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3课时 专题一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追及相遇问题练习
新高考物理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专题一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概念和规律.
静止
gt 1gt 2 2
2gh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1)特点: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 度都__相__同____,这个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 g 表示. (2)大小: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 不同的 , 它随纬度的升高而 ___增__大___ , 随海拔的升高而 ____减__小____.无特殊说明,g 一般取________m/s2;粗略计算时, g 可取___1_0____m/s2. (3)方向:___竖__直__向__下___.
考向1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 【典题1】(2020 年云南模拟)某跳水运动员身高 1.8 m 训练
时从 10 m 跳台双脚朝下自由下落.小潘同学利用手机连拍功能, 连续拍了几张照片,其中两张连续照片中显示运动员双脚离水
面的实际高度分别为 5.0 m 和 2.8 m,试估算手机连拍的时间间
隔( )
3)∶( 5-2)∶…,可知tt21=2-1 3=2+ 3,即 3<tt21<4,故 C 正确.
答案:C
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上
升第一个H4 所用的时间为 t1,第四个H4 所用的时间为 t2.不计空气
阻力,则tt21满足(
)
A.1<tt21<2 C.3<tt21<4
B.2<tt12<3 D.4<tt12<5
图 1-3-4
解析:运动员起跳到达最高点的瞬间速度为零,又不计空 气阻力,故可逆向处理为自由落体运动.则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加 速运动,相等相邻位移时间关系 1∶( 2-1)∶( 3- 2)∶(2-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注意题目中的陷阱,如单位不统一、忽略空气阻力等。
解题方法
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 式,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公式、速度公式等。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换算 ,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符号运算,如加速度的方 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取正号 ,相反时取负号。
01
律
自由落体运动定义及特点
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 体运动。
特点
初速度为0,仅受重力的作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概念及影响因素
定义
重力加速度是一个物体受重力作用的情况 下所具有的加速度。
纬度
重力加速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海拔高度
重力加速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
02 单摆法
利用单摆的周期公式,通过测量单摆的周期和摆 长,可以间接得到重力加速度的值。
03 斜面法
使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通过测量下滑的时间和 斜面的倾角,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估算建筑物高度或井深
自由落体法
在已知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下,通 过测量物体从建筑物顶部或井口 自由下落到地面的时间,可以估 算出建筑物的高度或井深。
THANKS
感谢观看
地下深度
重力加速度随着地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推导与应用
01
速度公式
v = gt
02
位移公式
h = 1/2 * gt^2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推导与应用
• 速度位移公式:v^2 = 2gh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推导与应用
应用 01
计算物体下落的时间。 02
2018-2019高中一轮复习物理通用课件:第一章 第3课时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重点突破课)
2.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以初速度 v0 竖直向上抛出后只在 重力 作 用下的运动。 (2)特点: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为正值,加速度为 负值。 (为方便计算,本书中 g 表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 ①速度公式:v= v0- gt 。 1 2 ②位移公式:h= v0t- gt 。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v02=-2gh 。 v02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 。 2g v0 ⑤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 g 。
第3课时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重点突破课)
基础点•自主落实 重难点•师生互动 课时达标检测
基础点•自主落实
[必备知识]
1.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 静止 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 v0= 0, a= g。 ①速度公式: v= gt。 1 2 ②位移公式: h= gt 。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 v2= 2gh 。
法
2.竖直上抛运动的主要特性
①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 等大、反向 对称性 ②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所用 的时间相等 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 多解性 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形成多解,在解决问
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性
考法 1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2)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 A 用时 t 下 A= 木杆的上端离开圆筒下端 B 用时 t 上 B= 2h上 B = g 2×25 s= 5 s 10
3 s
则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 t2=t 上 B -t 下 A= 5- 3 s。 [答案] (1)2- 3 s
[解析]
(1)木杆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木杆的下端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第3节 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下抛运动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
的位移之比为1∶3∶5∶∶2n 1
可知55m是5m的11倍,利用2n 1 11,得n 6 则:t 6s
h1
1 2
gt 2
h1 180m
v gt 60m / s
第八页,共34页。
点评:通过完全想好该题的种种(zhǒngzhǒng)解题 思路,可以看到,在已知某段过程时,可采用整体 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不同的思维方式都有相 应的解题公式.只要抓住其中已知条件,适当选择, 总有一种可以解决问题的.
1 s,则小石子出发点 1000
离A点的距离约为 C
A.6.5m B.10m C.20m D.45m
图131
第二十四页,共34页。
【解析】小石子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
vA
x t
0.02 1
m / s 20m / s,
1000
h vA2 202 m 20m. 2g 210
第二十五页,共34页。
第二十九页,共34页。
【解析】先要弄清两个运动的状态,在“加速距离” 中人和跳蚤的加速度不同,而在“竖直距离”中以相 同重力(zhònglì)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因此“加速距离” 的末速度决定了“竖直距离”的大小.
用a表示跳蚤起跳的加速度,v表示离地时的速度, 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切入点: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从不同角度(jiǎodù) 入手分析.
第三页,共34页。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运动示意图,标好各物理量
(如图所示)
思路一(从位移公式入手):
设总运动的时间为t
则:h2
1 2
g
t
12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第3课时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重点突破课)
第3课时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重点突破课)[考点一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单独考查时相关考题难度不大,但当和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时,或者从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截取一段进行考查时学生容易丢分,所以复习时应足够重视。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v 0=0,a =g 。
(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4)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2。
(5)位移差公式:Δh =gT 2。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
(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合理外推,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
[典例] (2019·湖北省重点中学联考)如图所示木杆长5 m ,上端固定在某一点,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20 m处圆筒AB ,圆筒AB 长为5 m ,取g =10 m/s 2,求:(1)木杆通过圆筒的上端A 所用的时间t 1;(2)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 2。
[解析] (1)木杆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 用时t 下A = 2h 下A g = 2×1510s = 3 s 木杆的上端到达圆筒上端A 用时t 上A = 2h 上A g = 2×2010s =2 s 则木杆通过圆筒上端A 所用的时间t 1=t 上A -t 下A =()2-3s 。
(2)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 用时t 下A = 3 s木杆的上端离开圆筒下端B 用时t 上B = 2h 上Bg = 2×2510s = 5 s则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 2=t 上B -t 下A =()5-3s 。
[答案] (1)()2-3s (2)()5-3s[规律方法]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时的注意点(1)可充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点、比例关系及推论等规律解题,如从最高点开始连续相等时间内物体的下落高度之比为1∶3∶5∶7∶…。
【高考一轮讲练】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课件)高三物理一轮单元复习讲练(新教材新高考)
设链子(或杆)长L,链子(或杆)的下端到观察点的距离为h
①链子(或杆)下端下落到观察点的时间t1=
②链子(或杆)上端下落到观察点的时间t1=
(+)
③所以,整条链子(或杆)通过观察点的时间Δt=
(+)
知识点梳理
(3)等高不同时和同时不等高问题
2024届
高考一轮复习讲练·课件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
和竖直上抛运动
目录
C
O
N
T
E
N
T
01
复习目标
02
单元导图
03
知识点梳理
通关练习
S
复习目标
1、利用自用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处理物理问题。
2、掌握并会利用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处理物理问题。
单元导图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自由落体运动
1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基本规律
,B在空中的时间为 t2 2
v0 2v0
要
g
g
使A、B能在空中相遇,则间隔时间不能大于A在空中运动时间,否则A将落地,
则 t1 t2 t t1 即 2v0 t 4v0 故A错,B正确;
g
g
2v0
t 其中t为A下降
CD.若恰好在B上升至最高点时相遇,则A运动时间为 t1
1 2
C.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小钩码从脱落到落地,由匀变速直线运动-h=v0t- gt 代
2
入数据解得,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1s,C正确;
D.小钩码脱落时,对剩下的氢气球和小钩码受力分析,设每个氢气球受到的浮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1-3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含解析)
1-3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一、选择题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C.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加速度就越大D.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每秒速度都增加9.8m/s[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物体刚下落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故C错;自由落体加速度为9.8m/s2,表示每秒钟速度增加9.8m/s,故D正确。
2.(2018·北京朝阳统考)科技馆里有一个展品,该展品放在暗处,顶部有一个不断均匀向下喷射水滴的装置,在频闪光源的照射下,可以看到水滴好像静止在空中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所示。
某同学为计算该装置喷射水滴的时间间隔,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了空中几滴水滴间的距离,由此可计算出该装置喷射水滴的时间间隔为(g取10m/s2)( )A.0.01s B.0.02sC.0.1s D.0.2s[答案] C[解析]第1滴水滴与第2滴水滴之间的距离为x1=10.0cm-1.0cm=9.0cm,第2滴与第3滴之间的距离为x2=29.0cm-10.0cm=19.0cm,相邻水滴间距之差为Δx=x2-x1=10.0cm =0.1m ,由公式Δx =gt 2知,该装置喷射水滴的时间间隔为t =Δxg =0.110s =0.1s ,选项C 对。
3.某物体以3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5s 内物体的( ) A .路程为65mB .位移大小为25m ,方向向上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 ,方向向上 [答案] AB[解析] 初速度为30m/s ,只需3s 即可上升到最高点,位移为h 1=v 22g =45m ,再自由下落2s ,下降高度为h 2=0.5×10×22m =20m ,故路程为65m ,A 对;此时离抛出点高25m ,故位移大小为25m ,方向竖直向上, B 对;此时速度为v =10×2m/s=20m/s ,方向向下,速度改变量大小为50m/s ,C 错;平均速度为v =255m/s =5m/s ,D 错.4.(2018·福建师大附中联考)一物体自空中的A 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1s 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m/s ,则此时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方向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s 2)( )A .在A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B .在A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C .在A 点,速度方向向下D .在A 点下方,速度方向向下 [答案] B[解析] 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要先后经过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若1s 后物体处在下降阶段,即速度方向向下,速度大小为10m/s ,那么,1s 前即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0,这显然与题中“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符,所以1s 后物体只能处在上升阶段,此时物体正在A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选项B 对。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3课时专题一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追及相遇问题练习(无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3课时专题一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追及相遇问题练习(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3课时专题一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追及相遇问题练习(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3课时专题一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追及相遇问题练习(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第3课时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追及相遇问题[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物体只受,从开始下落。
2.运动性质: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运动.3.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 .(2)位移公式:h=。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
知识点二、竖直上抛运动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运动,下降阶段做运动。
2.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3)速度位移关系式:(4)上升的最大高度:。
(5)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
思维深化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雨滴随风飘落,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一种。
( )(2)羽毛下落得比玻璃球慢,是因为空气阻力的影响。
()(3)只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9.8 m/s2,此物体的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竖直上抛运动。
( )[题组自测]题组一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1.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听到石头落底声。
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A.10 m B.20 m C.30 m D.40 m2.A、B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球下落的时间为t,B球下落的时间为错误!,当B球开始下落的瞬间,A、B两球的高度差为( )A.gt2 B。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3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课件
ppt精选
8
3.运动分析: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可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4.基本公式:v= v0-gt ,h= v0t-12gt2 ,v2-v02=
-2gh .
ppt精选
9
基础自测
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 科学方法,这就是( )
A.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 B.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 C.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 D.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ppt精选
4
(3)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的连续三个 2 s 内的位移之比是 1∶ 3∶5( )
答案:(1)× (2)× (3)√
ppt精选
5
知识梳理 1.概念:物体只在 重力 作用下,从静止 开始下落的运动
叫自由落体运动.
2.基本特征:只受重力,且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 gt (2)位移公式:h= 12gt2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 2gh
ppt精选
10
解析: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通过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推理得 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最后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 广.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也是如此,故正确选项为 D.
答案:D
ppt精选
11
2.一个小石块从空中 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 b 点和 c 点, 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 b 点时的速度为 v,经过 c 点时的速 度为 3v.则 ab 段与 ac 段位移之比为( )
答案:D
ppt精选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3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同步课件
2021/5/4
25
6.两个小球分别拴在一根轻绳两端,当一人用
手拿住一球将它们从三楼阳台上由静止释放,两球先
后落地的时间差为t1;若将它们从四楼阳台上由静止
释放时,它们落地的时间差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
M h O 1m
M h
、气象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 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 法”,它是将测g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 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值测得很 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向上抛小球又 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 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 、T2和H,可求得g等于 ( )
将米尺竖直固定在井口,让小石块由静止开始从零刻度下落,每当下 落的小石头块经过h0刻度时,再释放一颗石块,当听到第一颗石块撞击井底 声解时:,第n颗石块在刻度尺上的位置是h。
2021/5/4
30
相邻两石块间隔的时间为t0,则由自由落体运动
h0
1 2
gt
2 0
听到第一颗石块撞击井底声时,有(n-1)颗石块经过h0刻度, 间隔的时间为(n-1)t0 ,
t1、t2,满足
(
)C
A.t1= t2
B.t1< t2
C.t1> t2
D.都有可能
2021/5/4
26
7.如图所示,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由 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某一时刻起,每隔相等的 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则刚开始运动时各小 球相对地面的位置可能是 ( ) C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课件 鲁科(通用)
2 解得t =0.5s
(2)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求出此时第4个 球的速度:v4=gt′=10×(7t)m/s=35m/s,第5个 小球落到第3个小球现在的位置需要时间: 2t=1.0s,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 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度,即小球从第5球的位置落到第3个小球的 位置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4个小球此时的 瞬时速度,则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间的距 离为s35=v4(2t)=35m.
点评 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 楚重物运动的物理过程,特别是要注意 物体从气球上“掉下”所隐含的物理条 件并不是立即做自由落体运动,而是先 做竖直上抛运动.
在地面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 抛一物体,物体在2s内两次通过空中同一点 A,则A点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g=10m/s2)
竖直上抛的物体从A点到最高点和从最高点落回到A点
竖直上抛运动中的过程分 段法及其对称性特点
一个氢气球以4m/s2的加速度由 静止从地面竖直上升,10s末从气球上 面掉下一重物,此重物最高可上升到距 地面多高处?此重物从氢气球上掉下后, 经多长时间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 取g=10m/s2)
重物的运动过程共分成三个阶 段:先随气球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然后从气球上掉下,此时重物不是自由 下落,而是由于惯性继续向上做竖直上 抛运动;达到最高点,重物开始做自由 落体运动,最后回到地面.如图所示.
n 1
由 h 1 gT 2 2
得:g
2n
12
t2
h
(2)为了减小误差,可运用图象法测
量.将坐标系横轴取为每滴水滴下落时间
的平方(T2)、纵轴取为水滴下落高度(h),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第3课时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基础课时)课件
12/8/2021
求解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点注意 (1)要注意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的方向,一般看成初速度方向为 正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为双向可逆运动,要注意其多解性,对某一高度 h,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当h>0时,表示物体在抛出点的上方.此时t有两解:较小的t表 示上抛物体第一次到达这一高度所用的时间;较大的t表示上抛物体落 回此高度所用的时间.
第 3 课时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基础课时)
12/8/2021
一、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受_____重__力____,从静止开始下落. 2.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 ___v_=__g_t____. (2)位移公式:__h_=__12_g_t_2__. (3)速度位移关系式: __v_2_=__2_g_h___.
Ta 2
,
从b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
Tb 2
,所以a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a=
1 2
g
T2a
2=
gT2a 8
,b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b=
1 2
g
T2b
2=
gT2b 8
,故a、b之间的距离为ha-
hb=18g·(T2a-Tb2),故选A.
12/8/2021
4.(人教版必修1·P45·T5改编)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 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 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闪光,照亮运动的 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如图 是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示意图,频闪仪每隔0.04 s闪 光一次.试通过这幅照片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照片中的数字是小球 落下的距离,单位是厘米)
12/8/2021
②当h=0时,表示物体刚抛出或抛出后落回原处.此时t有两解: 一解为零,表示刚要上抛这一时刻,另一解表示上抛后又落回抛出点 所用的时间.
河北省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1.4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讲义 新人教版
高点的运动时间为t1,再从最高点回到抛出点的运动时 间为t2,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作用,它从抛出点到最高点 所用的时间为t0,则( )
A.t1>t0 t2<t1 C.t1>t0 t2>t1
B.t1<t0 t2>t1 D.t1<t0 t2<t1
展(6min):聆听一缕思索,变化千种深思
1.某人站在高楼的平台边缘处,以20 m/s的初速度 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求抛出后,石子经过距抛出点 15 m处所需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评(9min):聆听一缕思索,变化千种深思
1、自由落体 (1)重力加速度与高度和纬度有关; (2)比例关系 2、竖直上抛运动 (1)运动轨迹是一条往复的直线; (2)处理方法:全过程法、分段法; (3)时间对称、速度对称、位移对称(多解)、能 量对称 (4)v-t、x-t 图像
评(9min):聆听一缕思索,变化千种深思 测g的三种方法:
(2)位移公式:h= v0t-12gt2 .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0 高度:h= 2v.g20 v0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g.
•导思(9min):抓住课本、抓住基础、基础决定成败。
1. 阅读课本43-49页 自由落体运动和伽利略实验 2. 完成课后习题
检(3min):相信自己!!!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加速度就越大 D.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则物体在该处自由下落 的过程中,每秒速度都增加9.8 m/s
2. 自由落体与落体的区别
3.将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物体在运动过
高考物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多过程问题课件
g
10
1
则最后2 s下落的高度为Δh=h- g(5-2)2=80 m
2
s
(3)10 s内的平均速率.
答案:12.5 m/s
解析:10 s内物体共运动5 s,运动的路程是s=h=125 m
s 125
10 s内的平均速率为v= =
m/s=12.5 m/s.
折点速度的求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例2 如图所示为未来超高速运行列车,时速可达600 km至1 200 km,
被称为“超级高铁”.如果乘坐超级高铁从广州到长沙,600 km的路
程需要40 min,超级高铁先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1 200 km/h后匀速
运动,快进站时再匀减速运动,且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则
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
各段的纽带,可按下列步骤解题:
(1)画:分清各阶段运动过程,画出草图.
(2)列:列出各运动阶段的运动方程.
(3)找:找出交接处的速度与各段的位移—时间关系.
(4)解:联立求解,算出结果.
2.解题关键
多运动过程的转折点的速度是联系两个运动过程的纽带,因此,转
(1)汽车在“紧急制动”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8 m/s2
F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紧急制动”过程的加速度a2= f,将Ff=12 000 N,
m
m=1 500 kg代入得a2=8 m/s2.
(2)触发“紧急制动”时汽车的速度大小和其到障碍物的距离;
答案: 8 m/s 4 m
解析:设触发“紧急制动”时汽车速度大小为v,其到障碍物的距离为x2,则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追及相遇问题
[知 识 梳 理]
知识点一、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受 ,从 开始下落。
2.运动性质:初速度v 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 运动。
3.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 = 。
(2)位移公式:h = 。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 。
知识点二、竖直上抛运动
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 运动,下降阶段做 运动。
2.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 。
(2)位移公式: 。
(3)速度位移关系式:
(4)上升的最大高度: 。
(5)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 。
思维深化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雨滴随风飘落,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一种。
( )
(2)羽毛下落得比玻璃球慢,是因为空气阻力的影响。
( )
(3)只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9.8 m/s 2,此物体的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竖直上抛运动。
( )
[题 组 自 测]
题组一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1.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 听到石头落底声。
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
A .10 m
B .20 m
C .30 m
D .40 m
2.A 、B 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 球下落的时间为t ,B 球下落的时间为t 2,当B 球开始下落的瞬间,A 、B 两球的高度差为( )
A .gt 2 B.38gt 2 C.34gt 2 D.14
gt 2 3.(多选)在某一高度以v 0=2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 m/s 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 取10 m/s 2)( )
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15 m/s,方向向上
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下
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上
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 m
题组二追及相遇问题
4.(多选)如图所示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做匀加速运动的v-t图象。
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出发时B在A前3 m处
C.3 s末两个物体相遇后,两物体不可能再次相遇
D.运动过程中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