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 . 水的密度于三态变化教案 华东师大版
化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化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2. 掌握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规律;3. 能够观察和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过滤纸、毛巾、冷冻机、热水器等实验器材;2. 温度计、计时器等测量工具;3. 三种不同状态的水样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入化学物质的物态变化概念,引发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的思考。
二、学习(10分钟)1. 讲解水的三态变化:水可以呈现三种不同的物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不同温度下,水的物态会发生变化。
当温度低于0℃时,水会凝固成冰,成为固态水;当温度在0℃至100℃之间时,水呈现液态,成为液态水;当温度高于100℃时,水会变成气体,成为水蒸气。
2. 观察实验:将冷冻机设置为低温状态(约-10℃),将适量的水样倒入容器中,观察水样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水的变化时间。
三、实验(30分钟)1. 实验设计:提前准备好三份水样,分别处于不同的温度下:一个水样放在室温下,一个放在冷冻机中冰冻,一个放在热水器中加热。
2. 实验操作:将水样倒入不同的容器中,观察水样的变化过程。
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记录下三份水样的温度和变化时间。
3. 观察和讨论:观察三份水样的变化过程和时间,讨论不同温度对水的物态变化有何影响。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水的三态变化规律:在不同温度下,水的物态会发生变化,温度低于0℃时,水凝固成冰,温度在0℃至100℃之间时,水呈现液态,高于100℃时水变成气体。
2. 解释为什么水的三态变化会发生: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变化所导致的。
五、拓展(10分钟)让学生设计更多不同温度下水的三态变化实验,鼓励他们探索水的变态点的温度范围。
六、作业(5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水的三态变化?2. 请列举水的三态变化的温度范围及对应的名称。
3. 为什么水的三态变化会发生?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观察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过程。
化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化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
教学起点分析: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想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
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
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的?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喜欢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吗?[生]喜欢。
[问]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水(水分子)。
[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师]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生]不知道。
[投影]一滴水。
(只一滴水,就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师]这样小的分子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没有小小的水分子,哪有晶莹的水滴,又怎么会有奔腾的江河,汹涌的大海呢?[设问]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有时会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做绵绵细雨、皑皑白雪?[生]状态变化。
[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投影]第一节水分子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板书]水的三态变化[投影]出示目标[投影]封闭在针筒中的水。
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问]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猜想]水分子本身变大了?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那一端去了?[师]下面我们来研究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先来观察: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学生七嘴八舌)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分子间的间隔不同[师]小结: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质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比在固态液态时要大得多[说明]图中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图中水分子的个数也不相同,图示的目的仅在于表示分子的间隔不同,所以,同一质量的水在变为水蒸气时,分子本身没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来小结一下。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水的三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过程。
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水的三态相互转化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相变的概念和原理。
2. 引导学生发展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水的三态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
2. 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水,问学生水有哪些形态,水在哪些情况下发生变化。
2. 实验探究(20分钟)实验1:"加热水的变化"实验材料:水杯、温度计、热水壶、冷水壶操作步骤:(1) 在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3) 将水杯放在热水壶上,调节热水壶的温度。
(4) 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2:"冷却水的变化"实验材料:水杯、温度计、热水壶、冷水壶操作步骤:(1) 在水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
(2)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3) 将水杯放在冷水壶中,调节冷水壶的温度。
(4) 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 实验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2) 讨论实验结果,和学生共同总结出水的三态相互转化的规律。
4. 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教师讲解,将实验结果与水的三态变化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原理。
(2) 引导学生掌握水的沸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5. 总结归纳(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总结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精选14篇)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精选14篇)《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回忆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3)、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和善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2、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1.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课件)2.表格(课件)四、教学过程。
1.动画激趣,直捣主题。
让学生观看动画《可爱的小水人》,了解‘小水人’发生了哪些形态变化,再联系生活说说水在自然界有哪些形态?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使学生明白水在自然界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气态.(板书:固态液态气态)2.视频感知,加深理解。
先让学生回忆一天中什么时候能看见雾和露珠?霜和雪一般又出现在哪个季节呢?通过视频的观看,进一步感知水的三态转化,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加深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出示课件)3.动手填表,梳理知识。
水的三态是怎样变化的,说说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是由什么变化而来的?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通过讨论完成57页的表格。
(出示课件)4.理性认识,进行归纳。
我们通过对前面的观察和讨论,你知道水的形态是怎样相互转化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完成水的三态循环图。
华师大七下科学 1.2 水的密度和三态变化
温 度 ℃
甲 D 乙 B A C
时间/分
乙
240 图线是晶体,
210℃ ,熔化时间是
220
200
3 分钟,另一图线的物质可能是非晶体 。
(2)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温度不变的是 AB段处于 段 段, 状态,
180
1 2 3 4 5 6 7
BC
固体
BC段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CD段处于
液体
状态, 段,
物质状态的转变:
气态
吸 汽
液态
液 升 化 华 华 化 (吸) (放) 溶化(吸) 凝固(放)
凝
放
固态
地球上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海洋水、陆地水 和大气水之间的互相转换和运动。它发 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之间, 海洋与海洋之间。通过水循环运动,陆 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
海洋与陆地 陆地与陆地 海洋与海洋
4
8
熔化
• 1、定义: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 熔化。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 2、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 3、冰熔化的必要条件 (1)温度到达熔点 (2)吸热
同样是固体,为什么冰 与松香却这样不同呢?
原来,固体分为两种:晶 体和非晶体。
温 度 ℃
84
82
80 76 72 68 64 60
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C )
A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B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温度不断升高
C 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
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几种晶体的熔点 ℃
物质
金刚石 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铁 各种钢 各种铸铁 铜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第二节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教材分析水的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是水的重要物理性质,水的三态变化是水这一物质物理运动的一个方面。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水的特性和三态变化现象,以及我们科学探究中一些常用方法,以及物态运动中的能量变化。
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一、做好实验,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二、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温度不变,但要吸热,这个问题学生生活经验中不清楚的应加以明确阐述;三、通过学习还必须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2.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3.会描述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学会描述冰的熔化曲线,会从冰的熔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4.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学习装置器材,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会根据实验数据描述水的沸腾曲线,会从水的沸腾曲线中确定水的沸点;5.知道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名称及各种状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6.会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建立水的密度概念,水的三态变化;量筒、天平的操作和使用;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水的密度、三态变化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1.以实验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先由学生说出水的颜色、气味、味道;定性的明确:水的体积增加,重量也增加;定量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引出水的密度。
2.从实验得出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曲线,讲解熔点、沸点、凝固点以及熔化、液化、蒸发等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3.采用学生生活经验自我小结与教师引导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比较升华与凝华及地球上水的循环。
二、教学准备1.学生实验:200ml纯净水、量筒、天平、胶头滴管、100ml干烧杯2只(每四人一组)2.演示实验:8℃冰、温度计、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带铁圈)、扇子、干冷金属片、大试管、石棉网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量筒的使用,胶头滴管的使用;2.了解4c时水的体积、质量的关系,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分析;3.了解水的密度概念。
(完整word版)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2《水的三态变化》教案.pdf
程度,对各类学生开展分层指导。 (最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师在课前能对学生在不同小学对水的
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 )
活动二:认识水的性质
活动目标:
1. 从冰的熔化实验中,知道熔化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通过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比较
分析,知道熔点的概念及一般冰的熔点是
0℃。
2. 从水的沸腾实验中,知道沸腾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通过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比较
讨论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 小组进行 “熔
是这一过程的科学术语。在此活动最后,
化”实验,记录数据。
关于冰块需要吸收能量才能熔化后, 学生
◆ 交流现象、 数据及分析数据, 知道熔化过 程和熔点的定义, 知道一般冰的熔点是 0
对为何是“熔化”而不是 “溶化” 会有更 好的理解。
分析某些小组数据异常的原因。 经过讨论 ◆ 实验前教师要设计注意事项的讨论, 让学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1.2《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水的三态变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水的三态活动,知道水在自然界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和美丽。
2.通过认识水的性质活动,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一些科学术语(沸点、熔点、熔化、沸腾、 凝固、液化、升华和凝华)及其各自的定义。
3.通过应用科学术语活动,能选择适当的使用科学术语来解释日常现象,强化应用科学术
2/5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1.2《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知道冰块需要吸收能量才能熔化。 ◆ 小组用温度计熔化后烧杯中水的温度。 学
生知道只有完全熔化成水后, 温度才能上 升。(当然这一步骤也可以不做。 )
◆ 小组进行 “沸腾” 实验: 根据开展 “熔化” 实验过程, 开展实验, 知道沸腾、 沸点和 水的沸点,讨论得到水需要吸收能量才能 沸腾。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 . 水的密度于三态变化教案(华师大七年级下)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 1.2 水的密度于三态变化教案(华师大七年级下)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特性2.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3.学会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水密度的概念;天平.量筒的使用难点:完成比较完整的科学实验,初步学会记录数据.根据数据描绘图象,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三、教学准备:天平(砝码)、量筒. 大烧杯、小烧杯、滴管、水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由影片切题:自然界中到处充满了水,当湖面结冰时,为什么鱼儿还可以在水下自由地生活呢?原来啊,这跟水的密度有关。
(二)新课教师:从前,有个秀才往一个水桶里倒了点水,他拎了拎;再倒点水,再拎一拎;再倒点水,再拎一拎;他发现一个规律,大家说他发现了什么?学生:水倒得越多,他拎起来越重。
教师:很好!那么水的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学生1:体积学生2:质量教师:好!那么水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那用什么仪器来测量水的质量呢?学生:天平教师:天平的使用还记得吗?师生共同回忆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游码归零,调节天平平衡;(3)左物右砝进行称量;(4)称量完毕作记录,砝码回盒游码零。
(媒体辅助)教师:很好!那么水能直接放在左盘称量吗?学生:不能!应该放在烧杯里教师:好,水的质量的测量已经没问题了,那么水的体积用什么仪器测量呢?个别学生:量筒教师:对。
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般用量筒或量杯。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桌面上的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量筒使用的操作要点(量筒平放在桌面上;取用液体,倾倒致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和正确的读数方式(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并且黑板板书以示强调。
同时媒体展示:仰视和俯视对读数结果的影响;教师: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来定量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了学生活动: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分组)1、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称出烧杯质量2、用量筒先后量取不同体积的水3、先后将量筒中不同体积的水倒入烧杯,称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4、求出每次所取不同体积的水的质量5、计算每次水的质量和水的体积之比,记录数据并填入表中6. 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系中作出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7、实验完毕,整理仪器8、数据分析:(1)所取的水的体积由小到大,相应的水的质量有怎样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次测量的水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否很接近?_______比值大约等于_____g/cm3。
初中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2《水的三态变化》教案1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培养观察、实验技能。
2、初步学会冰熔化实验的操作。
3、识记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
4、认知熔化、凝固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5、识记熔化、凝固概念。
6、认知汽化、液化现象及规律7、认知升华、凝华现象学8、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一、熔化与凝固1、欣赏冰雕艺术,引入课题提问:制作冰雕的冰是这么来的?冰雕作品能像其它作品一样保存吗?引入课题:熔化与凝固2、实验研究:冰的熔化。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做出冰熔化实验。
二、汽化与液化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液化和汽化现象。
2、液化和汽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升华与凝华欣赏雾凇,引入课题提问(1)雾凇是怎样形成的?(2)冰冻的衣服在00C以下也会干,为什么?课题:升华和凝华(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验证水的三态变化。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通过课本,学生通过动手,证明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记录实验数据及图表绘制,结论总结。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周围的水状态有几种变化?如:冰雕能够一直正常保存吗?夏天晾晒的衣服变干,为什么?冰冻的衣服在00C以下也会干,为什么?新课讲解:一、水的变化1、活动从问题开始,提出“为什么冬天水结冰?”的问题导人本活动。
学生可讨论给出自己的答案。
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对水的状态的影响。
二、水的三态相互转化1、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探究水三态变化的规律。
2、观察、比较水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教师为各组准备冰熔化需要的实验器材。
活动时要求学生记录数据并按照要求绘制冰熔化曲线图。
3、观察、比较水的汽化和液化过程。
教师可通过简单的实验(如在手上涂少量的水,过少许时间水消失)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4、知道水的升华与凝华。
升华与凝华可以用生活中的现象去解释,如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或雾凇现象,让学生知道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的直接相互转化。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案:水的三态变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
2. 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
3.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和描述。
4. 能够观察、记录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水、冰块、锅、热水、测温器、烧杯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教师出示水的三态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了解他们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当温度不同的时候,水会发生什么变化?水在什么情况下变成固体?变成气体?再变成液体?步骤二:实验观察固态水的转化1. 教师将冰块放置在室温环境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2.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提问:冰块为什么会变成水?观察冰块变成水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步骤三:说明液态水的产生1. 教师向学生解释:当水的温度超过0℃时,固态水会融化成为液态水。
2. 通过实验演示,用热水倒入冰块中,观察冰块融化成为液态水的过程,并由学生记录并讨论。
步骤四:实验观察气态水的转化1. 教师将水倒入烧杯中,加热水至沸腾状态,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2.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提问:水为什么会沸腾?沸腾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步骤五:说明气态水的转化1. 教师向学生解释:当水的温度超过100℃时,液态水会变成气态水(水蒸气)。
2. 通过实验演示,用热水加热后产生水蒸气,让学生观察并讨论。
步骤六:总结与小结1. 教师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和过程,并提问学生: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因为什么引起的?2. 学生进行小结,记录并归纳刚才的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更多的实验观察,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水的三态变化。
2. 给学生展示视频或小实验,让他们观察和思考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的更复杂的现象和应用。
轻松掌握: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易学教学
水的三态变化是中学物理学习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个概念。
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个概念时,会感到非常吃力,难以理解。
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易学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水的三态变化。
一、前期准备在教学前,教师需要先做好一个详细的准备工作,包括:1.熟悉教材:教师需要熟悉授课的教材,并深入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以便能够更好地讲解矛盾、解答学生问题。
2.教具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教具,如玻璃杯、热水、冰块、火柴等,以便于直观地演示水的三态变化。
3.教学环境准备:教师要提前将教室环境调整到适宜的环境,以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二、教学过程1.学习阶段在学习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
2.实验操作阶段在实验操作阶段,教师需要让学生手动完成不同温度下水液态、固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方式、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等方面的注意点。
同时,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3.辅导与巩固阶段在辅导与巩固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相关概念。
同时,提供习题练习等复习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
三、教学须知1.热爱和兴趣:在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热爱教学工作,并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持耐心和关注。
学生对教学的认可和兴趣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指标。
2.耐性和耐心: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疑惑,并能够耐心地解答学生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3.手段和目的:教师需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四、小结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水的三态变化也是很基础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水的三态变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理解概念,又要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需要在准备和设计教案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以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水的三态变化。
七年级科学下册 1.2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2021学年)
七年级科学下册 1.2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下册1.2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下册1.2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水的三态变化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冰熔化实验的操作;ﻫ2、进一步熟悉表格和图象的操作;3、识记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4、认知熔化、凝固时的吸热、放热现象;ﻫ5、识记熔化、凝固概念。
2重点难点冰的熔化探究实验;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引入课题欣赏冰雕艺术,引入课题提问:制作冰雕的冰是这么来的?冰雕作品能象其它作品一样保存吗?引入课题:熔化与凝固活动2【活动】探究活动实验研究:冰的熔化( 分组)1、教师介绍器材,并装置让学生模仿。
实验过程教师巡视指导.ﻫ2、填写表格,画制图像(抽一实验组的数据)3、思考讨论.熔化实验时,为什么缓慢加热?为何要不断搅动?冰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多少?ﻫ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吗?4、实验结论:(结合熔化曲线)温度低于00C的冰吸热后温度逐渐上升。
ﻫ温度升高到00C继续吸絷,冰开始熔化。
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0C。
冰全部熔化成0℃水,持续吸热,水温才会上升。
活动3【活动】提问小结1.何为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
2.何为熔点?ﻫ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3.何为凝固?ﻫ物质由液态变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
4.何为凝固点?ﻫ液化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5.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是多少?一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0C。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1.2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和能量的变化情况。
2、理解晶体熔化图像的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巩固边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技能,同时培养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科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现象解释等教学过程培养科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认识。
2重点难点重点:物质三态变化难点:利用物质三态变化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学具准备干冰、烧杯、橡胶手套、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4.1 神奇的干冰——物态变化(总复习)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自然界常见的现象霜和雾,并提出在教室里制造雾和霜。
活动2【活动】干冰实验按下面步骤完成实验:(1)、将干冰放于烧杯中,同时将橡胶手套套在烧杯口上,观察并记录所看到的现象并思考原因。
(当心橡胶手套飞天)(2)、摘下橡胶手套,观察烧杯外壁看到的现象并思考原因。
(3)、往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观察你所看到的现象并思考原因。
(4)、用手擦拭一下烧杯外壁,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并思考原因。
总结和交流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物态变化?(1)、橡胶手套膨胀,因为干冰升华产生气体。
(2)、烧杯外壁有霜生产,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预冷凝华成的小冰晶(3)、产生气泡,同时出现白雾,白雾消失。
因为干冰遇热升华,产生气体,水蒸气预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汽化形成水蒸气。
(4)、霜熔化成水。
总结该实验,我们看到了固态气态之间的变化看到了气态和液态间的变化,让然也看到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唯独没有看到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
那么在本实验中是否存在凝固现象呢?生:存在,烧杯里的水结成了冰。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看到了物质之间三种所有的状态变化,所以这是很神奇的干冰。
那么请大家完成下图并注明吸放热情况。
活动3【讲授】现象解释1、云、雨、雪、雾、霜、冰形成的原因。
云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或凝华成的小冰晶。
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不能被上升的气流托住时,会降落形成雨和雪,甚至冰雹。
《水的三态变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水的三态变化》作业设计方案一、引言在这个单元的进修中,学生们将深入理解水的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之间的转变过程,这是物理世界的基本现象,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技能以及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以下是详细的作业设计方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定义和原理。
2. 进修并实践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3. 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4. 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作业内容与步骤1. **理论进修**:- 阅读课本章节,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 完成课后思考题,加深对观点的理解。
2. **实验设计**:- 实验一:冰的融化。
学生需要准备冰块,记录温度、时间以及观察融化过程,探讨温度对冰融化的影响。
- 实验二:水的沸腾。
在恒温环境下,观察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并记录数据。
- 实验三:水蒸气冷却凝结。
将水蒸气冷却至室温,观察水滴的形成,钻研温度对水蒸气变化的影响。
3. **数据分析与报告**:- 每个小组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步骤、观察结果和数据分析,讨论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 **创新项目**:- 尝试设计一个小型装置,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水循环,如制作一个简易的迷你温室,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蒸发和凝结。
四、评估与反馈1. **过程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及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2. **报告评估**:评判报告的逻辑性、实验结果的诠释是否符合科学原理,以及创新项目标创意和实施效果。
3. **口头展示**:鼓励每个小组进行简短的口头报告,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进修心得。
五、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指导学生正确应用实验设备,避免烫伤或冻伤。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 作业应按时完成,但对进度不用过于苛求,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知识。
六、总结与后续活动- 课程结束时,回顾整个作业过程,讨论学生们的收获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 1.2 水的密度于三态变化教案华东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特性
2.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
3.学会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水密度的概念;天平.量筒的使用
难点:完成比较完整的科学实验,初步学会记录数据.根据数据描绘图象,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 大烧杯、小烧杯、滴管、水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由影片切题:自然界中到处充满了水,当湖面结冰时,为什么鱼儿还可以在水下自由地生活呢?原来啊,这跟水的密度有关。
(二)新课
教师:从前,有个秀才往一个水桶里倒了点水,他拎了拎;再倒点水,再拎一拎;再倒点水,再拎一拎;他发现一个规律,大家说他发现了什么?
学生:水倒得越多,他拎起来越重。
教师:很好!那么水的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1:体积
学生2:质量
教师:好!那么水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那用什么仪器来测量水的质量呢?
学生:天平
教师:天平的使用还记得吗?
师生共同回忆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游码归零,调节天平平衡;(3)左物右砝进行称量;(4)称量完毕作记录,砝码回盒游码零。
(媒体辅助)
教师:很好!那么水能直接放在左盘称量吗?
学生:不能!应该放在烧杯里
教师:好,水的质量的测量已经没问题了,那么水的体积用什么仪器测量呢?个别学生:量筒
教师:对。
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般用量筒或量杯。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桌面上的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量筒使用的操作要点(量筒平放在桌面上;取用液体,倾倒致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和正确的读数方式(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
处相平);并且黑板板书以示强调。
同时媒体展示:仰视和俯视对读数结果的影响;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来定量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了
学生活动: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分组)
1、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称出烧杯质量
2、用量筒先后量取不同体积的水
3、先后将量筒中不同体积的水倒入烧杯,称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4、求出每次所取不同体积的水的质量
5、计算每次水的质量和水的体积之比,记录数据并填入表中
水的体积(cm3)空烧杯的质量
(g)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g)
水的质量
(g)
水的质量与水的体
积的比值(g/cm3)
6. 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系中作出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的图象.
7、实验完毕,整理仪器
8、数据分析:
(1)所取的水的体积由小到大,相应的水的质量有怎样的变化规
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测量的水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否很接近?_______比值大约等于
_____g/cm3。
(3)从以上实验活动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答)
第二节水的密度(第二课时)
(一) 引入
教师:上堂课大家都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水的质量与水的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这个比值反映了水的一种特性,在科学上我们把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叫做水的密度。
(二) 新课(黑板板书强调以下内容):
1、水的密度: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之比叫做水的密度。
2、 4℃时纯水的密度:1 g/cm3= 1.0x103kg/m3。
(由学生换算这两种密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
3. 掌握正确的读法:”1克每立方厘米”,或”1千克每立方米”
4. 理解水的密度为1 g/cm3的含义:体积为1 cm3水的质量为1克
(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技能?)你还有什么疑问?(生生、师生互动)
(四)课堂作业:
1.说出水的密度是 1.0x103kg/m3 的含义。
2.从一桶水中取出一碗水,是一桶水的密度大还是一碗水的密度大。
(五)课外作业:
作业本中的作业
第一章第二节水的三态变化
横河初级中学胡利远
第一课时:熔化和凝固
[目标]
1.情感目标:欣赏美、发现美
2.技能目标:(1)初步学会冰熔化实验的操作;
3.(2)进一步熟悉表格和图象的操作。
4.认识目标:(1)识记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
5.(2)认知熔化、凝固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6.(3)识记熔化、凝固概念。
[过程]
一.欣赏冰雕艺术,引入课题
提问:制作冰雕的冰是这么来的?
冰雕作品能象其它作品一样保存吗?
引入课题:熔化与凝固
二.实验研究:冰的熔化(分组)
1.教师介绍器材,并装置让学生模仿。
实验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2.填写表格,画制图像(抽一实验组的数据)
3.思考讨论。
(1)熔化实验时,为什么缓慢加热?为何要不断搅动?
(2)冰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多少?
(3)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吗?
4.实验结论:(结合熔化曲线)
(1)温度低于00C的冰吸热后温度逐渐上升。
(2)温度升高到00C继续吸絷,冰开始熔化。
(3)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0C。
(4)冰全部熔化成0℃水,持续吸热,水温才会上升。
三.提问小结
1.何为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
2.何为熔点?
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3.何为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
4.何为凝固点?
液化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5.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是多少?
一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0C。
6.熔化凝固时的吸热、放热情况如何?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第二课时:汽化和液化
[目标]
1.培养观察、实验技能
2.认知汽化、液化现象及规律
[过程]
一.观察引入
二.让学生在手上擦少许水,观察。
三.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四.水干了
五.引入课题:汽化与液化
六.汽化
〈一〉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2.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3.观察蒸发吸热现象,用P13页装置蒸发吸热,有到冷作用。
〈二〉实验研究水的沸腾。
1.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2.填表记录,绘制水的沸腾曲线。
3.实验结论:
4.(1)温度低于1000C的水,吸热后温度上升。
5.(2)温度达到1000C时,继续吸热,开始沸腾。
6.(3)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三.归纳蒸发和沸腾
四.在水沸腾实验的基础上探究液化现象。
在沸水上面放一玻片。
1.气态变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2.液化放热
第三课时:升华和凝华
[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2.认知升华、凝华现象学
3.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过程]
一.欣赏雾凇,引入课题
提问(1)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2)冰冻的衣服在00C以下也会干,为什么?
课题:升华和凝华
1.物质为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2.升华吸热
3.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4.凝华放热
5.练习,请你举出升华的实例?请你举出凝华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