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与政策60年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发展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前 30 年 ( 1949-1979 ) 后 30 年 ( 1979-2009 )

(一)前30年 ( 1949-1979 )

反映三个阶段经济发展和制度变革的需要。

第一个阶段为1949-1952年;

第二个阶段为1953-1957年;

第三个阶段为1958-1978年。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经济政策

这一时期的经济学,一方面围绕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改造民族资本等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前期条件的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围绕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为推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行研究。

1953-1957年:向计划经济转轨的经济政策

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要特点:及时转入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建设。

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

1958-1978年: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政策

强调“一大二公”。认为公有制制度下的计划经济以及完全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体制是唯一正确的。“左”的思想逐渐发展。

特别是在文革时期,“左”的思想和理论发展到顶峰,主流思想是政治第一,经济第二。“以阶级斗争为纲”。主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承认“价值规律”的经济学家受到了严厉的批判。

(二)后30年( 1979-2009)

经济政策理论围绕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理论与政策的变化阶段: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1978-1983)

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1989)

3、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1989-1992)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1997)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1997-)

进入新世纪,2002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16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战略思想。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16届3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005年16届6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6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中国共产党的17大全面系统阐释了科学发展观,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的新突破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在这一阶段,经济学界围绕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自主创新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对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收入分配问题、区域差距拉大问题、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农业发展滞后等问题进行研究。

总之,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学围绕和谐发展问题,全方位、多视角地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