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及计算方法
混凝⼟配合⽐设计规范及计算⽅法混凝⼟是⼀种建筑材料,⽽混凝⼟的质量往往就决定了建筑的使⽤寿命及质量,如何把握好混凝⼟的质量?混凝⼟配合⽐就是控制混凝⼟质量的重要因素,⽽混凝⼟配合⽐就是指混凝⼟中各组成材料(⽔,⽔泥,砂和⽯)的⽐例关系,下⾯为⼤家介绍⼀下混凝⼟配合⽐设计规范、混凝⼟配合⽐计算⽅法。
混凝⼟配合⽐设计规范混凝⼟配合⽐并不是⼏种简单的数字⽐例,混凝⼟配合⽐不但要满⾜建筑必要的强度,还要使混凝⼟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离析、不泌⽔等,以及配合⽐的经济性。
混凝⼟配合⽐设计规范应满⾜⼀下要求:1、满⾜混凝⼟设计的强度等级;2、满⾜施⼯要求的混凝⼟和易性;3、满⾜混凝⼟使⽤要求的耐久性;4、满⾜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泥和降低混凝⼟成本。
混凝⼟配合⽐设计过程⼀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计算、基准配合⽐的确定,实验配合⽐确定和施⼯配合⽐的确定。
通过这⼀系列的⼯作,从⽽选择混凝⼟各组分的最佳配合⽐例。
混凝⼟配合⽐设计要求:强度要求满⾜结构设计强度要求是混凝⼟配合⽐设计的⾸要任务。
任何建筑物都会对不同结构部位提出“强度设计”要求。
为了保证配合⽐设计符合这⼀要求,必须掌握配合⽐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使⽤材料的质量波动、⽣产⽔平、施⼯⽔平等因素,正确掌握⾼于设计强度等级的“配制强度”。
配制强度毕竟是在试验室条件下确定的混凝⼟强度,在实际⽣产过程中影响强度的因素较多,因此,还需要根据实际⽣产的留样检验数据,及时做好统计分析,必要时进⾏适当的调整,保证实际⽣产强度符合《混凝⼟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配合⽐设计应满⾜结构设计强度的要求。
满⾜施⼯和易性的要求根据⼯程结构部位、钢筋的配筋量、施⼯⽅法及其他要求,确定混凝⼟拌合物的坍落度,确保混凝⼟拌合物有良好的均质性,不发⽣离析和泌⽔,易于浇筑和抹⾯。
满⾜耐久性要求混凝⼟配合⽐的设计不仅要满⾜结构设计提出的抗渗性、耐冻性等耐久性的要求,⽽且还要考虑结构设计未明确的其他耐久性要求,如严寒地区的路⾯、桥梁,处于⽔位升降范围的结构,以及暴露在氯污染环境的结构等。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0现浇砼 (1)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工程第五合同段C30现浇砼配合比报告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第五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五年八月二十一日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说明本工程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工程项目,起迄桩号为(K113+800-K118+400),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桥涵现浇梁板为C30级砼.我项目部工地试验室现已完成C30级砼配合比的标准试验工作,详细结果附后.二、计依据1.《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2.《公路工程水泥混泥土试验规程》JTJ053-94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5.《砼外加剂》GB8076-19976.《砼拌合用水标准》JGJ63-1989.三、设计要求1.水泥:采用“上虞海螺”PO42.52.碎石:采用墓园牛头山采石场5-25mm碎石3.黄砂:采用福建砂4.外加剂:采用南京博益新型化工材料厂的减水剂,JD-B5.塌落度:120-180mm.6.强度:七天要求达到设计强度30MPa,28天要求达到38.2 MPa.用不同的水灰比进行试拌,以满足强度、粘聚性、保水性和工作性能要求,选择合理的配合比方案。
四、原材料说明1、水泥样品编号:样品名称:普硅“上虞海螺”样品描述:P.O 42.5产地:上虞抽样地点:料场密度(Kg∕m³):3.02、细集料样品编号:样品名称:黄砂样品描述:中砂产地:福建抽样地点:料场密度(Kg∕m³):2664 细度模数:2.85样品编号:样品名称:水样品描述:自来水产地:抽样地点:现场密度(Kg∕m³):1.05、外掺材料样品编号:样品名称:样品描述:产地:抽样地点:密度(Kg∕m³):6、外加剂样品编号:样品名称:高效减水剂样品描述:JD-B产地:南京抽样地点:现场1、计算初步配合比计算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 38.2 Mpa确定水灰比(W/C)= 0.4 5选定单位用水量= 173 Kg/m³计算单位水泥用量= 384Kg/m³选定砂率= 38 %计算单位细集料用量= 716 Kg/m³计算单位粗集料用量= 1167 Kg/m³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外掺剂= 1 : 1.86 : 3.04 : 0.45 : 0.012、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计算水泥混凝土试拌材料用量:按初步配合比试拌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各种材料用量水泥: 15 Kg 砂: 27.9 Kg粗集料:45.6 Kg水: 6.75 Kg调整工作性按初步配合比拌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粘聚性、保水性、坍落度。
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ordinary concrete
JGJ 55-2000 J 64-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资料编号 JGJ 55-2000 J 64-2000
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 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普 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修订组
第3页
资料编号 JGJ 55-2000 J 64-2000
@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目次
1 总 则 ........................................................................................................... 5 2 术语 符号...................................................................................................... 6
第4页
资料编号 JGJ 55-2000 J 64-2000
@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1总 则
1.0.3 本条提出了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和要求 配合比设计必须要经过计算 试配和 调整三个阶段 以根据所使用的原材料实际品质 科学地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第5页
资料编号 JGJ 55-2000 J 64-2000
2.1 术 语................................................................................................. 6 3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 7 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 .................................................................... 8 5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9 6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调整与确定 ...............................................................10
浅述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计算设计法
浅述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计算设计法摘要经过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对混凝土基准配合比试配之后进行调整与确定,用数学计算的方法准确进行理论配合比设计,保证了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原材料,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计算法设计混凝土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市政、房建等工程施工,其常用技术指标为施工和易性(或工作度、可泵送)和立方体抗压强度。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和易性指标(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一般较易于掌握和调整,而要获得十分恰当的强度却比较困难,强度偏高就浪费材料,强度不足又危害工程。
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明确提到“根据试验得出的混凝土强度与其相对应的灰水比(C/W)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相对应的灰水比”。
考虑到作图法对于强度—灰水比关系图中三点往往不在一条直线时作图方法不统一以及作图过程产生的误差难以确定,笔者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利用数理统计中线性回归的方法,总结出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直线计算设计法(下称“强度—计算法”)。
即在对基准配合比进行调整与确定时用数学计算的方法,确定恰当强度对应的灰水比,并进一步确定各种材料用量,从而确定理论配合比。
经过多年实际应用,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合理使用原材料方面、在设计效率与准确可靠性方面效果明显,本文简要介绍如下:一、强度——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一般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粗细集料(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制而成,在一定的和易性条件下,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的强度和灰水比,强度计算公式(鲍罗米公式)为:f cu28=a a·fce(c/w-a b)式中:f cu28—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Mpa)f ce-—水泥28天抗压强度(Mpa)c/w—混凝土的灰水比a a、a b—经验系数上述公式表明:混凝土强度与灰水比成正比,从理论上看这是一种直线关系。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9)-精品文档
2 术语、符号
坍落度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
等级 S1 S2 S3 S4 S5 坍落度(mm) 10~40 50~90 100~150 160~210 ≥220
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允许偏差
2 术语、符号
2.1.6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 土。 2.1.7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 凝土。 (均指设计提出要求的抗渗或抗冻混凝土) 2.1.9 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 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包括流动性混凝土和大流动性混凝土,泵
经济性
在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地使 料,降低成本。
JGJ55-201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2019年12月1日实施
1 总则
1.0.1 为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 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并且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 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划 分为5个。)
2 术语、符号
等级 V0 V1 V2 V3 V4 维勃稠度(s) ≥31 30~21 20~11 10~6 5~3
2 术语、符号
2.1.3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 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 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 160mm的混凝土。
合理砂率与坍落度及水泥用量的关系
强度
满足混凝土工程结构设计或工程进度的强度要求。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1)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 : 水泥强度越高,则混凝土强度越高。 当混凝土水灰比值在0.40~0.80之间时越大,则混 凝土的强度越低; 水灰比定律:在材料相同的条件下,砼强度值随水 灰比的增大而减小,其变化规律呈近似双曲线形状。
C50混凝土配合比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
2、《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 2000)
二、原材料采用情况:
1、水泥:聊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东 岳P.O52.5水泥。
2、碎石:长清公路石料厂,10-20mm、 5-10mm碎石。
四、试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根据上述结果,拟采用水灰比为0.36 的配合比。即
mc:mw:ms:mg:减水剂=461:166: 709:1064:11.986
W/C=0.39 根据施工经验选取0.36为基准水灰比
3、坍落度的选择: 根据JGJ55-2000该配合比坍落度选为 120~140mm。 4、用水量选用: 根据JGJ55-2000,掺减水剂时混凝土 用水量mwo选用166kg。
5、水泥用量计算: mco=166/0.36=461kg 6、砂率选择: 根据JGJ55-2000,Mx=2.68,选用砂 率βs=40%
8、减水剂掺量: 根据产品说明书减水剂掺量选为水泥
质量的2.6%, 9、初始配合比: mc:mw:ms:mg:减水剂= 461:166:709:1064:11.986
10、水灰比上调0.2、下调0.2各材料 用量
水灰比为0.38时: mc:mw:ms:mg:减水剂=437:166:719: 1078:11.362 水灰比为0.34时: mc:mw:ms:mg:减水剂=488:166:698: 1047:12.688
3、减水剂:聊城市东昌府区一诺建材 有限公司JGB-1高效缓凝减水剂。
4、砂:东平河砂,中砂。
三、配合比设计步骤:
1、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根据JGJ55-2000;混凝土配制强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_
完美WORD 格式提高胶凝材料用量,降低水胶比,增加砼的密实度即可。
××××商混站试验室:××××××有限公司试验室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LH/W ·B 008-2011第A 版 第1次修订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第64页 共 页颁布日期 : 2011年10月20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总则1.0.1 为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并且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除一些专业工程以及特殊构筑物的混凝土1.0.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 2000kg/m3~2800kg/m3的混凝土。
(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2.1.2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 且须用维勃稠度(s )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划分为5个。
)等级 维勃稠度(s )V0 ≥31V1 30~21V2 20~11V3 10~6V4 5~32.1.3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 ~90mm 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 ~150mm 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 的混凝土。
坍落度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
等级 坍落度(mm )S1 10~40S2 50~90S3 100~150S4 160~210S5 ≥2202.1.6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_55-2011_J64-2011
3 基本规定(修订前的规定)
环境条件 最大水灰比 素砼 钢砼 预砼 最小水泥用量 素砼 钢砼 预砼
一 二a
二b 三
—— 0.70
0.55 0.50
0.65 0.60 0.60 0.60
0.55 0.55 Leabharlann .50 0.50200 225
250 300
260 280
280 300
300 300
300 300
2.1.11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 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 合料用量之和。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 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 2.1.13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 质量比。(代替水灰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 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 量的质量百分比。 (11~15是新组建的术语和定义)
2 术语、符号
2.1.10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 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 缝的结构混凝土。 • (大体积混凝土也可以定义为,混凝土结 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
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 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 产生的混凝土。)
2 术语、符号
3 基本规定(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3.0.6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 合表3.0.6的要求。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 含量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 规程》JTJ 270中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 速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 按环境条件影响氯离子引起钢锈的程度简明地分 为四类,并规定了各类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中氯 离子最大含量。 • 采用测定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的方法,与测试 硬化后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方法相比,时间大大缩 短,有利于配合比设计和控制。 • 表3.0.6中的氯离子含量系相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的百分比,与控制氯离子相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 用量的百分比相比,偏于安全。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2 术语、符号
2.1.11 胶凝材料 binder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 binder content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只有将按照强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和按照耐久性要求 设计配合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建设工程的可持 续发展。
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
1、与2000年以后颁布的相关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 2、增加并突出了混凝土耐久性的规定; 3、修订了普通混凝土试配强度的计算公式和强度标准差; 4、修订了混凝土水胶比计算公式中的胶砂强度取值以及回归 系数αa和αb; 5、增加了高强混凝土试配强度的计算公式; 6、增加了高强混凝土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推荐表
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percentage of chemical admixture
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3 基本规定
3.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及其它力学性能、拌合物性 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 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 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的规定。
2.1.5 大流动性混凝土 flowing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混凝土。
(用坍落度可以合理表示具有塑性或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稠度, 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规定,坍落度等级划分应符合 表2.1.3~2.1.5的规定。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总则1.0.1 为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并且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除一些专业工程以及特殊构筑物的混凝土1.0.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符号2.1术语2.1.1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2000kg/m3~2800kg/m3的混凝土。
(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2.1.2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划分为5个。
)2.1.3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的混凝土。
坍落度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
2.1.6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均指设计提出要求的抗渗或抗冻混凝土)2.1.9 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包括流动性混凝土和大流动性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不小于100mm。
)2.1.10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也可以定义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2.1.13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 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 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建设工程中采用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的
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补充: GB/T504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环境 类别 与作用等级
(修定前规程规定):
环境条件
/ 一 二a 二b 三
素砼 —— 0.70 0.55 0.50
最大水灰比
钢砼 0.65 0.60 0.55 0.50
预砼 0.60 0.60 0.55 0.50
2)当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
算(新增) fcu,0 ≥ 1.15 fcu,k
2~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
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应按下式计算:
σ=
n
∑ f2 cu ,i
−
nmf2cu
i =1
n −1
n—试件组数,n值应大于或者等于30。
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
•
当σ计算值不小于3.0MPa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
•
当σ计算值小于3.0MPa时,σ应取3.0MPa。
• 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不大于C60的混凝土:
•
当σ计算值不小于4.0MPa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
•
当σ计算值小于4.0MPa时,σ应取4.0MPa。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 的规定。
•
规定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耐久性能。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3 基本规定(新增加)
3.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 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 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 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 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 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 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GB/T5能要求 这是本次规程修订的重点之一。
3 基本规定(新增加)
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 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 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 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 水率应小于0.2%。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建设工程中采用以干 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具有可操作性,应用情况良好。
3 基本规定(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3.0.6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 表3.0.6的要求。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 量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 程》JTJ 270中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 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按环境条件影响氯离子引起钢锈的程度简明地分 为四类,并规定了各类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中氯 离子最大含量。 采用测定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的方法,与测试 硬化后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方法相比,时间大大缩 短,有利于配合比设计和控制。 表3.0.6中的氯离子含量系相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的百分比,与控制氯离子相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 用量的百分比相比,偏于安全。
送时坍落度不小于100mm。)
2 术语、符号
2.1.10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 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 缝的结构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简介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设计、生产和应用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配合比设计成功与否,决定了混凝土的技术先进性、成本可控性和发展可持续性等问题。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针对原建设部下达的“使用新标准水泥配制混凝土”研究课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该研究成果经建设部组织全国性验证,对科学合理地在全国范围内解决水泥新标准使用起到重要作用。
为统一我国混凝土配制的方法和步骤,并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者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以下简称《规程》)。
为配合比设计者提供了易于操作、程序简单的快捷配制技术。
自《规程》颁布实施以来,被广泛用于基础建设、轨道交通、市政环卫、工业与民用建筑、海港工程、铁路工程等领域。
对我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和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
随着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快速发展,配合比设计面临新的挑战,例如:以耐久性能为设计指标、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不断增多、普遍应用外加剂、特殊性能要求增多等。
因此,《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需修订完善。
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申请,《规程》被列入原建设部《2005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并于2010年11月完成编制和通过审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4月22日发布公告,批准本《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55-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6.2.5条为强制性条文。
原《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同时废止。
2 主要修订内容《规程》共分7章,主要内容如下:(1)总则提出《规程》的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
《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术语、符号增加了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量和外加剂掺量等5个术语,上述术语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普遍接受。
C35补偿收缩配比计算
C35补偿收缩砼配合比设计依据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一、砼配合比计算1.试配强度f cu,o=f cu,k+1.645δ=35+1.645×5=43.225Mpa2.水灰比:W/C=A·f ce/(f cu,o+A·B·f ce)=0.46×42.5×1.13/(43.225+0.0322×42.5×1.13)=0.49 为满足工程要求,提高保证率取W/C=0.483.容重定为m cp= 2364kg/m34.用水量: m wj=175kg/m35.基准水泥用量:m J a=175/0.48=365kg/m36.粉煤灰用量:m fa=365*10%*1.3*(1-8%)=44 kg/m37.水泥用量:m ca=365*(1-10%)*(1-8%)=302 kg/m38.膨胀剂用量:m ua=[365*10%*1.3+365*(1-10%)]*8%=30 kg/m39.外加剂用量:m Aa= (44+302+30)×2.2%=8.3 kg/m310.实际用水量:m wa=175-8.3×60%=170 kg/m311.砂率取βs=43%12.砂、石总重量为:2364-44-302-30-175=1813kg/m313.砂:m so=1813×43%=778kg/m3石:m go=1813×(1-43%)=1037kg/m314.配合比二、砼的配合比表观密度计算值ρc,c与表观密度实测值ρc,t之差的绝对值未超过计算值ρc,c 的2%,且为正误差,为保证方量对容重不作调整(实测容重为2360kg/m3)。
三、本配合比28天强度达到50.1Mpa,达到设计强度的143%,符合使用要求。
北京易成拉法基砼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
普通混凝土配合设计
② 确定混凝土正式配合比 在确定出初步配合比后,还应进行混凝土表观密度 较正,其方法为:首先算出混凝土初步配合比的表 观密度计算值(ρc,c),即
ρc,c= C十W十S十G 再用初步配合比进行试拌混凝土,测得其表观密度实
测值(ρc,t),然后按下式得出校正系数δ,即
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 算值的2%时,则上述得出的初步配合比即可确定为混 凝土的正式配合比设计值。若二者之差超过2%时,则 须将初步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得值, 即为最终定出的混凝土正式配合比设计值,通常也称实 验室配合比。
ρ s — — 细 骨 料 的 表 观 密 度 ( k g / m 3 ); ρ w — — 水 的 密 度 ( k g / m 3 ), 可 取 1 0 0 0 k g / m 3 ;
β s — — 砂 率 ( % );
α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
可取为1。
通过以上计算,得出每立方米混 凝土各种材料用量,即初步配 合比计算完成。 4.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通过计算求得的各项材料用量 (初步配合比),必须进行试 验加以检验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 非 侵 蚀 性 土 和( 或 )水
有冻害 中且经受冻害的部件
0.55
0.55
0.55
250
280
300
·高 湿 度 且 经 受 冻 害 中 的 室
内部件
3 .有 冻 害 和 除 冰 ·经 受 冻 害 和 除 冰 剂 作 用 的 剂的潮湿环境 室内和室外部件
0.50
0.50
0.50
300
300
3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 材料的质量比例。确定这种数量比例关系的工作, 称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达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 即: (1) 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即节约水泥以降低混凝土 成本。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符号2.1术语2.2符号第3章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第4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第5章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第6章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6.1试配6.2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第7章有特殊要求的混凝配合比设计7.1抗渗混凝土7.2抗冻混凝土7.3高强混凝土7.4泵送混凝土7.5大体积混凝土附录A本规程用词说明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统一普通混凝土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施工要增长,确保混凝土工量且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第1.0.2条本规程适用于工汪与民用建筑及一秀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第1.0.3条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第1.0.4条进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除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1 术语第2.1.1条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干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第2.1.2条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第2.1.3条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混凝土物坍落度为10-90mm的混凝土.第2.1.4条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yete混凝土物坍落度为100-150mm的混凝土.第2.1.5条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等于或大于160mm的混凝土.第2.1.6条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级的混凝土第2.1.7条抗击冻混凝土forst-strength concrete抗冻等级等于或大于F50级的混凝土.第2.1.8条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crete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第2.1.9条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混凝物坍落不低于100mm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第2.1.10条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混凝土拌合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泥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2.2 符号第2.2.0条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f ce---水泥28d抗压旨度实测值(MPa);f 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m wa---掺外加剂时每立方来混凝土中的的水泥用量(kg); m c0---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来的粗骨用量(kg)'m g0---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来的细骨料用水量(kg); m s,0---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来的细骨料用量(kg); m w0---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粗骨料用量(kg); m 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水量(kg);m g---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 s---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 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 cp---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γ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β---外加剂的减水率(%);βs---砂率(%);ρc---水泥密度(kg/m3);ρg---粗骨料的表现密度(kg/m3);ρs---细骨料的表现密度(kg/m3);ρw---水的密度(kg/m3);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ρc,t---混凝土表现密度实测值(kg/m3);ρc,c---混凝土表现密度计算值(kg/m3);δ---混凝土配合比较正系数.第3章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第3.0.1条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式中f cu,0---沸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第3.0.2条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1.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有显著差异时;2.C30级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时第 3.0.3条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宜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和C25级,其强芳标准差计算值不于2.5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C30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3.0MPa.3.当无统计资料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时,其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取用.第4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第4.0.1条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0.1-1,4.0.1-2选取.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表4.0.1-1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表4.0.1-2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1)以本规程表4.0.1-2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2)掺外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m 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 w0---未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β---外加剂的减水率(%).3)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第4.0.2条当无历史资料可参考时,混凝土砂率的确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粒径及水灰双按表4.0.2先取.混凝土的砂率(%)表4.0.22.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4.0.2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3.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表4.0.4第 4.0.3条外加剂和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一>>(GBJ14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等的规定.第4.0.4条当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表4.0.4中的规定.第4.0.5条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引气剂的掺入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并经度验确定,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符合表4.0.5的规定;混凝含气量亦不宜超过7%.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应作坚固性试验.长期处于潮湿和严寒环境中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表4.0.5第5章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第 5.0.1条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当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则应做相应的修正.注:干燥状态骨料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含水率小于0.2%的粗骨料.第5.0.2条混凝土配合比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1.计算配制强度f cu,0并求出相应的水灰比;2.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量;3.选取砂率,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用量,并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第5.0.3条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级时,混凝土灰比宜按下式计算:式中1.αa,αb---回归系数;f 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MPa).1.1.当无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时,公式(5.0.3-1)中的f ce值可按下式确定:式中γ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f 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2.f ce值也可d强度或快测强度推定28d强度关系式推定得出.第5.0.4条回归αa和αb宜按下列规定确定:1.回归系数αa和αb应根据工程所使用的水泥,骨料,通过试验由建立的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确;2.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其回归系数可按表5.0.4采用.回归系数αa,αb选用表表5.0.4第5.0.5条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m w0)可按本规程第4.0.1条的规定确定.第5.0.6条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 c0)可按下式计算:第5.0.7条混凝土的砂率可按本规程第4.0.2条的规定选取.第5.0.8条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重量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m 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 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 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 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βs---砂率(%);m 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其值可取2350-2450kg.2.当采用体积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ρc---水泥密度(kg/m3),可取2900-3100kg/m3;ρ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ρ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ρw---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kg/m3;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可取为1.3.粗骨料和细骨料的表观密度(ρg,ρs)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规定的方法测定.6.1 试配第 6.1.1条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混凝土的搅拌方法,宜与生产时使用的方法相同.第6.1.2条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6.1.2的规定;当采用机械搅拌时,其搅拌时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表6.1.2第6.1.3条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以检查拌合物的性能.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坍落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时,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或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提出供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第 6.1.4条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的6.1.3条确定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当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第 6.1.5条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粘聚性,保水性及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第 6.1.6条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三块)试件,标准护到28d时试压.需要时可同时制作几组试件,供快速检验或较早龄期试压,以便提前定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使用.但应以标准28d强度或按现行行业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一>>(JGJ28)等规定的龄期强度的检验结果为依据调整配合比.6.2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第6.2.1条根据试验得出的混凝土强度与其相对应的灰比(C/W)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0)相对应的灰水比,并按下列原则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1.用水量(m w)应在基准配合比用水量的基础上,根据制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调整确定;2.水泥用量(m/c)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来的灰水比计算确定;3.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m g和m s)应在基准配合比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基础上,按选定的灰水进行调整后调整后确定.第6.2.2条经试配确定比后,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校正:1.应根据本规程第6.2.1条确定的材料用时按下式计算混凝土的表观密度计算值ρc,c:2.应按下式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较正系数δ:式中ρc,c---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ρc,t---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kg/m3);3.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按本规程第6.2.1条确定的配合比即为确定的设计配合比;当二者之差坡过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经校正系数δ,即为确定的设计配合比.第6.2.3条根据本单位常用的材料,可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情况及混凝土质量检验的结果予以调整.但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3.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7.1 抗渗混凝土第7.1.1条抗渗透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2.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3.外加剂宜采用防水剂,膨胀剂,引气剂,减水剂或引气减水剂;4.抗渗混凝土宜掺用矿物掺合料.第7.1.2条抗渗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试配步骤除应遵守本规程第5章和第6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2.砂率窒为35%-45%;3.供试配用的最大水灰比应符合表7.1.2的规定.抗渗混凝土最大水灰比表7.1.2第7.1.3条掺用引气剂的抗渗混凝土,其含气量宜控制在3%-5%.第7.1.4条进行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尚应增加抗渗性能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2.试配时,宜采用水灰比最大的配合比作抗渗试验,其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式要求:式中P t---6个试件中4个未出现渗水时最大水压值(MPa);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3.掺引气剂的混凝土还进行含气量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7.1.3条的规定.7.2 抗冻混凝土第7.2.1条抗冻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用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2.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3.细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4.抗冻等级F100及以上的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均应进行坚固性试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及<<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5.抗冻混凝土宜采用减水剂.对抗冻等给F100及以上的混凝土应掺引气剂,掺用后混凝土的含气量应符合本规程第4.0.5条的规定.第7.2.2条抗冻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试配步骤除应遵守本规程第5章和第6章的规定外,供试配用的最大水灰比应符合表7.2.2条的规定.第7.2.3条进行抗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尚应增加抗冻融性能试验.抗冻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表7.2.27.3 高强混凝土第7.3.1条配制高强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对强度等级为C60级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对强度等级高于C60级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3.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4.配制高强混凝土时应掺用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5.配制高强混凝土时应掺用活性较好的矿物掺合料,且宜复合使用矿物掺合料.第7.3.2条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除应按本规程第5章规定进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准配合比中的水灰比,可根据现有试验资料选取;2.配制高强混凝土所用砂率及所采用的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3.计算高强混凝土配合比时,其用水量可按本规程第4章的规定确定;4.高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大于550kg/m3;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600kg/m3.第7.3.3条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与确定的步骤应按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进行.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其中一个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0.03;第7.3.4条高强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尚应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6次的重复试验进行验证,其平均值不应低于配制强度.7.4 泵送混凝土第7.4.1条泵送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泵送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不宜大于10%;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宜符合表7.4.1的规定;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表7.4.13.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砂,其通过0.31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5%;4.泵送混凝土应掺用泵送剂或减水剂,并宜掺用粉煤灰或其他活性矿物掺合料,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第7.4.2条泵送混凝土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应按下式计算:T t---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T p---入泵时要求的坍落度值;△T---试验测得在预计时间内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值.第7.4.3条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和试配步骤应按本规程第5章和第6章规定进行外,应符合下列规定:1.泵送混凝土的用水量与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之比不宜小于0.60;2.泵送混凝土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小于300kg/m3;3.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35%-45%;4.掺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其混凝土含气量不宜大于4%.7.5 大体积混凝土第7.5.1条大体积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如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廷缓水热的释放;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3.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酬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第7.5.2条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酬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第7.5.3条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和试配步骤应按本规程第5章和第6章的规定进行,并宜在配合比确定进行水化热的验算或测定.附录A 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完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主编部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1年04月0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北京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通知建标[2000]302号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九年工程建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9]309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经审查,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55-2000,自2001年04月01日起施行。
原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年12月28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9号文《关于印发“一九九九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原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进行了修订。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5、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6、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7、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的要求,修改了有关符号和术语;2、与1996年以后颁布的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配套,并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3、在全国六个大区进行了大量的水泥和混凝土强度试验的基础上,与实施的水泥新标准相适应,修改了混凝土强度公式中的回归系数αa(A)和αb(B);4、增加了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的调整和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条件的规定;5、增加了采用快测强度或早龄期强度推定28d强度等规定。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简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简介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设计、生产和应用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配合比设计成功与否,决定了混凝土的技术先进性、成本可控性和发展可持续性等问题。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针对原建设部下达的“使用新标准水泥配制混凝土”研究课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该研究成果经建设部组织全国性验证,对科学合理地在全国范围内解决水泥新标准使用起到重要作用。
为统一我国混凝土配制的方法和步骤,并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者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以下简称《规程》)。
为配合比设计者提供了易于操作、程序简单的快捷配制技术。
自《规程》颁布实施以来,被广泛用于基础建设、轨道交通、市政环卫、工业与民用建筑、海港工程、铁路工程等领域。
对我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和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
随着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快速发展,配合比设计面临新的挑战,例如:以耐久性能为设计指标、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不断增多、普遍应用外加剂、特殊性能要求增多等。
因此,《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需修订完善。
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申请,《规程》被列入原建设部《2005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并于2010年11月完成编制和通过审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4月22日发布公告,批准本《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55-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6.2.5条为强制性条文。
原《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同时废止。
2 主要修订内容《规程》共分7章,主要内容如下:(1)总则提出《规程》的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
《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术语、符号增加了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量和外加剂掺量等5个术语,上述术语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普遍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主编部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1年04月0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北京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通知建标[2000]302号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九年工程建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9]309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经审查,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55-2000,自2001年04月01日起施行。
原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年12月28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9号文《关于印发“一九九九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原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进行了修订。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5、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6、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7、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的要求,修改了有关符号和术语;2、与1996年以后颁布的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配套,并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3、在全国六个大区进行了大量的水泥和混凝土强度试验的基础上,与实施的水泥新标准相适应,修改了混凝土强度公式中的回归系数αa(A)和αb(B);4、增加了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的调整和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条件的规定;5、增加了采用快测强度或早龄期强度推定28d强度等规定。
本规程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归口管理。
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程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邮编100013)。
本规程参加单位是: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混凝土公司、沈阳北方建设集团、上海徐汇区建工质量监督站、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建筑技术研究设计院、北京住总构件厂、深圳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和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是:韩素芳、许鹤力、艾永祥、路来军、张秀芳、徐欣、丁整伟、陈尧亮、佘振阳、魏荣华、韩秉刚、朱艾路、杨晓梅、陈社生、李玮、刘树财、白显明。
1总则1.0.1为统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达到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0.3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
1.0.4进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除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合2.1术语2.1.1普通混凝土:干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2.1.2干硬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90mm的混凝土2.1.4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150mm的混凝土2.1.5大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等于或大于160mm的混凝土2.1.6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级的混凝土2.1.7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等于或大于F50级的混凝土2.1.8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2.1.9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不低于100mm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
2.1.10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
2.2符合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f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MPa)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mwa—掺外加剂时每立米混凝土中的用水量(kg)mco---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水泥用量(kg)mgo---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粗骨料用量(kg)mso---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细骨料用量(kg)mwo---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用水量(kg)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g---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s---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γ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β---外加剂的减水率(%)βs---砂率(%)ρc---水泥密度(kg/m3)ρ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ρ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ρw---水的密度(kg/m3)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ρc,t---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kg/m3)ρc,c---混凝土表观观密度计算值(kg/m3)δ---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3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3.0.1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fcu,o≥fcu,k+1.645σ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3.0.2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1、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有显著差异时;2、C30级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时。
3.0.3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宜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和C25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2.5 MPa 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2.5 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C30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 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3.0 Mpa;3、当无统计资料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时,其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取用。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4.0.1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2)、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0.1-1、4.0.1-2选取。
表4.0.1-1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表4.0.1-2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注:1、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
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10 kg;采用粗砂时则可减少5~10 kg。
2、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1)、以本规程表4.0.1-2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 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mwa=mwo(1-β)式中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wo---未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β---外加剂的减水率(%)3)、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0.2当无历史资料可参考时,混凝土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粗径及水灰比按表4.0.2选取。
表4.0.2 混凝土的砂率(%)注:⑴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少或增大砂率;⑵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⑶对薄壁构件,砂率取偏大值;⑷本表中的砂率系指与骨料总量的重量比。
2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4.0.2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
3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
4.0.3外加剂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14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等的规定。
4.0.4长期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表4.0.4中的规定。
4.0.5长期处于潮湿和严寒环境中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引气剂的掺入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并经试验确定,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应符合表4.0.5的规定;混凝土的含气量亦不宜超过7%。
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应作坚固性试验。
表4.0.5 长期处于潮湿和严寒环境中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注;含气量的百分比为体积比。
表4.0.4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注:1、当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的最大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2、配制C15级及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本圾限制。
5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5.0.1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
当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则应做相应的修正。
注:干燥状态骨料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于0.2%的粗骨料。
5.0.2混凝土配合比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1、计算配制强度fcu,o并求出相应的水灰比;2、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3、选取砂率,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用量,并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
5.0.3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级时,混凝土水灰比宜按下式计算:W/C=αa*fce/(fcu,o+αa*αb*fce) 5.0.3-1式中αa*αb----回归系数f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Mpa)1、当无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时,公式(5.0.3-1)中的fce值可按下列确定:fce=γc*fce,gγc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2、fce值也可根据3d强度或快测强度推定28d强度关系式推定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