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优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优秀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优秀教案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二次备课栏连加连减授课时间:(第_____周第_____节)累计课时数:_______教学内容: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用竖式计算45+17 80-59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注意什么?2、口算下面各题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探究连加1、出示例1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纸船)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1)随生答板书:(1)19+27 46+26(2)19+27+26或27+26+19 26+19+273尝试竖式计算:师:,你准备怎么计算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尝试)师:(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19+27能口算吗?竖式该怎么列?接着要算什么?又该怎么计算?(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汇报板演,组织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如果只出现第一种,师引导孩子继续想第二种竖式书写方法,如果两种都有,两种方法一一理解每一步算得什么4、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探究连减出示试一试90-25-28=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二次备课栏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么写?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2、想想做做第3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1-4的乘法口诀2.能背诵1-4的乘法口诀3.能够对1-4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运算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1-4的乘法口诀2.背诵1-4的乘法口诀3.能够对1-4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运算教学难点1.能够对1-4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运算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听过乘法吗?乘法都有哪些口诀呢?”学生回答。
二、呈现及口诀传授:(8分钟)展示乘法口诀框,辅助学生记忆。
针对1-4的乘法口诀分别进行教授、反复演示;首先是1的口诀,口诀是:“一个数与一相乘,还是它自己,是它自己,自己一点不少,多一点也不多。
”反复读几遍,让学生听读。
然后是2的口诀,口诀是:“一个数与二相乘,就是它的两倍,十分轻松,喜欢的不得了。
”反复读几遍,让学生跟着念。
再然后是3的口诀,口诀是:“一个数与三相乘,就相当于将这个数乘以二再加上这个数,视乎算也很容易。
”反复读几遍,让学生跟读。
最后是4的口诀,口诀是:“一个数与四相乘,就是这个数的两倍再乘以二,计算起来,也很天真烂漫。
”反复读几遍,让学生跟读。
三、活动练习:(20分钟)1.学生默用乘法口诀完成练习:(1)1*1=?(2)2*2=?(3)3*3=?(4)4*4=?(5)1*2=?(6)2*3=?(7)3*4=?(8)4*1=?(9)4*2=?(10)1*3=?2.带教练练口算承上启下讲解:a.首先,计算1*1=?,1*2=?,2*4=?等乘法口诀的应用。
b.计算时应紧扣口诀:例如,计算3*4:两倍是6,再把3加上,就是12。
再算另外一个,8*3=?6的两倍是12,再把6加上,就是18。
因此,8*3=18.c.路由口诀是口算的重要基础,口诀练习要始终贯穿于口算的训练之中。
四、检查及小结:(5分钟)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小结本节课的要点,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在家中再练习一遍乘法口诀。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4的乘法口诀》教案(学校集体备课)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4的乘法口诀》教案(学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4的乘法口诀》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1-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简单的乘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对于乘法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法口诀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4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2.乘法运算的熟练程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乘法口诀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乘法口诀的练习题。
3.准备分组合作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1-4的乘法口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呈现1-4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初步感受和记忆口诀,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乘法口诀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游戏和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口诀,提高运算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乘法运算题目,让学生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检查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
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背诵1-4的乘法口诀。
2.能够熟练掌握1-4的乘法,并掌握快速计算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1-4的乘法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背诵1-4的乘法口诀。
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4的乘法,并掌握快速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灵活运用1-4的乘法解决问题。
2.学生能够将1-4的乘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选择令学生口算一些简单的乘法,如“2乘3等于几?”“3乘4等于几?”让学生回答,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这些乘法能够用在哪些实际生活中。
2. 学习新课本课的内容是“1-4的乘法口诀”。
•1乘1等于1•1乘2等于2•1乘3等于3•1乘4等于4•2乘1等于2•2乘2等于4•2乘3等于6•2乘4等于8•3乘1等于3•3乘2等于6•3乘3等于9•3乘4等于12•4乘1等于4•4乘2等于8•4乘3等于12•4乘4等于16让学生默写这个表格,刚开始可以默写1乘1到2乘2的部分,然后逐渐增加难度至全部默写。
3. 学习方法教师可使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口诀:1.用歌谣法帮助记忆(如:1乘1等于1,2乘2等于4,3乘3等于9,4乘4等于16,轻轻松松口算得,快乐学习不断进)。
2.用图示法帮助记忆(如:用四个小正方形分别表示1、2、3、4,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1乘1、1乘2、1乘3、1乘4,2乘1、2乘2、2乘3、2乘4,3乘1、3乘2、3乘3、3乘4,4乘1、4乘2、4乘3、4乘4)。
4. 练习乘法计算让学生做些简单的乘法运算练习,例如:1.2乘3等于几?2.4乘2等于几?3.3乘4等于几?教师要督促学生快速完成计算,鼓励学生用口算或心算的方式解决问题。
5. 应用乘法让学生想想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需要乘法,如购物结账、算出饭菜的配料、计算校园里的长宽高,等等。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包含除法的基础知识和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起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除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除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
2.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铅笔等,用于直观演示。
3.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如分苹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多的苹果分给每个人?从而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的例题,如分苹果、分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学生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巩固除法知识。
3、1~4的乘法口诀-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1~4的乘法口诀-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1~4的乘法口诀,正确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进行简单的口算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和口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4的乘法口诀,能够进行简单的口算计算。
教学难点口算计算。
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教师呈现“1×1=1”,升起手指,让学生模仿,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
然后讲解“1×2=2,2×1=2,2×2=4”的口诀,学生跟随教师说出口诀。
最后再逐个呈现“3×1=3,1×3=3,3×2=6,2×3=6,3×3=9,3×4=12,4×3=12,4×4=16”的口诀,学生根据口诀说出答案。
2.拓展练习学生根据口诀计算出下列乘法式子的答案:•3×1=?•1×3=?•3×2=?•2×3=?•3×3=?•3×4=?•4×3=?•4×4=?3.巩固练习教师将口诀贴在黑板上,学生红笔圈出其中的某些数字,然后用这些数字组成口诀的空缺部分,然后说出口诀。
比如:“1×(2)=2,(2)×1=2,2×(2)=4”,学生应该填空出“2”的数字,然后说出完整的口诀。
4.扩展练习学生根据口诀进行随机组合计算,例如:12×2, 3×4, 4×1等,教师根据情况安排小组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呈现口诀和具体计算操作结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并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较为熟练,但在新知识导入环节中,有些学生对口诀的掌握理解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呈现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5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5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平均分”6、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四)、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案一. 教材分析《1~4的乘法口诀》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4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口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4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1~4的乘法口诀。
2.难点: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以及口诀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口诀。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口诀。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图片、实例和游戏的教学PPT。
2.口诀卡片:准备1~4的乘法口诀卡片。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购物等,引导学生关注乘法运算。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乘法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4的乘法口诀。
2.呈现(10分钟)展示1~4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口诀的特点。
通过PPT动画演示口诀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口诀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口诀接龙游戏,每人说出一个口诀,下一个学生需说出上一个口诀的下一个口诀。
游戏中,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口诀。
4.巩固(5分钟)利用口诀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并对答案进行评价。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平均分(1)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平均分(1)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2.掌握求一组数据平均值的方法;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所涉及的教材为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在本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数的概念、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等。
该课时是本单元的起始部分,从此节课开始,学生将会学习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新课1.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过的数字知识: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法等。
2.准备一组数据(如一个小组的体重或个子)为例,引入本节课讲解的主题——平均数。
2. 讲解平均数的概念1.利用板书或PPT等教学工具,向学生阐述平均数的定义;2.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用于衡量一组数据的中心值。
3. 讲解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值1.让学生回顾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确保学生有合适的数学基础;2.举一些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4. 练习1.利用课本上的练习题或自己编写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刚才学习的知识;2.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鼓励学生自己思考。
5. 实际应用1.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如一个班级某次考试的成绩),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其数学素养。
四、教学评估1.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表现,来进行教学评估;2.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激励,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实际意义,并掌握求一组数据平均值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调节教学节奏、深度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
同时,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堂的管理,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1—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1—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4的乘法口诀》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1—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本章节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更高级的乘法口诀和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逐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口诀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4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1—4的乘法口诀。
2.难点: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并能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乘法口诀卡片,用于学生操练和巩固。
2.准备乘法口诀课件,用于呈现和讲解。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用于分组讨论和汇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1—4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讲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运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乘法口诀卡片操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题,让学生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检验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如分物品、计算费用等,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运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乘法口诀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5《1~4的乘法口诀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5《1~4的乘法口诀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5《1~4的乘法口诀练习》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1~4的乘法口诀,巩固乘法口诀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乘法口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4的乘法,对口诀有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口诀记忆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乘法口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熟练地背诵1~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归纳等方法,掌握乘法口诀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熟练地背诵1~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和运用,特别是乘法口诀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1~4的乘法口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1~4的乘法口诀,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例题、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例题,引导学生回忆1~4的乘法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1~4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口诀。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口诀接龙游戏,检验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乘法计算题,让学生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新苏教版 二年级 数学上册1、2单元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一单元课题:连加连减第1 教时总第1个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1、2页。
Array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学情预判:受旧知的影响,估计大部分学生会采用分竖式计算此题,先用用竖式算出第一步加法的和46,并把它作为第二步计算的一个加数,写在第二个竖式上,再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46与算式中的第三个加数26相加。
但也不排除有个别学生使用连竖式,但是为什么第二个竖式可以接着第一个竖式写,这里的理解需要细化.一、情景导入:1.(出示图片“连加连减”)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提问:(1)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2)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3)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同学们折纸船,第一人折了19只,第二人折了27只,第三人折了26只。
三个人一共折了多少只?(4)要求三个人一共折了多少只,你准备怎么列式?二、探究交流:1.教学例1。
19+27+26=(1)提问引导: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2)分组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及各种计算方法的优劣。
要求:①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都记录下来。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①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
②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4的乘法口诀》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4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有趣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口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乘法概念的理解和口诀的记忆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4的乘法口诀。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乘法口诀。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实物等素材。
3.学习单:设计适当的学习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奖励物品:准备小奖品,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猴子和乘法口诀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小猴子是如何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1~4的乘法口诀,并结合实物演示和图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乘法口诀。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8+9+5 7+3+619-6-7 17-9-52、用竖式计算19+27 90-25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28+34+232、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0-25-28=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
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45+28+16 92-44 -232、9+4-6 16 -7+8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
师小结:对了!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三、迁移运用
1、书本第43页的“试一试”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三、 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24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认识平均分(3)
授课时间:月日 星期第周 总26课时 主备人:
教 案
复备栏
教学内容:教科书上第46—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题:认识平均分(1)
授课时间:月日 星期第周 总24课时主备人:
教 案
复备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4的乘法口诀》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4的乘法口诀》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4的乘法口诀》数学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学生已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教学中,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经历了根据游乐园里的实际问题列出乘法算式,由乘法算式编写成乘法口诀,并能对乘法口诀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9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1-4的乘法口诀是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学习,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将对以后的乘法口诀学习产生积极地影响。
教学过程中,以童话故事呈现教材上的教学内容。
教学2和3的乘法口诀时,写出乘法算式,再按照乘法算式编写出乘法口诀,让学生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并掌握口诀的结构。
在4的乘法口诀教学时,先画一张表算一算,再对应数学问题写出几个相加,列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
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利用已有的方法和经验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口诀的意义和结构,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计算有关的乘法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老师的帮组下,经历2、3、4和1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情境图,题卡,表格图。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除法4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除法 4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 4初步认识除法》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
但是,对于除法这样的新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卡片,用于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图片,上有4个苹果,然后问学生,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个苹果?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1-4的乘法口诀练习-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1-4的乘法口诀练习-苏教版前言在二年级上数学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一些数学常识,其中就包括基础的乘法口诀。
这个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乘法口诀练习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乘法口诀,并巩固其算术和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的概念和基础知识;2.掌握1-4的乘法口诀;3.熟练使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4.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1. 学习乘法口诀1.介绍乘法的概念和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2.告诉学生要将1-4的乘法口诀记住,包括以下内容:乘法口诀结果1x112x123x134x141x222x243x264x281x332x363x394x3121x442x483x4124x4163.给学生逐个念出乘法口诀,让学生跟随念出;4.引导学生在对应的位置填入正确的结果。
2. 练习乘法口诀1.让学生分组进行乘法口诀班级PK,每个小组两人,比赛前需要练习;2.给每组学生分别出题:让一个同学念出一个乘法口诀,另一个同学立即表达出正确的结果;3.每个小组进行演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乘法口诀计算,以得分高低决出胜负;4.针对表现差的组进行巩固训练。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忆、复习今天学习的1-4的乘法口诀;2.给学生出乘法计算题,让他们运用乘法口诀完成计算练习;3.鼓励学生自行编乘法口诀练习计算,提高记忆的能力。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们获得了乘法口诀的初步学习和掌握,能够熟练应用1-4的乘法口诀完成简单的乘法计算。
通过游戏化的课堂练习和比赛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应用能力。
希望本次教学能让学生们对乘法口诀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巩固其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二上第四单元新教案
教学内容;平均分(一);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调整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2)加深认识。
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2.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
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3.教学例2。
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
它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
它说: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友了呢?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回顾: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b.学生判断,并说明为什么是平均分。
c.小结: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称作“平均分”?3.教学例2。
(1)出示幻灯。
提问:你在图上找到了什么?有几只小猴子,几只桃子?教师边叙述,边出示题目。
提问:“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我们怎样分?几个几个地分?(2)教师演示:a.把2只桃子分给一只小猴,提问:分完了吗?再拿几只桃子分给第2只小猴?b.再把2只桃子分给第2只小猴。
提问:分完了吗?怎么分?c拿最后2只桃子分给第3只小猴。
提问:结果分给了几只小猴?(3)6只桃子,每只小猴分2个桃,可以分给几只小猴?想一想,老师刚才是怎样分的?请学生自己一边分,一边说说分的过程。
(4)提问:请说说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分的?为什么?4。
试一试。
(1)教师示范操作分小棒:拿出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先拿出2根放一堆,再拿2根又放一堆``````一共分成6堆。
说明:每2根放一堆,就叫“每2根一份”。
提问:这里的小棒可以看作几个几?这说明12里面有几个2?(2)照样子分一分,说一说。
(3)学生填书。
(4)提问:刚刚在分小棒,分桃子时,我们都是几个几个的分的,这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三。
巩固练习1。
完成课本第31页“想想做做”第2题。
(1)第一幅图是什么?说明:把5块饼干作为一份,就把它们圈在一起。
请学生照样子把剩下的饼干每5块一份,圈一圈,再填一填。
提问:这些饼干我们是怎样去分的?(2)生独立完成第2幅图。
(3)提问“我们在分这些物品时是怎样分的?属不属于“平均分”?2。
操作练习。
(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份,12里面有()个2。
(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分成了()份,12里面有()个6。
3。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1)请学生看图,了解意。
(2)请学生用小棒,或直接在图上圈圈,画画的方法来分一分。
(3)根据分的结果完成填空。
四。
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什么叫做平均分?几个几个地分属不属于平均分?第二课时:分一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行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知道每份是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二次备课栏连加连减授课时间:(第_____周第_____节)累计课时数:_______教学内容: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用竖式计算45+17 80-59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注意什么?2、口算下面各题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探究连加1、出示例1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纸船)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1)随生答板书:(1)19+27 46+26(2)19+27+26或27+26+19 26+19+273尝试竖式计算:师:,你准备怎么计算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尝试)师:(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19+27能口算吗?竖式该怎么列?接着要算什么?又该怎么计算?(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汇报板演,组织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如果只出现第一种,师引导孩子继续想第二种竖式书写方法,如果两种都有,两种方法一一理解每一步算得什么4、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探究连减出示试一试90-25-28=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二次备课栏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么写?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2、想想做做第3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3)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3、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4、还剩多少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今天,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
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五、板书设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从左往右计算19+27+26 90-25-28=1 9 9 0+ 2 7 - 2 54 6 6 5+ 2 6 - 2 8六丶教学反思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运算二次备课栏授课时间:(第_____周第_____节)累计课时数:_______教学内容:书第3—4页例2,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一)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板演26+25+38=70-18-26=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2.口算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12+8+20=50-30-6=42+8-30=78-40-6=52-12+8=78-18-8=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二)学习新知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2、出示例3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呢?2、尝试列式。
启发提问:(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用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小结性提问:(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的一道题.(3)60-38+40=(4)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2.想想做做第2题,在书上填数.二次备课栏3、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要求还剩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现在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4、想想做做第5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wwW .x k B 1 .c Om女生栽树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板书设计:100以内的连加连从左往右计算38+42-33 60-38+40=3 8 6 0+ 4 2 - 3 88 0 2 2- 3 3 + 4 0教学反思加减混合运算练习二次备课栏授课时间:(第_____周第_____节)累计课时数:_______教学内容:书第5页练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计算教学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口算1、口算下面各题(书第5页第一题,学生写在数学书上)2、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
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二、提高练习1、数学书第5页第2题,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竖式计算,学生自己算,算好后板演反馈2、数学书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的和2、出示数学书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表格。
再想怎么计算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三、拓展练习思考题读题审题,理解“尝试---调整”的策略解决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五丶板书设计38+42-33=47 简便写法:3 8 8 0 3 8+4 2 - 3 3 + 4 28 0 4 7 8 0- 3 34 7六丶教学反思二次备课栏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授课时间:(第_____周第_____节)累计课时数:_______教学内容:书第6---8页例3 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出示例3课件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反馈交流三种摆法(1)增加法(2)减少法(3)移多补少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二、巩固练习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比较(1)和(2)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出示第3 4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
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二次备课栏授课时间:(第_____周第_____节)累计课时数:_______教学内容:数学书第8~10页的例4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
(一对一摆)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二、教学例题出示例题课件。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选择板书:(1)小华要摆多少个?(2)小平摆了多少个?解决第1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算一算”。
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解决第2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