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修辞知识要点复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艺术技巧,能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各种修辞手法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技巧的关键。
本文将从字、词、句和篇章四个层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一、字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形容另一个事物,增强描写的效果。
例子:她的笑容好像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2. 拟人:赋予非人或抽象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形象生动。
例子:光芒在夜幕下若有若无地面露出微笑。
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突出特点,增强感染力。
例子:她饭量极大,一顿饭能吃掉一头牛。
4.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类似的词、短语或句子,加强修辞效果。
例子:他要求我们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地学习。
二、词的修辞手法1. 褒义反义词:通过使用具有褒义或反义的词语,对事物进行评价或对比。
例子:在她简陋的房间里,却有一种优雅的气息。
2. 借代: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达到简练明了的效果。
例子:他是一头“狼”,嗜血而冷酷。
3. 倍数修饰:用“倍”、“百”、“千”等词修饰表示数量,强调程度。
例子:孩子们欢声笑语,瞬间让这个小屋充满了百倍的幸福。
三、句的修辞手法1.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陈述或命令,增加表达的冲击力。
例子:你说说,谁能不心动呢?2. 省略:在表达中省去某些内容,使语句简练、生动。
例子:他步履轻盈,告别了繁华。
3. 排比句:通过用语和结构的排比,使句子更有节奏感和冲击力。
例子:时光飞快,日月如梭,转眼已到了放假的时候。
四、篇章修辞手法1.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立的事物,突出其中的差异,增加文章的张力。
例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河山壮丽的景色。
2. 推理:通过列举事实和推理逻辑,引导读者得出某种结论。
例子:这首诗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因此可以推断作者是一个有才华且情感丰富的诗人。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
一、知识讲解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远处传来少女银铃般的声音。
生动形象的表现的少女的声音2.拟人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将风写活了,使风与文章变得栩栩如生3.夸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4.排比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更加形象的表现了心灵给作者的感觉5.变向对不起啦!找不到,也听不懂。
6.反问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类养活栽种的吗?更加强调掉了文章的中心意义7.引用在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是文章更有说服力。
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
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9.顶真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文章读起来更铿锵有力,易记10.借代天上的银盘皎洁明亮。
使文章更有想象空间11.对比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而修辞手法则是语言中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初中语文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够提升我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以便初中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却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法。
比喻手法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并且可以通过对比喻物的描写来深化人物形象、加强情感表达等。
比如说,“他像一只孤狼般狂奔”,这句话通过将他与孤狼进行比较,形象地表达了他的独立和勇敢。
二、拟人手法拟人是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以人的属性或行为的手法。
通过拟人手法,作者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动感,增强读者对事物的感受力。
比如说,“花儿在微风中轻轻地笑”,这句话中的“花儿笑”就是一种拟人表达,使得花朵具有了人类的情感。
三、夸张手法夸张是指对事实或形象进行程度上的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产生特殊的效果。
夸张手法常见于幽默作品或夸张修辞中,可以使作品更加有趣。
比如说,“他长得高得能摸到天空”,通过夸张的方式来形容他的身高高大,这样的描述就更加生动有趣。
四、对比手法对比是指通过将两个或更多的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共同点。
对比手法常用于强调某一特点或思想,使作品更加深入。
比如说,“黑夜过后是黎明”的对比,通过对黑夜和黎明的对立来传递希望与光明的主题。
五、排比手法排比是指将意义相近或意义对立的词语或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排比手法常用于修辞和写作中,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力。
比如说,“既是读书人,又是活动家;既是英雄,又是普通人”,通过排比将不同的身份和特点进行并列,以表达多重层次的含义。
六、反问手法反问是指作者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抒发情感,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对方作出回答。
反问手法常用于修辞和辩论中,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第五章 修辞 复习
第五章修辞修辞是使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具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
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积累了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准确的各种调整语言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修辞方法。
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有如下: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把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的地方,用一种事物来比另一种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构成比喻的必要条件,甲乙必须是不同本质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集中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1)同类相比:他的性格像爸爸。
(2)表示猜度:这支笔像我的。
(3)表示想象:老师一番话,使我好象回到了童年。
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渝1、明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比喻词:像、好象、似、如、仿佛、好比、好似、恰似。
2、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比喻词:是、成、成为、成了、变成。
3、借喻,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没有比喻词例:(1)露水像珍珠粘在草上。
桃花红似火。
(明喻)(2)党是阳光我是花。
他的头发乱成了鸡窝。
(暗喻)(3)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借喻)比喻和比喻义的区分;比喻义是由比喻修辞用法的固定形式,是通过打比方产生的新意思,跟比喻修辞方法不同,比喻修辞方法是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不存在了。
例:(1)鲁迅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用文章唤醒民众追求光明。
“光明”是比喻义,比喻“自由”“平安”“幸福”“进步”,它是个固定的新意。
(2)月亮弯弯像镰刀。
(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是指上弦月或下弦月时月亮的形状,离开了这个语言环境,“镰刀”的比喻就不存在了。
比喻的作用: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使人物形象鲜明,使景物形象化,使语言简练、明快、生动,能是标题醒目动人。
二、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成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
包括把物当人写(叫拟人),把人当物写(叫拟物),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叫拟物)。
中考语文修辞方法的复习
中考语文修辞方法的复习修辞方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准备中考语文的同学们,要对常用的修辞方法进行复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形象修辞法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悦耳。
”这个比喻用“银铃”来形容笑声,增加了形象感受。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使表达更加生动活泼。
比如:“大地在微笑”、“风儿轻轻地告诉我”。
3.夸张:对事物的特性进行夸张处理,增加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我累得连蜜蜂都能感受到”。
4.括号:用一些有特殊形象的词语进行修饰,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阳光明媚(灿烂),万物生长(蓬勃)”。
二、符号修辞法1.象征:用一个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概念,增强作品的哲理性和深度。
比如:“红灯亮起,象征着危险”、“白鸽代表和平”。
2.比照:将一组事物相比较,以反映其中一种观点或道理。
比如:“红苹果和绿苹果,像是冬天和春天的交汇”。
三、对比修辞法1.对偶:通过对照对比的方式表达不同的事物或概念,使语言更加鲜明。
比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反复:通过反复的对比,突出其中一种观点或感情色彩。
比如:“我疾奔在黑暗的夜路上,追赶着光明”。
3.省略:通过省略一些极具对比性的词语,使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比如:“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我则犹豫不决,止步不前”。
四、排比修辞法1.并列:通过列举多个具备相同特点的事物,加强表达的力度。
比如:“红红的花朵、绿绿的叶子、黄黄的果实”。
2.重复:通过重复一些词语、句子或句型,使表达更为突出。
比如:“我需要勇气,需要勇气去面对困难,需要勇气去实现梦想”。
3.省略:通过省略一些极具对比性的词语,使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比如:“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的山川、爱它的湖泊、爱它的人民”。
五、夸张修辞法1.对景生情:通过描述美丽的自然景观,使人产生美好的情感。
中考语文的修辞方法知识点 (一)
中考语文的修辞方法知识点 (一)
中考语文的修辞方法是中考语文考试中常常涉及的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考语文的修辞方法知识点:
一、对称修辞
对称修辞是指在表达方式上采用对称的形式,使文章更加优美、有韵律感、易于记忆。
常见对称修辞方式有配合称、反复对称、轮廓对称等。
二、排比修辞
排比修辞是指在表达时,将相同结构的句子或段落排列在一起,强调事物的层次关系,使文章更为生动有力。
常见排比修辞方式有平行排比、对偶排比、递进排比等。
三、比喻修辞
比喻修辞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常见比喻修辞方式有直接比喻、隐喻、典型比喻、拟人化等。
四、夸张修辞
夸张修辞是通过夸大事物的表现形式或程度,来强化事物的特征,使人们感觉事物无限巨大或不可忍受。
常见的夸张修辞方式有升华、夸张、渲染等。
五、反问修辞
反问修辞是指表达时使用反问的语气,通过追问、强调来达到修辞效果。
常见反问修辞方式有反问、反问句等。
六、设问修辞
设问修辞是以问的方式引出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提问、追问、引导阅
读者思考,以达到修辞效果。
常见设问修辞方式有反问、追问、设问
句等。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的修辞方法种类繁多。
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考生需要不仅要掌握这些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技巧,还要在平
时阅读中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和吸收,从而在写作中进行恰当应用。
中考语文复习攻略:修辞知识点
中考语文复习攻略:修辞知识点一、复习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
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明喻甲象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犹)如、好比、出现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修辞基础知识
14、回环
概念:就是运用语序回环往复的的形式,巧妙的表达两种事 物相互制约或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以加深读者对客观事物 的认识和理解。
作用:语言活泼有趣,含义深刻精警,耐人寻味。结构匀称 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①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 的内容。 ②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 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
8、对偶
构成: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 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9、排比 构成: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 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而构成。主要有成分排比、分句排比、段落排 比等 作用:节奏鲜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增强感情 可以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排比可以使句子的句式整齐、形式匀称;语调铿锵、更有气势; 形象丰满意蕴深厚;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等。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 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 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 有代。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 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 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 花相对照, 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第一讲初中语文修辞专题复习
第一讲—初中语文的修辞运用一、知识考点归纳:8种常见的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它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比喻有如下的作用:(1)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以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
也可以使语言简练、明快、形象。
2.拟人就是赋予事物以人格化的特征,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具有思想的活跃性,能使读者展开想像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
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善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包括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两种。
夸张作用:运用夸张能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像,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4.对偶对偶就是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反、相对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偶的作用:能鲜明地提示事物的内存联系,反映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形式整齐,结构匀称,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5.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往往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排比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6.反复反复是为了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种意思,加深读者的印象,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初中语文修辞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知识点归纳修辞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指在表达中使用特殊的手法和方法,以达到更加生动、有力、美观的效果。
初中语文修辞知识点的学习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都有所帮助。
下面是初中语文修辞知识点的归纳: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利用阳光的温暖特点来形容笑容的温暖。
2.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以增加表达的效果。
例如,“树叶轻声低语”,赋予树叶说话的特征,使整个句子更生动。
3.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来强调某种感觉或效果。
比如,“他跑得飞快,就像一只闪电般迅速”。
4. 排比:排比是将同类词语、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于增强语气或表达感情。
例如,“我喜欢春天的花朵,我喜欢夏天的蓝天,我喜欢秋天的丰收,我喜欢冬天的雪花”。
5. 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提问来表达肯定或否定,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比如,“难道爱情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吗?”6. 比较:比较是将事物进行对照,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优劣。
例如,“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7. 借代: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以增加表达的效果。
比如,“一幅白色的画”中的“白色”借代了画中的内容。
8. 迭加:迭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或短语来强调或加深表达的效果。
例如,“我们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中的“努力”一词的迭加强调了努力的重要性。
9. 母题词:母题词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用含义广泛的词语取代具体的词语来表达更加抽象的意思。
比如,“他过的生活是黑暗的”中的“黑暗”就是母题词,代指不愉快的生活。
10. 象征: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来表达深层的含义或象征意义。
例如,“白鸽”往往用来象征和平与和谐。
以上是初中语文修辞知识点的归纳,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在写作和阅读理解中更加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中考语文复习“修辞与仿写”笔记整理
专题四修辞与仿写续写一、修辞手法基础知识1.概念修辞就是修饰文辞,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
运用修辞的目的在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2.修辞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说话水平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2)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美化语言的水平;(3)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3.修辞的语境意义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或别有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
任何诗文都可照字面直解,然而其潜藏在字里行间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意境意义乃至风格意义,只能靠“此情此境”获得。
二、初中阶段常见八种修辞手法1.比喻(1)概念: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2)分类: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①明喻:说甲像乙,也就是本体像喻体,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岀现。
能明显地看出是比喻。
比喻词:像、仿佛、像……似的、像……一般、好比【例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②暗喻:说甲是乙,也就是说本体是喻体。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比明喻密切。
比喻词:是、变成、成了、变为【例句】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③借喻:直接把甲说成乙。
本体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
把本体说成喻体,没有比喻词。
【例句】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作用:化平淡为主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技巧总结】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1)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像”表比较)(2)这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好像”表猜测、估计)(3)伟大的祖国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像孔繁森、向秀丽等。
(“像”表列举)(4)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谩的童年。
(“仿佛”表想象)2.比拟(1)概念: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或物,或者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
初中修辞知识要点复习文档
初中修辞知识要点复习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双关、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如比喻修辞的定义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
理解比喻的要点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的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同类性质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其次要把握各种辞格的特征,如排比的特征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且这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的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
再次要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指出这些修辞格,并能说明它们对表达思想内容的作用,如夸张的主要作用是: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共鸣;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同时还要注意辨析对偶与排比、设问与反问、借喻与借代等几组易混的修辞格。
如对偶与排比: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
对偶与排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两个……”,一个是“三项或三项以上……”。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是:设问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处,反问只问不答,答案自寓其中。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但没有明显的区别。
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是喻中有代;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修辞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
学习修辞、运用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命题思路导航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也常将辨析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其考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
今后,对修辞的考查将会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初中语文)
作用的 一、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词,不 结
2.“哥儿,你牢牢记住!”她郑重其事地说。
能单用, 构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没有实 助
3.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
在意义。 词
响。(朱自清《春》)
4.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
又青又紫。(杨绛《老王》)
5.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
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动词用
法比较
这类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 特别, 为的方向。例如: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 需要特 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 ,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别注意。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表示判断 是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 天。(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忆里多得数不完。(杨绛《老王》)
“的”“地”在连接前后词语时,前边的词语“明 确”“牧童” “极其郑重” “嘹亮”主要起修饰或限制 作用;“得”则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 示它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
1.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 的巨大转变。(《邓稼先》)
2.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思考句1、句2中副词分别起怎样的作用。
介词
介 特征作用 词
常用的介词
不单独使用,而是 跟名词或代词结合 在一起组成短语, 表示对象、方向、 地点、时间、比较 等。
常用的介词: 自 、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举例
把书(送去) 向我(点头) 往那边(走) 沿河边(跑步) 从昨天(开始) 比前几天(热)
初中语文修辞复习
2,三要素: ,三要素: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 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 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
3,三种基本类型: ,三种基本类型: 本体+喻词( 如等) 明喻 本体+喻词(象,如等)+喻体 本体+喻词( 成等) 暗喻 本体+喻词(是,成等)+喻体 喻体(本体,喻词均不出现) 借喻 喻体(本体,喻词均不出现) 4,作用: ,作用: 比喻可使深刻的事理变得浅显, 比喻可使深刻的事理变得浅显,使抽象 的道理变得具体, 的道理变得具体,使生疏的事物变成熟 悉.总之,它可以化深为浅,使文句形 总之,它可以化深为浅, 象生动,通俗易懂. 象生动,通俗易懂.
二,比较:对偶与对比主要在于分析的角度不同. 比较:对偶与对比主要在于分析的角度不同.
对偶:从结构上去分析.侧重于结构形式的对 对偶:从结构上去分析. 要求两两相对,形式整齐,字数相等. 称,要求两两相对,形式整齐,字数相等. 对比:从内容上去分析.侧重于意义上的对立, 对比:从内容上去分析.侧重于意义上的对立, 要求意义相等的 对偶:用结构相同, 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 近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叫: 近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叫:"对 上句叫"起句" 下句叫" 偶".上句叫"起句",下句叫"对 上下句内容或者互相补充, 句".上下句内容或者互相补充,或 者互相对比衬托,或者上下连贯. 者互相对比衬托,或者上下连贯.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完整版)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修辞.docx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修辞【考点导航】《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 、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 、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 、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 、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初中语文修辞知识点归纳精编版
初中语文修辞知识点归纳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化深奥为浅显,使人便于接受;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这是一种像个小钟似的紫色的花,像满天星菊花似的密密麻麻簇生着。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要成熟的庄稼;稠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水生吗?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之知识重点修辞手法-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之知识重点:修辞手法|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ﻪﻭﻪﻭ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ﻪﻭ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ﻭﻪﻪ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ﻭﻭﻪﻭ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ﻭﻭ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ﻪﻭ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ﻭﻪ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ﻪﻪ初一语文基础知识之知识重点:叙述方式|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
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ﻭﻪ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
作用:这种3、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ﻪﻭﻭﻪﻭ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
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
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
ﻭﻭ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中考修辞手法知识与文章常识梳理
一:聚焦考点(一)正确辨析与运用修辞格,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恰当(二)分析修辞使用的表达效果(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四)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二、复习要点(一)修辞格及其作用中考修辞方法的考查重在理解运用,不是考概念本身,而是常与句子仿写、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等相结合,初中阶段要掌握以下8种修辞格及其作用,中考修辞知识与文章常识梳理。
1. 比喻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具体、形象,帮助读者深入理解。
2. 拟人把物当成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写物。
作用:使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
4.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的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楚;用它抒情,能激起读者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5.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作用: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7. 设问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引起人们注意。
8. 反问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反问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示肯定。
此外,初中语文课文还涉及借代、双关、互文、顶真等修辞格。
(二)表达方式与文学体裁1.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1)叙述分为概括叙述和详细叙述。
(2)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五种,此外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修辞知识要点复习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双关、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如比喻修辞的定义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
理解比喻的要点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的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同类性质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其次要把握各种辞格的特征,如排比的特征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且这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的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
再次要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指出这些修辞格,并能说明它们对表达思想内容的作用,如夸张的主要作用是: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共鸣;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同时还要注意辨析对偶与排比、设问与反问、借喻与借代等几组易混的修辞格。
如对偶与排比: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
对偶与排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两个……”,一个是“三项或三项以上……”。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是:设问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处,反问只问不答,答案自寓其中。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但没有明显的区别。
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是喻中有代;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修辞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
学习修辞、运用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命题思路导航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也常将辨析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其考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
今后,对修辞的考查将会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
所以,在复习中重点注意把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
典型例题解析例1 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有错误的一项是()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风和日雨、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青山的动态美。
【分析】此题既考查学生对修辞格的辨识,又考查学生对所用修辞作用的理解,是一道修辞方法的综合题。
做题时要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看各自运用什么修辞方法,二要结合语言环境体会所用修辞的作用,甚至结合全文内容去理解。
如A项运用反复修辞,作用理解十分正确,B项是对偶,其作用亦如此。
C项是反问,所表达思想感情是正确的。
最后我们来看D项,“出”字的确出神入化地写出青山的动态美,但决非是夸张的修辞,而是拟人。
【答案】 D【说明】这类题既应注重修辞的运用,又应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只有两者结合,深入分析,才能做准做好。
应予以重视。
例2 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分析】此题是对修辞方法是否正确运用的考查。
做此题时,必须结合语境去考虑。
如A项运用比喻,将“红润的脸蛋”比喻成“盛开的梨花”,本体与喻体虽然本质上不同类,但二者截然不同的颜色,使二者失去相似点。
因此A项运用“比喻”是不恰当的。
另外三项B、C、D分别是拟人、夸张、反问,运用恰如其分。
【答案】 A【说明】这类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修辞方法运用能力的测试,要做好这类题,首先要理解语句的含义,其次,选择合适的修辞格来介绍、描述这一事物。
关键就是看这一修辞运用是否合理。
故修辞的运用须紧紧结合语境来判断。
例3 (安徽省,2002)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仿写题,又是一道运用修辞题。
要做好这道题,既要注意仿写的相关规则:即仿写题也可叫做句式运用题,它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做此题又要注意运用修辞,就一分句而言,“你是一棵大树”,“你是一泓清泉”可推测下一句应运用含“是”字的暗喻句;就整句来看,又应运用排比的关联词,“如果……就……”最后还要注意围绕中心去仿写含有两种修辞的句式,即围绕“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这一主题而展开。
若经过这样的思考,就不难了。
【答案】①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②如果你是一朵花,就装着一分春色。
③如果你是一片云,就化作滴滴甘霖。
(答案可多种多样,但应注意运用修辞和句式正确。
)【说明】要做好这类题型,除了要掌握好仿写题和修辞的知识,还应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必须注意“观察”语言现象,重视语言积累,重视语感训练,才能更好地学习并运用语言。
例4 (陕西省,2001)对句子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比喻拟人对偶夸张B.拟人拟人对偶比喻C.比喻对偶排比比喻D.拟人对偶排比夸张【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别。
①句中把“银波”的形状比作“鱼鳞”,是比喻。
②句中把“根”富于人情味,“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是拟人。
③句中把“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作对偶,且前一分句与后一分句同样是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近。
④句中把太阳的温度夸大到“火”的程度。
这是把事物夸大的一种,这是运用了夸张。
【答案】A【说明】做这类修辞题目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像上面“分析”的方法,即逐句逐项地分析,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一种方法是直接筛选法,这种方法是若你一眼看出哪句是何种修辞,就给该句定位,用排除法即可确定,其他选项暂且不再过问。
总之,做这类题的前提是应熟练掌握各种修辞的类型及判别。
中考真题演练(01)1.(北京市东城区,2002)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甘肃省,2000)与例句的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
③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
④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哩!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3.(西安市,2000)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夸张)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4.(北京市,2000)由“蚯蚓”(或“伞”)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
要求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方法,字数50~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长沙市,2000)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比喻)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对偶)C.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设问)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拟人)6.(湖北省,1997)下列使用比喻修辞方法恰当的一项是()A.篇议论文结构严谨,犹如铜墙铁壁—样。
B.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C.爷爷的胡子似钢针,显眼得很,看上去俨然是条硬汉子。
D.被炮弹炸翻的阵地,就像草地里长满了蘑菇。
7.(山东省,1997)下面一段文字依次运用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大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儿比针鼻还小,老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怎么能与同学们相处得好呢?A.明喻夸张设问B.夸张暗喻反问C.明喻夸张反问D.夸张暗喻设问8.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在错误的一项是()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B.愿驰千里马,送儿还故乡。
(对偶句)C.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排比)D.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反问)9.对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是()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A.比喻反复对偶B.拟人对偶排比C.比喻对偶排比D.拟人反复排比10.从修辞角度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11.(江苏南通市,1997)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运用反复手法,表现了诗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12.给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选出一项最佳比喻句()核桃林散发出苹果般的清香,油润的叶子上,反射出点点灯光。
警戒的战士游动着,刺刀尖上一明一暗的亮光___________。
A.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B.就像一只追绕他的萤火虫C.正是他那双明亮的眼睛D.仿佛是天上闪烁的星星13.(辽宁省,1998)选出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形成对偶的一项()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风华正茂书生意气D.刺贪刺虐入木三分14.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入适当的歌,是一幅万紫千红的画,□□□□□□□□□,永是年轻,□□□□,永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