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教案
第三单元 第03课时 千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距离计量的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2. 千米与米的换算3. 千米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千米与米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察1千米与1000米的实际长度。
2. 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测量并计算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一些长距离的物体,如公路、铁路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千米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1千米与1000米的实际长度,引导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并计算出其长度。
(2)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千米进行长距离计量。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到学校的距离,并计算出其长度。
(2)让学生查找一些关于千米的应用实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千米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千米与米换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千米进行长距离计量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量能力。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长度单位千米的概念及其应用。
千米作为较大的长度单位,在学生的认知中较为抽象,因此,本节课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千米,认识千米,从而掌握千米这一长度单位。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比如知道一些物体的长度,如桌子、椅子等。
但是,千米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对其认识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感知千米,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掌握千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能正确运用千米描述生活中的物体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能正确运用千米描述生活中的物体长度。
2.教学难点: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活动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需要5千米”,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千米的认识。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讨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关系,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千米。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学校到家的距离等,运用千米描述物体长度。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千米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千米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千米与米、厘米的关系2.千米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进行评价。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3篇)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3篇)关于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
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
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认识千米 人教版
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认识千米人
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简单地认识千米,了解千米的大小关系。
2.能够使用简单的运算方式,将千米转换成其他长度单位。
3.能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简单地认识千米和使用简单的运算方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PPT等。
2.教学材料: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3课。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通过巩固学生已学过的学习内容,例如:问学生每天家离学校有多远等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进而引出新学习的内容——认识千米。
2. 认识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梳理出认识千米的特点和定义。
•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千米是什么、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的大小关系。
3.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在学生掌握认识千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先引导学生认识米和厘米的长度及其大小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理解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千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即千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
4. 反思与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1)
第3单元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了解千米可以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感受1千米有多长,会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
2.结合生活情境,经历观察、比较、推理的过程,将1千米与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掌握感受较长长度的标准和方法,增强对1千米实际距离的感受。
3.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图】师:观察上面的图,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它们的长度都是用“千米”作单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单位“千米”。
二、探究新知1.介绍“千米”的概念。
师: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千米”也叫“公里”。
师: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千米(km)”?预设1:在马路边。
预设2:高速公路指示牌上。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师:1千米有多长呢?(先让学生自己在脑袋里想一想。
)师:学校运动场的跑道1圈是400米,2圈半是多长呢?预设:400+400+200=1000(米),2圈半是1000米。
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所以1千米=1000米。
3.在实践中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建立正确表象。
小组合作: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
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学生合作测量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并引导学生发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4.用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千米”。
师: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用千米作单位的例子吗?预设:成人每小时可步行5千米。
自行车1小时可行15千米。
公共汽车1小时可行驶40千米。
飞机1小时可飞行700千米……5.教学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5】师:自主完成,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1: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长度单位,让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
- 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 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1千米等于多少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出1千米等于1000米的结论。
-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测量步长、计算步数等,进一步理解1千米的长度。
- 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会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3.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讨论。
- 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讲解,强调单位换算的方法。
4. 应用拓展-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千米来描述一段距离,例如学校到家的距离、公园的周长等。
- 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提升-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千米的概念、进率以及单位换算。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完成教材P37页练习题1、2、3。
- 让学生与家长一起,用千米来描述一次旅行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千米的概念和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3 千米的认识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3 千米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千米等于1000米,会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1千米等于1000米2. 千米的认识3.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千米的认识,理解1千米等于1000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千米等于多少米吗?2. 新课内容讲解- 讲解1千米等于1000米,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换算。
- 利用实例,让学生感受1千米的长度,如操场、马路等。
3. 练习与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米来表示1千米。
- 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遇到的千米和米的应用。
4. 巩固提高-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千米和米换算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千米和米换算的理解。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千米和米的应用,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千米和米换算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教案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内容讲解和练习与讨论环节。
这部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步骤,也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新课内容讲解在新课内容讲解环节,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千米等于1000米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对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形成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围绕千米的定义、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以及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千米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千米的基本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测量长度,并能将千米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直观长度概念,并能将这一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米尺、千米标尺模型、多媒体课件。
- 学具:直尺、卷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如跑道、公路等,引入千米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千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千米与米的换算。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长度测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千米的概念。
4. 小结:总结千米的定义、换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千米的定义- 千米与米的关系- 千米的换算-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请学生测量家中或学校到附近某个地点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思考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千米应用实例。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时的教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千米概念的理解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千米的知识。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培养,激发他们探索更多数学知识的欲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直观长度概念,并能将这一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教案:千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三课时,主题是“千米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千米的意思,能够正确地描述千米的长度。
2.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千米的长度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千米的概念、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等内容。
2. 长度单位尺,用于直观地展示千米的长度。
3.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千米概念和换算关系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段1千米长的道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千米的长度。
2. 新课导入:通过PPT课件,我会向学生介绍千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千米的长度。
3. 知识讲解:我会用教具和PPT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4.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此来巩固他们对千米概念和换算关系的理解。
6.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一些关键的解题步骤,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7.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千米认识的作业,包括一些实际的计算题和描述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千米的长度概念和换算关系。
同时,我还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就是我对于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们能够在这个单元中学得开心,学有所成。
【同步备课】第三单元 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 上册 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三单元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千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千米的含义,掌握1千米等于1000米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千米进行实际测量,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三、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法: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千米的实际意义。
2.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操作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米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米尺、千米标志牌、教学课件等。
2. 教学场地:教室、操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1 教师出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图上的距离是如何表示的吗?1.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图上的距离通常用千米来表示。
2. 探究新知(15分钟)2.1 教师出示1米长的米尺,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1米的长度。
2.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千米等于多少米吗?2.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千米等于1000米。
2.4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1千米长的距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2.5 学生分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千米这个单位?3. 实践活动(10分钟)3.1 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践活动,测量一段100米的距离。
3.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3 教师引导学生将100米的距离换算成千米,并让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4. 巩固练习(10分钟)4.1 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4.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解答疑惑。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一)》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单位换算和运用。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体会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其他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能够理解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但是,对于千米这个单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难以直观地感受其长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表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长度单位,会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长度单位,会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借助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米的长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长约1千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长距离吗?2.探究新知:(1)介绍千米: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千米的认识,教师总结并讲解千米的长度单位。
(2)换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教师讲解并反馈。
3.课堂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讲解并反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并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分米”、“厘米”、“毫米”,对这些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节课,将学习长度单位中的“千米”,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或距离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知道米和千米的关系,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三单元的知识:测量。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那你们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你们能从中选择一种长度单位,用你的手去比划一个这样的长度单位是多长吗?比如说,一毫米是……你们会用这些长度单位吗?那好,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书桌的高度为80()。
(2)书桌的高度为8()。
(3)数学书的厚度为8()。
(4)我们学校的跑道是50()。
(5)北中小学距太湖县城约88()。
师:我们在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要看什么?师生一起总结方法:要看数字的大小,再结合物体的实际长短判断选择大单位还是小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我们一般用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千米与1米之间的进率及单位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并了解1千米与1米之间的进率。
2. 学会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 能够运用千米和米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千米与1米之间的进率及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千米和米的模型、长度换算表以及一些实际的长度场景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实际的长度场景图,如学校的跑道、街道等,让学生们观察并尝试用千米和米来描述它们的长度。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如“一条道路长2千米,用米来表示是多少?”让学生们独立解答,并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换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如“一个公园的周长是3千米,用米来表示是多少?”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长度问题,并尝试用千米和米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设计一个简洁的板书,包括千米和米的换算关系,以及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辆汽车行驶了5千米,用米来表示是多少?2. 小明每天走3千米去上学,用米来表示是多少?答案:1. 5000米2. 3000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们对千米和米换算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运用千米和米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调查周围环境中的长度信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千米的概念,学会长度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理解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度单位。
-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吗?2. 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让学生观察1千米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1千米等于1000米。
- 让学生举例说说在哪里见过1千米的距离,如操场、公路等。
-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米和千米来表示这些距离?3.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分组,每组用米尺或卷尺测量一段长度,如教室、走廊等,然后将测量结果转换为千米。
- 引导学生讨论:在测量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4.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单位换算。
- 让学生互相检查,讨论解题方法。
5. 总结提升-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 强调1千米等于1000米,让学生在生活中关注长度单位。
6. 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用米和千米表示它们的长度。
- 家长签字确认,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千米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收集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千米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3. 练习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掌握?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走一走100米或200米的路程。
2.课件。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一)目标确定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公路上常见的交通指示牌引出千米,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要求学生走一走100米和200米的长度,推断走1000米大约要多少时间。
在课前访谈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至于1千米大约有多长,基本上没有什么体验,学生表达也不甚清楚。
可见,建立1千米的观念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因此,本课目标定位如下: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该单位的简单化聚;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策略选择“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千米”这一观念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了教学过程,具体用到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如课题引入时,让学生估计老师到上海经过的路程,引出千米这个概念,同时感受千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如综合练习“我当西博小导游”,让学生置身生活情境中,既充分应用米、千米互化的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千米存在的必要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2.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3.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千米与米的换算表,实际场景图片。
2. 学具: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实例,让学生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千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3. 换算教学: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4.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场景,让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千米的概念2.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3.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完成千米与米的换算。
2.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3. 计算题:计算实际场景中千米的长度。
4. 应用题: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千米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观念。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要布置适量,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4.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讲解千米的概念、换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千米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一、引入环节的设计二、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应详细讲解千米的概念,包括千米的定义、符号、以及与米的关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3.2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如尺子、测量工具等)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千米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实践中掌握千米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实践活动,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千米的长度,加深对千米概念的理解。
3.合作学习,共同进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知识拓展,提升能力: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将千米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千米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被使用?(2)如何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2.案例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03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千米。
千米是长度的单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建立起对千米的直观认识。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千米与生活的联系,接着呈现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体验和理解千米的长度,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没有接触过千米。
学生对于新的长度单位会感到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学生对于生活情境比较感兴趣,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感受千米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体验和理解千米的长度。
3.让学生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能够正确地读写千米。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和活动,理解和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
2.难点:让学生能够将千米的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千米与生活的联系。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观察千米的长度,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理解千米的长度。
3.交流讨论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加深对千米长度的理解。
4.练习巩固法: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米的长度模型、图片、视频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比如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段路程有多远。
然后告诉学生,这段路程是10千米。
让学生对千米的长度有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千米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千米的长度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千米的长度特点。
【同步备课】第三单元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
2、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利用不同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同学们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吗?毫米厘米分米米2.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3.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牙刷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操场10圈的长度。
(?)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什么做单位呢?板书课题:千米二、探究新知,1.出示学习目标2.揭示课题“千米”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操场10圈的长度很长,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1)生活中的千米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2)出示课件,了解生活中的“千米”①指路标志限速标志②珠穆朗玛峰高度?千米(3)那么“千米”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或者说“千米”有什么用)?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三、新课展示1.初步建立“千米”观念: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
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4千米=()米 3000米=()千米9千米=()米 6000米=()千米2.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出示学校操场: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
问:几圈是1000米呢?1圈是400米,2圈是800米,半圈是200米,所以2圈半就是1000米。
1千米=1000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第3单元测量
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准备】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步骤】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
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武汉到广州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武汉到广州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武汉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教学例4)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图1: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