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如何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青峰山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课题的提出
1、现状及趋势:语言表达能力既是学习语文的难点,也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我们常常觉得学生语言欠佳、文章不美,主要原因就表现在学生的表达能力欠缺。
2、我校的现状及改革要求:我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表达现状令人堪忧。学生在课堂上,尤其是语文课堂上不会完整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新课改的形式下,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能力方面进行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语言的表达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本课题的焦点就放在对学生课堂语言能力的表达上。训练学生如何说好完整的一句话,流利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人的表达能力尤其是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前提,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其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来说,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条理、自如、恰当语言表达就逐渐成为了现代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语言表达能力表现了人的外在素质在日常生活的各项社会活动中,一个人与其他人主要的交流方式就是言语的表达,这是一种基本信息的传递方式。而在当下,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时候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成为了展现自己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本身来说,加强表达能力,也是提高成绩的有效抓手。
二、实施方案
1.倡导阅读积淀:“我爱读书!”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从读书开始,我们要倡导读书,厚积薄发,博闻强记,学会阅读,陶冶情操,我们将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风景和文明的遗存中纵情徜徉、自由欣赏,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需要搜索、归纳、提炼、升华”。就语文学科而言,首先要树立“以读为本”的学科思想,“新课标”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师要把学生自主读书作为阅读教学最主要、最经常的活动,课堂上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增加学生的独特体验,在读中进行语文教育,增加学生的积累和沉淀,肚子有墨水才,能表达出
来。在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表达能力。
2.朗读法。汉语言模糊性、混沌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音乐性,非读不足以传出其特有情趣。古人就很注意沉浸在语言里面吟诵把玩,“因声求义”、“因声解文”。新时期语文教学应很好地继承并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朗读不单是一个出声读的过程,而且还伴随着思维、情感的积极参与。小至一个句子,大至一篇文章,其语词表达的准确性、分寸感乃至语言的风格韵味等,只有反复去朗读揣摩,才能得到深切的体悟。
1.比较法。
评价一个词语、句子表达的好坏,靠什么?靠语境。脱离了一定语境的语词,无所谓好坏。九年义务教育新大纲“阅读训练”明确要求“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极其重视对学生进行揣摩语境义的动态语言训练。比较法,就是一种训练语境义的有效方法。请看《天上的街市》中的一句诗:“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句诗中的“朵”是极其平常的一个量词,用在此处好在哪里?不妨让学生把“朵”更换为“颗”试一试,经过比较品味,学生会意识到,改成“颗”虽然顺嘴,但读到“朵”时产生的那种奇妙的联想———流星如行云般的大而慢、如鲜花般的美而灿就找不到了。自然,对“朵”的特殊语境义就认识深刻了。
2.“模拟”法。
尤其是一些动词,用得贴切生动,怎么个贴切法,这可以启发学生用动作模拟一下。在模拟动作的过程中,对词语选用的妙处就会有深切的体会。比如《听潮》一文写“海睡”时,用了两个比喻句:“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这两个比喻句好在哪里,是教师去大讲特讲,还是让学生用手势模拟一下?恐怕还是后者效果更好一些。学生在用手势模拟“拂”、“飘”的动作情状时,就会体会到一种阅读的喜悦。
3.“想像”法。
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的比重较大。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怎样才能让学生透过语言符号感受到作品丰厚的形象呢?这就要靠想像训练。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65页)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教材选了一篇散文《山的那一边》,写一支部队开进了穷山沟,给山村带来了现代文明。文中有一段文字:“这些当兵的,居然每天都洗脸,每天都扫院子,还扛个铁锹修路。”很显然,“居然”在这里用得比较传神。但让学生说一说怎么个传神法,他们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是我启发学生围绕“居然”一词,充分展开想像,在大脑中展现画面。于是有同学回答:“我眼前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群当兵的在洗脸,村里的男女老少远远围成一圈挤着看,他们面带惊异,指手画脚,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好像在打量一群‘外星来人’。”这样一经想像,“居然”一词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且学生对山民的愚昧落后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5.“改写”法。
改写训练有好多种方式,比如长短句的互改,整散句的互改,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句式改写,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的人称改写等等。我们在这里主要谈谈由“委婉表达”改为“直接表达”的改写法。汉语言表达讲究含蓄隽永,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忌表达的平淡无味。而学生作文常常平铺直叙,语言苍白无力,不会含蓄表达。因此,阅读教学中抓住时机进行“由曲变直”的改写练习,让学生切实体会委婉语、含蓄语的表达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的老师》一文中,叙述“老师给我们排除纠纷”一件事时,开头一句是:“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作者真的考虑过“不值得提它”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这样说呢?不妨让学生进行“由曲变直”的改写,把句子改写为“有一件小事,我觉得有必要值得一提,回想起来,那时占据过我的心灵。”这样两相一比照,不待老师细讲,学生对委婉表达的妙处就切实领悟了。
6.“设计”法,或叫“角色置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