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当今反映社情民意

合集下载

关于社区网络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社区网络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社区网络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梁 凤 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社区事务管理中心摘要:当前,网络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其影响力、感染力越来越显著而直接,并成为新形势下社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

本文主要就江汉油田社区事务中心开展社区网络宣传的工作实际,重点分析了社区网络宣传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性总结了提高对社区网络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社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抓好社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社区网络;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6-0046-02当前,网络作为反映社情民意、了解舆论导向的有效平台,具有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传播空间上的无限性、传播方式上的多样性三大优点,它犹如社区工作的“情报部”,掌握舆论的“显示屏”,观察态势的“晴雨表”,反映诉求的“预警器”,是全面提升企业工作社会影响力、广泛对外宣传政策精神、统筹协调机关基层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受众人群多的特点而在企业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已成为新形势下社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社区中心网络宣传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何加强和改进网络宣传思想工作,是社区政工干部面临的新课题。

一、社区网络宣传工作的重要性1.是网络开辟了社区宣传工作的新领域网络具有受众关注度高和交互性强的特点,网络的出现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对热点事件乃至生活小事,人们参与意识极强,愿意通过论坛发帖和微信微博等传播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促使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让社会和居民了解企业概况、发展和工作情况,展示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资源优势,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区的经济效益。

2.是网络强化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时效性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声情并茂的立体画面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具感染力。

网络民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网络民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能给 出令 家属和公 众信服 的解释 ,却强 势要求 家属立 即火 化 尸体 ;官方的新 闻发布 语焉不 详 ,终于 酿成 比瓮安事件
网民们 交换信 息 、发表 意见 ,已成 为一股不 容忽 视的
在 近年 发生的 突发性群 体事 件中 ,网民们不 仅通 过 网
共舆 论 势 力 。而 且 网 民们 越来 越 不 满足 于 只 是说 说 而
l t rrtT e p e n I
在 网民人数 达 到40 亿 ,手 机上 网高 达23 亿人 的 中 .4 .3

的声 音将成 为常态 化 。政 府如果 不及时倾 听 网络的声音 , 将会 在工作 中处 于被动甚 至 出现 危机 。在 石首事 件发生 的 长达 8 个小 时 内 ,警方对 青年厨 师涂远 高的非正 常死亡未 O
法律 的保护是 网络民意
前数 字化信 息社会 中公众 民意表达 的便捷 渠道 。然而 ,好 比硬 币的两 面 ,网络民意 有其积极 的一面 ,也有 其复杂 的

最为关注的地方 。正是
因为网络 民意 的充分表
面。
网络民意 只能体 现某 部分人 的 “ 民意 ” ,而不 能准确
达 ,改变 了邓玉娇 案中
注民生的重要举措 。
舆论 通过 网络产 生全 国性 影响 ,进而形 成强有 力的 主流
意。 杭 州飙车案 是一桩 在媒 体和互 联网上 被高倍 放大 的命

同时 ,倾 听 网络声音 ,与人 民群 众直 接对话 ,可 以了 解 民情 ,汇 聚民智 ,为做 决策掌握 第一手 的材料 ,从而有 针对 性地做 好群众工 作 ,满足人 民群 众 的迫切需 求 ,同时 也将 大大激 发人 民群 众表 达意见 、参与政 治活动 的热情 。

浅议我国网络问政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浅议我国网络问政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浅议我国网络问政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摘要】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以网络作为介质的互动过程,是公众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形式。

网络问政在理论上主要借鉴了当代西方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经过我国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展现出活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认真研究网络问政发展问题将促进其进一步成熟,进而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府治理、社会发展等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网络问政;网络参与;民主监督;舆论引导一、引言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就成为人类的重要沟通工具之一,在这之后,互联网与政治的沟通也越来越紧密,这种沟通也慢慢成为广大网民的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在公布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数在2012年底已经达到5.64亿人,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42.1%。

一方面,从媒体发展的角度来讲,网络与政治的融合是一种必然,互联网既是一种传播方式,也是一种彻底改变民主进程的工具。

这种媒体的互动性鼓励更多的公民参与公众舆论表达、政府治理和决策。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媒体不断发展,公民意识也在不断成长,由此而汇聚的网络民意也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执政者也开始对网络民意日益重视。

网络问政这样一个新事物,慢慢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通过几年的成长,终于由隐性走向显性。

目前网络问政的主要方式是论坛,留言板,短信互动平台,博客,微博等等。

二、目前我国的网络问政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的网络问政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凸显了很多问题。

比如网络问政为政府提供了了解民意的新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官民双方的意见交流,政府通过网络可以快速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又比如网络问政这一新生事物不断督促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这将会使得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增强了官民互信;还有网络作为舆论和多元思潮的集散地,政府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大有作为,正确引导舆论方向,服务民生;最后,网络问政使得政府工作总在民众监督之下,这有助于官员的自查自省,有助于反腐工作的推进。

网络舆情分析掌握社会热点与民意趋势

网络舆情分析掌握社会热点与民意趋势

网络舆情分析掌握社会热点与民意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成为了社会热点与民意趋势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舆论动向,从而准确把握社会热点和民意趋势。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一、网络舆情分析的重要性1.洞察社会问题:网络舆情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洞察社会热点和问题,及时发现和了解民众关注的焦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情分析成为了解社会民意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准确了解社会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2.预测发展趋势: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可以预测社会的发展趋势。

社会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意和社会氛围,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可以辅助决策者预测未来的发展走向,为社会发展提供依据。

3.引导舆论导向:网络舆情分析可以帮助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引导舆论导向,消除不良信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通过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可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引导舆论朝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二、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和工具1.舆情监测:通过舆情监测工具对网络上的舆论进行实时监控,搜集有关信息。

可以利用专业的舆情监测软件或工具,如“百度指数”、“微博热搜榜”等,进行舆情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2.情感分析:通过情感分析技术,对舆情文本的情绪倾向进行评估。

可以将舆情文本分为正面、负面和中性,以评估舆论的整体倾向。

3.热点挖掘:通过数据挖掘的技术,发现和分析网络上的热点话题。

可以利用热点挖掘工具,如“微博热搜榜”、“今日头条”等,发现用户关注度较高的话题并加以分析。

4.社交网络分析:通过社交网络分析技术,研究用户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社交关系、评论和分享行为等,了解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和舆论引导者,从而更好地把握舆论走向。

三、网络舆情分析的影响1.政府决策:网络舆情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政府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了解民众对政策的看法和评价,及时调整自身的政策,以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

如何反映社情民意

如何反映社情民意

如何反映社情民意反映社情民意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收集、总结和表达人民群众的观点、意见和诉求,帮助政府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途径:1.民意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和采访的方式,广泛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看法和态度。

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中进行,涵盖各种社会问题和政策议题。

调查可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确保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社会舆论分析:通过对社交媒体、新闻报道和专家观点的分析,了解公众对一些事件、政策或社会问题的反应和看法。

利用网络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全面地把握社情民意的动态变化和趋势。

3.公民听证会:邀请人民群众参与政策评审和决策过程,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这种方式能够直接听到民意的声音,让人民有参与感和代表感。

4.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了解和倾听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的声音。

这些组织通常代表特定群体或利益,他们对社会问题和政策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见解,政府可以主动与他们对话,获取更多的民意信息。

6.座谈会和公开听证:定期组织座谈会和公开听证会,邀请民众代表、专家学者、权益保护组织和企业等各方参与,就特定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

这些活动可以提供多种观点和意见,有助于了解社情民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7.媒体监控和调查报道:媒体是重要的信息传递渠道,以新闻报道和社论的方式,反映社会问题和民意倾向,起到监督和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政府可以关注媒体的观点和报道,及时调整政策和改进措施。

8.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表达意见、集结力量和推动变革的渠道。

政府可以主动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在线民意调查、协商和互动,倾听和回应公众关切。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反映社情民意的方式和途径。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确保民意的广泛、准确和有用性。

同时,政府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社情民意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不仅听取民声,更要转化为真正的政策和行动,为人民谋福祉,推动社会进步。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思考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思考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思考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3/2009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思考闫平Ξ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日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

网络舆论是反映社情民意的公共舆论空间,它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有利于促进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同时,网络舆论又会引发情绪型网络舆论蔓延、网络假新闻混淆是非、网络舆论“话语权”被少数人垄断等消极的社会效应。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必须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大做强重点网站及论坛、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快速反应的舆论引导机制、不断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网络舆论;引导;管理作者简介:闫平,济南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邮政编码250102)中图分类号:TP393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359()-03在当代社会,,深刻影响着社会舆论的形成。

“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随着媒介功能在网络环境中的充分拓展,网络传播日益形成了新的“舆论场”,给舆论宣传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网络舆论是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主的网络新媒体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舆论形式。

网络媒体是网络舆论的载体,公众(网民)通过网络媒体对某些涉及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的社会问题以及焦点性公共事件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带有某种倾向性的网络舆论。

在强大的网络信息时代,迫切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与管理,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网络平台上,网络媒体综合运用时间和空间手段来评价新闻事件,尽可能多地为网民提供发表言论的场所和机会,从而推动了网络舆论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一种新的对话机制和舆论空间。

网络舆论作为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党和政府及时了解舆情,体察社情民意。

基层政法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建议

基层政法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建议
( ) 二 分类 1 根据 舆论 的影 响力 来划 分 , 、 可分 为 重大舆 情 与

政法 干 警 舆情 是 指 政 法 干警 职 务行 为 或 个人 行 为 引发 的网络舆 情 , 中个人 行 为 因其 政法 干警 的身 其 份 , 以会 引发 网民对 政 法机 关 的评 价 , 被 归入 政 可 也
社会 形象有 关 的舆情 ,基层政 法 机关 开展 一项 活动 , 出 台一项措 施 , 可能会 引发 网络舆 情 。

政法 网络舆情 的定 义及 分类
( ) 一 定义
政 法 网络 舆情 ②是 指 基 于 网络表 达 和传 播 的 , , 与 政 法机关 、 法 干警特 定 身份 或 司法案 件有 关联 的各 政 种 情绪 、 意见 和态 度 。
《 海检 察》 2 1 青 0 0年第 1 期
法治 长廊 青 海 检察
( ) 一 突发性 的特 点 使得 基层 政 法机 关措 手 不及 。 网络舆 论 的形成 往 往 非 常迅 速 ,一个 热 点 事 件 的存 在 , 上 网 民情 绪 化 的意 见 , 可 以成 为 点 燃 舆 论 的 加 就 “ 火索 ”这种 突发 性使 得基 层政 法 机关 往 往措 不及 导 ,
般 舆情 是 指 仅 在 当地 小 范 围 内传播 和表 达 的
舆情 , 其影 响小 , 持续 时 间短 , 层政法 机 关应 坚持 以 基 我 为 主 , 动采取 措施 应 对 冲击 。 主 2 根据 舆情 的 主流倾 向来 划 分 , 、 可分 为正 面舆 情
与负 面舆情
些政法工作信息公布之前 , 可依工作经验对可能引发 的舆 情作 出预测 , 提前 做好 应对 准备 。 并
青海轻察 法治长廊

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制度

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制度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政府对此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据此制定相关政策的一种民主参与机制。

在我国,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与人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本文将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内涵、意义、现状和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内涵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民参与:公民有权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政治生活。

2. 政府倾听:政府要积极倾听公民的声音,关注民生,尊重民意,真诚回应公民的关切和期待。

3. 信息收集与处理:政府要对公民反映的社情民意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4. 政策制定与实施:政府要根据社情民意的反馈,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 反馈与监督:政府要将政策实施的效果反馈给公民,接受公民的监督,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策。

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意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1. 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通过收集和分析社情民意,政府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民生需求,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 增强政府公信力:政府倾听民意,回应民诉求,有利于树立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

3. 促进社会和谐: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助于政府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 拓宽公民参与渠道: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为公民提供了广泛的参与渠道,使公民能够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

5. 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级政府纷纷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确保社情民意渠道的畅通。

2. 公民参与意识不断提高:随着民主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公民积极参与到社情民意反映中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网络社情民意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探析

网络社情民意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探析
导人第一次通过互联网与公众交流对话 ,从此拉开大公民真正感到 了“ 了不 说
网络反映社情民意、 了解社情 民意的序幕 。 映社情民意是 白说 、 反 问了不 白问”大大激发了民间参政议政的热隋。 ,
人民政协履行职能 的重要方式 ,如何利用网络社情 民意 向 拓宽了民间诉求渠道 , 缓解了社会矛盾压力。 “ 为川者 ,
民主决策 、 阳光行政等方面起着 民主监督 的作用。从 “ 黑砖
提 高思想认识 , 重视和加 强网络运用。反映社情 民意工
窑事件” 相关政 府官 员的撤职 、 复职 、 再撤职到“ 天价香 烟局 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 的重要形式之一 , 是协 助党委 、 政府 长” 被查处 , 公务员 出国“ 从 考察 门” 一夫二妻” 到“ 区委书记 掌握实 际情况 、 了解群众意愿 的重要 渠道 , 是密切 党委 、 政 成为阶下冈 , 网络监督一次又一次展现 出巨大 的威力。在网 府与人 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手段 , 是实现 民主决策 、 科学决策 络 面前 , 人人都是新 闻记者 , 各个政府官员都可能成为被监 的重要环节 。各级政协组织要充分认识网络社情 民意的重 督对象 , 一个全民舆论监督 的时代已经到来 。 要意义 , 主动适应 网络社情 民意 的新要求 , 认真研究 网络社 情 民意的新特点 , 时反映 网络社情 民意 , 及 让党委 、 政府及 时了解 网络社情民意的“ 向”促进党委 、 风 , 政府科学 民主决
加 强政 协 网站 建设 , 断 完善 网络 社 情 民意 的收 集 与反 不
二、 要高度警惕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控制 和垄 断信 息越来越 困难。 网络舆情 的“ 而 信息轰炸 ” 和 间和精 力去消化 这些信 息。 如果 政府主管部 门不注重对 网 络舆 情的监 管 , 不能及 时对其进 行梳理 和正 确引导 , 公众 就有可能被虚假信息所误 导 , 导致 民意 的非理性 和非规范 性 。如果不能尽快制止 网络虚假信息 的蔓延 扩散 , 很有可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要点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要点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要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情民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决策和治理中,也需要关注民意信息,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而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确保所反映的信息真实、全面、客观。

为此,我们需要重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要点,并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以下将重点探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要点。

一、准确收集信息准确收集信息是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科学地选择调查对象、确保调查问卷的设计合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等。

只有收集到准确的信息,才能够真实地反映社情民意,为政府部门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

二、多渠道获取信息要全面反映社情民意,就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除了传统的问卷调查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舆情监测等方式,获取更广泛、更真实的民意信息。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并反映民众的诉求和意见。

三、及时发布信息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信息需要及时发布,让公众了解民意的真实情况。

这不仅可以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还可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舆论平台、政府网站等方式,及时向公众公布所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信息。

四、加强信息分析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信息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民意动态。

在信息分析阶段,需要注重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推测。

只有真正理解信息的内涵和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指导决策和改进工作。

五、建立健全的反映机制建立健全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机制至关重要。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信息收集、发布和分析机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也需要建立舆情应对机制,及时处理社情民意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和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六、加强舆情引导在反映社情民意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舆情的引导和引导。

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和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各界关注重点问题、理性表达意见,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制度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制度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和《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第三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政协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收集、整理和分析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决策机关提供科学、客观、真实的决策依据。

第四条市政协办公室是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市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各区市县政协、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市政协委员要认真履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职责。

二、工作职责第五条市政协办公室定期研究、部署和检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指派相关科室负责社情民意信息的收集、整理、编撰工作,为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创造条件。

第六条各区市县政协积极做好社情民意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上报工作,主动联系市政协办公室给予相应的指导。

第七条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组织委员了解和收集社情民意,并有计划、有重点地收集、整理、报送委员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

第八条市政协各参加单位积极参与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积极报送本党派、团体的社情民意信息。

第九条市政协委员要积极履职,充分发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主体作用。

三、收集来源第十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收集来源主要包括:(一)政协组织调研视察中了解的;(二)政协委员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收集的;(三)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各区市县政协、市政协各参加单位报送的;(四)通过新闻媒体、网络、信函等途径收集的。

四、处理流程第十一条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信息,市政协办公室应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并分送相关领导和部门。

简谈反映社情民意的途径和方法

简谈反映社情民意的途径和方法

简谈反映社情民意的途径和方法----郑应强2002年04月10日浏览次数:424李瑞环主席在全国政协八届十三次常委会议上,再一次强调政协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要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作为政协和政协委员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他还指出,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人民政协充分履行好职能,发挥优势,对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要认真领会,进一步加深对政协反映社情民意重要意义的认识,根据政协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固有的独特优势,切实而不表面地做好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

一、政协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意义人民政协的主要工作是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

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确定为政协和政协委员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是人民群众的意愿,是执政党和政府的需要,不仅体现了人民政协性质的根本需求,是发挥政协组织的特点和优势的有效形式,是政协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而且是近年来各级政协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政协工作新路子而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观点,这对于各级政协和政协委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主要职能,特别是加强监督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概括起来,有如下四个方面:一、反映社情民意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党委和政府的决策要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利益,必须在广泛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进行。

政协加强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有利于党委和政府更加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民意的政策措施。

二、有利于更好地履行政协职能,增强政协工作的活力。

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开展,必然推动政协工作更加面向群众,更加联系实际,从而使政协在履行职能中能更好地反映群众的愿望,维护群众的利益,使政协的职能与作用发挥得更好。

三、有利于提高委员的素质,增强参政议政能力。

关于加强网络舆情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网络舆情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网络舆情工作的意见为提高社会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做好网络舆情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

加强网络舆情工作是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加强网络舆情工作,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互联网迅猛发展的高度重视,又表明了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二)加强网络舆情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要求。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互为平台,传统媒体普遍开设网络版,网络媒体大量转载传统媒体的信息,使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传播主体多元化、大众化和传播渠道多样化,使每一个人都能通过相关传播渠道,成为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主体。

网络已经成为群众表达诉求的新渠道,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新形式。

互联网逐渐成为热点事件源头,据国内权威研究机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近年来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全国关注炒作的社会热点事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此数据还有继续上升趋势。

化解社会矛盾、密切干部关系,迫切需要加强网络舆情工作。

(三)加强网络舆情工作,是为我区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新闻网站建设引导网络舆论,认真听取网民意见建议改进社会管理工作,积极办理网民反映问题推进依法行政,舆情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促进了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实施细则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实施细则

关于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实施细则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全国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和《全省政协系统信息工作考评办法》,结合我县政协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做好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有利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实行民主监督,防止和遏制消极腐败现象;有利于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二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政协委员围绕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政协专门性的内部刊物和专用网络等报送渠道,就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有效手段。

第三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第四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应坚持:一要注重质量。

着眼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认真分析提炼,形成能充分反映需要中央和地方决策部门了解的有水平、有分量的社情民意信息,为各级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二要真实准确。

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实事求是,原汁原味地反映;三要突出特色。

注意界别性,避免一般化。

注重发挥政协的特色与优势,重视反映其它渠道不易掌握、不易反映、难以得到的社会情况和群众意见;重视反映统一战线内部中、高层人士的意见;重视反映不同界别和特殊群体的需求;四要讲求实效。

做到收集快、整理快、报送快,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一事一报,急事急报,必要时跟踪连续报。

吴国良:关注网络民意扩大履职空间

吴国良:关注网络民意扩大履职空间

吴国良:关注网络民意扩大履职空间作者:暂无来源:《人大研究》 2016年第7期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镇人大吴国良撰文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强调,“网民来自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

我国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

互联网已成为汇集民意的重要平台,珍惜网络民意,集中网民智慧,重视网民诉求,已成为改进执政方式、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课题。

作为代表民意的国家权力机关,更应高度关注和重视网络民意,以适应网络时代参政议政的新要求,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成效。

文章说,网络民意是推动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推力。

首先,网络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

随着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网络的快捷性、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日益成为社会重要的信息来源、知情渠道和表达平台。

“网上两会”“网上议政”“网上民意”等互联网政治方兴未艾。

越来越多的网民借助网络,参与重大事件,反映社情民意,表达自身诉求,网络民意已成为推动民主政治进程的新生力量。

其次,网络成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渠道。

互联网在党政和群众之间架起直通的桥梁。

网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听民声、知民意、察民情、集民智的新渠道,网络的广泛性、草根性和趋向性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通过在线交流、发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帖子等方式与民直面交流,通过网络向网民征集破解重大问题的“民间智慧”,通过网上信箱、在线互动、QQ 聊天、问卷访谈等形式,形成民意搜集的“快速通道”。

民族宗教舆情工作之我见

民族宗教舆情工作之我见

民族宗教舆情工作之我见□ 文 / 云南省民族宗教信息中心 郭子孟互联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科技、经济、社会和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

随着网信技术的飞速提升和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社会各领域的渗透更加广泛和深入,许多社会矛盾已由网下转移到网上,由此产生了众多网络舆情并给国家和社会治理带来很大影响。

由于民族宗教领域的特殊性,网络舆情工作成为了当今民族宗教工作中新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做好民族宗教舆情工作的几点体会与见解。

一、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和我国舆情工作基本形态舆情是舆论情况的总称,是指团体与个人对社会中各种现象与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

许多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反过来,舆情又会影响民意的形成。

网络舆情是当今社会舆情的主要凸显方式,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直接反映。

网络舆情主要出现在新闻报道、社区论坛、博客微信等平台上。

由于网络媒体与报纸、无线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进入门槛低、信息规模超大、信息发布与传播迅速、参与群体庞大、实时交互性强等特点,为舆情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

根据研究概括,当今网络舆情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自由性。

互联网的开放性,为网民提供了随意发表意见和表达情绪的条件,平等自由度强;二是交互性。

网民互动,引起各种观点和意见相互交锋、碰撞、争论、攻击、点赞,形成舆论的热点、焦点,经常出现你来我往、热火朝天的局面;三是多元性。

舆情内容牵扯面广、涉及领域多,主题宽泛,各类网民参与,往往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况;四是偏差性。

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有的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且容易相互感染,人为发泄私愤的失实言论和图谋不轨的虚假信息可能在众人响应下形成有害舆论,误导民众后造成不良后果;五是突发性。

一个事件的发生加上情绪化意见的发表和网民互动,就会点燃一片舆情,并迅速形成强大的意见声势和影响力,很难引导和管控。

正义网全国政法网络舆情监控案例解析

正义网全国政法网络舆情监控案例解析

正义网全国政法网络舆情监控案例解析2009-04-16 14:55 来源:比特网作者:【网友评论4条查看】点击分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正在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

调查表明,当前80%的网络热点与政法有关,往往一个细小的案件,经过网络的发酵,随即演变为震动各界的社会热点事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正在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

调查表明,当前80%的网络热点与政法有关,往往一个细小的案件,经过网络的发酵,随即演变为震动各界的社会热点事件。

越来越多的案件当事人也通过网络来传播和放大自己的声音,这已成为网络时代控告、申诉等信访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

化解舆情危机,做好政法领域舆情民意的趋势研判,是现阶段摆在政法机关面前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网络舆情监管势在必行1. 互联网的特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络新闻使用率为81.5%,用户规模达到2.06亿人,在网络应用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网络音乐使用率。

网络新闻阅读率比2007年12月增加了8.8个百分点。

显然,两亿多的中国网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舆论力量。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风云变幻,传递对国计民生的关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今天,网友言论之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

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2. 互联网舆情监控面临的挑战近年来社会上发生了多起涉及政法机关的事件,如瓮安事件、上海闸北袭警事件、浙江玉环围攻警署事件、云南孟连7.19事件等等。

在有关这些事件的网络舆情中,尽管某些网络言论的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辱骂、攻击政法机关,甚至制造谣言,混淆视听,激起网民对政法机关的不满与愤怒。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案例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案例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案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案例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政府机构而言,了解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作用和应用,对于改善和提升政府管理水平、优化政府服务、增强政策执行效果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么理解这个概念呢?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指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了解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意见建议,形成一套中央到地方、上下衔接的反映机制,有效解决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简而言之,就是让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了解人民需求和意愿的反馈机制。

下面,我想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在某一地区,由于当地居民减少,市场经济不景气,发展缓慢,而且有一些涉及到政府部门管理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导致了当地居民的不满初步如下:1.企业对环境影响过大,造成了当地空气和水质的污染;2.政府部门对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了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增加;3.当地居民的医疗服务和公共教育等方面没有得到保障。

对于当地政府而言,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认真对待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就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让居民的意见建议得到及时并且正确的整理、反馈和处理。

首先,为了方便居民反映他们的需求和意愿,政府可以通过启用公示版块、“12345”热线、意见书、互联网等渠道,让居民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反馈。

而政府部门则需要在这些渠道中挑选出最重要、最紧急的问题,予以优先解决,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执行效果的高度可行性。

其次,政府在与市民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向他们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解决方案,让居民清楚了解政府在处理问题时的具体措施和时间框架,并且在解决问题时回应他们的关切和期望,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得到了有效地反映和处理。

最后,政府需要严密的组织协作机制,加强与相关各利益群体、社会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形成一套跨部门、跨领域、上下衔接的反映机制,保证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灵活性、有效性和实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网访民意下网解民忧
网络是当今反映社情民意、加强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是各级领导干部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

通过网络这个载体,拉近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使老百姓可以直接向领导干部建言献策、表达诉求。

网络政治,其实质是一种民主政治,是在高科技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新途径。

可以说,我国互联网政治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新表现。

网络问政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

网络问政是否被重视,体现出领导干部是否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否善于从新生的信息交流渠道中捕捉民众智慧,倾听民意民声。

面对日益增多的网民留言,推动网络问政常态化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推进,谁把握了网络,谁就把握了未来。

作为领导干部,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网络问政。

具体讲要做到“三化”:
一是领导上网要经常化。

当今时代,互联网是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

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充分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

领导干部,除了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外,还要养成上网这一“第五习惯”,能够通过网络对社会舆情做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分析判断。

领导干部上网
既要靠自觉,还要靠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鼓励大家上网。

二是解决问题要常态化。

网络问题,现实解决。

领导干部既要“上网访民意”,更要善于“下网解民忧”。

要采取措施把网络中发现的问题转入现实工作渠道加以研究解决。

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尤其要经常性督促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干部群众通过网络反映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是反馈机制要制度化。

保证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建设是关键。

要对网民留言办理方面建立相关的机制和制度。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有专人收集网民留言,党委政府“两办”的督查室要予以查办和回复,并制定网民留言批示件上网回复工作规则和流程,从受理内容、回复程序、回复原则、跟踪回复等方面进行规范。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网民有效留言的收集、督促落实和网上回复的力度,明确专人,落实责任,完善制度,使网络成为群众与党委政府互动的重要平台。

网络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深刻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

只要我们正确看待、积极应对、善于利用,他将很大程度地提高行政效率、密切党群关系、推进民主政治、促进社会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