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华西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密华西读书体会

很是荣幸,在上班初期得到熊先利先生推荐的《解密华西》一书,研读之后收益良多,可以说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典范,石应康先生的趋势把握,创新思维、大胆求贤,应用根因法、品管圈等方法激活全员斗志开启多学科奔放,“维修、养护”并“拉动”了华西医院诸如基本建设、学科建设、科研、教学、以及产业的纵横、高速、可持续发展的“快车”。从“曙光初现”迈向“蓬勃发展”,她呈现了华西医院的由弱到强、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变革历程,也铺陈了同期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脉络,以及众多医院管理者诸多运营管理的解题妙策。

一、摸底、调研、厘清事实

1、起航

“武侯祠谈话”铸就了自荐执掌华西帅印20年的石应康,也形成了中国医疗改革的精髓论调,“既然规则挡路,就要去改变规则”。他“崇高的精神寄托和梦想”造就了今天的华西医院。“学科建设是立院之本,如何以学科建设为轴,全盘激活医、教、研和后勤建设,“众星拱月”的新格局必定产生“学科建设拉动其他领域的发展,其他领域反过来促进学科发展”。“医疗服务要紧随社会需求变化而变革”。病床数量从1235张到4800余张,一度占据全球医院单体规模榜首,国内领域综合排名从六七十名跃至第二名,科研从“三无”走到“三有”——有国家重点学科、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两院院士……从每逢同行哈腰自报家门到如今领域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热情与耀眼。

2、改革首先转变观念

新旧观念碰撞和管理方式的落后,极大地考验新班子审时度势的眼光和改革勇气。转变员工观念才是推行改革的头号难题。石应康接手烫手山芋,了解到“人浮于事的二高、三多。出勤率高于出工率、出工率高于出活率。比吃比住比穿的多、扯闲篇看小报的多、无事找事挑刺儿的多。“多干活没钱,多上班有钱”,干多干少、工资照发,责任不清,奖罚不明,纪律松弛。这就是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导致的弊端。

管理松散和人心涣散使得医院支出性浪费极为严重。“公亏私赢,倚靠政策淘金”。1989年有国家医改政策背景的华西医院冒出的“二病区”和“三病区”。好处是拓展院内狭窄的物理空间以及借此改善医生和医院的经济困境。弊端是:科室在医院主病区之外再建财务独立的病房,所获经济收入一部分缴纳给医院作为管理费,余下全部分帐。“借公家平台给自己赚更多的钱”。结果事与愿违,国家的这项改革反倒把华西医院推向更深的谷底。一头是院内缺乏“多劳多得、能者多酬”的分配机制,一头是院外遍布“自留地”,科室和医生的收入虽有所改观,医院却变得越来越穷。这种现象招致的恶果不光体现于医院经济每况愈下,同时导致一系列其他负数:医护人员积极性覆水难收、医疗质量管理失控、医疗风险陡增、费用合理性失守、学科发展停滞不前、品牌形象急剧下滑等。

3、面对挑战,开拓创新,盘活全局。

“生产方式变革”给华西医院带来的一切改变:创业精神、管理思想、创新机制、领导力、管理团队、医疗业绩、产业格局等。资源整合是基础,开拓创新是根本,文化弘扬是根基,基业长青领导力。

3.1国家改革浪潮赋予石应康锐意拼搏的空间:前人传递给他一个百年品牌的平台,以及2000多名员工和1235张病床等资源。

3.2那时任何有意改变现状者接管华西医院,都将面临错综复杂的若干矛盾:改革创新与因循守旧的矛盾;服务能力有限与社会需求巨大的矛盾;资金紧张与医院亟待建设的矛盾;学科建设落伍与人才严重短缺的矛盾;员工普遍偏安西南与医院亟待走向全国的矛盾;部分职员争相攫取短期利益与医院追求全局长远利益的矛盾……

3.3石应康把创新当做“命根子”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创新成就卓越,苦干赢得尊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持续不断的改革提升,终于酿出科学发展的“好酒”。琳琅满目的创新可分两类:一是医院内部的管理和运营创新,二是超越医院管理的行业创新。博大胸怀、宽阔视野、超强胆识、精悍魄力以及“超越当下”的思维,开拓进取、由弱转强的梦想铸就非凡的成功。

3.4华西医院的真正魅力在于敢为天下先的管理创新:服务型管理、人力资源分层管理、科研和后勤上的集约化管理、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等。特别是契合内勤、统管外勤,引进“中央运输”和建造了不起的“中央厨房”。医院运行包含四大主要模块:医疗、教学、科研、后勤。管理的良莠体现于能否促使四大模块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5一个集体管理思维的形成必经“靠领导发动”的时期、“靠中层和群众发动”的时期,“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纵横交错。车头的带动到车厢的惯性运动,这就是“火车头”效应。

二、如何开源?,根因分析。

“绝非现在的官难做,而是以前的官太好做”。石应康把这种行政化的管理特点概括为“命令式、惩罚式”。“华西医院的种种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模式不对。”这是他在武侯祠谈话时亮出的判断。

1、重定管理基调,传达施政纲领。

首先,所有管理层要从“行政化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其次,华西医院全员同心协力背水一战,绝处逢生,与医院一道从盆地走向海洋;再次,用新管理思维重塑凝聚力,凝聚所有冀望改革的正能量。

1.1理解前任,审视过去,展望未来。

1.2人是被逼出来的,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明明没有钱,处在经济拮据时期的医院,只靠政府拨款600万,在好、快、省的宗旨下,蕴藏着诸多智慧的“变戏法”,建造了价值7000多万、盈利最快的外科楼。闪转腾挪,华西医院决策层觅到了一套惊世骇俗的“组合拳”,最终创造了“全球最大单体医院而无分文贷款”的神话。

2、开源节流,有效监督

收入未提升,支出要节约;改革形成共识,执行涉及利益。如何封堵管理漏洞衍生的各种舞弊和浪费、如何纲举目张、如何科学、规范,都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自1994年起的积攒资金修楼、建楼和招贤纳士,到1998

年的“设备物资战略采购”的前瞻决策都为华西医院的腾飞打造夯实的基础。

2.1亲自督阵,走近基层;调查乱因,倾听对策。

“党政步调一致地推动,相互之间沟通得很好”。石应康反复强调管理中“高层保持一致”及“走动式管理”的重要性。“一定有比管理者懂内情”的人。管理过程控制的核心就是引导事情发生的方向,这也是根因法的应用。

2.1.1管理层级越多,改革难度越大。改革必然调整利益格局,必然遭遇层层阻力。石应康亲自挂帅上阵调研和管理后勤,始终保持走近一线捕捉管理智慧的习惯。决策者常患的错误:急于找到答案而不重视问题的真正所在。根因法可以纠正这个错误。

2.1.2走近一线调查乱象原因和倾听对策。费用支出缺乏监管,结构布置有失科学。“楚河与汉界”寸土必争,自己的职责漠不关心。“群众才是真英雄”。石应康认为,一线是获取改革智慧的重要源泉,“管理者听到员工反映的问题或提供的改革攻略,就应该立即开展相应的变革,否则日后再难听到基层的真知灼见”。摸清了“病因”所在,“处方”就是“阳光化”,物资购置具体措施就是“招标”;基建工程的措施就是引入第三方监管并采用多劳多得的激励方法。后勤服务必须与医院现代化建筑和设施相适应,必须与日益增长的医护和患者需求相适应,必须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这在20年前是创新十足的策略。倡导后勤“维修保养标准化”,开发出创全国医院之先的“华西医院后勤维保管理系统”,改变“修理救火队”为“维护、保养预防和预处理”更是高瞻远瞩的决策。

2.1.3管理领域的“破窗理论”一定程度上正是方式后勤保障系统封堵漏洞变革的好方法,也是形成规范化流程、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的基础理论支持,呈现两大特色:自营部门优化增效、创新尝试社会化。主要有三个阶段:前期主要侧重查漏补缺、围堵漏洞,降低运行成本;中期重在调动员工积极性,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考核和分配制度;后期再增改革力度,探索后勤社会化和集体化。

2.1.4几乎所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实现都离不开医疗设备的支撑。如何科学化、前瞻性地采购和管理好医疗设备,成为国内医院决策者亟待思考的要题。首先,缺乏完善的采购绩效考核体系,无控制与激励的手段,造成了采购人员敷衍塞责,甚至损公利己与供货商沆瀣一气谋求私利的现象屡见不鲜,兢兢业业的采购者越来越少,“合理采购”只能寄托于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其次,盲目采购。囿于医疗竞争,部分医疗机构为了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