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新闻媒体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真相时代

二、网络舆论为何反转?

1.媒体的报道错位

网络传播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呈现出开放性、匿名性、交互性、复杂性和主观性等特征,使得各类信息聚集,充斥在人们的视野中。根据CNNIC第42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统计,截至2018年6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7%和25.1%;受过大专、大学本科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分别为10.0%和10.6%。网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在面对冗余的信息环境时,不具备良好的信息辨识能力。

微博@澎湃视频率先发布【疑因妻子被撞,水务局人员泳池内打男童】这一标题的新闻,避重就轻,突出安医生丈夫的公务员身份,使得舆论迅速聚焦于“水务局员工”这一话题,网民开始进行网络舆论大讨论。@澎湃视频作为微博上具有较多粉丝、影响力大的账号,通过议程设置,设置网民的舆论话题。从案例事件中可以发现,事件一经曝光,真相还不明确的情况下,一些自媒体大V便陆续登场,这些“意见领袖”制造出抓住网民情绪的推文巧妙设置了受众的议程,将焦点放在“公务员”身份上,激起网民情绪。

2.碎片化事实引发的全民脑补

互联网时代,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表达者,网民获得了表达意见的机会和能力,开始参与到网络传播的各个环节中。一方面,受众话语权力的提高有利于民意的表达,但另一方面也极易造成网络暴力。

在事件刚刚发生时,由于网络媒体的不实报道,网民纷纷指责安医生及其丈夫。而之后,男孩家长将视频片段发到网上,使得舆论影响进一步扩大。而视频中,并没有体现男孩“冒犯”安医生,只有安医生丈夫殴打孩子的一幕。但在新京报我们视频曝光当日全部监控录像后,网友开始一边倒地谴责13岁男生及其家长。“13岁的男孩已经不是小孩了”,“现在一条人命被你们活生生逼死了”。网络舆论发生了惊天大逆转。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无反转不新闻”、“坐等反转”成为一些人对待新闻报道的态度。

在事实不明,结论不清的情况下,很多网民便已经开始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言辞激烈地对当事人进行大量舆论审判。当获知真相的成本越来越高,对事件带入自身情感的解读便成为首选,议论的焦点围绕着碎片化的信息展开。在互联网中,情绪化的言论拥有广阔的生存土壤,比起追问事实的真相,人们更迫切地想要宣泄自身的情绪。

三、真相为何敌不过情感?

1.获知真相成本增加

“后真相时代”,新媒体降低了信息活动参与的准入门槛,传统新闻把关人失去了对事实真相的把关权利,各路似真似假的信息汇集,人们辨别真相的成本增加,逐渐倾向于将自我判断建立在更加直接和刺激的感性之上。

情绪化表达助长了舆情的传播。在此次事件中,网民可能会将自己设想成事件的主角,强大的同理心和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突破年龄、地域的限制,共同表达诉求和发泄情感,这在一程度上促进了事件的传播。

2.自媒体的流量的流量陷阱

“小凤雅”事件后,让我们意识到那些以慈善和正义之名制造着可怕暴力的自媒体,不仅吃着人血馒头,手上也沾着人血。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自媒体兴盛带来的利益诱惑,让人迷失。门槛下降,收益提高,很多自媒体平台不顾事件真相,只考虑噱头,不调查事件经过,只为吸引流量获取利益。

在自媒体时代,典型的传播形式是:某一个人或者少数人发布事件的相关信息(可能是一段视频、一篇文章、一条微博动态),其话题性在自媒体平台上引发更多人的关注;曾经的大V在流量之上的驱使下随之介入,凭借自己意见领袖的身份,把控传播权,进行舆论引导。随着事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广大网友展开热烈讨论,用情感和认同选择站队。

3.网络信息的“协同过滤”

“协同过滤”由凯斯·桑斯坦针对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而提出的,指网络平台通过同类信息搜集和网址链接,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造成“信息窄化”。根据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受众更加倾向于接触与自身固有倾向保持一致的信息,而网络的“协同过滤”无疑是加剧了这一现象。兴趣相投的受众将会形成虚拟团体,这些团体由于长期接受相似的信息而变得更为靠拢,而固有倾向在长期的信息渲染下也会变得更为极端。不仅如此,“协同过滤”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不同意见”信息的渗透。

4.视频成为舆情发酵的重要载体

在“后真相时代”,人们更倾向于将自我判断建立在更加直接和刺激的感性之上,情绪和态度高涨,真相退而次之,变得不再重要。相较于传统文字、图像等形式,视频更具直接性、冲击性,是“后真相时代”舆情发酵的重要载体。

在此次事件中,视频的发布成为引爆舆情的触点,造成舆情的进一步升级。男孩家长在网络上发布泳池的监控视频片段,在经过众多媒体转发后,广为传播。就是因为这段视频,才引发广大网民的持续关注。视频带来的强烈代入感,相比文字和图像形式,更容易激起民愤,催生舆情发酵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而引发舆论风暴。

四、我们能做什么?

在后真相时代,情感比事实更为重要。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需要传统媒体、受众和自媒体共同应对。即使无法做到还原真相,但至少可以慢慢靠近。

1.传统媒体: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在后真相时代,虽然主流媒体遇到了挑战,但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自媒体的资源有限,在目前的体制下,很多自媒体并不具有采编权利,传统媒体的价值不断突显。

传统主流媒体应当发挥其舆论引导的作用,掌握议程设置的主动权,利用相对集中的资源对相关报道、言论进行核实,如若正确则予以肯定和进一步传播,谬误则予以否定和澄清事实。后真相的泛滥反而使传统主流媒体的关注度得以提升。在重塑事实真相的过程中,传统媒体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不仅仅是应对后真相时代,更是传统主流媒体凭借专业新闻生产重回人们视线的好时机。

2.受众:破除回音室效应,提升媒介素养

当受众在一个信息相对闭塞的环境下,部分类似的观点被重复提起,并且越来越背离真相,使得身处在这个环境下的命中误以为被重复提起的才是真相,而不去考证。

受众作为网络信息的接受者,要有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根据事实发表言论,避免陷入“沉默的螺旋”。作为网络信息的传播者,要积极发挥“把关人”的作用,明辨什么是真相,什么是流言。新媒体时代的受众,不该只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更应该成为“人人都是把关人”的时代。

3.自媒体平台:规范内容生产

这里借鉴一些媒体的编辑方式给自媒体平台提出一些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