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抵债论文强制执行论文:浅论强制执行措施中的以物抵债

合集下载

【以物抵债03】审判和执行程序中的以物抵债处理

【以物抵债03】审判和执行程序中的以物抵债处理

审判和执行程序中的以物抵债处理
一、审判程序
1《物权法》第28条:“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二、执行程序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
3第九条:“被执行人一方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也可以就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向执行法院提起诉讼。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九十一条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查封法院全部处分标的物后轮候查封的效力问题的批复》
小结:在审判程序中,法院不为当事人出具以物抵债的调解书,只根据以物抵债中债的内容支持相应物的交付之诉讼请求。

在执行程序中,双方达成以执行和解协议的方式达成以物抵债的合意的,法院不对此出具以物抵债过户裁定;若由法院推动双方实现以物抵债,还需根据不同法院的执法倾向进一步了解。

另,如在执行程序中无法实现公权力保障合意以物抵债的过户登记,则可在不经评估的情况下由双方协商以一定的价格挂网拍卖。

经咨询武汉市中院,该方式下需向合议庭说明协商价格的合理性,即符合市场定价规律。

强制执行过程中的以物抵债方案

强制执行过程中的以物抵债方案

强制执行过程中的以物抵债方案强制执行过程中的"以物抵债"方案《民诉法解释》第四百九十一条的规定“经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同意,且不损害其他债权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可以不经拍卖、变卖,直接将被执行人的财产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

对剩余债务,被执行人应当继续清偿。

”根据上述规定,人民法院就执行程序中的以物抵债行为,应严格审查当事人之间的以物抵债协议是否存在损害其他债权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通过以物抵债实现债权清偿的同时,亦应防止侵犯他人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

本文执行中以物抵债的有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可供参考的规范性文件及相关典型案例和裁判要点梳理汇总如下:一、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1、《民诉法》第二百四十七条【拍卖、变卖】财产被查封、扣押后,执行员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拍卖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不适于拍卖或者当事人双方同意不进行拍卖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托有关单位变卖或者自行变卖。

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物品,交有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

2、《民诉法解释》第四百九十一条【不经拍卖、变卖的以物抵债】经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同意,且不损害其他债权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可以不经拍卖、变卖,直接将被执行人的财产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

对剩余债务,被执行人应当继续清偿。

第四百九十二条【被执行人财产无法拍卖、变卖的处理】被执行人的财产无法拍卖或者变卖的,经申请执行人同意,且不损害其他债权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可以将该项财产作价后交付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或者交付申请执行人管理;申请执行人拒绝接收或者管理的,退回被执行人。

第四百九十三条【拍卖、以物抵债裁定的物权变动效力】拍卖成交或者依法定程序裁定以物抵债的,标的物所有权自拍卖成交裁定或者抵债裁定送达买受人或者接受抵债物的债权人时转移。

最高法院观点:“以物抵债”究竟能否排除强制执行?

最高法院观点:“以物抵债”究竟能否排除强制执行?

最高法院观点:“以物抵债”究竟能否排除强制执行?“以物抵债”能否排除其他金钱债权人对标的的执行,实务中存在争议,即便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在短短的2年内内,两次法官会议讨论纪要,结论相反。

2019年纪要虽然重点在于以物抵债是否具体实际履行,但是也是赞成一定条件下可以排除执行的,2021年纪要则明确认为不属于司法解释规定的买房书面协议。

这说明此问题的争议很大。

一、以物抵债能否排除强制执行(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2019年第12次法官会议纪要)【案情摘要】2009年12月,甲某向乙某出具100万元借据-张。

2010年1月,甲某向乙某出具250万元借据-张。

2010年5月,甲某将诉争房屋出租给他人。

2010年8月,甲某与乙某签订抵账协议约定:甲某自愿用诉争房屋抵顶所欠乙某债务,房屋面积419平方米,作价400万元。

因诉争房屋甲已出租给他人,甲、乙约定房屋到期后,由甲某配合乙某收回,并负责配合乙某办理产权过户手续。

因房屋租期尚未届满,该房屋未办理过户手续。

2011年2月,在幸某与甲某合同纠纷案件执行过程中,法院依李某申请查封了诉争房屋。

乙某以诉争房屋巴于2010年抵顶给乙某为由,提出执行异议,被驳回后提起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法律问题】以物抵债协议达成后,债权人未实际受领抵债物,该债权人主张对抵债物排除强制执行能否被支持?不同观点甲说:可以除强制执行以物抵债协议,即传统民法所谓的代物清偿协议,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约定,以他种给付替代原来给付,因其意在消灭债权债务关系,具有类似于清偿的效果。

以物抵债协议成立后,不管是否实际受领,可以主张排除对抵债物的强制执行。

乙说:不能排除强制执行以物抵债协议不同于代物清偿制度,代物清偿应当包含代物清偿协议(以物抵债协议)与履行行为两部分。

以物抵债协议属于诺成合同,达成以物抵债协议只是以物抵债协议成立生效,未履行物的交付,抵债物的所有权不发生变动,不能产生对抵债物排除强制执行的效力。

论民事执行中的以物抵债

论民事执行中的以物抵债

论民事执行中的以物抵债一、以物抵债的涵义以物抵债,是指在民事强制执行过程中以被执行人所有的财产折价交给申请执行人抵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

以物抵债,实际上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由债权人买受执行标的物的方法,债权人以支付所核定价额为条件取得执行标的物的所有权,应支付价额与其债权等额抵销。

价额高于债权的,其高出部分由申请执行人向被执行人退还;价额低于债权的,不足部分,被执行人应当继续清偿。

二、以物抵债的法律依据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适用民诉法意见》)第301条:经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同意,可以不经拍卖、变卖,直接将被执行人的财产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对剩余债务,被执行人应当继续履行。

2、《适用民诉法意见》第302条:被执行人的财产无法拍卖或变卖的,经申请执行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将该项财产作价后交付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或者交付申请执行人管理;申请执行人拒绝接收或管理的,退回被执行人。

3、《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执行规定》)第59条:被执行人的财产经拍卖、变卖或裁定以物抵债后,需从现占有人处交付给买受人或申请执行人的,适用《民诉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二百二十九条和本规定57条、58条的规定。

三、以物抵债的种类根据《适用民诉法意见》的有关规定和执行实践,以物抵债可分为两种情况:(一)自愿以物抵债《适用民诉法意见》第301条是自愿以物抵债的法律规定。

自愿以物抵债是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所达成的协议,被执行人交付财产抵偿债务,申请执行人接受财产清偿债权,符合《民诉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的执行和解的基本特征,因此,它是一种自行和解的方式。

自愿以物抵债的前提条件是“自愿”,即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双方都同意。

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以物抵债协议,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应当恢复执行,恢复执行的依据不是以物抵债协议,而是原生效法律文书,故不能以该协议为依据,将抵债物直接交付申请执行人,而应当另行制作以物抵债裁定,进入强制抵债执行程序,或者采取拍卖、变卖等执行措施。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民事执行中的以物抵债方式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解决方案。

以物抵债主要是指在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通过将其持有的财产或者其他物品抵押给债权人作为抵偿,从而达到解除债务的目的。

一、以物抵债的适用条件以物抵债作为解决债务纠纷的一种方式,其适用条件一般是:借款金额小、借款人有实际的抵押物并且具备转让、抵押的权利、借款人对抵押物的占有和使用符合法律规定等。

在实践中,以物抵债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抵押物在所有权方面具有清晰、准确的权利关系。

例如,抵押物必须是借款人所有的财物,不存在所有权纠纷。

(二)债权人所持有的抵押物不得违法、无效。

例如,不能抵押国家禁止抵押的财产,如军需物资;不能抵押以禁止抵押的财产如浮动资产。

(三)抵押物的价值应当足以抵偿债务的总额。

例如,如果债务是10万元,那么抵押品的价值应当高于或等于10万元。

(四)抵押物在抵押登记簿或者其他相关文件上登记清晰。

例如,抵押物必须登记在抵押登记簿上,否则在拍卖或转让时可能会存在争议。

二、以物抵债的执行程序以物抵债在民事执行过程中执行程序如下:(一)债权人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对债务人持有的特定财产或物品实施抵押,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二)执行法院调查核实抵押效力,确认抵押关系合法并予以登记。

(三)执行法院根据抵押物品的性质、数量、价值等因素,决定是否直接拍卖抵押财产、将其转让给债权人,或采取其他方法清偿债务。

(四)如采用拍卖方式执行,执行法院必须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公告,解除抵押物的占有权并确定拍卖时间和地点。

(五)在拍卖或转让后,执行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将所得收益用于清偿债务。

(六)执行法院应当及时履行本程序,保护债权人权益和债务人财产权利,达到以物抵债的解债效果。

三、以物抵债的优缺点以物抵债是一种常用的解决债务纠纷的方式,其在解决债务争议方面有许多优势,例如:(一)以物抵债可以有效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使其能够及时收到应得的债务偿还。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事诉讼案件数量的增多也带来了民事执行难的问题。

相较于一般的诉讼程序,民事执行是更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的,在其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被执行人资产不足等问题。

这时,我国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中的以物抵债便被引入到协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式中。

本文将对我国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中的以物抵债进行讨论,同时探讨其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以物抵债的定义及特点以物抵债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当被执行人的财产无法全部扣缴时,双方通过协商,将部分欠款转化为具体物品的归属。

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为:首先确定欠款数额,并将执行标的进行估价,然后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扣缴,直到实现欠款数额的一定比例,剩余的欠款即通过转移处理将某一特定的物品转移给执行人,从而减轻被执行人的经济负担。

以物抵债与其他民事执行和解制度相比,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以物抵债可以减轻被执行人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其次,以物抵债也可以促进案件的顺利执行,避免一般执行方式中出现被执行人资产不足的问题;最后,以物抵债还可以避免一般执行方式中对被执行人的不良影响,从而降低执行难度,提高执行效果。

二、以物抵债实施中的问题然而,在实践中,以物抵债的执行并不总是顺利的。

首先,在一些情况下,被执行人会通过不合理、低估或虚假的方式来评估其财产,从而减轻了被扣缴的数量,导致执行难度的增加。

其次,在一些执行案件中,债权人难以承担以物抵债过程中的物品保管、处理和维护等费用,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保管措施。

再次,在以物抵债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物品的质量、数量、保管等方面,从而确保物品能够有效地发挥抵债的作用。

最后,在一些具体的案件中,欠款的比例、扣缴的范围、物品的选择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三、解决方案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标准,建立有效的执行机制,以及当事人之间进行合理协商,可以克服以物抵债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执行效果和效率,化解法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上,民事执行主要通过扣押财产、查封资产、强制拍卖等方式来实现债务的清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要求的增加,以物抵债这种更具灵活性和人道主义的方式逐渐成为执行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以物抵债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执行人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权利,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的尊严。

对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法规体系,提高执行效率,还能为债权债务关系的调节和解决提供更多的选择。

当前,以物抵债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法律规定,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民事执行中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以物抵债的相关问题,分析其现实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及探讨以物抵债在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和解制度,提高执行效率,保护债权人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对以物抵债的研究,可以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民事执行和解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正文2.1 以物抵债的概念以物抵债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执行和解方式,指的是债务人通过提供物品或财产来清偿债务。

这种方式通常发生在债务人无法以现金形式支付债务的情况下,或双方达成协议认可以物抵债的方式进行清偿。

在以物抵债中,债务人可以以自己名下的房屋、车辆、贵重物品等财产来清偿债务,而债权人则可以接受这些物品作为偿还。

以物抵债实际上是一种权利义务转移的行为,债务人通过提供物品来履行自己的债务义务,债权人则收取这些物品作为债务的清偿。

这种方式在民事执行和解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有效缓解债务人的经济压力,同时也能够满足债权人的债权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以物抵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包括物品评估价值的确定、物品质量及真实性的鉴别、债务人资产是否足够清偿债务等方面的风险。

《以物抵债的法律效力研究》范文

《以物抵债的法律效力研究》范文

《以物抵债的法律效力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市场经济中,以物抵债作为一种债务清偿方式,其应用日益广泛。

以物抵债,即债务人以其所拥有的特定物来抵偿其应向债权人偿还的债务。

本文将对以物抵债的法律效力和相关规定进行研究分析,以深入探讨其在法律层面上的运用与规范。

二、以物抵债的概念与性质(一)概念以物抵债,指在债务履行过程中,债务人以自己的动产、不动产或者其他物权形式向债权人清偿债务。

该种方式为当事人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债务清偿方式,尤其在特定经济环境和特定债权债务关系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性质以物抵债属于一种特殊的清偿方式,其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清偿方式的灵活性;二是物权变动性;三是合同双方意思自治性。

三、以物抵债的法律效力和法律规定(一)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以物抵债作为一种有效的清偿方式,其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应。

以物抵债行为在法律上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合同行为,具有约束力。

(二)法律规定我国在《合同法》、《物权法》等法律中均对以物抵债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明确。

例如,《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以物抵债的方式清偿债务,且应当遵循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物权法》则规定了以物抵债过程中物权变动的相关规则。

此外,各地法院的司法解释也对以物抵债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规范。

四、以物抵债的实践应用与问题(一)实践应用以物抵债在实践中的应用广泛,如在房地产交易、企业破产重整等领域中,常采用以物抵债的方式清偿债务。

此外,在特定情况下,如债务人无力偿还现金债务时,债权人也可能接受债务人的实物资产来抵偿债务。

(二)问题与挑战然而,在以物抵债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例如,如何确定物的价值、如何保障交易的公平性、如何处理物的权属问题等。

此外,在以物抵债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合同欺诈、虚假交易等问题,给当事人带来损失。

五、完善以物抵债的法律制度建议针对(一)完善法律法规为规范以物抵债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以物抵债的效力研究》范文

《以物抵债的效力研究》范文

《以物抵债的效力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债务清偿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其中,以物抵债作为一种独特的清偿方式,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受到重视。

以物抵债,即债务人通过转移特定财物的所有权来清偿债务,其效力问题直接关系到债权人的权益保护及市场交易的公平与效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以物抵债的效力问题,分析其法律性质、适用条件及效力范围,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以物抵债的法律性质以物抵债是一种债务清偿方式,其法律性质主要表现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协议。

在以物抵债的过程中,债务人将特定财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债权人,从而清偿相应债务。

这一过程涉及到物权变动和债权实现的双重法律效果。

因此,以物抵债的效力主要体现在物权法和债权法的双重调整下。

三、以物抵债的适用条件以物抵债的适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必须存在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即债权人享有债权,债务人负有债务。

其次,用于抵债的财物必须具有可转让性,且价值相当或高于所清偿的债务。

此外,双方当事人应当达成合法有效的协议,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最后,抵债财物的权属应当清晰明确,不存在权属纠纷或限制转让的情形。

四、以物抵债的效力范围以物抵债的效力范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物权变动效力:以物抵债导致财物的所有权发生转移,即从债务人名下转移至债权人名下。

这种物权变动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一旦完成即产生法律效力。

2. 债权实现效力:以物抵债是债权人实现债权的一种方式,通过财物的所有权转移来清偿债务,从而实现债权人的债权。

3. 优先受偿效力:在特定情况下,如破产清算或强制执行中,以物抵债的债权人可以优先受偿于其他普通债权人。

4. 抗辩权丧失效力:一旦双方达成以物抵债协议并完成相关手续,债务人即丧失对原债务的抗辩权。

五、结论通过对以物抵债的效力研究可以看出,其作为一种独特的债务清偿方式,在保护债权人权益、促进市场交易公平与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以物抵债的适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可转让的抵债财物、合法有效的协议等。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引言在民事执行过程中,以物抵债是一种常见的执行方式。

以物抵债是指被执行人以自己的有形动产或不动产抵偿债务,以实现债权人的执行目的。

在我国的民事执行制度中,以物抵债具有一定的法律规定和操作程序。

在实际执行中,以物抵债的具体运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本文旨在对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思考和建议。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以物抵债的规定主要包括第一百四十三条和第一百四十四条。

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了以物抵债的基本原则:被执行人有抗拒执行行为的,可以执行合格的执行法官或执行员,强制出卖其有价物抵债。

第一百四十四条则规定了以物抵债的程序:被执行人拒不出卖其有价物抵债的,执行法官或者执行员可以委托具有出卖物品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出卖。

在实际操作中,以物抵债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执行法官或执行员通知被执行人出示有价物品,若被执行人提供合格的有价物品,则执行机关责成其出卖;若被执行人没有提供有价物品或提供的有价物品不足以抵债,则执行机关可以委托具有出卖物品资格的组织或个人出卖。

在此过程中,被执行人和债权人均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并且根据法律规定对于物品的评估和出售流程也有着明确的规定。

1. 评估标准不一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物品价值的评估标准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

由于执行机关和评估机构和具体评估人员的不同,对于物品价值的评估标准可能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差异性。

这就导致了执行过程中对于物品价值的评估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

2. 产权保护不力在以物抵债的执行过程中,对于被执行人的财产权保护存在一定的不足。

特别是在被执行人无法提供有价物品的情况下,执行机关可以直接委托他人出售其财产,从而可能对被执行人的产权权益造成影响。

这就需要对于被执行人的产权权益进行更加全面的保护。

3. 法律适用不确定在一些具体的执行案件中,对于以物抵债的法律适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引言民事执行是司法机关对民事判决和裁定的强制执行,以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而在执行过程中,债务人有时无法直接以金钱清偿债务,因此采取以物抵债的方式进行执行和解已经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种常见手段。

在我国民事执行中,以物抵债的执行和解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为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制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和建议。

一、以物抵债的法律基础与适用范围在我国,以物抵债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法》。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启动执行程序,追索执行债务人的财产,包括但不限于以物抵债的方式。

《执行法》也对以物抵债的具体程序和要求进行了规定,为以物抵债的执行和解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规范。

以物抵债的适用范围一般包括债务人的动产和不动产,但在具体执行中还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情形和问题。

比如在执行过程中,债务人提出用非标准品或者无法出售的动产来抵债,债权人拒绝接受的情况;或者在执行和解过程中出现债务人的动产远远不能抵消债务数额的情况等等。

以物抵债的法律适用范围和具体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明确。

二、以物抵债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问题分析在我国的民事执行实践中,以物抵债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执行和解方式。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债务人提供了一种便利和帮助,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实际执行中的问题和困难。

以物抵债的具体执行形式和程序并不完善。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债务人所提供的抵债物可能存在评估价值不确定、无法直接变现等情况,这就给执行和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目前我国的法律虽然对于以物抵债的具体程序和要求进行了规定,但实际执行中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这就需要相关法律和规定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以物抵债的方式可能导致价值变现困难。

在实际执行中,债务人所提供的抵债物往往并不是易于变现的财产,或者其价值可能无法直接估算出来,这就对债权人的执行权利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

我国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以物抵债研究一、以物抵债的法律基础以物抵债是指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物品来抵偿债务的行为。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了以物抵债的法律依据。

根据《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四条的规定,债务人可以根据债权人的要求,提供抵押品或者担保品以抵押债务。

这就为以物抵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也对以物抵债进行了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对于可以被抵押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责令被申请执行人提供。

这一规定为民事执行和解中以物抵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程序和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以物抵债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抵押财产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需要对抵押财产进行认定和确认。

抵押财产一般指有价值的物品,如房产、车辆、存款等。

双方需要达成一致意见,并进行书面确认。

2. 确定债权数额债权人需要对债务数额进行确认,包括本金、利息、违约金等。

双方需要就债务数额进行协商,确定最终的债务数额。

3. 签订协议债务人提供抵押品后,双方需要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抵押财产的种类、数量、价值,以及债务数额和偿还期限等具体内容。

4. 法律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法院的监督下,债务人需要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债务,否则将面临法律处罚。

三、以物抵债的优缺点分析1. 优点:(1)减少债务纠纷。

债务人提供抵押品后,能够减轻债权人的经济压力,有助于化解债务纠纷,维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2)便于执行。

抵押财产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更快速地进行执行,减少诉讼成本和时间成本。

(3)促进和解。

债务人提供抵押品后,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诚意和能力履行债务,有利于债务双方达成和解,缓解经济纠纷。

2. 缺点:(1)风险较大。

抵押财产可能存在价值波动或损失的风险,一旦抵押财产价值下跌,债权人可能无法获得全额偿还。

(2)程序繁琐。

以物抵债需要双方协商、书面确认和法律程序等一系列步骤,操作过程相对复杂,时间成本较高。

《2024年以物抵债的法律效力研究》范文

《2024年以物抵债的法律效力研究》范文

《以物抵债的法律效力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交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增加,以物抵债作为一种债务清偿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物抵债是指债务人将其持有的特定物交付给债权人,用以抵销部分或全部债务的清偿方式。

然而,以物抵债的法律效力问题一直是法律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以物抵债的法律效力和相关法律问题,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二、以物抵债的基本概念及法律依据以物抵债是债务清偿的一种方式,其基本含义是债务人通过交付特定物来抵销部分或全部债务。

这种清偿方式在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等领域均有涉及。

我国《合同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对以物抵债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实施程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三、以物抵债的法律效力分析(一)以物抵债的生效要件以物抵债的生效要件包括:1. 合法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2. 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3. 交付的标的物具有可替代性和可估价性;4. 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以物抵债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二)以物抵债的法律效力以物抵债一旦生效,即产生以下法律效力:1. 债务人交付的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给债权人;2. 债务人的相应债务部分或全部消灭;3. 双方当事人应按照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三)以物抵债的抗辩事由在以物抵债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抗辩事由,如标的物存在权利瑕疵、质量瑕疵等,这些抗辩事由可能影响以物抵债的法律效力。

因此,在实施以物抵债时,双方当事人应充分了解标的物的权利状况和质量状况,并确保标的物的合法性和质量符合约定。

四、以物抵债的实践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实践中的问题在以物抵债的实践中,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标的物的价值评估、交付方式的约定、税务处理等。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以物抵债的顺利进行和法律效力。

(二)解决方案针对。

试论以物抵债协议的法律效力5篇

试论以物抵债协议的法律效力5篇

试论以物抵债协议的法律效力5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通常情况下,以物抵债是指债务人将自己拥有的物品交付给债权人,作为实现债权的方式。

以物抵债协议是一种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达成的协议,按照双方约定,债务人可以通过提供物品来偿还债务。

在法律上,以物抵债协议是受到认可和保护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首先,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以物抵债的协议是一种合同形式,受到《合同法》的规范。

在《合同法》第101条中规定:“当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规定或者约定债务人按照债权人的要求提供担保,担保的方式可以是财产担保或者其他方式。

”这说明债务人可以通过提供财产来担保自己的债务,以物抵债就是一种财产担保的形式。

其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金融债务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物抵债的协议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

该规定规定:债务人与债权人约定以特定财产抵债时,债务人未将该财产交付债权人的,应视为该抵债约定无效。

如果债务人确有交付该财产的,且该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则该抵债约定有效。

第三,以物抵债的协议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律要求才能有效。

首先,债务人所提供的物品必须是属于自己所有,并且有明确的价值;其次,债权人必须接受债务人提供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方式;最后,双方需要在协议中明确约定清楚债务的清偿时间、方式和具体的物品。

总的来说,以物抵债协议在法律上是受到保护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双方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双方需要保持充分的沟通和信任,以确保债务能够得到妥善清偿,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具体操作请按照法律法规进行】。

篇2以物抵债是指债务人将特定的物品或财产作为债务偿还的方式。

以物抵债协议是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达成的一种特殊债务偿还方式的约定。

在我国民法中明确规定,以物抵债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并经过债权人同意方可生效。

因此,试论以物抵债协议的法律效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以物抵债协议的法律效力取决于协议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探究我国民法实务中的以物抵债

探究我国民法实务中的以物抵债

探究我国民法实务中的以物抵债【摘要】以物抵债发生在金钱债中。

以物抵债是指债务人与债权人双方约泄或生效法律文书的确立。

以物抵债也是一种制度,通过特左财产抵偿债务,继而消火债权关系的一种制度。

以物抵债这种制度的施行,可以使债权人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以物抵债制度有利于解决诉讼中存在的难题,从而使困扰司法实践执行的难题得以解决,从而促使司法实践有效合理的推行。

但是随着以物抵债制度的施行,以物抵债这种行为在处理以及抉择方而也逐渐址谿岀诸多问题。

如价格争议,对抵债财产的处置等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以物抵债制度的施行。

因而,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而进行综合考虑,继而使以物抵债制度得以更好地落实。

【关键词】以物抵债:现状:策略随着以物抵债工作的开展,逐渐眾露岀诸多问题。

包括对抵债资产处宜不当,或者在资产拍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民法实务中以物抵债工作的开展, 为以物抵债制度的推行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因而,要采取合理措施克服这一弊端,从而使以物抵债更好地为我国社会服务。

一、以物抵债的概述(-)以物抵债的槪念为了促使以物抵债工作进展顺利,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不良贷款的比率,因而国家根拯结合本国实际发展情况,并借助法律法规制圮了以物抵债这种方法。

以物抵债是指银行在无法通过货币资金收回贷款时,为了降低信贷资产中的风险,继而收回借款人相应的实物资产,从而抵偿债务。

这种行为就是以物抵债。

以物抵债在执行过程中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流拍后的以物抵债,一种是当事人合意以物抵债。

当然,以物抵债经由审查后没有损害第三人利益或者没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时,法院才可以根据这一情况制左岀以物抵债的裁泄书。

只有在这种情形下,以物抵债才具有法律效力。

(二)以物抵债的范用以物抵债的适用范用包括当银行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后仍然无法通过货币形式,收回贷款。

继而可以通过以物抵债的方式进行收款,从而降低银行的资产风险。

以物抵债中的财产包括有价证券,房屋和英他地上建筑物,交通运输工具,生产设备和办公设备,原材料和产成品等。

执行过程中以物抵债问题

执行过程中以物抵债问题

执行过程中以物抵债问题执行程序中,法院处置被执行人的财产时,要遵循拍卖优先原则,未经拍卖变卖,将被执行人的财产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的,法院不仅要征得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双方同意,更要查明被执行人是否有其他债权人及涉及公共利益等情况。

未查明其他债权人,或明知有其他债权人存在的情况下,依某一或部分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自行达成的和解协议,裁定将被执行人的财产以物抵债给某一或部分申请执行人的,因侵害了其他债权人或社会公共利益,该以物抵债裁定应当予以撤销。

根据《民事诉讼法解释》第491条的相关规定,法院可以经拍卖变卖程序后,将被执行人的财产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但是未经拍卖变卖程序,直接抵偿债务,要经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同意,且不损害其他债权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018年3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执行和解规定》)第6条进一步规定:“当事人达成以物抵债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不得依据该协议作出以物抵债裁定。

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对当事人自行达成的和解协议,既需尊重当事人对民事权利的处分,又要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有其他债权人对争议财产主张权利的情况下,要严格审慎审查和解协议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以防止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或者通过执行裁定来规避其他债务执行等情形发生。

法院执行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执行程序中执行财产处分的拍卖优先原则根据2004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拍卖变卖规定》)第2条、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七条的规定,执行程序中对执行财产处分要坚持拍卖优先原则。

所谓拍卖优先,是指民事执行程序中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进行变价时,应当首先选择拍卖的方式,只有在例外的情形下才采取其他变价方式。

拍卖具有公开、公平竞争等特点,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通过公平竞价的方式公开进行拍卖,有利于防止暗箱操作,充分实现执行财产中所蕴含的金钱价值,提高成交率和溢价率。

执行中以物抵债的成因、负面效应及对策

执行中以物抵债的成因、负面效应及对策

执行中以物抵债的成因、负面效应及对策执行中以物抵债的成因、负面效应及对策毋庸置疑,执行难已成为困扰当前法院工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但有利于促进法院审判工作的开展,而且也有助于树立法院的权威和形象。

近年来,“以物抵债”执行法在执行工作中较为流行,这固然有着及时结案、及时实现债权、涤除债务的积极一面,但也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对此,笔者作了调查并提出因应对策,以期抛砖引玉,与司法实务界的同仁进行商榷。

一、执行中以物抵债方兴未艾的主要原因1、法院方面。

以物抵债可以相对缓解执行积案压力,一方面可给申请执行人一个“说法”,另一方面,执行人员也乐于采用。

因为受地方保护等的影响法院依法办案受到较多干扰,加之有的执行人员针对上级法院关于严格拘留、查封、扣押等强制执行措施运用的规定,无所适从或是矫枉过正,不敢再去“捅马蜂窝”,惹怒被执行人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职工,藉口“稳定”而更愿意促成执行案件双方当事人以物抵债。

2、申请执行人方面。

申请执行人普遍存有一种“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心态。

有的担忧执行不着现款,陷入执行“马拉松”,与其债权挂在账上,且得耗费人财物与法院办案人员“同办案”,倒不如部分让步接受被执行人提出的以物抵债;还有的申请执行人吸取了不接受以物抵债,而被执行人宣告破产后受偿率低甚至为零的教训,便主动退让接受以物抵债或寄希望于法院能查封、扣押到实物,然后以物抵债。

3、被执行人方面。

多数被执行人抱着能拖则拖、“借鸡生蛋”的心态,不愿主动还债。

甚至有的还振振有辞地宣称:自己也是“三角债”的受害者,也面临着破产倒闭、“厂停人散”的局面,如果法院强制执行,职工的生活谁解决、职工上访怎么办等等。

但是,在法院依法采取了查封、扣押实物的情况下,方无可奈何地提出以物抵债,但仍设法抬高抵债物的价格。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当事人双方自愿协商达成以物抵债的和解协议。

5、公物拍卖机构未严格按照《拍卖法》所规定的拍卖规则、拍卖程序进行拍卖。

论以物抵债

论以物抵债

论以物抵债以物抵债是指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时,最终偿还债务的方式是通过以物品来代替现金还款。

在国内,这种方式的使用并不普遍,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一些发达国家中,此种方式是一种常见的借贷方式。

首先,以物抵债的方式最常见的案例就是,贫困农民以将自己的土地或财产抵押给村里或银行,借钱维持生计或偿还债务,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缓解债务问题,但仍然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他们将失去他们的财产。

其次,以物抵债的方法也广泛应用于商业借贷,比如小型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他们通常很难获得传统银行贷款,因为他们的信用记录不良或者是他们没有抵押品,这时他们可以通过以他们的商业设备或货物作为抵押品,来获得贷款,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最后,以物抵债的方式还被用于在自然灾害或政治动荡中帮助人们恢复生活,例如在海啸或飓风后,捐赠方可以将捐赠物品作为抵押品,向需要帮助的灾民提供帮助。

而政治动荡时期的难民也可以将贵重物品作为抵押品,来换取资金用于求生存。

总的来说,以物抵债是一种有用的借贷方式,尤其适用于有困难的人们有紧急需求的情况下,然而,使用它也存在各种风险,因此,借款人在向借贷机构申请时,应当慎重考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以物抵债的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考虑许多问题。

首先,借款人和借贷机构在确认抵押品的价值时需要谨慎,以防止争议和投诉。

其次,在抵押品转让所需的手续和程序方面,可能需要借助第三方专业指导,以确保交易合法有效。

此外,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以物抵债行业的监管,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进行欺诈。

此外,对于农民和个体工商户等弱势群体,政府应当加强贷款资金的监管,以确保他们不受不公正的对待。

因此,尽管以物抵债的方式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风险,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它仍然是一种有用的借贷方式,并且可以为个体和社会带来好处。

很抱歉,不需要写5000字,因为这篇文章只是一篇短文,字数也符合一篇短文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物抵债论文强制执行论文:浅论强制执行措施中的以物抵

摘要以物抵债的执行方法充分体现了公正与效率、等价有偿与平等自愿的原则,它符合客观实际,更为方便灵活、有利于实现债的目的,充分体现了公正与效率、强制与平等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以物抵债强制执行平等自愿
一、以物抵债的现实情况
执行案件过程中,以物抵债的措施适用律不是很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拍卖机构的数量增多、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很大一部分执行标的物可以通过拍卖、变卖的方式得以处理。

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财物,不适宜通过以物抵债的方式处理。

豍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由于现实操作中,以物抵债的执行措施中还有不少问题。

二、以物抵债现实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采取以物抵债,主要是针对具有给付金钱内容的法律文书的执行。

对于申请人(权利人)来说,按照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金钱的内容,是要钱不要物的。

因此,在强制以物抵债的措施中,通常有一方当事人(多为申请人)是不自愿的豎;同时就形式上说,实际执行的标的与法律确认的执行标的不一致,因而,以物抵债往往引起诸多的问题。

(一)抵债物的价格认定问题
对用于抵债的财物要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现实操作中,确定的标准是执行人员常常面临的难题。

有依据评估价格的,有依据拍卖、变卖保留价格的,也有依据市场价格的,还有法院依职权确定价格的,但是对于有些滞销商品、积压产品、在用车辆、闲置固定资产及其他材料、用具(包括残次物品)等等。

特别是陈旧物,物价部门难以鉴定或根本不予鉴定。

(二)抵债物的质量问题
用于抵债的财物,在实践中多为已经使用的物品或未销售的产品,在这其中,以使用的物品的使用价值是否损坏、产品是否是滞销或者是残次品、伪劣产品,在申请人接受抵债物之前难以确定。

(三)对于“无法拍卖、变卖”的界定问题
在以物抵债实践中,如半成品、无法分割拆卸的设施、装潢,以及价值小、拍卖变卖费用高的财物等等。

由于法律未有明确的界定,由法院直接判定无法拍卖变卖有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

(四)各方权利的保护问题
以物抵债有时无法保证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用来抵债的财产,申请执行人要求强制的义务抵债往往是在被执行人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拍卖、变卖都无人问津的财务,包括陈旧、残次物。

失去了执行的意义。

(五)执行标的物物上权利竞合问题
用以抵债的标的物上权利经常会有担保物权、用益物权、租赁权等各种权利的竞合,在标的物被查封、扣押之前,已经是定的权利在呗查封扣押后依然有效。

对于多个债权人参与分配同一标的物时,标的物经过拍卖、变卖未成,无法分割,需要以物抵债时,应按什么顺序承受标的物,都需要法律作出明确规定。

三、对于以物抵债实践中的一些建议
(一)执行案件时,以物抵债措施应当慎重采取
首先,以物抵债的执行在时间上必须在执行程序中进行。

其次以物抵债的财物应当是所有权明确属于被执行人的财物,如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

对于未登记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应依据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确定权属。

(二)以物抵债执行时,执行人员发挥其主导作用
在以物抵债的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应当始终发挥其主导作用,首先要及时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并及时对其财产采取限制性措施,即使得财物处于执行人员的控制之下后,才可以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以物抵债的调解工作。

(三)抵债标的物,应由专业部门评估其价值
对以物抵债的标的物的价值认定,有依据评估价格的,
有依据拍卖、变卖保留价格的,也有依据市场价格的,还有法院依职权确定价格的,我们认为,对于双方当事人争议较大的,应当根据财产的类别和状况分别委托相应的中介价格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

并且对于不满评估价值的,建立评估报告的异议复核程序。

(四)完善以物抵债的法律架构
第一,对于以物抵债的执行措施的规定过于笼统,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建议完善出台强制执行法,以法律规范先行的以物抵债措施。

第二,完善以物抵债措施的程序性,如措施的启动应由申请执行人提出或法院依职权启动;适用范围即“被执行人财产无法拍卖、变卖”条件的认定;实施过程中的标的物的价值确定是否需要拍卖、变卖前置;以物抵债的效力认定等多个方面作出细致的规定。

第三,确定抵债标的物上的实体权利。

一方面要对标的物上担保物权、用益物权及租赁权的处理作出规定;另一方面,应确定抵债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点、风险责任的转移点和标的物瑕疵担保的请求权。

从而排除申请执行人领受标的物后所承担的各种风险,保护其权利得到真正的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物抵债的执行方法充分体现了公正与效率、等价有偿与平等自愿的原则,它符合客观实际,
更为方便灵活、有利于实现债的目的,充分体现了公正与效率、强制与平等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以物抵债的执行方式,开阔了执行视野,对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物抵债的执行方式节约执行成本,符合诉讼经济原则。

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以物抵债的执行方式将会得到更广泛应用。

注释:
①以下财产不宜用来抵偿债务:
(1)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生活所必须的衣服、家俱、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2)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的家属完成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物品。

(3)未公开的发明或未发表的著作。

(4)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用于身体缺陷所必需的辅助工具、医疗物品。

(5)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宜用于以物抵债的其他财产物品。

②周宁.试论以物抵债的执行方法.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