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第1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18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1.3.2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2-
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运动 及其地理意义
一 二 三 四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1.方向 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2.周期 1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 3.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
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运动 及其地理意义
一 二 三 四
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运动 及其地理意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例题1】 读“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大家在享受国庆假期的时候,地球公转位置在图中哪处附 近?( ) A.a B.b C.c D.d (2)从五一劳动节到9月10日教师节,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是( ) A.持续变快 B.逐渐变慢 C.先变慢再变快 D.先变快再变慢
-14-
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运动 及其地理意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4.过程
日期 3 月 21 日前后
节气 春分日
直射↓a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北运动 6 月 22 日前后 夏至日 ↓b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南运动 9 月 23 日前后 秋分日 ↓c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南运动 12 月 22 日前后 冬至日 ↓d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北运动
达最小值地区 南半球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
-9-
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运动 及其地理意义
一 二 三 四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图表导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教 材图1.23) 读图时应把握:(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北半球 各地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极昼范围扩大到北极圈;正午 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 回归线(23°26'S),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夜越长;极夜 范围扩大到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从赤 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五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
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将 变长 ,夜
将 变短 ;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越大 (如下图示)。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23°31′S-23°31′N
C.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D.七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解析: 地球公转周期不变,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不变,C错误。 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增大,七月份直射北半球纬度更高, 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更短,夜长更长,差值增大,D错误。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 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二十四 节气”备受瞩目。2016年12月7日迎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的第 一个节气——大雪。下图是“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行位置对应关系图。 读图,完成2~4题。 2.2016年立冬的日期大致是( C )
3.某地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一次出现在大雪,另一次出现
在( A ) A.小寒
B.大寒
C.小暑 D.大暑
4.严格意义上的节气只是一瞬间,2016年冬至是北京时间12月
21日18时44分,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B )
A.19°E,23°26′N
B.19°E,23°26′S
C.139°W,23°26′N D.139°W,23°26′S
日期 ① ② ③ ④
日出时刻 7:32 6:31 4:45 7:22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图2
图1
1.6 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 C.丙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 B.乙 D.丁
)
1.D 2.D [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臵及其运动方向与 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臵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 2 中太阳在黄 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第 1 题,6 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臵应在夏 至(6 月 22 日)之前且靠近 6 月 22 日处,故应为丁。第 2 题,图中显示,甲、乙 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公转 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 A、C 错;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 点,而甲、乙分居冬至日两侧,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 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故 B 错、D 对。]
)
规律总结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特点 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位臵随时间而变化。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以回归年为周期,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 间移动,每年 3 月 21 日左右,即春分日,直射赤道;6 月 22 日左右,即夏至日, 移动到最北点;之后南移,秋分日,即 9 月 23 日左右,又一次跨过赤道;12 月 22 日左右(冬至日),到达最南点,即南回归线;而后北移,次年 3 月 21 日左右 再次回到赤道,完成周年循环运动。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表类考点——触类旁通 活学巧用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读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示,填写下表。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时间 北半球夏半年
变化特点 北半球各地 昼长夜短 ,纬度越 高,昼
越长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一 考点三
考点二 考点四
限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5讲 第5页
系列丛书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运动特征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5讲 第6页
系列丛书
1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球公转是从______北_________(南、北)极上空看的,原因 是地球公转方向为___逆__时__针________。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5讲 第18页
系列丛书
考向一__地球公转的特征__ [考题引领]
1.(2015·重庆文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 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 据此完成下题。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5讲 第19页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5讲 第11页
系列丛书
(2)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其影响 ①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 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 系。如图: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5讲 第12页
系列丛书
a.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b.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c.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5讲 第21页
系列丛书
[变式训练] 1.(2019·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二十四节气是反映天气气 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 置来划分的。左图是天赤道与黄道示意图,右图是二十四节气在 黄道上的位置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件(97张)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日出时间、日落时间计算昼长、夜长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2×日出时间=2×(日落 时间-12) 夜长=2×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
4.轨道与速度
【深度思考 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 合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 1 月初,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远日点为 7 月初,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从在公转轨道的 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含义: 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其大 小是 23° 26′。示意图如下:
2.影响 (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决定了五带的范围 ①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②极圈的度数=90° -黄赤交角的度数。 (3)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 ②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深度思考 2】 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 1° ,对五带范围有何 影响? 提示: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 ,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 ,寒 带范围增加(减少)2° ,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 。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2.理解黄赤交 角的产生及其影响。3.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 中的运用, 能解决昼夜长短的计算、 物影朝向、 日出方位、 极昼、 极夜等问题。4.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 的应用,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梳理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 2.方向:自西向东 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 3.周期: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叫做一个恒星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返回目录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基
础
4.五带的划分
自
主
梳
理
图54 以 _南_、__北__回_归_ 线和 _南_、__北__极_圈_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 略地分为A __热__带__、B _北__温__带_、C _南__温__带_、D _北__寒__带_ 和E __南__寒__带__五个热量带。五带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 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 _逐__渐_减__少__的规律。
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近日点较⑧___快___,远日点较⑨
___慢___。
返回目录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基
础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自
(1)黄赤交角
主
梳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轴在宇宙空间的
理 方向指向北极星附近,A⑩___赤_道__平__面__与B⑪__黄__道__平_面_____
返回目录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基
础
(2)季节变化
自 主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⑱
梳 __大__,冬至日最小。
理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夏
至日最⑲_小___。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⑳_两___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有 _一___次太阳直射。
返回目录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考 点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
互 动
地理意义
探
究
综 合 能 力 提 升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基
础
一、地球的公转
自 主
1.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中图版
黄赤交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即图中α。
角 (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即图中90°
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 -α。
秒,叫作1回归年。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
角,即图中α′。
1.昼夜长短的变化
【提示】 判断昼夜长短变化需注意的
(1)一般状况(以北半球为 “三点”
第五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呈现
考情统计
素养目标
2018·课标全国Ⅰ·T10 日 综合思维:联系光照图或地球公转示
出日落方位
意图,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球公
2017·课标全国Ⅱ·T5
转运动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
日出日落方位及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理解四季
2017·课标全国Ⅲ·T10、 地球运动的 11 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及季节判断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黄赤交角并不是固定的,目前是23°26′。它的变化会带来以
下影响:
影响的方面 太阳直射范围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五带的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季节的变化
黄赤交角变大(小) 扩大(缩小) 扩大(缩小)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 的范围缩小(扩大)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赤道与寒带除外) 变化明显(不明显)
地
北半球
一年中的最小值,北
理
冬至日
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意
现极夜现象
义 春、秋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
分日
昼夜平分
【拓展】 昼夜长短的应用
(1)根据昼夜长短判断直射点位置:
①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
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共57张PPT)
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
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
(2)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
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
( )。
A.等于23.5°
B.小于23.5°
C.大于23.5°
D.等于46.5°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解析 第(1)题,由图示知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北极圈 及其以内为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根据地球绕日公转方向 知甲位置时,北半球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第 (2)题,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 道移至南回归线,移动过的纬度数为23.5°。 答案 (1)B (2)A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4)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为 23°26′
当地纬度+23°,26热′ 带
地
46°52′
区
为
;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
为
。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深 度 思 考]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 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 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 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 方,房屋朝北。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五讲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公转 湘教版必修1
解析:第(1)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②点 太阳直射赤道而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故②点对应春分日,③点 对应夏至日,④点对应秋分日,①点对应冬至日。 第(2)题, ⑤点在夏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逐 渐增大。
答案:1.C 2.D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 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因此, 黄赤 交角的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
递减。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 的特点是北半球昼长夜短,而南半球则昼短夜长。计算新的一 天的范围,只要计算出东十二区的时间是几点,新的一天就是 几个小时,如本题,由前面可知,135°E为12时,那么,东十 二 区的区时为15时,即同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的范围是15 个时区,大于1/2的地区。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 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2)五带的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 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5个温 度带,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 黄赤夹角的度数。
黄道面就是直射光线扫出的平面,直射点是直射光线与地 面的交点,因此地球与黄道面的交线就是直射点的集合,如图 所示,地球公转时直射点作周年回归运动。图中地轴与黄道夹 角α为 66°34′,赤道与黄道的夹角就是β为23°26′。
[对点演练] 1.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图”,回答(1)~ (2)题。
(1)根据已知条件在图1中作(标)出:①用字母P标出太阳直射 点位置;②用虚线表示南北回归线;③用虚线表示南北极圈。
(2)根据图1,在图2中画出:①晨昏线;②用阴影标出夜半 球。
最新-2018届高考地理 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方案课件 中图版新课标 精品
第5讲 │ 要点探究
第5讲 │ 要点探究
2.昼夜长短的判断与计算 (1)昼夜长短的判断四法则:①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 长相等,夜长也相等。②太阳直射于哪个半球(南、北半 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另一个半球相反。③昼长夜 短的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昼短夜长的半球纬度 越高昼越短,夜越长。④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 昼夜等长;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答案] (1)B (2)A
第5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影响 如图5-4,当地球运行至a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23°26′S)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当地球运行至b点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回 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 行至d点时,太阳直射于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当地球又回到a点时,太阳又重新直射在南回 归线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就这样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 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 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 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第5讲 │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5讲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远日 恒星年
远日
近日 近日
第5讲 │ 考点整合
黄赤交角
23°26′ 66°34′
2018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1章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答案
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地球公转特征探究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3)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最快B点远日点7月初最慢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黄赤交角及影响(1)填图,认识黄赤交角(2)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据关系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即图中α.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即图中90°-α。
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即图中α′。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影响的方面若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 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赤道与寒带除外)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考向1地球公转的特征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第1题。
1.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A.15°B.105°C.195°D.285°C[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恒星年,全年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绕行约15°,春分至寒露为13个节气,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
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课件:2.3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丙 年。:又甲一地次逐入渐秋由失春到败夏了,,说这明还该是地我位四于季南分半明球。的乙家地乡有吗金? 黄的落叶,现在
丁 是深:又秋是,即黑将夜入漫冬长,说的明季乙节地,位向于北北望半去球,小温城带上,纬空度的较高极,光但如较丁彩地色纬帷度幕低般。
挂 丙地在入夜秋空失。败但正常是四季分明,说明丙地处于北半球但纬度较低。综合 据 1判.以断此上从完北四成向人第南所1依~在2次题地为。从丁北、到乙南、的丙排、甲列,顺故选序B是项(。第2)题,考查地球公转的 A地.理甲意乙义丙。丁由上题B分.丁析乙可丙知甲,此时C处.丁于丙北甲半乙球冬半年D(.9甲月丙23乙日丁前后到次年
考点三
考点四
-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基础反馈 (2018山东菏泽上学期期中)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C 点过后北京黑夜逐渐变长。读图,完成第1~2题。
关闭
1第.当1题太,当阳太直阳射直点射移点动移到动D到位D位置置时时,以,北下半正球确是的冬是季(,南半球) 是夏季。巴西 A高.原巴草西木高枯原黄上的草时木候枯是黄南半球B冬.南季非;南开非普开敦普温敦和温多和雨多雨时是南半球冬季; C华.北华地北区地收区割正小在麦收时割是小北麦半球D夏.北季印;北度印洋度的洋洋的流洋呈流逆呈逆时时针针流流动动时是北
该地当日地方时18:30日落,说明此日距春分日或秋分日较近,故照片拍摄
日期最接近5月1日。
关闭
1.C 2.B
解析 答案
第二章
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要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 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 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地球公转特征探究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黄赤交角及影响(1)填图,认识黄赤交角(2)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据关系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即图中α。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即图中90°-α。
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即图中α′。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考向1地球公转的特征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第1题。
1.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A.15°B.105°C.195°D.285°C[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恒星年,全年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绕行约15°,春分至寒露为13个节气,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
]●考向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
据此回答2~3题。
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不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3.若黄赤交角变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减少B.温带范围变大C.7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思维流程】第2题,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会发生四季变化第3题,[答案] 2.C 3.C●考向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影响(2017·上海六校联考)下图为北京时间上午7点时的光照图,弧AB为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读图,回答4~5题。
4.此时太阳直射在( ) A .20°N,165°W B .23.5°N,75°E C .20°S,165°W D .23.5°S,75°W5.此时( )A .温州的昼长逐渐增加B .地球公转线速度将逐渐加快C .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变大D .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思维流程】⎦⎥⎥⎤切点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关系→直射点的纬度经度的分布和晨昏线的判断→直射点的经度→直射点的坐标→判断此时的地理现象4.A 5.D [第4题,本题无法判断是哪个半球的俯视图,所以假设图中的极点为南极,那么其中的经线分别是165°W 和75°W 。
根据文字材料,北京时间上午7点的光照图,可以计算出在北京西侧的75°W(75°W 在西五区)区时是7-13=前一天的18时。
故AB 弧为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其西侧为昼半球,东侧为夜半球。
说明在南极附近极夜,故B 点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太阳直射165°W 。
B 点为切点,切点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 。
第5题,根据上题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但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那也就无法判断公转速度的变化及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还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但是太阳直射北半球某地,说明北半球处于夏半年,由此可以判断北印度洋的洋流是顺时针流动。
]解题技巧太阳直射点坐标的确定方法(1)纬度的确定方法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圈与纬线相切处的纬度”(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方法二:通过节气来判断,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 ,冬至日太阳直射23°26′S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方法三:根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 =90°-(纬度间隔)计算。
纬度间隔指所求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间隔。
已知某地的纬度及正午太阳高度,由公式即可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方法四:“晨昏线与地轴的交角(锐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经度的确定基本原则: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经线。
方法一: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东90°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西90°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方法二:“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与“晨昏圈与纬线相切处的经度”和为180°,且东西经相反。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1)北半球夏至日⎩⎨⎧ 一年中最大值:北回归线及 其以北地区一年中最小值:南半球各纬度(2)北半球冬至日⎩⎨⎧一年中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各纬度(3)春、秋分日: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变化规律(1)文字描述: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2)图形描述(3)特别说明①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
②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1)文字描述(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分布特点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到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③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到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角: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角: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
[说明:在南(北)极有极昼现象出现时,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角无日变化,其太阳高度角的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角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北。
(3)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可根据两地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就差多少度。
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5)确定楼间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如下图:(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成直角。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和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互余,即α+H=90°时效果最佳。
如下图:(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阳坡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得到的光热多,阴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考向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2014·全国卷Ⅱ)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
据此完成下题。
6.2011年6月21日,该定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
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B.徐州的白昼较短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A[6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徐州(约34°N)比甲国首都(约10°N)更靠近北回归线,因此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甲国首都高,故A对;由于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因此徐州的白昼较长,故B错;甲国首都与徐州此日分别位于太阳直射纬线的南北两侧,因此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反,故C 错;两地虽然都日出东北,但纬度较高的徐州日出方位角较大,故D错。
]●考向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7.右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
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A.47°B.43°C.23.5°D.21.5°【解图流程】【尝试解答】D●考向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2016·江苏高考)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