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订博士和工程硕士研究生
长春工业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长春工业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了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决定对研究生培养方案重新进行修订。
为了做好本次修订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基本依据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年)》(学位[]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号)、《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号)、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号)和《吉林省省属普通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对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二、基本原则各学科应认真贯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工作实际,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整体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应研究生教育转型期的形势要求,实现四个转变。
即发展方式从规模发展转变为注重质量提升,培养类型结构以学术学位为主转变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人才质量评价方式从注重在学培养质量转变为学习期间的学业表现与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能力并重。
(二)明确培养目标,实行分类培养。
本次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明确体现各学科(类别)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明确人才类型定位。
各学院要根据学科(类别)的层次、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各学科(类别)培养的研究生培养类型及培养标准。
(三)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培养质量。
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围绕科学研究开展培养工作;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要以实践为导向,加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相适应。
对学术学位硕研究生要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西电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博士硕士工程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一、学科、专业介绍本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建有雷达信号处理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和访问学者。
本学科点还是我校“211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成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科研经费充足。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40人,讲师和工程师30多人。
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和教学基地为开展学科研究和培养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近年来已出版专著、译著、教材数十种,在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被SCI、EI和ISTP收录论文百余篇,有数十余项科学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目前在研的纵、横向科研项目百余项,信号与信息处理是一门内容丰富、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学科,它是信息系统包括雷达、通信、导航、声纳等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信号检测、滤波、估计与识别等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信号理论、信号检测与估值、自适应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多维信号处理、智能信号处理、并行处理理论和方法、神经网络及应用、图像与图形处理、电子系统自动化设计、语音处理、雷达成像等。
二、培养方案1.博士生培养方案1.1培养目标坚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注意对博士研究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培养,使之成为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
1.认真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写译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熟练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4.具有健康的体格。
东北大学关于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
东北大学关于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各学院(部):为适应研究生学制调整,满足研究生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决定修(制)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各类别(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工作原则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应相应遵循《东北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见附件1)、《东北大学关于修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见附件2)、《东北大学关于制订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见附件3)以及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还须符合相应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政策要求),坚持科学论证、系统设计、整体优化,形成具有前瞻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水平培养方案。
二、工作安排(一)各学院(部)要高度重视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调研论证、统筹协调和严格审核,积极发挥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领域)负责团队和相关研究生导师、授课教师的作用,保证培养方案质量。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制)订过程中要吸取企业(行业)或实际部门意见。
(二)本次修(制)订的培养方案范围包括2011年以来已招生的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其它符合条件的拟招生学科应同时制定培养方案。
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原则上按照一级学科修(制)订;除工程专业学位按照工程领域修(制)订培养方案外,其它专业学位类别原则上按专业学位类别修(制)订培养方案。
(三)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负责单位和去年合格评估的负责单位一致,没有参加合格评估的按学科处确定的学科牵头单位负责。
工程博士的培养方案涉及三个领域,分别组织编写,电子与信息领域由信息学院牵头(计算机学院、机器人学院、软件学院参加);能源与环保领域由冶金学院牵头,组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编写;先进制造领域由材料学院牵头(机械学院、RAL、EPM参加)。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修订/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原则为使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的要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我校研究生院将组织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制订,探索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修订包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含统招博士研究生、直博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制订的培养方案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修订/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说明(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本次修订和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研办〖1998〗1号)和《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0]1号的精神,要与时俱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充分体现我校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成果。
2、应明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总体上都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
其区别是学术型研究生主要是培养教学科研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培养面向各专业(职业)的应用型人才。
3、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都要切实遵循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其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研究与实践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4、建立开放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鼓励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使我校研究生教育在可比方面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5、原则上按一级学科修订博士研究生(含直博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详见附件一)。
6、按照专业领域的要求,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其中全日制工程硕士按22个细分领域的30套培养方案;制订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和非法学)培养方案2套;制订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培养方案1套;制订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1套;制订全日制艺术硕士艺术设计领域培养方案1套。
陕西师范大学关于修订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
陕西师范大学关于修订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文件,是有关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的依据。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我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现对修订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意见:培养方案一般应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培养方法、学位论文。
培养方案必须科学、规范,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考核、检查。
一、培养目标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术或专门技术上做出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4. 能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撰写专业文章。
5. 在身体方面要求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在职博士生的培养年限原则上为4年。
特殊情况博士生经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原则上最长不超过6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设置以国家最新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为依据,其专业属于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属于三级学科。
研究方向的调整和设置,要注意突出本学科已有的特色和优势,力求体现前瞻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鼓励设置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方向,以促进学科专业间的合作、交叉与渗透,特别是促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用导师负责制。
提倡建立以导师为主要责任人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
长春工业大学关于修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
附件××学科(或××专业或××领域)学术(或专业)学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学科或专业代码)【黑体,小三】一、学科简介【黑体,小四】简单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特色,师资队伍、科研成果等情况。
(500字左右)二、培养目标【黑体,小四】总体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2.……3.…………【宋体,五号,1.2倍行间距】三、研究方向【黑体,小四】(研究方向原则上按原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方向不宜过多、过细。
)1.……2.……3.…………【宋体,五号,1.2倍行间距】四、学制与学分【黑体,小四】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最低需修满26学分(理工科类硕士研究生最低学分26,最高学分30,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最低学分26,最高学分32,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每学期至少开设3门专业课);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最低需修满32学分;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分要求应按国家相关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性培养方案中的有关要求执行。
【宋体,五号,1.2倍行间距】五、培养方式【黑体,小四】各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确定。
【宋体,五号,1.2倍行间距】六、课程学习【黑体,小四】1.课程设置一般研究生完成16学时的理论课程学习量,考试合格可获得1学分。
(具体的课程设置信息可以表格形式呈现,见下表)2. 个人学习计划(明确提交的时间及具体要求)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各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确定)【宋体,五号,1.2倍行间距】七、学位论文【黑体,小四】(培养方案应对学位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包括个人研究计划、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考核、学术成果、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等环节和要求做出具体规定)【宋体,五号,1.2倍行间距】八、必修环节【黑体,小四】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科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综合素质培养。
福建中医药大学办公室关于印发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的通知
一、基本原则
(一)以国家要求为准则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2006-2020)》、《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2011)》为依据,充分体现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
(六)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硕士生阶段的课程要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博士生阶段的课程要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
面向硕士生阶段的课程内容要与本科生阶段的课程内容拉开档次,面向博士生阶段的课程内容要与硕士生阶段的课程内容拉开档次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程包括指定选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
1.学位课程
(1)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课程的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博士生:
①政治理论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2学分
②外语:博士英(日)语:108学时,3学分
(三)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数量不宜过多,每个研究方向应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范围,尽可能围绕学科建设规划确定研究方向,并能体现我校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
应包括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特色和研究意义等四个方面
(四)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
专业课的设置应根据各学科专业、各层次、各类型的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注意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整体功能
硕博连读研究生工作条例(修订稿)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工作条例(修订稿)为更好地遵循研究生教育的自身规律,提高博士生的选拔质量,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规范博士生招生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有关规定,结合本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条例。
一、培养目标硕博连读是指从本所已完成规定的课程且成绩优秀,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读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拟按硕博连读方式选拔的学生需根据本所的规定提出申请,并通过资格考核,被录取后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
硕博连读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某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科学技术专门人才。
二、选拔对象与时间硕博连读生选拔对象为在读硕士二年级学历研究生,申请时间一般在每年秋季学期进行。
三、学习年限和培养阶段1、学习年限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五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若在五年内不能完成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期限,最长不超过8年,所里不承担延长期所需各项经费。
2、培养阶段符合硕博连读申请条件的在读硕士生须提出书面申请,由导师与所在研究室推荐,经研究生部资格审核通过后方能参加硕博连读资格考核。
资格考核通过并予以录取的硕博连读生于下一学期转入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
资格考核不合格的仍按同年级原专业普通硕士生继续进行培养。
四、资格考核1、申请条件① 热爱祖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学习勤奋;② 已修完全部硕士课程,且全部课程成绩优良率一般达80%以上,无不合格记录;③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合理,具有发展成博士论文的趋势,或者在参加课题研究中科研成果突出,有进一步培养潜力;以排名第一作者在SCI、SSCI、CSCD 收录的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可优先推荐;申请者不做硕士学位论文;④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2023年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
2023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2023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对部分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进行调整,包括合并、拆分、新增等。
2.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根据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对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进行调整,包括新增、调整、撤销等。
3. 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市场需求。
4. 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科交叉融合,新增一批交叉学科,促进跨学科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5. 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增加工程硕士、工程博士等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满足行业需求。
6.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以上措施,旨在优化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的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中北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制订的说明
中北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说明为便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执行,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现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中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1.基本原则1.1 培养方案的修订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研办(1998)1号]、《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办(2000)1号]及《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8)等文件规定为依据,要充分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1.2 紧密结合我校发展战略,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围绕研究生素质拓展、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提升等基本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讨。
坚持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强化培养方案的有效性,进一步规范和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
1.3 已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专业,统一按一级学科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目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但在一级学科下已具有较多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专业,也按所属一级学科统一制定培养方案;对于目前只有一个二级学科授权的可暂按二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
对于某些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在两个学院分别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由各学院分别制定,最后由研究生培养处进行汇总。
2.课程与学分要求博士生培养方案在课程和学分设置方面进行调整和修改时,必须满足学校规定的最低要求。
2.1 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中的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和外语课,是所有博士生必修的学位课,由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委员会依据有关文件精神以及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总计8学分。
2.2 基础理论课基础理论课是指该学科门类中一级学科内各个专业博士生都必须修读的学位课,应体现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在基础理论方面应具备的宽度和水准,总计4学分。
2.3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是指该专业博士研究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应体现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应具备的宽度和水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附件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我院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各培养单位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在已获培养授权的学科专业内,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并以此作为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
为指导各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1. 本指导意见适合于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十二个学科门类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
2. 按照“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遵循“要求一致、共性统一、个性自治”的原则,我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以培养单位为基础,各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要即反映国家、研究生院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又体现本单位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3. 各培养单位应以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研办〔1998〕1号)和《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办〔2000〕1号)等文件规定为指导,认真总结本单位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积极吸取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成果,大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根据本意见的基本要求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
4. 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包括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课程体系和学分要求、必修环节与要求以及学位论文工作等基本内容,其他内容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研究生培养情况确定。
二、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根据国家对学位授予者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培养以及本单位的特点,阐明对本学科专业博士或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方面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修订印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修订印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12.01•【文号】学位〔2020〕29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正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修订印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的通知学位〔2020〕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位委员会,军队学位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省级统筹,推动学位授予单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和自身办学特色与学科专业水平,主动调整优化学位授权点结构,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将修订后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20年12月1日附件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2020年7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修订)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试点工作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规定的动态调整,系指各学位授予单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本单位学科发展规划与实际,撤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权点,并可增列现行学科目录中的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的其他学位授权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位委员会、军队学位委员会(下称“省级学位委员会”)在数量限额内组织本地区(系统)学位授予单位,统筹增列现行学科目录中的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的学位授权点。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学位授权点,包括:1.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仅包含博士学位授予权,不包含同一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安徽农业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规定.
安徽农业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规定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现对我校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做出如下规定。
一、培养目标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特别是要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要求是:(一)必须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二)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必须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在所研究的方向范围内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博士研究生必须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够作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
二、学制与学期(一)学制:实行弹性学制,硕士研究生2-3年(在职硕士研究生不得少于3年);博士研究生3-4年(在职博士研究生不得少于4年);提前攻博研究生5-6年。
对于提前修完学分,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可提前进行论文答辩,通过者可以提前毕业;对于不能按时修完学分或不能按时通过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可推迟毕业。
但在校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硕士生不得超过5 年;博士生不得超过7年;提前攻博研究生不得超过8年,在职研究生可适当延长一年。
(二)学期设置:每学年为两学期,每学期分两个阶段组织教学。
三、研究方向在学科专业范围内可设置若干科学、规范、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数量不宜过多,一般为3-5个。
为了使研究生毕业后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应过窄过细,应提倡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与交叉,以发展新兴边缘学科。
关于修订(制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修订(制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做出了“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决策,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深化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借鉴国内外有关先进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贯彻学校“尊重的教育”理念和走“强校之路,特色之路,开放之路”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博士生培养工作在学校发展与学科建设工作中的突出地位,以强化过程、优化环境为重点,以增强博士生创新能力、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为主旨,为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修订原则1.要处理好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
科学研究要贯穿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课程学习要体现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宗旨,要有助于开阔博士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博士生批判性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要处理好导师指导与博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之间的关系。
要为博士生学习和研究提供充分的自主空间;导师指导要有助于引导和促进博士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
3.要处理好导师负责制与集体指导之间的关系。
切实贯彻导师负责制,明确导师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导师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实施集体指导制度,注重发挥集体智慧,拓宽博士生学术视野,实现博士生的个性化培养。
4.要处理好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在注重结果的同时,加强过程指导和评价,努力实现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
5.要处理好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成果取得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相互促进。
三、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素养,高度的创新精神,独立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够胜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
附件3:北京林业大学关于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根据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发展、国民经济发展、林业及生态建设对高层次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按照教育部有关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机制改革的要求,科学地设计和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增强我校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等领域的竞争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与要求1.培养层次及目标我校研究生培养目前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相对独立的培养层次。
博士研究生:主要培养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学术人才,兼顾高层次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岗位的需要。
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组织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层次生产、管理工作的能力。
博士生培养工作应以学术训练为重点,核心在于知识创新和通过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适应学术研究、生产、管理和教育等不同岗位的需要。
硕士生培养工作应强调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学术型、应用型或复合型),并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培养方案。
2.修订范围及口径本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范围包括我校所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并且已经招生的学科、专业。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以公共要求为主,以一级学科为口径制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以二级学科为口径制订。
无论按什么口径制订培养方案,都要加强一级学科意识。
3.修订内容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应包括学科简介、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提出的除公共要求之外的其他内容(如对“三助”实施、学术活动及发表学术论文等的要求)、学位类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修订博士和工程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的通知
各院、系:
在各院系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度我校65个学科点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已经完成。
2005年度拟重点开展博士研究生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系统修订工作。
针对现有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现对本次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作如下具体要求:
一、培养方案《总则》
对各学科点或专业领域培养方案中若干相同的内容,将由研究生院统一制订培养方案《总则》。
二、培养目标
只要简述本专业的特色、专长与目标要求。
三、研究方向
(1)避免研究方向设置过多、过细;
(2)避免在同一专业下设置雷同的研究方向;
(3)避免在同一专业下设置外延不同而相互涵盖的研究方向;
(4)避免研究方向的设置与所属学科专业之间无关联性。
四、课程设置:
严格按研究生院提供的“课程设置表模板”进行填写(见附件一、附件二),注意事项如下:
(1)规范开设课程的名称;
(2)避免不同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雷同现象;
(3)避免不同院系重复开设雷同课程;
(4)除外语、政治、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外,其它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严格按16学时为1学分设置,每门选修课程一般为1—2学分,不
高于3个学分;
(5)本专业若有特殊的教学培养环节,可以另外备注说明。
五、时间安排
密安排:
★各院系组织人员进行认真研讨和补充、修订,形成初稿(按附件一、二的格式),教研室主任和分管研究生教学的副院长(副主任)审核签字后由教学秘书统一汇总交至研究生院(在5月20日之前提交);
★研究生院组织专家对初稿进行研讨及修订(5月30);
★研究生院将专家意见反馈给各院系,沟通达成一致后定稿(6月17日之前)。
各院系教学秘书将定稿的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简介(200字左右,包括课程英文名称)、教学大纲(格式见附件三)打印稿一份及电子文档(pgh@)于2005年6月17日前一起交到研究生院。
六、学科点及专业领域名称与负责院系
凡负责/共建单位均须制定相关学科专业及工程领域的培养方案,见附件四。
附件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编写格式
附件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编写格式
附件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及样板
附件四:博士培养方案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负责/共建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2005年4月26日
专业名称(黑体小三号)
一、培养目标(标题宋体小四号,正文宋体五号)
二、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
专业名称(黑体小三号)
一、培养目标(标题宋体小四号,正文宋体五号)
二、研究方向
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五号黑体):(五号楷体)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内容:
任课教员: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四号黑体)
课程英文名称(五号黑体):Geology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五号楷体)
适用专业:
一、课程性质(五号黑体)
正文(五号宋体)
二、课程教学目的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六、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八、本课程在课外练习方面的要求
九、本课程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
十、其它有关问题说明
大纲撰写人(五号黑体):丁一(五号楷体)
大纲审阅人:丁一
学院负责人:丁一
制(修)订日期:年月日
编写样板——环境地质学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 Geology
课程编号:01630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地质学、地球化学、土地资源管理
环境地质学教学大纲
(学时范围:32学时)
一、课程性质
该课是为地质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非地质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以讲授地质环境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着重讲授原生地质环境,普及学生们的地质环境知识,提高学生们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为他们今后从事这方面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本课以讲授原生地质环境为主线,论述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学的概念、内容、任务以及研究方法,地质环境构成的主要因子,地质环境形成的热力学基础及其影响因素,地质环境的分类,海洋及其环境效应,地下水与地质环境问题,城市建设,规划与地质环境,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及其防治,第四纪环境变迁的基本特征与未来环境预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的内容:地质环境形成的热力学基础,第四纪环境变迁的基本特征与未来环境预测,地质环境研究的内容、任务和方法。
掌握的内容:地质环境构成的主要因子,地质环境的分类,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城市建设、规划与地质环境,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的类型、成灾机理及其防治。
深入理解的内容:地质环境的形成、演化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五、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是在学生学完一些相关课程之后,深入了解地质环境基本内容的一门课。
预备课程: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地球化学,地球科学概论,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等。
六、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本课采用讲课与实习同时进行,内容包括地质灾害、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
8学时
七、课程各章节的学时分配
总学时:32
其中讲授32学时,实习0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
九、本课程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十、其它有关问题说明
本课目前还没有实验室,所以试验课很难进行,本课应在其它的专业中开设。
大纲撰写人:程捷
大纲审阅人:程捷
学院负责人:岑况
制(修)订日期:年月日
附件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博士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
备注:凡负责/共建单位均须制定相关学科专业及工程领域的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