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人类的化学“表面文章”——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解读

合集下载

(完整版)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选择题(题型注释)1.在2015 年9 ⽉3 ⽇胜利⽇⼤阅兵中,⼋⼀飞⾏表演队⾸次使⽤⾼沸点的彩⾊拉烟剂,进⾏了绚丽的拉烟飞⾏.其原理是⽤氮⽓将拉烟剂带⼊飞机燃料燃烧后喷出的⾼温⽓体中,其中的⽔蒸⽓与⽓化后的彩⾊拉烟剂遇冷凝结形成“彩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彩雾”是⼀种混合物B.上述过程中有物理变化C.燃料燃烧产⽣的热量促使拉烟剂⽓化D.“彩雾”的形成与焰⾊反应的原理相同2.化学与社会、环境和⽣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醋和味精是常⽤的⾷品添加剂,其主要成分均为钠盐B.SO2、CO2、NO2均被列⼊我国空⽓质量报告的指标C.提倡⼈们购物时不⽤塑料袋,是为了防⽌⽩⾊污染D.家⽤84消毒液可⽤来漂⽩⾐物,为了增强其漂⽩效果,使⽤时可加⼊浓盐酸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酶固氮相⽐⼈⼯固氮更⾼效、条件更温和B.透过观察颜⾊容易区分黄⾦与铜锌合⾦C.近⽇⽤地沟油炼制的⽣物航油载客⾸飞,标志着我国航空业在节能减排领域进⼊商业飞⾏阶段D.尿液燃料电池的原理是在微⽣物作⽤下将尿液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电能4.我国清代《本草纲⽬拾遗》中记载药物“⿐冲⽔”,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勿使泄⽓,则药⼒不减,⽓甚⾟烈,触⼈脑,⾮有病不可嗅。

……。

虚弱者忌之。

宜外⽤,勿服。

……。

”这⾥的“⿐冲⽔”是指( )A.氨⽔ B.硝酸 C.醋 D.卤⽔5.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善于做“表⾯⽂章”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他的成就之⼀是证实了⽓体在固体催化剂表⾯进⾏的反应,开创了表⾯化学的⽅法论。

在汽车尾⽓净化装置⾥,⽓体在催化剂表⾯吸附与解吸作⽤的过程如图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是该过程的最终产物B.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才能反应C.汽车尾⽓的主要污染成分是CO2和NO D.该催化转化总反应⽅程式为:2NO +O2 +4CO 催化剂4CO2+N26.⼯业废⽓中氮氧化物是主要污染物,为了治理污染,常通⼊NH3,发⽣反应NO x+NH3―→N2+H2O 来治理污染.现有NO、NO2的混合⽓体3 L,⽤同温同压下3.5 LNH3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N2,则混合⽓体中NO、NO2的物质的量之⽐为( )A.1∶1 B.1∶3 C.2∶1 D.1∶47.中国传统⽂化对⼈类⽂明贡献巨⼤,古化⽂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8.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铜容器贮存B.露置在空⽓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D.露置在空⽓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B、NO2溶于⽔时发⽣氧化还原反应C、SO2具有氧化性,可⽤于漂⽩纸浆D、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说明⼆者均有氧化性10.密胺是重要的⼯业原料,结构简式如下图。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1)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图表示正确的是A .甲烷的球棍模型:B .S 2-的结构示意图为:C .乙炔的结构式:CH≡CHD .羟基的电子式:2.乙烯的结构简式是 A .C 2H 4B .CH 2=CH 2C .CH 2CH 2D .3.下列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 .Al 2O 3(s)()NaOH aq →NaAlO 2(aq)()3NaHCO aq −−−−−→Al(OH)3(s)B .NaCl(aq)电解−−−−→NaOH(aq)2Cl −−→漂白粉(s)C .FeS 22O煅烧−−−−−→SO 32H O −−−→H 2SO 4 D .淀粉−−−−−→淀粉酶葡萄糖酒化酶−−−−−→CH 3COOH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煤焦油是煤的干馏产物之一B .硬化油不易被空气氧化变质,方便储存C .淀粉、纤维素均可在人体内水解生成葡萄糖D .羊毛、蚕丝、牛胰岛素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5.下列物质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又能使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褪色的是 A .乙烯B .乙烷C .乙醇D .苯6.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的是A .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氯乙烷)B .乙烯与水加成(乙醇)C .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D .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氯苯)7.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糯米中的淀粉一经水解,就酿成了酒B .将米饭在嘴里咀嚼有甜味,是因为部分淀粉在唾液酶催化下水解生成麦芽糖C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 .未成熟的苹果遇碘水会变蓝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臭氧是饮用水的理想消毒剂之一,因为它杀菌能力强且不影响水质 B .在食品包装袋内放入铁系保鲜剂可以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C .因铝制品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故可长时间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D .工业上,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以及草帽等编织物9.用括号内的试剂和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 A .苯中含有苯酚(浓溴水,过滤) B .乙酸钠中含有碳酸钠(乙酸、蒸发)C .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D .溴乙烷中含有乙醇(水、分液)10.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A .白磷和红磷 B .冰和干冰 C .正丁烷和异丁烷D .16O 和18O二、填空题11.家庭厨房中的:A .食盐; B .食醋; C .淀粉; D .油脂; E.蛋白质; F.维生素; G .蔬菜、水果。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经典练习题(3)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经典练习题(3)

一、选择题1.关于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B.C6H5CH2OH和C6H5OH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故两者互为同系物C.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D.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皂化反应结束后的溶液、豆浆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试管底部均有固体析出B.糖类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均能在人体内发生水解C.向麦芽糖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检验是否有葡萄糖生成D.向溴水中加入适量正已烷,光照下振荡后静置,溶液出现分层,上下两层液体均为无色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硬脂酸与软脂酸互为同系物B.红磷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C.16O与18O互为同位素D.CH3COOCH2CH3与CH3CH2OOCCH3互为同分异构体4.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CuSO4溶液可发生盐析B.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O2和H2O(l)时放出890kJ热量,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 2CH4(g)+O2(g)=12CO2(g)+H2O(1)△H=-445kJ/molC.酸性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OH-=2H2OD.CH3COOH与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1)△H=-57.3kJ•mo1-l6.化学在切断传播途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的外壳蛋白质是小分子B.医用酒精通过氧化灭活病毒C.医用口罩可以水洗重复使用D.抗病毒疫苗冷藏存放避免蛋白质受热变性7.“人造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被称为植物肉的“人造肉”,主要以大豆等植物蛋白制成。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摘要主要介绍了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格哈德?埃特尔在金属表面氢吸附、哈伯-博施法合成氨反应过程催化机理及CO催化氧化反应过程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获奖成果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诺贝尔化学奖固体表面化学合成氨CO催化氧化瑞典皇家科学院2007年10月10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Fritz??Haber)研究所的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教授,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领域作出的开拓性成就。

??格哈德?埃特尔的重要贡献主要有3方面:(1)解决了氢原子是如何在Pd、Pt和Ni等金属表面组织排列的问题;(2)对哈伯-博施法合成氨反应催化机理的研究;(3)对CO催化氧化的研究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建立。

??1 氢在金属表面吸附的研究??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因发现精细金属颗粒催化有机物加氢的方法而获19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后来发现,在这种方法中最至关重要的分子现象是氢分子在金属表面吸附并分解为氢原子。

继Sabatier的研究工作之后,有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即氢原子在Pd、Pt和Ni等金属表面是如何组织排列的。

这个问题不仅与理解有机分子加氢反应密切相关,还与许多电化学过程中在金属电极上使用或产生氢气密切相关[1]。

??通过使用低能电子衍射(LEED)进行实验研究,并结合对氢解吸的测量和建模,Ertl能够定量地说明氢原子是如何在上述这些金属表面组织排列的[1~5]。

这是与讨论催化机理高度相关的焦点问题。

在氢吸附的研究中,Ertl为长期以来提出的问题给出了答案,而且探明了如何利用LEED 方法同其他实验方法相结合来解决问题。

要想回答许多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全神贯注于一种方法显然是不够的。

Ertl对科学研究的特点就是,当新的机会出现时,他会对以往分析过的过程再进行研究[1]。

图1为Ertl等2003年给出的氢原子在Pt(111)表面的单层组织排列图解[6],图中黑色小球代表氢原子。

以近十年诺贝尔奖为背景的化学原创题赏析

以近十年诺贝尔奖为背景的化学原创题赏析

以近十年诺贝尔奖为背景的化学原创题赏析作者:杨伦平来源:《中学生理科应试》2016年第01期诺贝尔化学奖是诺贝尔奖的一个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诺贝尔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化学领域有最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以“诺贝尔奖”为载体的习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这类题目往往是起点高,陌生度高,落点低.解答时学生常常被“新”的信息所迷惑,因而只有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实质,充分挖掘隐含信息,问题才会迎刃而解.现将近几十年出现的“诺贝尔奖”试题及相关信息总结如下.一、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做出贡献而获奖.例1 2006年10月4日,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为发现了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而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块,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含氮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合成RNA的过程,DNA和RNA都与蛋白质有关.下列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是().①硫酸铵②甲醛③氯化钾④硝酸汞⑤硫酸镁⑥氢氧化钠A.②④⑥B.①③⑤C.①②③D.①⑤⑥解析可使蛋白质变性的方法有:加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铅、铜、汞等重金属盐类,有机化合物(如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作用.答案:A.二、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做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奖.例2 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吉哈德·艾尔特,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接触表面的化学反应在很多工业操作中起着很大作用.工业上用接触法合成硫酸,采用下列措施:①硫铁矿粉碎后加入沸腾炉;②空气进入口在沸腾炉的下部,硫铁矿进入口在下部;③进入接触室的炉气先要进行净化和干燥处理;④在接触室里,催化剂分上下两层;⑤在接触室里使用热交换器;⑥吸收塔里SO3从下部通入,浓硫酸从上部喷下.其中,为了提高固体与气体接触面积的是().A.③⑤⑥B.②④⑥C.①②④D.①②⑤⑥解析本题强调增大固体与气体接触面积,而⑥是为了增大液体与气体接触面积.只有①硫铁矿粉碎后加入沸腾炉;②空气进入口在沸腾炉的下部,硫铁矿进入口在下部;④在接触室里,催化剂分上下两层是为了增大液体与气体接触面积.③进入接触室的炉气先要进行净化和干燥处理是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和腐蚀设备;⑤在接触室里使用热交换器是为了冷却反应生成的气体和预热反应气.答案:C.三、2008年,美国科学家钱永健、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科学家下村修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该奖.例3 2008年,美国科学家钱永健、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科学家下村修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该奖.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往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也不溶解B.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56年9月首次合成的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凝聚,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D.浓硝酸溅到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解析往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发生盐析,再加水可以溶解.答案:A.四、2009年,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在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该奖项.图1例4 2009年,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在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该奖项.核酸有两种:含核糖的是核糖核酸(RNA),含脱氧核糖的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人们的基因组通过从细胞核里的DNA向蛋白质的合成机制发出生产蛋白质的指令运作,这些指令通过mRNA传送.核糖是合成核酸的原料,常见的两种核糖结构简式为:D-核糖(结构如图1所示)、戊醛糖: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戊醛糖和D-核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它们都能发生酯化反应C.戊醛糖属于单糖D.由戊醛糖→脱氧核糖(CH2OH-CHOH-CHOH-CH2-CHO)可看成是一个氧化过程解析 A项,它们的分子式相同,都为C5H10O5,但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B 项,分子结构中都含有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C项,戊醛糖不能再水解,属于单糖;D项,戊醛糖(C5H10O5)→脱氧核糖(C5H10O4),少了一个氧原子,应为还原过程.答案:D.五、2010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日本科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因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例5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研究出了后来被称为“赫克反应”的方法,利用称为烯烃的有机小分子在钯催化作用下合成大分子.1977年,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用锌原子将碳原子运送到钯原子上,实现“根岸反应”.两年后,日本科学家铃木章用硼元素取代锌,实现类似的效果,并且毒性更低,适宜规模化生产,这就是“铃木反应”.这三位科学家因此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些反应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方面.乙酸苯甲酯对花香和果香的香韵具有提升作用,故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乙酸苯甲酯可以用下面的设计方案合成.ACl2,光照①B稀碱溶液②(C7H7Cl)CCH3COOH,浓H2SO4,△③CH2OOCCH3D(乙酸苯甲酯)(1)写出A、C的结构简式:A,C:(2)D有很多同分异构体,含有酯基和~取代苯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有五个,其中三个的结构简式是:COCH2CH3OCH2COCH3OCH2CH2OCHO请写出另外两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解析本题可采用逆推的方法,根据D的结构,结合反应条件可推得C为CH2OH,B为CH2Cl,A为CH3.答案:(1)A:CH3 C:CH2OH(2)OCCH2CH3OCH2OCCH3O六、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舍特曼获得该奖项,其贡献在于发现了准晶体例6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5日晚间消息,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舍特曼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其贡献在于发现了准晶体.(按:准晶有5重旋转对称轴,即沿z轴旋转72度和原来相同,但没有一般晶体所具有的平移对称性).晶体和准晶体的结构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许多科学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下列是钠、碘、金刚石、干冰、氯化钠晶体的晶胞图(未按顺序排序).与冰的晶体类型相同的是(请用相应的编号填写).(2)在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图2分子形成氢键(如图2所示),已知冰的升华热是51 kJ/mol,除氢键外,水分子间还存在范德华力(11 kJ/mol),则冰晶体中氢键的“键能”是kJ/mol.(3)将白色的无水CuSO4溶解于水中溶液呈蓝色,是因为生成了一种呈蓝色的配离子,已知此配离子中含有4个H2O.请写出生成此配离子的离子方程式:解析本题以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为背景,考查晶体相关知识,起点高落点低,重点在于读懂题目信息.(1)冰的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与其晶体类型相同的是碘和干冰.(2)根据图2所示可知1个H2O中含有2个氢键,所以冰晶体中氢键的“键能”是:(51 kJ/mol-11kJ/mol)/2=20kJ/mol.(3)根据所给信息可知生成此配离子的离子方程式:Cu2++4H2O[Cu (H2O)4]2+.答案:(1)BC (2)20 (3)Cu2++4H2O[Cu(H2O)4]2+.七、2012年,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克比尔卡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例7 下列关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一个氨基酸的羧基通过脱去一分子水成肽键.八、2013年,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和阿里耶·瓦谢勒分享800万瑞士克朗奖金.20世纪70年代,这三位科学家结合经典和量子物理学,设计出这种多尺度模型,将传统的化学实验搬到了网络世界.例8 2013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所做的贡献.三名科学家分别为: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赖韦特和阿列·沃什尔.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20万美元),将由三位获奖者平分.皇家科学院说,3人使借助电脑描绘神秘的化学过程成为可能,深入了解化学过程,可以使催化剂发挥最大效用,他们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B.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C.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平衡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解析加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催化剂参加化学反应.答案:B九、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黑尔,以表彰他们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所作的贡献.例9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黑尔,以表彰他们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所作的贡献.利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可以看到那些在帕金森症、阿茨海默症等疾病的萌发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微小蛋白质粒子,还能够跟踪胚胎分裂时单个蛋白质分子的运动轨迹.蛋白质水解可得到多肽,多肽进一步水解,最终产物为氨基酸.今有一个多肽分子,其化学式为C55H70O19N10,将其完全水解后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O2N)、丙氨酸(C3H7O2N)、苯丙氨酸(C9H11O2N)和谷氨酸(C5H9O4N).则一个该多肽分子完全水解后所得谷氨酸的分子数是().A.1B.2C.3D.4解析由N原子守恒可知一个多肽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四种氨基酸分子数共10个,故完全水解需要H2O共9个,所以10个四种氨基酸分子应含有19+9=28个氧原子,由于甘氨酸(C2H5O2N)、丙氨酸(C3H7O2N)、苯丙氨酸(C9H11O2N)均含有2个氧原子,而谷氨酸(C2H5O2N)含有4个氧原子,故谷氨酸的分子数是4.答案:D.十、2015年,托马斯·林达尔、保罗·莫德里奇和阿齐兹·桑贾尔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例10 2015年,托马斯·林达尔、保罗·莫德里奇和阿齐兹·桑贾尔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形成银镜C.可以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解析葡萄糖为六碳醛糖,其分子式为C6H12O6,而核糖为五碳醛糖,其分子式为C5H10O5,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A错误;核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B正确;核糖分子中没有“酚羟基”的结构,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错误;核糖分子中不含羧基,其中的羟基也不活泼,不能电离出H+,故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错误.答案:B(收稿日期:2015-10-13)。

【公开课】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公开课】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NH4HCO3 ==== H2O ↑ + CO2↑+ NH3↑
② 与碱反应 △
(NH4)2SO4 + 2NaOH === Na2SO4 + 2NH3↑+ 2H2O
△ NH4Cl + NaOH === NaCl + NH3↑ + H2O
实质:NH4+ + OH-
△ == NH3↑+ H2O
应用:鉴别NH4+
(二)1931 年,卡尔·博施因 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 化学奖。
(三)2007 年10月诺贝尔化 学奖授予了德国化学家格哈 德·埃特尔,理由是他发现了哈 伯-博施法合成氨的作用机理。
我们经常在城市的广场上看到美丽的喷泉,那么你知道,在实验 室里也可以形成美丽的喷泉吗?这一节课,我们就讲一种可以形 成喷泉的物质---NH3
提炼归纳
氨气的性质
NH3+H2O
NH3·H2O
NH3+HCl===NH4Cl
有白烟产生
4NH3+5O2
催化剂
===△=
4NO+6H2O
检验氨气的方法
还原性
1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
2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3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1.判断正误
典题精练
√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
(7)尾气吸收: 水——装置:倒置漏斗 防止倒吸
实验室制少量氨气的方法:
NH3·H2O==NH3↑+ H2O
←浓氨水
浓氨水
①CaO有吸水性 ②CaO遇水放热或
NaOH溶解放热
←CaO或 NaOH固体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1901年‎范霍夫 (Jacob‎u s Henri‎c us van't Hoff,1852—1911) 荷兰人,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主-范霍夫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

1902年‎E.费歇尔(Emil Fisch‎e r,1852—1919) 德国人,研究糖和嘌‎呤衍生物的‎合成。

1903年‎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 ius,1859—1927) 瑞典人,提出电离学‎说。

1904年‎威廉·拉姆赛(Willi‎a m Ramsa‎y,1852—1916) 英国化学家‎,发现了稀有‎气体。

1905年‎拜耳 (Adolf‎von Baeye‎r,1835—1917) 德国人,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1906年‎莫瓦桑 (Henri‎Moiss‎a n,1852—1907) 法国人,制备单质氟‎1907年‎爱德华·布赫纳 (Edwar‎d Buchn‎e r,1860--1917) 德国人,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 (Ernes‎t Ruthe‎r ford‎,1871—1937) 英国物理学‎家,研究元素蜕‎变和放射性‎物质化学1909年‎弗里德里希‎·奥斯瓦尔德‎(Fried‎r ich Wilhe‎i n Ostwa‎l d,1853—1932) 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催化、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1910年‎奥托·瓦拉赫 (Otto Walla‎c h,1847—1931) 德国人,研究脂环族‎化合物1911年‎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1934)(女) 法国人,发现镭和钋‎,并分离镭。

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女‎科学家-玛丽·居里1912年‎维克多·梅林尼亚 (Victo‎r Grign‎a rd,1871—1935) 法国人,发现用镁做‎有机反应的‎试剂。

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摘要]简要介绍了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获得者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在该成果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表面化学领域做出的开创性研究,对于学术研究、农业、化学工业等众多个实用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为表面化学这门学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应用;表面化学;诺贝尔化学奖Introduction of the Noble Prize in Chemistry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7.TErtl for his initial studies of the surface chemistry .It is significantdustry,etc. His achievement has settle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isciplineKey words:transcription application;surface chemistry;Nobel Prize in chem2007 年10 月10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埃特尔的主要贡献是逐步建立深入研究表面化学的方法,以展示不同实验过程产生表面反应的全貌。

1 获奖人简介埃特尔1936 年10 月10 日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1965 年获得慕尼黑技术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从1973 年开始,埃特尔担任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教授及该校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

自1997 年起,埃特尔教授就应聘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并同时应邀开始担任大连化物所《催化学报》的顾问。

1986 年至2004 年,埃特尔出任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所长,目前他是这家研究所的名誉教授。

2023诺贝尔化学奖的启示和感悟

2023诺贝尔化学奖的启示和感悟

202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将激励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将化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已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启示和感悟。

一、化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对物质的研究和探索,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古至今,化学在医药、农业、工业等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药品的研发、农作物的增产和疾病的控制都需要化学知识的支持。

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将成为化学界的杰出代表,为化学研究树立典范。

二、获奖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获得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这些成果可能会推动新的科技革命,例如富集环境污染物、解决能源危机等。

获奖成果可能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环境保护水平,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获奖成果可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激发更多人对化学研究的兴趣,培养更多化学人才。

三、对科研工作者的启示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无疑是对世界各地科研工作者的鼓舞和激励。

获奖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创新,成为了化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这给广大科研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告诉他们只有不断求索,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和社会认可。

这也提醒科研工作者在科研道路上要保持初心,志存高远,始终以造福人类、促进社会发展为己任。

四、对科学普及的影响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将成为化学知识普及的重要使者。

他们的成果将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吸引更多人关注化学研究。

通过各种科普活动和媒体宣传,获奖者可以将复杂的化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更多人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这将有助于提升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培养更多对化学研究感兴趣的人才,为化学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对未来科研方向的指引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成果将为未来的科研方向提供重要的指导。

获奖成果可能会突破传统的科研范畴,拓展化学研究的新领域,引领未来科研的发展方向。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复习题(答案解析)(1)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复习题(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240和C540互为同素异形体B.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其中子数相同C.CH3COOH与HCOOCH2CH3互为同系物D.C3H8的一氯取代物有3种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硬脂酸与软脂酸互为同系物B.红磷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C.16O与18O互为同位素D.CH3COOCH2CH3与CH3CH2OOCCH3互为同分异构体3.利用反应5NaCl+2CO2+2H2O 通电5NaClO+C2H 4O(环氧乙烷)可实现低压高效电催化还原CO 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NaClO的电子式:B.Cl-的结构示意图:C.CO2的比例模型:D.环氧乙烷的结构简式: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淀粉已水解完全B 卤代烃Y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观察,无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卤代烃不是溴代烃C 向浑浊的苯酚试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试液变澄清且无气体产生说明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D 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饱和Na2SO4溶液,有固体析出,过滤,向固体中加足量蒸馏水,固体溶解蛋白质的盐析过程是可逆的A.A B.B C.C D.D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A.乙炔具有还原性B.待测液中含Fe2+C.a管发生吸氧腐蚀,b管发生析氢腐蚀D.检验溴乙烷消去反应产物A.A B.B C.C D.D6.以下6种有机物:①异戊烷②2,2—二甲基丙烷③乙醇④乙酸⑤乙二醇⑥甘油,沸点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A.④>⑥>⑤>②>③>①B.⑥>④>⑤>②>③>①C.⑤>⑥>④>③>①>②D.⑥>⑤>④>③>①>②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B.氢氧化钠的电子式:C.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NaClO的电离方程式:NaClO = Na++Cl-+O2-8.贵金属钯可催化乙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H键所处环境不同,稳定性也不同B.贵金属钯也可将R2CHOH羰基化C.反应物CH3CH2OH→产物CH3CHO,发生了氧化反应D.反应过程中,Pd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9.人类肝脏蛋白质两谱三图三库基本架构已完成,它将为肝脏疾病的预警、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20高二下·大庆期末) 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此时若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

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A . SO2B . Fe2+C . Fe3+D . NO2. (2分) (2020高一上·汪清期中)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 B C D铜制器具产生铜绿铁制菜刀生锈金属冶炼醋酸除水垢A . AB . BC . CD . D3. (2分) (2019高一上·东辽期中) 下列对各组物质所属类别的判断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组物质类别A NaCl、KCl、HClO3、BaCl2盐类B NaClO、KClO3、ClO2、 NaClO3含氯化合物C H3PO4、HNO3、HCl、H2SO4强酸D空气、Fe(OH)3、胶体、CuSO4·5H2O混合物A . AB . BC . CD . D4. (2分) (2018高一上·三明期中) 将一小块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产物是()A . Na2CO3B . Na2OC . NaOHD . Na2O25. (2分) (2018高一上·昆明期中) 能用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A . NaCl 和淀粉B . BaSO4 和 CaCO3C . CuO 和 KClD . Mg(NO3)2 和 I26. (2分) (2016高一上·东海期中)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 . H2SO4+2NaOH═Na2SO4+2H2OB . NH3+HCl═NH4ClC . 2NaHCO3 Na2CO3+H2O+CO2↑D . CuO+H2 Cu+H2O7. (2分) (2016高一下·大名月考)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 . 钠与冷水的反应B .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C . 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D .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8. (2分) (2016高一下·湖北月考)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善于做“表面文章”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开创了表面化学的方法论.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NO2是该过程的最终产物B . 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C .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CO2和NOD . 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O2+4CO 4CO2+N29. (2分) (2016高二上·临川期中) 将0.1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溶液中c(OH﹣)和c(H+)都减小B . 溶液的pH增大C . 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 . 溶液中c(H+)增大10. (2分) (2018高一下·嘉定期中) 以下哪个性质不是所有铵盐的通性()A . 都易溶于水B . 都可分解放出氨气C . 都能与碱反应,且均放出氨气D . 都是离子化合物11. (2分) (2019高二下·杭州月考) 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 浓硝酸在见光时会发生分解B . 一定条件下,浓硝酸会与苯发生硝化反应C . Cu与稀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D . 浓硝酸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先变红后变白再变黑12. (2分)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 . NOB . COC . SO2D . N213. (2分) (2019高一上·江阴期中) 相同物质的量的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A . 粒子质量不同B . 粒子大小不同C . 粒子间距离不同D . 粒子的数目不同14. (2分) (2018高一下·河北开学考)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Na2SO3与BaCl2溶液作用,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硝酸后沉淀不会消失B . 将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C . 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D . 将SO2气体通入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15. (2分) (2019高一下·吉林期中)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②检验亚硫酸钠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是否变质可以先加硝酸溶液,再加氯化钡溶液来检验③锌与稀硝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④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Fe2+⑤ 浓硫酸滴到纸张上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⑥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等于5.6A . ①③④B . ①②C . ①D . ①②⑤⑥16. (2分) (2018高一上·嘉兴期中) 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

第四章 固体的表面与界面

第四章 固体的表面与界面
有一些杂质由体内偏析到表面上来,从而 使固体表面组成与体内不同,称为表面偏 析。
6、表面力场
固体表面上的吸引作用,是固体的表面力 场和被吸引质点的力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固体表面力。
依性质不同,表面力可分为: 1)化学力 2)分子引力
(1)化学力:本质上是静电力。 当固体吸附剂利用表面质点的不饱和价键将吸附物吸附
液体总是通过形成球形表面来降低系统的总能量;固体质 点不能自由移动,是如何降低系统的表面能的?
清洁表面:通过表面质点的极化、变形、重排来降低系统 的表面能,结果导致了晶体表面附近晶格畸变,使表面结 构与晶体内部有所不同。
4.1.2 固体的表面结构
1、晶体表面结构(单晶) 2、粉体表面结构 3、玻璃表面结构 4、固体表面的几何结构
1、晶体表面结构
表面力的存在使固体表面处于较高能量状态。但系统总会通 过各种途径来降低这部分过剩的能量,这就导致表面质点的极化、 变形、重排并引起原来晶格的畸变。对于不同结构的物质,其表 面力的大小和影响不同,因而表面结构状态也会不同。
表面化学反应对于许多工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人工肥料的生产。表面化学甚至能解释臭 气层破坏,半导体工业也是与表面化学相关联 的领域。
格哈德•埃特尔的工作:氢在金属表面的吸附 作用、氨合成的分子机理和固体表面的催化过 程等
4.1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 4.2 润湿与粘附 4.3 粘土-水系统性质*
第四章 固体的表面与界面
生活中的表面现象 表面现象产生的原因 固体的界面可一般可分为表面、界面和相界面: 1)表面:表面是指固体与真空的界面。 2)界面:相邻两个结晶空间的交界面称为“界面”。 3)相界面:相邻相之间的交界面称为相界面。
相界面有三类: 固相与固相的相界面(S/S); 固相与气相之间的相界面(S/V); 固相与液相之间的相界面(S/L)。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基础卷(答案解析)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基础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干冰的电子式:B .S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 .氧化钠的电子式:D .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氯原子:3517Cl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3NH 分子的结构模型:B .3Al 的结构示意图:C .次氯酸钠的电子式:Na :O :Cl :D .HClO 的结构式:H —Cl —O3.下列各组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若总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和消耗氧气的质量不变的是 A .C 3H 8、C 4H 6 B .C 3H 6、C 4H 6O 2C .C 2H 2、C 6H 6D .CH 4O 、C 4H 4O 54.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羟基的电子式B .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C .H 2O 的球棍模型D .Cl -的结构示意图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将混合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 除去乙醇中的水 加入生石灰,蒸馏C 鉴别苯和环己烷 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观察分层及颜色差异D 分离苯和溴苯加水后分液6.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的是A .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氯乙烷)B .乙烯与水加成(乙醇)C .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D .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氯苯)7.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一系列举措体现了中国力量。

其中,化学知识起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能用于杀菌消毒是因为它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B .新冠病毒直径大约在60~140nm ,扩散到空气中不可能形成胶体C.医用口罩由三层无纺布制成,无纺布的主要原料聚丙烯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医用防护服的核心材料是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单体四氟乙烯属于卤代烃8.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B.乙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C.在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反应D.在镍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苯和氢气的反应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A.乙炔具有还原性B.待测液中含Fe2+C.a管发生吸氧腐蚀,b管发生析氢腐蚀D.检验溴乙烷消去反应产物A.A B.B C.C D.D10.以下6种有机物:①异戊烷②2,2—二甲基丙烷③乙醇④乙酸⑤乙二醇⑥甘油,沸点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A.④>⑥>⑤>②>③>①B.⑥>④>⑤>②>③>①C.⑤>⑥>④>③>①>②D.⑥>⑤>④>③>①>②二、填空题11.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1)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含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PEEM原位动态观察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螺旋波
研究方法
合理假设
辅助设备:如原子 力显微技术、透射 电子显微技术、高 分辨电子显微技术 、电子衍射、x射线 衍射、显微图像分 析仪、飞秒激光技 术等实现原位在线 的实验研究,观察 在表面上原子和分 子的动态学
建立模型 计算机分子模拟
工作研究
成果展望
合成氨过程示意图 。白色球代表N原子,灰色小球代表氢原子
1.氮原子的确定: 通过把一个清洁光滑的铁表面放在真空腔中,确定合 成氨催化反应中与氢原子直接反应的是氮原子而不是氮分子。 2.氮氢键形成的确定: 通过可逆反应的逆反应确定三个氮氢键不是同时 断裂,而是一个接一个的断裂。
3.反应速率的确定: 通过在反应体系中注入重氮法测定了最后一步的反 应速率与活化能。其模型成功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解释。
2.重要贡献
解决了氢原子是如何在Pd、Pt和Ni等金属表 面组织排列的问题 对哈伯一博施法合成氨反应催化机理的研究
对CO催化氧化的研究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建 立
表面化学的发展史
1912年使用 镍、钴、铜 等金属氧化 物为催化剂, 分解有机物 产生氢 2007年固体表 面化学研究 1918年元素合 成氨法(多相 催化) 1932年表面化 学和等离子发 射
1986年化学基 本过程动力学
1956年化学反 应机制研究
氢在金属表面的研究
萨巴蒂埃因发现精细金属颗 粒催化有机物加氢的方法获 1912年度诺贝尔化学。
此后,这种方法最重要的 分子现象是氢分子在金属 表面吸附并分解为氢原子 (氢原子如何排列)
使用低能电子衍(LEED)
氢解吸的测量和建模
2003年埃特尔解释了氢原子如 何在金属表面排列。更好理解 了有机分子加氢、电化学在金 属电极使用。

高二化学试题

高二化学试题

杭十四中2022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2020年11月日时分至时;2.答题前,务必先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班级、姓名、准考证号;3.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本卷满分100分。

试卷共页。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12 O-16 Na-23 Ag-108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物质不能与Al发生铝热反应的是()A.Fe2O3B.MnO2C.WO3D.MgO2、下列各项不能用互滴法鉴别的是()A.AlCl3NaOH MgCl2NaCl B.NaAlO2NaHSO4BaCl2MgCl2C.AlCl3NaOH H2SO4KCl D.NaHCO3H2SO4NaCl KCl3、将铜粉放入稀H2SO4中,加热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下列一种物质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物质是()A.Fe2(SO4)3B.Na2SO4 C.KNO3D.FeSO44、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

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5的是()A.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稀硝酸被Cu还原为NO2B.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C.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既可以与稀硝酸反应,也可以与稀硫酸反应6、在一块表面无锈的铁片上滴食盐水,放置一段时间后看到铁片上有铁锈出现。

铁片腐蚀过程中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2Fe+2H2O+O2===2Fe(OH)2,Fe(OH)2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Fe(OH)3,再在一定条件下脱水生成铁锈,其原理如图。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1901年范霍夫(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1852—1911) 荷兰人,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主-范霍夫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

1902年E.费歇尔(Emil Fischer,1852—1919) 德国人,研究糖和嘌呤衍生物的合成。

1903年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1927) 瑞典人,提出电离学说。

1904年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1852—1916) 英国化学家,发现了稀有气体。

1905年拜耳(Adolf von Baeyer,1835—1917) 德国人,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1906年莫瓦桑(Henri Moissan,1852—1907) 法国人,制备单质氟1907年爱德华·布赫纳(Edward Buchner,1860--1917) 德国人,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 英国物理学家,研究元素蜕变和放射性物质化学1909年弗里德里希·奥斯瓦尔德(Friedrich Wilhein Ostwald,1853—1932) 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催化、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1910年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1847—1931) 德国人,研究脂环族化合物1911年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女) 法国人,发现镭和钋,并分离镭。

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女科学家-玛丽·居里1912年维克多·梅林尼亚(Victor Grignard,1871—1935) 法国人,发现用镁做有机反应的试剂。

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1854—1941) 法国人,研究有机脱氧催化反应。

世界上有哪些得过诺贝尔奖的“可怕”发b?为什么“可怕”?

世界上有哪些得过诺贝尔奖的“可怕”发b?为什么“可怕”?

世界上有哪些得过诺贝尔奖的“可怕”发明?这个问题听起来有些吓人,但事实上,诺贝尔奖并不仅仅是为了表彰科学家们的杰出成就,也包括了一些令人震惊的发明。

本文将介绍一些得过诺贝尔奖的“可怕”发明,并探讨它们为什么被认为是“可怕”的原因。

第一项“可怕”的发明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里茨·哈伯的氨合成法。

在20世纪初期,氮素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因为它只能从大气中提取。

哈伯发明了一种方法,可以将氮气和氢气反应,产生氨气。

这项发明革命性地改变了农业和化学工业,因为氨气是合成肥料和许多其他化学品的重要原料。

这项发明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导致了氮素的大规模使用,这又导致了环境和气候的问题。

氮素是温室气体之一,它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第二项“可怕”的发明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保罗·埃尔利希的化学治疗法。

埃尔利希发明了一种药物,可以杀死病菌而不会伤害人体细胞。

这项发明革命性地改变了医学,因为它使得许多传统上致命的疾病得以治愈。

这项发明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导致了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这又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抗生素耐药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已经导致许多传统上可治愈的疾病变得难以治愈,甚至致命。

第三项“可怕”的发明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林德曼和萨托尔的军事雷达。

林德曼和萨托尔发明了一种雷达系统,可以探测到飞机和船只。

这项发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盟军打败了德国。

这项发明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导致了军备竞赛的加剧。

雷达系统的发明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的发明和冷战的爆发。

以上三项发明虽然都得到了诺贝尔奖的认可,但它们都有着“可怕”的一面。

这些发明改变了世界,但它们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后果。

这提醒我们,科技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环境、社会和人类的福祉,而不是仅仅追求利润和战争胜利。

得过诺贝尔奖的“可怕”发明并不少见。

这些发明改变了世界,但它们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后果。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测试(答案解析)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测试(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749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干冰的电子式:B.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氧化钠的电子式:D.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氯原子:3517Cl 2.(0分)[ID:137493]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图表示正确的是A.甲烷的球棍模型:B.S2-的结构示意图为:C.乙炔的结构式:CH≡CH D.羟基的电子式:3.(0分)[ID:137482]下列各组物质中,括号内为杂质,以下对应操作能达到除杂目的是A.乙醇(水):分液B.乙烷(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洗气C.乙烷(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通氢气D.己烷(溴):加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分液4.(0分)[ID:137465]利用反应5NaCl+2CO2+2H2O通电5NaClO+C2H4O(环氧乙烷)可实现低压高效电催化还原CO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NaClO的电子式:B.Cl-的结构示意图:C.CO2的比例模型:D.环氧乙烷的结构简式:5.(0分)[ID:13746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CuSO4溶液可发生盐析B.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O2和H2O(l)时放出890kJ热量,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 2CH4(g)+O2(g)=12CO2(g)+H2O(1)△H=-445kJ/molC.酸性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OH-=2H2OD.CH3COOH与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1)△H=-57.3kJ•mo1-l6.(0分)[ID:137459]化学在切断传播途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的外壳蛋白质是小分子B.医用酒精通过氧化灭活病毒C.医用口罩可以水洗重复使用D.抗病毒疫苗冷藏存放避免蛋白质受热变性7.(0分)[ID:137450]下列关于乙醇(CH3CH2O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乙烯互为同系物B.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C.与乙酸(CH3COOH)在一定条件能发生酯化反应D.分子中含有羟基8.(0分)[ID:137444]医用一次性口罩的结构如图所示,过滤层所用的材料是聚丙烯,具有阻隔病毒和细菌的作用。

固体表面化学过程

固体表面化学过程

0引言2007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GerhardErtl[1](图1),以表彰他对“固气界面基本分子过程的研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

GerhardErtl现年71岁,1936年生于德国斯图加特,1965年获得慕尼黑技术大学(TechnicalUniversityofMunich)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此后,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发生在固体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

GerhardErtl在1973-1986年担任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y)教授及该校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

1986年至2004年出任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Fritz-Haber-InstitutderMax-Planck-Gesellschaft)所长,2004年至今,仍在该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担任该所的名誉教授。

GerhardErtl的研究工作是围绕着气体分子与固体收稿日期:2007-11-20作者简介:马秀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为表面化学物理;E-mail:xiufangma@gmail.com李微雪(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表面催化;E-mail:wxli@dicp.ac.cn固体表面化学过程———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成果简介马秀芳1,2,邓辉球2,李微雪11.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2.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长沙410082[摘要]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GerhardErtl,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GerhardErtl不仅成功地描述了合成氨、CO氧化、H在金属表面的吸附等基本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而且建立的一套表面化学研究方法,奠定了现代表面化学研究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人 泽类

;式 ;


— —
中 的 反 应 设 计 成 原 电池 请 画 出 原 电池 ; 的 装 置 图 标 出 正 负 极 并 写 出 电极 反 应 式
( 2 ) 若将 ( 1 )

. 、
的学 化



; 3 N j ( g ) + 3 H 2 ( g );
=

1
2 N H 3 ( g ) ;△H
维普资讯
; 装 置 正 确组 装 在 起 i 2 F e C l 。 可 用 作 催 化 剂 印刷 电路 铜 板 腐 蚀 剂 和 外 伤 止 血




i 剂等 ( 1 ) 写 出 F e C l 。 溶 液 腐 蚀 印刷 电 路 铜 板 的 离 子 方 程 i

to
达 到平衡

t,
面 章 表文




-







2007年贝化奖呆读 诺尔学成解
湖 It:
-
; 人 盛有 8 to o l L N a O H 溶 液 的 大 试 管 中 片 刻 后 才 有 i 气 泡 产 生 随 后 气 泡增 多 最 终 铝 片 全 部 溶 解 ( 1 ) 绘 制 随 时 间 变 化 产 生 H 2 的 曲线 ( 2 ) 写 出上 述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 3 ) 假设 N a O H 恰 好 反 应 得 到 单 溶 质 的溶 液 刚 7 (填 > < ) 用离子方程 该溶液 中 p H
学 表 面化学 在 上 世 纪 前 半 叶得 到 迅 猛 发 展


大量 的 项独立
研究成果被广泛应 用 于 涂料 业


建材

冶金

能源 等行

20
世纪
60

年代末 起 表面 化学 开 始成 为

的基 础 学 科 埃 特 尔 是 最 早 洞 察 到 表 面 化 学 研 究 巨 大
潜 力 的科 学 家之
法论
( 作 者 单 位 :北 京 汇 文 中 学)



他不 仅奠 定 了表 面化学 研 究 的方

更在诸多实际应 用领域获得 了重要 研 究成果

人们早就知道
氮肥 对 于 农业 生 产而 言具有举 足

轻重 的作用

20
世 纪 初 发展 而 来 的 哈伯 博施 法使得

将 大气 中的氮制成 氨成 为 可 能 但 人 们 在 寻 找 制 备 反


-
92 2

kJ

m o
l


i 于 密 闭容 器 中反 应

时刻 增大温 度 至 t 2 达 t 。 时刻 使 用 了 催化 剂 使 反应 加 快 气 时刻扩 i 到 新 的平衡 ! 大 了 体 积 使 平衡 发 生 了 移 动 t 。 后 再 次 达 到 平 衡 请 绘 制 :上 述 变 化 的 V t 曲线 并 判 断 N }{3 含 量 最 高 的 段 时 间 ; 4 某 同学 进 行 A l 及 A l 。0 3 的性 质 实验 将 小块 铝 片 放


6 )
臭氧层 破 坏

技 术 的产业 化成 为现 实 这 给 人 类 社 会 的农 业 生


从 臭氧 层 破 坏 的物 质 机 理 角度命题
7)
产 带来 了 巨 大 的经 济效益
导体 材 料 (如 硅 )

表 面化 学 甚 至 能解 释 臭 氧 层 破 坏 是与表面 化学相关联 的领域






了扎 扎 实 实 的 表 面 文章


他不 仅开创 了表 面化学 的

方法论



更 造 就 了 许 多 惠 及 人 类 日常 生 活 的 应 用 成

皇 家科学 院的新 闻公 报报 道

今 年 的化学 奖授 予

在表 面 化学方 面 的开创性研 究 这
业 而 言非常重要

学科对于 化学工
而且 能够帮助 我们理 解铁 为什 么 会
、生锈Biblioteka 工、燃 料 电 池 如 何 工 作

汽 车 里 的催 化 剂 如 何


物 质 的两 相 之 间 密 切 接 触 的 过 渡 区 称 为 界 面


其中

相 为气体


这 种 界 面通 常称 为 表 面

在相界面
上所发生 的

切物理 化学现 象统称为界 面现 象或表
面现 象 而研 究各种表 面现 象实 质 的科 学称 为表 面 化


劳动 可 以 兴 家 淫 逸 可 以 亡 身




谚语
维普资讯
爻 尉糊
应 的催 化 剂 方 面 苦 无 收 获 这



而 埃 特 尔 的研 究 发 现


电极 反 应 式 化 学 方 程 式


的合 成 反 应 在 铁 催 化 剂 表 面 进 行 时 效 率 大 大 提 高 使


年 埃特尔 出任德 国 马普学会 弗里 茨

哈伯

研究所所长
目前 他 是 这 家 研 究 所 的 名 誉 教 授
埃特

尔是
1988
年 以 后 获 得 诺 贝 尔 化 学 奖 的 首位 德 国人
人 们 常说 少 做表 面 文 章 不 过 德 国科 学 家格 哈




埃特尔却在表 面 化学领 域取 得 了杰 出成 就 做 出



陈世 华





瑞典皇 家科学 院 化学奖授予 格 哈德
的化学过程
10

10
日宣 布



20 0 7
年度诺 贝尔



埃特 尔 以表彰他在

固体表面










研 究 中取 得 的 成 果
7 1

式 表示 原 因 ( 4 ) 若 向反应 后 的 试 管 中逐 滴 加 入 定 浓 度 的盐 酸 开 始 出现 白色 沉 淀 当加 到 定量 后 沉 淀 又 消 失 绘 出加 入 盐 酸 的 体 积 与 沉 淀 的 物 质 的 量 的 变 化 曲线


他逐 步建立

向人 们 展 示 不 同实 验 过 程 产 生
. 一
当天 恰逢 埃 特 尔 的
日生 于 德 国斯 图 加 特

岁生 日 他

193 6

10


大学 生 涯 在慕 尼 黑 技术 大学




度过 并于 从

2004
196 5
年获博士 学位


1973
年开始
埃特尔担任路德 维希

马 克西

米利安大学 教授及 该校物理 化学研 究所 所 长

1986
半导体工 业 也
工 业
可 以结合 电脑
芯 片等载体从 硅 的冶炼 结 构等


由于 半导体

的发
8 ) 汽 车尾 气 处 理
现 代表 面 化学 于 60 年代开 始 出现
格哈德

埃特

以环保为背景考查 汽车尾 气成分

催化剂催化效
-
尔是首批 发 现 新 技术 潜 力 的科 学 家 之
表 面化 学 的研 究方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