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合集下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甚 至 不 关 闭 引 流袋 出 口使 尿 液 直 接 外 排 等 均 可 能 导 致 细 菌 沿
着 未 密 闭 的 引 流 系统 进 入 尿 道 , 导致 尿路 感 染 的发 生 。 针 对 以 上 的致 感 染 危 险 因素 , 出针 对 性 的 预 防 和控 制 提 措 施 , 高 预 防尿 路 感 染 的 能 力 。 提
感 染 的 预 防 和控 制 , 降低 医院 感 染 率 具 重要 意 义 。 对
【 键 词 】 导尿 管 尿 路 感 染 预 防 和 控 制 关 留 置 导尿 管是 目前 临 床 常 见 的 护 理 操 作 技 术 , 外 科 和 是 妇产 科 手 术 前 后 , 其 是 大 手 术 后 解 决 患 者 排 尿 异 常 和 观 察 尤 尿 量 的 基 本手 段 。但 是 由 于 留置 导 尿 管 后 , 弱 了 机 体 的 有 削 效 排 出 尿 路 细 菌粘 蛋 白 的 能 力 , 而 使 得 发 生 尿 路 感 染 的 几 从 率 增 加 。 导尿 管 相 关 性 尿 路 感 染 ( A c UTI是 临 床 中 长 期 留 ) 置 导 尿管 的重 要 并 发 症 , 是 医 院 获得 性 感 染 的主 要 原 因_ 。 也 1 ] 因 此 , 预 防 和 控 制 导 尿 管 相 关 尿 路 感 染 的 发 生 , 本 研 究 为 在 中 , 们 对 我 院 收 治 患 者 中 因 导 尿 和 留 置 导 尿 管 而 发 生 尿 路 我 感染 的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和 总 结 , 解 导 致 感 了

13 ・ 6
J u n lo qh rUniest fM e ii , 0 2, 13 No 1 o r a fQiia v riy o dcne 2 1 Vo. 3,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院感科 2018年7月
内容提要
1
概述
2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要点
4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防控策略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CAUTI) 主要 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
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 常见的感染类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
*
感染病原体 内源性感染病原体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
直肠定植菌
阴道定植菌
污染的医务 人员手
器械
逆行性感染:病原菌或从插管处沿导尿管外壁,或从 污染的集尿袋或导尿管接口沿导尿管内壁向上移行进 入泌尿道。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念珠菌属, 其次为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 少数由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和葡萄球菌属引起。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0)
置 管 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
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 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 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获得尿标本时遵循消毒原则。
* 核心策略---6
保持引流通畅,尽早拔除导尿管
—保持尿管及收集管通畅,防止扭曲。 —保持尿液收集袋一直低于膀胱水平,不要将收集袋放在 地面上。 —定期清空尿液收集袋,每个患者使用单独、清洁的收集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卫生部于2012年11月29日___医政发187号印发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

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置入方法、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的使用。

逆行性感染是主要感染方式。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

插导尿管者应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包括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l03cfu/ml;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经手术、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一)管理要求:1.医疗机构应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

4.医疗机构应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1.置管前: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尿路感染是常见医院感染类型,其危险因素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一、置管前的预防控制措施(一)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二)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三)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四)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二、置管时的预防措施(一)规范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二)常规的消毒方法: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程序如下: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

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三)置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四)导尿管插入深度应适宜,插入后,向水囊内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三、置管后的预防措施(一)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二)保持尿液引流系统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选;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三)置管时间大于3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四)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

(五)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

(六)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d-10d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七)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八)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若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

(九)维护导尿管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十)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定期进行分析与反馈。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三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三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是指导尿管插入患者尿道后引起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可以制定以下制度:1. 严格遵守洗手和手卫生规范:- 插入和护理导尿管前后必须洗手。

- 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进行手卫生,确保双手彻底清洁。

- 避免插入导尿管时触摸不洁之处。

2. 禁止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 医疗机构中应建立导尿管使用必要性评估的流程,确保每位患者都经过必要性评估。

- 确保有充分的医疗依据支持导尿管使用的决策。

3. 适当选择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和解剖特点选择适当的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 尽量避免长期使用硅胶导尿管,可考虑使用抗菌涂层的导尿管。

4. 严格执行导尿管的插入和护理指南:- 确保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插入和护理导尿管。

- 根据标准操作程序插入导尿管,避免交叉感染。

- 每日检查导尿管固定是否松动,及时调整。

- 定期对导尿管进行清洁和更换。

5. 加强患者教育和自我护理:-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知识,加强患者自我保健和正确使用导尿袋的意识。

- 督促患者定期清洁导尿袋、保持导尿通路的畅通,并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

6. 定期监测和报告感染率:- 严格执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 定期评估CAUTI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上是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一些基本制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疗机构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还需要与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在导尿管插入尿道期间或导尿管留置过程中发生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控制CAUTI,制定以下制度是很重要的:1. 插入导尿管的指导方针:制定明确的指导方针,包括何时需要插入导尿管、适当的导尿管尺寸和材料选择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导尿管置管前的感染预防措施:(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导尿管置管时的感染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导尿管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定期更换导尿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期 更换导尿管,以减少细菌在导
尿管上的定植和繁殖。
保持会阴部清洁
患者应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细 菌逆行感染。
避免过度活动
过度活动可能导致导尿管移位或脱 落,增加感染的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加强营养支持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 险。
尿液检查
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尿路感染 ,包括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异常。
VS
细菌培养
对于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应进行尿液细 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药物敏 感性。
抗生素的使用与治疗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在导尿过程中,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针对性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CAUTI的发病率和流行程度在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但
普遍存在。
导尿管作为感染的主要传播途 径,其使用和管理应得到充分
重视和规范。
指南目的
提供导尿管相关性 尿路感染预防与控 制的基本原则和具 体措施。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 全水平,保障患者 健康权益。
降低导尿管相关性 尿路感染的发病率 和传播风险。
导尿管的更换与拔除
导尿管更换
定期更换导尿管是预防感 染的重要措施,一般建议 每周更换一次。
导尿管拔除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尽早拔除导尿管,以减 少感染的风险。
无菌操作
在更换或拔除导尿管时, 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与卫 生。
05
特殊情况下的预防与控制 建议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 与控制指南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指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指南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指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指南引言泌尿系统是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之一据急症护理医院统计每年约有600,000 名患者获泌尿系统感染占住院患者总数的40%还要多其中大部分6680%是继发于尿路器械操作不当主要是导尿管插入术 虽然并非所有的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都能被预防但如果正确处理好留置的导管大部分感染是可以避免的正面介绍的护理方法是专为那些需要暂时留置导尿管的病人而研制的需长期留置或间歇进行导尿术的病人则有不同的需求如何决定对这些病人及其他进行不同系统引流的病人选择最佳的导管护理要求作单独的评价流行病学获得性泌尿系感染的危险性决定于插管的方法及导尿管留置的时间护理的质量以及宿主的敏感性据报道感染率可以单纯简单的导尿管插入术所致的15% 患者受感染到留置尿管开放性引流超过4天而使近100%的患者受感染选用封闭导尿管引流术可显著降低获得性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率但这个比率仍相当大据最新研究表明在行导尿管插入术及维持闭式引流的患者中有20%以上的患者易受感染在这些研究中普遍存在着维持闭式引流的错误正是这些误区使患者易受感染高龄体弱产后等宿主因素似乎能增加获得性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危险率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被普遍认为是新生事物这种感染在体质较好的患者中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并有可能在导尿管拨除的同时感染消除偶尔尤其是在高危患者中感染将持续存在并可导致下列并发症二前列腺炎附睾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后者尤为严重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但幸运的是只发生在不足1%的尿管插入的患者中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自然过程还有待研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包括大肠杆菌属克雷白杆菌属 变形杆菌属变形杆菌属肠道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沙雷氏属及念珠菌这些微生物中大部分属于人体内生菌群但也可来自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或因置于污染的容器或设备下而致尿道病原菌如粘质沙雷氏菌和葱头假单胞菌有着独特的流行病学意义因为这些微生物通常不寄生在胃肠道它们与尿管插入术患者的隔离表明其来自处源性途径无论是外源性或内源性感染病原菌可通过多种途经到达泌尿道寄居于泌尿道远端的病原微生物可在导尿管插入的同时直接进入膀胱但是一般说来单纯简单的尿管插入术所致的感染的发生率很低表明通过此种方式传入的微生物可随排泄可经膀胱粘膜的抗菌机制排出健康个体体外留置尿管的患者病原菌可径尿道周围粘液鞘中的导尿管的外表进入尿道或由收集袋后的导尿管内腔或导尿一引流管连接处被污染而进入尿使用闭式泌尿系引流装置可以很大程序地减少感染的发生这表明管腔内液面的抬高是很重要的然而如果持续使用无菌闭式引流装置尿道周围的管外寄生菌侵入膀胱则成为一种相对重要的途径控制措施据估计每年有4百万患者可能获泌尿系感染 故导尿管相关感染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也是很高的最重要的一项控制措施是对严格筛选的患者限制使用导尿管从而减少高危人群的数量一般说来导尿管插入术常用于以下情况解除尿路梗阻用于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和尿潴留患者使其排尿通畅作为泌尿系手术或邻近器官手术的辅助措施用于需要精确测定尿量的高危患者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患者能自主排尿或作为尿失禁患者的一种护理代用品时禁止使用尿管插入术作尿培养或某种诊断性试验如尿液电解质试验在经筛选的人群中其他尿路引流方法可作为尿路留置的替代品阴茎套式导尿管引流可用于无流出梗阻的男性尿失禁患者同时又不损害排尿反射然而这种导尿术需要精细的护理以避免局部并发症如皮肤浸润或包茎此外反复使用阴茎套式尿路引流系统的患者如焦虑不安的患者有较高的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另一种替代法suprapubijc式导尿管对于控制感染的优势还未被临床研究所证实 对于特定类型的膀胱排空功能失调的患者例如脊髓损伤患者或脊髓脊膜膨出的儿童患者来说通常来用第三种替代法──间歇性插管由Guttmann提出的非接触性间歇性导管插入术常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性期而由Lapides 提出的清洁无菌法则用于难以维持无菌尿管插入术的卧床患者然而至今还没有设计巧妙的临床试验能比较 suprapublic式和间歇性插管术何者能将留置导尿管病人的感染的危险率降至最低对那些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来说是否坚持使用无菌闭式引流系统是控制感染的核心所在如果是短期插管单用这种方法足以将用来开放式引流不可避免导致的100%的感染率降至不到25%其他所有的介入法均可被看作辅助方法因为没有一种方法被证实能有效地降低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在1960年被发明并广泛应用的导尿管的基础上人们已尽力通过修改或增加新的成份来改进闭式引流系统的设计有两处修改 一是在引流管上增加了留取尿管的窗口另一处是增加了preconnected管或称收集系统这两处修改可阻止闭式系统开放而已有文件证实维持闭式引流可使患者免于感染因此这两处可被看作局部的改进另一套设计已括通风口的加入冲水室和单向阀门可防止尿液反流虽然这些改进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均未被证实可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此外过于复杂的引流系统能影响手术操作的简易程序或很可能导致失灵使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难以接受最终影响感染的控制其他用来降低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成果已用于指导阻止尿道中的微生物进入膀胱在那些进入尿道的微生物增殖前将其根除直接用于第一个目的措施包括插入无菌导尿管每天进行尿道冲洗每天使用抗生素软膏或溶液在最近的研究基础上证实尿道中有革兰阴性球菌或杆菌的导尿管插入患者继发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这些措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预计能延缓或防止感染的发生通常试图阐明这些措施功效的临床试验的设计并不完善也不包括闭式引流系统的使用但是由同一个研究所进行的控制性研究提出2个最新前景表明当前最常做的尿道护理先用聚乙烯吡咯酮碘液后敷以同科软膏2天清洗一次及每天用肥皂清水清洗一交对降低使用闭式引流系统患者的感染无效不同的治疗方案如频繁敷用使用其他浓度溶深或其他抗生素制剂的优点还未知需进一步评价 控制感染的措施旨在将尿道微生物在其增殖引起感染前清除包括膀胱冲洗及全身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一项研究表明经常用非吸收性抗生素冲洗膀胱需经常中断闭式引流系统因此并不能降低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但是如果维持闭式引流系统的完整性这种冲洗法能否起作用还不可知几项最新研究表明全身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延缓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然而这种保护性效果是暂时的并可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因此关于全身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利弊仍有争执针对交叉感染可能导致导尿管相关感染的传播已提出了几项附加措施在几起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发病中无临床症状的尿管插入术患者可作为隐匿的病原菌宿主而传播机制则似乎掌握在护理人员手中在这些病例中可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发生的控制性措施有重视强调手洗法及空间上分离患者尤其是已感染者和未感染者如果没有流行病传播及反复交叉感染则插管术病人的空间分离在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方面的作用较轻插管术病人的常规细菌学监测可确保泌尿系感染的早期沧断和治疗作为一种感染预防措施常规细菌学监测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发现和指导治疗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后者可作为院内病原菌的宿主因此可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然而用于此目的细菌学监测的潜在优越性还未被充分研究建议. 全体人员。

留置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的控制措施

留置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的控制措施

留置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的控制措施
一、留置导尿管时的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尿管。

2、导尿前要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情况如有无破损、过期等现象。

3、根据年龄、性别、尿路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4、规范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

5、清洗或擦洗外阴后常规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

6、插管过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动作要轻柔。

7、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留置导尿管后的预防措施
1、保持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2、如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3、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密闭系统受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

4、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尿管,不得冲洗。

5、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擦洗2次,但大便失禁的患者必须清洁后再消毒。

6、注意对导尿管的保护,不要把导尿管浸入水中。

7、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按无菌原则及时排空尿袋。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更换尿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
作。

一般每3天更换一次尿袋;如采用抗逆返流,每周更换一次;如尿液浑浊或呈血性尿液必须每日更换尿袋一次,注明更换时间。

9、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一般导尿管每2周更换一次,硅胶材质导尿管每月更换一次,或遵医嘱更换尿管。

10、疑似出现尿路感染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11、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

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

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

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导尿管相关性感染是指留置导尿管使用过程中导致尿路感染的情况。

为了降低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制定相关的制度和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的内容。

一、制度的制定1. 目的: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

2. 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所有留置导尿管的使用者,包括医护人员和患者。

3. 职责:制定该制度的责任单位为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监督和指导各科室的留置导尿管使用和感染预防工作。

4. 内容:制度的内容包括留置导尿管的选择、留置导尿管的操作、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和感染监测等方面。

二、预防措施的制定1. 留置导尿管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导尿管的材质应符合相关标准,尺寸应适合患者的尿道。

2. 留置导尿管的操作:医护人员在操作留置导尿管时应采取无菌操作,保持手部清洁,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尿道口进行消毒。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尿液污染导尿管。

3.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定期更换导尿管,避免导尿管滑出或脱落。

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导尿管被压迫或扭曲。

定期清洗导尿管周围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 感染监测:建立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监测系统,定期对留置导尿管使用者进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培训和宣教:对医护人员进行留置导尿管操作技术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规范性和技术水平。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知识宣教,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6. 数据统计与分析:建立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对感染发生率、感染原因等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制度的改进提供依据。

三、制度的执行与监督1. 执行:各科室要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执行留置导尿管的操作和护理工作。

医护人员要加强自我管理,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引言概述:留置导尿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但其使用也容易导致相关性感染。

为了保护患者的健康,减少感染风险,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相关制度与措施。

一、留置导尿管使用前的评估与选择1.1 患者评估:在留置导尿管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尿路感染史、免疫功能、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尿路梗阻等因素。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留置导尿管。

1.2 导尿管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一般情况下,使用硅胶导尿管较为安全,因其具有较低的感染风险和较好的耐受性。

此外,导尿管的尺寸也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进行选择。

二、留置导尿管的正确操作与护理2.1 操作规范:留置导尿管的操作必须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并遵循操作规范。

操作前应进行充分的手卫生,佩戴无菌手套,并采用无菌技术进行导尿管的插入。

2.2 导尿管固定:导尿管的固定是防止其脱出或滑移的重要步骤。

正确的固定方法可以减少感染风险。

通常采用导尿管固定带或导尿管固定器进行固定,固定带或固定器应保持干燥和清洁。

2.3 定期护理:定期护理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应每日检查导尿管固定情况,定期更换导尿袋,并保持导尿管通畅。

此外,应避免导尿袋与地面接触,以防交叉感染。

三、合理使用留置导尿管的时限3.1 避免过度使用:为了减少感染风险,留置导尿管的使用应尽量避免过度。

对于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期评估导尿的必要性,并尽早考虑拔除导尿管。

3.2 留置时间限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导尿管留置时间限制。

一般来说,对于非手术患者,导尿管的留置时间不宜超过7天;对于手术患者,留置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

3.3 拔除导尿管的准则:拔除导尿管的准则应明确,包括尿液颜色、尿液量、尿液细菌培养等指标。

当满足拔管准则时,应及时拔除导尿管,以减少感染风险。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范文(二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范文(二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范文1. 引言尿路感染是导尿管相关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医疗负担。

为了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预防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套不含分段语句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范文。

2. 目的制定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导尿管的使用和管理,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使用导尿管的相关科室和人员。

4. 职责分工4.1 指导医生必须了解和熟悉导尿管使用的相关知识,并负责对患者进行导尿操作。

4.2 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正确插入和固定导尿管,并按照规定时间更换导尿袋。

4.3 感染控制科负责对导尿管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5. 导尿管使用标准5.1 仅在有明确适应症的情况下使用导尿管,例如急性尿潴留、手术麻醉后尿潴留等。

5.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无菌导尿管和相关器械。

5.3 插入导尿管前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确保导尿管插入口周围的清洁。

5.4 导尿管插入后及时将导尿管与尿液袋连接,确保尿液畅通无阻。

6. 导尿管管理6.1 导尿管使用后应定期检查导尿管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滑脱、扭曲等情况。

6.2 每天定期清洗导尿袋并更换导尿袋,避免尿液滞留和细菌繁殖。

6.3 导尿袋必须保持低位引流,避免尿液反流和感染扩散。

6.4 导尿管使用期限不得超过7天,如遇特殊情况需延长使用期限,需经医生同意并严格监测感染情况。

7. 预防措施7.1 加强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7.2 采取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导尿管插入口和尿液袋。

7.3 避免导尿管与其他设备摩擦,导致导尿管滑脱或磨损。

7.4 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避免细菌繁殖和感染扩散。

7.5 避免误插导尿管或过长的导尿管,减少尿道和膀胱的损伤机会。

8. 感染监测和报告8.1 感染控制科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及答案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及答案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及答案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20题)一、单选题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除()外都正确A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B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C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4cfu/ ml(正确答案)D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2.导尿管插入后气囊注入()毫升无菌水A 5—10B 10—15(正确答案)C 15—20D ﹤53. 女性患者清洗、消毒尿道口的正确顺序是()A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正确答案)B按照由下至上,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C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D按照由下至上,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4. 导尿管置管后哪项做法不正确()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B保持引流管密闭,搬运活动时夹闭引流管C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D发现尿液浑浊,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正确答案)5. 留置导尿管后留取尿液标本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消毒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B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正确答案)C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不能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应从集尿袋中采集D不能直接从导尿管中放取6. 可使用哪种消毒剂擦拭消毒血管导管接触的端口,以减少污染风险?()A 95%酒精B 洁雪喷雾消毒剂C 75%酒精(正确答案)D 新洁尔灭7.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输液连接系统应使用无针连接(正确答案)B 输注脂肪乳的输液器应每12h更换C 每天更换输液连接装置可预防导管相关感染D三通连接可减少输液污染8.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环节()A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B 配置输注的药液C 注射部位皮肤使用洁雪喷雾消毒剂消毒D 植入导管后没有定期更换导管(正确答案)9. 为了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以下哪项最重要?()A 医务人员应加强培训和教育B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其专业护理质量(正确答案)C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D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10. 中心静脉置管时应选择合格的操作用物,下列不正确的是()A 血管内导管应使用一次性的灭菌导管B 穿刺失败后的导管未污染时可另选静脉再次使用(正确答案)C 皮肤消毒剂可使用碘伏D 皮肤消毒剂可使用洗必泰二、判断题1.1、留置血管内导管患者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不应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1 111.目的降低动、静脉置管而导致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2.范围医院科室、员工、医学学员、患者。

3.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与血管穿刺装置有关的感染,如由中心动、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管路插管引起的血管相关性感染。

4.内容4.1置管时:4.1.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4.1.2严格按照《手卫生管理制度》,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4.1.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1.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4.1.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4.1.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4.2插管后:4.2.1应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4.2.2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无菌透明敷料为每周更换1次,无菌纱布两天更换1次,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4.2.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手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4.2.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4.2.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4.2.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