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1 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提纲一、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系统】概念: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巨行星-木、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普通性: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①纬度高低 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高低 ④日照时间长短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我国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光球层上的太阳黑子(周期11年)和色球层上的耀斑(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

地轴2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转昼夜交替 成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由于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地理学作为一门涉及地球空间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我们全面了解世界和认识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必考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必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是什么?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自转与公转等基本常识。

2. 地球的坐标系统:经度、纬度、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和基本原理。

3. 地球的地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地球内部结构及板块构造。

二、人口与城市1. 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等。

2. 城市发展与规划:城市化进程、城市聚集与城市体系、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城市发展等。

3. 城市问题:城市交通拥堵、城市污染与环境保护、城市社会问题等。

三、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不同类型土地的利用特点、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状况、土地退化与治理等。

2. 水资源与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与利用、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管理、水环境问题与保护等。

3. 生态保护与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等。

四、经济地理1. 产业与经济发展:主要产业类型与分布、产业结构转型、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等。

2. 资源与能源问题:资源类型与分布、资源开发与利用、能源问题与可再生能源等。

3. 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发展差异、城乡发展差异、区域协调发展等。

五、全球化与地缘政治1. 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全球化的内涵与特点、全球化与国际合作、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合作等。

2. 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的基本概念、国际关系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与中国的发展利益。

六、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1. 自然灾害类型和分布:地震、台风、洪涝、干旱、火山等自然灾害的特点、分布规律与灾害后果等。

2. 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措施: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指标、减灾措施的种类与实施、应对灾害的紧急救援等。

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复习与归纳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1、自然资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得(自然属性),用于生产和生活(社会属性)的物质和能量。

2、分类: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3、特性: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

4、土地资源与人类采猎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对人的影响较大。

人类对资源利用方式单一,利用率低。

农业文明阶段: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成为重要因素。

工业文明阶段:农业用地中,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制约人类的发展非农业用地中,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成为衡量土地质量标准。

人类对资源利用方式多样,利用率高。

5、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度开发、利益兼顾、保护环境、公众参与(是关键)6、土地荒漠化成因:主要为人为因素: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1、灾害分类: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旱涝),生物灾害。

2、洪灾成因:自然因素: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等。

人为因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建筑物占据河道等3、洪水形成与汇水、排水速度有关: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

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4、洪水发生区域,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损失就越严重。

5、防治措施: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等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投入等。

6、P89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分布、主要形成时间、危害、防治措施)灾害分布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危害防治措施干旱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旱伏旱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选择耐旱作物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副热带洋面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洪涝及时预报,做好防灾准备寒潮青藏高原以外地区冬半年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现象。

高一地理学科期中考试复习指导提纲

高一地理学科期中考试复习指导提纲

高一地理学科期中考试复习指导提纲先全面复习教材,注意练习册中的错题订正;注重重点、难点与易错点的复习。

地理学科能力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视知识、原理的灵活应用,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培养从地图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复习提纲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恒星和星云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太阳系的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三个共性,太阳系的组成(图),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图,太阳外部大气层主要的太阳活动以及对地球的影响。

2、八颗行星的分类,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天体的条件。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1、月球的概况,月相的概念及成因(图),日食与月食的成因(图)。

2、潮汐的概念,天文大潮与小潮(图),潮汐的意义。

专题 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1、了解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历程。

2、太空探索的意义。

专题 4 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的方向(图)、周期、角速度与线速度,地方时的概念,时区的概念与换算,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及计算,水平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及应用(图)。

2、地球公转的方向(图)、近日点与远日点、周期,黄赤交角(图)及意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图)。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及纬度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图),昼夜长短的变化(图),四季的形成。

4、该专题应注重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复习时要对照相应的习题。

专题 5 板块运动1、了解岩石圈的概念,六大板块(图),板块的运动及意义,板块张裂处形成裂谷、海洋,板块碰撞处形成海沟、岛链、海岸山脉、山脉,海底扩张(图)。

2、地震的概念,震源与震中,地震后地面人们的感觉,震级与烈度,世界两大地震带(图),地震的危害及预防。

3、火山的概念,火山的分类,世界火山的分布,火山的危害与利用。

专题 6 岩石与矿物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和成因及代表性岩石。

2、三种岩石间的转化(举例)。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化学元素(尤其前三位)。

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注意练习册上的相应练习。

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期中复习提纲:
1.距地球最近的天体、行星、恒星;八大行星的顺序。

2.宇宙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

3.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的原因。

4.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图,青藏高原太阳能最丰富的原因。

5.太阳大气的结构和太阳活动类型的分布。

6.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7.自转的意义、特征和北京时间的含义、时差的计算。

8.二分二至(春秋分、冬夏至)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情况。

9.在公转图上会区分二分二至(春秋分、冬夏至)日,二分二至(春秋分、冬
夏至)日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直射的纬线,和直射点移动方向。

10.地转偏向力的规律。

11.自传线速度、角速度的分布规律
12.地球在近日点远日点的时间和速度特点。

13.地球内外圈层及其特点。

14.大气的成分及其作用。

15.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的气温分布及运动特点。

(看懂图)
16.大气的受热过程,吸收、散射、反射和大气逆辐射的过程和例子。

(看懂图)
17.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和根本原因。

18.综合题要会读、填春秋分和冬夏至的太阳光照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
意图、公转示意图。

会标自转和公转方向、会画晨昏线、夜半球、太阳入射光线等
23026′S
19.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

20.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具体内容见以前发过的会考纲要。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

地月系 太阳系天体系统银河系 河外星系其他恒星 高一期中考试地理学科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测试目标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的组成物质----天体类型多样,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天体。

二、天体系统的层次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饶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级别:总星系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对地球的影响A.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B.太阳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一种新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分层与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周期约为11年,具体如图1-1所示:2.太阳活动的影响(1)原因:太阳活动强烈时,产生的短波辐射和粒子流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状况均有影响。

(2)表现测试目标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其他行星系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磁暴, 极光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与不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周期相关一、普通性1.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2.表现(1)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①方向一致②轨道近似圆形③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2)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二、特殊性1.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1)宇宙环境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稳定的太阳光照(2)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地表水多以液态存在。

②体积和质量适中,引力能使大量气体聚集形成地球大气层,经漫长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③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

高一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专题16 人口增长1 人口自然变动的三个基本指标2 人口金字塔的判读3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以及采取的人口政策5 人口容量及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6 我国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7人口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文化构成)专题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1 人口分布的指标2 四大人口稠密区、人口稀疏区的分布及成因3 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黑河-腾冲线)4 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的因素专题19 城市空间结构1 城市的基本特征2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3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4 城市功能分区5 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6 不同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专题20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1.城市体系的划分2.世界城市体系的划分3.我国城市体系的划分4.城市群的特征、形成条件5.世界六大城市群及分布特点6.中国四大城市群专题21 城市化1 城市化定义2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3 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5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含义及差别专题22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区位条件2.美国乳畜带的农业区位条件分析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以及区位条件分析4.城郊农业、现代农业专题15 洋流(一)、读北半球部分的洋流模式图后,回答1-—5小题: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A洋流的流向的是()A、——→B、←——2、A洋流的成因是属于()A、风海流B、涌升流C、密度流D、补偿流3、B、C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A、 BB、 C4、在①、②、③三个海域中能形成大渔场的是()A、①B、②C、③5、若此图为北太平洋,则形成的这个渔场是世界著名的()A、纽芬兰渔场B、北海道渔场C、北海渔场D、秘鲁渔场(二)读“大西洋部分洋流分布图”,回答问题:1.某海轮从图中①处航行到②处,为节省航行时间和能源,所利用的盛行风向是__ ,所利用的洋流名称叫_______ 。

按成因分类,属于流。

2.洋流对渔场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图中③处附近是著名的渔场,其成因是。

人教版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地理在高一的学习中内容很多,你知道有哪些知识点需要复习吗?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地球的宇宙环境)1.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地位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1)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镜(2)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能量)(1)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2)为生物生长、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等提供能量(3)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太阳能的直接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的利用)2.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1)我国青藏高原为最高值,四川盆地为最低值(中国范围内)(2)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天气;地势3.太阳大气层可分为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温度越来越高,厚度越来越厚,亮度越来越弱。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与降水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4)产生极光现象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太阳日(地球自转角度:360°59';长度:24小时;作为日常生活计时)恒星日(地球自转角度:360°;长度:23小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真正周期)3.速度: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极点为0。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其他各地均为15°/小时,极点为0点。

4.意义:昼夜交替现象;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向;地方时地方时1.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地方时12:002.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3.越靠东,地方时的值越大,地方时越早4.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h(二)地球的公转1.轨道面:黄道面2.轨道形状:椭圆3.周期:365日6时9分4.速度:平均59′/天近日点(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慢时区和区时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一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一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一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1.1 地球的形状•说明地球的几何形状以及由经度和纬度构成的地球表面网格的作用;•理解地球的赤道、南北极、组成地球的各层。

1.1.2 地球的结构•介绍地球由哪几层构成以及每一层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1.2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1.2.1 地球的自转和倾斜•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以及地球自转和白天、黑夜的关系;•理解地球公转和四季的关系。

1.2.2 地球公转和日照•了解地球公转和太阳光照角度的变化规律;•理解影响地球季节的因素。

1.3 气候的形成和分布规律1.3.1 气候的基本元素•介绍气温、降水量、气压和湿度等气候要素。

1.3.2 气候类型和分布•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分布的影响;•理解气候因素在不同地区决定不同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2.社会经济发展2.1 人口与城市2.1.1 人口变化和城市化•了解人口数量、结构和变化规律对于城市化的影响;•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发展趋势和影响。

2.1.2 城市系统和城市规模•了解城市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2.2 农业与农村2.2.1 农业发展的特点•介绍农业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2.2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措施。

2.2.3 农村社会经济建设•了解农村社会经济的基础和特点;•理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2.3 工业和城市2.3.1 工业的发展和变化•介绍工业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3.2 我国工业发展现状•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措施。

2.3.3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了解城市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3.资源与环境3.1 资源的类型和分布3.1.1 自然资源•介绍各种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3.1.2 人文资源•了解各种人文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3.2 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3.2.1 能源的开发利用•了解各种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期中考试地理学科复习提纲必修 I一、宇宙环境 : 案例 1. 读太阳系图: 1. 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2.A 、 B 、 C 、 D 中,和地球相邻的是 B 、 C 。

3.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共面、近圆的特点,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同时给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还有…… P.6。

注意:要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 (由于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周围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由于有适宜的温度地球表面有液态水存在。

案例 2. 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1. 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它们都有 11年的周期。

太阳活动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干扰电离层,引起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地球中高纬地区出现极光;和地球上一些自然灾害有关系。

注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人类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能(如风能、水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沼气等。

案例 3.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 (1数码①和②中,表示赤道平面的是②。

(2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23°26′。

(2分 (3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

(4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 G 点时, 全球昼夜长短状况是等长。

案例 4. 读地球光照图,回答:(1 A 、 B 两点此时是日出还是日落:日落, A点昼长 4小时,这一天 B 点正午太阳高度是 90°。

A 、 B 中,线速度 A 小于 B ,角速度A拓展: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 ,回答 1. 此日在( CA.3月 21日前后B.6月 22日前后C.9月 23日前后D.12月 22日前后 2. 次日前后几天,地球公转速度在变快。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1.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篇一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2.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篇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3.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篇三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4.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篇四1.大气受热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高一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期中考试复习提纲期试就要开始了,给大家收集了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的复习提纲,欢送大家参考!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xx/1/6)。

3 、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6、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拟: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10、大局部兴旺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开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拟: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开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开展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高一地理知识点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知识点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知识点期中考试地理是一门涉及人类与地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

高一地理知识点期中考试将考察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下面将对考试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1. 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地球的结构主要包括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

在地壳运动方面,有构造板块学说和地震活动等知识点。

1.2 地球的气候系统地球的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圈。

学生需要理解地球气候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的趋势。

1.3 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地球的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水循环的过程、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4 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大气环境的污染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密切相关。

学生需要理解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来源,以及应对大气污染的措施。

2. 人文地理知识点2.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人口数量、分布、增长和迁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关注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2 农业与工业农业和工业是国家经济的两个重要支柱。

学生需要掌握农业发展、农业区位选择以及工业发展的特点和模式等知识。

2.3 交通与通信交通和通信是联系世界各地的重要手段。

学生需要了解交通工具的种类和特点,以及通信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2.4 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学生需要理解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方式。

3.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实践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研究和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需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实践活动。

以上是高一地理知识点期中考试的内容概要。

学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阅读教材、做习题和参加实地考察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地理素养。

希望大家能够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有任何问题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高一地理期中提纲.doc

高一地理期中提纲.doc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 银河系(河外星系) 太阳系 地月系2、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 为日地距离适屮,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 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彖; 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 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一晨 昏线(圈)一一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 —太阳咼度是o 发—丿;总昏圈所在的平面与 太阳光线垂直;② 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 小时。

③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 大而壇大。

球的相反。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冋 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冋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吋北冋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 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 屮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H 和秋分H,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 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 四季的变化(昼枚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t 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 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一一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 的最大值,北极圈及英以北的地区,出现极 昼现彖。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 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枚越长 昼越短。

冬至F1——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 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 出现极夜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学科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宇宙的组成物质----天体类型多样,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天体。

二、天体系统的层次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饶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级别:总星系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对地球的影响A.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B.太阳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一种新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分层与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周期约为11年,具体如图1-1所示:2.太阳活动的影响(1)原因:太阳活动强烈时,产生的短波辐射和粒子流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状况均有影响。

(2)表现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产生磁暴, 极光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与不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周期相关一、普通性1. 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2. 表现(1) 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 ① 方向一致 ② 轨道近似圆形③ 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2)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二、特殊性1.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1)宇宙环境 ①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地表水多以液态存在。

②体积和质量适中,引力能使大量气体聚集形成地球大气层,经漫长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③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

第2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 1.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周期: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 3. 速度(1)角速度:每小时15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一、昼夜交替 1. 原因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晨昏线分地球为昼半球和夜半球)②地球自转 2. 周期:约24小时 二、时差1.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时刻较早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2.地方时 换算:经度没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换算原则:东加西减3. 区时(1) 时区的划分: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换算①每相差1个时区,区时就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②公式:T 某=T 已+(-)两地时区差×1小时(东“+”西“—”) (4)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 (5)北京时间=东8区时=120°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第3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个恒星年2.与地球自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度数23°26′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测试目标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变化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变化规律①纬度变化: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②季节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晨昏线(圈)以地心为中心在地轴两侧来回摆动所致。

(2)判断①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②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3)规律①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②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达最大(南半球相反)③冬半年情况与夏半年情况相反3.四季更替(1)原因:一年中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

(2)纬度差异①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②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④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两者同时达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导学案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地球的圈层结构1. 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 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分层地壳——莫霍界面(地下约17KM ) 地幔——古登堡界面(地下约2800KM )地核(3)岩石圈: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组成一、岩石圈的组成 三大类岩石:①岩浆岩 成因: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玄武岩)、 ②沉积岩 成因: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的作用下形成(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③变质岩 成因: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矿物成分和核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大理岩、片麻岩、板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过程2.意义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地表形态,塑造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③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地表的环境(1)主要表现: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导学案5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大气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大气直接吸收的——很少,且有选择性①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②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③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向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其中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二、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被称为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1.方式① 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 ② 水平运动,表现为风 2. 热力环流(1)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 形成过程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风由海洋吹向 大陆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风由大陆吹向 海洋形成“陆风”。

(如右图)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 空气沿山坡上升,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形成谷风。

夜 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山坡下 滑,流入谷地,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形成山风。

(如图) 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 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 形成因子①太阳辐射对不同地表纬度加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2. 分布气压带、风带在全球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如图5-2所示:3.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季风环流1.季风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变化的风2.成因(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①特点(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的影响,气候特点:温暖湿润。

(2)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特点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气候特点温和湿润。

(3)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气候特点高温多雨;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气候特点低温少雨。

一、锋面系统1.概念: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交界面2.特征:水平范围广,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3.分类: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运动状况分为三类定义: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冷锋过境时的天气:阴天、刮风、下雨过境后的天气: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好定义: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暖锋过境时的天气:阴雨天气过境后的天气: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准静止锋:概念:冷暖气团相遇,势力均衡,锋面相对静止天气:多形成连续性多云或降水天气受冷锋影响:寒潮、沙尘暴天气;受静止锋影响:梅雨天气二、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气旋(低压)垂直气流:上升气旋与反气旋天气:阴雨天气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反气旋(高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天气受气旋控制:台风现象;受反气旋影响:伏旱,“秋高气爽”的天气导学案6 水圈和水循环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2.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意义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改造地表形态,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定义: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暖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 寒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低二、洋流的分布规律中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分布 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纬40度附近海区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三、洋流的地理意义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上升流海区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降低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导学案7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1. 形成陆地自然带:①形成条件: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热量和水分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类型的气候②产生:不同的气候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③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2.分布模式(以北半球为例)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带的分布具有相对应的关系,即不同温度带的气候对应不同自然带的类型,现在以北半球为例对应如下: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1)影响因素: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2)表现:形成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热量带及相应的植被、土壤。

(3)实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寒带冰原带、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三个自然带。

它们具有一定的宽度,大致沿纬线方向平行伸展,南北方向更替。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海陆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

(2)表现: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3)实例:我国沿北纬40度纬线,从沿海向内陆,随降水量的不断减少,自然带由森林带、草原带逐渐过渡为荒漠带。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