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并能够对降水量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雨量器的使用。

3.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雨量器、尺子、记录本等测量工具。

2.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记录数据。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引入新课《降水量的测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降水量的测量方法,讲解并示范雨量器的使用。

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降水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降水量的测量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降水量的测量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降水量的测量知识背景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地点收到的雨、雪、霜和雾等降水的总量。

降水量的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环境。

所以需要进行降雨量的测量和收集,以便科学地研究降水量与气候、植被、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等的关系,为气象、农业、工业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在学习降水量测量时,必须先了解仪器和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1.了解仪器和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2.能够正确使用专业仪器来测量降雨量;3.掌握简单数据的整合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实验仪器及材料•小雨量计•具有刻度的量杯或小桶•进行计算的笔和纸实验步骤1.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采样点。

可以在课堂附近随便找一个采样点,避免地形起伏大、有遮挡物或建筑物。

如果采样过程中下雨,一定要记得避开雨水直接流向量杯或小桶的位置。

2.将小雨量计放置在采样区域内。

3.再将量杯(或小桶)放置在小雨量计下方,以便收集雨水。

4.等待降雨结束后,用量杯(小桶)收集此时的降雨量,要注意:–收集降雨量的量杯(小桶)的口不能有雨花进去,以及不能有其它异物。

–雨量计的量杆必须处于雨量计的圈中,并且不要让雨量计受到任何的干扰。

5.用小雨量计测量所收集的降雨量。

记录一下收集降雨量的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

6.计算降雨量,可以使用如下公式:–$P=\\frac{V}{S}$–其中,P表示降雨量;V表示捕集到的雨水容量;S表示采样面积。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操作仪器时,不能随意移动或触碰。

2.把量杯(小桶)放对位置,以防止漏水。

3.记录好测量的起始和终止时间。

4.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例如:捕集到的雨水容量最好转换成升与毫升等容量的单位。

思考题1.怎样保证对降雨量进行准确测量?答: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采样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外来因素的干扰,如其他水源的汇入,来自各个方向的杂草,石头,灰尘等物体的影响;雨量计必须放好;雨花不能落入收集杯或者白天的废气等不污染的杯子里,量村必须干净且不泄漏。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降水的测量方法,学习使用量筒等工具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科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知道降水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使用量筒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六. 教学准备1.量筒、雨伞、水桶等实验器材。

2.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呢?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演示如何使用量筒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人用量筒测量一次降水量,记录数据。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测量了降水量,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测量降水量呢?降水量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里或附近的降水情况,尝试用量筒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以上是针对《降水量的测量》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创设的一种具有情感色彩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在《降水量的测量》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展示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学习测量降水量的一种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天气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知道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

2.学习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降水量的概念,雨量器的使用方法,降水量的测量和数据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测量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适量的雨量器,每人一个。

2.准备一个测量降水量的容器,用于对比和验证。

3.准备一份降水量记录表,用于记录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为什么我们要测量降水量?”让学生思考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的重要性。

2.呈现(5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展示雨量器的结构和使用步骤,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测量降水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将测量到的降水量数据填入降水量记录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了解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5.拓展(5分钟)讨论:降水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水资源?让学生从测量降水量延伸到对水资源的关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并能够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降水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增强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学生可能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降水量的测量过程,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降水量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增强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测量方法,雨量器的使用。

2.难点:降水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发现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雨量器的使用方法和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和数据分析,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雨量器、测量尺、数据记录表。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雨量器,数据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降水,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雨量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展示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降水量数据的收集和记录的重要性。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每组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将雨量器放置在地面上,用测量尺测量雨量器的深度,并记录数据。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1)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1)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1)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

本节课通过学习降水量的测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概念。

2.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

2.演示法:演示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过程。

3.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实验。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的课件。

2.实验器材:准备雨量器、尺子等实验器材。

3.数据资料:收集一些降水量的数据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降水量的测量》。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降水量的相关知识。

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降水量的测量。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降水量的记录。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式和特点,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并能够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自然界中的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式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意识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降水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降水量测量仪器、降水量记录表格、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降水量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降水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降水的形式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并通过实验演示如何测量降水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降水量,并记录数据。

教科版科学四上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1.5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能够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降水量的定义、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和方法、降水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他们可能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知道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能够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降水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分析降水量数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足够的雨量器,保证每个小组都能进行实践活动。

2.准备一些降水量的数据,用于课后拓展。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现象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2.呈现(5分钟)讲解降水量的定义,让学生明白降水量是什么。

然后介绍降水量的测量工具——雨量器,并讲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使用一个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各自的测量结果,然后讨论:你们觉得哪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最准确?为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发表时间:2020-03-10T13:51:53.6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作者:李金凤[导读]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教材分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从第一课开始,学生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

学情分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从第1课开始,学生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教具学具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条,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

教学流程:一、教学导入: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请同学们到前面黑板汇报你的天气日历。

预设:今天是晴天,气温是7-18摄氏度。

风是西南风3-4级。

过渡: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好天气吗?预设:还会遇到阴天和雨天、冰雹等。

小结:对,天气预报中的雨、雪、冰雹,它们都叫做降水。

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

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雨下得有多大呢?预设:看地面的水洼,看雨水落到房顶的声音……。

那怎样知道它降水的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降水量的测量》。

(板书:降水量的测量)(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元认知,检查学生的天气日历情况,促使学生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引起学生关注降水也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特征。

《降水量的测量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降水量的测量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降水量的测量》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降水量的观点及其重要性;2. 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3. 能够应用不同的工具和设备来测量降水量;4. 理解降水量对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降水量?降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某一地区降水的总量,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降水量是衡量某一地区降水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农业、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2. 降水量的测量方法:(1)雨量计法:通过雨量计器来测量降水量,常用的有圆形雨量计和矩形雨量计。

(2)雷达测量法:利用雷达技术来实时监测降水情况,可以较准确地获取降水量信息。

(3)卫星遥感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来获取大范围的降水信息,适用于对大面积地区的降水情况进行监测。

3. 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和设备:(1)雨量计器:圆形雨量计、矩形雨量计等;(2)雷达:用于雷达测量法;(3)卫星遥感设备:用于卫星遥感法。

4. 降水量对农业、环境的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分布对农作物的发展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会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降水量的变化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洪涝灾害、干旱等问题。

三、导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重要性;2. 实地测量降水量,应用不同的工具和设备进行实践操作;3. 分组讨论降水量对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撰写小结报告;4. 小组展示报告并进行互动讨论。

四、导学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及其影响的小论文;2. 制作一份关于降水量测量的PPT,包括测量方法、工具设备和影响等内容;3. 收集一周内的降水量数据,并绘制降水量变化曲线。

五、导学评判:1. 能够准确描述降水量的观点及其测量方法;2. 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工具和设备来测量降水量;3. 能够理解降水量对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降水量的测量作业设计方案》

《降水量的测量作业设计方案》

《降水量的测量》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降水量的观点及其重要性,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2.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并能够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珍爱的认识,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2. 教学难点:降水量的测量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三、教学内容1. 降水量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2. 降水量的测量方法:雨量计、激光降水仪等。

3. 降水量的测量仪器:玻璃雨量计、数字雨量计等。

4. 降水量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天气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的重要性。

2. 授课:介绍降水量的观点及其测量方法和仪器,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降水量的实际测量,让他们亲自操作雨量计等仪器,体验测量过程。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测量数据,让他们掌握如何解读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降水量测量的理解。

五、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测量数据编写实验报告,包括测量方法、结果分析等内容。

2. 知识检测:通过小测验检测学生对降水量测量的掌握水平。

3.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过程中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场地和必要的实验仪器。

2. 教材:准备相关教材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有关天气变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培养其对环境珍爱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激发其进修兴趣,提高进修效果。

同时,要及时对学生的进修情况进行评判和反馈,帮助他们不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降水量测量教案

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降水量测量教案

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降水量测量教案一、教学目的降水量测量是气象学中最基础、最重要、最基本的实验之一,其作用是评估某地区的降水量大小以及了解气候变化趋势的相关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会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瓶型雨量计测量降水量,进而了解和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和原因,丰富学生的气象知识储备,提高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和观察、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气象是生态与环境分析与评价专业的重要一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气象与气候学的研究日益重要,人们对气候数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对不同降水量进行精确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学习气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其未来的气象从事或相关专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方法及过程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每组3-5位同学。

教师先行简单讲解瓶型雨量计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对学生逐一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瓶型雨量计测量降水量。

每位学生都要亲自进行一次演示,检查操作流程和操作是否正确。

1、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具:瓶型雨量计、一定量自来水,胶棒,清洁布,实验记录本等。

(2)清洁瓶型雨量计:将瓶型雨量计的外表面清洗干净,尤其是雨漏斗内部。

(3)恢复雨量计容器之内再蒸馏水。

收集前,先用联合玻璃棒方法检查是否有污垢和残留物改造收集器。

(4)等待降雨开始:将预先处理好的瓶型雨量计放在合适的位置,等待降雨开始。

(5)收集降水:当降雨结束时,使用量滴管将水蓄入计量杯中,再将计量杯水倒入瓶型雨量计中。

(6)记录数据和观察雨水的纯度等其它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2、实验时注意事项:(1)提前检查实验器具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实验的进行。

(2)把瓶型雨量计放在一个稳定的处所。

(3)在雨季收集的雨水难免带有杂质,在下雨前要事先清洗瓶型雨量计。

(4)在降雨结束后,应及时分析和统计数据,并记录所测量的时间及雨量。

四、教学评估本实验主要考察学生对瓶型雨量计的操作和对数据的把握,教师可以对学生操作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降水量的测量》参考教案

《降水量的测量》参考教案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制作并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降水量柱状图的纪录。

教学准备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
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气温的高低不同降水的形式可以分为哪几种?
生:雨、雪、冰雹师: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降水的量有多大呢?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师出示课题:降水量的测量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仪器,讲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 观看简易雨量器图片,师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生观察简易雨量器部件,
说出关键要素。

2. 生根据制作说明步骤,尝试制作雨量器
3. 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4. 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 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
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 根据已学气温日期柱状图学习降水量日期柱状图。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生:降水形式不同有雨、雪、冰雹。

生:降水量用雨量器测量。

生:降水量计量时间一般为24 小时,计量单位为毫米。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1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教学过程】一、导入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3、小结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降水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制作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记录一个月的降水量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带有刻度尺的纸条,胶带纸;喷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比较: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成很多。

《降水量》教学设计

《降水量》教学设计

降水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降水量,以及如何测量降水量。

2.让学生了解降水量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以及降水量与水循环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什么是降水量?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落在地面上的雨、雪、露、霜等水的总和。

降水量可以用雨量器、雪量器、露量器和霜量器等进行测量。

其中,雨量器是最常用的测量仪器,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

2.降水量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降水量对气候和天气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湿润地区,降水量较多,空气湿度大,云层较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从而影响气温。

而在干燥地区,降水量较少,空气湿度小,云层较薄,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气温较高。

此外,在山区和平原地区,由于地形和地表状况的不同,降水量也会有所不同,也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3.降水量与水循环的关系?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子在不同的状态之间不断转化和流动的过程。

在自然环境中,降水是水循环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当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水滴或冰晶时,就会形成降水。

这些降水会以不同的形式落到地面,如雨、雪、露、霜等。

落到地面后,这些水分子会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流入海洋或河流。

因此,降水量是水循环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4.如何测量降水量?测量降水量需要使用雨量器、雪量器、露量器和霜量器等仪器。

其中,雨量器是最常用的测量仪器。

在使用雨量器时,需要将雨量器放置在室外平坦的地方,让雨水流入雨量器中。

在雨停后,将雨量器中的水倒出来,用量杯或称重法测量水的体积或重量,从而得到降雨量。

另外,也可以使用自动气象站进行降雨量的测量和记录。

三、教学总结与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降水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同时,学生们也了解了降水量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以及与水循环的关系。

为了巩固学生们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验和观察任务,如让学生们自己制作雨量器并进行降雨量的测量,或者让他们记录一周内的天气情况并分析其中的降水量。

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降水量的测量教案教案标题:降水量的测量教案目标:1. 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工具。

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探究活动:2. 介绍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工具。

可以使用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展示和解释。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实践。

例如,可以使用雨量计、雨量棒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4. 学生讨论和总结: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总结出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工具的优缺点。

拓展活动:5. 学生自主实践: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不同的地点进行降水量的测量,例如学校的操场、花园等。

学生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6. 学生数据分析:学生将自己测量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展示。

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展示数据。

7. 学生报告和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数据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评估活动:8. 个人评估: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测量降水量的实践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9. 小组评估:学生互相评价小组成员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贡献等方面。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等介绍降水量和测量方法的资源。

2. 实物资源:雨量计、雨量棒等测量工具。

3. 数据分析工具:图表、表格等展示数据的工具。

教案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案指导:1. 在引入活动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

2. 在探究活动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展示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工具。

降水量的测量-教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降水量的测量-教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降水量的测量-教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降水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学会使用量杯、瓶子等工具进行降水量的测量;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降水量的定义;2.降水量的测量方法;3.降水量的单位。

三、教学重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2.降水量的单位。

四、教学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2.降水量的单位。

五、教学准备1.量杯、瓶子等测量工具;2.干净的桌子和水源;3.学生笔记本和笔。

六、教学过程和方法1. 导入新知识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降水量的测量。

大家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学生回答:“就是降雨、降雪等预报。

”老师解释:“对的,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水的总量,比如说今天下了多大的雨,就能用降水量来表示。

那么,你们知道如何测量降水量吗?”2. 引导学生体验老师将量杯放在桌上,从水龙头里不停地滴水进去,并问学生:“如果我让你们测量这个量杯里的水有多少,你们应该怎么做?”学生一起回答:“我们可以用量杯去量。

”老师继续:“对的,量杯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现在我还有一个瓶子,你们知道量杯和瓶子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答:“瓶子可以盛更多的水。

”老师引导学生逐步探究瓶子和量杯的相对应用途和测量精度,并引出如何用这些工具测量降水量的问题。

3. 知识讲解老师介绍:“在实际的工作中,人们会用到一些比量杯和瓶子更专业的工具来测量降水量,比如说雨量计。

不过,我们可以先从比较简单的测量方法开始学习,比如使用量杯或瓶子。

当然,在测量降水量时,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老师具体解释如何使用量杯或瓶子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计算方法和单位详细讲解。

4. 实践操作老师向学生发放量杯和瓶子等测量工具,并把准备好的水不停地从龙头中滴入量杯和瓶子中,让学生自己操作并测量水的量,记录测量数据。

学生完成测量后,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清洗工具,并核对测量数据是否准确。

5. 总结归纳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和总结掌握的测量方法、计算方法和单位等知识点,并让学生将总结写在笔记本上。

降水量的教案

降水量的教案

降水量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降水量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量的定义和测量单位。

2. 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3. 理解降水量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

2. 降水量测量工具,如雨量计、雨量表等。

3. 降水量数据图表或实际降水量数据。

4. 学生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演示文稿或白板,向学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和定义。

2. 引发学生对降水量的兴趣,例如提问:“你知道降水量是什么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 与学生一起讨论降水量的重要性和测量的必要性。

探索降水量测量方法(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不同的降水量测量工具,如雨量计、雨量表等。

2. 解释每种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分组或个别给学生提供一些测量工具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测量一段时间内的降水量。

4. 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数据。

降水量数据分析(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降水量数据图表或实际降水量数据。

2.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比较不同地区或不同时间段的降水量差异。

3. 提出问题,例如:“你观察到了什么趋势?哪些地区的降水量最多?最少?”4.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和解释,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降水量与生态系统(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降水量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如维持植物生长、供水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例如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可能性。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降水量的测量和分析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观察当天的降水量并记录下来。

3.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作业,以加深学生对降水量的理解和应用。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测量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并比较结果。

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完整版】

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完整版】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小喷壶四、【教学过程】(一)天气预报图片引入,了解降水量等级表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的城市天气预报图,你们看这天全国主要以什么天气为主(生答)2.师小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3.出示课件图片:还记得这几个天气符号吗谁来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降水(生答)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降水量的测量,出示课题5.提问:平时我们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6.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知道了你们是用听、看和身体的感受来判断雨的大小,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气象学上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划分了等级,特制定了“降水量标准”,作为分辨降雨等级的依据。

课件出示:《降水量等级表》7.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降水量等级表》。

从这个《降水量等级表》中,你读懂了什么(生答)(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

)8.师:在不同地区,降水量的等级标准也出现不同,如多雨地区,像广东以80毫米以上为暴雨,在少雨地区,30毫米就是暴雨了。

(二)认识雨量器1.过渡:气象学上是怎样测量出降水量的多少呢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

(多媒体出示)2.请看大屏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潘伟锋
一、教材分析
《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五课,从第1课开始,学生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能对降雨量有全面科学的认识,能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在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激发他们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

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用他们的实践能力及科学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的能力,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降雨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降雨的多少有初步的认识,但不认知降雨量的测量。

而且,学生对雨量器也未接触过,对降雨量也从未了解,但通过以往的课堂活动,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经验,并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保持着很浓的兴趣。

本课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更多的在如何测量降雨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
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过程与方法: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
共同分享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
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
教学难点:课后持续的观测
五、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量筒
学生分组:模拟降雨器、烧瓶、量杯、直筒玻璃杯、刻度标签、学习单、透明胶等
六、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雨、下雪这样的天气,有时还会碰到下冰雹。

2.雨、雪、冰雹都是自然界中以不同形态存在的水,所以,我们可以把下雨、下雪、
下冰雹都称之为降水。

降水是天气观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3.你觉得这场雨下的是大不大?你怎么判断出来的?
4.生自由回答,小结:刚刚同学们都是通过自己的感觉或找一些参照物来判断的降雨
的大小,你觉得你们的判断方法科学吗?对啊,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更多地通过测量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降水量的测量,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降水量的测量
1.要研究降水量,首先我们得下场雨,当然,我们是模拟下雨,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模拟降雨器,(出示实物)大家请看,(出示PPT):还给大家提供了用来收集收集降水量的杯子,你们发现这些杯子有什么区别吗?,
2.你觉得怎么来模拟降雨,并用这四个杯子来收集降水呢?
3.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实验,老师这里也有几点注意事项,大家请看(PPT):(1)收集降水量的杯子尽量放在雨中央。

(2)把水一次性倒进去,实验开始时扳下开关。

(3)实验结束后把模拟降雨器放回原处,收集降水量的杯子从水槽中取出擦干外壁,小心地放在桌上(注意要保存里边的降水量)。

(4)将水槽中其他多余的水倒入桶中,擦干课桌,完成实验。

(5)实验只做一次,想好再动手。

4.你觉得实验时特别要注意的是什么?
5.学生实验
6.展示汇报:
(1)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小组的这几个收集降水量的杯子,有什么发现?
(生:水的多少不同,师:怎么看出来的?我们可以借助量筒来比一下。

)
(2)为什么同一场雨收集的水量会不一样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能用接到水的多少来表示雨的大小吗?
(3)降水的多少不能过收集到的水的多少来测量,那该怎么测量呢?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些杯子,讨论一下。

7.测量降水量,我们应该测什么?
(1)为什么口径不一样的直筒杯,收集到的水的高度会差不多呢?
(2)如果老师再用一个更大一点的直筒杯来收集降雨,高度会不会差不多呢?我们来试试。

(3)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做降水量PPT:降水量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水的深度,单位是毫米mm。

看样子,测量降水量,我们应该测量收集的雨量的高度,所以它的单位应该是()。

8.我们把测量降水量的容器称为雨量器,你看刚才4个杯子哪些可以用来做雨量器?其他2个为什么不行?(同样的直筒杯子口径大小有关系吗?)
三、制作雨量器
1.下面我们来制作一个简易的雨量器,我们选择好其中一个杯子作为制作材料,你看,还缺什么?这个刻度应该是怎么样的?
2.老师这里给同学们都准备了一张刻度条,教师分发刻度条,你觉得我们该怎么贴这个刻度条?
3.学生介绍,教师PPT:图片刻度条的0刻度对准杯底的上缘
4.请同学们留下制作雨量器要用的到那个杯子,用其他三个不用的杯子来换取制作材料,然后就可以开始制作了。

四、测量降水量 .
1.雨量器也做好了,你们想亲自测量下降水量的大小吗?PPT注意事项
(1)实验完成后,将模拟降雨器放回原处,并保持桌面的干燥整洁。

(2)将你们小组收集到降水量记录到学习活动单中。

(怎么读数?)
2.小组派一个代表用空瓶来换取有水的瓶。

3.汇报读数,教师汇总
4.根据同学们汇报的降水量,你觉得我们刚才模拟的雨下得大不大呢?属于什么等级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气象学家制定的雨量等级表。

5.你看懂了什么?时间24小时,我们开始是多长时间?那怎么办?由于我们是模拟实验,我们先假设开始每个小组的降水量是24小时收集到的,现在你能判断它们的等级吗?
6.师生共同判断:有几个组下的是小雨,几个组下的是中雨,几个组下午是大雨?
17余姚十一月份也下了比较多的雨,老师把它记录了下来,你能统计一下余姚十一月份的降水情况吗?
7.小结:通过测量记录降水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如果长
期记录的话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长时间的天气变化情况。

五、总结
1.刚刚我们用我们自制的雨量器测得了降水量,想不想看看专业的雨量器,出示PPT,教师介绍:内部结构图:这样的雨量杯与我们今天自己制作的有不同的地方吗?我们今天制作的简易雨量器收集雨水和测量降水量用的是同一个杯子,而专业的雨量器收集雨水和测量却是分开的,想想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板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
高度差不多
雨量器 mm
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9、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0、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