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整体性分析解读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性解读一、教材编写的背景第一个编写背景是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因为,本教材的编写遵循了这次课改中确定的那些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新理念,比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品德培养回归儿童的生活”等。
除此之外,这次课改还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我国教材编写的法定依据,所以,本教材编写的第一个依据就是2011年教育部修订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第二个编写背景是“三科”教材的统编。
这里的“三科”是指小学和初中的语文学科、德育学科以及初中的历史学科。
之所以要统编,是由语文、历史和德育教材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具体原因有二:其一,通过“三科”教材能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其二,国家想集中力量编好一套教材,原来多个版本的教材存在着水平上的高低差异。
对于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而言,由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担任总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原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高德胜教授担任执行主编。
除此之外,教材编写团队还由大批德育理论研究者、各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
第三个编写背景是教材名称的变更。
依据2016年4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出台的文件,从2016年9月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这次教材名称变更的直接原因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这一要求。
由于课程名称的改变,目前本教材编写的依据除了上述两个课程标准外,还有教育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此大纲为本教材中法治教育内容的编写提供了依据。
二、教材蕴含的新理念第一个理念是尊重童年生活独立价值。
儿童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童年是人生之中具有独立价值的时期,每一个儿童都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存在价值,因此,童年生活不仅仅是为成年生活作准备的阶段。
20242024学年秋季学期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尊敬的教师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为大家分享关于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的内容。
我们都知道,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是我们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掌握这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设计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程。
下面,让我为大家逐一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教学重点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主要包括15个教学单元,我们将重点讲解这些单元中的内容和目标。
我们在教学中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价值观、思维能力和行为水平。
在教学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勇敢表现自己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通过讲述德国童话《丑小鸭》来教导学生要有勇气、能够积极表现自己,不要因为自己与众不同而放弃自己的优势。
2.尊敬他人这一单元通过故事《马小跳学尊重他人》来向学生阐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我们将从小事做起,从礼貌用语、行为规范等方面展开教学。
3.珍惜友谊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通过故事《小蘑菇和小石头》来讲述珍惜友情的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培养学生的友爱、合作能力和感恩意识。
4.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一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消费和节约意识。
我们将通过讲解小故事、小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明白浪费是不好的。
5.小动物保护保护小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这个单元我们将通过动物保护的形式,让学生爱护自然,保护动物。
我们将经历了解动物的生命规律和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群众自觉爱护动物。
6.祖国万岁这个单元我们将向学生展示我们祖国的伟大。
在教学中,我们将结合当下的时事,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应当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7.文明交通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从基础交通安全、礼让行车等方面展开教学。
我们将通过讲解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知识测试等形式培养孩子们的文明交通意识。
8.认识空气空气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之一,在这个单元,我们将通过讲解空气的作用、净化空气等方面展开教学。
部编版新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部编版新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2.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等良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利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作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社区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明白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培养学生关爱社区、服务社区的意愿。
2. 教学内容:社区的组成、社区成员的相互依赖、关爱社区、服务社区。
第二单元:我们的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2. 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第三单元:我们的交通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交通规则,明白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安全出行的习惯。
2. 教学内容: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安全出行。
第四单元:我们的安全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教学内容:基本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技巧、提高安全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悟道德与法治知识。
4. 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
2. 实践报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体会和总结。
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
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学设计及反思
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生活离不开规则》是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的一课。
本单元旨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公共生活中的规则与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公共责任感。
本课作为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强调规则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不可或缺性,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围绕“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主题展开,主要内容包括:规则的重要性: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向学生展示规则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个人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常见的社会规则:介绍并列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交通规则、校园规则、家庭规则等,帮助学生建立对规则的基本认识。
规则的实践与体验:设计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规则,理解规则的具体应用,并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遵守规则。
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深化对规则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二)、教学特点与亮点生活化教学: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和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规则的重要性。
实践性教学: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规则,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情感教育:本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形成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能够识别并列举出常见的社会规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规则,理解规则的作用,并学会遵守规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尊重规则、遵守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规则。
2.引导学生学会自觉遵守规则。
2023-2023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设计1500字
2023-2023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设计1500字教案设计:《道德与法治》教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使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并能够举例说明;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教学重点:1. 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2. 掌握道德和法治的区别和联系;3.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教材、多媒体设备、课件;2. 学生: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与道德和法治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对道德和法治有什么了解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2:理论讲解(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并给出简单明了的定义。
2. 教师通过图示和例子解释道德和法治的区别和联系,并引导学生思考。
Step 3: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个人、家庭、社区等。
Step 4:游戏互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组设计一个道德和法治相关的游戏。
例如猜谜、问答、角色扮演等。
2. 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并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Step 5:延伸拓展(1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道德和法治现象,并写一篇感悟;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名法官,你如何公正地审理案件?请写下你的想法。
Step 6: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知识总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课程计划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课程计划一、课程简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社会生活1. 社会规则: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2. 公共秩序:使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内容,提高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
3. 公民权利与义务: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第二单元:我们的法治国家1. 法律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2. 法律的特征: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3. 法律的遵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遵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
第三单元:我们的道德生活1. 诚实守信: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2. 尊重他人:使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
3. 负责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负责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2. 教学辅助材料:案例、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整本教案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对于道德和法治教育的越来越注重。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为此,小学四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成为了教师们的重点任务。
本文将从教案制定的意义、精编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学实践应用等方面谈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整本教案的相关内容。
一、教案制定的意义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整本教案是由教师为学生编制的教学指南。
教师通过教案,可以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课堂安排、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详尽规范。
教案不仅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保障。
教师通过教案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有效传达和学生的合理引导,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二、精编教材的特点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材编写遵循“立德树人”和“源于生活”两大原则。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启发性、实践性、体验性和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生命体验意识。
同时,教材强调因材施教,分层次、分类别地设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指导。
三、教学实践应用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教案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教师要熟悉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互动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要结合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案的完善和提升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整本教案是一个动态的教学工具,教师们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提升。
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持续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保证教学质量与时俱进。
教师们可以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培养未来的公民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塑造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包括教材的目标、结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材,培养具有高度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未来公民。
一、教材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的未来公民。
二、教材结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道德、法治和安全教育。
其中,道德教育主要涉及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内容;法治教育则涵盖了法律基础知识、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安全教育则着重于生活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三、教材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以故事、案例、图片等形式呈现,注重生动性和趣味性。
知识点划分细致,逐步深入,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
在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通过具体案例、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引导、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参与和思考。
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卡片、PPT、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考试、问卷调查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行为。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的未来公民。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
这样的设计利于不断加深学习难度;利于引导学生不断加深自主活动实践的 深度和广度;利于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
参考内容
一、课程性质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 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 的过程。因此,课程的设计思路也是前后衔接、螺旋上升,呈综合性的,以使课 程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
2、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
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需要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和倾心的关爱,获得充分发展其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8、倡导民主互动的师生合作关 系
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 之间通过民主交往真正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要求 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面向学生坦诚开放;改变居高临下的单向传递 为双向互动的平
等交流;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权威者的角色为“平等中的首席”。同时倡导 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 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教学空 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 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 条件让学生积极
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 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 准
全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案:四年级下册
全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案: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到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培养学生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实际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依靠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可以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其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国家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加国家认同感。
2.教学内容:我国的位置、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信息。
第二单元:我们的家庭1.教学目标:注意培养学生无比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2.教学内容: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责任、家庭文化等。
第三单元:我们的课堂1.教学目标:让学生热爱学校,积极主动地联合学校的各项活动。
2.教学内容:学校的组织结构、校规校纪、校园文化等。
第四单元:我们的社区1.教学目标:培养训练学生在乎社区,积极地参与社区建设。
2.教学内容:社区的组成、社区活动、社区居民的责任等。
第五单元:我们的环境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道德的环保习惯。
2.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保护的方法、环保法律法规等。
第六单元:我们的安全1.教学目标:增加学生的安全意识,能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求帮助。
2.教学内容:安全常识、自我保护方法、求救技巧等。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是从分析具体看案例,让学生表述和掌握到道德与法治知识。
2.小组讨论法:强行学生分组讨论,培养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4.模拟情景法:教学情景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
的养成,反映人类文化成果,有中国气派的教材。 (二)基本指导思想
1.目的观 2.道德观 3.德育观 4.教材观
二、教材的整体结构
(一)低年级教材内容主题分布
单元主题
一年级
• 社会公共生 活
• 天气虽 冷有温暖 • 我和大自然
• 学校生活 • 家庭生活 • 个人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材的总体设计
一、教材研发背景
(一)新世纪的课程改革 1.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修订教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一标多本
——预设:多样中的一致,一致中的多样。 ——鼓励竞争,优胜劣汰。 (三)语文、历史、德育教材的独特性与新安排 ——统编、示范(招标与流标:各版本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特 点,没有一家能达到统编的高度。) ——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聘请鲁洁教授为品生品社教材 总主编,接受任务。
级
消费
4.买东西的学问 5.我想要 我能要
上
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册
信息 媒介
第三单元 信息万花筒
7.健康看电视 8.互联网 新世界 9.正确认识广告
环境 保护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11.变废为宝有妙招 12.低碳生活每一天
同伴 相处
第一单元 同伴与交往
1.我们的好朋友 2.说话要算数 3.当冲突发生
四
年
第二单元 做聪明的消费者
1.《18大报告》(20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课程名称的变化背景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
2024年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模板
2024年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册第五章《我们都是一家人》。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家庭责任感,了解我国传统美德,学会尊敬长辈,关爱家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家庭责任感。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美德,学会尊敬长辈,关爱家人,弘扬优良家风。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道德素养,为构建和谐家庭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付诸实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爱家人的美德,增强家庭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庭的意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讨论如何尊敬长辈、关爱家人。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尊敬长辈、关爱家人,分享经验。
7. 课堂拓展:布置学生课后采访家人,了解家庭传统美德,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的重要性2.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3. 尊敬长辈、关爱家人4. 弘扬优良家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最美家庭”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尊重、合作等美好场景。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尊敬长辈、关爱家人的具体做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尊敬长辈、关爱家人。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引导他们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美德付诸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总体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总体设计一、课程背景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而设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人才。
因此,我们需要从小学生开始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课程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课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意识,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遵守社会公德等基本道德规范。
2、增强小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懂得遵守法律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3、通过课程学习,让小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篇:包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遵守社会公德等基本道德规范。
通过实际案例让小学生了解道德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2、法律篇:包括法律的基本知识、法律的作用和法律与我们的关系等。
通过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小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
3、社会篇:包括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公德、公共秩序等。
通过实际案例让小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
四、课程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实践:课程应该注重实践,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和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2、注重案例教学:课程应该注重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小学生了解道德和法律知识,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3、注重互动:课程应该注重互动,让小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道德和法律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总体设计8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总体设计8页
本书是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全书共分为八个单元,涵盖了小学生需要了
解的道德与法律知识。
第一单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重点介绍了尊重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尊重自己和
他人的方式。
本单元包含了小学生在互动中需要涉及的基本礼貌和人际交往技巧。
第二单元“自我保护”着重介绍了小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包括如何应对陌生人、如何识别欺凌行为以及如何避免危险的情况。
本单元的内容对小学生的安全至关重要。
第三单元“友好合作”介绍了小学生友好互动的方式,包括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合作
以及如何处理冲突。
这些内容对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有帮助。
第四单元“我们的责任”强调了小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包括如何照顾环境、如何
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以及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第五单元“公平与平等”介绍了社会公正和平等的概念,强调了尊重人权和反对歧视
的重要性。
本单元的内容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对公平和平等的认识和理解。
第六单元“法律守则”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包括人身安全、知识产权、商标
和著作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和尊重。
第七单元“民主与法制”介绍了民主和法制的概念,着重介绍了现代国家的基本政治
制度和行政管理机构。
本单元内容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总之,本书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案例、图片以及实际的例子,激发小学生的好
奇心和学习热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伦、情商、法律、科技等方面,为小学生打
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上册《8 课余生活真丰富》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上册《8 课余生活真丰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余生活真丰富》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了解不同的课余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课余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
教材通过图片展示、儿歌等形式,呈现了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活动的场景,激发学生对课余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同的课余活动形式。
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课余活动。
培养一定的自我管理和时间安排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分享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课余生活的丰富性。
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课余活动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课余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的课余活动形式,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课余活动。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课余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制定有效的课余活动计划。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8 课余生活真丰富一、认识课余活动二、课余活动的好处三、选择适合自己的课余活动四、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余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了不同的课余活动形式和好处,学会了选择适合自己的课余活动,并初步掌握了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法、情境导入法、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小组讨论法、故事讲述法、展示交流法、活动体验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在制定课余活动计划时,有些学生的计划不够具体和可行,需要加强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更好地享受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一、教材研发背景(一)新世纪的课程改革1.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国家为何如此重视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马敏表示:首先,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深刻影响着国家人才培养,是国家事权。
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也都有教材统编和审查制度,尤其是对历史、语文教材,审查十分严格,强调国家意志的体现和贯彻。
其次,教材体现社会主流价值,也是实现中国梦、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目的的支撑。
以往的教材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规范的做法。
教材的统一使用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能对此做出相应调整,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研究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查,将在2019年实现全覆盖。
马敏介绍,目前,八年级历史教材已经通过审定。
专家正在对八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审定,9月以前审完。
下一步将成立高中教材编写组,对高中教材进行编写。
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在遴选专家,成立语文、历史、地理等10个科目的专家委员会,未来将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对大学、中学、小学教材进行编写、指导。
2.修订教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往的教材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规范的做法。
教材的统一使用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能对此做出相应调整,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二)一标多本——预设:多样中的一致,一致中的多样。
——鼓励竞争,优胜劣汰。
(三)语文、历史、德育教材的独特性与新安排——统编、示范(招标与流标:各版本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特点,没有一家能达到统编的高度。
)——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聘请鲁洁教授为品生品社教材总主编,接受任务。
——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教授、孙彩平教授。
——教育部办公厅、基教二司专函国务院成立教材委员会: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
从治国理政高度来看,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实质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事权鲁洁,女,四川阁中县人,汉族。
1930年4月生于上海市。
中共党员。
当代中国著名教育理论家、道德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多年。
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
87岁高龄,深入一线课堂,检验教材,农村学校,小板凳一天听8节课。
(四)课程名称的变化背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1.《18大报告》(201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3.《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3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要优化教材内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写入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中。
要创新呈现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教育部将组织编写、修订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材。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式方法、有效途径、实施成效等,开展专题研究。
——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4.3)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5.教育部《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2014年10月17日)(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明确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建立和完善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教学有关标准,根据标准调整课程教材,构建各级学校有机衔接的课程教材体系。
修订德育、语文、历史教材,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系统完善地落实国家主权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融入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
)6.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4.3)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8.《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年7月18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发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9.《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更名2016年教育部做出工作部署,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全面修订,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并在全国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将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内容和要求增加和融入到德育教材中,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全部更名为《道德与法治》。
(五)《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相关内容1.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阶段目标义务教育阶段。
使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重要法治理念与原则,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分学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小学低年级(1-2年级)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
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
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
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
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
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小学高年级(3-6年级)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
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
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
初步认知未成年人能够理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初步了解司法制度,了解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作用。
知道我国加入的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
(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1.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
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2.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
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3.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4.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