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共30张PPT)精品导学案-新教材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19课。
教材通过讲述七七事变的发生,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以及国共两党的合作,揭示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和光辉历程。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紧凑,通过生动的史实,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对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七七事变的细节和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过程,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和重要人物可能有所了解,但对于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深层次原因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过程,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全民族抗战的尊重和敬仰,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过程,国共两党的合作。
2.难点: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全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和光辉历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过程,国共两党的合作。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全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和光辉历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课件: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黑板:用于板书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七七事变的纪录片,引导学生进入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全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和光辉历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共31张PPT)
第二次国共合作
(二)意义: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华民族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 重要意义。 中国只有动员全民族的力量进行抵抗,才能有救国的前途。统 一战线集政府、党派、军队、人民为一体,汇合全民族的力量进 行全面抗战,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深厚基础。
2、国共两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 一 次
必要性:第一次中外反动势力强大,单一的阶级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七惨案;资产阶级历次斗争的失败)。 可能性:有合作的政治基础,即反帝反封建;国民党的性质和优势,孙中山的 欢迎;共产党的积极主动;共产国际的帮助。
第 二 次
必要性: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可能性:有合作的基础,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共从大局出发,首倡 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关键;抗日民族运动的兴起,社会舆论给 予蒋介石的压力;共产国际“七大”的召开。
冀东 防共 自治 政府
国民 党第二 十九军
日军华北驻屯军
七七事变后,紧接着日军调集大批军队, 入侵中国。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 继失陷。在北平保卫战中,赵登禹、佟麟 阁将军壮烈殉国。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 关头,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军。在全国 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共赴抗日。 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不久, 国共两党达成协议,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 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经过: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 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借此炮轰我军驻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 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它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 开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共合作领导下,开始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的经过和重大战役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对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重大战役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更加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掌握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掌握全民族抗战的主要战役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的主要战役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影响,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研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和视频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
4.练习题:针对本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 (共34张PPT)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郞六次参拜 靖国神社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 七事变 与全民 族抗战 》课件 (共34张PPT)
尽管日本右翼分子不正视其侵
华史实,日本民间仍然存在反
省历史的人士! 东史郎在卢沟桥上谢罪
一位日本青年手举 “向南京市民谢罪” 的标语牌,参加抗 议日本右翼势力篡 改历史教科书的活 动。
1937年6 月,东京军 政界消息灵 通人士就盛 传:“七夕 晚上,华北 将重演柳条 湖一样的事 件”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 七事变 与全民 族抗战 》课件 (共34张PPT)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 七事变 与全民 族抗战 》课件 (共34张PPT)
总结:列举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史实: 1、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2、参与瓜分中国的狂潮,强租台湾 3、参加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 4、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 5、华北自治运动,华北危机 6、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 七事变 与全民 族抗战 》课件 (共34张PPT)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
北平失陷
(1937.7.29
天津失陷
(1937.7.30)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 七事变 与全民 族抗战 》课件 (共34张PPT)
国之幸
——第二次国共合作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 七事变 与全民 族抗战 》课件 (共34张PPT)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 七事变 与全民 族抗战 》课件 (共34张PPT)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精品教学课件
课堂总结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立场和态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 材料二:“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
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 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我们知道全
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中 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
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 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
四行仓库保卫战 1937年10月26日,大场等防线失守,为掩护数十万大 军西撤,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 “八百壮士”(实为 452人)进驻四行仓库。谢晋元对全体官兵说:“现在我 们四面被日军包围,这个仓库就是我们的最后阵地,也 可能是我们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同敌人 拼到底!”全体官兵抱定必死决心,与阵地共存亡。谢 晋元凭数百孤军和弹丸之地,抗击日寇数万,激战四昼 夜,完成了掩护大军撤退的任务。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新课导入
1.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等时间、 地点、经过、结果等重要史实及历史意义。 2.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及中共在此过程中所起到的重 要作用;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 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3.通过七七事变中佟麟阁赵登禹和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谢晋元等人 的抵抗,感悟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精神,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的信念。
学习目标
时间:1937年7月7日
一、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
过程: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遭到中国驻军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抗战将领:赵登禹、佟麟阁 结果: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影响:①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共合作领导下,团结一致,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抗战历程。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全民族抗战的壮丽画卷。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对国共两党的历史矛盾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七七事变的详细经过,以及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重大战役还比较感兴趣,可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认识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全民族抗战的过程,认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
3.通过对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经过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及其伟大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七七事变的发生和全民族抗战的紧张气氛。
2.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认识,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图片、视频、PPT等。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表格、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七七事变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大事件,让学生了解七七事变的发生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认识,分享学习心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事件。
本课重点让学生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这段历史持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对日本侵华行径有强烈的不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性地了解历史,深刻理解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准备好教学素材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七七事变的经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以及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七七事变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七七事变的发生以及全民族抗战的爆发。
教材通过详细的史实,使学生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还介绍了国共两党在七七事变后的合作,以及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近代史,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七七事变的细节以及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实,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七七事变的经过,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难点:七七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七七事变的经过。
3.合作探究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七七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
3.史实资料:教师收集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相关的史实资料,用于教学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然后,教师简要介绍七七事变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课件,呈现七七事变的经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上 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共30张PPT)
军
长:叶
挺 英
副军长:项ຫໍສະໝຸດ 参谋长:张云逸工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和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于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是由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 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 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又把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 任副总司令。但由于八路军名声远扬,且八路军内部对此叫法已成习惯,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仍沿用 八路军番号,人民群众亦习惯称这支部队为八路军,在非正式场合,八路军这个称号一直沿用。
2、北平保卫战:
保卫北平的战斗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佟麟阁(1892-1937),汉族 ,原名佟凌阁(因牺牲后报纸误写 为"麟阁",此后就沿用了下来),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 阳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先后隶属北京政府、国民军 、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高级将领之一。1937年7月, 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二级上将。抗 战胜利后,将南沟沿大街改名为佟麟阁路,以示纪念。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 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步伐。
中国共产党: 1937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 国共合作宣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共32张PPT)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等史实;能讲述 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 过程与方法:围绕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与当前日本政府不敢正视历史和国内右翼势力 极力否认歪曲历史的态度,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时事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 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 国主义的本质及危 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 作、淞沪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死亡人数
30多万人 3000 9000 5000 3000 5.7万
53.5-பைடு நூலகம்3.5万
15日晚 16日傍晚 17日 18日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O”(零)吗? 不——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 正面对屠刀, 怒目相看!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0”(圈)吗? 不——分明是一根根高悬的绞索, 东条英机们 ,不正吊死在耻辱柱上?! 凝视300000,—— 字字在喷火,声声在呐喊: 多行不义必自毙!
标志着:国共二次合作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 立。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1937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
国共合作宣言
国共第二次合作
在民族危机空前 严重的时刻,国 共两党再次合作, 正式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开 始领导全民族抗 战。
三、淞沪会战
八一三事变直接威胁到南京,局势愈发严峻,为此国民政府迅 速下达总动员,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即淞沪会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共42张PPT)
新疆民众捐献飞机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 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 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 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 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任。 ——蒋介石7月17日庐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 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 全国抗战的起点。
材 料 研 读 这种全民族的抗战,是建立在第二次国共合作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
的基础上的,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前所未 进行的。在抗战的初期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 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 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 组织了北平保卫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 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 战…… 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一、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
为什么说七七事变后的抗日战争才是 全民族的抗战?
七七事变之前,蒋介石一直推行不抵抗政策;
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
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加
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工农红军的改编:
根据两党协议: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 养兵千日,报国一时, 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 国争光!”
民族抗战人心齐
七七事变爆发后,长辛店铁 路工人将大批铁轨、枕木、麻袋 送往宛平前线构筑工事。阵地附 近的农民出粮出工,为军队送饭、 抬伤员、送情报、运送弹药物 资……
婚华 所侨 收萧 贺丕 礼居 捐将 助女 抗儿 日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共31张PPT)
南京城外置于铁丝网上的中国人头颅
塞上烟头以示幽默
日本鬼子的暴行
被杀害的中国婴儿
搞杀人比赛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
活埋,扫射,火烧,奸淫, 刀劈,枪刺,打靶目标,军 犬撕咬,杀人比赛……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 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 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 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 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 200英里左右。他们身上 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 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 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日本右翼势力编写的《中学 社会新版历史教科书》节选:
“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 的卢沟桥,发生数枚炮弹袭击正 在演习的日军的事件。次日晨, 日军和中国国民党进入战争状态。 这就是卢沟桥事件。”
“因为日军的到来,民众
中出现不少死伤者。这就是南京 事件。”
否认目的:否定罪证,否认对中 国的侵略
C 1.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耻大辱是(
)
A五四运动
B京大屠杀中,中国军民的死难者达到(
)
A十万人一上 B二十万人以上
C三十万人以上 D四十万人以上
C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首都在( )
A.南京 B.武汉 C.重庆 D.广州
随堂演练
1.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C )
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 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谈话,承认 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影响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想一想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所进行的抗战,与 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有什么不同?
日本 中国
九一八事变
靖国神社是日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