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双基限时练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名师一号】2015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体验·双基考题(时间:10分钟)建体系练能力速效提升建网络练考题1.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③分解者,腐生生物④消费者,自养生物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⑥ D.①⑥⑦解析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
答案 C2.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
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按蚊之间也是寄生关系。
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孑孓和鱼类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鱼类与藻类生活在同一空间会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有限的生存条件而产生竞争。
答案 B3.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两条食物链,若大量捕杀青蛙,则短期内对其他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的影响正确的是()A.水稻上升 B.田鼠下降C.稻螟虫下降D.蛇上升解析青蛙数量减少,稻螟虫数量上升,稻螟虫捕食水稻使其数量下降;田鼠被蛇大量捕食而数量下降,蛇缺少食物,数量也下降。
答案 B4.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图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解析分析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名师一号】2015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
体验·双基考题(时间:10分钟)建体系练能力速效提升建网络练考题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
细胞中每种元素的作用各不相同;脱氧核苷酸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细胞中的微量元素虽含量极少,但其作用和大量元素同等重要。
故A、B和D项都不正确。
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C项正确。
答案 C2.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几种有机化合物的鉴定、组成单位及其功能的基本知识。
列表中编号①所述内容中脂肪的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故A项不正确;②所述内容中糖原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故B项不正确;③中各项内容均正确;④所述内容中核酸分为DNA和RNA,甲基绿染液只能用来鉴定DNA,故D项不正确。
答案 C3.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A.纤维素和尿素B.脂肪酸和磷脂C.腺苷三磷酸和核糖核酸D.胆固醇和血红蛋白解析本题考查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比较能力。
纤维素的组成元素为C、H、O,而尿素为C、H、O、N;脂肪酸的组成元素为C、H、O,而磷脂中含有P;腺苷三磷酸和核糖核酸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胆固醇的组成元素为C、H、O,而血红蛋白是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H、O、N等。
答案 C4.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
请回答:(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______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和________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和________溶液。
【名师一号】2015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选修1植物的组织培养和酶的研究与应用
体验·双基考题(时间:10分钟)建体系练能力速效提升建网络1.植物的组织培养2.酶的应用练考题1.(2013·江苏)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A.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B.采用花粉粒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苗C.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D.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解析A、C、D三项均属于无性繁殖,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而利用花粉粒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苗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故不能采用。
答案 B2.(2013·重庆理综)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B.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D.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必须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细胞壁,愈伤组织细胞有细胞壁,加入诱导剂,细胞也不能融合,不能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B项错误。
答案 B3.(2014·南京模拟)如图为某二倍体植株花药中未成熟的花粉在适宜培养基上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花药中未成熟的花粉――→①愈伤组织――→②丛芽――→③完整植株A.过程①②表示脱分化,过程③表示再分化B.过程①②需要照光C.过程①②③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D.通过过程③获得的完整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解析本题考查花药离体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A错误,过程①表示脱分化,过程②表示再分化。
B错误,通常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要照光。
C正确,通过过程①②③,花粉细胞形成了完整的植株,体现了花粉细胞的全能性。
生物必修三(1-4章)练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A组双基题组1.(2014·绍兴一中高三阶段性测试)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呼吸道内的气体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D.膀胱内的尿液【解析】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而呼吸道、消化道和膀胱均属于体外环境。
【答案】 C2.(2014·合肥模拟)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题图中A、B、C、D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①错误;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中,②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③错误;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内环境中,④正确。
【答案】 B3.(2013·浙江十校联考)下图是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Y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X和Y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解析】由图可知X代表组织液,Y代表血浆,Z代表淋巴,Y中氧气进入肌细胞,要穿过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进入肌细胞(1层细胞膜),共3层细胞膜结构;肌细胞代谢产生乳酸,可使组织液pH降低;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机制的调节。
【答案】 D4.(2013·淮北一模)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
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B.此人尿素氮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所以肾功能正常C.此人会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D.此人可能患有脂肪肝【解析】考查人体内环境及稳态。
高中生物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生长素合成最活跃的部位是分生能力强的组织B.植物向光性主要是由于生长素分布差异引起的C.子房发育成果实可以不依赖受精,在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即可D.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大量生长素促进顶芽快速生长的缘故解析分生能力强的组织生长素合成活跃,同时生长素具有背光运输的特点,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抑制侧芽生长,而顶芽优先生长。
答案 D2.如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特点都体现为两重性,根对生长素更敏感,当对茎为最适浓度时,对于根已是抑制作用了。
答案 C3.移栽作物时剪去主根和部分枝叶的作用分别是( )A.减少养分和水分散失B.抑制向地性和向光性C.解除主根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侧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减少蒸腾作用D.减少机械刺激作用和减少蒸腾作用解析植物移栽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植物成活,因此从增强吸水减少失水两方面进行保答案 C4.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利用了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B.人为地消除了杂草与农作物的竞争,使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小麦对2,4-D不敏感D.2,4-D能促进小麦生长,抑制杂草生长解析2,4-D能除去双子叶杂草的原因是小麦对2,4-D的适应浓度高、敏感性差,而双子叶杂草对2,4-D的适应浓度低,敏感性强。
答案AB5.将四株长势相似具顶芽的健壮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处理,其中侧芽能发育成枝条的是 ( )A.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B.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C.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含低浓度生长素的琼脂D.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上了琼脂解析A项中顶芽部位不能向下运输生长素,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解除抑制作用。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检测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检测第二章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中的体液免疫、免疫失调以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旨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难度较大。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如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都能作用于免疫细胞,A项正确;浆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分裂,记忆细胞可由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B项错误;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C项正确;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多肽激素,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调节免疫平衡等作用,D项正确。
答案 B2.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解析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它既与高级中枢(大脑)有关,也与低级中枢(脊髓)有关。
答案 D3.如图所示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的分泌增加,但与大脑皮层无关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量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C.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量会增加,但不促进代谢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增加解析图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根据反馈调节知识,甲状腺激素减少时,①②的量都增加。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检测
新课标版·生物·必修3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第三章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
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
A.培育无子番茄
C.延长种子寿命 B.棉花保蕾、保铃 D.促进插条生根解析植物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农业上运用这种方法获得了无子番茄、黄瓜、辣椒等;③防止落花落果,农业上运用这种方法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达到棉花保蕾、保铃的效果。
种子寿命的长短与种子自身新陈代谢强度有关,农业上常常通过晾晒使种子干燥,由于自由水大量减少,种子的代谢减弱,从而延长种子的寿命,与植物生长素无关。
答案 C
2.下列关于果实生长发育与植物激素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天然的无子果实生长过程中不需要生长素的调节
B.果实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始终以生长素的调节为主
C.果实中激素含量极低,因此其种类和含量的变化不大
D.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解析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且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答案 D
3.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
A.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生长素
解析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
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可降低脱
落酸的含量,解除其抑制作用。
答案 A
1。
【名师一号】2015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体验·双基考题(时间:10分钟)建体系练能力速效提升建网络练考题1.(2014·安庆四校联考)现在有一个婴儿在出生后医院为他保留了脐带血,在以后他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某种难治疗的疾病,就可以通过血液中的干细胞来为其治病,关于这个实例说法正确的是()A.用干细胞培育出人体需要的器官用来移植治病,需要激发细胞的所有全能性B.用脐带血中的干细胞能够治疗这个孩子所有的疾病C.如果要移植用他的干细胞培育出的器官,需要用到细胞培养技术D.如果要移植用他的干细胞培育出的器官,应该长期给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解析用干细胞培育出人体需要的器官用来移植治病,不需要激发细胞的所有全能性。
用脐带血中的干细胞只能培育出人体的许多器官,用来移植,但不是所有疾病都能治疗,如流行性疾病。
如果要移植用他的干细胞培育出的器官,需要用细胞培养技术;如果要移植用他的干细胞培育出的器官,由于是自身的细胞培育成的,没有免疫排斥反应,所以不用长期给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答案 C2.(多选)(2014·江苏盐城调研)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从怀孕妇女胎盘的羊水中提取了干细胞,并在实验室培养后生成了多种人体组织和器官,如骨骼、肌肉、肝脏等。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研究说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B.这些干细胞与由其生成的肌肉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这些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上将有较好的医学用途D.这些骨骼、肌肉等的形成与细胞分裂和分化有关而与细胞凋亡无关解析由细胞培养得到了各种组织和器官体现了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是胚胎干细胞分裂与分化的结果,但是细胞分化没有改变遗传物质,各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还是一样的。
胚胎干细胞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可用于器官的移植。
组织和器官的形成与细胞分裂和分化及细胞凋亡都有关。
答案ABC3.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KIF Ⅱ)基因与绒山羊的羊绒质量密切相关。
获得转KIF Ⅱ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的简单流程如图。
【名师一号】2015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22讲 人类遗传病
体验·双基考题(时间:10分钟)建体系练能力速效提升建网络练考题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的叙述,正确的是()A.患苯丙酮尿症的妇女与正常男性生育的后代适宜选择生女孩B.羊水检测是产前诊断的唯一手段C.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D.遗传咨询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确定遗传病的传递方式解析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产前诊断除了羊水检测外,还有B超检查、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了解家族遗传病史;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答案 C2.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某种病的发病率的计算公式是:(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应该是在人群中随机抽样组成的。
要判断遗传方式必须在其家族中进行调查,绘制家族遗传系谱图,然后才能分析出该病属于什么基因控制(显性还是隐性),该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
答案 D3.(2014·洛阳统考)双亲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的儿子且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A.1/8 B.1/4C.1/3 D.3/4解析由双亲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可推导出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双亲均为杂合子。
假设该遗传病由基因A、a控制,则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基因型均为Aa的双亲生出基因型为AA的男孩的概率为1/4×1/2=1/8,故A项正确。
答案 A4.(2013·重庆理综)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
【名师一号】2015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21讲 生物的变异类型
体验·双基考题(时间:10分钟)建体系练能力速效提升建网络练考题1.(2013·四川理综)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C.ATP的合成与分解D.基因的突变与重组解析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有细胞的增殖及分化,A项正确;幼苗会进行光合作用,体内会发生光能的吸收及转化,B项正确;在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会发生ATP的水解及合成,C项正确;在脱分化及再分化的过程中均无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基因重组发生,D项错误。
答案 D2.(2013·福建理综)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
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解析据题干及图示,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不属于基因重组,如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最好选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由于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
因此当14号染色体与异常染色体分离时,21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则形成的配子类型有14号+21号、异常染色体、14号、异常染色体+21号四种类型配子,当21号染色体与异常染色体分离时,14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形成的配子类型有:14号+21号、异常染色体、21号、异常染色体+14号四种配子,因此共有6种类型的配子。
由于该男子产生的配子中有正常配子,也有异常配子,与正常女性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答案 D3.(2014·连云港三调)作物育种技术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关于作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C.培育无子西瓜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三倍体西瓜雌蕊柱头D.把两个小麦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解析A项错,杂交水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名师一号】2015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1讲 走近细胞
体验·双基考题(时间:10分钟)建体系练能力速效提升建网络练考题1.(2013·江苏)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B.因观察材料较少,染色浅,且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解析由于高倍物镜的镜头较长,换高倍镜时,应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染色较浅,应将视野适当调暗,否则无法观察到清晰的染色体或细胞;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一个视野中,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越少。
答案 A2.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然后依次为组织、器官、系统。
元素、化合物、分子、细胞器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是个体水平以上的结构层次,故B项正确。
答案 B3.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
要将图甲转化成图乙,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向右上方移动玻片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A.①③④⑤B.⑥④③⑤C. ⑤④③②D.⑥④⑤③解析甲为低倍镜下观察的图形情况,乙为高倍镜下观察的图形情况。
低倍镜下观察结束后,首先要将偏于右上方的图形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故第1步为⑤。
换用高倍镜后,只能转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物像的清晰度。
答案 C4.(2014·东城区检测)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蓝藻虽不含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B.乳酸菌无核膜、核仁,但能进行转录和翻译C.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自养生物D.醋酸菌不含线粒体,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及代谢,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名师一号】2015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讲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体验·双基考题(时间:10分钟)建体系练能力速效提升建网络练考题1.(2013·江苏)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解析蛋白质分子的不同是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不同空间结构引起的,但氨基酸之间经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方式是相同的,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D2.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该蛋白质中含有两条肽链,52个肽键②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③从图2可推知该蛋白质至少含有4个羧基④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中至少含有51个密码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及相关计算。
该蛋白质中含有两条肽链,其中一条由21个氨基酸组成,另一条由30个氨基酸组成,即共有51个氨基酸,故该蛋白质中应有51-2=49个肽键。
图2中,①是氨基,②④⑥⑧是R 基,③⑤⑦是肽键。
每条肽链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羧基,再加上图2中的⑥⑧上的羧基,故该蛋白质至少含有4个羧基。
每个氨基酸都是由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决定的,控制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合成的mRNA中至少含有51个密码子。
答案 A3.(2013·全国信息卷)下图表示胰岛素分子中的一条多肽链,其中有三个甘氨酸分别位于第8、20、23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位于第1位)和一个氨基(位于第30位) B.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三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链多五个氧原子C.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三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四条多肽D.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需要经过两种细胞器的加工解析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但不能确定哪一端是氨基,哪一端是羧基;每除去一个甘氨酸会破坏两个肽键,共破坏六个肽键,产物中将增加六个氧原子;第20位和第23位间形成的产物是二肽,因此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该链中的三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三条多肽和一个二肽;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这两种细胞器的加工。
名师一号2015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5讲生态环境保护
体验·双基考题(时间:10分钟)建体系练能力速效提升建网络练考题1.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
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方面的知识。
刚进入一个新环境中的物种,最初种群密度会显著增加,同时由于该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也在加剧。
甲的引进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即: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
要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就要投入与甲有竞争或捕食关系的生物,而土著食草鱼类不食甲,只食当地水草,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控制甲的蔓延。
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底泥、水、空气、阳光等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 A2.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2011年3月26日发布消息称,在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空气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131I。
如图为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的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链是放射性物质131I进入人体的唯一途径B.该图所示生态系统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C.可通过增加植物性食物在食品中的比例,来降低食物链中放射性物质131I的富集作用对人造成的危害D.人工放射性核素131I是自然界本身不存在的物质,所以不会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大气、水源等无机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131I可通过呼吸、饮水直接进入人体;该生态系统成分中除缺少分解者外,还缺少阳光、热能等;生物富集作用随食物链中营养级的增加而加强,应通过降低人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来减轻放射性物质对人的危害;人工放射性核素131I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系统标志着该物质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 C3.如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种植的各种植物体现了湿地群落的垂直结构B.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湿地的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C.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直接价值D.各种植物分布区域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解析图中人工种植的几种水生植物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因此体现的是湿地群落的水平结构;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各种植物都消耗水中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故存在竞争关系。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3册基础过关练 第3章 基因工程 第1节第1课时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
第3章基因工程第1节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第1课时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基础过关练题组一认识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子手术刀”1.(河南南阳第一次高三联考)下列关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B.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均由6个核苷酸组成C.限制酶作用于两条核苷酸链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限制酶可识别R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2.(山东济南一中高二期中)下列黏性末端属于由同种限制酶切割而成的是( )①②③④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3.(陕西西安宝鸡中学高二期中)限制酶是一种核酸切割酶,可识别并切割双链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碱基序列。
如图为四种限制酶BamHⅠ、EcoRⅠ、HindⅢ以及BglⅡ的识别序列:BamHⅠ↓—GGATCC——CCTAGG—↑EcoRⅠ↓—GAATTC——CTTAAG—↑HindⅢ↓—AAGCTT——TTCGAA—↑Bg lⅡ↓—AGATCT——TCTAGA—↑箭头表示每种限制酶的特定切割部位,其中哪两种限制酶切割出来的DNA 片段末端可以互补结合,其正确的末端互补序列为( )A.BamHⅠ和EcoRⅠ;末端互补序列—AATT—B.BamHⅠ和BglⅡ;末端互补序列—GATC—C.BamHⅠ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GATC—D.EcoRⅠ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AATT—4.(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二期中)对如图所示DNA片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丙的黏性末端是由两种限制酶催化产生的B.甲、乙之间可形成重组DNA分子,但甲、丙之间不能C.DNA连接酶催化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之间形成化学键D.切割甲的限制酶不能识别由甲、乙片段形成的重组DNA分子5.(山东高三新高考模拟)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 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表。
在该DNA分子中,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序列分别有几个( )限制酶a切割产物(bp) 限制酶b再次切割产物(bp)2 100;1 400;1000;5001900;200;800;600;1000;500A.3个和2个B.2个和2个C.3个和3个D.2个和3个6.下图表示两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DNA分子特定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对DNA进行切割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5'—T—C—G—A—A—T—T—C—3'3'—A—G—C—T—T—A—A—G—5'—T—C—G——A—A—T—T—C——A—G—C—T—T—A—A——G—甲5'—G—T—T—A—A—C—3'3'—C—A—A—T—T—G—5'—G—T—T——A—A—C——C—A—A——T—T—G—乙(1)图中甲和乙经过相应操作均形成两个片段,切口的类型分别是、。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答案
第五章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等,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解析食物链最短能量损失最少,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
答案 D2.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解析生态系统包括该区域内全部生物及其它们生活的无机自然环境。
农田生态系统不只包括水稻、鸭、害虫和杂草,还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和阳光、空气、水分等无机自然环境。
答案 D3.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解析菌种在有氧条件下,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圈范围内;反应器中没有生产者,只有分解者;不存在能量的输入和传递。
答案 B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了解程度,营养级越高的种群,所含有的能量越少。
在本题的生态系统中这四种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
高中生物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选择题1.植物的吲哚乙酸是最早在人体的尿液中发现和提取的。
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B.人通过食用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而获得生长素,但人体不存在破坏生长素的酶,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而最后通过肾脏形成尿液而排出C.在人体的肾脏中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合成了吲哚乙酸,所以人体的尿液中有吲哚乙酸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在人体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但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的作用解析人通过食用植物的果实和新鲜嫩叶获得生长素,但缺少分解生长素的酶。
答案 B2.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C.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极性运输D.合成部位只有幼嫩的芽解析幼嫩的芽、叶、发育着的种子,都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
答案 D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③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④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⑤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⑥化学本质是有机物A.①④⑥B.①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④⑥解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的一定部位产生,且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起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答案 A4.“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B.湿度 C.空气D.阳光解析生长素分布不均是由于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答案 D5.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盒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可以从窗口射入。
将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 min匀速转一周,则一星期后幼苗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 )解析此题的情景与幼苗(不放在暗箱中)放在缓慢匀速旋转的圆盘上,给予固定方向光照的情景是不一样的,后者幼苗尖端各个侧面受光是均匀的,故幼苗将直立生长。
【名师一号】2015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选修3-专题4-生态工程
体验双基考题(时间:10分钟)建体系练能力速效提升建I邑陸练\考\题1.以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作为燃料燃烧,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
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下图是现在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分析以前生产形式的主要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填两个)等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特点。
(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专家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
村民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做了一些调整。
他们需要调整的项目主要是(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态建设,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____________ 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又如___________ 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5)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解析本题考查从物质、能量和环境等方面理解生态农业的优点,分析生态农业依据的生态学原理,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答案(1)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造成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3)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和数量(或原养殖家畜的数量等)(4)基因细胞胚胎(5)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废弃物资源化)2.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T曝气池T兼氧池T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基限时练(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关于兴奋的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D.突触小体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解析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且在膜外为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而膜内则相反,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答案 D2.人体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电位变化)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解析本题考查兴奋传递的情况。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一是通过电信号传导,二是可以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则是通过“突触”完成传递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或多巴胺等物质)传递到突触后膜,从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一般由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答案 A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刺激,使其兴奋。
如图所示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解析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变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
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兴奋就向左右部位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答案 C4.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形成什么来实现的()A.电位B.电荷C.局部电流D.局部刺激解析兴奋部位的神经纤维膜内为正电荷、膜外为负电荷,未兴奋部位则是神经纤维膜内负电荷、膜外为正电荷,这样,就导致了局部电流的形成,从而使兴奋得以在神经纤维上进行传导。
答案 C5.手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C.缩手和痛感同时发生D.此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解析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属于低级神经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过反射弧完成。
缩手反射产生的神经冲动经脊髓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因路径长,所以痛觉产生晚。
答案 B6.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解析兴奋在突触处传递为单向的。
答案 B7.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A.语言中枢B.躯体感觉中枢C.躯体运动中枢D.以上全部参与解析支配手指运动的中枢为躯体运动中枢,而触摸、感受盲文的中枢为躯体感觉中枢,而理解盲文为语言中枢。
答案 D8.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解析局部电流的方向为正电荷移动方向。
根据静息状态下外正内负,受刺激后为外负内正来推断细胞膜内外电流方向,突触小体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根据递质不同,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答案 A9.可以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①同一神经元的树突②其他神经元的树突③同一神经元的细胞体④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⑤骨骼肌细胞⑥心肌细胞A.①③B.②④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解析本题考查突触的类型及结构。
突触前膜由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的膜组成,而突触后膜则必须是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细胞体或者是组成效应器的肌肉细胞或腺体。
答案 D10.一个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的传导是()A.单向的,只能向前传导B.双向的,只向神经末梢传导C.双向的,传遍整个神经细胞D.双向的,在膜内外之间传导解析产生的动作电位使兴奋区和静息区产生电位差,局部电流可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迅速传遍整个神经细胞。
答案 C11.如图示意反射弧结构,若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 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B.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C.刺激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D.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解析在刺激a点或b点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a点时可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而刺激b点时不会使兴奋向突触前膜传递,也不会使突触传递抑制。
答案 B12.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
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障碍而麻痹。
在神经元之间结构的示意图中,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A.a或b B.c或dC.b或c D.a或d解析由于蝎毒作用于“离子通道”,抑制和麻痹的位置应位于生物膜上,即a或d处。
答案 D13.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中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以及兴奋的传递等知识,重点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应用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看到酸梅时唾液会大量分泌,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所以效应器是唾液腺。
人看到酸梅时,联想到酸梅的味道,从而引起唾液分泌,这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是酸梅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该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参与,在相邻神经元的突触中将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 C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望梅止渴B.吃梅止渴C.听梅止渴D.写梅止渴解析吃梅时,梅子的酸味对于产生唾液是非条件刺激,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
而其他的都是在吃过梅子的情况下,将无关刺激(听、写、看)和非条件刺激建立起联系,从而形成的是条件反射。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5.如图是一个突触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图为电子显微镜下的突触模式图,图中的[1]、[2]、[3]、[4]、[5]依次代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触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的。
(3)兴奋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给另一个神经元的具体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此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轴突,[2]为突触小泡,[3]为突触小体的膜组成的突触前膜,[4]为突触间隙,[5]为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组成突触后膜。
(2)突触由[3]、[4]、[5]三部分构成。
(4)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单向的,是因为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答案(1)轴突、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4)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16.如图中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
据图回答:(1)图示的结构涉及________个神经元,含有________个突触。
(2)如果B受到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
由此判断A、B所释放递质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________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反应。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这种细胞膜外结构称为________。
(4)如图,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________次,如刺激c点,则偏转________次。
解析(1)从图中所绘可得知图示共含3个神经元细胞,两个神经元接触部分构成突触。
(2)B受刺激后可释放出递质使C兴奋,若A同时受刺激,则A释放的递质抑制了B递质的释放,故C不会兴奋。
所以B的递质属于兴奋性递质,A的则属于抑制性递质。
(3)递质是由高尔基体加工并“分泌”出去。
受体成分为蛋白质,在细胞膜上与多糖共同构成糖蛋白。
(4)b点受刺激B可产生局部电流通过a导线传到d点,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次,随后B释放的递质到达C,使C兴奋,并产生局部电流,可由d到a,使指针再次偏转。
c点受刺激后,由于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后膜,因此指针只会偏转一次。
答案(1)3 2(2)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3)高尔基体糖蛋白(蛋白质)糖被(4)2 117.根据所学知识,对以下内容填空。
(1)下丘脑——有________中枢、________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2)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________中枢、________中枢。
(3)小脑——有维持________的中枢。
(4)大脑皮层——有五大功能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的语言区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调节人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
(5)脊髓——调节________的低级中枢。
(6)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________以及控制机体的________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下丘脑、脑干、小脑、大脑皮层、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布,属识记范畴。
答案(1)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2)呼吸心血管运动(3)身体平衡(4)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语言区视觉区听觉区H区S区V区W区(5)躯体运动(6)感知反射活动语言学习记忆思维18.如图①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②是图①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