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毒性
毒性名词解释中药学
毒性名词解释中药学在中药学领域中,毒性名词是对中药药材或药物的毒性特征进行描述和解释的专业术语。
毒性名词在中药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指导临床用药、药物筛选和药物开发。
了解和掌握毒性名词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运用中药药材,保障药物安全、高效和合理使用。
1. 诱发毒性诱发毒性是指某些中药药材或药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特定的毒性反应,主要包括直接毒性、慢性毒性和过敏毒性。
直接毒性是指药物本身具有的有害作用,即使在正常剂量下也可能引起毒性反应;慢性毒性则是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导致的损害,症状常隐匿或潜伏,造成慢性中毒。
过敏毒性则是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包括迟发型过敏和即发型过敏。
2. 累积毒性累积毒性是指某些中药药材或药物在体内积累达到一定浓度时引起的毒性反应。
某些药物在体内殓积不易排泄,会导致毒性反应加重。
了解药物的累积性质,可指导合理的用药方案,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 叠加毒性叠加毒性是指不同药物或药物组合在体内共同作用导致的毒性增强效应。
某些药物在单独使用时毒性较小,但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相加或相乘的效应,导致毒性增加。
合理搭配药物,避免叠加毒性的发生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4. 代谢毒性代谢毒性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作用形成的代谢产物具有的毒性效应。
有些药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更高的毒性,会使毒性反应得不到缓解。
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毒性有助于有效避免代谢毒性引起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毒性名词解释中药学是中药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通过对毒性反应的描述和理解,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实践,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
对毒性名词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对于推动中药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中药毒性的思考
关于中药毒性的思考传统中医对“中药的毒性”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其一,“毒”即药:早在周代“毒”与“药”不分,混称“毒药”。
直至明代仍有一些医家谓毒即药。
其二,“毒”指药物的偏性:泛指药性的强弱、刚柔、急缓。
古人认为,中药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利用中药具有的偏性来祛邪扶正,纠正机体气血阴阳之偏颇,以使之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其三,“毒”专指毒副作用:有些药物性质强烈,作用峻猛,使用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以致造成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和损害。
与前者广义之“毒”相对而言,这种不良反应属狭义的“毒”性。
现行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材616个品种,其所记载的有毒中药分级仍然依据历代本草经验,分为有大毒、有毒、有小毒3个层次,共计80多种。
现代中医药学理论认为,毒性是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是用以反映药物安全性的一种性能。
毒性反应会造成脏腑组织损伤,引起功能障碍,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甚至死亡。
现普遍认为:毒药是指毒性及药理作用强、安全范围小(治疗量与中毒量或致死量接近)、应用不当甚至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容易发生毒性反应的中药。
现代中药毒性完整的概念还应包括急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大家普遍认识“药“是治病救人的,而“毒”是致病害命的。
但是中药毒性与药效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专家讲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毒药既有对人体不利的一面,也有治疗疾病的一面。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的有毒物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有毒成分为非有效成分,如半夏、白果、苍耳子等都含有无治疗作用的有毒成分,把它们去掉可以防止中毒;二是有毒成分便是有效成分,即以其毒性来治疗疾病,如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等乌头类药物,其乌头类生物碱有剧毒;马钱子的番木鳖碱、巴豆中的巴豆油等既是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如将其去掉则药效丧失,若使用生药又会引起中毒,只有降低其有毒物质的含量以减少毒性,保持一定的药效。
中药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中药毒性药品管理制度一、引言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特点。
然而,部分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为加强中药毒性药品的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中药毒性药品的定义及分类中药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强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中药。
根据毒性大小,中药毒性药品分为一级毒性药品和二级毒性药品。
一级毒性药品包括砒霜、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等;二级毒性药品包括附子、天南星、马钱子、巴豆、雷公藤等。
三、中药毒性药品的管理1. 毒性药品须具有由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主管药师以上的药剂人员负责管理。
2. 毒性药品需设毒剧药橱,实行专人、专柜、专帐,贴明显标签加锁保管的方法。
3. 调配毒性药处方时,必须认真负责,称量要准确无误,处方调配完毕,必须经另一位药师复核后,方可发出,并行签名。
4. 本院就诊的患者,如需用毒性药品者,应由多年实践经验的主治以上的医师开方,并写写明病情及用法,一类毒性药品由院长签字,二类毒性药品由药学科主任签字,方可调配,对于民间单方,验方需用的毒性中药,患者购买时,应有购买者所在机关单位出具购买证明。
5. 毒性药品须按药典规定,内服一类药品为一日量,二类药品为二日量,外用适量。
6. 毒性药品应设立专帐卡,每日盘点一次,日清月结,做到帐物相符,并填写使用登记本。
登记本应明患者姓名、年龄、用药品名数。
7. 毒性药品的处方应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未经审批的处方不得调配毒性药品。
8. 毒性药品的调剂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药师进行,确保调配准确无误。
9. 毒性药品的储存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10. 毒性药品的使用应遵循医嘱,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四、中药毒性药品的培训与考核1. 医院应定期组织中药毒性药品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中药毒性药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1.101.4.5毒性中药学中药学
中药毒性
2.毒性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 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 如:吴茱萸、细辛、苦杏仁
中药毒性
3.中毒原因 (1)剂量过大 (2)服用太久 (3)炮制不当 (4)配伍失误 (5)制剂不妥 (6)外用失控 (7)误食误用
中药毒性
4.预防措施 (1)应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使用的 特殊要求。 (2)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严格控 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 (3)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毒副 反应,早诊断、早处理。
中药毒性
1.毒性的含义 •古代:毒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 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 •现代: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及损害性。
中药毒性
2.毒性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 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 如:草乌、川乌、马钱子 (2)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 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 如:附子、商陆、牵牛子
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束
中药成分的毒性
中药成分的毒性
中药毒性是指中药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和依赖性等。
中药成分的毒性:
1、含生物碱类中药的毒性,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支蒿等因含乌头碱成分,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均有明显的毒性。
2、含有机酸类中药的毒性,马兜铃酸除在马兜铃中含有外,还有几十种中药如关木通、细辛、天仙藤、广防己、青木香等均存在。
马兜铃酸是一类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质。
对肾损害的主要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致肾小管间质性病变,引起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其中以慢性肾衰竭最为多见。
3、含苷类中药的毒性,含黄酮苷类成分的中药芫花、广豆根等,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也能导致肝脏损害,初选黄疸等症状。
4、含毒蛋白类中药的毒性,毒蛋白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对胃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广泛性内脏出血。
如巴豆、苍耳子均含有毒蛋白,中毒反应为剧烈吐泻、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
5、重金属类主要包含砷、含汞、含铅类的中药。
含铅类中药有黄丹、密陀僧、樟丹、黑锡丹等。
铅中毒可造成卟啉代谢紊乱,阻碍血红蛋白合成,且可直接破坏红细胞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溶血;可引起胃肠炎性改变,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平滑肌和血管痉挛而致肠
绞痛。
中药毒性简介培训
五、减毒炮制实例
破坏共存酶活性 苦杏仁:主要成分苦杏仁苷,水解产物HCN
误服过量苦杏仁可产生氢氛酸中毒,使延脑等中枢先抑制后麻痹,并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而引 起组织窒息。炮制——
苦杏仁酶和野樱酶 沸水 破坏 苦杏仁苷含量 煎剂>生品 体内胃酸作用下缓慢分解,产生适量HCN,只起镇咳平喘作用而不至于引起
紫、心悸,甚则昏迷、休克,多数病人有心动过缓伴心率不齐与不同程度的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
三、毒性中药的化学成分
含毒蛋白类 ——消化系统毒性 巴豆(毒性球蛋白)—溶解红血球使局部细胞坏死,内服使消化道腐蚀出血,并损坏肾脏而尿血。 苍耳子(苍耳子毒蛋白)—神经消化系统机能障碍,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附子含乌头碱,小剂量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中毒。 用药时间过长,如黄花夹竹桃含强心苷,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
考虑特殊生理、体质对药物的反应 如种族,性别,年龄,体质量与个体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况(如妊娠期、哺乳期),不同时间等。 特异体质、老年人、婴幼儿、孕育期、与肝肾功能下降患者
等
毒性中药的化学成分
➢ 生物碱:川乌、草乌、附子、马钱子、洋金花、雷公藤、常山、喜树、长春花、华山参、天仙 子、罂粟、麻黄
➢ 毒性蛋白:巴豆、白扁豆、相思豆、蓖麻子、苍耳子、蕲蛇、全蝎等 ➢ 苷类与内酯类:大戟、芫花、苦株、马桑、莽草子、樟树油 ➢ 有毒金属元素:雄黄、朱砂、砒石、轻粉、升药、铅丹、黑锡丹 ➢ 强心苷:香加皮、罗布麻、杠柳、铃兰、万年青、羊角拗、夹竹桃、蟾酥 ➢ 皂苷:商陆、木鳌子、白头翁、川糠、皂夹、黄药子 ➢ 苷:苦杏仁、桃仁 ➢ 草酸钙针晶:半夏、天南星、白附子、虎掌南星 ➢ 脂肪油:巴豆、千金子、大风子、木鳖子 ➢ 挥发油:细辛、芫花、蜂房 ➢ 马兜铃酸:关木通等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的毒性是指其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的能力。
中药毒性的产生原因多方面,包括中药自身的成分、制剂方式、用药的剂量、给药途径以及使用条件等。
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就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首先,中药自身成分就是造成其毒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药中含有大量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酚类、醛类、甾体化合物等,这些成分能对人体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产生影响,且有些成分具有较大的毒性。
例如,雄黄、砒霜、蛇胆等即为有毒中药,其毒性表现在人体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等各个方面,若用量不当,则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因此,需要正确地使用中药、正确地识别中药药材和提取物的成分,严格控制它们的含量和比例,以减少中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其次,制剂方式也可能影响中药毒性。
应当注意到,中药的不同制剂方式对其毒性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如果将中药直接制成干燥粉末,具有较高毒性的成分可能难以被稀释和分离,这就会增加中药的毒性。
反之,如果将中药水泡或煮制成水提液,制成药片或者口服液,较高毒性的成分则被较好地稀释和分离,对人体的影响也可能相应降低。
此外,用药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也是影响中药毒性的两个主要因素。
中药用药需要注意剂量,特别是对于有毒中药,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药量,控制用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中毒。
同时,给药途径也起到重要作用。
若中药被以皮内注射、静脉注射等非正规途径给予使用,则有可能引起较大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要在遵守中药临床使用操作规程的前提下,选用适当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式,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使用条件也会影响中药的毒性。
因为许多中药的毒性具有季节性或者环境依赖性,如同一植物在不同季节采摘的药材毒性可能存在明显差异。
在使用危险中药时,植物的采摘、加工、保管和配制过程都需要严格控制,充分保证其品质和纯度,同时在使用时要注意温度、时间和环境等因素,以确保药品的使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需要对中药的成分、制剂方式、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使用条件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炮制加工制成的药物。
中药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和保健。
中药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不正确使用或滥用中药,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和中毒。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是由其中包含的有效成分决定的。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
药效成分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关键成分,而毒性成分则是与中药潜在的毒性反应有关的成分。
某些中药含有驱虫成分,这些成分对寄生虫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对于正确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相关。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密切相关,正确使用剂量可以发挥中药的药效,而过量使用则可能导致中毒。
使用方法也影响中药的毒性。
举例来说,某些中药可以内服、外用或煎煮,而不同的用法会影响中药的毒性和吸收途径。
要正确使用中药,必须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并注意剂量和用法。
个体差异也影响中药的毒性反应。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代谢能力都不相同,因此个体差异可能会导致对中药的毒性反应有所不同。
有些人对某种中药可能会有过敏反应,而其他人则可以耐受较高剂量的中药。
在使用中药之前应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剂量调整和监测。
要正确使用中药并避免中药的毒性反应,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选择有资质的医生或中医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
2.根据剂量和用法正确使用中药,并遵循医师或中医师的指示。
3.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4.密切观察使用中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用并告知医生或中医师。
5.在使用新的中药前,最好先进行过敏试验或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正确使用剂量和用法、关注个体差异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中药的毒性反应,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小科普----带您快速了解中药毒性
中药小科普----带您快速了解中药毒性中药毒性的概念与内涵十分复杂,既包含了现代药学意义上的毒理毒性,即使用后容易引起的毒性反应,又包含了古代文献中称的“毒”性,即中药之所以成为中药,区别于普通的天然物质,是因其具有特殊的偏性,这样的偏性在古代文献中称之为“毒性”。
《伤寒论》载方113首,其中含有毒性中药的方剂60首,占总数的53.1%。
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五脏病气法时》中谓:“药以治病,以毒为能。
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盖气味之偏,药饵之属也,所以祛人之邪气。
”这里所说的“毒”就是指药物的偏性,即可以治病的植物,同时也包括一些可能引起中毒的动物或矿物,从而逐渐成为可以治疗的中药。
一、现代医学对药物“毒性”的认识现代医学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是基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果。
药物毒性指的是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机体产生的不良效应。
现代医学通过严格的毒性评估和研究,对药物的毒性进行检测和评价,并根据毒性情况制定用药规范和安全使用指南。
药物毒性的评价包括药理毒性、生化毒性、组织学毒性和临床毒性等方面。
药理毒性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生化毒性研究药物对生物体内生化过程的干扰和损害。
组织学毒性研究药物对组织和器官的损害程度和机制。
临床毒性研究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现代医学对药物毒性的认识和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改进,不断提高了对药物毒性的认知水平。
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和药物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研究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
在使用药物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使用药物,并及时报告任何不良反应。
同时购买药物时应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疗机构,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准确的用药指导。
二、传统医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每一种中药药性如气味、归经、升降、毒性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中药的特性。
中药的毒性起初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是指药物之所以可以治病的根本原因,后又认识到具有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毒性,关键在于如何应用。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药在治疗疾病的也存在着一定的毒性作用。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药毒性的概念、分类、毒性表现、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加深大家对中药毒性的了解,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一、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毒性是指中药药物在一定剂量下所具有的对人体所产生的有害效应。
这种有害效应可以表现为中药药物对人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产生损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中药毒性是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药药物配伍、用药安全的重要内容。
二、中药毒性的分类1. 性质分类根据中药药物的毒性性质不同,可以将中药毒性分为寒性毒药、热性毒药、毒性草药等不同类型。
寒性毒药如雄黄、砒霜等,常导致寒凝凉结、流注脉滞等病证;热性毒药如碘、氢氰酸等,常易引起发热、皮肤灼烧等病症。
2. 病症分类根据中药毒性对人体的不同损害表现,可以将其分为心脏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等不同类型。
心脏毒性病症常表现为心悸、心律失常等;肝毒性病症主要是肝功能损伤;肾毒性病症则主要是肾功能损伤;神经毒性病症则表现为头晕、昏迷等。
三、中药毒性表现中药毒性的表现有时很隐匿,不易察觉,但一旦超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
典型的中药毒性表现有:1.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是指服用中药后,短时间内发生中毒反应,症状表现为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等。
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等严重后果。
2. 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是指长期服用中药后,逐渐发生中毒反应,症状表现为体质虚弱、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等。
长期慢性中毒还可能导致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功能损害。
3. 过敏反应中药毒性还可能表现为过敏反应,症状主要是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
过敏反应对于某些患者可能会发展为过敏性休克,甚至威胁生命。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中药毒性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中药作为药物,其药效主要来自于其中的活性物质,而活性物质往往具有一定的毒性。
罂粟壳中的吗啡、阿片类物质具有麻醉和止痛作用,但同时也具有成瘾性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正确使用中药需要遵循“适量为宜”的原则,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
中药毒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中药毒性主要表现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形式。
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中毒反应,如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
慢性毒性则表现为长期使用中药导致的器官损害,如肝肾功能损伤等。
在中药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体征,并及时纠正不良反应,避免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
正确使用中药可以减少中药的毒性作用。
中药的毒性并非绝对的,而是与用药方式、剂量和配伍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
适当选择用药途径、合理控制剂量、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减少中药的毒性作用,充分发挥其药效。
中药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炮制、配伍等方式进行加工和调配,进一步减少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合理使用中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药的毒性是存在的,但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控制药物质量,可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的发生。
在使用中药时,应该注重剂量控制、质量监管和用药方式的选择,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
毒性中药知识点总结
毒性中药知识点总结毒性中药是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其毒性可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或危害。
毒性中药在中医药应用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和防范风险。
本文将对毒性中药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毒性中药的常见来源、毒性发生的机制、毒性评价方法、毒性中药的分类和常见毒性中药的介绍。
一、毒性中药的常见来源毒性中药的常见来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
其中,植物类毒性中药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包括生地黄、白附子、砒霜等;动物类毒性中药主要是指一些动物的毒蛇、毒蝎等;而矿物类毒性中药则包括砒霜、辰砂等。
二、毒性发生的机制毒性中药的毒性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剂量和途径、生物转化和药理作用等几个方面。
其中,化学成分是影响毒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某些植物含有的毒素如生物碱、生物素等;剂量和途径是指药物的使用方式和给药剂量对毒性的影响;生物转化是指体内对毒性物质的代谢过程;药理作用则是对于毒性物质的作用机制和毒性反应的影响。
三、毒性评价方法毒性评价方法是对毒性中药进行毒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主要包括体外评价方法、体内评价方法和毒性机理研究。
体外评价方法主要是在体外进行对毒性中药的毒性评价,包括细胞毒性实验、动物毒性实验和化学分析等;体内评价方法是在体内进行对毒性中药的毒性评价,包括动物毒性试验、临床观察和毒性代谢动力学研究等;毒性机理研究是对毒性中药的毒性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毒性物质的分子机制、生物化学途径和毒性反应机理等。
四、毒性中药的分类毒性中药根据其毒性程度和毒性发生部位等不同特点可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急性毒性中药、慢性毒性中药和致癌、致畸毒性中药等。
急性毒性中药是指对人体产生急性毒性反应的中药,主要包括白砂糖、砒霜、白附子等;慢性毒性中药是指长期使用会产生慢性毒性反应的中药,主要包括鹿角霜、雄黄等;致癌、致畸毒性中药是指对人体产生致癌、致畸毒性反应的中药,主要包括黄芩、三棱、蓖麻等。
五、常见毒性中药的介绍1. 砒霜砒霜是一种极具毒性的中药,其主要成分为砒霜碱和砒霜酸等化合物。
论中药的有毒与无毒
论中药的有毒与无毒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虽然中药在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药物含有有毒物质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中药的有毒与无毒问题,并分析其风险与安全性。
中药的有毒性分析中药的有毒性主要源于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
一些中药中含有植物毒素、重金属元素以及其他具有有毒性的物质。
这些有毒物质的存在可能对人体带来一定的风险。
植物毒素许多中药是由植物提取的,而植物本身可能含有有毒物质。
例如,常用的中药材之一的雄黄,其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具有较强的毒性。
而川乌、白附子等药材中也含有具有神经毒性的生物碱。
重金属元素中药中经常会检测到一些重金属元素的残留,如铅、汞、砷等。
这些元素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含有过量重金属的中药可能导致中毒,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甚至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其他有毒物质除了植物毒素和重金属元素,一些中药还可能含有其他类型的有毒物质。
例如,某些中药中可能检测到农药残留、药液中的有机溶剂以及其他污染物。
这些物质的存在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风险。
中药的安全性评估尽管中药中存在有毒物质的风险,但通过科学的评估和筛查,可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性。
临床研究在中药广泛应用之前,通常会进行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这些临床研究可以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副作用,并基于这些数据提供安全用药的指导。
药物监管药品监管部门在中药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药品质量标准、监督检查和抽样检测,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材认证对中药材进行严格的认证也是确保中药安全性的一种途径。
通过对中药材的产地、生长环境、采收和加工等方面的监控,可以避免中药中的有毒物质的出现。
中药的使用与风险的平衡中药具有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中药都是安全的。
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权衡疗效和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合理用药中药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剂量使用。
毒性中药ppt课件
肝肾损伤
一些毒性中药可能对肾 等器官造成损害,长期使 用可能引发肝肾疾病。
生命威胁
如使用不当或误用,毒性 中药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 ,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02
常见毒性中药品种
砒霜
砒霜的毒性很强,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 ,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还能强烈刺激胃 肠粘膜,使粘膜溃烂、出血;亦可破坏血管,发生出 血,破坏肝脏,严重的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
显微鉴别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和技术,但可以提供更准确的 鉴别结果。
对于一些外观相似但毒性不同 的中药材,显微鉴别可以提供 更可靠的鉴别依据。同时,显 微鉴别还可以用于中药材的真 伪鉴别,确保用药安全。
理化鉴别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总结词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 中药材中的有毒成分, 是鉴别毒性中药最准确 的方法。
马钱子含有马钱子碱、番木鳖碱等成分 ,其毒性成分主要为士的宁碱。过量服 用马钱子会导致中毒反应,如肌肉颤动 、惊厥、呼吸困难等,严重时甚至会导
致昏迷和死亡。
马钱子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列为 稀有濒危植物。
乌头
乌头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母根,其味辛、苦、温,有大毒。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等功 效。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成分,如乌头碱、新乌头碱等,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作用。过量服用乌 头会导致中毒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毒性中药的特点
01
02
03
药效迅速
毒性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往 往能迅速发挥治疗作用, 对某些疾病具有独特疗效 。
使用风险高
由于毒性中药具有一定的 毒性,使用不当可能导致 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我国使用了数千年。
中药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使用。
随着近年来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中药的毒性问题。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是指中药对人体产生的有害影响。
这种毒性可能包括对内脏器官的损害、致畸、致癌、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毒性多种多样,有些中药的毒性较低,可以安全使用,而有些中药的毒性较高,需要慎重使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药的毒性特点及其正确使用方法。
中药的毒性特点:1.毒性分布广泛:中药的毒性分布在不同的药材和药物中,有些中药的毒性非常低,如枸杞子、黄连等,可以放心使用;而有些中药的毒性较高,如半夏、干姜等,需要慎重使用。
2.毒性机制复杂:中药的毒性机制主要是通过药理作用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包括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的影响。
有些中药的毒性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
3.毒性表现多样:中药的毒性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毒性表现不仅取决于药性的强弱,还与个体差异、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因素有关。
中药的正确使用方法:1.了解中药的毒性特点:在使用中药之前,首先要了解中药的毒性特点,包括其毒性程度、毒性表现形式、毒性机制等。
只有了解了中药的毒性特点,才能够正确使用中药,避免因误用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2.遵医嘱用药:在使用中药时,要根据医生的嘱咐来用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因过量用药而引起中毒反应。
3.慎重选用有毒中药:对于毒性较高的中药,如半夏、附子等,需要慎重选择,避免因误用而引发不良后果。
在使用这些中药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4.了解过敏史:在使用中药之前,要了解自己的过敏史,避免因对某些中药过敏而引发过敏反应。
如果有过敏史,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中药毒理的认识
中药毒理的认识
中药毒理是研究中药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与西药相比,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毒理风险。
中药毒理实际上是对中药药物的毒性评价与研究。
在中药毒理研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急性毒性:主要是指中药药物在较短时间内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
通过动物实验可以评价中药药物的急性毒性,包括了LD50(半数致死剂量)的测定。
2. 慢性毒性:指中药药物长期应用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
慢性毒性可以通过长期观察动物实验、临床观察等方法进行评价。
3. 致癌性和致突变性:中药药物可能存在一些成分对机体的致癌或致突变作用。
通过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以及人群调查等研究方法可以评价其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4. 不良反应:中药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过敏反应、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肾损伤等。
对于不同的中药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和程度也不尽相同。
中药毒理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药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和风险。
通过对中药药物毒理的认识,可以合理使用中药,减少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毒性中药饮片目录
毒性中药饮片目录所谓中药的“毒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讲,毒性作为中药的性能之一,指的是药物的偏性。
如张子和云:“凡药皆有毒,非指大毒、小毒谓之毒。
”狭义上讲,所谓“毒药”,是指药物的药理作用剧烈,极量与致死量很接近。
虽服用少量,但超过极量时,即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药物。
现代所说的中药的毒性,都指的是狭义的概念。
根据卫生部的规定,目前我国在《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管理的毒性中药品种有27种,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马钱子、生XXX、生半夏、生南星、生狼毒、生藤黄、生甘遂、洋金花、闹洋花、生千金子、生天仙子、蟾酥、轻粉、红粉、雄黄、白降丹、雪上一支蒿。
要求必须专人、专柜、加锁保管,并建立登记账,记明收、支、存情况,处方单独保存2年备查。
但是这些中药中,有些药物在现代已经没有使用意义,长期无人使用,如水银、红粉、白降丹等。
由于毒性中药简单发生不良反应,使良多医生临床不敢利用。
实际上临床使用时只需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掌控住用法用量,运用适合,就能够达到以毒攻毒的结果,不仅不会发生中毒,而且对一些疑难顽症的治疗可以取得奇效。
2000版的《中国药典》中收载的毒性中药共72种,其中良多都是临床的经常利用药。
大毒”者10种:XXX、马钱子、马钱子粉、天仙子、XXX、巴豆霜、红粉、闹洋花、生草乌、斑蝥。
有毒”者38种:干漆、土荆皮、山豆根、千金子、千金子霜、制川乌、天南星、木鳖子、甘遂、仙茅、白附子、白果、半夏、朱砂、华山参、全蝎、关木通、芫花、苍耳子、两头尖、附子、苦楝皮、金钱白花蛇、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轻粉、、洋金花、常山、商陆、硫磺、雄黄、蓖麻子、蕲蛇、罂粟壳、蜈蚣、蟾酥。
小毒”者24种:XXX、九里香、土鳖虫、川楝子、小叶莲、水蛭、北豆根、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草乌叶、南鹤虱、鸦胆量、重楼、急性质、蛇床子、猪牙皂、蒺藜、鹤虱、绵马贯众、艾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 老龙舡户》 • “盖此等贼以舟渡为名, 赚客登舟, 或投蒙 药, 或烧闷香, 致客沉迷不醒, 而后剖腹纳 石, 以沉水底。” 李渔《意中缘· 露丑》 • “ 被他把一服迷药放在茶饮之中 , 与我吃 了, 就昏迷不醒。” 《鹿鼎记》
2014-10-8
《资蒙医经》记有蒙汗药,用闹羊花、 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等磨为极细粉 末,用热酒调服 。
2014-10-8
明.魏清《岭南琐记》 • “遣吏承印还寓,途退一 人,引去他处饮 以酒,吏即昏迷若寐。及觉,印为盗去 矣。数日捕得盗者,讯之,对云:用风 茄为末投酒中,饮之即睡去,须酒气尽 乃寐。 问从何处得之,云此广西产,市 之棋盘街,鬻杂药者,一名闷陀罗。”
2014-10-8
中药麻醉剂存在吗? 宋《扁鹊心书》 元《世医得效方》 明《纲目》
2014-10-8
有小毒 31 :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
川楝子、小叶莲、水蛭、艾叶、北豆根、 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 木、苦杏仁、草乌叶、南鹤虱、鸦胆子、 重楼、急性子、蛇床子、猪牙皂、绵马 贯众、绵马贯众炭、蒺藜、鹤虱、大皂 角、飞扬草、金铁锁、紫萁贯众、榼藤 子、翼首草。
2014-10-8
第8讲 中药的毒性
药学院
内容
何为中药的毒性 常见有毒中药及毒性 引起中药中毒的原因 辨证看待中药的毒性 如何预防中药中毒
2014-10-8
要求
1. 熟悉常见有毒中药; 2. 了解引起中药中毒的原因。
2014-10-8
中药毒性的概念
古人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麻沸散 蒙汗药 中药致幻剂 箭毒
《后汉书.华佗传》
“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 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 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 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2014-10-8
司马光《涑水纪闻》
“杜杞为湖南转运使,五溪蛮反,杞以金帛 、官爵诱之出,为设酒宴,饮以曼陀罗,昏 醉尽杀之,凡数千人„„”
2014-10-8
有毒中药的毒性
砒霜、雄黄、雌黄、枯痔散等 中毒系所含砷引起。砒霜为剧毒。砷为 细胞原浆毒,抑制机体酶系统,损害神 经细胞和胃肠道粘膜。
2014-10-8
有毒中药的毒性
朱砂、轻粉、白降丹、三仙丹、红升丹均为含 汞化合物;黄丹、红丹为含铅化合物。 砷、汞、铅与体内含巯基的酶结合,使之失活, 阻止细胞的氧化呼吸和正常代谢,导致细胞损 伤。中毒者多死于肾衰竭。 砷、汞中毒可用二巯基丙磺酸钠等解救;铅中 毒可用依地酸二钠钙解救。
2014-10-8
有毒中药的毒性
斑蝥、红娘、青娘 中毒与其所含斑蝥素有关。斑蝥素刺激 性很强,外用可引起水疱、溃疡。口服 可致肠粘膜坏死、便血。吸收后可引起 肾脏损害。
2014-10-8
2014-10-8
内容
何为中药的毒性
哪些中药有毒 有毒中药的毒性 为什么中药会引起中毒
如何预防中药中毒
2014-10-8
有毒中药的毒性
苦杏仁、桃仁、枇杷仁、李子仁、白果 、 木薯、亚麻子、大枫子 引起的中毒是由于含有的氰苷及氢氰酸。 中毒时脑先受损,呼吸中枢麻痹是氢氰 酸主要的死因。氢氰酸的致死剂量为 50mg,吸入时空气中每升含300PPM几分 钟便可致死。
2014-10-8
有毒中药的毒性
肉豆蔻 莨菪 大麻„„
2014-10-8
箭毒
• • • • 美洲箭毒 亚洲箭毒 非洲箭毒 其他箭毒
2014-10-8
常见有毒中药
有毒中药的统计(CP2010) 有大毒 10 :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天仙子、 巴豆、巴豆霜、红粉、闹羊花、草乌、斑蝥。 有毒 42 :干漆、土荆皮、山豆根、千金子、千金 子霜、制川乌、天南星、制天南星、木鳖子、甘 遂、仙茅、白附子、白果、半夏、朱砂、华山参、 全蝎、芫花、苍耳子、两头尖、附子、苦楝皮、 金钱白花蛇、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轻粉、 香加皮、洋金花、常山、商陆、硫黄、雄黄、蓖 麻子、蜈蚣、罂粟壳、蕲蛇、蟾酥、三棵针、白 屈菜、臭灵丹草、狼毒。
2014-10-8
2、毒药的概念 西汉以前:是以“毒药” 作为一切药物 的总称。古代医家也把具有治疗效果的 药物统称为“毒药”或称为“偏性”。 如《周礼》云:“医师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 以供医事。” 东汉时代:《神农本草经》首先提出有毒、 无毒概念 。 • 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 中毒剂量接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 死亡的药品。(目前定义)
2014-10-8
2014-10-8
2014-10-8
蒙汗药
蒙汗药 • 蒙汗药存在吗? • 蒙汗药的组成是什么?
2014-10-8
蒙汗药
蒙汗药存在吗? 小说的记载 医书记载 史书记载
2014-10-8
小说的记载 《水浒传》 第十六回:“多少好汉, 被蒙汗药麻翻了” 第二七回:“只可惜了一个头陀、长七 八尺一条大汉, 也把来麻坏了。” 第四十三回:“你去寻些麻药来, 放在菜 里, 教那厮吃了, 麻翻在地”。
2014-10-8
有毒中药的毒性
五倍子、诃之、石榴皮等 中毒与所含水解型鞣质有关。水解鞣质 有直接肝脏毒性,长期应用可引起肝小 叶坏死、脂肪肝、肝硬化等。
2014-10-8
有毒中药的毒性
山慈姑、花慈姑、野百合、秋水仙等 中毒与其所含秋水仙碱有关。秋水仙碱是典型 的细胞有丝分裂毒素,使细胞分裂在中期停止, 但选择性低,对骨髓有抑制作用,可引起白细 胞缺乏和血小板减少等药源性血液病,过量可 引起急性中毒、休克、呼吸麻痹而死亡,最小 致死剂量6mg。
2014-10-8
3、古人高度重视中药的毒性 “凡药有毒也, 非止大毒、小毒之毒, 虽甘草、 苦参, 不可不谓之毒, 久服必人偏性, 气增而久, 夭之由也。” —张子和 “良医用药,虽峻猛亦可活人 ;庸医用药 ,虽温补 亦可杀人。” 《汉书 · 外戚传》记载:女医淳于衍 附子泽兰 丸 许皇后,以致身死 。
2014-10-8
2014-10-8
有毒中药的毒性
苍耳子、想思子、蓖麻子、望江南等 引起的中毒是因其含有毒性蛋白之故。 这些蛋白均为细胞毒,能抑制细胞内蛋 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而杀死细胞,中毒者 最终死于呼吸衰竭。
2014-10-8
有毒中药的毒性
千里光、猪屎豆、农吉利等 中毒与其所含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有 关。这类生物碱有肝脏毒性。可引起肝 细胞病变。
天仙子、曼陀罗、闹羊花、华山参、颠 茄等 引起的中毒是由于所含的阿托品类生物 碱。多因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死 亡 率 高 。 阿 托 品 最 小 致 死 剂 量 为 210mg 。可用拟胆碱药如毛果芸香碱、抗 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等拮抗。
2014-10-8
有毒中药的毒性
万年青、夹竹桃、香五加、蟾蜍等 中毒是由于其所含强心苷所致。导致传 导阻滞,心律失常。 中毒时可采用补钾、利多卡因、阿托品 及洋地黄抗体等急救。
我国规定的毒性中药(28种)
•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生川乌、 红升丹、生马钱子、生甘遂、雄黄、生 草乌、红娘虫、生白附子、生附子、水 银、生巴豆、白降丹、生千金子、生半 夏、斑蝥、青娘虫、洋金花、生天仙子、 生南星、红粉、生藤黄、蟾蜍、雪上一 枝蒿、生狼毒、轻粉、闹羊花
2014-10-8
常见有毒中药
2014-10-8
古人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1、毒的本义
《 说文解字》“毒,厚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毒兼善恶之辞,犹祥 兼吉凶,臭兼香臭也”。 希腊文:toxon(弓)、toxikos(涂在箭上的 毒药) 。 拉丁文、西班牙语、英语中表示“有毒的” ,词首“ toxic” 都来源于希腊文,如 toxicology (毒理学。
2014-10-8
乌头中毒的抢救 (1)一般用阿托品:1~5mg/次肌注,静注 或静脉滴注。 (2)如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则首选利多 卡因。 (3)伴传导阻滞者,可用利多卡因和阿托 品抢救。
2014-10-8
有毒中药的毒性
马钱子
毒性成分为士的宁,对脊髓、延髓及大脑均有 兴奋作用,尤其是对脊髓兴奋作用突出,表现 为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致死剂量为30mg。 中毒时可用吸入性麻醉药以及镇静催眠药解救。
《纲目》对曼陀罗花记载: “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 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此,饮须半 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 “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 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 醉,割疮灸火,先宜服此,则不觉苦也”
2014-10-8
麻沸散
麻沸散的应用 • 1、古代的麻醉剂 • 2、软组织损伤 • 3、骨组织损伤、骨癌
如何看待中药的毒性
2014-10-8
为什么中药会中毒
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 其他因素
2014-10-8
药物因素
1、品种混乱 如广豆根、山豆根,木通类、防已类 2、剂量过大 如人参 3、剂型改变 如中药注射剂 4、炮制不当或未经炮制 如乌头、半夏 5、药物不纯或受污染 如蜜蜂(雷公藤、闹羊花、 钩吻、曼陀罗、博落回及毛茛科植物)霉菌污染 6、方剂配伍不当 7、用法不当如细辛(单服、汤剂)。 8、药不对证
2014-10-8
有毒中药的毒性
巴豆 中毒与其所含油有关,内服1滴巴豆油即 可引起中毒, 20 滴可致死。油中主要含 毒性蛋白,能溶解红细胞,使局部细胞 坏死。内取可使消化道腐蚀出血,并可 损坏肾脏而尿血;外用可致皮炎。 动物实验表明巴豆油是胃癌诱导剂。
2014-10-8
有毒中药的毒性
生南星、生半夏 中毒与所含生物碱、粘液质等有关。这 些成分对神经系统有强烈抑制作用,对 皮肤粘膜有强刺激性。误服可使口腔、 咽部、食道肿胀、溃烂,严重进可引起 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