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教案-word文档资料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教案-word文档资料

《想北平》教案毛化群[教学目标]1.注重文本解读,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品味、理解作者的情感。

2.创造对话氛围,努力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3.进行生命对话,运用评点的方法,读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重点难点]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评点的方法,读出自已的感受与体验。

[教学方法]评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渲染感情,导入本文课间播放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营造气氛。

这首歌曾风靡大江南北,感动亿万观众,尤其是那些身在他乡的游子们,更是道尽了他们的心声,触动了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啊,成了恒久的烙印!是的,故土难离,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的“根”总是深深扎在故土里。

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学习,看看我们的作家们是怎样表达对故土的感情的?首先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老舍先生的故乡情结是怎样的?一篇《想北平》足以让我们体味良多。

二、初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将直接抒发作者对北平的情感的句子一一画出来,并加以体味。

学生回答后PPT呈现以下内容A、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B、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C、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2、在这些语句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请大家用一个字来概括。

(1)我觉得可以用“想”来形容,因为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并且是都想得要落泪了。

(2)是因为作者深爱北平,所以他才想北平,我认为可以用“爱”来形容,这“爱之深,想之切”嘛!(3)可以用“真”来形容,因为这几句中,都有“真”字,体现老舍对北平的真感情。

三、细读课文,涵泳品味,运用评点法进行赏析。

刚才同学不仅找到了作者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并且也概括出了其中的情感。

可是老舍却反复说他对北平的爱是“想说而说不出来”的。

作者对北平的爱到底有没有说出来呢?如果有的话,他又是如何把它说出来呢。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苏教版必修1学案 第三专题 第8课想 北 平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苏教版必修1学案 第三专题 第8课想 北 平

第8课想北平(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文学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4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12月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话剧《龙须沟》《茶馆》,散文《济南的冬天》,等等。

评价中国现代作家。

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

老舍的收藏舒乙著文回忆说,老舍曾收藏一只康熙年的蓝花碗,质地细腻光滑,底釉蓝花色泽纯正;另有一只通体孔雀蓝的小水罐。

此外,还有一只赵树理赠送的大桃瓶,高40多厘米,瓶肚粗30多厘米,瓶上画有9个鲜艳真切的大桃,彩釉光滑均匀鲜亮,整个瓶子毫无瑕疵,品相极好。

尽管后来知道它是一件仿制逼真的赝品,但因为是朋友所送,老舍对它珍爱有加。

郑振铎看了这些藏品后评价说:“一堆破烂,归拢一起也值不了几个钱,全该扔。

”可老舍并不以为然,轻轻地回答一句:“我看着舒服。

”显然,老舍看待自己的藏品,主要是从兴趣出发,而并非看重经济价值,他认为能给自己带来兴趣的就有价值,而这一点,对于当今收藏爱好者而言,耐人寻味,不无启迪。

背景链接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危急,北平(今北京)危急。

老舍先生当时正在山东,作为一个热爱家乡的爱国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的形势,他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于是,他写下了《想北平》一文,表达了自己对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第三专题想北平导学案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第三专题想北平导学案

高一语文《想北平》学案【学习目标】1感受老舍对北平的真挚深沉的爱与想念。

2了解老舍对故乡的独特的理解。

3体会老舍散文朴实之中寓深永之致的艺术特点。

4走近老舍,还原写作情境。

1、2重点,3难点《伴你学》P34自主阅读1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自己对北京的爱“说不出来”?但我们还是感受到了他的爱,那么就并非没有说,作者是怎么说的?3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城市的面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北平这样的大城市,可供描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那么在老舍先生哪些事物来写?4老舍对北京有如此深沉、真挚、浓郁的爱与想念,他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表现的呢?依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简介说说为什么?5老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想北平》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6以想__________为题写一段以抒情为主的文字,选择丰富的意象,表达真挚的情感。

补充资料散文取材广泛,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可包容大千世界,万千景观,可描摹人生百态,家长里短……一人一事,一涕一笑,一枚叶片,一粒沙土,都可以引发作家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悟。

“散文是智者松散俏皮的妙语,它是不经意间抒发的感受,不很规则有序的作文”;“真正的散文如自然熟悉的交谈,散文家都是娓娓道来、明畅达意的杰出谈话者,每一个词语都在传达作者的个性风采”;散文“是通达豁然者放下学究,向你向我向他叙述生活真谛;抑或是他在喃喃自语,留心者无意中听到他直抒的胸臆”,正是散文“渴望交流”的这种谈话式精髓,构建了作者与读者间感情上的密切关系,我们时而因情绪感染而愉悦,时而因心有灵犀而会意。

抒情性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轻唱;记叙性散文如诗如画,形象鲜明;哲理性散文以种种形象来揭示事物的底蕴,参悟生命的真理。

时常涵咏这种种散文,我们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颐养性情,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散文又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优美的意境,精到的见解外,还有或清新隽永,或质朴无华或优美生动的语言。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3专题 《想北平》学案1(学生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3专题 《想北平》学案1(学生版)

《想北平》学案学生版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2、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3、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二、背景资料老舍原名,字。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而被授予“”称号。

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

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

)很浓。

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长篇小说、、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话剧、。

全是写北京的。

三、预习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廿.七()黏.合()什.刹海()菜圃.()勾.结()勾.当()奔.跑()投奔.()编纂.()篡.夺()饿殍.()俘.虏()2、解释下列词语匀调: 愧杀:四、质疑讨论①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说自己爱北平就是说不出来,请列出来他说不出的理由。

②作者爱北平可以从很多大的地方着眼,但作者却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

这是为什么?③文章以“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呵”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五、迁移创新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黏.(nián)合膝.(xī)盖吮.(shǔn)吸赝.(yǎ )品B.僻.(pì )静蜷.(quán ) 曲赡.(zhàn)养什.(shí)刹海C.韭.(jiǔ)菜海棠.(táng ) 菜圃.(pǔ)摇曳.(yè )D.茉.( mò)莉惴惴..(zuì ) 破绽.(zhàn ) 咖啡.(fē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B.韩少功的散文《我心归去》的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的十分透彻,很多说法非常有新意,真可谓别具匠心....。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想北平》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想北平》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想北平》教学设计一、文本分析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学习要求是体会文中作者的思乡情感。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表达对故乡北平的想念之情,即标题“想北平”。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选择平民化的内容“五多”---静儿多、空儿多、花多、菜多、果子多;运用平民化的语言---不花俏的平实的、不呆板的口语化的,不严肃的平易亲近的语言;表达平民化的情感---对故乡北平真挚的、想说又说不出的、不兼容的、排他性的爱恋和想念。

二、学生分析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选择平民化的语言,描写平民化的内容,表达平民化的情感。

同时体会作者怎样表达对北平那种“说不出来”的爱,从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故乡的爱。

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其中,在认知上在初中已学过散文,已初步掌握对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在情感上,学生已经能够体会到思乡的情感,并且也可能有过切身的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和情感体会法。

三、目标阐述(一)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方法;(2)能阐述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效果;(3)能解释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中运用诵读的方法。

(2)能在写作中巧妙运用对比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老舍身处异乡而对故乡北平产生的“说不出来”却深沉的爱。

(四)教学重点: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方法。

(五)教学难点:能阐述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效果。

四、过程设计(一)教师激趣导入小时候,我们就读过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话题。

现代作家老舍的故乡在北京,那时称北平,他曾写过一篇思念故乡的散文《想北平》,他是怎样“想北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不在学生没有接触课文前就单向灌输,不用自己的既定结论先入为主地影响学生,而让学生打开书本,自主诵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教案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3.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人生出发地,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归宿,每一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特别是对漂泊的旅人来说,故乡更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老舍先生也曾漂泊在外多年,那么他是怎样表达故乡情结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想北平》。

二、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中国现当代作家。

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市民生活,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断魂枪》,话剧:《茶馆》、《龙须沟》。

三、预习检测(非常学案)四、解题1、标题中的“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作者不在北平。

【结合背景,体悟感情】本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平,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北平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里更为强烈。

2、我们能不能将题目中的“想”改为“写”呢?不可以。

“想”带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而“写”可能只是客观地描写,最多只是惊叹,赞美。

“想”字就暗示出作者不仅要描述北平,而且要把自己对北平的爱与读者分享。

强调对故乡的思念。

五、走进文本随老舍一起走进他笔下的北平——“我的北平”。

随老舍一起分享他对北平的那种浓浓的“爱意”。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_《想北平》学案3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_《想北平》学案3

《想北平》学案1.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到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

1.《想北平》结束段落的鉴赏分析《想北平》最后一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包含的情感很复杂。

这篇散文是老舍先生在1936年住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文章。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他抒写了对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一处景便渗出刻骨铭心的一缕情,他想“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作者描写一景一物都想着读者,尽力把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沟通,作者在文章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感染着读者,激起共鸣。

2.积累诗歌《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建造房屋。

2.尔:如此。

3.日夕:黄昏之时。

4.相与还:成群结伴而还。

5.真意:自然意趣。

忘言:不可言说。

后两句的意思是,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意趣,不可言说。

评析: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

“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

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

2020高中语文3.1《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2020高中语文3.1《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2020高一语文《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体验思乡之情,热爱故土学习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学习难点1.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2.学习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导学案一、导入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城市风貌也在不断变化。

许多人心中仍然存有对旧时光的留恋与向往。

电影《想北平》就是一部通过讲述故事来展现旧时代风貌的作品。

本导学案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想北平》这部电影,探寻其中隐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二、主要内容1. 电影背景介绍《想北平》是一部以北平为背景的文艺片,讲述了一个被命运改变的家庭。

片中展现了北平老城区的景象,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

2. 影片主题分析本片主要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通过辛酸的家庭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美好,引发观众对人生意义和家庭关系的思考。

3. 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饱满立体,通过不同性格和经历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情感表达真挚动人,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4. 文化价值观的传承《想北平》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回顾和思考,传达了珍视传统、珍爱家庭的价值观。

影片以北平老城区的历史为背景,唤起了观众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思念和怀念。

5. 创作手法与艺术表现影片选取传统手法拍摄,通过细腻的人物情感刻画和场景描绘,展现了北平旧时代的生活画面,带领观众重温老时光,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情感温度。

三、启示与思考通过观摩《想北平》,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旧时光的情怀与美好,更可以汲取其中传达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

我们应该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保持对家庭的珍爱与敬重,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与升华。

四、作业布置1. 对《想北平》进行深入思考,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影评,表达你对影片的观点和感受。

2. 尝试挖掘身边的文化资源,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分享给同学们。

以上为《想北平》导学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的意义和价值。

愿我们在传统与现代、家庭与社会之间找到平衡与力量,共同成长和进步。

祝愿大家学习进步,生活美满!。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三专题 想北平(第一课时)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三专题 想北平(第一课时)

想北平(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解读标题。

3、体会老舍那对北平“说不出”的爱。

【学习重难点】
体会老舍那对北平“说不出”的爱。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1、作者简介: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著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写作背景
《想北平》选自《乡风市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写下这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散文。

二、探究未知
1、解读题目。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文章中读到了什么?
三、合作学习
3、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这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作者又是怎样说出来的呢?。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想北平》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想北平》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月是故乡明《想北平》一、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2、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3、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二、背景资料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

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

)很浓。

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话剧《龙须沟》、《茶馆》。

全是写北京的。

三、预习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廿.七(niàn )黏.合(nián)什.刹海(shí)菜圃.(pǔ)勾.结()勾.当()奔.跑()投奔.()编纂.()篡.夺()饿殍.()俘.虏()2、解释下列词语匀调:配合得均匀合适愧杀: 形容极度惭愧四、质疑讨论①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说自己爱北平就是说不出来,请列出来他说不出的理由。

答案:①北平与“我”就象母亲与儿子的关系,一个儿子爱母亲,爱母亲是什么都说不出的;②“我”爱北平不是北平的枝枝节节,而是北平的一切,“我”的心灵与她整个儿黏合在一起;③北平已在“我”的血液里,“我”的性格与脾气有许多地方都是北平给的,“我”无法不爱自己的血液,但“我”说不出。

②作者爱北平可以从很多大的地方着眼,但作者却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

这是为什么?答案:北平已经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日常事物更能表现自己对北平的爱。

这更能说明作者与北平的关系,这些日常的事物真正融入他的生活,深入到他的血液。

③文章以“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呵”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答案:点明题意,照应开头落泪才足以将内心表达出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课前预习】1、关于作者(1)老舍四十自拟小传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

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

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

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

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2)他人对老舍的评价: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10年在国外生活;他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

——舒乙他对人生的视野是宽阔的,而我对文学的经验告诉我,世界上甚至有一些文学巨匠,可能精通于某一阶层的人物,但不能像老舍先生这样写出生活中多种多样的人物。

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但是感动了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不可言传。

—曹禺2、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

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又逐渐沦落为岌岌可危的“边塞”。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有关北平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

【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品读1-3段。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辜.负菜圃.粘.贴粘.合鲜.嫩廿.七匀调.什.刹海愧杀.悠.然2、老舍,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民族)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3专题 《想北平》学案1(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3专题 《想北平》学案1(教师版)

《想北平》学案教师版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2、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3、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二、背景资料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

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

)很浓。

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话剧《龙须沟》、《茶馆》。

全是写北京的。

三、预习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廿.七(niàn )黏.合(nián )什.刹海(shí)菜圃.(pǔ)勾.结()勾.当()奔.跑()投奔.()编纂.()篡.夺()饿殍.()俘.虏()2、解释下列词语匀调:配合得均匀合适愧杀: 形容极度惭愧四、质疑讨论①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说自己爱北平就是说不出来,请列出来他说不出的理由。

答案:①北平与“我”就象母亲与儿子的关系,一个儿子爱母亲,爱母亲是什么都说不出的;②“我”爱北平不是北平的枝枝节节,而是北平的一切,“我”的心灵与她整个儿黏合在一起;③北平已在“我”的血液里,“我”的性格与脾气有许多地方都是北平给的,“我”无法不爱自己的血液,但“我”说不出。

②作者爱北平可以从很多大的地方着眼,但作者却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

这是为什么?答案:北平已经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日常事物更能表现自己对北平的爱。

这更能说明作者与北平的关系,这些日常的事物真正融入他的生活,深入到他的血液。

③文章以“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呵”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答案:点明题意,照应开头落泪才足以将内心表达出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苏教版必修一《想北平》word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一《想北平》word导学案

3、《想北平》导学案主备人:温敬欣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使用说明】1.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

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一、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出身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一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著作颇丰,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等。

2、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

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又逐渐沦落为岌岌可危的“边塞”。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想北平班级:学号:姓名: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 在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解读一些内涵深刻的重点语句,进一步了解天涯游子深切的乡思。

2 了解本文所采用的对比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主观感情的写法。

【知识准备】预习案一、人物档案简介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4年与胡絜清女士结婚。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12月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1966年8月24日因被迫害而弃世。

作品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贫血集》等,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评价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

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二、相关背景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以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老舍先生当时正在山东,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的形势,他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作者抒写了对这座古城的深情眷恋,一处景便渗出刻骨铭心的一缕情,他想“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作者描写一景一的都想着读者,尽力把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沟通,作者在文章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感染着读者,激起共鸣。

江苏省睢宁县文华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睢宁县文华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想北平》【学习目标】1.认识烘托手法,领会细节描绘,学习从平庸事物下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觉和感情的写法。

2.借文章解读老舍的闲雅品性和老百姓心识。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频频阅读,增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2.思想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联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认识这类思乡之情。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思乡之情,热爱家乡,热爱平庸生活。

【知识链接与稳固】1.知人论世:①老舍( 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一位京味很浓的现、今世作家。

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不幸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早期因被伤害而弃世。

②舒乙说:一、他是北京人;二、他是一个满族人;三、他是一个穷人;四、他有十年生活在外国;五、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 逝世于二十世纪六十年月中。

③老舍一世写下了约800 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话剧著称与世。

他的以描绘北一生活为基调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他关注老百姓,关注基层,曾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与“人民艺术家”的荣耀称呼,但他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仍是《茶社》。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 20 多种文字,以其独到的风趣风格和浓烈的民族特点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之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家。

2.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 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平(北京在1928-1949 年间称北平)。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议)的签署,日本侵略需要“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建立,都说明华北紧急,北京紧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写下这篇抒发自己感情的散文。

【预习案】1、为以下加点字注音。

廿(.)七黏合(.)什刹海(..)()匀调(.)翩翩(.)菜圃(.)廉价(.)辜(.)负2.为以下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脾()靡()稗()糜()裨()旷()聘()犷()骋()3、辨析以下近义词并填空。

(1)悠闲悠闲①我们出家人,并没有闲事缠扰,又无子女牵绊,整天诵经念佛,受用一炉香,一壶茶,倦来眠纸帐,空暇理丝桐,好不自在。

《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一、学习目标1、与文本展开对话,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情感(重点)2、学习作者从生活平凡小事中抒发真情的写法(难点)3、我自己还想学到以下东西:二、学习方法指导对话式阅读:反复阅读文本,不动笔墨不读书,带着自己的最真实最个性化的生命感悟,随时记下自己的心得,包括对作者的质疑、对编者评点的不同见解,要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更要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在对话中诵读文本、品味语言、质疑问难,真正做到听、说、读、写、思(思维碰撞)、情(情感熏陶)融合,真正把文章读成自己的!三、预习与展示(一)积累基础知识1、字音(课前展示):廿七:什刹海:菜圃:空旷:橘子:辜负:省钱古刹便宜省刹便反省刹车便宜行事我自己积累的字词(课前补充):2、文学常识老舍,原名(),字(),()人。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等,话剧《》《》等。

曾因创作话剧《》而被授予“ ”的称号。

(二)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美感。

1、本文写了北平的那几个特点?2、点评课文:找出文中所有触动你的词、句、段,并在对话栏、天头地角等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思考、感悟。

3、阅读中你有那些有价值的或者不懂的问题,请写下来。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四、课中探究:1、老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去描写、刻画自己心中的北平的“模样”,结合课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2、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主观性的语言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安然而热烈的情怀,因为普通,所以众口皆宜;因为入情,所以感人至深。

请结合课文内容,从素材选取方面对此作出分析。

3质疑问难:五、拓展练习:你能选择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或细小事物,以“想家就是……”开头,写三个以上的句子,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吗?六、写作借鉴:七、课外阅读:阅读读本93页《藕与莼菜》一文,思考:作者认为,怀念故乡是因为有所牵念,“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这样的理解你同意吗?你认为能代表你的家乡的是什么?汉唐书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精品教案:3.1 想北平 导学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精品教案:3.1 想北平 导学案1

想北平【理论支持】《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规定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在阅读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所以,教学《想北平》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圈点勾画、感情朗读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诵读品味,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和思乡之情。

2.揣摩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和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思乡之情和爱国之心的融合,体验作者的情感。

2.作者是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捡.()廿.()七黏.()合什刹..()海积凑.()匀调.()僻.()静癖.()好赐.()给啼.()出菜圃.()橘.()子二、知人论世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

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3.1想北平769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3.1想北平769

《想北平》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二】预习内容1、资料链接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作者简介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笔名有“舍予”、“老舍”。

1926年7月,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一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作品大多取自城市下层市民生活,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行文幽默风趣,用语机智俏皮。

三、【提出疑惑】文章的标题是“想北平”,能不能换成“写北平”?为什么?课内探究学案【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资料链接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作者简介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笔名有“舍予”、“老舍”。

1926年7月,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北平》导学案【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北京市民文化,体会作者浓烈的思乡情、爱国情;2.了解类比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感情的写法。

一、作家作品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二、夯实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咖.啡⑵廿.七岁⑶辜.负⑷赐.给⑸空旷.⑹僻.静⑺翩.翩⑻海棠.⑼橘.子⑽菜圃.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担同粘便畜刹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犷旷概慨溉脾稗俾僻避癖睥裨凑揍奏()()()()()()()()()()()()路一、重点突破1.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感情?请从课文1—3段中找出原句并简析。

文中有一句表达感情的句子反复出现,请找出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作者为了让读者能够更真切体会他对北平的那种爱,提到了他的母亲,文中是怎么说的?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并说说运用这种手法在表达方面的好处。

3.老舍如此爱着北平,他到底爱北平的什么?体现了北平怎样的特点?(从课文4-7段选择其中的一段小组讨论、发言。

)4.作者在写北平的特点时,采用了对比手法,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结合文本谈一谈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5.文章结尾写到“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二、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①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②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

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6.分析段①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句在文中的含意。

7.段①画线句中,“摇篮”是比喻的说法,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8.文中为什么要写到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等城市?然后作者选取近似北平的巴黎作比较,二者各有什么特点?9.段②中,作者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结合本段内容,概括说明“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视野老舍的幽默一、戏答催稿信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过稿。

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

带来多少人马?两千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二、诙谐的自传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全文如下: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

生于北平。

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

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

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

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三、“瞎凑”诗歌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

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

”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洗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

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

寥寥20字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

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

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乐家。

高长虹是现代名人。

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

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

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

碧野是当代作家。

林风眠是画家。

四、难住齐白石当年老舍常常以古诗句为题,出给齐白石,让他以诗意作画。

后来老舍的题目越出越难,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难住了老画家。

齐白石思考了3天3夜,最终在“泉”上找到了突破口。

虽说“蛙声十里”,但没有画一只蛙,而是在峡谷间的流泉中点缀了几只小蝌蚪顺流而下,几座远山,蝌蚪仿佛由水的源头游来,那么它们的母亲就一定在那里了。

绝妙的构思使得这件作品成为他晚年的杰作。

《想北平》参考答案课前1.⑴kā⑵niàn ⑶gū⑷cì⑸kuàng ⑹pì⑺piān ⑻táng ⑼jú⑽pǔ2.dān担任/dàn重担 tóng相同/tòng胡同 nián粘合/zhān粘贴 pián便宜/biàn 便利 chù牲畜/xù畜牧 chà什刹海/shā刹车3.大概/慷慨/灌溉脾气/稗官野史/俾有所悟僻静/躲避/癖好凑数/打揍/奏效粗犷/空旷睥睨/裨益惭愧/魁梧飞溅/下贱课堂1.“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这“说不出”在二、三两段中4次出现,用意深刻。

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

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

有时候,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而对于过于浓烈感情也常常不能轻易道出。

这样更能表达作者对北平深沉的爱。

2. “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言语是不够变现我的心情的,只有肚子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

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运用了类比手法。

类比就是“比较类推”,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摩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作用: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3. 段落4 北平的特点:复杂也有边际动中有静段落5 北平的特点:布置匀调段落6、7 北平的特点:接近自然4. 对比法,是把性质特点不同的,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进而讲清道理,阐明事物的本质。

巴黎VS北平:巴黎热闹,北平安静,北平布局匀调,巴黎还差点伦敦VS北平: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北平接近自然美国VS北平:美国纸包的橘子,北平带霜的玉李作用效果:通过对比,突出了北平宁静的特征,鲜明地表现了老舍对北平的喜爱与眷恋,表现了北平人特有的自豪感。

5. 结构上的作用:点明题意,照应了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抒情方式上的作用:直接抒情,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却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结合背景分析深层含义:由文章的背景可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此时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动人心弦,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

6.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之情。

(意思对,写出两点即可)7.具体指北平城。

它与“摇篮”的相似之处:一是有个边际;二是有所依靠,让人感到安适。

8.作者写这些城市是为了对比突出北平的特点,以此表达作者对北平的喜爱。

巴黎的特点:总体上太热闹,空旷处太空旷。

北平的特点: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热闹处动中有静。

9.(1)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

(2)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

(3)既能看见人文景观,又能看见自然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