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提升农民工培训质量的探究与实践.doc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民工成为了中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
然而,由于缺乏相关职业技能,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面临着许多困难。
为了提升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和生活质量,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逐渐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待。
一方面,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推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通过设立培训机构、提供培训课程等方式,为农民工提供了一定的培训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自身的种种原因,如经济压力、时间限制等,许多农民工并没有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经验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培训内容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紧密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农民工提供符合实际需求的培训课程。
其次,培训形式要多样化,既可以开设面授课程,也可以结合在线教育等新兴形式,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此外,培训机构应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
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问题与思考虽然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
首先,培训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一些培训机构只注重利润,忽视了培训质量,导致农民工培训效果不佳。
其次,培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创新,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提高农民工的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培训后的就业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农民工需要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未来展望面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和探索解决之道。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制定相关政策等方式,为培训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保障。
其次,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形成多方参与的良好局面。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探究与思考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探究与思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工数量逐渐增多。
然而,农民工往往缺乏职业技能和对现代产业的了解,致使他们的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都相当低。
针对这一现象,各级政府及社会组织纷纷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技能和工作水平。
而实践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挖掘农民工潜能许多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任何潜能。
对于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者来说,应该把挖掘农民工的潜能当做优先考虑的问题。
比如,通过多方面了解和考察,发现一些农民工拥有相当优秀的手艺或是特长技能,那么就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磨练、提高,从而体现他们的潜能和实力。
二、加强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形式和方式十分重要。
一味地奉行传统的课堂教学,同样会让农民工失去兴趣。
因此,提高培训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举办锻炼、比赛、游戏等形式的活动;建立实验室、科技馆等非传统的培训环境;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等,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农民工对培训的积极性。
三、引导成为职业经理人在培训时,要从专业技能培训向职业经理人培训导向转型。
职业经理人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要有管理、商业、市场等综合能力。
通过培训,可以帮助农民工更好地了解工作市场和产业发展趋势,从而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工作计划、管理方案等,进而可以成为职业经理人。
四、实现就业对接培训不是目的,就业是认真的工作目标。
因此,要通过实现就业对接,将培训与产业对接起来,真正让劳动者通过培训获得职业技能提升,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要联系各地市场需求,为农民工寻找更广阔的就业市场,并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提高农民工对市场供需的感知度和匹配度。
五、鼓励自主学习和创新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料,鼓励农民工自主学习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自觉地开展创新研究和实践,从而更好的适应现代市场,为自身工作创造更大价值。
高职院校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思考
与地 方政 府加 强合 作 ,全面提 高培 训 的 有 性 古 效
培 训 是获 取技 术 与技 能最 普遍 和 最 主要 的途 径 。 中央政 府 出台的农 民工培训 规划 ,折射 出构建 农 民工 培训体 系的 紧迫性 与艰难性 。农 民工培 训的 紧迫性 主 要表 现在三个 方面 :从 长期来看 ,广 大的 以务 农 为主 的农 民只有接 受相 应的技 术与 技能的培 训 ,转 变成 现 代工人 ,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村乃至 中国的持续发展 ; 如果 中 国 由大 量 没 有 或 只有 较 少 培 训 的农 民工 充 当 “ 现代产业 工人”主体的生产领域 ,中国企业 的产 品质 量将 难 以参 与 日益 开放 的世界 市场 的竞争 ;从整体 上 看 ,农 民工作为个 人存在 着重 新 回到 农村 ,成为 以务 农为 生的农 民 ,但是农 民工作 为一个 整体 已经不 可能 全部 回归农 村 。因此 ,建立一 套适合 农 民工特点 的培 训机 制势在 必行 。 但是 ,构建 农 民工培训体 系绝 非易事 。首先 ,农 民工是一 个具有 流动性 、模糊性的庞 大群体 。其次 ,农 叫 民工培训 涉及 的主体 至少包括 农 民工 、企 业 ( 中介 及 机 构 )与政 府三 个层 面 。这些 因素 决定 了建立 农 民工 培训 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任务 ,必须 由政府 牵头 , 倾 全社 会之力 来实现 。高职 院校作 为农 村劳动 力转移 的重要培 训基地 ,有 先进 的教学培 训设 备和优 良的师 资力量 ,一般 与 当地 教育局 、工商局 、劳动和 社会保 障局 等农村劳 动力转 移 的主要培 训管理 机构 ,有很 好 的合 作关系 。政府搭 台 ,高职 院校唱戏 ,已成 为解 决 农 民工培训 的一 个重要渠道 。 近年来 ,深圳 、青 岛等沿海 发达地 区的地方政府 , 充分 发挥高职 院校 作用 ,在农 民工培 训方面 积极 拓展 渠道 ,完善各 项 体制 ,取得 了突 出的成效 。
县级中职学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2012-06百花园地县级中职学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的研究与实践文/李耀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大军的主体,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偏低,缺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影响了农民工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规模和速度。
因此,充分发挥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城区优势,开展农民工教育与培训,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
一、县级职教中心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地位和作用1.县级职教中心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是国家赋予中职学校的一项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
国务院的英明决策为县级职教中心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指明了方向。
枝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在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自2005年我校实施“阳光工程”培训以来,累计培训转移农民工近3000余人次,其中就地转移800多人,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外地经济区域输送2000多人,为我市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跨地区转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县级职教中心是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前沿阵地和主力军和城市中等职业学校相比,县级职教中心是农村新生劳动力培养的前沿阵地。
县级职教中心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其招生对象主要是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初中毕业生,其毕业生主要是就地安置或异地安置到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
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县级职教中心在开展农民工培训的规模和质量上所发挥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3.县级职教中心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有利条件和优势相对于其他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县级职教中心是政府主办的专门教育机构,是国家重点扶持的。
浅析中职学校做好农民工培训的策略
机构、教育方法不完善、社会相关政策不足、农民自身学习意
与此 同时,培训 内容还必须考虑到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工 作 经历 。近些年 ,不少初 中、高中毕业生从农村走 出来 ,加入 了农民工大潮 。相较 于年龄稍长秀儿农 民工,他们 的学 > - j - 能力 与个人文化基础 更好 ,更容 易通过培训获得新 的技术能力,进 而成为 市场上亟需的技术型人 才。而对于那些年龄偏大的农 民 工群体 ,进行授课 时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学 习能力与接受速度 , 将授课进度调整到合理的速度 上,通过他们更熟悉、更容易接 受的方 法开展培训 。此 时还可以充分发挥这群人吃苦耐劳、工 作 经验丰富的特点,用大量 实践型教 学取代理论知识传授 ,进 而实现教学难度 的降低 。 2 . 2深入 了 解相 关政策,与政府有关部 门 开展合作教 学 农 民工培训 是国家相 关政策的具体要求,也是解决工业领 域劳动 力不足现象的有效手段 。从 实际情况上看 ,北上广等经 济发 达城市对农民X - 的需求量更大,每年南下谋生 的农 民. Y - - 也 在 不断增 多,所以有 关地 区的职业培训机构应重点加强相关教 育体 系的建设,通过 与当地政府部 门 合作来完成农 民. Y - 的 接 收 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 ,为农 民工提供就业服务是政府亟需解决 的问题 ,而中职培训正是为解决这 类问题提供 了一个行之有 效
识不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造成的。对 多数农 民工来说 ,参与培 的 方 法 。 训学 习并不能改变他们投身的生产行业 ,也无法帮助他们获得 开展培训的 中职学校应先到相 关部 门进行审批和 学习,确 更 高的经济收益 ,对一些年龄偏 大的农 民工来说 ,学习本身的 保 能深入 了解农民工培训 的有关规 定,使培训 工作 与政策实现 难度 也使 得 他 们 无 意 参 与 。 紧密结合 。其次 ,中职院校培训经验 的积 累需要 与有 关部 门进 此外,农 民工培涉及教育、农 业、工业、城 乡管理等 多个 行及时分 享和反馈 ,这样 能帮助政府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就业帮 部 门,是 一项综合性强 的整体性工作 。是以相 关 中 职 学校在开 扶政策 ,进 而帮助农 民_ 1 - 找到合适 自己的工作。第三 ,根据政 展农民工培训 时,必须征得各个部 门的共 同许可,而在 实际操 策 内 容 ,相 关部 门 应对开展农 民工培训 的中职院校进行一定的 作中,由于涉及 范围大,各项政 策分工不清、权 责不明,人员 资金技术 支持 ,从而确保农 民工不会 因为培训费用过 高而放 弃 调动范围广等问题 ,很难实现培训体 系的规模化 和条理化 。这 接 受教 育,进而努力实现农民工上 岗 前 的技术水平提 高和专业 种情况下, 中职学校很难在培训过程 中获得 实际性的帮扶 指挥 , 教 育普及 。 也很难在发生 突发: 事件时进行及 时妥善 的处理。换 言之 ,培训 2 _ 3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调动农 民5 - 参与积极性 体 系与机 制的不完善使这项本就复杂的工作 变得更加 困难 ,在 从 目的上来说,开展农 民, Y - 培训就是为 了向企 业输送更 多 培训 进行 过程 中出现的教学、 设施、 政策 、 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 的劳动 力人才 ,并努 力提升劳动力的个人素质和技 术水平 当 都限制 了中职农 民工培训领域的 良性发展 。 下,劳动密集型产业 已不能满足企 业的发展 目标,从劳动密集 2 .中职学校 做好农 民工培训的策略 型转向技术 密集型生产是企业发展 的需要 ,也是提供农 民工素 针对农 民工的培训是 一项符合市场发展需要 的长期课题 , 质 的原 因之一 。由于不 同行业对农 民工专业技术 的要求 不同, 有关学校 需要在相 关政策的指挥下建立起完善的教学和管理体 经常会发生农民工在接 受培训之后依 然无法满足企业具体需要 系,从农民工 自身的特点 出发,开展贴近生产 实际的能力培训 的现象。此 时, 可 以通过建立中职 院校与企业之 间的 固定合作 , 教学 。 向企业输送满足他们 生产 需要的 “ 技术型 ”农民工,让接受培 2 . 1明确教 学 目标 ,结合 农民工实际情况开展培训 训的农 民X - 拥有可去之处 ,进 而提升他们参 与培训 的积极性 。 开展 农 民 工培 训 的 中职 院 校 大体 可 以分 为 两 类 ,其 一 是 各 此外,将企业与 中职院校联 系在一起 ,也能起到敦促校方提 高 级各 类的农业技术培训 中心,其- -j  ̄ , J 是工业企业上 岗技术培训 培训质 量与培训水平,加强生产操作技 能培训等方面练 习的作 学校 。对 于前者来说 ,农 民工培训 的开展是 以传统的农业生产 用。换言之,通过新形势下 的 “ 包分配 ” ,农民工培训 变得更 经验 为依托 ,以服务农业生产为 目标进行的 。它将经验型 的相 具针对性和技术含量,进 而使 中职学校开展的农民工培训 “ 含 关 内容转化 为科 学理论 的应用指导,从 而使农民以科学为农业 金 量 ” 更 高 。这 种 对 口式 的人 员培 训保 证 了 中职 院校 内相 关 课 生产的指 导,以科 学方法提 高农作 物生产水平 。对于后者 ,培 程开设 的稳定性 ,方便 了培训产业链 的形成 ,使针对农 民工 的 训的 目的则是丰 富农 民工的个人 能力,使他们在种地外拥有 自 培训真正走上体 系化 的发展道路 。 己的一技之长 ,从 而方便他们 在城 市中寻找工作 ,打工赚钱 。 参考文献 :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中职学校 的培训课程要 以生产实际 【 1 】 陈小青 , 吴洁 . 农 民x _  ̄. i j i l 的意 义及培训机制的完善 f J 1 . 为出发点 ,将理论课程放 在实践 当中进行 ,避免 出现针对普通 农 业 考 古 ,2 0 0 9( 3 ) : 3 0 9 . 3 l 1 学生那样 的应试型教学 。此时,负责培训的老师应 改变传统授 【 2 ] 佳呜 . 农 民X - . 培训应 建立长效机 制 [ N1 . 农 民 日报 ( 网 2 0 0 4 0 7 . 2 2 。 课模 式,不断丰富办学经验 与师资水平 ,将能力培养提 升到较 络 版 ) . 高水平上来 。通过对 当地_ 1 - 厂 的实地走访或参观 一些雇佣农民 [ 3 】 兰成琼 . 匡平 . 高职院校应积极 参与农 民工培训 . 现代 工较 多的企业 ,切 实了解相 关企 业对农 民工素质 的具体要求和 企 业 , 2 0( )5 ( 2) 用人 需要 ,对授课 目标和授课 内容进行针对I } 生 的调整 ,以此实
高职院校参与农民工培训的思考与对策
2 1 0 0年 ㈣ 月
工 业 技 术 与 职 业 教 育
Co m e c a c ol gy & Voc t o lEdu a i n m r i lTe hn o a i na c to
Vo18 NO. . 3
Se e be . 01 ptm r 2 0
ZHANG u , LAO a r Sh I Ch o u
( . a h n r u t rl i e s y C l g f c n mis n a a e n , u a 3 0 0,Ch n ; 1 Hu z o gAg i l a Unv ri , o l eo o o c dM n g me t W h n4 0 7 c u t e E a ia
.
To a h e e g od ta n n e u t , ti e e s r orh h rv c to l o l g st v ome r po s st r i i g f rm i r n r e s c i v o r i i g r s l i sn c s a y f g e o a i na le e o gi e s s c es n e O ta n n g a t o wo k r . Ke or : i h r v a i n l o l g yW ds h g e oc to a le e; mi a two k r c gr n r e s; ta n n r ii g
随 着 科学 技 术 的不 断 发 展 及 其 在 农 村 中的 广
泛应 用 ,知 识 与技 能越 来越 成 为 人们 谋 求 职 业 和
行证 ” ,提 高 他们 的收 入 。高职 院校 参 与 农 民工培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提升实践探索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提升实践探索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并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的局限,许多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提升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路径。
一、背景和挑战农民工在农村生活习惯和劳动技能的基础上来到城市工作,面临的职业技能短缺问题成为制约他们在城市就业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年龄、教育水平和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农民工往往被城市岗位需求所限制,在就业市场中较难找到体面收入的工作。
二、培训模式和实践案例为了解决农民工职业技能不足的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培训模式以提升其技能水平。
以下是一些实践案例:1. 农村学校与技工学校合作模式通过与技工学校合作,农村学校可以将一部分学生引导至技工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这样的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农村学校只注重理论教育的问题,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
2. 政府资助的培训项目政府通过资助培训项目,鼓励农民工主动参与职业技能培训。
这些项目通常将培训与就业机会相结合,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好的就业前景,激励其积极参与技能培训。
3. 企业内部培训机制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内部培训机制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以满足自身岗位需求。
这种培训模式更加针对性,培养了一批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员工。
三、培训效果和问题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许多农民工通过技能培训成功转岗或提升了自身工资待遇,提高了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1. 培训资源不足:由于农民工数量庞大,培训资源有限,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农民工普遍面临培训机会不足的问题。
2. 培训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培训机构和项目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导致培训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3. 就业和培训不匹配:一些农民工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后,由于地域、岗位需求不匹配等原因,难以找到与其培训背景相符的工作机会。
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 岛酒店 管理 职业技 术 学院 , 山东 青 岛 2 6 0 ) 青 6 10
摘
要
调 查显示 , 教育观念 滞后 、 办学模 式僵化 、 培训 经 费短缺 、 资力量薄弱等是制 约 当前职 业院 师
校 开展 农 民 工培 训 的主 要 因 素 。借 鉴 富 平 模 式 、 工 学 校 模 式 、 民 送教 上 门模 式 的 成 功 经验 , 出职 业 院 校 开 提 展 农 民 工 培 训 , 要 更 新 培 训 观 念 、 升 师 资 素 质 、 活 办 学模 式 、 轻 学 员 负担 ; 要 健 全 法 律 法规 、 一 提 搞 减 二 引入 竞 争机 制 、 筹 职 教 资 源 等 。 统 关键词 职 业 院 校 ; 民 工培 训 ; 约 因素 ; 策 农 制 对
结构 升级 、 社会稳 定 和现代 化建设 进 程等 。 2职业 院校开展 农 民工培 训频 次 . 2 0 以来 , 调查 的 2 0 8年 被 6所 职业 院校 中 , 6 有
一
、
~ 有 职业院校开展农 民工培训的现状调查 所职 业 院校 开展过 1 2次农 民工 培训 , 3所 职业 院校 开展 过 3次 以上农 民工培 训 ,而有 1 所 职业 7
意义, 是 , 但 在现 实条件 下 , 展农 民工 培训 受 到诸 建设 等 方 面都需 要一定 资金 投 入 , 开 但我 国职业 教育 多 条件影 响 , 愿意 开展 培训 工作 的院校 比例 一直 较 主要依 靠学 校 的学费 收人 和 自主筹 资 , 政府 和社 会 低。 团体资 金支 持力 度不 大 。职业 院校 培训 资金 短 缺 , 4影响 职业 院校开展 农 民工培训 的 因素 . 影 响 职业 院校 开 展农 民工 培 训 的首要 因素 是 生 源 问题 ( 占到 5 %) 另外 ,投 人和产 出问题 ” 占 8 ; “ ( 2 %) “ 3 及 管理 问题 ” 占 1 %) 是 主要 影 响 因 素 。 ( 9 也
职业学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资力量 的充足是进行农 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 ,拥有
一
定数量 的专业教 师 ,在理论知识 和实际操作中都具有
三 、探 析 职 业 学 校 开 展 农 民 工 培 训 的 实践 及应 用模 式
1勤调研破解 顽疾。大胆打 出招商引资这 张牌 ,促 .
进开放 型经济发展 ,针对工业园区 、开发 区企业 日益增
l EU AINFR M 教育论坛 D CT O U O
效的技能培训_。 2 ]
2重活动适 岗聘用 。深入到各村 ,为当地农 民宣传 .
上 ,从专业开设 、课程辅导 、实践操作 、师资力量等多 方加强培训力度 ,更好的实现农 民工既能的全面提升 , 推动经济社会 的全面发展 。
较高的水准 。同时 ,职业学校能为农 民工培训提供充足
的硬件 和软件支持 ,譬如在场地 的资源分配上 ,职业学
校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机房 ,农 民工可 以 自由地学 习计
加 ,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多等一些情况 ,成立就业情况调
研组 ,对就业情况展开调研 。通过调研 ,围绕经济发展
算 机操作 既能 ,还有 电子装接实 训室 ,电工实训 室 , C D实训室 、服装实训室 ,钳工实训室等场地 【,可以 A 1 ]
2培训亮点不够 突出。在有些职业学校 中,尽管有 . 些不 同的专业 ,但是在培训课程设置上流于形式 ,对 内 容的设置只是停留在过去一些老套 的内容 ,对 当前农 民 工急需 的计算机操作 、车工 、电工 、电焊等技术性而且
容易接受 的技能培训涉及不多 ,在专业的拓宽上 ,没有 形成资源 的整合优势 ,有的也是一些不能与农 民工实际 技能相符合 ,造成培训亮点不突出,效果不是很明显 。
职业学校通过对农 民工职业技能的整体培训 ,针对 当前市场急需 的劳动技能展开培训 ,同时充分发挥 职业 学校的资源优势 ,开办各种不同形式 的技能培训班 ,分
农民工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探析
农民工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探析农民工是我国特殊的劳动力群体,他们以从农村地区到城市进行农民工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传统的农村教育水平较低与技能匮乏,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中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
为此,农民工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探析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要性、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农民工职业培训对于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工增加就业竞争力。
通过接受职业培训,农民工能够学习到适应城市工作的必备技能,提高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例如,学习一些常用的工具、机械操作、计算机技能等,可以让农民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更容易就业。
其次,职业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
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工作已经需要更加专业的技能。
农民工通过职业培训可以学习到相关的技术和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从而获得更好的工资待遇。
第三,职业培训有利于提升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
很多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并没有长久稳定的职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能不够丰富,无法胜任更加复杂的工作。
通过职业培训,农民工能够获得更稳定的职业,提升就业的稳定性,稳定的就业不仅能够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目前,我国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有的培训机构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课程与实际工作的脱节现象比较突出。
因此,农民工参加培训后更难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其次,职业培训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虽然近年来培训机构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部分农民工还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培训资源。
而且,由于培训机构之间的差异很大,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培训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第三,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意愿和机会问题。
一方面,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工对于培训的意愿并不高,他们更关注当前的经济利益问题。
农民工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农民工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农民工技术工人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成为当前劳动力市场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这个重要议题,本文将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构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加以分析。
一、培训内容农民工技术工人培养的内容应以实用性为主,注重技术技能的提升。
首先,培训内容应包含基础知识的学习,如蓝图阅读、测量技术、设备操作等。
其次,培训应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技能水平。
最后,与岗位相关的知识也是培训的重点,如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等。
二、培训方式农民工技术工人的培训方式应多样化、灵活性强。
首先,可以采用传统面授的培训方式,由专业人员进行授课,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其次,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在线培训,如网络课程、培训视频等。
此外,还可以邀请优秀技术工人开展现场指导和实践培训,以期提高培训效果。
三、培训机构农民工技术工人培养模式的实践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监管部门等多方参与。
政府可以建立相关培训基地,提供培训设施和专业师资力量,鼓励企事业单位投入培训经费,为农民工技术工人提供培训机会和岗位机会。
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实践案例:以某省某县为例,该县政府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成立了农民工技术工人培训基地。
培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专业师资力量,为农民工提供了优质的培训服务。
农民工可以在基地接受全方位的培训,通过不同层级的培训课程,从基础技能到高级技术,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
通过该培训模式,一方面有效解决了农民工技术工人素质低、技能不足的问题,提升了就业竞争力,为农民工增加了收入来源。
另一方面,培训模式的落地也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
总结:农民工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是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任务。
通过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和各方共同参与的培训机构,可以有效提升农民工的技术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对策探讨和建议
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对策探讨和建议农民工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第一,农民工培训缺乏可监控的科学模式。
农民工培训的监控手段和措施还不够健全,使一些培训容易流于形式,容易滋生弄虚作假,导致农民工培训工作出现“只见数字不见人”现象。
个别地区培训机构出现的经费使用问题,使地方财政部门在兑现或拨付经费的过程中面临挑战,出现了财政积存农民工培训专项经费的情况。
第二,农民工培训缺乏有针对性的优质教学资源。
农民工培训教学资源缺乏针对性、适用性、规范化和标准化。
培训机构所使用的培训课程和教材基本都是简单自编、打印。
出版单位虽然发行大量图书教材,但农民工受学历文化限制,难以使用。
农民工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严重缺乏。
需要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有针对性的对第三,农民工培训方式和手段需要与时俱进。
目前农民工培训主要还是以传统面授和岗位现场辅导为主,培训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很难适应农民工随时、随地学习的特点,难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随着教育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和普及,全国乡镇农民文化技校和乡镇中学基本都具备现代化教学设备,但这些设备使用效率不高,并没有很好地发挥服务农民工培训工作的作用。
第四,农民工培训项目面临资源整合。
目前,农民工培训项目有“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多个项目。
这些项目,各自为战,重复建设,将导致国家经费和资源浪费,影响农民工培训工作效果,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资源整合。
第五,农民工培训规模有限。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2亿多,仍有1亿左右的富余劳动力面临转移就业。
但目前培训规模还很有限,培训任务十分繁重。
第六,农民工创业培训亟待加强。
事实说明,农民创业大有作为,一人创业成功,局部区域的农民受益。
农民工创业培训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农民工返乡潮的情况下,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民创业培训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二、对策建议就农民工培训工作而言,全社会力量正在被最广泛地调动起来。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差距日益凸显,农民工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水平往往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为此,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路径。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并分析其带来的效果和问题。
一、传统培训模式的问题在过去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农民工往往只能通过传统的教育机构或培训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然而,这种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机构普遍存在培训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
其次,由于培训班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很多农民工无法参加培训,导致他们仍然面临着技能匮乏的问题。
再者,传统培训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农民工的就业机会。
二、模式创新与实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也开始进行模式创新。
一方面,一些新型的培训模式逐渐被引入,例如“订单式”培训。
这种模式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按照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缩短培训周期,提高培训效果。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也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创造了更多可能。
通过在线平台,农民工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培训,无需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学习。
三、模式创新的效果与问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创新带来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新型的培训模式更加贴近实际需求,能够有效提升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互联网平台为农民工扩大了学习机会,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够接触到培训资源,提高了整体的培训覆盖率。
然而,创新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农民工由于基础教育水平较低,对互联网的使用不熟悉,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利用在线平台进行培训。
另外,创新模式的实施还需要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等多方合作,协同配合,否则会出现资源浪费等问题。
四、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效果的建议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高职学院开展农民工培训的思考
摘
要 : 民就 业 问题 是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首要 问 题 。 针 对 新 形 势 下 农 R _ 培 训 存 在 的 种 种 困难 , 了提 高农 , 分 发 挥 高职 学 院 的 实 习基 地 优 势 , 出在 高 职 学 院 建 立 合 理 的 办 学 模 式 , 新 管理 体 制 , 农 村 经 济 的 持 续 充 提 创 为
要 ; 管从 20 年 开始 , 尽 03 国家教育 部等 六部 委 联合 发 布 了 <0 3 一 0 0 全 国农 民工 培 训 规划 》 各 级政 府 落 实 < 0 年 21 年 2 ,
了“ 阳光 工程 ” 一 系列 培 训 措 施 , 由于农 民工 培 训 的 等 但
11 专业 覆盖 面广 .
能力 强 , 可满 足农 民工 培训 的不 同业务 素质 的要求 。 13 设 备设 施优 势 目前大 多数 高职学 院 的办 学规 模 均 . 在 30 0 0人 以上 , 本 的设备 设施 比较齐 备 。 基 14 时间优势 . 高 职学 院进行 农 民工培 训有 两 个 时间 优 势, 一是 每年 的上 半年 , 业 班学 生 都 在 校 外进 行 社 会 实 毕
从 各 省 的高 职 院 校 看 , 本 涵盖 了 基
生产、 建设 、 理 以及服 务等各 方 面的专 业 , 级教 育行 政 管 省 部 门通 过协 调省级 劳 动保 障等部 门后 , 根据 市 场所 需 和各 院校特 色安 排培训 任 务 , 以避 免 培 训工 作 的 盲 目性 , 可 增
术骨 干 5 0多人 , 电维 修 工 20多 人 。通 过 培 训 的 学 6 家 1 员 , 大多数 已找 到 比较 理 想 的工 作 , 的 在家 乡成 为 致 绝 有 富的 领头雁 。湖 南工业 职业 技术 学院 、 湖南交 通 职业 技术 学院、 湖南 科技 职业 建 设 学 院 等一 大 批 高 职学 院 , 在农 均 民工 培训方 面做 出 了显著成 绩 。实践 证 明 , 高等 职业 院 校 在开展 农 民工培 训方 面具有 诸多 优势 。
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的研究与实践——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
三 是 建 立 了考 核 评 价 机制 ,市3 1 训 工 程 办 公室 通 过 专题 研 究 : 5培 制 定 了切实 可行 的考核 评估 办 法 ,初 步形 成 了科学合 理 的农 民教育 培 训工作 考核 评价 机制 。各 级相 关部 门切 实加 强 了对 教育 培训 工作 的管理 、督 促和检 查 ,各 区县 、各 乡镇都 将教 育培 训工作 绩效 纳入 年 度考 核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有 力地促 进 了教育 培训 工作 的高质 量完
得 到 了 不 同层 次 的 培 训 , 现 已 毕 业 1 82 人 ,在 学 28 人 。 其 中 0 万 万
红 色 证 书 工 程 培  ̄I2 1 人 :绿 色 证 书 工 程 培  ̄14 3 人 :蓝 色 证 J2 万 I J3 . 万 1 书 工 程 培 ¥1 . 万 人 ;经 纪 人 工 程 培 训 3.万 人 ;村 干 部 工 程 培 训 J48 3 1 4 29 人 。35 培 训 工 程 有 效 地 提 高 了 我 市 农 民 文 化 和 科 技 素 质 。 全 .万 1
学 习先进 的 生产技 术 、实用 技能和 先进 的科 学理 念 ,培训 收到 了良 好效 果 。在组 织宣传 、典型 带动 下 ,更 多 的农 民看到 了参 加培训 的 重 要性和 培训 后 的实惠 ,数 以百万 计 的农 民群众积 极 参加培 训 ,努 力提 高 自己 的致富 本领 。各工 程 、各 区县结 合 自身实 际 ,集 中力 量 抓 出一 批培训 示范 点 ,通过 以点 带面 ,推进 农 民教育 培训 工作深 入 展 开 ,帮助农 民实 现就 业和创 业 ,使更 多 的农 民享受 到 了就 业指 导 等优 质服 务。
4 培 训 为 转 移 就 业 提 供 了 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能 人 才 .
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思考
( ) 职 业 院 校 开 展 农 民 工 职 业 培 训 的 优 势 一 1专 业 优 势 . 目 前 职 业 学 校 开 设 的 专 业 少 则 八 九 个 , 则 十 几 多
职业 教 育 是 国家 教 育 事 业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促 进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和 劳 动 就 业 的 重 要途 径 。 当 前 ,我 国正 处 在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关 键 时 期 ,需 要 数 以 千 万 计 的 高 技 能 人 才 和数 以亿 计 的 高 素 质 劳 动 者 。技 能 型 人 才 严 重 短 缺 , 已经 成 为 制 约 我 国 经 济 持续 快 速 增 长 的 重
工 50 0 0万人 ,这是 2 0 0 6年 我 国 职业 教 育招 生总 量 的 5 倍 (0 6年 我 国 中职 、高职招 生约 15 20 0 0万 ,招 生总 量 为 历 史 新 高 ) 同时 ,随 着 我 国产 业 结 构 的 升 级 和 优 , 化 ,大批 农 民工 转 岗和 再 就 业 ,需 要 不 断进 行 更新 知
皿
力 。相 比第 一 代 农 民 工 ,他 们 具 有 年 龄 轻 、受 教 育 程
度 较 高 、对 城 市 生 活 有 更 强 烈 的 憧 憬 和 向 往 等 特 点 ,
他 们 对 职业 培 训 的需 求 相 比老 一 代 农 民 工 而 言 ,更 为
旺盛和长期。
( ) 农 民 工 培 训 是 新 时 期 职 业 院 校 肩 负 的 重 要 二
业 院校 在 开展 农 民工 培训 上 具 有 专业 、师 资 、基 地 、就 业服 务 等 优 势 ,但 也 受到 教 育 观 念 滞后 、 办 学模 式 僵 化 、培 训 经 费短 缺 等一 系列 因素的 制 约 。职 业 院 校要 更好 地 发 挥 在 农 民工培 训 中的 作 用 ,必 须 更新教 育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探索与实践
Z 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探索与实践丛玉山王茂杰序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一是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一、探究的意义1、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农民工收入核心问题。
而农民工素质提升是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条件。
因此,重视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加大农民工技能素质培训的力度就显得非常必要。
2、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农民工群体为我国农村塑造了一个新的打工经济和劳务经济形态,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助推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国民的参与。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农民工,通常是农业户口,户籍身份是农民,在家有承包集体的土地,但主要在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的加速,普遍较低的农民工职业技能素质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可以说,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工作的成败事关中国未来发展大局。
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整体素质低下已成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三、探究的理论依据由于受历史背景、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较城市居民而言,原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形式拥入城市的农民工,在知识、认知等方面的投入很少,能力相对较低。
从技能培训情况看,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几乎没有。
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偏低,是其积聚于低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原因。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就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构建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是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基础,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规模的扩大与就业质量的提升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而农民工素质的提升,就是我们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理论依据。
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实践和展望
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实践和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及农民工的特殊身份,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实践和展望。
一、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实践1. 开展技能培训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核心是提供实用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掌握在城市工作中所需的技能。
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组织培训班,开展电工、焊工、美容美发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提高就业竞争力。
2. 推行就地培训农民工因为家庭原因无法离开家乡,参加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政府推行了就地培训的模式,将培训班设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方便他们参与培训,提高技能。
3. 强化职业素养教育除了技能培训,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还应注重培养农民工的职业素养。
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劳动纪律培养等活动,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工作环境。
二、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展望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支持力度。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财政资金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培训,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2. 拓宽培训渠道农民工分布广泛,培训机会的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拓宽培训渠道,建立更多的培训基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培训,让更多的农民工受益于职业教育培训。
3. 推进培训与用工衔接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
因此,应加强培训与用工的衔接,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工作提供支持。
结语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提供实用的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教育,帮助农民工提高就业竞争力。
未来,我们期待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让他们在城市生活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院校提升农民工培训质量的探究与实践作者:沈虹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7期
[摘要]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根据相关调查,分析了目前职业院校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学校在努力提升农民工培训质量上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职业院校农民工培训质量实践
[作者简介]沈虹(1974- ),女,辽宁辽阳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酒店与旅游服务管理。
(广西柳州 545002)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6-0167-02
一、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的意义
近年来,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进一步扩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将促进自治区工业企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行业,对就业的拉动尤为明显。
据推算,未来2~3年内,按照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规划推进,将可提供40~50万个工作岗位。
到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量将达100万人,这些利好因素逐步增加都为我区扩大农民工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也指出:“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
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
”
因此,对农民工有组织地实施职业技术培训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开展农民工培训,将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同时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培训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吸引生源,拓宽办学领域。
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劳动和向城市流动打下技能基础。
二、职业院校对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1.教育服务的观念没有建立起来。
职业院校没有看到高质量地开展农民工培训对发挥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和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所起到的作用,不屑开展农民工培训。
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在等待接受职业培训;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又在为完成招生任务发愁。
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观念还远没有建立起来,还没有真正做到站在学习者的角度,适应学习者的需求,为求学者设想和提供满意的服务。
2.培训师资匮乏,水平不高。
许多职业学校特别是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缺乏,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很多专业教师由基础文化课教师转型而成,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
政府相关部门对培训师资缺乏监控,缺乏对农民工培训师资的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培训质量控制体系。
3.对进行农民工培训的意义认识不够,培训流于形式。
一些院校对接下来的农民工培训项目,重视不够,没有制订周密的培训计划,或者上报的培训计划与实际执行不相符,培训课时“缩水”,培训内容“打折扣”,培训工作出现“只见数字不见人”现象,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忽略培训质量。
4.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大多职业院校在进行农民工培训时,使用的仍是在校生的教材,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适用性、地方化和个性化,农民工受学历文化限制,难以使用。
而让农民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严重缺乏。
5.培训方法老套,无法满足农民工的需要。
目前农民工培训主要还是以传统面授和岗位现场辅导为主,培训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很难适应农民工随时、随地学习的特点,难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三、提升农民工培训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1.宣传发动,正确引导。
针对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和只顾眼前利益的状况,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作为做好培训的首要任务来抓,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介,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关于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文件政策,宣传通过培训后岗位成才和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增强广大农民通过参加职业培训,掌握一门技能,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信心。
2.制度保障。
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在未来五年,我国将“对拟向非农
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
”这对职业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职业院校要想在这一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将农民工职业培训各项工作抓实抓好,建立起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各项管理制度。
3.加强教师培训,稳定师资队伍。
每年安排专门资金用于教师培训,派教师到建筑、装饰、加工制造、餐饮等农民工密集的行业挂职,了解行业需求,学习最新行业知识。
建立农民工培训师资库,师资库中包括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专家、民间手工(艺)技人(民师)。
重视挖掘民师,为他们颁发证书,与他们签订教学合同,适当规范他们的教学行为,形成有计划有目标的教学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4.整合课程内容,编制培训校本教材。
教育培训农民工最直接的目的是为城市塑造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
但作为职业院校,举办农民工培训除了传授技能外,还要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教育培训农民工,要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在职业能力培训过程中。
职业素质教育的
内容很广泛,如城市生活常识、环境意识,产业工人伦理道德等。
我校经过几年的农民工培训实践,针对农民工的自身需求和社会、企业的需求,将以往由多个教师分别教授的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并编制成校本培训教材。
5.采取多样化、灵活性的培训模式。
我校坚持按需培训、学用结合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外来工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紧紧围绕企业用工和外来工就业、转岗、晋级、创业的学习培训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性的培训模式,做到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相结合。
农民工一方面渴望得到培训,一方面又很难停下工作专门接受培训,因此,我们对农民工的培训突出短期培训,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初级工、中级工甚至高级工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相应证书。
同时充分利用节假日或者利用季节性、气候性停工等时机开展培训学习,或者采取工学相间、定期派教师送教上门的方
式进行,既适应企业生产的安排,也满足农民工或企业其他员工学习的需求。
对那些有学历提高要求,且已取得高中毕业证书、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农民工,我们通过职后培训帮他们实现愿望,使其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学习后获得相关专业的高职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成为具备
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6.联手企业,订单培养。
订单式模式是指学校与用工企业签订合作培养、委托培养或用工协议,由企业提供未来一定时期内用工人数、岗位及标准,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和外来工具体情况定期、分批组织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将外来工输送到联合办学的企业就业。
我校与深圳、东莞、苏州、常州等多家企业合作,以依托企业、服务企业为指导思想,经常开展市场调查,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系,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用工需求,拿到企业用工“订单”,根据“订单”招收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定向培养,定向输出。
7.建立档案,跟踪回访。
职业院校应本着对农民工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对所有经过培训的农民工建立培训档案,并进行跟踪回访。
通过电话、问卷和与用工企业召开
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和岗位适应情况,了解农民工和企业对培训质量的评价和建议,将回访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统一整理,及时根据需求,调整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蓝其高.职业学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的思考与实践[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7(5).
[2]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EB/OL].
/a/20081220/001757.htm,2008-12-20 .
[3]韩秋黎.将农民工培训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的探讨[D/OL].,2009-03-17.
[4]韩秋黎,石伟平,王家祥.农民工培训问题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