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肾脏发生相关的基因研究进展.
肾内科前沿研究报告
肾内科前沿研究报告肾内科前沿研究报告引言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负责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和排除体内废物等功能。
近年来,肾脏疾病频发,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和解决肾内科领域的问题,研究者们一直在进行前沿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对肾内科前沿研究进行综述,将重点放在肾脏疾病的分子机制、新型治疗方法和个体化治疗方面。
肾脏疾病的分子机制基因变异与遗传性肾脏疾病近年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遗传性肾脏疾病的病因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了多个与遗传性肾脏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并阐明了这些基因突变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机制。
例如,多囊肾病的发生与PKD1和PKD2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这些基因编码了肾小管和肾间质中的蛋白质,突变导致蛋白质合成异常,从而引发了多囊肾病的发生。
此外,还有一些基因突变与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的发生有关。
肾脏损伤与炎症反应肾脏损伤是导致肾脏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发现,肾脏损伤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炎症反应可以导致肾小球病变、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等,最终导致肾脏功能受损。
研究者们通过深入研究炎症反应的机制,发现了许多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分子调控因子,为治疗和干预肾脏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微环境与肾脏疾病肾脏微环境是指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中各种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等共同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微环境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胶原沉积可以导致肾小球硬化,从而引发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脂质代谢异常也与肾脏微环境紊乱和肾脏疾病的发生相关。
对肾脏微环境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肾脏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新型治疗方法肾脏移植肾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有效手段。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改进,肾脏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逐年提高。
目前,肾脏移植中的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肾脏病临床研究最新进展
肾脏病临床研究最新进展在医学领域中,肾脏疾病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肾脏病的临床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本文将介绍肾脏病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基因突变与遗传性肾脏疾病遗传性肾脏疾病是一类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对遗传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基因进行测序,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的致病基因。
这将有助于提高对遗传性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新型肾脏疾病预防和筛查方法的研究肾脏疾病的早期预防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
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些新型的筛查方法可以更早地发现肾脏疾病的风险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同时,还有研究人员通过筛查尿液中的特定标志物,可以提前发现和预防一些潜在的肾脏疾病,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支出。
三、免疫治疗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肾脏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抑制炎症反应。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种种副作用。
最新的研究发现,通过利用免疫治疗来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疗肾脏炎症。
免疫治疗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还可以减轻患者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依赖。
四、肾脏移植的新技术肾脏移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方法。
最近,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肾脏移植的成功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使用三维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与患者肾脏相匹配的人工肾脏,并且可以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
此外,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造捐献者的器官,使其更加适应患者的身体环境,从而减少移植后的并发症。
五、人工智能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将大量的医学数据输入人工智能算法中,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肾脏疾病进行诊断。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结论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肾脏病临床研究正取得新的突破。
TLR4研究进展与肾脏疾病_文献综述_
Cancer Res,2004,10(10):3309.[15]L iu SS,Chan KY,Leung RC,et al.Enhance ment of the radi osen2 sitivity of cervical cancer cells by overexp ressing p73al pha.Mol Cancer T2 her,2006,5(5):1209.[16]L iu SS,Chan KY,Cheung AN,et al.Exp ressi on of delta Np73and T Ap73al pha independently ass ociated with radi osensitivities and p r ognoses i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lin Cancer Res,2006,12(13): 3922.[17]Hunt CR,D ix DJ,Shar ma GG,et al.Genom ic instability and en2 hanced radi osensitivity in H s p70.1-and H s p70.3-deficientm ice.Mol Cell B i ol,2004,24(2):899.[18]N iu P,L iu L,Gong L,et al.Overexp ressed heat shock p r otein70 p r otects cells against DNA da mage caused by ultravi olet C in a dose-de2 pendent manner.Cell Stress Chaper ones,2006,11(2):162.[19]W ano C,Kita K,Takahashi S,et al.Pr otective r ole of HSP27a2 gainst UVC-induced cell death in human cells.Exp Cell Res,2004, 298(2):584.[20]Tei m ourian S,Jalal R,Sohrabpour M,et al.Down-regulati on ofH s p27radi osensitizes human p r ostate cancer cells.I nt J U r ol,2006,13(9):1221.[21]Lee YS,Chang HW,Jeong JE,et al.Pr oteom ic analysis of t w o head and neck cancer cell lines p resenting different radiati on sensitivity. Acta O t olaryngol,2008,128(1):86.[22]Kassem H sh,Sangar V,Cowan R,et al.A potential r ole of heat shock p r oteins and nicotina m ide n-methyl transferase in p redicting re2 s ponse t o radiati on in bladder cancer.I nt J Cancer,2002,101(5):454.[23]Baek SH,M in JN,Park E M,et al.Role of s mall heat shock p r otein HSP25in radi oresistance and glutathi one-redox cycle.J Cell Physi ol, 2000,183(1):100.[24]A l oy MT,Hadchity E,B i onda C,et al.Pr otective r ole of H s p27 p r otein against gamma radiati on-induced apop t osis and radi osensitizati on effects of H s p27gene silencing in different human tumor cells.I nt J Radi2 at Dncol B i ol Phys,2008,70(2):543.(2008-07-03收稿)TLR4研究进展与肾脏疾病(文献综述)韩 凝1,2(综述) 张 彩1 罗南萍2(审阅) T oll样受体(T oll like recep t or,T LR)最早是从果蝇体内分离得到的,它主要决定果蝇腹背侧体轴发展方向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肾脏疾病的遗传学研究与基因治疗
肾脏疾病的遗传学研究与基因治疗近年来,肾脏疾病对于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关注焦点。
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后天性的肾脏疾病,都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肾脏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和基因治疗正日益受到重视。
一、肾脏疾病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是生物医学领域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探讨了基因对人类健康和发展的影响。
在肾脏领域,遗传性肾小球肾炎(hereditary nephritis)等一系列常见遗传性肾脏疾病引起了广泛关注。
稳定表达人体基因组(The Human Genome Stability BAF (HG SBAC)),由美国国立卫生院赞助,在全球范围内收集和整理了数百个患有遗传性肾脏疾病的人的基因样本,以便研究遗传突变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患者的遗传信息和表型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系列与肾脏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
例如,在Alport综合征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从3型、4型和5型胶原α链编码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此综合征的发生。
此外,还有多个其他遗传突变在不同类型的遗传性肾小球肾炎中也得到了确认。
这些遗传学研究为深入了解肾脏疾病提供了重要线索,并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
二、基因治疗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科学家开始探索将其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愈和改善。
基因治疗是通过向患有特定遗传缺陷或突变的患者体内递送正常功能基因来修复或替代受损基因,以达到治疗目的。
在肾脏疾病领域,基因治疗已经显示出了潜在的前景。
例如,许多遗传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缺乏一种叫做补体因子H(complement factor H)的功能蛋白质,这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肾小球而导致炎症和损伤。
科学家通过基因治疗技术将正常的补体因子H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成功地恢复了正常的免疫功能并减轻了肾脏损伤。
此外,在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等其他一些遗传性肾脏疾病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潜力。
Klotho基因与肾脏衰老关系的基础研究进展
实用 老 年 医 学 2 1 00年 6月第 2 4卷 第 3期
Pat r t J n 0 0. 12 No 3 rc Geir u e2 1 Vo. 4. . a
,
Ko o 因与肾脏衰老 关系的基础研究 进展 lh 基 t
袁丹
[ 中图分类号] Q7 3 5 [ 文献标识码 ] A di1.9 9 ji n 10 -18 2 1 .3 2 o:0 3 6/.s .0 39 9 .0 0 0 .0 s
g whfc r 3 F F 3 是 一 种 来 源 于 骨 子 通 道 起 重 要 作 用 。 最 近 研 究 指 出 , r t t ,G 2 ) o ao2
因此 从基 础 着 手 研 究 其 抗 衰 老 机 制 日益 骼的激素 , 主要作 用于 肾脏 , 抑制磷 的重 人类 细胞 的 K L蛋 白胞外 区通过水解 T — R
L基 因 被 重 吸 收 。碰 基 因 与 T P 5和 钙 结 RV 1q 2区域 , 鼠定 位 于 1q 2区域 , 31 大 21 在 号通路调节体 内的 电解质平衡。K 缺陷 大 鼠会 阻断 K —G 2 LF F 3的信 号传 导 合蛋 白一2 D 8的这种共定位对体 内的钙平 K L基因结构 中 , m N 其 R A存在 一个可 变 通路 , 致 体 内 1 2 一 O D 产 生 增 衡起 重 要作 用 。但 最近 一 项研 究 指 出: 导 , 5( H) , 剪切位点 , 因而 K L能表达 膜型和分泌 型 血清 12 一O ,5( H) D 高水平促 进钙 K L基 因缺 陷 鼠的 T P 5在 肾脏表达 增 RV 2种 蛋 白 。免 疫 组 化 和 逆 转 录一 合 酶 链 多… , 聚
V 增 RV G 在 P 5的 内化 , 加 T P 5在 胞 膜 表 面 的 K L基因是最新发现 的一种抗 衰老基 胞外 区可与多种 F F受体 直接 结合 , G2 L基 因与 T P 5和钙 结合蛋 白. RV 因 ,L基 因突 变 的 小 鼠会 过 早 出 现 与 人 F F 3的信号传导 过程 中发挥协 同受体 储 留。K K
SIRT1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Abstract:Silenceinformationregulator1(SIRT1)isakindofdeacetylase,whichcanprotectthekidneyby regulatingwater-sodium balance,regulatingautophagy,anti-oxidativestress,anti-fibrosisandotherbiological effects when kidney diseases occur.Chronic kidney disease has a long course and lack of effective treatment,
说,SIRT1rs3758391T 等 位 基 因 是 其 发 展 的 危 险 因 素[10],并 且 SIRT1 能 够 增 加 肾 移 植 小 鼠 T 细 胞 介 导 的免 疫 排 斥 反 应,不 利 于 移 植 肾 的 存 活 。 [11] 因 此,
非奈利酮治疗慢性肾脏疾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非奈利酮治疗慢性肾脏疾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廖文建1,罗雍航1,陈秋宇1,钟莉萍1,苏勇21 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湛江524023;2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阳江医院肾内科摘要: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持续进展性疾病,以肾功能进行性下降和细胞外基质过多蓄积为特征,引起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研究显示,盐皮质激素受体过度活化导致炎症和纤维化是CKD进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另外,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血压控制不佳、肥胖也是影响CKD预后的重要因素。
非奈利酮是一种高选择性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多项研究表明,非奈利酮能通过抗炎和抗纤维化、减轻蛋白尿、逆转内皮功能障碍、调控血压及改善代谢参数等多重机制来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且对血钾影响小,无性激素相关不良反应,有望成为延缓肾脏疾病进展的新手段。
关键词:非奈利酮;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慢性肾脏病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32.025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32-0105-04糖尿病是全球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病因。
目前,约36%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白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白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与心血管病死率、心力衰竭发生风险独立相关[1]。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剂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主力药物,虽然能够减少尿蛋白并延缓肾脏疾病进展,但肾衰竭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仍持续存在[2]。
盐皮质激素受体(MR)属于类固醇激素受体,是激活细胞内受体和核转录因子的核受体亚家族。
肾脏MR过度激活通过介导促炎因子及促纤维化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产生和蛋白激酶1、转录因子核因子κB、激活蛋白1等信号蛋白的表达增加,促进组织炎症和纤维化[3。
TWEAK及受体Fn14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TWEAK及受体Fn14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摘要】TWEAK及受体Fn14是近年来急性肾损伤领域的热点研究对象。
TWEAK作为促炎因子,在急性肾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Fn14受体是TWEAK的结合伴侣,其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已被广泛研究。
TWEAK/Fn14信号通路在肾脏疾病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对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和发展有深远影响。
未来,TWEAK/Fn14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急性肾损伤治疗的新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未来在TWEAK及受体Fn14与急性肾损伤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关键词】关键词: TWEAK, 受体Fn14, 急性肾损伤, 生物学特性,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治疗应用前景, 新治疗靶点, 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进展, 展望。
1. 引言1.1 TWEAK及受体Fn14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肾脏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健康负担。
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肾脏疾病的研究表明,肾脏细胞因子TWEAK及其受体Fn14在急性肾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TWEAK,全称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弱调节剂,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
Fn14是TWEAK的受体,它在多种疾病状态下高表达,包括急性肾损伤。
研究表明,TWEAK/Fn14信号通路在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肾脏细胞的凋亡、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当前,关于TWEAK及受体Fn14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解析TWEAK的生物学特性、Fn14受体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机制、TWEAK/Fn14信号通路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急性肾损伤中TWEAK/Fn14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以及TWEAK/Fn14信号通路在急性肾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深入理解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CD248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CD248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卢欣节尤燕舞来源:《右江医学》2024年第02期[专家介绍]尤燕舞,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博士/硕士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学科带头人。
曾在美国洛杉矶Cedars Sinai医学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疾病基因、免疫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现任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广西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会常务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20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6篇;先后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系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广西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139”计划中青年学科骨干培养人选,获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广西十佳青年医师”荣誉称号。
【摘要】肾纤维化是许多肾脏疾病的最终转归,因此,延缓肾纤维化过程对肾脏疾病的治疗尤为重要。
CD248是一种Ⅰ型跨膜糖蛋白,在肾纤维化中表达上调,通过敲除CD248可抑制肾纤维化,这表明CD248在肾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该文将对CD248在肾脏疾病中的相关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CD248;肾纤维化;表达;肾脏疾病中图分类号: R692文献标志码: ADOI: 10.3969/j.issn.1003-1383.2024.02.001Research progress of CD248 in renal diseasesLU Xinjie1, YOU Yanwu2【Abstract】 Renal fibrosis is the final outcome of many renal diseases, so delaying the process of renal fibros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treatment of renal diseases. CD248 is a type I 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 which is up-regulated in renal fibrosis. The knockdown of CD248 can inhibit renal fibrosis, suggesting that CD248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renal fibrosis.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relevant roles of CD248 in renal diseases.【Keywords】CD248; renal fibrosis; expression; renal disease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在中、高等收入国家,CKD已成为全球日益重要的健康问题[1]。
Klotho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综述·Klotho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陈智渊1吴颖1马红珍2关键词Klotho;慢性肾脏病;综述Klotho基因由日本学者于1997年首先在小鼠模型中发现,它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基因。
相关实验表明,Klotho基因缺陷的小鼠寿命缩短,并且表现出动脉钙化、皮肤和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类似人类衰老的各种症状[1]。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其全球患病率为8%~16%,是继高血压、糖尿病之后最常见疾病之一[2]。
多项动物实验证实,Klotho基因缺陷是CKD进展和肾外并发症的致病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矿物质代谢紊乱等[3]。
因此,本文就Klotho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Klotho的结构和功能特点Klotho基因位于人类第13号染色体上,其编码的α-Klotho蛋白(以下简称Klotho)是一种I型单程跨膜糖蛋白,可分为膜型和分泌型两种形式[4]。
膜型Klotho蛋白的胞外区又可被金属蛋白酶切割,作为可溶性Klotho释放到循环中。
膜型Klotho作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的受体辅助因子,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维持矿物质稳态;可溶性Klotho以体液因子的形式在循环系统中发挥调节肾脏离子通道、抗氧化、抗凋亡等保护肾脏的作用[5]。
2Klotho与CKD的关系Klotho的主要表达部位是肾近端和远端小管、大脑脉络丛和甲状旁腺,而在人类和啮齿动物中,肾脏是Klotho基因和蛋白水平最高的器官[6]。
Hirokazu 等[7]对Klotho的人类活检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发现Klotho的mRNA表达从CKD早期阶段便开始下降,血清Klotho随CKD的进展而降低。
实验证明,5/6肾切除大鼠有蛋白尿、高血压、高磷血症和血管钙化等表现,而人类CKD患者也有相似的表现[8]。
基因差异表达研究方法的进展及其在肾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 键 j R A 司 N 差异显示; 代表性差异分析; 抑制性削减杂交; 肾脏
[ 中图分类号 ] 32 6 R 2 . 1[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0 1 54 20 )404 -5 10 - 9 (0 20 — 20 4 2
随着 人类 基 因组计 划 研究 的重 心 由 “ 构 ” 结 向 “ 能” 移 , 功 转 以基 因 组 功 能 研 究 为 主 要 目标 的所 谓 “ 基 因组时代 ” 后 即将 来 临 , 因功 能 信 息 的 获 取 将 基 成 为 基 因研 究 的 重 点 。基 因差 异 表达 的 研究 是 获 取
电泳 、D A削 减 杂 交 和 m NA差 异 显示 技术 。蛋 白 eN R 质 双 向 电泳 分 辨 率 较 低 , 不 能 直 接 从 基 因 水 平 进 也 行 分 析 鉴定 。e N 削 减 杂 交 技 术 是 一 类 较 早 建 立 DA 的较 有 力 的 分 离 、 鉴定 差 异 表 达 基 因 的技 术 , 原 理 其 就 是 将 待 比较 双 方 e N 进 行 杂 交 , 后 采 用 羟 基 DA 然
表达基 因的 eN D A片 断 。
12 e N 。 D . D A R A的 引物设 计
磷灰石 亲和层 析技 术 、 和素 一生物 素结合 等 方法 亲 从 杂 交 混合 物 中分 离 出未 杂 交 的单链 分 子 部 分 。将
基因治疗在常见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MO L I TO RI S等 构 建 了 p 5 3特 异 性 的 s i R—
NA, 治 疗组 、 阴性 对 照 组 和 空 白对 照 组 A KI 模 型 大
鼠注射 p 5 3 s i RNA、 GF P s i RNA 和 P B S 。模 型 大 鼠
新 英 格 兰 杂 志上 发 表r 3 ] , 证 实 了基 因治 疗 的可 行 性 。
由其 他细 胞产 生 的毒 性代 谢 产 物 以及 改 善 免 疫 系统 影 响的慢 性 肾脏 炎 症 。本 文 总结 了近 些 年 来基 因治 疗在 肾脏 疾病 中 的研 究进 展 。
1 AKI和 C KD
在缺血 性或 中毒 性 AKI中 , 肾小 管 上 皮 细 胞 应 激 途 径 被激 活 , 损 伤通 常起 源 于嗜 中性粒 细胞 来源 的髓 过 氧化物 酶 ] ,F a s / F a s配 体 ( F a s L ) 的 相 互 作 用 介 导 了 肾脏 细胞 的死 亡[ 7 ] , 免 疫 炎性 细胞 的浸润 更加 重 了 肾脏组 织 的损伤 。
AKI 是一 种 严 重 的 临床 肾脏 损 伤 疾 病 , 具 有 较 高 的发 病率 和死 亡率 , AKI 也 增 加 了 患 者 罹 患 终 末
截止到 2 0 1 6年 2月 , 全 球 范 围 内一 共 有 2 4 0 9例 基
因治疗 试验 得 到批 准 , 其 中一 半 以上 的临床试 验仍 停
C K D、 转 移 性 肾癌 、 。 肾移 植 后 副 反 应 以及 多 囊 肾在 内 的 多种 肾脏 疾 病 的治 疗 效 果 不 佳 , 随 着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的发 展 , 以及 肾 脏 疾
病相关机制 的阐明, 基 因 治 疗 成 为 肾脏 疾 病 精 准 治 疗 的一 个 新 的选 择 。
基因突变与肾病发生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与肾病发生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遗传疾病。
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的人群。
近年来,科学家对基因突变与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一、基因突变与遗传性肾病遗传性肾病是由遗传突变引起的一类疾病,它们可分为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
在单基因遗传的情况下,只需要一个基因突变,就能导致肾病的发生。
常见的单基因遗传肾病包括多囊肾、肾脏囊性疾病和遗传性肾小球肾炎等。
而多基因遗传则需要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才能引起肾病。
二、基因突变与非遗传性肾病除了遗传性肾病外,基因突变也与非遗传性肾病密切相关。
非遗传性肾病是指那些由外界环境或非遗传因素引起的肾病。
基因突变在非遗传性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某些药物的代谢和转运过程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导致肾脏损伤。
此外,环境污染物也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导致肾病的发生。
三、基因突变与肾病的研究进展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研究人员逐渐揭示了基因突变与肾病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
通过对肾病患者进行基因测序,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新的基因突变,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突变与肾病的关联。
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系统,探索了基因突变导致肾病的分子机制。
他们发现,一些基因突变会导致肾小管细胞凋亡和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进而引发肾病的发生。
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也为肾病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科学家们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修复了一些基因突变,并恢复了肾脏的功能。
这种基因编辑技术有望为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四、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基因突变与肾病之间的关系不仅对深入研究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还对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
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突变,可以对肾病进行准确的分类和预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基因突变还可以作为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人类肾脏功能的生物医学研究
人类肾脏功能的生物医学研究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承担着多种功能,包括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分平衡、维持电解质平衡、调节血液pH值、促进红细胞生成、调节血压等。
然而,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肾脏疾病的困扰,这一情况引发了对肾脏功能的生物医学研究。
肾脏疾病的危害肾脏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它通常以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和血尿为特征。
当疾病进展到晚期时,肾脏功能完全丧失,肾衰竭的病人需要进行肾脏透析或肾移植等治疗。
而在肾脏透析治疗下,大部分病人生活质量低下,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肾脏功能评价指标的发展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早期诊断与防治。
目前,评估肾脏功能的最常用的指标为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血浆肌酐(Cr)浓度。
然而,GFR只能评估总体的肾脏功能,对肾小球滤过率的低于正常值的紊乱进行评价,对于早期肾脏损伤的发现并不敏感。
同时,由于肌酐浓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肌肉质量、年龄、性别等,因此不适用于所有的人群。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寻求新的肾脏功能评价指标,包括肾小管指标、微生物学指标、代谢物指标等。
其中最具潜力的指标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对个体基因组进行分析,寻找与肾脏功能相关的基因位点,从而实现肾脏功能的个性化评估。
肾脏组织学与生理学的研究近年来,先进的生物医学技术使得对肾脏组织学与生理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通过对肾脏细胞、分子和基因的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深入理解肾脏发育和功能。
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肾脏的组织学结构与肾脏疾病之间的深层关系,通过研究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发现了新的肾脏疗法。
肾脏疾病的基因和环境因素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肾脏疾病的发生与人类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肾脏基因组学的研究,人们发现许多与肾脏功能相关的基因,例如BLK、MYH9和APOL1等,这些基因的突变会影响肾脏发育和功能。
同时,人们还发现许多环境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等,会增加发生肾脏疾病的风险。
26941805_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相关基因及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相关基因及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赵立科,㊀张茂霞,㊀马宏作者单位:030010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8级儿科学专业研究生(赵立科,张茂霞);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内科(马宏)作者简介:赵立科(1994-),男,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小儿肾脏病的诊治通讯作者:马宏,EGm a i l:x i a o y u a n m a@163 c o m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㊁低蛋白血症㊁高脂血症和水肿为其主要临床特点.该病在激素治疗下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缓解甚至痊愈,但仍有20%的患儿出现激素抵抗,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基因方面的改变易导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 R N S)的发生.对S R N S相关基因及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有利于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并指导临床.ʌ关键词ɔ㊀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㊀基因;㊀足细胞;㊀免疫d o i:10.3969/j.i s s n.16743865.2022.02.007ʌ中图分类号ɔ㊀R692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ʌ文章编号ɔ㊀16743865(2022)02012304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n g e n e sa n d 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r e l a t e dt os t e r o i dGr e s i s t a n tn e p h r o t i cs y n d r o m e㊀Z HA OL i k e,Z HA N G M a o x i a,M A H o n g.T h eF i r s t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a lC o l l e g eo f S h a n x i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T a i y u a n030010,C h i n aʌA b s t r a c tɔ㊀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 e i s a c l i n i c a l s y n d r o m ew i t ha s e r i e s o f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n g e sd u et o t h e i n c r e a s e d p e r m e a b i l i t y o f g l o m e r u l a r f i l t r a t i o n m e m b r a n et o p l a s m a p r o t e i na n dt h e l o s so fal a r g ea m o u n t o f p l a s m a p r o t e i nf r o m u r i n e.I t i sm a i n l y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 m a s s i v e p r o t e i n u r i a,h y p o p r o t e i n e m i a,h y p e r l i p i d e m i a a n de d e m a.T h e d i s e a s e c a nb e r e l i e v e d o r e v e n c u r e d t o a c e r t a i ne x t e n tw i t hh o r m o n e t h e r a p y,b u t t h e r e a r e s t i l l20%o fc h i ld re nw i t hh o r m o n e r e s i s t a n c e,w h i c he v e n t u a l l yp r o g r e s s e s t oe n dGs t a g e r e n a ld i se a s e.T h e c h a n g e s ofg e n e s a r e v e r y l i k e l y t o l e a d t o t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h o r m o n eGr e si s t a n t 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 e(S R N S).T h e s t u d y o f S R N SGr e l a t e d g e n e s a n d t h e i r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i s h e l p f u l t od e e p e n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t h e d i s e a s e a n d g u i d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ʌK e y w o r d sɔ㊀S t e r o i d r e s i s t a n t 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 e;㊀G e n e s;㊀P o d o c y t e;㊀I m m u n i z a t i o n㊀㊀已有研究发现足细胞基因变异不仅在肾病综合征(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 e,N S)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且关系着疾病患儿对治疗的敏感性,其中关于足细胞裂孔膜相关蛋白㊁核蛋白和转录因子㊁线粒体辅酶Q合成蛋白㊁溶酶体相关蛋白等的编码基因发生变异,会导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 t e r o i d r e s i s t a n t 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 e,S R N S)的发生[1].同时,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S R N S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2],因此免疫因子相关基因与S R N S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S R N S患儿对激素治疗不敏感,部分患儿可以通过中医治疗达到一定程度的缓解[3G4],但仍有一部分患儿需要通过肾移植来进行治疗.对S R N S相关基因及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有助于了解S R N S的发病机制,进而指导临床实践.本文就现阶段S R N S相关基因及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㊀足细胞裂孔膜相关蛋白1 1㊀N P S H1㊀N P H S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9q13 1,所编码的肾素蛋白是构成裂孔膜结构的关键分子之一,也是裂孔膜上首个被证实的蛋白成分,在维持裂孔膜完整性及信号转导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已有研究表明,肾素蛋白的缺乏可影响足细胞321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2年4月第14卷第2期㊀C h i n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T r a d i tW e s tM e d,A p r2022,V o l14,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内其他因子(如p o d o c i n,N C K1/2和C D2A P)的表达上调,进而导致足细胞损伤.先天性N S芬兰型的患儿,其基因检测提示N P S H1异常,且患儿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不敏感,肾移植可能为唯一的有效治疗方式[5].S u n等[6]通过对新加坡华人散发性N S患者的观察研究,发现r s2285450等位基因可能与N S的发生有关.2020年J i a等[7]提出N P S H1基因座上的外显子3的同义变异r s2285450(c 294C>T)是具有致病性的变异.该突变通过膜片钳抑制H E K293GM1细胞中T R P C6的电流信息交换能力,破坏裂孔膜的功能,进而导致蛋白尿的发生,进一步解释了N P S H1基因变异与N S发生的关系.1 2㊀N P S H2㊀N P S H2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q25 2,含有8个外显子,其编码的p o d o c i n在足细胞质膜和内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之间形成一个固定的发夹结构,促进肾素蛋白的整合,维持裂孔膜的滤过屏障作用与足细胞信号转导.N P S H2基因的突变已被证实与S R N S有关[8],并且该基因突变患者亦对免疫抑制剂治疗不敏感,表现为进展性N S[9].目前已有100多个基因突变和25个基因多态变异在N P S H2基因中被发现与了解[10].其中,一部分学者认为,N P S H2基因的变异率可能与种族有关系[11G12].C h a m g o r d a n i等[13]进一步补充发现,在伊朗人群中基因r s2274625和基因r s3829795与N P S H2基因的内含子和启动子区域连锁,使得CGG㊁CGA的过表达,其中基因r s3829795的等位基因频率和杂合度较高,可用于N S的间接诊断,但未予说明突变与S R N S的具体关系.2㊀核蛋白和转录因子2 1㊀维甲酸受体反应蛋白(r e t i n o i ca c i dr e c e p t o r r e s p o n d e r1,R A R R E S1)㊀R A R R E S1基因位于人类第3号染色体上,其表达主要局限于足细胞内[14],与p o d o c i n具有一定的联系.当过表达的R A R R E S1在足细胞内被金属蛋白酶切割修饰后,形成的R A R R E S1WT与R I O激酶1相互作用,抑制了R I O激酶1的活性,使得p53得以激活,进而发生足细胞的凋亡[15],导致蛋白尿的产生.维甲酸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R A R R E S1基因的表达与维甲酸的剂量有正向关系[15].低剂量的维甲酸有助于足细胞的分化,但高剂量的维甲酸对足细胞可能是有害的,关于R A R R E S1的发现将有利于治疗S R N S的靶向药物的研究.2 2㊀L I M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1β(L I M h o m e o b o x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f a c t o r1b e t a,L M X1B)㊀L M X1B基因位于人染色体9q33 3上,包含8个外显子,编码L I M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L M X1B.该蛋白在肢体形态结构的发育以及足细胞㊁肾小球基底膜㊁眼和某些神经元的功能表现中起重要的作用[16].C a r i n e l l i 等[17]在一则报道中描述了1例罕见病例,该患儿有典型的指甲G髌骨综合征表现,合并有N S症状,并迅速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通过D N A测序分析, C a r i n e l l i发现了一个新的L M X1B基因杂合错义突变(c 709T>C,p S237P),该突变对L M X1B同源结构域三级结构的α螺旋G1羟基末端片段进行干扰,并推测α螺旋G1稳定性的破坏会导致L M X1B 基因的转录活性下降.这一发现拓展了核蛋白和转录因子相关基因的突变谱.3㊀线粒体辅酶Q合成蛋白含a a r F结构域的激酶4(a a r Fd o m a i nc o n t a i n i n g k i n a s e4,A D C K4)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9q13 1上,通过外显子测序技术已确定A D C K4突变是N S发生的单基因因素.A D C K4在足细胞线粒体中参与辅酶Q10的合成途径.A D C K4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和线粒体功能障碍,表现为A T P生成减少和活性氧(r e a c t i v eo x y g e ns p e c i e s, R O S)生成增多,以至于发生N S甚至致命的多系统疾病.同样可以影响编码线粒体蛋白的基因还包括C O Q2和C O Q6基因,该基因缺陷患儿在口服补充辅酶Q10后,可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改善,但仍有患儿在后续治疗过程中产生不良结局.K rüp p e l样因子(K rüp p e lGl i k e f a c t o r s,K L F)家族在调节细胞转录㊁分化㊁发育㊁繁殖和凋亡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发现K L F5的大量表达,可以阻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38MA P K通路的激活来抑制足细胞凋亡.K L F可能在促进足细胞存活和肾脏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8G19].C h e n等[20]首次将A D C K4与K L F5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得出了新的结论, K L F5与A D C K4基因启动子的特异性区域结合,上调A D C K4的转录活性,正向调控A D C K4基因的表达,K L F5可能成为A D C K4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4㊀溶酶体相关蛋白酸性神经酰胺基因(NGa c y l s p h i n g o s i n e a m i d o h y d r o l a s e1,A S A H1)位于8号人染色体短臂上,可编码酸性神经酰胺(a c i d c e r a m i d a s e,A C).在肾小球足细胞中,溶酶体A C可以调节瞬时受体电位毛磷脂1通道对钙离子的释放,该通道影响着溶酶体的功能和外泌体的释放[21].已有研究表明,人或小鼠体内鞘氨醇G1G磷酸裂解酶缺乏会导致血液或组织中鞘氨醇G1G磷酸和神经酰胺水平升高,进而421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2年4月第14卷第2期㊀C h i n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T r a d i tW e s tM e d,A p r2022,V o l14,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发生S R N S[22G23].最近,L i等[24]通过构建一种足细胞A CGα亚基基因缺失的小鼠品系,研究了溶酶体A C的作用.他们发现A S A H1缺失的足细胞表达A C减少,在肾小球中对神经酰胺的还原作用减低,导致了肾小球中神经酰胺的堆积,损伤了小鼠足细胞和肾脏,导致N S发生,并指出了溶酶体酸性神经酰胺酶可作为预防或治疗N S的潜在治疗靶点.5㊀免疫相关基因肿瘤坏死因子Gα(t u m o r n e c r o s i sf a c t o rGα, T N FGα)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有显著的抗肿瘤细胞能力.同时,T N FGα也具有杀伤正常细胞的能力,如血吸虫病㊁门静脉周围纤维化㊁糖尿病肾病等多种疾病已被证实与T N FGα有关.白细胞介素10(i n t e r l e u k i n10,I LG10)是一种具有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它来源广泛㊁作用复杂,亦被证明与多种疾病发病有关.目前研究发现位于人染色体6p21 4的T N FGα基因和1号染色体上的I LG10基因的多态性与N S有相关性,可能为二者整体的改变导致了N S 的发生,例如T N FGα基因r s1799724位C T基因型与24h尿蛋白水平相关,I LG10基因r s1800872位G G基因型与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关,I LG10基因r s141219090位G G基因型与血肌酐水平相关[25].另有Y o u s s e f等[26]报导了埃及地区N S患儿T N FGαA A A单倍型携带者与N S类固醇耐药有很大的关系,该突变可以影响启动子的活性,使携带者体内T N FGα达到更高水平,对免疫应答与血管紧张素等激素相关信号的传导进行干预.而T N FGαG C G (G308/G863/G238)单倍型携带者在正常儿童或激素敏感型N S患儿中显著高于S R N S患儿.6㊀其他相关基因目前仍有一些S R N S相关基因被发现,但无法确定其具体生理功能,例如T R I M8基因㊁转移R N A衍生片段(t r a n s f e rR N AGd e r i v e df r a g m e n t, T R F)等.T R I M8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0q24 3上,是一个与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 o c a l s e g m e n t a l g l o m e r u l a r s c l e r o s i s,F S G S)相关的基因,导致病变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W a r r e n等[27]报导了1例表现为F S G S的8岁男孩的病例,他们发现患儿的T R I M8基因出现了截断突变(c1380T>A, p T y r460∗),该突变可能的效应为突变影响了T R I M8的螺旋卷曲结构,使其无法形成同源二聚体,进而影响下游细胞信号转导因子的效能,导致干扰素Gγ信号异常.但目前的肾脏病理学研究尚未确认干扰素Gγ信号和F S G S的明确关系.T R F是t R N A精准切割的产物,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系.L i等[28]在被阿霉素处理了24h的足细胞中发现7种有生物学效应的T R F,它们通过影响G蛋白偶联受体㊁W n t信号通路㊁G T P酶等蛋白的编码基因,对足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最新的S R N S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关于N P S H1㊁L M X1B㊁T N FGα㊁I LG10基因,学者们通过对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阐释了基因变异与S R N S的关系.N P S H1的同义变异通过改变裂孔膜的信息交换能力,引起了蛋白尿的产生; L M X1B基因的错义突变使得相关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该基因转录活性下降;T N FGα基因中特殊序列的高表达,通过对免疫系统与自身激素释放的干扰,影响了机体对类固醇药物治疗的效果;I LG10基因中的特殊基因型与临床观察到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血肌酐水平有关系.学者们还新发现了R A R R E S1㊁A D C K4㊁A S A H1基因与S R N S之间的联系.R A R R E S1基因可能通过控制足细胞的凋亡而导致蛋白尿的产生;A D C K4基因在K L F5的调控作用下正向调节线粒体辅酶Q的生理功能;A S A H1基因可减少肾小球中神经酰胺的堆积而保护足细胞和肾脏.此外,还有N P S H2基因多态性的新发现及T R I M8㊁T R F等基因变异与S R N S相关,但这几种基因变异导致S R N S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临床医师及研究者们通过了解S R N S相关的致病基因,转变诊疗思路,可以为基因变异导致S R N S的患儿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减轻家庭㊁社会等方面的负担,促进精准医疗的发展.因此,对于S R N S基因方面的探索仍需继续前行,期以不断完善人类对S R N S发病机制的认识.参考文献[1]㊀程金波,赵景宏.足细胞靶向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9,28(5):452G459.[2]㊀刘俊朝,俞建,时毓民.免疫在儿童肾病综合征中的作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3.[3]㊀王龙,高敏,丁樱.丁樱教授辨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举隅[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7,9(4):361G363.[4]㊀胡明格,李雪军,杜梦珂,等.丁樱教授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探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0,12(2):141G144.[5]㊀L i L,Y i Z,X iH,e t a l.C o n g e n i t a l 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 e a s s o c iGa t e dw i t h22q11.2d u p l i c a t i o ns y n d r o m e i naC h i n e s e f a m i l y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i n t r o n i cN P H S1c.3286+5G>A m u t a t i o n[J].I t a l JP e d i a t r,2019,45(1):109.[6]㊀S u nZ J,N g K H,L i a oP,e ta l.G e n e t i cI n t e r a c t i o n sB e t w e e n T R P C6a n d N P H S1V a r i a n t s A f f e c tP o s t t r a n s p l a n tR i s ko fR e c u r r e n t F o c a l S e g m e n t a l G l o m e r u l o s c l e r o s i s[J].A m J521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2年4月第14卷第2期㊀C h i n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T r a d i tW e s tM e d,A p r2022,V o l14,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T r a n s pl a n t ,2015,15(12):3229G3238.[7]㊀J i aX ,Y a m a m u r aT ,G b a d e ge s i nR ,e ta l .C o m m o nr i s kv a r i Ga n t s i nN P H S 1a n dT N F S F 15a r e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c h i l d h o o ds t e r o i d Gs e n s i t i v e 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 e [J ].K i d n e y I n t ,2020,98(5):1308G1322.[8]㊀S h a r i f B ,B a r u aM.A d v a n c e s i nm o l e c u l a r d i a gn o s i s a n d t h e r a Gp e u t i c s i nn e p h r o t i cs y n d r o m ea n df o c a la n ds e g m e n t a l g l o Gm e r u l o s c l e r o s i s [J ].C u r rO p i n N e p h r o lH y p e r t e n s ,2018,27(3):194G200.[9]㊀R a m a n a t h a n A S ,V i j a y a n M ,R a j a g o pa lS ,e ta l .WT 1a n d N P H S 2g e n e m u t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a n dc l i n i c a lm a n a ge m e n tof s t e r o i d Gr e s i s t a n t n e p h r o t i cs yn d r o m e [J ].M o lC e l lB i o c h e m ,2017,426(1G2):177G181.[10]B a y l a r o v R ,B a yl a r o v a R ,B e r d e l iA ,e ta l .N P H S 2g e n es e Gq u e n c i n g r e s u l t s i n c h i l d r e n o f t h eA z e r b a i j a n i p o p u l a t i o n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 o f 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 ec a u s e db y ch r o n i c g l o Gm e r u l o n e p h r i t i s [J ].B r a t i s l L e kL i s t y,2019,120(2):102G105.[11]W a n g F ,Z h a n g Y ,M a o J ,e t a l .S pe c t r u mo fm u t a t i o n s i nC h i Gn e s e c h i l d r e n w i t hs t e r o i d Gr e s i s t a n tn e p h r o t i cs y n d r o m e [J ].P e d i a t rN e ph r o l ,2017,32(7):1181G1192.[12]S h o j a e iA ,S e r a j p o u rN ,K a r i m i B ,e t a l .M o l e c u l a rG e n e t i cA n a l yGs i s o f S t e r o i dR e s i s t a n tN e p h r o t i c S yn d r o m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aN o v e l M u t a t i o n [J ].I r a n JK i d n e y Di s ,2019,13(3):165G172.[13]C h a m go r d a n iL E ,E b r a h i m iN ,A m i r m a h a n iF ,e ta l .C G /C A g e n o t y p e s r e p r e s e n t n o v e lm a r k e r s i n t h eN P H S 2g e n e r e gi o n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 e [J ].JG e n e t ,2020,99:33.[14]F uJ ,A k a tKM ,S u nZ ,e ta l .S i n g l e GC e l lR N A P r o f i l i n g of G l o m e r u l a rC e l l sS h o w s D y n a m i cC h a ng e si n E x pe r i m e n t a l D i a b e t i c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 [J ].JA mS o cN e p h r o l ,2019,30(4):533G545.[15]C h e n A ,F e n g Y ,L a i H ,e ta l .S o l u b l e R A R R E S 1i n d u c e s p o d o c y t e a p o p t o s i s t o p r o m o t e g l o m e r u l a r d i s e a s e p r o g r e s s i o n [J ].JC l i n I n v e s t ,2020,130(10):5523G5535.[16]W i t z g a l lR.N a i l Gp a t e l l as y n d r o m e [J ].P f l u g e r s A r c h ,2017,469(7G8):927G936.[17]C a r i n e l l iS ,B l a n c o O A ,P e r d o m o GR a m i r e z A ,e ta l .N a i l GP a t e l l as y n d r o m ew i t h e a r l y o n s e t e n d Gs t a g e r e n a l d i s e a s e i n a c h i l dw i t h a n o v e lh e t e r o z y g o u s m i s s e n s e m u t a t i o ni n t h e L M X 1B h o m e Go d o m a i n :Ac a s e r e p o r t [J ].B i o m e dR e p ,2020,13(5):49.p h y s i o l o g y an d d i s e a s e [J ].E B i oM e d i c i n e ,2019,40:743G750.[19]L iY ,S u iX ,H uX ,e t a l .O v e r e x pr e s s i o no fK L F 5i n h i b i t s p u Gr o m y c i n i n d u c e da p o p t o s i so f p o d o c y t e s [J ].M o l M e d R e p,2018,18(4):3843G3849.[20]C h e nX ,L i u S ,C h e n J ,e t a l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f a c t o rK r u p pe l Gl i k ef a c Gt o r 5p o s i t i v e l y r eg u l a t e s th ee x p r e s si o no fA a r Fd o m a i nc o n t a i Gn i n g k i n a s e 4[J ].M o l B i o l R e p,2020,47(11):8419G8427.[21]L iG ,H u a n g D ,H o n g J ,e t a l .C o n t r o l o f l ys o s o m a lT R P M L 1c h a n n e l a c t i v i t y a n de x o s o m er e l e a s eb y ac i dc e r a m id a s ei n m o u se p o d o c y t e s [J ].A m JP h y s i o lC e l lP h y s i o l ,2019,317(3):C 481G491.[22]J a n e c k e A R ,X u R ,S t e i c h e n GG e r s d o r fE ,e ta l .D e f i c i e n c y of t h e s p h i ng o s i n e G1Gph o s p h a t e l y a s eS G P L 1i s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c o n g e n i t a l 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 ea n dc o n ge n i t a l a d r e n a l c a l c if i Gc a t i o n s [J ].H u m M u t a t ,2017,38(4):365G372.[23]L o v r i cS ,G o n c a l v e sS ,G e e H Y ,e ta l .M u t a t i o n s i ns p h i n go Gs i n e G1Gp h o s p h a t e l y a s ec a u s en e p h r o s i s w i t hi c h t h y o s i sa n d a d r e n a l 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 [J ].J C l i n I n v e s t ,2017,127(3):912G928.[24]L iG ,K i d dJ ,K a s p a rC ,e ta l .P o d o c y t o p a t h y a n d N e p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 ei n M i c e w i t h P o d o c y t e GS p e c i f i c D e l e t i o n o ft h e A s a h 1G e n e :R o l eo f C e r a m i d e A c c u m u l a t i o ni n G l o m e r u l i[J ].A mJP a t h o l ,2020,190(6):1211G1223.[25]X i a o M ,B a i S ,C h e nJ ,e t a l .C o r r e l a t i o no fT N F Gαa n dI L G10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w i t h p r i m a r y n e p h r o t i cs yn d r o m e [J ].E x p Th e rM e d ,2020,20(5):87.[26]Y o u s s e fD M ,E l GS h a lA S ,H u s s e i nS ,e t a l .T u m o r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a l p h a 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a n dh a p l o t y p e s i n E g y p t i a nc h i l d r e n w i t h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 e [J ].C yt o k i n e ,2018,102:76G82.[27]W a r r e n M ,T a k e d a M ,P a r t i k i a n A ,e t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o f ad en o v on o n s e n s em u t a t i o no f t h eT R I M 8g e n ew i t hc h i l d h o o d Go n s e t f o c a l s e g m e n t a l g l o m e r u l o s c l e r o s i s [J ].P e d i a t rN e ph r o l ,2020,35(6):1129G1132.[28]L iS ,L i u Y ,H eX ,e ta l .t R N A GD e r i v e dF r a gm e n t s i nP o d o Gc y t e sw i t h A d r i a m y c i n GI n d u c e dI n j u r y Re v e a lt h e P o t e n t i a l M e c h a n i s mof I d i o p a t h i cN e p h r o t i c S yn d r o m e [J ].B i o m e dR e s I n t ,2020,2020:7826763.(收稿日期:20210407)㊀㊀(本文编辑:刘颖;外审专家:杜悦)㊀㊀㊀㊀1.修改稿请用W o r d 文档以附件的形式上传至投稿平台.2.作者应严格按编辑部提出意见修改,如果对某些意见修改确有困难,应作出适当解释.3.参考文献应书写完整,按论文中引用出现的先后进行参考文献排序,并在文中相应的引用处标出序号.4.请写全作者简介,包括姓名㊁性别㊁出生年㊁学历㊁职称㊁研究方向㊁联系方式(电话㊁E Gm a i l)等.5.摘要要求按四要素格式撰写(目的㊁方法㊁结果㊁结论),表格应规范(三线表),表题尽量简化(﹤20字).6.概率P 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χ2值,t 值,q 值等.621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2年4月第14卷第2期㊀C h i n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T r a d i tW e s tM e d ,A pr 2022,V o l 14,N o .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肾脏疾病的遗传基因突变研究
肾脏疾病的遗传基因突变研究概述:肾脏疾病是一类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其发展与遗传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肾脏疾病与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肾脏疾病的遗传基因突变、相关机制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法。
一、肾脏疾病与遗传基因突变1.普通性肾小球疾病(NS)NS是一组以“尿白蛋白排放增多”为共同特征的肾小球损害性疾病。
该类型肾脏疾病中,突变导致了细胞结构或功能异常,例如细胞内信号转导路径受到干扰等。
2.多囊肝-肾综合征(PKD)PKD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遗传性系统性囊性发育异常,其主要表现为多个液体充满囊袋,并可在全身各器官中形成。
这种情况通常与PKD1和PKD2基因的突变有关,这两个基因是编码肾脏中信号转导和细胞相互作用所必需的蛋白质。
二、遗传基因突变的机制1.损害细胞结构遗传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肾脏细胞内部结构的异常。
例如,在NS疾病中,一些基因突变被发现使得细胞骨架蛋白的功能受到影响。
这可能导致细胞无法正常连接和支撑,最终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功能障碍。
2.影响信号传递突变还可以影响信号转导途径中关键分子的功能。
NS疾病中,某些突变可能会妨碍某些重要信号通过规范通道传输至核心组件。
这些异常信号路径打开了解释NS形成本质原因之一的新视角。
3.改变细胞相互作用在肾脏正常发育和功能中,各种细胞之间需要精确地相互作用来实现复杂的生理过程。
然而,遗传基因突变可能会扰乱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肾脏疾病发展。
三、肾脏疾病遗传基因突变的治疗1.基因编辑和修饰技术随着CRISPR-Cas9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编辑已成为激动人心的治疗方向。
这种技术可以直接定点修饰遗传突变,从而恢复正常功能。
2.靶向治疗通过分子靶向药物或抑制剂来针对遗传突变所引起的异常信号通路,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有前景且有效的治疗策略。
例如,在NS中,针对TGF-β通路进行干预可以改善肾小球功能。
3.个体化治疗基于遗传突变的个体化治疗是最近引起了广泛兴趣的领域之一。
肾脏疾病的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
肾脏疾病的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肾脏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一个严重健康问题,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治疗肾脏疾病,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
本文将主要探讨肾脏疾病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和应用。
一、肾脏疾病的分子诊断1. 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生物标志物是一种可以指示疾病存在并且能够通过生物学体液等简单样本检测的物质。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对肾脏疾病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如肾小球滤过率和尿液微粒。
通过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监测肾脏疾病的发展。
2. 基因检测肾脏疾病往往伴随着一些特定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发现这些基因异常,并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在一些遗传性肾脏疾病研究中,基因检测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分子诊断工具。
二、肾脏疾病的分子治疗1. 药物研发根据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分子调控网络,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药物研发工作。
通过药物的靶点设计和筛选,一些新型药物已经被研发出来,并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2.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细胞或组织内基因的表达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基因治疗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应用潜力。
通过植入或修复患者体内的特定基因,可以纠正肾脏疾病相关的遗传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三、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1. 肾脏组织工程肾脏组织工程是一种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和再生医学方法来研究和制造人工肾脏的方法。
通过使用干细胞和支架材料等技术,科学家们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出了一些人工肾脏组织。
这一研究进展为肾脏疾病的治疗和替代提供了新的途径。
2. 基于人工智能的诊断模型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
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科学家们可以构建高效准确的肾脏疾病诊断模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好的疾病判断和治疗方案推荐。
结语肾脏疾病的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
基因治疗在常见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病 相 关 机 制 的 阐 明 $基 因 治 疗 成 为 肾 脏 疾 病 精 准 治 疗 的 一 个 新 的 选 择 (
关 键 词 基 因 疗 法 &肾 疾 病 &糖 尿 病 肾 病 &肾 功 能 衰 竭 &肾 移 植 &肾 肿 瘤 &多 囊 肾 疾 病
中 图 分 类 号 MNOP,S 文 献 标 志 码 7
试验组小 鼠 蛋 白 尿 的 进 展 程 度 较 对 照 组 低$这 表 明
C9[ 基因可以延缓糖尿病造成的肾脏损伤(病 理分 析显示试验组小鼠肾脏胶原+和肾小球纤维连接蛋 白的沉积均显著降 低$肾 小 球 硬 化 程 度 降 低$进 一 步
说明了 C9[ 在 /a"/a 小 鼠 肾 脏 损 伤 中 起 到 了 重 要 的修复作用(
突 变 基 因 对 应 的 正 常 基 因 $可 以 起 到 管 理 或 是 治 愈 疾 病的目的)P*(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基因 治 疗
不 仅 可 以 针 对 致 病 基 因 进 行 治 疗 $还 可 以 针 对 基 因 表
达的关键通路进行 治 疗$具 体 方 法 包 括!# 以 有 功 能 的 正 常 基 因 替 换 突 变 基 因 &$ 失 活 因 突 变 而 表 达 异 常 功能的基因&%通过 定 点 突 变 修 复 异 常 基 因&& 调 节 异常基因或其上下游通路基因位点打开或关闭的程 度 &, 引 入 全 新 基 因 $协 助 治 疗 疾 病 )2*(POO3 年 $第 一 例利用逆转录病毒治疗黑色素瘤的临床试验结果在 新 英 格 兰 杂 志 上 发 表)5*$证 实 了 基 因 治 疗 的 可 行 性(
肝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F"(0+". *'(A"!HF0"('$ C9[%是一种 多 肽 生 长 因 子$促 进 多 种 细 胞 的 生 长' 迁移$C9[ 还具有抗纤维化和再生特性$在肾脏 的发 育以及肾脏损 伤 修 复 中 有 较 强 作 用)P2*([Y7:IDM 等 利 )P5* 用/a"/a小鼠模型$证实了 C9[ 基因对减缓 糖尿病肾 病 进 展 的 作 用( 首 先$[Y7:IDM 构 建 了 可表达绿色荧光 蛋 白 的 骨 髓 细 胞 /a"/a 嵌 合 糖 尿 病 小 鼠 模 型 $在 实 验 第 5 天 和 第 PR 天 $两 次 通 过 电 穿 孔 法将含有 C9[ 基 因 的 载 体 导 入 试 验 组 小 鼠 肌 肉 组 织中(治疗前后$各 组 小 鼠 血 糖 水 平 无 明 显 改 变$但
Pax-2基因与肾脏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Pax-2基因与肾脏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王子夜【摘要】The Pax gene is a family of developmental control of organs,and Pax-2 and kidney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The abnormal gene expression can cause the related genetic syndrome,which is even correlated with a variety of tumor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constant expression of Pax-2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renal tumor process and metastasis,which has high specificity,and might offer the molecular level indexes for assessment of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stud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x-2 gene and renal tumors.%Pax基因是一类控制器官发育的基因家族,其中Pax-2与肾脏发育关系密切.该基因表达发生异常,会引起相关的遗传综合征,甚至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近来研究表明,Pax-2基因的持续表达与肾脏肿瘤的进程及转移关系密切,且该基因在肾脏肿瘤中的表达具有高度特异性,很可能为肾脏肿瘤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分子水平方面的新指标和理论依据.现就Pax-2基因与肾脏肿瘤关系的研究加以阐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3【总页数】3页(P460-461,469)【关键词】Pax-2基因;肾脏;肿瘤【作者】王子夜【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泌尿外科,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R737.11Pax基因是一类控制器官发育的基因家族,进化上高度保守,最早被发现的Pax基因是果蝇中控制胚胎体节形成的 paired(prd)和 gooseberry(gsb)基因[1]。
肾衰相关基因
肾衰相关基因在人类体内,肾脏扮演着过滤血液、排除废物、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生命重要功能的角色。
然而,一旦肾脏出现问题,比如肾衰竭,生命将面临巨大威胁。
幸运的是,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肾衰相关基因,正逐渐揭开这一疾病的奥秘。
肾衰相关基因的发现,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研究表明,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肾脏功能异常,进而引发肾衰竭。
这些基因包括与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对尿液的重吸收和排泄功能、肾间质细胞的活性等相关的基因。
肾小球是肾脏的基本单位,它通过滤过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剩物质,将纯净的血浆送回循环系统。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肾小球结构异常,降低滤过功能,从而加重肾功能衰竭的风险。
这些基因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
肾小管则负责对尿液的重吸收和排泄功能。
这一过程中,一些关键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尿液中废物和草酸盐等物质无法被及时排出,从而引发肾衰竭。
这些基因包括钠/氯离子转运蛋白、尿酸转运蛋白等。
肾间质细胞的活性也与肾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
肾间质细胞是肾脏中重要的细胞类型,它们参与调节肾小管功能和维持肾脏的正常结构。
一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肾间质细胞功能异常,从而加重肾脏疾病的进展。
基因的突变只是导致肾衰的一个因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同样重要。
然而,通过对肾衰相关基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疾病的发生机制,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肾衰相关基因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肾脏疾病的奥秘。
通过对这些基因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更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相信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肾脏疾病的防治将取得更大突破,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肾脏发生相关的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王沙燕戴勇时间:2007-11-22 12:13:00
关键词:肾脏;基因;发生学
从基因水平来研究器官发生学,将以往的形态发生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到分子水平。
一些基因在肾脏发生,特别是后肾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这些基因被破坏时,导致肾脏不能正常地发生,并且对肾脏疾病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本文对近年来一些基因与肾脏发生的关系,以及这些基因破坏时对肾脏发生影响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
与肾脏发生相关的基因主要在后肾发生阶段发挥作用,它们对后肾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些基因异常可引起后肾的发生、发育障碍。
1 WT-1 基因
WT-1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1990年由Call等克隆,其主要功能是特异识别并结合目标DNA,调节转录。
当其识别部位受到影响时,可抑制转录。
该基因对泌尿生殖系的发育和儿童wilms肾肿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当WT-1基因发生突变时,导致儿童wilms 肾肿瘤。
另外芽胚WT-1基因发生突变时与泌尿生殖系的畸型发生有关。
WT-1基因最早表达在中肾小管,进一步研究显示,WT-1基因变异体小鼠(mutant mice)中肾小管的头侧与尾侧两个部位发生异常,即中肾小管的尾侧缺乏,头侧在雌性小鼠退化,在雄性小鼠则转为附睾导管[1]。
如同许多基因作用于发生中的多阶段一样,WT-1基因与心脏和肾脏的发生有关。
WT-1基因变异鼠在胚胎期约15天死亡,其中死于肾衰者多于死于心衰者。
WT-1基因在后肾发生的早期中起着必要的作用。
它对于输尿管芽的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生后肾原基中功能性WT-1的缺失是引起WT-1基因变异体个体肾缺失的主要原因。
2 Pax-2 基因
Pax-2基因是配对盒家族中的转录因子
(trabscription factor of the paired box family)。
在正常情况下,Pax-2表达在凝缩中的中肾导管、输导管芽以及生后肾原基[2],杂合子型Pax-2变异体由于在输尿管上部及稀释皮质部缺少氧化钙而容易导致肾发育不良,提示在输尿管芽的分枝及生后肾原基的上皮转化中存在缺失和(或)缺乏输尿管芽及生后肾原基的细胞增生[3]。
在纯合子Pax-2变异体的新生鼠中,完全缺乏肾脏、输尿管及生殖道。
这种变异体鼠于生后第1天死于肾衰。
另外,这种基因变异体的中肾导管不能伸入泄殖腔且不能表达c-ret基因[3],c-ret基因还作为中肾导管及输尿管的标志物而发挥作用。
3 c-ret 基因
c-ret基因编码受体酪氨酸激酶,是将信息传导给细胞以生长发育,位于细胞表面的分子。
c-ret基因正常表达在发生中的神经系统、中肾导管及输尿管芽。
在输尿管芽长出前c-ret基因表达在正常中肾导管。
c-ret变异体鼠于出生后第一天内死于肾衰。
此时,变异体的肾原基内能识别的肾成分、形成成熟集合管的输尿管及较大范围未分化的间质已减少,58%的c-ret基因变异体出现两侧完全性发育不全,31%的变异体出现单侧肾发育不全,33%的变异体完全缺乏输尿管[4]。
由此说明c-ret基因在肾发生过程中,从生后肾原基中将信息传导给输尿管芽以正常地发生[4]。
4 GDNF 基因
GDNF基因是形成生长因子的超家族成员之一,它是在大部分c-ret与GDNF 基因敲除鼠(knock out mice)被鉴定的表型中作为c-ret基因受体的配体而被鉴定[5]。
资料显示,GDNF基因是一种生后肾原基由来因子,它通过其受体c-ret诱导输尿管芽的生长和分枝[6,7]。
在GDNF的基因变异体中前肾与中肾正常,且于胚胎期2.5天尚可见Pax-2基因表达在生后肾原基[7]。
Pax-2基因变异体的中肾导管中没有c-ret基因的表达[4],表明Pax-2基因可能位于GDNF/c-ret基因的上游。
其生后肾原基在胚胎期13.5天经过凋亡而完全消失[6]
与c-ret基因变异体一样,GDNF基因变异体在出生后12~14h内死于肾发育不全所致的肾衰。
与c-ret对照,将近35%的GDNF杂合子变异体在生后3~5个月时由于单侧或双侧肾发育不全而出现肾功能异常[6,7]。
为了探讨GDNF基因是否对输尿管芽的分枝有影响,Pichel等将GDNF基因进行重组,并用移植的泌尿生殖器进行孵育,其结果显示,在体外GDNF基因变异体的输尿管分枝有意义地增加[7]。
5 Wnt-4 基因
Wnt-4基因编码分泌型糖蛋白,目前尚不知道其确切受体。
Wnt-4基因在后肾的间质转化为上皮的过程中发挥着自身调节因子的作用。
在胚胎期12.5天,Wnt-4基因变异体内输尿管芽周围的生后肾原基开始凝缩,直至胚胎期14天,发生过程正常。
在胚胎期15天,变异体的肾脏生长明显迟缓,可观察到非逗号及非S型的小体,表明生后肾原基被诱导,但没有经历前小管的集合及上皮转化。
在胚胎期14.5天以前的Wnt-4基因变异体中,WT-1基因及Pax-2基因的表达正常,且此时c-ret基因表达在输尿管芽内[8]。
所以WT-1、Pax-2、及c-ret基因可能与Wnt-4基因的转录调节有关。
Stark等[8]对12种鼠Wnt基因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Wnt基因在胚胎期11.5天表达在中肾导管周围的中肾间质,以后表达在肾发生中的皮质部生后肾原基内,并在此形成新的小管聚合。
Wnt-4基因变异鼠在出生后24h内死于肾衰,其肾脏小且发育不全,由输尿管芽点缀的未分化生后肾原基组成。
6 BF-2 基因
BF-2基因于1994年由Hatini等[9]克隆,他最近在lacZ基因使用敲入/敲除(knock-in/knock-out)方法建立了BF-2变异体鼠。
这种杂合子变异体鼠首先显示了β-gal的表达,β-gal作为BF-2基因启动部位的受体在胚胎期11.5天输尿管芽长出后输尿管间质周围发挥作用。
β-gal的表达定义为包绕在被诱导的生后肾原基周围的细胞环。
它是产生肾基质的细胞环[9]。
BF-2基因变异体鼠于出生后24h之内死于肾衰,其输尿管短,肾脏发育不全。
与野生型比较,肾脏被纵向融合,并旋转了90度。
BF-2变异体的肾脏不
到正常肾脏的1/3,与相应的野生型相比,仅含有1/14的肾小球[9]。
7 BMP-7 基因
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又称为成骨蛋白-7)是TGF-β的超家族成员之一,BMPs是TGF-β超家族中的最大亚群。
BMP-7基因最初于胚胎期表达在中肾导管及小管[10],在后肾形成期间,基因转录并表达在肾发生区的间质、正在凝缩聚合的部位及逗点、S型结构的上皮,在输尿管芽有微弱的表达[11]。
BMP-7基因在整个肾发生期都有表达,成人肾也能观察到BMP-7基因的表达[12]
BMP基因变异体在出生后24h内死于肾衰,并出现骨骼重叠,缺乏眼的形成[11,13]。
在胚胎期14.5天,BMP基因变异体鼠与野生鼠之间在形态学方面没有明显的不同。
这种基因变异体鼠的肾脏结构正常,输尿管芽明显地分枝,其逗号小体及S型小体也存在,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已出现的后肾初期生长及分化是必要的。
另外,在胚胎期12.5天的BMP-7基因变异体有WT-1基因的表达[13],在胚胎期14.5天c-ret基因、Pax-2基因及Wnt-4基因的表达正常。
在此胚胎期两天以后,证实有少量活性间质聚合形成,肾周围层缺乏间质干细胞,而髓质部位充满大量的集合管,其中散在着疏松的基质细胞。
BMP-7基因变异体在出生时缺乏肾小球[13]。
与野生型对照组比较,其生后肾原基内细胞凋亡大大增强[13]。
8 PDGF B基因与PDGF Rβ基因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是血小板由来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
PDGFs原作为血小板的分泌产物而被鉴定,但以后显示由许多正常细胞合成,如平滑肌细胞。
PDGF B以二聚体稳态的形式存在,并能与PDGF受体α或β亚基相结合,PDGF β亚基是酪氨酸激酶受体,仅能与PDGF B结合。
PDGF B与PDGF R表达在发生中的人体肾[14],PDGF B与PDGF R在肾小球系膜也有表达,提示这种配体/受体结合在肾小球发生中的作用[15],Soriano[16]将lacZ基因与pgk-neo基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