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文化苦旅》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读后感请关注。
《文化苦旅》读后感一
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
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
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
的严峻。”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也难怪,看这本书要慢、要细,里面的思考,非常
人所思,非常人所见。他笔下的《风雨天一阁》我记忆犹新,一个人,不!一个家族背负着坚守一座藏书楼的命运,范钦让偌大的中国留下了一座藏书楼,保留到现在。别
的藏书家有,藏书也有,但没过几代,历史的风尘就将
它们掩埋了。但是,范氏天一阁留下了,靠的是什么,
是执着、坚定,还是如余秋雨说的“超越意气、嗜好、
才情,甚至时间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体现在哪儿?他曾毫不客气地顶撞过权势极盛的皇亲郭勋,为此遭廷杖,下监狱,他似乎什么都毫不顾惜,在仕途上耿直不阿,
最后连权奸严氏都奈何不了他。“一个成功的藏书家在
人格上至少是一个强健的人。”余秋雨在这里总结道。
看到这,反思一下,我们这些读书人,如果生在那
个年代,身为一个藏书家,会像范钦一样吗?我想不会,范钦身上的毅力,乍看下的不近人情,让我们来,难!我们是教师,教育学生,意志力不能少,但真正能做到的
又有几个呢?在挫折面前,爬起来的又有谁?生活着,又
为了什么?这不正是我们该思索的。
《文化苦旅》读后感二
“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
——题记
潇潇洒洒地走了回天涯,让山山水水留下了点自己
的足迹。你说它苦,它苦中有乐;你说它乐,它乐中带苦。用旅程修饰笔下的文字;用时间磨砺人生的沧桑;用回忆
勾勒出最完美的篇章。他说希望笔墨留下的痕迹有一种
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
的年轻。他希望如此,可却说这实在已是一种奢望。于是,行走在陆地、江海,怀揣着一个缱绻的梦想,诚惶
诚恐地开始踏访着一个个或新颖或陈旧的梦境。
像那海滩上一地的细沙,风过,沙动。潮退后,依
旧是原来的样子,可留下的,还有海的味道。从敦煌行
至阳关,从邈远的四川平原旅至古色古香的苏州。有过
在宁静的三峡下苦苦地冥想,有过在神秘的洞庭湖畔低
低地自语,更有过行走在苏堤、白堤之上,驻足于雷峰
塔废墟之中。他常常笑语,这是欠西湖的一笔宿债,或许,又是还了他儿时的一个陈旧的梦境。走走停停,歇
歇走走,走的又黑又瘦,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
最后一点少年英气,或者是疲倦的伏在旅店的小桌子上
涂涂抹抹。他不得不承认他无法不老,但是至少曾经还
像这般年轻的大胆。无论是他笔尖之下那扬扬洒洒,绚
丽多彩的文字,还是他嘴中不太愉快又略带苦涩的旅途,对我来说,都充满着无尽的好奇和幻想,我尊重他,我想,不仅仅是我一个。
再美的景色也需要有历史的沉淀,和文人的裹卷,
正是如此,才能吞吐千年。也许百转千回中,对历史的
多情,总会让自己的人生增加更多的负重。也许那是苦的,但历史的沧桑感总会给人更多,更珍贵的回忆,就
是那种苦涩后的回味,在身体里缠绵了千年,只为等那
一瞬间,然后无无尽的延绵……也许这整一个,都只是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那个小小的缩影,伴着人的苦,人
的思,人的忆,人的记,而后,散发出它无法遮掩的光彩。或宁静,或喧闹,或婉约,或大气。也许浪漫安详
是你所爱,又或者高贵浮华才是你所钟情,那又有什么
干系呢?你可以坐在莽莽大地之上,站在高山河流之旁,甚至,只需停驻于那些流转了千年的文化之中,静静地
听他诉说,诉说这千百年来的滴滴点点。
当你真正融入这山水画、人文画般的大自然之中,
你会迷恋上她千种万种的风情。阳关苍茫的白雪,庐山
迷蒙的雾霭,苏州精雅的林园,吴江凄冷的落叶,你与
它们交融在一起,然后发现自己会无端的动容。交织着
老屋的回忆,夹杂着对风景无限的感怀,也许再当你靠
在残破的古老城墙之上,你内心里,会少一些对着残垣
断壁的悲凉,更多的是,对久远历史的赞叹和对古老文
化的敬仰,甚至,是膜拜。
思绪是不止的,我看出来了。每一次临别时的不舍,全都精巧地隐藏在那一句句精短的皆为之中,他是怕再
写下去,便很难再收手了吧。一本薄薄的书,怎够抒发
他无穷的感怀。我亦知,那些跋涉于山水中的记忆,早
已盖过他口中所说,所叹的苦涩。他定亦想像他所欣赏
的理查德教授一样,像顽童一样举着双手,引吭高歌。
于是,文化的精魂,和着风,和着阳,和着脚印足迹,
释放出它无比耀眼的光芒。
文化苦旅,苦了人,甜了心。
有些记忆,从不曾老去……
《文化苦旅》读后感三
看了余秋雨的这些散文我感触颇深,他的每一篇文
章都带给我一次心灵的洗礼,很是震撼,但最让我喜欢
的还是他的废墟这篇文章,它里面的话深深地影响着我
的思想,在极大数的人都认为完整才是美的时代。他却提出了一个可以说是另类的想法——废墟也是一种美,也许嫩绿的叶子象征着希望,可是谁又能否定飘落的秋叶就不是一次生命的轮回吗,就不是另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落叶是人们心中“废墟”的代表,可是它却赋予着别样的精彩,难道不是吗?
圆明园曾代表着皇家高贵的身份和无尽的财富,可是现在当我们再回首过去时,看见的又是些什么呢?是一幅残缺破烂不堪的景象,我们已经很难去想象它曾经拥有过的那些光辉岁月。当有人提出修复圆明园的时候,有些人却站出来否定了,因为即使修复了它原有的容貌又能怎么样呢?那些曾经遭受过的屈辱历史就能消失在历史的记录里吗?答案是当然不会了,残缺的圆明园,一个废墟一般的存在,也是一种美,另类的一种美,因为这个残缺般的废墟的存在才让我们更加牢记了历史惨痛的教训和惨象,废墟是一种美,残酷而真实存在的美。它是不会因为它的不完整而被世人所遗弃,相反的,人们只会更加记得它,它将会永远的被人们珍藏在心中最深的那个角落。
在《文化化苦旅》中我能感受到余秋雨那深厚的文字功底,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杰出的才子,他的文章并不是最华丽最优美最感人肺腑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