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章末测试: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浙科版学考选考知识点及考点)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必考a 加试a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的细胞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大多数的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必须通过细胞外液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必考b 加试b细胞外液是指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相对于动物体外界环境而言,在机体内部,因此又叫内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注意:血红蛋白等位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容易搞错的内环境成分是:激素、神经递质、尿素等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内的液体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原因是细胞代谢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来实现的,而这些反应需要有适宜的温度、pH和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条件。
例1:(2015.10)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是A.水B.红细胞C.钠离子D.氧气情况下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仅阻断神经甲和神经乙后的心率。
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甲的作用是使心率减慢B.神经乙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C.心脏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D.神经乙对心率的影响比神经甲强(3)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必考a 加试a①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包括胞体、树突(多个、短、分枝多)和轴突(一个、长和分枝少)。
②按照神经元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它是把神经冲动从外周传到神经中枢的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它是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到外周的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一个反射弧中不一定都有中间神经元)。
③神经元特性: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且传导兴奋。
例1:(2016.4)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神经元B.反射弧C.神经纤维D.反射中枢(4)动作电位的概念必考a 加试a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过程。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同步教案 浙科版必修3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课标内容1.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4.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5.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6.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
7.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9课时)2.教法建议(1)“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的教学重点是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稳态及其调节。
从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引出多细胞动物中的内环境。
由于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比较复杂,必须借助于学生初中已学过的消化、呼吸、循环与泌尿的知识,因此要做必要的复习。
可以人体为例进行阐述,或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模拟,增强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关于稳态及其调节,教科书列举的是到第三节才学的血糖的调节,可通过教师的简单介绍,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着重让学生明白稳态是一种可变却又相对稳定的状态,要维持这种状态,必须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
(2)“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重点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体温调节。
教学难点是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虽然在初中已学过神经系统的有关结构,但由于相关的概念比较多,教学时通过回忆及学习教科书的内容,理清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为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打好基础。
兴奋传导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知识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演示,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传导的过程、特点以及关系。
针对“大脑皮层的功能”这部分知识,只是一般性地了解人脑的运动区、体觉区及特有的语言区,其它内容不要作过多地拓展。
关于“体温调节”,可以通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分析,明白体温调节的关键是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小结与测评浙科版必修3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2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小结与测评][知识网络构建][章末质量检测(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1.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B.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甲、乙、丙中可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和血细胞,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丁若为红细胞,细胞内O2浓度可能高于甲;甲、乙、丙组成细胞内环境,含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等物质。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解析:选A 血液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递质小泡在突触前膜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唾液淀粉酶也存在于消化道中,均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⑦正确;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⑧错误。
3.当登山运动员登上珠峰峰顶时,其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①③④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⑤解析:选D 当人进入高寒地区后,因皮肤与外界温差大,人体散热快;同时冷觉感受器及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一方面使皮下血管收缩、皮下血流量减少而尽量使散热减慢;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需氧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大)而使产热相对加快。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评(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
第二章测评(基础过关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人体的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其内的化学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O2、CO2、激素等,但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突触小泡则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A2.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机理是( )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的食物未被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解析:人发烧即人体温度不能处于稳态,而温度是酶发挥催化作用的必要条件,发烧时温度过高,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食欲变差。
答案:C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解析:A项中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会导致代谢旺盛而抵御寒冷,不是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原因,且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项中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能引起面部运动,不能引起上肢的运动;C项中不是垂体通过下丘脑,而是下丘脑通过垂体调控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分泌;D项中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不能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通过突触单向传递给下一个细胞。
答案:D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解析:代谢产物从细胞中渗出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又可以渗入淋巴。
答案:A5.下图为一些细胞间的联系,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膜外电表的两个微型电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兴奋的传导途径是细胞E→细胞D→细胞C→细胞B→细胞AB.给皮肤细胞A一个刺激,电表的指针就一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该图中共有四个突触,神经细胞D和神经细胞C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消耗ATPD.相同体积的细胞D和细胞E,后者的细胞膜面积和高尔基体的量通常小于前者解析:题图表示的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兴奋的传导途径应是细胞A→细胞B→细胞C→细胞D→细胞E;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细胞产生兴奋;该图中共有三个突触,分别在细胞B与细胞C之间、细胞C与细胞D之间、细胞D与细胞E之间;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D是神经细胞,其具有许多的突起,能分泌化学递质,细胞E是肌肉细胞,其不具突起,也不具备分泌功能,故相同体积的细胞D和细胞E,神经细胞D的细胞膜面积和高尔基体的量通常大于肌肉细胞E。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综合测评浙科版必修3word版本
章末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化学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析】神经元受到的刺激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化学元的兴奋,A错误;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元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与膜内K+外流有关,D错误。
【答案】 B2.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
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化学递质的释放位置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解析】A项,突触小泡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TP),这些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项,囊泡运输并非只有神经元才具有,所以决定突触小泡运输方式的基因并非神经元所特有。
C项,据题意可知,囊泡的运输及释放运输物与特定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有关,因此,化学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位置与特定的蛋白质有关。
D项,当神经冲动传导至突触前膜时,会刺激突触前膜释放化学递质,从而使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答案】 B3.(2016·浙江宁波鄞州中学月考)阿尔茨海默病(缩写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
研究表明,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该物质的沉积会损伤周围的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受损。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能减缓病情发展速度B.向患者体内注射兴奋型化学递质,能明显改善其病情C.AD病人的Aβ沉积在组织液中,会改变神经细胞的内环境D.AD病人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和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均受到影响【解析】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抗Aβ的抗体与β淀粉样蛋白(Aβ)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能减缓病情发展速度,A正确;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损伤周围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受损,向患者体内注射兴奋型化学递质,作用不大,B错误;AD病人的AB沉积在组织液中,改变了神经细胞的内环境,C正确;由于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受损,AD病人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和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均受到影响,D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第2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下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B. 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C. ③中\ O_2浓度最高D. DNA解旋酶一般不会存在于④中【答案】C【解析】解A.①血浆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 A正确B.神经元属于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②组织液中所以神经细胞将神经递质直接分泌到组织液中因此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正确C.由于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 O_2 产生 CO_2 因此③细胞内液中 CO_2浓度最高 O_2浓度最低 C错误D.DNA解旋酶一般不会存在于④淋巴中 D正确故选 C2.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依赖于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B. 食物过咸时垂体细胞会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基因并将产物释放到体液中C. 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无法相互交换D. 在体外培养卵母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血浆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答案】A【解析】解 A.由题意分析可知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依赖于血浆中所含的一些物质 A正确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的 B错误C.长期营养不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导致组织水肿不是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无法相互交换 C错误D.内环境是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体外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不是内环境 D错误故选 A3.新型吸入式胰岛素制剂是一种经鼻孔吸人到肺部给药的速效人胰岛素某实验小组欲探究吸入式和注射式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之后一组用注射式胰岛素处理另一组用等量相同浓度的吸入式胰岛素处理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与注射式胰岛素相比吸入式胰岛素更容易进人靶细胞B. 一定时间内吸人式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较快C. 吸人式胰岛素可以使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速率减慢D. 吸入式胰岛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答案】B【解析】4.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主要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 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壁、毛细血管壁B. 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①表示的过程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C. ②过程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D. A、B、C、D四种器官依次为肺、胃、肾脏、皮肤【答案】D【解析】A、内环境与肺进行气体交换要通过毛细血管壁 A正确B、①表示的过程食物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过程C、由分析可知 C正确D、A、B、C、D四种器官依次为肺、肾脏 D错误5.下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旁分泌指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通过细胞间隙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a模式为激素调节其调节作用是通过催化靶细胞的新陈代谢来实现B. 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代谢产热增加主要是通过b模式(神经—体液调节)实现C. c模式为神经调节其调节过程是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实现D. 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属于d模式(旁分泌)【答案】A【解析】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A、B代表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从外界环境摄入的\ O_2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①→②→肝脏细胞B. ①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白等物质C.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②③D. 肾小球肾炎导致①渗透压增加②渗透压减少【答案】D【解析】解 A.从外界环境摄入的 O_2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 循环系统→①血浆→②组织液→肝脏细胞 A正确B.①是血浆含有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白等物质 B正确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②组织液和③淋巴 C正确D.肾炎导致①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②组织液增加 D错误故选 D7.如图为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新陈代谢都发生在①中B. ②中成分保持不变C. 抗体可存在于③中D. ①中蛋白质含量大于③【答案】C【解析】解 A.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内①是组织液 A错误B.正常情况下②中的成分会发生动态变化 B错误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血浆中 C正确D.③(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大于①(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 D错误故选 C8.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血浆、组织液运输的对人体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物质只有激素B. 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细胞内液渗透压依次升高C. 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则血浆渗透压不变但排尿量会增加D.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答案】A【解析】解 A.通过血浆、组织液运输的对人体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物质不只是激素还有神经递质、二氧化碳等物质 A错误B.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细胞内液渗透压依次升高 B正确C.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则血浆渗透压不变但排尿量会增加 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正确故选 A9.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内环境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B. 所有细胞均生活在组织液中C. 内环境中含有维持pH稳定的缓冲物质D. 内环境各成分的含量变化必定导致稳态失衡【答案】C【解析】解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A错误B.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B错误C.内环境中存在的缓冲物质(如 H_2 CO_3/ NaHCO_3)可维持pH的相对稳定 C正确D.内环境的成分由于存在与外界、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仍会维持机体的稳态 D错误故选 C10.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吸水B.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C. 血浆中的无机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 和K^+ 维持【答案】C【解析】 A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失水 A错误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 B错误C 、HCO_3^-、HPO_4^2-等为缓冲物质其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C正确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 、Cl^-和蛋白质维持 D错误11.下列生理过程中可以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 胰腺腺泡组织的分泌B. 溶菌酶对细菌的杀灭C. 剧烈运动时乳酸的产生D. 下丘脑中调节激素的合成【答案】B【解析】A、胰液分泌的消化酶释放到消化道中 A错误B、溶菌酶对细菌的杀灭可以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C、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C错误D、下丘脑中调节激素的合成 D错误12.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L清水及饮1L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饮清水后约1h 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 饮清水后0.5h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C. 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 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答案】D【解析】A.由题图可知饮清水后的1h 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A对B.饮清水后0.5h 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生成量增多并大量排出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B对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C对D.3h以后通过尿量的调节血浆渗透压及血浆上总量最终恢复到初始值尿量的曲线将交叉或重叠 D错故选D13.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构成细胞的内环境B. 与血浆相比组织液含有较少的蛋白质C. 内环境中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内环境就稳定D. 机体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内环境处于恒定状态【答案】B【解析】A、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构成体液而细胞外液也叫内环境 A错误B、与血浆相比组织液含有较少的蛋白质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 B正确C、内环境的稳态不仅仅指内环境中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也包括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C错误D、机体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定是相对稳定不是恒定不变 D错误14.血糖生成指数(Gl)能反映不同食物升血糖能力的大小它是指含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50g的葡萄糖在一定时间内引发的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的百分比值经常性高GI饮食不仅容易肥胖而且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下表为主要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表下列有关饮食和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据表可知食物Gl的大小受食材理化性质、加工精细度和含糖量决定B. 胰岛素的分泌调节取决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的高低取决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C. 胰岛素降低血糖是通过促进全身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抑制其他物质转化为糖来实现的D. 大量高GI饮食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偏大促进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导致肥胖【答案】【解析】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5.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相关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机体受寒冷刺激后图中③含量的增加先于①和②B. 机体失水过多时下丘脑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C. 饥饿时肾上腺分泌的⑤通过体液运输可作用于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D. 机体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通过电信号作用于肾上腺使⑤的含量增加【答案】A, C, D【解析】A、机体受寒冷刺激后图中③含量的增加后于①和② A错误B、机体失水过多时下丘脑通过垂体释放④抗利尿激素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B正确C、饥饿时肾上腺分泌的⑤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可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C错误D、机体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使⑤肾上腺素的含量增加 D 错误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内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B.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C. 激素与受体的结合不都发生在内环境中D.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胆固醇、突触小泡和激素等【答案】B, C【解析】解 A.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A错误B.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B正确C.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膜上或者细胞内 C正确D.突触小泡不存在于内环境中存在于突触小体内 D错误故选 BC17.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水泡中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泡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B. 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入到组织液形成的C. 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 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答案】B, C, D【解析】A、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A错误B、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B正确C、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1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 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C. 荒废的农田上发生的是次生演替D.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答案】B, C【解析】略19.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_2含量偏高B. 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 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 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答案】A, C, D【解析】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呼吸作用产生的CO_2无法排出含量偏高 A正确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体温升高的过程中可能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 说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出现组织水肿 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排尿量减少” 说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多则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D正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0.(1)脑部神经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________ 血管阻塞使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组成和________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代谢________ 最终导致细胞坏死由此可知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0.(2)大脑中的兴奋产生与传递与体液中 K^+、 Na^+有关尝试构建人体内 Na^+、K^+的动态平衡模型(在图中用箭头表示不考虑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等特殊细胞)20.(3)除图中所示的系统外还有________系统直接参与 Na^+、 K^+的排出由此可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1)组织液, 酸碱度、渗透压, 紊乱, 内环境稳态【解析】(1)脑部神经元是组织细胞的一种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管阻塞是一种病理反应会影响内环境的稳定会使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发生变化会导致细胞代谢活动发生紊乱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2)【解析】(2)血浆中的无机盐离子与组织液可进行相互交换组织细胞浸在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无机盐离子可以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无机盐离子也可以运出细胞进入组织液中【答案】(3)泌尿, 内环境【解析】(3)图示中的消化道属于消化系统多余的 Na^+、 K^+还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1.(1)注射的溶液可先经过__________系统的运送再通过__________(填“组织液”“血浆”或“淋巴液”)进入组织细胞内21.(2)过一段时间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的 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填“细胞内”或“细胞外”) K^+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填“细胞内”或“细胞外”)21.(3)正常情况下向机体输液时需要输入的无机盐溶液与细胞外液是等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循环, 组织液【解析】解(1)注射的溶液可先经过循环系统的运送再通过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内【答案】(2)细胞外, 细胞内【解析】(2)一段时间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的 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 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答案】(3)为了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若输入的无机盐溶液的渗透压低于或高于细胞外液的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解析】(3)正常情况下为了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若输入的无机盐溶液的渗透压低于或高于细胞外液的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所以向机体内输液时输入的无机盐溶液与细胞外液是等渗的22.(1)血管紧张素通过________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等无机盐离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2.(2)新冠肺炎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________呼吸增强后就会出现乳酸酸中毒等情况甚至会死亡正常机体中细胞外液中增多的H^+ 一方面迅速与HCO_3^﹣结合产生CO_2 另一方面刺激相应感受器引起位于脑干的________中枢兴奋使呼吸加快加深加速CO_2排出使血浆pH重新恢复正常22.(3)SARS﹣CoV﹣2“偏好”攻击人体呼吸道纤毛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据题干可知其原因主要是这两类细胞的细胞膜上________的含量高容易被SARS﹣CoV﹣2识别并与之结合22.(4)在治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对危重症患者采取了设法延续生命特征的措施如使用高压将氧气输入肺部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打败病毒争取时间人体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功能康复者的血浆有助于救治危重症患者其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答案】体液, Na^+和CI^﹣【解析】血管紧张素进入血浆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和靶细胞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Na^+和CI^﹣等无机盐离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答案】无氧, 呼吸【解析】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新冠肺炎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无氧呼吸增强后就会出现乳酸酸中毒等情况甚至会死亡正常机体中细胞外液中增多的H^+ 一方面迅速与缓冲溶液中的HCO_3^﹣结合产生CO_2 另一方面刺激相应感受器引起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快加深加速CO_2排出使血浆pH重新恢复正常【答案】ACE2【解析】SARS﹣CoV﹣2“偏好”攻击人体呼吸道纤毛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其原因主要是这两类细胞的细胞膜上ACE2的含量高容易被SARS﹣CoV﹣2识别并与之结合【答案】防卫、监控和清除, 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患者体内的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解析】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由于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患者体内的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所以康复者的血浆有助于救治危重症患者23.(1)机体通过图中的________(填编号)方式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为维持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原因是________ 23.(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血浆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图中乙方式促进________的合成和分泌从而促进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同时机体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23.(3)进食后血糖升高时机体也能通过图中的________(填编号)方式调节血糖平衡此过程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答案】(1)甲, 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解析】解(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中枢在下丘脑所以机体通过图甲的方式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由于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所以为维持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澈素【答案】(2)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解析】(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血浆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图中乙方式促进加快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答案】(3)丙, 神经—体液调节【解析】(3)进食后血糖升高时机体也能通过图中的神经系统以丙的方式调节血糖平衡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4.(1)稳态是指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24.(2)图中 ________(填“A”“B”或“C”)可以代表呼吸系统虚线方框内的三种液体称为________ 用“→”在虚线方框内表示出这三种液体间物质交换的关系24.(3)进入高原地区有些人会出现高原反应而病倒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炎症会增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血浆蛋白进入______________ 导致机体发生水肿【答案】(1)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神经—体液—免疫【解析】解(1)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答案】(2)B, 细胞外液(或内环境),【解析】(2)B处的箭头是双向的可表示呼吸系统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称为细胞外液(或内环境)三种液体间物质交换的关系图如下【答案】(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组织液【解析】(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可使机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超出一定限度后就会出现故障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会进入组织液导致机体发生水肿。
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内环境与稳态学业分层测评 浙科版必修3
第2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内环境与稳态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细胞外液中,人体肌肉细胞可以直接从中吸收葡萄糖的是( )A.血浆B.淋巴C.组织液D.以上都可以【解析】人体的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
【答案】C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B.循环系统对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就是使血液成分保持不变D.当人体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时可能会生病【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项正确;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循环系统是稳态调节过程中比较活跃的系统,B项正确;内环境稳态使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血液成分也是如此,不是保持不变,C项错误;当稳态被破坏、不能维持时,引起人体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疾病发生,D项正确。
【答案】C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它们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为内环境。
而细胞内液不属于细胞外液,不构成内环境。
【答案】C4.在血浆、组织液和组织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解析】组织细胞是代谢的场所,在代谢中不断消耗O2以氧化分解有机物并产生CO2。
组织细胞(细胞内液)中的O2来自组织液,组织液中的O2又来自血浆,血浆中的O2则来自肺泡(外界空气)。
高中生物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浙科版必修3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旧识回顾】1、植物生长素的生理特性 。
2、植物激素的种类 、 、 、 、 。
【新知导学】一、动物细胞必须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阅读教材P 15回答问题)1、单细胞生物:细胞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细胞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是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3、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4、稳态(1)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的。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______ ____,使各个器官、系统_____ _____,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 _____叫做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
(3)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就必须依靠 和 的活动来完成。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葡萄糖才能够正常分解提供能量?在何种情况下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________ 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举例说明稳态的调节机制【反馈检测】正常情况下,在以下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水和无机盐 ④激素 ⑤尿素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C .②③④D .②③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 组织液 血浆淋巴循环 淋巴第二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旧识回顾】内环境包括哪三部分。
三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新知导学】一、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神经系统的调节二、人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三、神经元是构成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阅读P19的1—3段)1、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一般包含、、三部分。
树突是发出的,轴突是胞体发出的,又称神经纤维。
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轴突的外周有。
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的表面膜受到其他神经元的支配。
2、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产生出去。
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学案2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学案2浙科版必修31、图形辨析能力2、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2、对立统一及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内容一、内环境3、细胞外液的成分:①水:最多、②无机盐离子:K+,Na+,Ca+,Cu+,Zn+,Mn+,Co+,HPO42-,HCO3-,Cl-,I,F-、③气体:O2,CO2、④有机化合物:脂类,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⑤激素、⑥代谢物质:CO2,NH3,尿素、4、内环境的作用:由此可见,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二、内环境的稳态1、影响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因素:PH,渗透压,温度等2、正常人血液的PH为7、35~7、45,过高或过低超过0、4个单位就会出现碱中毒或酸中毒正常人的体温为37、5℃,临床观察表明:P、14正常人血浆的渗透压在37℃时约为770Kpa,相当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3、调节血液PH处于正常范围的方式:缓冲物质(对)的缓冲作用缓冲物质:弱酸-强碱盐,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1)代偿性调节反应: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并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小这种变化、(2)神经—体液调节归纳: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说明: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而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可变,但又是相对恒定的、三、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如:体温升高: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体内尿素和无机盐过多:尿毒症;低血钙:骨软化病(成人),佝偻病(儿童)高血钙:肌无力典型例题1、(xx全国Ⅱ理综)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2、(xx广东生物)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3、(2002粤豫桂生物)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 、肺泡腔内的气体B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 、心室腔内的血浆D 、膀胱腔内的尿液4、(2001江浙理综)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5、(1996上海生物)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6、(1989全国)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教学后记关于内环境的成分要注意:内环境是指机体内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有时还包括脑脊液、房水等、但是呼吸道中的液体,消化腔中的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而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可变,但又是相对稳定的、。
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检测 浙科版必修3
生物浙教必修3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A.细胞中DNA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相对稳定2.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3.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只能是单向的5.选体重相近、发育正常的四只雄性小狗,甲狗不做任何处理,乙、丙、丁分别做不同手术处理。
几个月后,测得四只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的含量(μg/mL)如下表:A.甲状腺、垂体、睾丸 B.甲状腺、睾丸、垂体C.垂体、甲状腺、睾丸 D.睾丸、甲状腺、垂体6.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7.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8.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
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
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第2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多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图中①②③④为体液的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④组成人体的内环境B. 相对①来说②中蛋白质含量较多C. ④中的液体可透过管壁直接进入②D. 在生物体中体液大部分存在于③中【答案】A, D【解析】解 A.由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①②④组成人体的内环境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A正确B.血浆和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蛋白质较多 B错误C.淋巴不能通过淋巴管进入组织液 C错误D.细胞内液的含量占体液的2/3 D正确故选 AD2.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 大脑细胞间隙的组织液B. 膀胱内的尿液C. 肺泡腔内的气体D.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答案】B, C, D【解析】A、大脑细胞间隙的组织液 A错误B、膀胱内的尿液不是体液 B正确C、肺泡腔内不属于内环境 C正确D、小肠腔内不属于内环境 D正确3.组成人体的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转氨酶可以催化转氨基反应将一种α﹣氨基酸(a)的氨基转移到一种酮酸(b)上产生另外一种α﹣氨基酸(c)和另外一种酮酸(d)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中以心脏和肝脏中含量最高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细胞破裂、死亡时转氨酶会进入血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a、c是内环境的重要组分是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B. 健康人的血液中检测不到转氨酶及酮酸b和dC. 转氨酶催化的转氨基反应也可以发生在血浆中D. 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答案】A, B【解析】A、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不是非必需氨基酸B、人体的代谢过程中也存在细胞凋亡健康人的血液中能检测到转氨酶及酮酸b和dC、转氨酶催化的转氨基反应也可以发生在血浆中D、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D正确4.如图是胰岛素作用于脑神经元后调节其功能的机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能促进神经元的变性坏死B.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⑥促进神经元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加强联系C. 细胞表面InR减少后脑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降低胰岛素浓度增大D.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①可能是通过增加GLUT数量而促进葡萄糖的吸收【答案】B, C, D【解析】 A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通过途径②⑤ 会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A错误B、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通过途径⑥与另一个神经元建立联系两个神经元之间联系需要通过神经递质 B正确C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会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功能当细胞表面InR减少后会导致脑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降低从而使胰岛素浓度增大 C正确D、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通过途径①增加GLUT数量而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D正确5.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稳态可以保证细胞代谢所需物质的供应及适宜的环境B. 内环境是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C. 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 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的【答案】B, D【解析】A、内环境稳态可以保证细胞代谢所需物质的供应及适宜的环境B、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在细胞内 B错误C、内环境包括血浆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氧气是从组织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的 D错误二、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6.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水的能力增强D. 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下丘脑产生渴觉【答案】C【解析】解 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产生渴觉 A错误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升高 B错误C.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C正确D.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但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D错误故选 C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B. 神经调节的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为靶细胞提供了能量C. 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激素调节作用范围较局限D. 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的\ CO_2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神经调节【答案】A【解析】解 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递质)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激素) A正确B.神经调节的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 B错误C.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C错误D.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的 CO_2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体液调节 D错误故选 A8.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B.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C. 人体稳态的调节需要多个器官的参与等D. 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答案】D【解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在血浆中有水、无机盐、葡萄糖等物质但没有血红蛋白它是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D9.媒体报告一大学生在1000m的体质检测后倒地猝死再次引发人们对大学生乃至青少年体质的讨论检测体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内环境成分是否维持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 中暑是产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体温急剧升高引起的与神经调节体和液调节有关D. 长期不吃早餐虽然通过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使血糖保持平衡但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答案】D【解析】剧烈运动中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导致内环境的pH有所下降长期不吃早餐血糖浓度降低通过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以维持血糖平衡但是长期不吃早餐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故选D1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中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B. 内环境稳态受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C.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恒定不变D. 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答案】B【解析】解 A.内环境中能发生化学反应如乳酸与缓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A错误B.内环境可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稳态受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 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 C错误D.突触小泡位于神经细胞内因此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D错误故选 B11.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内环境的成分可包含\ CO_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C. 蛋白质、\ Na^+和\ Cl^-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D. 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答案】A【解析】解 A.细胞代谢的场所在细胞内 A错误B. CO_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都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正确C.血浆的渗透压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蛋白质、无机盐密切相关而无机盐主要是 Na^+和 Cl^- C正确D.小腿抽搐可能是血钙含量降低导致血钙是内环境的成分 D正确故选 A12.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较多的白蛋白、球蛋白等多种血浆蛋白B. 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中的C. 体内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 机体患病则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答案】A【解析】解 A.血浆中含有较多的白蛋白、球蛋白等多种血浆蛋白血浆蛋白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故血浆中含较多蛋白质 A正确B.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散热、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由于产热量=散热量寒冷环境中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因此寒冷环境中散热量高于炎然环境中B错误C.体内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内环境同时体细胞中的代谢产物会经内环境排出体外因此体内细胞也会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错误D.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机体可能会患病但机体患病内环境稳态不一定被破坏 D错误故选 A13.某低血糖症的致病机制是机体能产生胰岛素抗体在胰岛素分泌旺盛时该抗体能和胰岛素结合抑制胰岛素的作用此时机体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发挥作用在胰岛素分泌减少时该抗体和胰岛素分离分离后的胰岛素又能正常起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该低血糖症属于自身免疫病B. 该低血糖症患者饭后半小时会表现出明显的低血糖症状C. 该低血糖症患者体内能与胰岛素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不是只有胰岛素抗体D. 医院对该低血糖症患者进行检查时可将体内的胰岛素浓度作为检测指标【答案】B【解析】14.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下列物质不可能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 胰岛素B. 纤维素C. 氨基酸D. 青霉素【答案】B【解析】解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入内环境氨基酸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肌肉注射青霉素青霉素直接进入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纤维素是植物体中的多糖不存在于人体的内环境故选 B15.如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①增多会导致组织水肿B. 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Fe^2+C. ③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只有⑤D. ④中的\ O_2浓度大于①中的\ O_2浓度【答案】A【解析】解A.①为组织液组织液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A正确B.②为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B错误C.③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 C错误D.氧气在组织细胞中消耗因此④中的氧气浓度小于①中的氧气浓度 D错误故选 A16.淋巴中的水直接来自()A. 组织液B. 组织液、消化道C. 血浆、组织液D. 消化道、血浆【答案】A【解析】解淋巴中的水直接来自组织液组织液中的水直接来自血浆血浆中的水主要来自于消化道中吸收的水分血浆中的水可以和组织液中的水相互交换故选 A1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淋巴和组织液B.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构成动态平衡C. 氨基酸、尿素、胰岛素、血浆蛋白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D. 新陈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血浆中【答案】C【解析】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淋巴液和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A错误B、通过稳态调节使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而不是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构成动态平衡 B错误C、内环境的成分有水、无机盐、蛋白质、激素、气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氨基酸、尿素、胰岛素、血浆蛋白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正确D、新陈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中 D错误故选C.18.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分是()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_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_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 ②③⑦B. ①②③⑦C. ①②③⑦⑧D. ①②③⑥⑦⑧【答案】A【解析】①血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错误②血浆蛋白、O_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③葡萄糖、CO_2和胰岛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④递质小泡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⑤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⑥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⑦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⑦正确⑧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⑧错误故选A19.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内环境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B. 所有细胞均生活在组织液中C. 内环境中含有维持pH稳定的缓冲物质D. 内环境各成分的含量变化必定导致稳态失衡【答案】C【解析】解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A错误B.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B错误C.内环境中存在的缓冲物质(如 H_2 CO_3/ NaHCO_3)可维持pH的相对稳定 C正确D.内环境的成分由于存在与外界、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仍会维持机体的稳态 D错误故选 C20.某同学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A. 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B. 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 Na^+ 浓度降低C.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D. 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答案】C【解析】解 A.人体细胞内 ADP与ATP的相互转化时刻进行 AT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A错误B.发热时伴有轻度腹泻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因此血浆中 Na^+ 的浓度不会降低 B错误C.发热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C正确D.发热时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加快所以糖原合成减少 D错误故选 C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____________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21.(2)正常情况下机体中N、P、Na、K等元素的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因此N、P等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基本相等细胞主要通过吸收_____________等化合物来摄入N元素机体通过排出___________等化合物来排出N元素21.(3)进入高原地区后有些人会出现高原反应而病倒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解析】解(1)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两方面内容【答案】(2)氨基酸, 尿素(或“尿素、尿酸、硝酸盐”)【解析】(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含氮量比较丰富是机体内N元素的主要来源蛋白质需水解为氨基酸才能被细胞摄入蛋白质中的氨基将被转化为尿素等排出体外【答案】(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内环境为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或“内环境为细胞代谢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解析】(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可使机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超出一定限度后就会出现故障22.(1)注射的溶液可先经过__________系统的运送再通过__________(填“组织液”“血浆”或“淋巴液”)进入组织细胞内22.(2)过一段时间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的 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填“细胞内”或“细胞外”) K^+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填“细胞内”或“细胞外”)22.(3)正常情况下向机体输液时需要输入的无机盐溶液与细胞外液是等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循环, 组织液【解析】解(1)注射的溶液可先经过循环系统的运送再通过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内【答案】(2)细胞外, 细胞内【解析】(2)一段时间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的 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 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答案】(3)为了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若输入的无机盐溶液的渗透压低于或高于细胞外液的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解析】(3)正常情况下为了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若输入的无机盐溶液的渗透压低于或高于细胞外液的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所以向机体内输液时输入的无机盐溶液与细胞外液是等渗的23.(1)内环境主要由图中的________组成(填序号)①与②相比成分的差别主要在于________ 目前普遍认为 ________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3.(2)上述液体都存在溶液渗透压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 其中①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若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渗透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组织液渗透压则可能会造成组织水肿23.(3)在图2中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之间 O_2、CO_2扩散的模型(说明①用实线箭头表示 O_2 用虚线箭头表示CO_2 ②不考虑CO_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答案】(1)①、②、④, ①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解析】解(1)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①、②、③、④组成体液①、②、④组成内环境①血浆和②组织液的成分相似含量不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目前普遍认为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2)溶质微粒的数目, 无机盐和蛋白质, 小于【解析】(2)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能力上述液体都存在溶液渗透压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当血浆渗透压小于组织液渗透压时水分过多的从血浆流入组织液组织液回流减慢造成组织液水肿【答案】(3)【解析】(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红细胞携带的 O_2通过血浆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呼吸产生的 CO_2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通过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24.(1)肾上腺素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功能上它是人体内的________分子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具有相似的结构而且都能直接作用于心脏调节心率由此推测它们在心脏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相同的________24.(2)用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进行实验研究如表为分组实验结果请完善实验报告D + + 2.1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材料用具小鼠若干只注射器检测耗氧量装置(如图)肾上腺素溶液和心得安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方法步骤①选取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20只均分为四组每组小鼠按上表所示注射药剂其中A组注射________②将每只小鼠分别放入装置中开始时大烧杯内外的液面等高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10min后记录________ 计算耗氧量并求出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分析①为方便比较上表中各组数值请选择适宜的图表类型绘图(如图)②结果表明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分别具有降低和提高耗氧量的作用而两者共同作用的效应是相互________③除了控制环境相同外实验可再设置一个不放入小鼠的对照装置其目的是用于________ 从而使测得的数值更精确【答案】(1)信息, 受体【解析】(1)肾上腺素属于神经递质可在神经冲动传递中起重要的媒介作用在功能上是人体的信息分子心得安和肾上腺素都能作用于心脏调节心率说明心肌细胞表面有识别两种物质的受体且受体可能相同【答案】(2)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鼠耗氧量(或呼吸速率或呼吸作用或心脏活动或心率)的影响, ①生理盐水(或一定量或等量生理盐水或0.9%NaCl溶液), ②大烧杯内液面上升高度((或大烧杯液面高度变化或大烧杯液面高度或液面的刻度读数), ①如图, ②抑制(或拮抗), ③校正(消除)因非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或消除非生物因素或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解析】(2)实验自变量为心得安与肾上腺素的有无因变量为耗氧量故该实验探究心得安与肾上腺素是否对耗氧量都有影响25.(1)正常血浆的pH值应为__________ 血浆中能起到维持pH作用的物质有_________等25.(2)图中所示结果明显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25.(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作何补充?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实验思路不要求描述细节)【答案】(1)7.35~7.45, \ HCO_3^-和\ HPO_4^2-(或\ H_2CO_3/\ HCO_3^-和\ HPO_4^2-/\ H_2PO_4^-)【解析】解(1)正常血浆的pH值应为7.35~7.45 血浆中能起到维持pH作用的物质有HCO_3^-和 HPO_4^2-(或 H_2CO_3/ HCO_3^-和 HPO_4^2-/ H_2PO_4^-)等【答案】(2)清水, 清水组实验前呈中性加入稀盐酸后溶液pH应下降图中所示曲线明显不合理【解析】(2)清水组实验前呈中性加入稀盐酸后溶液pH应下降图中所示曲线明显不合理【答案】(3)加入一定量的 NaOH 溶液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解析】(3)血浆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设置实验时可设置酸性、中性和碱性等条件下观察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本实验还需添加NaOH 测量血浆pH值的变化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这样实验更完善试卷第11页,总1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章测试1(浙科版必修3)一、选择题(共60分)1.某病人食量大,但总感到饥饿,估计病变的腺体可能是()A.甲状腺B.性腺C.垂体D.肾上腺解析: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功能,选A。
答案:A2.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注射某种药物前后的症状作为观察指标,那么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波,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解析: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因而有无胰岛素是本实验的自变量,即对照组中没有胰岛素,而实验组中应该有胰岛素,且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该与实验前发生变化。
一般做法是:给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可见对照组小鼠正常,而实验组小鼠出现血糖浓度降低的症状,再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观察到实验鼠的症状得以恢复。
答案:A3.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解析:由图可知①为激素调节,②为神经-体液调节,③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信息传递较缓慢,神经调节信息传递迅速,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答案:B4.当血液流经肝脏后,下列各项指标会上升的是()①氧分压②饥饿时血糖含量③尿素绝对含量④pH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解析:饥饿时肝糖元分解使血糖含量上升,血液流经肝脏后,氨转变为尿素,使尿素绝对含量上升。
肝细胞代谢后氧分压下降;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肝细胞代谢过程对pH影响不大。
答案:B5.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若要证明感受器是完成屈腿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操作不合适的是()A.环割后肢脚趾尖皮肤B.用探针破坏牛蛙的脊髓C.用0.5%HCl溶液刺激趾尖D.剪去牛蛙的脑解析:该实验是证明感受器是完成屈腿反射的必要环节,则感受器的有无应为实验中的单一变量,破坏牛蛙的脊髓无论有无感受器都不会发生屈腿反射。
答案:B6.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曲线图。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解析:适宜的刺激使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向两侧传递。
将电极均置于细胞外,当兴奋传至A时,AB之间就有电位差,会形成电流;当兴奋传至B时,AB之间也会形成电流,两种情况下的电流方向相反。
答案:C7.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答案:A8.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B.胰岛中α细胞和β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C.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浓度持续升高D.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解析: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时,血糖的去路受阻,来路不变,血糖浓度将持续升高。
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而不是因为经常摄入过量的糖引起的,选C。
答案:C9.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
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解析:在激素的反馈调节中,下丘脑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人体水分平衡的调节中,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选C。
答案:C10.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
例如,①判断方向;②运动协调;③渗透压或体温调节;④参与呼吸调节;⑤交感神经和部分副交感神经发源于脊髓灰质的中间外侧柱及相当于中间外侧柱的部位,因此脊髓可以成为内脏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
脊髓中枢可以完成基本的血管张力反射、发汗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选D。
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12分)在正常进餐后4 h测定甲、乙两人的血糖浓度,甲为140 mg/dL,乙为100 mg/dL,然后给甲、乙分别口服100 g的葡萄糖,并每隔0.5 h测定一次血糖浓度,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人血糖代谢及其调节功能比较正常的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变化的主要代谢途径是____________。
(3)曲线cd段表示血糖浓度平稳,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c段血糖浓度变化的调节过程中主要的参与物质是____________。
形成甲的血糖浓度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设计实验测定尿液样本是否含有葡萄糖①取样:取被测者尿样2 mL加入试管内;②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80~120 mg/dL,甲的血糖浓度为140 mg/dL,血糖浓度偏高,说明其代谢功能异常。
bc段血糖浓度下降,主要代谢途径是血糖的氧化分解和血糖合成糖元及转化为脂肪。
cd段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液中。
答案:(1)乙乙的血糖浓度在80~120 mg/dL这一范围内,与正常人一致(2)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化为脂肪(3)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液中(4)胰岛素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足(5)②在试管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 mL,振荡后,将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煮沸3 min③若试管中溶液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尿样中含有葡萄糖;若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在加热后仍呈蓝色,则说明该尿样中不含葡萄糖12.(8分)如图是人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功能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电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某一区域,可观察到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那么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
(2)图中显示面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如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
这说明运动越________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3)由图可知,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是______关系。
(4)若刺激兔右侧大脑皮层的______,可见其左侧肢体运动。
这说明此区域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______支配的特征。
解析: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的功能密切相关,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又叫第一运动区)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出现头部器官运动;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其他部位,则会出现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
这说明躯体各部分运动机能在皮层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根据图中显示,面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而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
这说明运动越精细复杂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答案:(1)神经中枢 (2)精细复杂 (3)倒置 (4)中央前回 交叉(或对侧)13.(8分)有一恶犬正在追逐一男童,如下图所示。
(1)试把下列名词列成一流程图,显示该男童逃跑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 大脑;脊髓;感觉神经元;骨骼肌;运动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男童奔跑时,心跳、呼吸________,血糖浓度______,是______兴奋的结果。
(3)该男童奔跑时,为何肌肉中会产生乳酸?写出反应式并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男童奔跑时,血浆中pH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机体如何调节使其恢复稳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感觉神经元→大脑→脊髓→运动神经元→骨骼肌(2)加快 升高 交感神经(3)C 6H 12O 6――→酶2C 3H 6O 3(乳酸)+能量该男童奔跑时,尽管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大大加强,但仍不能满足骨骼肌对O 2的需要,骨骼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4)降低 乳酸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通过呼吸排出体外,使血液pH 保持相对稳定14.(12分)据报道,当大脑里乙酰胆碱(Ach)浓度增高时,信息传递快,记忆增强,思维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