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2019最新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3、蜗牛(二)》word教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2019最新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3、蜗牛(二)》
word教案(2)
一、内容分析 :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蜗牛”这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吃食和饲养方面的情况,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但他们自从学爬、学走、学讲时起,就已经可以自己学习,通过模仿和自己反馈的机智学会了不少东西。因此,在观察蜗牛时,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看作一张白纸。活动时应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智力结构,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一系列思维过程去认识事物,主动探究事物。这样,获取的知识必然是生动、具体、深刻、鲜明、丰富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因此,开好这个头,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常大。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重在让学生经历按一定顺序去观察的过程,不要求学生获得知识的完整,只要是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只要没有错误,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就行让学生通过活动建构自己的关于蜗牛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
科学概念: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蜗牛的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认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学会表达交流自己观察的情况,学习如何整理事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亲近感。
三、活动准备
每个小组课外捕捉若干蜗牛,每人准备好放大镜,一组一张白纸,一张记录纸;食盐、苹果、面包、菜叶、萝卜、葱头等
四、活动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布置教室:(1)大屏幕显示一个画有蜗牛的像框。(2)每组桌上的水槽中都放着几只蜗牛。)
老师: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水槽,大家刚才一定看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种小动物,一起告诉老师是什么?
学生:蜗牛。
老师:你们喜欢蜗牛吗?
老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蜗牛的知识。
[创设良好的科学教学环境,让学生看到蜗牛这一实物,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创设直观情境,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其兴趣
老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关于蜗牛的动画故事。
学生看动画片(动画片中介绍了蜗牛的种类、生活习性、颜色等特点。)
老师:谁来说一说,你从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哪些关于蜗牛的知识?
学生:回答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
老师:你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住了这么多的知识。
[放关于蜗牛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对蜗牛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接受,从而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记忆能力与观察能力。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设置疑问,启发探究
老师:接下来,我请同学们思考,除了刚才画面中了解的蜗牛的知识,还想了解蜗牛的哪些知识?同学们提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我鼓励他们带着自己的疑问进行探究,并把他们最关
心的问题列到黑板上。如:外形、运动、饲养。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兴趣的激励下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从而使学生
由被动转向主体,主体地位充分得到充分体现。]
(四)深入探究,学生解疑
(1)首先观察蜗牛的外形,这个时候我做了一些提示,如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然后采用四人小组的形式,让学生用手中的放大镜进行观察。观察完后,四人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代表全班进行交流。
[在这一环节,我创设自主探究的条件,采用四人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观察分析,互相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同学们观察到了蜗牛的壳、眼睛、触角外,还有很多新的发现。
接下来是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观察前,我提出问题并出示观察
要求。如:
(1)蜗牛靠身体的哪个部位来爬的?
(2)怎样爬?
(3)爬的快慢怎样?
并要求学生放声读一读,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明白主要观察什么,从哪些方面观察,观察时我引导了一句:“观察时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把蜗牛放在刀刃上、尺子上、铅笔上、文具盒上等。
[这一环节的特点是,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观察具有目的性。]
接下来是研究蜗牛的吃食和饲养,我只是给学生们进行引导,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到下课铃响的时候,我们的研究还没有进行完。我向同学们征求意见,怎样弥补这个缺憾呢?有的说接着上、接着研究;有的说下节课研究;有的说回家自己研究。因为下节课是别的学科的课,最后我们统一了意见,带着疑问回家后进行研究。下节课带着研究成果再共同进行交流。
我认为科学课的研究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应向课外、校外进行延伸,从而使知识得到扩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把“学会”变成“会学”是本课教学的真正目的。要让同学们
通过学习观察蜗牛后,掌握观察动物的几个基本方面。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既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又使学生掌
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