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三物理复习课时跟踪练:第三章第一讲牛顿运动定律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0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讲)(含解析)
专题10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会分析实际问题.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会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误区提醒 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误认为惯性消失了.2.速度越大,误认为惯性越大.3.误认为惯性和惯性定律是一回事.二、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加了力.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2.揭示了力的本质牛顿第一定律对力的本质进行了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3.揭示了不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都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重点归纳★1、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无关.(2)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点说明(1)明确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而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在实际情况中,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与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表现是相同的.3、用惯性解释运动现象的思路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惯性相关的运动现象,如人乘车时的前倾后仰、跑步时的跌跟头、用铁锤钉钉子等,运用惯性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的思路是:(1)明确要研究的是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它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2)确定外力作用在此物体的什么位置,物体在此位置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由于惯性的原因,物体上没受力的部分保持原运动状态.(4)物体的不同部分运动状态不同,引起了惯性现象的出现.(5)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①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②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典型案例★(多选)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哪个是不对的:()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上面两个物体既然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就一定相同;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答案】ACD2【名师点睛】此题是考查对惯性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物体的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都无关.而经常出错的是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3)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外力但所受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理学史物理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观点如下:(1)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2)伽利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通过理想实验得出)。
(3)笛卡儿: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4)牛顿: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思维诊断](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外力维持其运动的结果。
()(3)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4)物体的惯性越大,状态越难改变。
()答案:(1)×(2)×(3)×(4)√[题组训练]1.[对定律的理解](2017·舟山模拟)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表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它表明了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C.它表明了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不需要力D.由于现实世界不存在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没有用处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2.[伽利略斜面实验]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固定,让小球从固定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0,如图所示。
2018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本章学科素养提升 Word版含答案
⊳图象应用能力的培养 ⊳规范表达能力的培养 ⊳实验拓展能力的培养纵观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以图象的方式考查牛顿第二定律是一类很重要的题目,此类问题要求考生具备理解图象所给予的信息和破译图象信息的能力,图象的形式以v -t 、a -t 、F -t 图象居多,考查最多的是v -t 图象,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难度中等. 1.明确常见图象的意义,如下表:2.图象类问题的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以牛顿第二定律F =ma 为纽带,理解图象的种类,图象的轴、点、线、截距、斜率、面积所表示的意义.运用图象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两个角度:(1)用给定图象解答问题;(2)根据题意作图,用图象解答问题.在实际的应用中要建立物理情景与函数、图象的相互转换关系.例1 (多选)(2015·课标全国Ⅰ·20)如图1(a),一物块在t =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 0、v 1、t 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图1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解析 由v -t 图象可求知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0t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即g sin θ+μg cos θ=v 0t 1.同理向下滑行时g sin θ-μg cos θ=v 1t 1,两式联立得sin θ=v 0+v 12gt 1,μ=v 0-v 12gt 1cos θ,可见能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θ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A 、C 正确;物块滑上斜面时的初速度v 0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0,那么平均速度为v 02,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x =v 02t 1,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为x sin θ=v 02t 1×v 0+v 12gt 1=v 0(v 0+v 1)4g ,选项D 正确;仅根据v-t 图象无法求出物块的质量,选项B 错误.关注图象中的函数关系及特殊值在图象问题中,无论是读图还是作图,都应尽量先建立函数关系,然后根据函数关系读取图象信息或者描点作图.作图时,往往只需确定一个或两个特殊点的坐标(如变力F 的最小值F min 和最大值F max 、抛物线的顶点和任意点、圆的圆心等),即可根据函数关系连线作图.当不能定量确定函数关系时,特殊值的判断尤为重要,读图时,要注意图线的起点、斜率、截距、折点以及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等所对应的物理意义,尽可能多地提取解题信息.例2 (16分)如图2甲所示,质量M =1 kg 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 =1 kg 、大小可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g 取10 m/s 2,试求:图2(1)若木板长L =1 m ,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8 N ,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2)若在铁块右端施加一个从零开始连续增大的水平向右的力F ,假设木板足够长,在图乙中画出铁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F f2随拉力F 大小变化而变化的图象.答案 (1)1 s (2)见解析图【书面表达过程】 (1)对铁块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 -μ2mg =ma 1,加速度大小 a 1=F -μ2mg m=4 m/s 2,(2分)对木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μ2mg -μ1(M +m )g =Ma 2,加速度大小a 2=μ2mg -μ1(M +m )gM =2m/s 2,(2分)设经过时间t 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则有 12a 1t 2-12a 2t 2=L , 解得t =1 s.(2分)(2)①当F ≤μ1(mg +Mg )=2 N 时,M 、m 相对静止且对地静止,F f2=F ;(3分) ②设F =F 1时,M 、m 恰保持相对静止,此时系统的加速度a =a 2=2 m/s 2, 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1-μ1(M +m )g =(M +m )a ,解得F 1=6 N. 所以,当2 N <F ≤6 N 时,M 、m 相对静止,系统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 =F -μ1(M +m )g M +m=F 2-1以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2′-μ1(M +m )g =Ma ,F f2=F f2′, 解得F f2=F2+1.(4分)③当F >6 N 时,M 、m 发生相对运动,F f2=μ2mg =4 N.如图所示.(3分)1.本题是一道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问题,首先要在审题析题方面定准位,然后遵循此类题型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由于本题还要作图象,它又是一道图象信息题,因此第(2)问的解答只是作出图象而没有分析过程是不规范的.3.规范要求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规律应用的原型表达式.1.实验器材的改进(1)气垫导轨(不用平衡摩擦力)――→替代长木板(如图3)图3(2)利用光电门测速度(如图4)图4(3)利用位移传感器测位移(如图5)图52.数据测量的改进⎪⎪⎪⎪测定通过的时间,由a =12x [(d t 2)2-(dt 1)2]—求出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 —――→替代通过打点纸带求加速度 3.实验的拓展延伸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为背景测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例3 甲、乙两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图6(1)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6甲所示.其中A 为一质量为M 的长直木板,B 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 的物块,C 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实验时用力将A 从B 的下方抽出,通过C 的读数F 1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则该设计能测出________(填“A 与B ”或“A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________.(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A 、B 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实验时,多次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 及对应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 .在坐标系中作出F -1t 2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 ,与纵轴的截距为b ,与横轴的截距为c .因乙同学不能测出小车质量,故该同学还应该测出的物理量为______.根据该测量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______. 答案 (1)A 与BF 1mg (2)光电门A 、B 之间的距离x 2xb kg解析 (1)当A 达到稳定状态时B 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与B 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 f 大小相等,B 对木板A 的压力大小等于B 的重力mg ,由F f =μF N 得,μ=F f F N =F 1mg ,为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物块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位移x =12at 2.可得:a =2xt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于物块,F 合=F -μmg =ma则:F =2mxt2+μmg则图线的斜率为:k =2mx ,纵轴的截距为:b =μmg ;k 与摩擦力是否存在无关,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mg =2xbkg .。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检测: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__牛顿第三定律含解析
第三章错误!牛顿运动定律全国卷考情分析]超重和失重(Ⅰ)未曾独立命题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丙卷T23(10分)—Ⅰ卷T22(6分)-综合命题概率50%常考角度(1)通过牛顿第三定律考查力的相互性(2)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求解加速度(3)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分析与计算(4)通过整体法与隔离法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__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外力维持其运动的结果。
(×)(3)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4)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1)伽利略利用“理想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2)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突破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提出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2)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3.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对比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多角练通]1.(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的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解析:选BD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A错误;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而惯性定律即为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的是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故C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必须有力的作用,故B、D均正确。
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_____, (2)适用条件。 低速 运动的物体。 ①宏观、_____
【感悟提高】 (1)特点:本题考查对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2)方法:解答本题用到了受力分析和参考系的选择。分析小球水平方向的 地面 受力和运动情况,以_____ 为参 惯性 切入。 考系,分析火车的运动情况,从小球具有_____
惯性 保持原 (3)拓展:若火车紧急刹车时,小球由于_____, 运动状态不变,小华会看到原来静止在水平桌 来的_________ 向前滚动。 面上的小球_____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易错辨析】 (1)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 (2)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 ) (3)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
)
(4)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一定是相互作用力。 ( )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随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 ) (6)人走在松软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 )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表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它表明了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C.它表明了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不需要力 D.由于现实世界不存在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 没有用处
【解析】选B。牛顿第一定律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选项B正确。
【解析】选B、C、D。小球因为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 突然看到原来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向后滚动,是小球相对于火车向后运 动,说明火车正在向前做加速运动,小球在水平方向并不受力的作用,故A错 误,C正确;小球在水平方向并不受力的作用,小球所受的合力为0,以地面为 参考系,
2018年秋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三章第一讲牛顿运动定律 含解析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讲牛顿运动定律课时跟踪练A组基础巩固1.(2018·揭阳模拟)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B.伽利略,牛顿C.伽利略,爱因斯坦D.亚里士多德,牛顿答案:B2.(2018·漯河模拟)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错误;牛顿第一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错误;不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相互吸引且并未接触的两块磁铁,C错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D正确.答案:D3.(2018·南宁模拟)手拿一个锤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答案:C4.(2018·黄山质检)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要紧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冲上坡B.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后在空中飞行,速度逐渐减小,因此惯性也减小C.物体惯性的大小,由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D.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瞬间,它的惯性最大解析: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正确.答案:C5.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90 km/h,从踩下刹车到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 5 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A.450 N B.400 NC.350 N D.300 N解析:汽车的速度v0=90 km/h=25 m/s,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a=v0t=5 m/s2,对乘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70×5 N=350 N,所以C正确.答案:C6.(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 m/s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F=2 N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取g=10 m/s2)()A.物体经10 s速度减为零B.物体经2 s速度减为零C.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D.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解析:物块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f=μF N=μG=3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F+F fm=2+31m/s2=5 m/s2,方向向右,物体减速到0所需的时间t=v0a=105s=2 s,B正确,A错误;减速到零后,F<F f,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再运动,C正确,D错误.答案:BC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小球A、B,由轻质弹簧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在电梯内,已知电梯正在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细线中的拉力为F,此时突然剪断细线.在线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小球A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2F 3,2F 3m+g B.F 3,2F 3m +g C.2F 3,F 3m +g D.F 3,F 3m+g 解析:在细线剪断前,对A 、B 及弹簧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mg =3ma ,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弹-2mg =2ma ,由此可得F弹=2F 3;细线被剪断后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此时对A 球来说,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弹力,则有F 弹+mg =ma A ,解得a A =2F 3m +g ,故A 正确.答案:A8.一质量为m =2 kg 的滑块能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以a =2.5 m/s 2匀加速下滑.如右图所示.若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作用于滑块,使之由静止开始在t =2 s 内能沿斜面运动位移x =4 m(g 取10 m/s 2).求:(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恒力F 的大小.解析:(1)以物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图甲mg sin 30°-μmg cos 30°=ma,解得μ=3 6.(2)使滑块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加速度向上和向下两种可能.当加速度沿斜面向上时,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F cos 30°-mg sin 30°-μ(F sin 30°+mg cos 30°)=ma1,根据题意可得a1=2 m/s2,代入数据得F=7635N.当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时(如图丙):mg sin 30°-F cos 30°-μ(F sin 30°+mg cos 30°)=ma1,代入数据得F=437N.图乙图丙答案:(1)36(2)7635N或437NB组能力提升9.(2017·福建三明大田一中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解析: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A错误;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可知乙将先过分界线,故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故C正确;收绳的快慢并不能决定“拔河”比赛的输赢,故D错误.答案:C10.(多选)(2018·兰州模拟)静止于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受到方向恒定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 的大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在拉力F从0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甲图乙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至某一值并保持不变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C.物体的质量为6 kgD.4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 m/s解析:由题图乙知,0~2 s内物体静止不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则知摩擦力逐渐增大,t=2 s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之后物体开始运动,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并且保持不变,所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至某一值并保持不变,故A正确;在2~4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 =ma,由题图知,当F=6 N时,a=1 m/s2,当F=12 N时,a=3 m/s2,代入关系式解得μ=0.1,m=3 kg,故B正确,C错误;根据a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可知,4 s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为Δv=1+32×2 m/s=4 m/s,由于初速度为0,所以4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 m/s,故D正确.答案:ABD11.(多选)质量m=2 kg、初速度v0=8 m/s 的物体沿着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要受一个如图所示的随时间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水平向右为拉力的正方向.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g取10 m/s2)()A.0~1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1~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C.0~1 s内,物体的位移为7 mD.0~2 s内,物体的总位移为11 m解析:由题图可知,在0~1 s内力F为6 N,方向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解得加速度大小a=4 m/s2,在1~2 s 内力F为6 N,方向向右,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1,解得加速度大小a1=2 m/s2,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运动关系可知0~1 s内位移为6 m,选项C错误;同理可计算0~2 s内的位移为11 m,选项D正确.答案:BD12.(2018·秦皇岛模拟)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与粗糙的水平面平滑连接.现将一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 m,B点距C点的距离L=2.0 m(滑块经过B点时没有能量损失,g取10 m/s2),求:(1)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滑块从A点释放后,经过时间t=1.0 s时速度的大小.解析:(1)滑块先在斜面上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故滑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最大为v m,设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30°=ma1,v2m=2a1hsin 30°,解得v m=4 m/s.(2)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2,v2m=2a2L,解得μ=0.4.(3)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1,有v m=a1t1,解得t1=v ma1=0.8 s,由于t>t1,故滑块已经经过B点,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t1=0.2 s,设t=1.0 s时速度大小为v,有v=v m-a2(t-t1),解得v=3.2 m/s.答案:(1)4 m/s(2)0.4(3)3.2 m/s。
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时作业
第一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A组·基础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故选项C错;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选项A错;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选项D正确;牛顿第一定律并不能反映物体惯性的大小,故选项B错.答案:D2.(2017·山东枣庄八中期中)在“鸟巢欢乐冰雪季”期间,花样滑冰中的男运动员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对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所以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男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冰面对男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男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析: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在水平面内运动,竖直方向没有加速度,所以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故A错误.男运动员除了受到重力、冰面对他的支持力外,还受到女运动员对他的压力,三个力平衡,故B错误.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 错误.男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正确.答案:D3.如图所示,物块P与木板Q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Q对物块P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 )A.物块P受到的重力B.地面对木板Q的弹力C.物块P对木板Q的压力D.地球对木板Q的吸引力解析: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Q对P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P对Q的压力,选项C正确.答案:C4.(2017·江西上饶横峰中学月考)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运转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如图所示.对于这种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动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动C.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风扇向前吹出风时,风扇也受到风给的反作用力,方向向后,同时风给风帆一个向前的力;也就是说小车受到风帆给的一个向前的力,还有风扇给的一个向后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风帆和风扇都是小车的一部分,所以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小车不能运动,所以可以通过牛顿第三定律来说明,故选B.答案:B5.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解析:因小车表面光滑,因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原来两球与小车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两小球的速度将不变,所以不会相碰.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2017·四川资阳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高运动员起跳时,地对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对地的压力B.火箭加速上升时,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大于火箭的重力C.鸡蛋撞击石头,蛋碎石全,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D.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解析:跳高运动员起跳时,地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与运动员对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故A正确;火箭加速上升时,加速度向上,故合力向上,故发动机的推力大于火箭的重力,故B正确;鸡蛋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鸡蛋的力是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故C不正确;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小,惯性越小,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故D正确.答案:ABD7.(2017·福建三明大田一中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解析: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正确;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可知乙先到分界线,故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故C正确;收绳的快慢并不能决定“拔河”比赛的输赢,故D错误.答案:AC8.(2017·河北唐山一中调研)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构成了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基础,它的推出、地球引力的发现和微积分的创立使得牛顿成为过去一千多年中最杰出的科学巨人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种特例B.牛顿第一定律不可以用实验验证C.牛顿第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D.为纪念牛顿,人们把“力”定为基本物理量,其基本单位为“牛顿”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故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故A错误;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完全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牛顿第一定律不可以用实验验证,故B正确;牛顿第二定律成立的参考系是惯性系,故牛顿第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故C正确;为纪念牛顿,人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即1 N=1 kg·m/s2,但不是基本单位,故D错误.答案:BC[B组·能力题]选择题9.(2017·江苏盐城射阳二中调研)从下列哪个物理规律可演绎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一结论( )A .牛顿第一定律B .牛顿第二定律C .牛顿第三定律D .机械能守恒定律解析: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加速度和质量成反比关系,即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即速度变化越慢,所以选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第二定律解释了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答案:B10.(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伽利略和牛顿都是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巧合的是,牛顿就出生在伽利略去世后第二年.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不属于他们观点的是( )A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C .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D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解析: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以及逻辑推理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A 项不符合题意;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B 、C 项不符合题意;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项符合题意.答案:D11.(2017·乐山模拟)如图所示.家用吊扇对悬挂点有拉力作用,正常转动时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与它不转动时相比(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解析:吊扇不转动时,吊扇对悬点的拉力等于吊扇的重力,吊扇旋转时要向下扇风,即对空气有向下的压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空气也对吊扇有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得吊扇对悬点的拉力减小,B 正确.答案:B12.(2017·河南洛阳尖子生联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1、2用轻质弹簧测力计相连,如图所示,今对物块1、2分别施加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 1、F 2,且F 1大于F 2,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A .一定大于F 2小于F 1B .一定等于F 1-F 2C .一定等于F 1+F 2D .一定等于F 1+F 22解析:两个物块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两个物块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1-F 2=(M +m )a ,再对物块1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 1-F =Ma ,解得F =mF1+MF2,由于F1大于F2,故F一定大于F2小于F1,故选A.M+m答案:A13.(多选)(2017·浙江嘉兴期末)如图所示是我国首次立式风洞跳伞实验,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此过程中( )A.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相等B.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到气流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D.人被向上“托起”时处于超重状态解析: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A正确;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到气流的力涉及人、地球、气流三个物体,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错误;由于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不为零,所以人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C错误;人被向上“托起”时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D正确.答案:AD14.(多选)(2017·福建六校联考)2014年10月20日14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二十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关于这次卫星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前的推力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解析: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气体的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推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因而选项B、C错误,选项A正确;火箭运载卫星进入轨道之后,卫星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卫星吸引地球,地球吸引卫星,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D正确.答案:AD15.(多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a)、(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B.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C.图(b)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D.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解析: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时,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的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故A错误,B正确.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不存在的,故C 错误.伽利略用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正确.答案:BD。
2018高中物理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课时跟踪练习 教科版必修1
牛顿第一定律一、选择题: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产生并维持运动的原因B.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无实际意义D.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揭示了运动是物体自身的根本属性,运动不需要力来产生和维持2.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3.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4.2007年9月在北京举办中央电视塔低空跳伞国际公开赛,为全国观众送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下述几种跳伞情况,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运动员沿竖直线匀速下落B.运动员沿曲线下落C.运动员沿倾斜的直线加速下落D.运动员沿倾斜的直线匀速下落5.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车上原处,这是因为()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6.在向右匀速行驶的车厢内,用细线悬挂一小球,其正下方为a点, b、c两点分别在a点的左右两侧,如图所示,烧断细绳,球将落在()A.a点B.b点C.c点D.不能确定7.两个同材料做成的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实心球A和空心球B,从同一高度在空气中落下时受空气阻力相同,则()A.A球先落地 B.B球先落地 C.两球同时落地 D.不能确定8.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9.下列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的是()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沿斜面匀速上行的物体C.细绳一端拴一小球,另一端固定,让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D.停在斜坡上的汽车10. 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直线前进,在密封的没有空气流动的车厢内点燃了一支卫生香,则车里乘客看到卫生香所冒的烟的运动情况应是()A.一边上升一边向前飘 B.一边上升一边向后飘C.只是上升不向任何一边飘 D.无法确定二、解答题:1.如图所示,一个玻璃杯内盛大半杯水,上面盖一块塑料板,板上放一只鸡蛋,用小棒猛击塑料板,塑料板飞出,鸡蛋___________,这是鸡蛋有___________的缘故。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_第三定律试题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及其本章是高考的重点, 超重和失重单位制 第一节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1)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2)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1.判断正误(1)亚里士多德利用“理想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 )(2)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 )(4)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外力维持其运动.( )提示:(1)×(2)√(3)√(4)×二、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本质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2.如图所示,图甲中公交车减速行驶,图乙中公交车加速行驶.(1)由图甲可知,公交车在减速,乘客由于惯性,相对车厢有________________,故乘客向前倾;由图乙可知,公交车在加速,乘客由于惯性,相对车厢有________________,故乘客向后倾.(2)“图甲中公交车速度越大,急刹车时人倾斜越明显”,说明人的惯性和速度有关吗?提示:(1)向前运动的速度向后运动的速度(2)与速度无关,只与质量有关.三、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表达式:F=-F′3.(1)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作用效果可以抵消,合力为零,这种认识对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走在松软的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不对.因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可相互抵消.(2)不对.两力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理解【知识提炼】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1)揭示了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2)揭示了力的本质: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揭示了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时(实际上不存在),与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表现是相同的.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典题例析】(2017·北京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只有不受外力的物体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时其惯性也越大[解析] 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也可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A 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正确.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C错误.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D错误.[答案] B对惯性和惯性定律的两点提醒(1)惯性不是一种力,对物体受力分析时,不能把“惯性力”作为物体实际受到的力.(2)惯性与惯性定律不同.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及所处的位置无关,其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多选)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解析:选AD.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而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选项A正确;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B错误;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由于受太阳的引力作用,不是由于具有惯性,选项C错误;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知识提炼】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1)“三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2)“三异”: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3)“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2017·乐山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审题指导] 由于是在冰面上“拔河”,冰面可看成是光滑的,不考虑摩擦力;又因绳子质量不计,则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再用运动学关系来分析求解.[解析]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选项A错误;绳静止时,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错误;若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则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可知乙先到分界线,故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选项C正确;收绳速度的快慢并不能决定“拔河”比赛的输赢,选项D错误.[答案] C应用牛顿第三定律需注意的三个问题(1)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体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运动效果或形变效果)往往不同.(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涉及第三个物体.【跟进题组】考向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1.2016年10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由长征2F遥11火箭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进行对接组成组合体.关于这次飞船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解析:选A.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因而选项B、C错误,选项A正确;火箭运载飞船进入轨道之后,飞船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飞船吸引地球,地球吸引飞船,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D错误.考向2 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2.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A.(M+m)gB.(M+m)g-maC.(M+m)g+maD.(M-m)g解析:选B.对竿上的人分析:受重力mg、摩擦力F f,由mg-F f=ma得F f=m(g-a).竿对人有摩擦力,人对竿也有反作用力——摩擦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竿分析:受重力Mg、竿上的人对竿向下的摩擦力F′f、顶竿的人对竿的支持力F N,有Mg+F′f=F N,又因为竿对“底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F′N=Mg+F′f=(M+m)g-ma.B项正确.1.(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伽利略和牛顿都是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巧合的是牛顿就出生在伽利略去世后第二年.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不属于他们观点的是(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C.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解析:选D.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以及逻辑推理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A项不符合题意;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B、C项不符合题意;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项符合题意.2.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大小就一定相同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解析:选C.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受力情况和所处位置均无关,故C正确.3.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研究结果后,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形成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大于车对人的作用力D.物体在地面上滑行,不论物体的速度多大,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始终大小相等解析:选D.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A项错;压力和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而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B项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故人对车的作用力等于车对人的作用力,C项错;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D项对.4.(2017·台州模拟)如图所示,有两个穿着溜冰鞋的人站在冰面上,当其中一个人A从背后轻轻推另一个人B时,两个人都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A推B时( )A.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B.A对B的作用在先,B对A的作用在后C.B对A的作用力小于A对B的作用力D.A对B的作用力和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选A.A推B时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5.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f,则此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解析:环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其受重力mg和杆对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 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环应给杆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f.故箱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其受重力M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 N及环对它的摩擦力F′f.由于箱子处于平衡状态,可得:F N=F′f+Mg=F f+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大小,则F′N=F N=F f+Mg.答案:F f+Mg一、单项选择题1.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解析:选D.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逐渐停下来,故A、B、C项均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有D项中说法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反.2.2015年4月25日在西藏定日发生5.9级地震,如图所示,解放军某部出动直升机救助被困受伤灾民,若不考虑悬索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在匀速吊起时,悬索对人的拉力才等于人对悬索的拉力B.当加速吊起时,悬索对人的拉力大于人对悬索的拉力C.当加速吊起时,悬索对飞机的拉力大于飞机对悬索的拉力D.无论如何吊起,悬索对人的拉力都等于人对悬索的拉力解析:选D.悬索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悬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大小都相等,故A、B错误,D正确;悬索对飞机的拉力和飞机对悬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悬索中张力处处相等,故C错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受力的物体一定运动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时其惯性也越大D.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时有惯性,运动状态改变时没有惯性解析:选B.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匀速运动,故A错误;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故B正确;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故C、D错误.4.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人所用绳子相同,甲拉住绳子悬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乙拉住绷紧绳子的中点把绳子拉断了.则( )A.绳子对甲的拉力大小小于甲的重力大小B.绳子对甲的拉力大小大于甲对绳子的拉力大小C.乙拉断绳子前瞬间,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一定小于乙的重力大小D.乙拉断绳子前瞬间,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一定大于乙的重力大小解析:选D.由平衡条件可知,绳子对甲的拉力大小等于甲受到的重力大小,A错;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绳子对甲的拉力大小等于甲对绳子的拉力大小,B错;乙能把绳子拉断,对于具有同样承受能力的绳子,说明乙拉断绳子前的瞬间绳子的拉力大小一定大于绳子的承受力,而甲拉的绳子能承受甲的重力,甲、乙质量相等,因此乙拉的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一定大于乙的重力大小,C错,D对.二、多项选择题5.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解析:选BCD.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A错误;牛顿根据选项B中伽利略的观点和选项C中笛卡儿的观点,得出了选项D的观点,选项B、C、D正确.6.(2017·昆明模拟)如图所示,我国有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叫做“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解析:选BD.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其自身的受力情况决定的,只有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不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其效果可以不同.甲加速前进的原因是甲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大于绳子对甲的拉力;乙加速后退的原因是绳子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但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B、D正确.7.(2017·潍坊模拟)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解析:选BD.原来水和小车相对静止以共同速度运动,水突然向右洒出有两种可能:①原来小车向左运动,突然加速,碗中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故相对碗向右洒出.②原来小车向右运动,突然减速,碗中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相对于碗向右洒出,故B、D正确.8.(2017·唐山模拟)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解析:选AB.运动员起跳的瞬间向上做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mg=ma,故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选项A、B正确,C、D错误.三、非选择题9.如图所示,两块小磁铁质量均为 0.5 kg,A磁铁用轻质弹簧吊在天花板上,B磁铁在A正下方的地板上,弹簧的原长L0=10 cm,劲度系数k=100 N/m.当A、B均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长度为L=11 cm.不计地磁场对磁铁的作用和磁铁与弹簧间相互作用的磁力,求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g取10 N/kg)解析:A受力如图1所示,由平衡条件得:k(L-L0)-mg-F=0解得:F=-4 N故B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4 N,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对B的作用力F′=-F=4 N,方向竖直向下B受力如图2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 N-mg-F′=0解得:F N=9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9 N.答案:9 N10.如图所示,在台秤上放半杯水,台秤的示数G′=50 N,另用挂在支架上的弹簧秤悬挂一边长a=10 cm的正方体金属块,金属块的密度ρ=3×103 kg/m3.当弹簧秤下的金属块平稳地浸入水中的深度b=4 cm时,弹簧秤和台秤的示数分别为多少?(水的密度ρ水=1×103 kg/m3,取g=10 m/s2)解析:由于金属块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弹簧秤的示数减小.浮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水,从而使台秤的示数增大.金属块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因金属块静止,根据受力平衡,有:F T=G-F浮又因G=ρa3g=30 NF浮=ρ水gV排=ρ水ga2b=4 N,故F T=30 N-4 N=26 N,即弹簧秤的示数为26 N,台秤的示数由于浮力的反作用力增加了F′=4 N,所以台秤的示数为:F N=G′+F′=54 N.答案:26 N 54 N四、选做题11.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的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解析:选A.因为小车突然向右运动,铁球和乒乓球都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但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铁球质量大,惯性大,铁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即速度变化慢,而同体积的水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即速度变化快,而且水和车一起加速运动,所以小车加速运动时铁球相对小车向左运动.同理,由于乒乓球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质量小,惯性小,乒乓球相对小车向右运动.12.如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特伍德设计的装置,不考虑绳与滑轮的质量,不计轴承、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初始时两人均站在水平地面上,当位于左侧的甲用力向上攀爬时,位于右侧的乙始终用力抓住绳子,最终至少一人能到达滑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甲的质量较大,则乙先到达滑轮B.若甲的质量较大,则甲、乙同时到达滑轮C.若甲、乙质量相同,则乙先到达滑轮D.若甲、乙质量相同,则甲先到达滑轮解析:选A.由于滑轮光滑,甲拉绳子的力等于绳子拉乙的力,若甲的质量大,则由甲拉绳子的力等于乙受到的绳子拉力,得甲攀爬时乙的加速度大于甲,所以乙会先到达滑轮,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若甲、乙的质量相同,甲用力向上攀爬时,甲拉绳子的力等于绳子拉乙的力,甲、乙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所以甲、乙应同时到达滑轮,选项C、D错误.。
最新-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1-3-1:牛顿运动定律课件 精品
考纲展示
知识点
要求
高考瞭望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 应用
(实验、探究)加 速度与物体质量、 物体受本章主要考查考生 能否准确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义,能否熟练应用
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和受力分析方法解决运动和力
的问题;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掌握牛顿第二定律
A.1.8 m/s2 B.0.2 m/s2 C.2 m/s2 D.1.8 m/s2 解析:用90 N的水平推力时:F-Ff=ma1,得到Ff
=9 N,撤掉水平推力后,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摩擦力, 因此Ff=ma2,得到加速度的大小为a2=0.2 m/s2.
【例1】 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 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 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 水面的形状如图中的( )
1.下列关于惯性的各种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
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惯性将消失
C.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加速下落,
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
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解析: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因有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A正确;质量是
解析:对小球P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图如右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Pcos 30°=a,联立以上各式解得aP=
g,
.
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合成法 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利用
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两个力的合外力方向就是加速 度方向.特别是两个力互相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 的合成法比较简单. 2.分解法 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 常用正交分解法.分解方式有两种:
2018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讲 Word版含答案
[高考命题解读]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②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深度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验证.(√)(2)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3)物体运动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4)物体匀速运动时才有惯性,加速时没有惯性.(×)二、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表达式:F=-F′.深度思考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作用效果可以抵消,合力为零,这种认识对吗?答案不对.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可相互抵消.1.(人教版必修1P70第1至3题改编)(多选)下面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分析正确的是()A.飞机投弹时,如果当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时投下炸弹,能击中目标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你向上跳起来后,还会落到原地C.安全带的作用是防止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作用发生危险D.有的同学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时,肯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答案BC2.(人教版必修1P82做一做改编)(多选)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DIS)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把两个测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1所示),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图1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答案ACD3.手拿一个锤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答案 C4.(粤教版必修1P71第1题)沼泽的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泥炭,泥炭是沼泽地积累的植物残体,它的纤维状和海绵状的物理结构导致人在其表面行走时容易下陷.若人下陷的过程是先加速后匀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速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B.加速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小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C.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先大于后等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D.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小总等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答案 D命题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例1(2014·北京理综·19)伽利略创造性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图2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答案 A解析根据题意,铺垫材料粗糙程度降低时,小球上升的最高位置升高,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而B、C、D三个选项,从题目不能直接得出,所以选项A正确.例2(多选)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沿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位移的讨论,正确的是()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位移越长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位移越长,所以惯性越大答案BC解析要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决定因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所以选项A错误,B正确.滑行位移应由刹车时的速度确定,因为刹车过程中,其加速度是一定的,根据v2-v20=2ax,所以车速越大,其滑行位移越大,而与其惯性大小无关,所以选项C正确,D错误.1.(多选)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答案AD解析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即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则A项正确.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则B错.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是由于受到改变运动状态的向心力作用,其运动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则C错.D项符合惯性定义,是正确的.2.(多选)如图3所示,在匀速前进的磁悬浮列车里,小明将一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且小球相对桌面静止.关于小球与列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若小球向前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B.若小球向后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C.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前滚动D.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后滚动答案BC3.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的大小就一定相同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答案 C4.某同学为了取出如图4所示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一只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只手用力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则()图4A.此同学无法取出羽毛球B.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C.羽毛球筒向下运动过程中,羽毛球受到向上的摩擦力才会从上端出来D.该同学是在利用羽毛球的惯性 答案 D解析 羽毛球筒被手击打后迅速向下运动,而羽毛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从筒的上端出来,D 正确.命题点二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三同、三异、三无关”. (1)三同⎩⎪⎨⎪⎧同大小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同性质(2)三异⎩⎪⎨⎪⎧反向异体,即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同效果(3)三无关⎩⎪⎨⎪⎧与物体的种类无关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和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2.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不同点:例3 (多选)如图5所示,用水平力F 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A.水平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水平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①紧压;②静止.答案BD解析水平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弹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选项A错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墙壁对物体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因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正确;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作用在墙壁上,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选项C错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D正确.5.某人用绳子将一桶水从井内向上提的过程中,不计绳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在桶匀速上升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才等于桶对绳子的拉力B.桶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大于桶对绳子的拉力C.桶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等于桶对绳子的拉力D.桶减速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小于桶对绳子的拉力答案 C6.(多选)用手托着一块砖,开始时静止不动,后来手突然向上加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静止时,砖受到的支持力等于砖的重力B.加速时,砖对手的压力大于砖的重力C.静止时,砖受到的支持力等于砖对手的压力D.加速时,砖受到的支持力大于砖对手的压力答案ABC解析静止时,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A正确;不论静止还是加速,支持力和压力都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D错误;加速时,支持力大于重力,则压力大于重力,故B正确.命题点三“转移研究对象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1.“转移研究对象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其本质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2.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当待求的某个力不容易求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再反过来求待求力.如求压力时,可先求支持力.例4建筑工人用如图6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 kg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的建筑材料以1.0 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两者间的摩擦,求:地面受到的压力和摩擦力的大小.(g取10 m/s2,sin 53°=0.8,cos 53°=0.6)图6答案524 N132 N解析建筑材料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ma代入数据解得:F1=220 N因此绳对人的拉力F2=F1=220 N工人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2·cos 53°=F fF2·sin 53°+F N=Mg代入数据解得:F N=524 N,F f=132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524 N,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32 N.7.如图7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斜面体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物体使其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斜面体始终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A.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为F cos θB.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M+m)gC.物体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D.斜面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竖直向上答案 A解析由于斜面体和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将斜面体和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由受力情况可得: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为F cos θ,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为(M+m)g+F sin θ,故A 对,B错;隔离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为F+mg sin θ,故C错;将斜面体作为施力物体,则斜面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即为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由力的合成可知斜面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与物体的重力和F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斜面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在竖直方向上,D错.题组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1.(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答案BCD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B正确;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正确;由牛顿第一定律知,D正确.2.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A处有一相对桌面静止的小球.由于列车运动状态的改变,车厢中的旅客发现小球沿如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则说明列车是减速且在向南拐弯的图是()答案 A解析由于列车原来做匀速运动,小球和列车保持相对静止,现在列车要减速,由于惯性小球必向前运动,C、D错;又因列车要向南拐弯,由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知列车要受到向南的力的作用,即桌子受到向南的力的作用,所以小球相对桌面向北运动,A对,B错.3.如图1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图1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答案 B解析因小车表面光滑,因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原来两球与小车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两小球的速度将不变,所以不会相碰.4.“严禁超载,严禁超速,严禁疲劳驾驶”是预防车祸的有效办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超速会增大汽车的惯性B.汽车超载会减小汽车的刹车距离C.疲劳驾驶会缩短司机的反应时间D.汽车超载会增大汽车的惯性答案 D5.从正在加速上升的气球上落下一个物体,在物体刚离开气球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B.物体向上运动,加速度向上C.物体向上运动,加速度向下D.物体向上还是向下运动,要看物体离开气球时的速度答案 C题组2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6.一物体受绳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运动,然后做匀速运动,最后改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B.减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的力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相等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答案 D7.如图2所示,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 C8.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能拉着拖车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C.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加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D.拖车加速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答案 D解析汽车对拖车的拉力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选项A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选项B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不管是匀速前进还是加速前进,汽车对拖车的拉力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都是等大反向,选项C错误;对拖车受力分析,拖车受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故加速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选项D正确.9.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大于车对人的作用力D.物体在地面上滑行,不论物体的速度多大,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始终大小相等答案 D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物体对地面产生压力的同时地面对物体产生支持力,选项A错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平衡,不能合成,选项B错误;人推车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C错误;物体在地面上滑行,不论物体的速度多大,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始终大小相等,选项D正确.10.(多选)2014年8月18日11时1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关于这次卫星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前的推力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仍存在相互作用答案AD解析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火箭上升的推力,此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在空气中飞行无关,故选项B、C错误,A正确;当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卫星与地球之间仍然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即地球吸引卫星,卫星也吸引地球,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D正确.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走路时,地对脚的力大于脚蹬地的力,所以人才往前走B.只有你站在地上不动时,你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你的支持力才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物体A静止在物体B上,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100倍,而A作用于B的力的大小等于B作用于A的力的大小D.以卵击石,石头没损坏而鸡蛋破了,这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答案 C题组3牛顿第三定律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12.如图3所示,用细线将A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有一劲度系数为100 N/m的轻弹簧,此时弹簧伸长了2 cm.已知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3 N和5 N.则细线的拉力及B 对地面的压力分别是( )图3A.8 N 和0 NB.5 N 和7 NC.5 N 和3 ND.7 N 和7 N答案 C解析 对A 由平衡条件得F T -G A -kx =0,解得F T =G A +kx =3 N +100×0.02 N =5 N ,对B 由平衡条件得kx +F N -G B =0,解得F N =G B -kx =5 N -100×0.02 N =3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 对地面的压力是3 N ,故选项C 正确.13.如图4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放在墙与斜面体之间处于平衡状态,求小球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和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图4答案 mg cos θmg tan θ 解析 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竖直方向:F N1cos θ-mg =0水平方向:F N2-F N1sin θ=0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F f -F N2=0解得:F N1=mg cos θ,F f =mg tan θ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对斜面体的压力为F N1′=F N1=mg cos θ.。
2018高考物理第3章_1节(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知识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 静止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意义 (1)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利略的 理想斜面实验 为基础,通过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因此它 不是实验定律. (2)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它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 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的原因.
变式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的力
)
A.拔河比赛时,胜方拉对方的力大于输方拉对方 B.鸡蛋碰到石头碎了,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 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C.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与地球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一 定相等 D.用锤钉钉子,锤对钉的打击力与钉对锤的作用 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变式 3 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它们的合力为零 C.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 失,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马能将车拉走,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 的力
【解析】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 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 其结果会有所不同,选项 A 正确;重的物体比轻的物 体下落的快,是因为重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而所受 的阻力相对较小,则加速度相对较大,选项 B 错误; 子弹的质量并不大,之所以能对人造成伤害是因为其 高速运动时的动能很大, 但是惯性不大, 选项 C 错误;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但是由 于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故他们不能平衡, 选项 D 错误; 故选 A.
相互的,故它们的大小相等,选项 B 正确;由于汽车 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 故汽车受到的合力方向 沿拉力的方向, 所以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 力,选项 C 正确.
2018年高三物理总复习顶层设计文档: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含答案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考情微解读】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知|识|梳|理微知识❶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成立条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
3.意义(1)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微知识❷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性质: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3.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微知识❸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物体也施加了力。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基|础|诊|断一、思维诊断1.只有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2.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验证(√)3.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4.人走在松软的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5.牛顿第三定律中的“总是" 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定律都是成立的(√)二、对点微练1.(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C.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运动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C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讲牛顿运动定律课时跟踪练A组基础巩固1.(2018·揭阳模拟)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B.伽利略,牛顿C.伽利略,爱因斯坦D.亚里士多德,牛顿答案:B2.(2018·漯河模拟)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错误;牛顿第一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错误;不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相互吸引且并未接触的两块磁铁,C错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D正确.答案:D3.(2018·南宁模拟)手拿一个锤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答案:C4.(2018·黄山质检)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要紧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冲上坡B.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后在空中飞行,速度逐渐减小,因此惯性也减小C.物体惯性的大小,由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D.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瞬间,它的惯性最大解析: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正确.答案:C5.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90 km/h,从踩下刹车到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 5 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A .450 NB .400 NC .350 ND .300 N解析:汽车的速度v 0=90 km/h =25 m/s ,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a =v 0t=5 m/s 2,对乘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70×5 N =350 N ,所以C 正确.答案:C6.(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 m/s 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F =2 N 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取g =10 m/s 2)( )A .物体经10 s 速度减为零B .物体经2 s 速度减为零C .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D .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解析:物块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μG =3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F f m =2+31m/s 2=5 m/s 2,方向向右,物体减速到0所需的时间t =v 0a =105s =2 s ,B 正确,A 错误;减速到零后,F <F f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再运动,C 正确,D 错误.答案:BC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2m 的小球A 、B ,由轻质弹簧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在电梯内,已知电梯正在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细线中的拉力为F ,此时突然剪断细线.在线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小球A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2F 3,2F 3m+g B.F 3,2F 3m +g C.2F 3,F 3m +g D.F 3,F 3m+g 解析:在细线剪断前,对A 、B 及弹簧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mg =3ma ,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弹-2mg =2ma ,由此可得F弹=2F 3;细线被剪断后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此时对A 球来说,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弹力,则有F 弹+mg =ma A ,解得a A =2F 3m+g ,故A 正确.答案:A8.一质量为m =2 kg 的滑块能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以a =2.5 m/s 2匀加速下滑.如右图所示.若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作用于滑块,使之由静止开始在t =2 s 内能沿斜面运动位移x =4 m(g 取10 m/s 2).求:(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恒力F的大小.解析:(1)以物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图甲mg sin 30°-μmg cos 30°=ma,解得μ=36.(2)使滑块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加速度向上和向下两种可能.当加速度沿斜面向上时,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F cos 30°-mg sin 30°-μ(F sin 30°+mg cos 30°)=ma1,根据题意可得a1=2 m/s2,代入数据得F=7635N.当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时(如图丙):mg sin 30°-F cos 30°-μ(F sin 30°+mg cos 30°)=ma1,代入数据得F=437N.图乙图丙答案:(1)36(2)7635N或437NB组能力提升9.(2017·福建三明大田一中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解析: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A错误;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可知乙将先过分界线,故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故C正确;收绳的快慢并不能决定“拔河”比赛的输赢,故D错误.答案:C10.(多选)(2018·兰州模拟)静止于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受到方向恒定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 的大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在拉力F从0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甲 图乙A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至某一值并保持不变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C .物体的质量为6 kgD .4 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 m/s解析:由题图乙知,0~2 s 内物体静止不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则知摩擦力逐渐增大,t =2 s 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之后物体开始运动,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并且保持不变,所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至某一值并保持不变,故A 正确;在2~4 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ma ,由题图知,当F =6 N 时,a =1 m/s 2,当F =12 N 时,a =3 m/s 2,代入关系式解得μ=0.1,m =3 kg ,故B 正确,C 错误;根据a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可知,4 s 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为Δv =1+32×2 m/s =4 m/s ,由于初速度为0,所以4 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 m/s ,故D 正确.答案:ABD11.(多选)质量m =2 kg 、初速度v 0=8 m/s 的物体沿着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要受一个如图所示的随时间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水平向右为拉力的正方向.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g取10 m/s2)()A.0~1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1~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C.0~1 s内,物体的位移为7 mD.0~2 s内,物体的总位移为11 m解析:由题图可知,在0~1 s内力F为6 N,方向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解得加速度大小a=4 m/s2,在1~2 s 内力F为6 N,方向向右,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1,解得加速度大小a1=2 m/s2,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运动关系可知0~1 s内位移为6 m,选项C错误;同理可计算0~2 s内的位移为11 m,选项D正确.答案:BD12.(2018·秦皇岛模拟)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与粗糙的水平面平滑连接.现将一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 m,B点距C点的距离L=2.0 m(滑块经过B点时没有能量损失,g取10 m/s2),求:(1)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滑块从A点释放后,经过时间t=1.0 s时速度的大小.解析:(1)滑块先在斜面上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故滑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最大为v m,设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30°=ma1,,v2m=2a1hsin 30°解得v m=4 m/s.(2)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2,v2m=2a2L,解得μ=0.4.(3)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1,有v m=a1t1,=0.8 s,解得t1=v ma1由于t>t1,故滑块已经经过B点,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t1=0.2 s,设t=1.0 s时速度大小为v,有v=v m-a2(t-t1),解得v=3.2 m/s.答案:(1)4 m/s(2)0.4(3)3.2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