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中国大学生失业状况的几点浅显分析
姓名:吴丹妮
学号:20142204041005
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专业国际会计14级1班
【摘要】: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式严峻。其中中国大学生的失业率居高不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为何中国大学生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人口,就业结构,体制,择业心理等都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我将就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做出几点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就业观;就业结构
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剧增。
(1)中国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待业人数约为34万,占总人数的30%。到2005年,待业人数增加到93万,比2001年增加了近两倍。而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的413万增加了82万,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有媒体调查报道称,2007年可能有六成大学毕业生面临失业。 2008年有550万。
据2006年的数据显示,市场提供的职位中,有意要招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事业单位,总共也就只能给大学生提供不到三百万的职位,约为该年毕业生的五成。此外,还有二十多万的中专毕业生,已在2005年突破百万大关的研究生,还有博硕生,几千万大军将共同竞争上岗。为此,有专家预言,2007年至少有六成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2)现今大学生失业也与高校扩招有关。近几年来,中国各大高校不断扩招,一导致供应量增加,需求量随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减小。二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且与企业需求不相符。
二、高校教育结构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一方面,大学生在高等教育中,高等教育转换功能扭曲了大学生的职业需求。唯学分论盛行。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的择业观较为功利。著名学者吴克明认为,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小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以及高等叫劳动力市场和初中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更倾向于大中城市,而不愿到基层农村,西部地区就业。对于这种眼高手低的择业观,不如能有选择的降低自身的期望值,选择“先就业,后择业”。
三、现今大学生多为自愿性放弃就业
当今,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并没有积极地就业,反而是赋闲在家中,依靠父母,即所谓的“傍老族”。这类大学生寄生在父母生变,并不断发展壮大,愈来愈成为严重的社会负担。追究其原因,由于自身的教育水平有限,父母的培养不对,导致其无法有勇气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强大的社会压力。
参考文献: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多林格尔(P·B Doeringer)和迈克尔·皮
奥雷(M·J Piore)—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