隐私保护等,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就诊体验。
3.医疗质量管理:科室应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安全管理、医疗差错处理、医疗质量评估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人员培训:科室要定期组织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科室整体素质。
5.设备维护:科室设备是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科室要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诊疗效率。
三、科室管理的注意事项1.密切与其他科室合作:中医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存在密切的协作关系,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工作流程,确保科室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协调。
2.科室内部团队建设:科室内部各个团队成员要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
3.持续改进:科室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科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个科室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个科室中医医院是以中医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要手段的医疗机构。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中医医院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建设科室,并进行科室管理。
下面是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包含了11个科室,总字数1200字以上。
一、内科科室内科科室是中医医院的核心科室,主要负责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中医诊治工作。
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建设相关专科(如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并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仪器。
二、外科科室外科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外科手术和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治疗工作。
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建设相关专科(如骨科、肿瘤科等),并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和器械。
三、儿科科室儿科科室主要负责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治工作。
宜建设儿科专科,配备儿童中医专家和儿科医疗设备。
四、妇产科室妇产科室主要负责妇科和产科的中医治疗工作。
宜建设妇科专科和产科专科,配备专业的妇科产科医生和相关仪器设备。
五、针灸推拿科室针灸推拿科室主要负责针灸和推拿疗法的临床应用。
应建设专业的针灸推拿科室,配备有经验丰富的针灸推拿医师和相关设备。
六、康复科室康复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康复治疗和康复理疗工作。
应建设康复科室,配备专业的康复医师和康复理疗设备。
七、中西医结合科室中西医结合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和西医的协同治疗工作。
应建设中西医结合科室,培养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力的医生,并配备综合治疗设备。
八、中药科室中药科室主要负责中药的炮制、配方和处方制备工作。
应建设中药科室,培养具有丰富中药知识和经验的药师,并配备先进的中药生产设备。
九、检验科室检验科室是中医医院必备的科室之一,主要负责中医体液、尿液、其他生理样本的检验工作。
应建设检验科室,配备专业的检验师和先进的检验设备。
十、影像科室影像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影像学的临床应用工作。
应建设影像科室,配备专业的影像医师和先进的影像设备。
十一、行政管理科室行政管理科室主要负责医院的行政事务和管理工作。
三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英文回答:The objectives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linical departments in tertia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are to articulate a systematic and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clinical departments. These guidelines have been formulated in response to the escalating demand for high-quality and standardized healthcare servic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guidelines, hospitals can elevate the standard of patient care, optimize the efficiency of clinical operations, and foster the advanc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高等传统中医药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目标,是明确临床科室设立与运行的系统综合框架。
这些准则是针对对传统中医药优质标准化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制定的。
通过实施本指引,医院可以提升患者诊疗标准,优化临床诊疗效率,培育传统中医药进步。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it's important to set up specialized clinical departments that follow the rules of speci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gration. Each department should have clear goals, a well-defined range ofservices, and the right resources to help patients. We also need to make sure that departments use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work together with different specialties, and prioritiz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naging these departments should focus on always improving quality, regularly evaluating performance, and giving our staff opportunities to keep growing professionally.在传统中医药医院中,要按照专业化,标准化,一体化的原则设置专业临床科室。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中医医院临床科室是医院的核心部门,直接提供医疗服务。
科室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科学的指南,有助于提升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质量和效率。
二、建设指南1.科室设置科室的数量和设置应根据医院的规模和需求进行合理分配。
常见的中医临床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同时,可以根据患者需求和市场需求开设特色科室,如中医骨伤科、中医肿瘤科等。
2.科室布局科室的布局要合理,确保科室内流线顺畅、清洁整洁。
同时,科室内应设有等候区、诊室、检验室、治疗室等功能齐全的区域,方便医务人员进行工作。
3.医疗设备和器械科室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应根据科室的需求进行配置。
常见的设备包括中医诊断仪器、中药煎药设备、针灸设备等。
确保设备和器械的质量可靠,保持良好的维护和更新。
4.人员配置科室应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配置医务人员。
必须保证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建议配备专职负责人,负责科室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三、管理指南1.医疗质量控制科室应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工作的规范和安全。
包括建立和执行科室标准操作规范,定期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2.人员培养和发展科室应注重医务人员的培养和发展,定期开展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3.信息化管理科室应引入信息化系统,实现病历、医嘱、检验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防止信息泄露。
4.患者服务科室应注重提高患者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鼓励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反馈,积极改进服务方式和效果。
5.卫生安全管理科室应加强卫生安全管理,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和可靠。
包括严格执行感染防控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等。
四、结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科学的指南可以指导医院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医院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其中包含不同的科室,每个科室都有着不同的职能和任务。
科室建设与管理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南。
一、科室建设1.人员配置:科室的人员配置要根据科室的特点和工作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各类人员的数量和比例要符合工作的需要。
2.设备设施:科室建设需要考虑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配备必需的设备设施。
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效益性,兼顾设备的更新和维护。
3.空间布局:科室的空间布局要合理,要满足科室人员工作的需要,比如诊室、手术室、病房等的位置和大小的设置。
4.环境卫生:科室的环境卫生要保持良好,要建立健全的清洁和消毒制度,确保患者在干净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二、科室管理1.组织架构:科室管理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确保科室内部的工作流程和协作良好。
2.人员管理:科室管理应注意人员的招聘、培训、激励和考核等方面。
要重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3.业务管理:科室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业务系统,包括病案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等方面。
要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资源管理:科室管理需要合理管理和利用医疗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药品等。
要进行科学的资源规划和调配,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果。
三、科室间合作1.互助合作:医院内部的科室应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需要加强交流和培训,促进科室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互相支持。
2.信息共享:医院内部的科室应建立起信息共享的机制,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共享。
可以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和科室间的网络平台,方便信息的交流和查询。
3.协调配合:医院内部的科室在工作中应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多个科室之间工作的同步和衔接。
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议和联席会议来解决相互关系和问题。
四、改进与创新1.持续改进:医院科室要保持持续改进的状态,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医药传承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在满足患者需求和促进中医学术研究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科室建设与管理对于中医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一份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以规范科室的运营和管理,并提高中医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一、科室建设1.根据中医药特色和患者需求,确定科室设置。
根据中医药学科门类和临床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科室规划。
常见科室包括针灸推拿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等。
2.人才引进。
为了提高中医医院的整体服务实力,应引进一批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中医医师,并建立明确的人才引进机制。
3.装修和设备配备。
根据科室的功能和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科室的装修,并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和医疗仪器,提高科室的临床诊疗能力。
二、科室管理1.制定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应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科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等,明确科室内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2.人员管理。
合理配置科室人员,制定科室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室医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整体实力。
3.临床工作流程管理。
制定科室的临床工作流程,合理分配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患者顺利就诊、科室内部协调一致。
4.质量管理。
建立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规范临床操作、标准化医疗流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5.学术研究与教育培训。
鼓励科室医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医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同时促进整个科室的学术氛围。
三、科室合作与交流1.积极参加院内和院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科室进行合作和交流,提高医师的学术知识和技术水平。
2.科室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科室间的良好互动机制,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科室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开展学术讲座、举办医学研讨会等,提高科室内部和外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四、科室发展与创新1.科室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提高临床操作效率,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引言:感染性疾病是中医医院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科室建设、人员培养、科室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中医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水平。
一、科室建设1.科室定位:感染性疾病科是中医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其主要功能是对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工作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开展。
2.科室布局:科室布局要合理,注意分区设室,设立接诊室、治疗室、留观室、病区等,以方便患者就诊和治疗。
3.设备配置:根据科室的需要,配置一些必要的设备,如感染病毒检测仪器、抗生素灌注泵等,以提高科室的治疗水平。
二、人员培养1.科室人员:科室应配备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感染性疾病专家、临床医生、护士等,以保证科室能够独立承担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工作。
2.人员培训:科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感染性疾病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定期参加相关培训班或学术会议,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3.团队合作:科室人员要加强团队协作意识,互相学习、交流,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以提高科室的整体治疗水平。
三、科室管理1.医疗流程:制定科室医疗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和操作规范,保证患者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治疗。
2.感染控制:建立科室感染控制制度,加强感染防控措施的宣教和培训工作,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3.医疗质量:进行科室医疗质量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机制,对医疗活动进行评估和跟踪,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
4.卫生安全:加强科室的卫生安全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5.患者满意: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和服务,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患者满意度。
结语:感染性疾病科是中医医院中一个重要的科室,其建设与管理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科室建设要合理规划,科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科室管理要科学规范。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指南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肺病科等10个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目录中医医院肺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2)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9)中医医院脑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17)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24)中医医院血液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32)中医医院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39)中医医院内分泌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47)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55)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62)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69)中医医院肺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肺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肺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肺病科管理者加强肺病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肺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肺病科应在肺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肺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肺病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肺病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肺病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肺病科门诊,可开设专病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肺病科应开设病房及肺病重症监护病房,具备提供肺病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肺病科门诊应设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建设和管理指南
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医学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之一,承担着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提供准确、高效、安全的检验服务的任务。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科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加强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本指南。
一、医学检验科建设目标1. 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应达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种目录》和《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科诊疗项目目录》规定的检验项目开展范围。
2. 医学检验科应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场地,满足检验项目开展需求。
3. 医学检验科应具备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技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医学检验科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检验服务质量。
5. 医学检验科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医学检验科建设内容1. 场地建设:医学检验科应具备独立的检验场地,布局合理,满足检验项目开展需求。
2. 设备建设:根据检验项目需求,配置先进的检验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3. 技术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检验人才,提高检验技术水平。
4.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质量改进等方面。
5. 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加强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
三、医学检验科管理要求1. 医学检验科应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科诊疗项目目录》和相关规定,合法开展检验项目。
2. 医学检验科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检验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开展。
3. 医学检验科应加强检验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医学检验科应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预防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5. 医学检验科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检验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6. 医学检验科应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提供优质服务。
四、医学检验科发展建议1. 提高认识:医院领导和全体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医学检验科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重视医学检验科的建设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皮肤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皮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皮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皮肤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皮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皮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皮肤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开设独立的专业门诊,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急诊。
第八条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皮肤科病房应当设置治疗室和患者淋浴室,有条件的应当设置药浴室、熏蒸室,应当通风良好,绝缘防雾,铺设防滑地砖。
开展中药临方调配的,应具备外用中药临方调配的条件。
第九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皮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要求(见附件1)。
设置药浴室的,应当配备煎药设备、浴盆、水温调节与定时装置、应急呼叫装置、消毒设备等。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建立药浴、擦药、湿敷、熏蒸、腧穴治疗、外用中药临方调配等皮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应占70%以上,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医师队伍,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当合理(1:2:3)。
年龄构成应老、中、青基本均衡,力求在不同年龄段均无人才断档。
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人员梯队。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医生均应接受过中医皮肤科专门训练,掌握中医学和皮肤病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本科室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掌握本科主要病种诊疗方案(规范)和基本诊疗技能,掌握常用中药方剂90首(见附件2),掌握皮肤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当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某些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中医类别副主任及以上医师应当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皮肤病的中医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疑难、危重皮肤病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第十五条中医医院皮肤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皮肤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常见皮肤病的诊断标准、本科主要病种的诊疗方案(规范)和基本诊疗方法、皮肤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学习班、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新技术新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掌握一项以上中医专业特长。
在晋升副主任医师之前,有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皮肤专科或三级甲等中医院皮肤科进修半年以上的经历。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少见皮肤病和疑难、危重皮肤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中医皮肤病学新进展。
第十六条皮肤科主任应具有从事皮肤科专业5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
二级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应当由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三级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应由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皮肤科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应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当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皮肤科专业临床工作20年以上。
学术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为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提供决策,把握本科室发展方向。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
第十九条中医医院皮肤科的学术继承人,从事中医皮肤科专业10年以上,二级中医医院应具有中级以上、三级中医医院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素养、老专家独特经验、中医皮肤病学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第二十条中医医院皮肤科护理人员应全部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三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
第二十一条中医医院皮肤科护士应掌握中医药治疗常见皮肤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掌握皮肤科中医护理常规和皮肤科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皮肤病康复和健康指导。
第二十二条中医医院皮肤科护士长是皮肤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以上皮肤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应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5年以上皮肤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第二十三条中医医院皮肤科鼓励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急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急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完善激励机制和职称晋升制度。
四、服务技术第二十四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中医诊疗新技术。
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具备常见、多发皮肤病诊治的能力,二级中医院应能开展白疕、风湿疡、湿疮、瘾疹、蛇串疮、粉刺、黄褐斑、脱发、白驳风等皮肤病的诊疗。
三级中医医院应当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开展红皮病、臁疮、红蝴蝶疮、天疱疮、特殊类型白疕、皮痹、狐惑病等疑难及危重皮肤病的诊疗工作。
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开展湿敷、清创、药膜、贴敷、面膜、罐疗、针灸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药浴、熏蒸、放血、薰药、鲜药外治、临方调配等服务项目。
第二十七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制定常见皮肤病及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以安全、有效、方便、经济为核心,不断优化诊疗方案。
第二十八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根据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理论、技术方法、药物制剂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传统外治疗法和外用制剂是体现中医医院皮肤科诊疗特色的重要方面。
应当在继承现有传统特色制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发新的制剂,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
五、环境形象第二十九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
第三十条中医医院皮肤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应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治疗室等区域。
第三十一条中医医院皮肤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饰,重点传播中医药防治皮肤病的理念,宣传中医药防治皮肤病的知识,介绍中医药防治皮肤病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特别是本科室防治皮肤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依据病种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第三十二条中医医院皮肤科的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内容,可以采用有关名医名言警句的书画作品、中医皮肤科历史人物和本科室名医塑像或照片、招贴画、橱窗展柜、实物、触摸屏、视频网络、宣传折页等方法。
六、附则第三十三条皮肤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执行。
第三十四条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以皮肤病诊疗为特色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五条民族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中医医院皮肤科设备配备目录一、二级中医医院皮肤科设备配备目录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CO2激光治疗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医用微波仪、过敏原检测仪、紫外线治疗仪、显微镜、手术器材、高频电针、电刀、电灼器附件2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八珍汤(《正体类要》)2.白虎汤(《伤寒论》)3.保元汤(《外科正宗》)4.半夏泻心汤(《伤寒论》)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6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7.萆薢化毒汤(《疡科心得集》)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9.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11.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引《统旨》)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3.大承气汤(《伤寒论》)14.丹栀逍遥散(《薛氏医案》)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16.当归四逆汤(《伤寒论》)17.当归饮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18.地黄饮子(《宣明论方》)19.独活寄生汤(《千金方》)20.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1.二妙丸(《丹溪心法》)22.二至丸(《证治准绳》)23.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24.桂枝汤(《伤寒论》)25.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26.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27.活血散瘀汤(《外科正宗》)28.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29.化斑汤(《温病条辨》)30.化斑解毒汤(《医宗金鉴》)31.化坚二陈丸(《医宗金鉴》)32.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33.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34.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35.凉血四物汤(《医宗金鉴》)36.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37.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38.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39.麻黄汤(《伤寒论》)40.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41.麻杏石甘汤(《伤寒论》)42.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43.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4.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45.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46.秦艽丸(《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47.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48.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49.清营汤(《温病条辨》)50.清暑汤(《外科全生集》)51.清骨散(《证治准绳》)52.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引邵应节方)53.三仁汤(《温病条辨》)54.桑菊饮(《温病条辨》)55.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6.四物消风饮(《医宗金鉴》)57.四妙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58.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59.四逆散(《伤寒论》)60.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1.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2.神应养真丹(《宣明论方》)63.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64.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65.痛泻药方(《丹溪心法》)66.五苓散(《伤寒论》)67.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68.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69.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70.犀角地黄汤(《千金方》)71.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72.消风散(《外科正宗》)73.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4.辛夷清肺饮(《外科正宗》)75.小柴胡汤(《伤寒论》)76.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77.玉屏风散(《丹溪心法》)78.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79.益胃汤(《温病条辨》)80.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81.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82.茵陈蒿汤(《伤寒论》)83.一贯煎(《续名医类案》)84.银翘散(《温病条辨》)85.栀子金花丸(《景岳全书》)86.猪苓汤(《伤寒论》)87.增液汤(《温病条辨》)88.知柏地黄丸(《症因脉治》)89.竹叶石膏汤(《伤寒论》)90.真武汤(《伤寒论》)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妇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