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过关检测岳麓版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整合 岳麓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整合 岳麓版必修1

想趋同”,孙传芳的“三爱”不是“三民主义”,可知A、D两项
观点有误。
(3)与题干关联度:四种势力均打着“主义”的旗号,说明民主思
想已经为社会广泛认可,C项与题干信息关联度最高。
答案 C
整理课件
针对性训练
1.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 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 ”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 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 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 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 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 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 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整) 理课件
答案 C
整理课件
3.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 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 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 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 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分析材料和相关所学,在马克思看来,清政府与太平天国不
过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他原认为是“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
朝换代的新尝试;这种局面的出现恰好是当时中国社会生活
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因
此B、C两项不是根本原因,故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专项排查练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专项排查练课件 岳麓版必修1
岳麓(yuè lù)版(广东专用)
必修Ⅰ 起
第三单元(dānyuán)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
单元(dānyuán)·专项排查练(三)
第一页,共35页。
易错排查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
上是封建性质。
(× )
点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
化的内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
矫正( jiǎozhèng)
强化(qiánghuà) 第四页,共35页。
规范(guīfàn)练
易错排查矫正练
常考易错点 不能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对列强侵华战争区分不清;混淆商品输出 与资本输出;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认 识不全面。
矫正( jiǎozhèng)
强化(qiánghuà)练
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
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
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矫正( jiǎozhèng)
强化(qiánghuà) 第二页,共35页。
规范(guīfàn)练
2.《马关条约》签订前,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 输出为主,《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
不理解本国反侵略斗争,“他们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
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说明普通民众
对战争比较茫然。这反映了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意识极为淡
薄,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没有中华民族的概念。故选 B。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可排除; C、D 两项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
答案 B
矫正( jiǎozhèng)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拔高教案岳麓版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拔高教案岳麓版

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拔高两大宏观思维网络宏观知识结构宏观识记方法列表法把握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与影响两大热考命题主线主线一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知识主线列强主要侵略方式►真题优练1.(2015·天津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

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

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材料二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

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分歧的焦点是什么?反映了双方怎样的战略企图?试从国内背景视角分析英方态度的原因。

(新思路)(2)材料二中清廷对外国使臣外交礼仪的变更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试从国际背景视角分析此变更的原因。

(新思路)答案(1)焦点:座位次序之争。

企图:争夺会谈主导权。

原因:工业革命开展,国力强盛,政府鼓励对外殖民扩张,打败了一系列竞争对手,成为殖民霸主。

(2)本质:处于外交屈辱地位,丧失外交主导权。

原因: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进入垄断帝国主义阶段,对外进行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中国成为主要瓜分目标。

中国:《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结提升对列强侵华的基本认识(1)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评估检测(含解析)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评估检测(含解析)岳麓版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评估检测(含解析)岳麓版(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5·长郡中学模拟)鸦片战争后,清廷和战不决,英人驱船攻向炮台,守将关天培英勇殉职,英舰进攻岸台,带领着鸦片船尾随而至,一些民间小船协助贩运。

粤兵名为迎敌,也同时伺机护贩,藉得好处。

此一情景,史家最可能用怎样的总结性文字来描述( )A.忠勇之军,撤溃已尽;利之所在,对敌如戏B.忠勇之军,撤溃已尽;民气所在,虽败犹荣C.将领愚昧,不足御敌;利之所在,对敌如戏D.将领骄堕,不足御敌;民气所在,虽败犹荣【解析】选A。

由“守将关天培英勇殉职”可以得出“忠勇之军”,由“……一些民间小船协助贩运。

粤兵名为迎敌,也同时伺机护贩,藉得好处……”可以得出“利之所在,对敌如戏”,故A项正确;“民气所在,虽败犹荣”题中未能体现,故B项错误;“将领愚昧,不足御敌”与“守将关天培英勇殉职”不相符,故C项错误;“将领骄堕,不足御敌”题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2015·北京朝阳区模拟)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出现于《辛丑条约》签订后B.领事官行使行政管辖权C.体现国际法中主权平等原则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解析】选D。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这种现象出现于《南京条约》签订后,故A项错误;外国领事官行使司法管辖权,而不是行政管辖权,故B项错误;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C项错误,D项正确。

3.(2015·晋冀豫三省二次联考)1859年,两广总督劳崇光欲请洋人担任广州海关负责人时奏称:“粤海关税务近年征收未见起色……惟有仿照上海办法,用外国人治外国人,语言通晓,底蕴周知,内地奸民无从煽惑勾串,于税务必有裨益。

高优指导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三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含解析)岳麓版

高优指导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三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含解析)岳麓版

单元质检三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道:“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D.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2.1862年,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通商等事务,衙门匾额上书写“中外褆福”四字。

(注:“褆,安也。

”)这表明晚清政府( )A.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近代外交B.由闭关锁国到融入世界潮流C.对外交往注重和平共处原则D.社会变迁中的外交政策调整〚导学号17600071〛3.(2016江苏南京调研)李鸿章再次致电丁汝昌称:“速带六船来(大)沽面商,往旅(顺)拼战。

渡兵运粮械接济,成败利钝,姑不暇计,尽力为之而已。

刻即启碇,勿迟误。

”此材料表明李鸿章对此战的态度是( )A.备战迎敌B.妥协求和C.退让保船D.消极避战4.(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某谈判大臣接到一列强照会后,当日致电总理衙门称:“说帖大意,于让地一节,言奉天南边割地太广,日后万难相安。

赔费一节,言中国财力短绌,万办不到,非大加删减不可。

”虽然如此,清政府还是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2015江西南昌一模)《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纲领性文献。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6.(2015江西景德镇三模)《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高效整合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高效整合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高效整合岳麓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全面认识列强侵华1.主要侵略方式主要方式表现军事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政治侵略割占土地《某某条约》:英国割占某某岛;《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某某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获取特权《某某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某某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以华制华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慈禧太后、袁世凯等经济侵略开埠通商《某某条约》: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五处;《某某条约》:某某、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条约》:某某;《马关条约》:沙市、某某、某某、某某四处获取特权《某某条约》:中英两国议定关税;《某某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战争赔款《某某条约》:向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条约》赔款英法各(1)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

(3)从结果看:除了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X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岳麓版
第一,复述。 课本上和老师讲的内容,有些往往非常专业和生硬,不好理解和记忆,我们听课时要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知识说一说。有时用自己的话可能要啰嗦
一些,那不要紧,只要明白即可。 第二,朗读。 老师要求大家朗读课文、单词时一定要出声地读出来。 第三,提问。 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这种方法也可以保证
20世 本输出为主
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
纪初 (2)国家:除英 、法 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
、 美 、 俄 外 , 德 、 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日 、 意 加 入 , 尤 其 (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1) 侵 略 方 式 : 侵 华 方
——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
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解析
编后语
听课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这样,上课就能够主动接受和吸收知识,把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这对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口头 表达能力,以及考试时回答主观题很有帮助的。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上课的动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影响及认识
1.阶段特征、影响
时期
19世纪 40年代 到60年 代
阶段特征
影响
(1) 侵 略 方 式 : 以 发动战争打开中 国大门为手段, 以商品输出为主 要侵略方式 (2) 国 家 : 英 法 为 首,俄美随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提升练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提升练岳麓版

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提升练(三)(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小题,共计50分)1.(2017·江西八校联考)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

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A.开放五口通商B.割香港岛给英国C.赔款2 100万银元D.中英协定关税解析开放通商口岸打破了中国传统“闭关锁国”政策,冲击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故A项正确;此时大部分中国人主权意识并未觉醒,故B项错误;赔款主要增加人们的经济负担,而非精神负担,故C项错误;此时大部分中国人未认识到关税自主权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8·河南信阳模拟)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 )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破坏了广州的对外贸易,但不是导致广州对外贸易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开放广、厦、福、宁、上,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同时作为通商口岸被开放,因此广州对外贸易受到新通商口岸冲击,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8·山东临沂模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的予以接受。

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

这说明清政府( )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解析据材料“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的予以接受”可知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据材料“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可知清政府仍然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与外国交往,政府非常顽固的坚持所谓的“礼制”,故B项正确,C项错误;清政府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是在总理衙门成立后,故D项错误。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专项排查练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专项排查练课件 岳麓版必修1

①中华民国属于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②它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
6.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未真正实施。
7.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
( √
)
( × )
点拨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并 未推翻封建制度。因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北洋军阀统治仍然属于 封建专制。 8.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地胜利。 ( × ) 点拨 五四运动具有彻底地不妥协地革命精神。但是,其并未改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因此只能说其取得了初步的胜 利,没有取得彻底地胜利。
矫正练 强化练 规范练
易 错 排 查 矫 正 练
常考易错点
不能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对列强侵华战争区分不清;混淆商品输出 与资本输出;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认 识不全面。
矫正练
强化练
规范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矫正练
强化练
规范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 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 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 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 求的是 A.勒索大量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矫正练 强化练 规范练
2. 《马关条约》签订前,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 输出为主,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 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 )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 × ) 点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镇压义和团 运动,保障其侵华权益,当时,中国的市场已经被打开。 4. 帝国主义国家未能瓜分中国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 之间矛盾尖锐。 ( ×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课时作业14 五四爱国运动 岳麓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课时作业14 五四爱国运动 岳麓版必修1

课时作业14 五四爱国运动[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83页]一、选择题1.(2017·兰州高三统测)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一、“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二、“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

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

这突出表明( )A.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A。

答案:A2.(2017·大连调研)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在此,梁漱溟( )A.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C.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解析:本题考查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由材料关键信息“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等,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要理性爱国,要在法治框架下爱国,D项表述准确。

A项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

B、C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答案:D3.“……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

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

……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

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解析:戊戌变法没有工人参与,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农民,故B 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与列强争抗”,故C项错误;“学子激扬焚佞府”指学生烧毁了曹汝霖的宅子,“群团奋起激街巷”指群众的游行,“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是指上海工人罢工,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故D项正确。

2017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一轮复习练习:第3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0讲 含答案

2017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一轮复习练习:第3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0讲 含答案

1。

(2016·贵州黔东南州模拟)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除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

这反映出()A。

西方学说已经完全统治中国思想界B.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舆论界大一统学说C。

民主革命思想逐步成为思想界主流D。

资产阶级政体大争论仍然持续进行着解析“孟德斯鸠的《法意》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的信息说明近代书籍翻译从经济主张到民主革命思想,故C项正确。

西方学说完全统治中国思想界太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与早期启蒙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政体争论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 C2。

(2015·湖南衡阳二模)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

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A.主观设法有悖法治原则B.宪政实行推进民主进程C。

政体变化导致政局不稳D。

分权制衡维护共和制度解析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制宪过程做过合理安排,但见要让位于袁世凯,便重新订立了《临时约法》,体现出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故A项正确。

B项是孙中山设立约法的目的,但实际上临时约法没有发挥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的作用,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不是孙中山修改了约法的政体导致的,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孙中山希望用分权的方式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但袁世凯仍然建立了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答案 A3.(2016·河南濮阳质检)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

2017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一轮复习练习:第3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9讲 Word版含答案

2017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一轮复习练习:第3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9讲 Word版含答案

1.(2016·北京朝阳质检)下列哪幅作品能更准确地反映中日甲午战争前夕的历史瞬间()解析A项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前夕中日之间矛盾尖锐,欧美列强伪装中立的历史瞬间,故A项正确。

B项反映了1904~1905年日俄战争场景,故B 项错误;C项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故C项错误;D项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对日本的民族情绪,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6·江苏南京学情调研)李鸿章再次致电丁汝昌称:“速带六船来(大)沽,面商往旅(顺)拼战、渡兵运粮接济;成败利纯,姑不暇计,尽力为之而已。

即刻起碇,勿迟误。

”此材料表明李鸿章对此战的态度是()A.备战迎敌B.妥协求和C.退让保船D.消极避战解析材料“速带六船来(大)沽,面商往旅(顺)拼战、渡兵运粮接济;成败利纯,姑不暇计,尽力为之而已。

即刻起碇,勿迟误。

”可知李鸿章对于部属的要求甚为急促,对待战争持积极态度,故A项正确。

妥协求和不符合材料题意,故B项错误;退让保船不符合材料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可知李鸿章积极部署战争,而非消极被动挨打,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6·湖南长沙质检)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最可能是()A.海军的出场与角逐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C.清廷的宣战与媾和D.维新思想与海军角逐解析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可知甲午战争中清朝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海军以及近代意义上的海军装备,故A项正确。

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现代化,故B项错误;清廷的宣战与媾和不能体现近代化色彩,只能体现清廷的对外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是战争,而维新思想在战争中并未发挥作用,只是在甲午战后维新思想发挥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A4.(2016·河北石家庄质检)1894年《申报》写道: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6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课后达标检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6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课后达标检测

【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课后达标检测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南六市高三联考)历史学家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对某历史事件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

这一现象( )A.使鸦片战争失去人民支持B.使太平天国运动形势逐渐发生变化C.使义和团运动遭到八国联军的镇压D.使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分崩离析解析:选B。

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缔造者们”是英国,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指《天朝田亩制度》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即“缔造者们”腐朽思想日益滋长,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以致发生内讧,表明“行为的凶暴……特权的森严”,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没有“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而是反帝爱国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因此遭到八国联军的镇压,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行为的凶暴……特权的森严”,“后革命党人分崩离析”是由于软弱和涣散,故D项错误。

2.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

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

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

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解析:选B。

太平天国实行的“圣库制度”,恢复发展小农经济,不利于中国近代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具有空想性,社会习俗改革具有进步性,故B项正确;它的社会习俗改革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愿望的,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和社会习俗改革,无法推断其政权性质的变化,故D项错误。

2017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一轮复习练习:第3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

2017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一轮复习练习:第3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

1.(2016·河北唐山质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

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

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A.必然性B.偶然性C.可能性D.必要性解析从材料“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中可以看出鸦片战争有其发生的必然性,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2.(2015·湖北八市联考)1834年,英国两艘军舰仅受轻伤就轻易闯过虎门,威逼广州。

为加强虎门要塞,这年底,道光帝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

……关天培吸取1834年的教训,历时5年,修建了“三重门”的防御体系。

……战前,多次操练演习。

材料表明()A.面对挑衅,清政府是有所准备的B.清政府本质上是腐朽卖国的C.清朝备战工作在知己知彼的状态下展开D.清朝的备战无法应对工业化的西方军队解析依据材料吸取教训,修建防御体系,多次操练,表明清政府是有准备的,故A项正确。

清政府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个别地方的准备,用知己知彼夸大了清朝的准备工作,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西方的工业化军队,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6·湖北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地方人士慨叹苏州曩时列肆如栉,货物填溢,楼阁相望,“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

”导致苏州和上海地位更替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A.苏州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B.《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C.运河贸易被海运彻底取代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苏州经济解析《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推动上海商贸发展,因此鸦片战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故B项正确。

苏州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不能说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故A项错误;运河贸易被海运彻底取代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与材料鸦片战争后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过关检测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四川雅安模拟)下面是部分学者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表述,最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解析:选C。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A项是从资本家要求获得商品市场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属于现代化史观;B项从中国和英国政教悬殊分析鸦片战争原因,属于文明史观;C项从中国没有加入世界大家庭而引发战争,符合从整体来看待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故C项正确;D项从英国对封建落后的中国抱有侵略野心出发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符合革命史观。

2.“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

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为此发动的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侵华战争解析:选B。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

3.(2016·山东临沂高三质检)“太平军的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除了100年后中国借来并加以汉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外,那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A.具有落后性局限性B.对基督教义进行了中国化诠释C.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D.是西方思想中国化的产物解析:选B。

材料中没有批评太平天国运动移植西方思想的落后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说明是从中国化的角度对基督教进行解释,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故D项错误。

4.(2016·陕西渭南质检)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解析:选A。

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支持,故B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5.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解析:选A。

甲午战后,出现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体现以夷制夷,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借助英、法等国镇压起义军,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体现以夷制华,而《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和代理人,体现列强侵华手段以华制华,故A 项正确,B、C、D项错误。

6.(2016·陕西渭南质检)《驴背集》中载“京畿东南各属,一倡百和,从者如归。

城市乡镇,遍设神坛,坛旁刀戟林立”,激发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热情。

对这一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促使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反清斗争C.表达了中国近代化的诉求D.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中华民族危机加剧解析:选D。

据材料“京畿东南各属……遍设神坛”可判断应该是晚清时期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扩大,激发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反帝爱国热情。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扶保清政府,故B项错误;题干现象反映出义和团对外反侵略的诉求,与对内近代化的诉求无关,故C项错误;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当时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的加剧,故D项正确。

7.《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A.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解析:选B。

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信息可知,辛亥革命与以往的革命不同,它不是改朝换代,而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内容过于宽泛,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名存实亡,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未真正实施,并没有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故D项错误。

8.(2016·福建龙岩模拟)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A.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解析:选C。

“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是辛亥革命在政治方面的意义,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体现了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即民主、平等、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故C项正确;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是辛亥革命在社会习俗方面的深刻影响,故D项错误。

9.(2016·山西模拟)《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

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

”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解析:选B。

辛亥革命“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爆发,条件不够成熟,故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许多参与者受到民族主义思想的鼓动,“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具有盲目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民众缺乏思想准备的局限性,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C项错误;革命党人以反满为口号发动民众参与,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D项错误。

10.(2016·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在武昌起义后第六天致函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运动(按:指武昌起义)进行的方式有条不紊以及对外国利益所表现出来的显著尊重,使得它同以前所有此类起事区别开来,并且在中国人中间获得了对它的一定程度的同情,而满清朝廷再也不能声称享有这种同情了。

”这说明( ) A.辛亥革命不具备反帝性质B.清政府陷于政治孤立C.列强已经找到了新的代理人D.革命派对列强抱有幻想解析:选D。

据材料“运动(按:指武昌起义)进行的方式有条不紊以及对外国利益所表现出来的显著尊重”和“使得它同以前所有此类起事区别开来,并且在中国人中间获得了对它的一定程度的同情”可知革命派对列强抱有幻想,故D项正确。

11.(2016·南京模拟)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

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

”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解析:选C。

本题属于程度选择题,材料中既强调了学生的先锋作用,也肯定了商业团体及工人的作用,A、B项只能体现部分信息,故A、B项错误;C项准确揭示了五四运动的性质,故C项正确;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于1840年鸦片战争,故D项错误。

12.(2016·四川宜宾高三诊断性测试)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文明以挽救中国。

在此,他揭示了( )A.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中国主力军B.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精神的核心C.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D.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完全融合解析:选C。

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但并未开创现代文明,且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中国主力军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科学和民主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表述正确,但并不是开创,新文化运动已经在强调民主和科学了,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宣传,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故C项正确;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完全融合表述有误,且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16·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模拟)201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发掘它的现代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以避免新的历史悲剧出现。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

……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

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

……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

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年),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

……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材料二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材料三1940年3月,国民党正式尊孙中山为“国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