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备课讲稿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导语】2018年导游证考试备战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为了各位考友能够更好地复习应战,为⼤家准备了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希望能对各位的备考有帮助。
⼀、旅游活动 (⼀)旅游的概念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是指⼈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离开⾃⼰的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旅⾏、停留不超过⼀年的活动。
这⾥的“惯常环境”包括居住地附近的地⽅和⼈们经常去的地⽅。
⼀是指⼈们常去的地⽅,即使这个地⽅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在他地的度假别墅或第⼆住宅均属惯常环境;⼆是指离⼀个⼈的居住地很近的地⽅,即使他很少去,也属惯常环境。
旅游与旅⾏不同,后者的主体称为旅⾏者(traveler)。
它们的区别在于,⼀是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旅⾏则不⼀定,如某⼈每天上下班或周末去剧院看戏是⼀种旅⾏,他并未离开惯常环境;⼆是活动的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活动来获取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此为⽬的。
(⼆)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1.旅⾏与逗留的合成性 旅游活动是由旅⾏活动与逗留活动构成的。
前者包括游客在其出发地与旅游⽬的地之间的交通往返活动和在旅游⽬的地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转移活动;后者则包括游客在旅游⽬的地逗留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和其他活动。
2.异地性 旅游活动是⼈们离开⾃⼰惯常的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和访问活动,所以它不同于⼈们在惯常环境范围内开展的任何旅⾏活动。
3.暂时性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活动是指⼈们在旅游⽬的地的停留时间不超过⼀年的活动,否则便属于定居性质。
4.⾮移民性和就业性 旅游活动是⼈们除了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外出旅⾏和访问活动。
因此,⼈们移居他乡的旅⾏活动与⼈们去异国他乡打⼯挣钱的旅⾏活动均不属于旅游活动。
这⾥,需要注意的是商务旅游活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挣钱”,但是却不是从所访问之地获取⼯资性报酬。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旅游活动内容构成要素 从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来看,其基本要素即⼈们通常概括的⾏、游、住、⾷、购、娱六⼤要素。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1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1——【光华教育】提供总体目标:通过本科目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旅游与旅游业、中国历史文化常识、中国旅游地理、民族民俗文化、宗教、古代建筑、古代园林、中国烹饪、风物特产以及港澳台、主要客源国/目的地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检查考生灵活、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业概述考试目的:通过本章考试,检查考生对旅游活动、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组织的有关知识、概念、分类、特点及发展状况的理解水平,考核考生对我国旅游业发展进程、旅游市场的构成特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一、旅游活动及其分类1.了解旅游的产生及发展简史,掌握近代旅游产生的标志及其“大众旅游”的概念,熟悉旅游活动体系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掌握旅游和游客的基本概念。
2.熟悉旅游活动从不同角度的分类,掌握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的划分标准。
二、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1.掌握旅游活动主体的分类,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对其判别和应用。
2.熟悉旅游资源的概念及本质特征和功能,掌握我国旅游资源的分类,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旅游业1、熟悉旅游业基本概念,掌握旅游业的构成和基本特征。
2、了解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3、熟悉中国近代旅游的产生的标志和新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两个时期及其主要特点,掌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战略性转变及其标志。
4、掌握中国旅游日的日期及相关背景知识,熟悉中国旅游标志。
四、旅游市场1.熟悉旅游市场概念及其构成要素,掌握世界六大旅游市场的划分,并了解各市场的基本特点。
2.熟悉我国海外客源市场的构成,掌握我国国内和出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
五、旅游组织1.熟悉重要的国际性旅游组织的概况及我国加入该组织的日期,掌握世界旅游日的日期和背景知识,2.了解我国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和旅游行业组织的概况。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常识考试目的:通过本章考试,检查考生是否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有比较全面、系统的把握,是否掌握导游工作中应有的历史文化常识,促使考生不断提高文化素质。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科技文化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科技文化一、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原始社会时期(170万年前-4000年前)是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萌芽时期。
第二,先秦时期(约前2070-前221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奠基时期。
第三,秦汉南北朝时期(前221-公元581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形成时期。
第四,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时期。
第五,明清时期(1368-1912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由兴盛到衰落时期。
二、中国科技文化的成就(一)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1.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春秋时期,中国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个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另外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
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出现,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理解。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相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另外张衡还发明制作了地动仪,能够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除以上的贡献外,他还制造出了重要的天文仪器——浑天仪。
唐朝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衙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在实测中他理解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理解,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的一大进步。
他主持编写的《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
北宋科学家沈括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哲学与文学
一、中国古代哲学(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概述中国古代哲学萌发于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年)。
西周的第一个统治者是周武王,在位时间很短就病逝,国家的统治权转到他的弟弟周公手中。
在周公之前,“尊神、敬鬼”是中国的主要思想,周公制礼作乐,维系社会的平衡与团结,使世人关注的重心从鬼神转向人事。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
春秋末年的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其学生达3000人之多。
孔子推崇周公的礼乐,并提出以“仁义”治国的主张,开创了中国最重要的哲学门派——儒家。
儒家成为官学以后,其经典著作被广泛推广,其他哲学门派则多潜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次,有的也融合在儒家思想当中。
中国历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之前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朱熹等众多哲学家。
先秦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汉志》所录竟达189家,造就了中国哲学的第一个高峰。
汉代学者以“九流十家”来概括总结先秦诸子学术。
九流十家具体指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九流则是将小说家除去,因为十家中,小说家最不重要。
东汉末年,“苍天已死”,名教衰落,社会动荡,人心思治。
其时哲人,以玄谈的方式,来为名教给出新的论证,探讨儒、道的内在相关性以及本末地位,从而引发了名教与自然、本末有无、言意之辨等多个重要学术辩题,哲人们的理论创造空前活跃。
唐宋之际,民族杂糅,价值混乱,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碰撞,矛盾尖锐。
韩愈、李翱发其先声,“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胡瑗)、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响应继起。
宋代的理学家们立志重建宋人的精神世界,他们出佛入老,而后返之六经,融会三教,开创了理学的新时代。
明清之际,异族易代,一代学人在抗清失败后,隐居深山古寺,整理典章制度,深刻批判反省传统文化,出现了建树卓越的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等一批饱学深思之士,并使中国哲学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和反思深度。
(完整版)2019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合格导游人才的全国统一的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
考试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目的是检验考生是否具备从事导游职业的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考试科目、语种与要求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科目包括: 科目一《政策与法律法规》、科目二《导游业务》、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科目五《导游服务能力》。
考试语种分为中文和外语两种, 其中外语类包括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朝鲜语、泰语等。
上述科目内容, 分别从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对考生进行考察。
三、考试方式考试形式分笔试与现场考试(面试)两种, 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为笔试, 科目五为现场考试(面试)。
笔试实行全国统一的计算机考试。
现场考试(面试)以模拟考试方式进行, 由省级考试单位根据考试大纲和《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现场考试工作标准(试行)》组织。
科目一、科目二合并为1张试卷进行测试, 其中科目一、科目二分值所占比例各为50%;科目三、科目四合并为1张试卷进行测试。
考试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每张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含165题, 共100分, 其中判断题40题, 每题0.5分, 共20分;单项选择题90题, 每题0.5分, 共45分;多项选择题35题, 每题1分, 共35分。
科目五考试中文类考生每人不少于15分钟, 备考旅游景区不少于12个;外语类考生每人不少于25分钟, 备考旅游景区不少于5个。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 中文类分值比例为:礼貌礼仪占5%, 语言表达占20%, 景点讲解占45%, 导游服务规范占10%, 应变能力占10%, 综合知识占10%;外语类分值比例为:礼貌礼仪占5%, 语言表达占25%, 景点讲解占30%, 导游服务规范占10%, 应变能力占5%, 综合知识占5%, 口译占20%。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版)第八章 中国工艺美术 第三节 漆器、玉器
一、漆器
扬州镶嵌漆器
北京雕漆
福州脱胎漆器
北京雕漆
➢以雕刻见长,在漆胎上涂几十层到几百层
漆,厚15~25毫米,再用刀进行雕刻,故称“雕
漆”。
➢在古代的顺漆制品中主要是以红、绿颜
18
色为主,在史书上雕漆又称为“剔红”
北京雕漆
➢与江西景德镇瓷器、湖 南长沙湘绣,并称中国 工艺美术“三长”。
➢特点:在漆涂层上面雕 刻加工。
历年真题
【答案】CD
【2018年真题·多选】 北京雕漆的色彩以( )为主。
A.紫色 B.蓝色 C.绿色 D.红色 E.黄色
福州脱胎漆器
• 制作方式:先用泥土塑出模 型,然后再模型外面裱上夏 布,涂上青漆,等漆干了之 后脱去土模,再行髹xiū漆加 工上色。
• 特点:质地轻巧坚牢,做工 精细,耐热、耐酸、耐碱
嵌螺钿最具特色。( ) A.正确 B.错误
二、玉器
➢ 玉器,又称玉雕 ➢ 广义的玉器是指以硬玉、软玉、碧
玉、蛇纹石、水晶以及珊瑚等为原 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和 陈设品等。
玉器按大小分为
件活
零碎活
玉器按大小分为 件活
包括炉、瓶、茶具、人物、花卉等
玉器按大小分为
件活
零碎活
包括别针、戒指、 印章、烟嘴等
中国玉雕产地
➢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河 南、新疆、辽宁、甘肃等地。
北京翡翠作品《观音》
扬州花卉类作品 白玉大白菜扬州镶嵌漆器 Nhomakorabea16
18
历史悠久,其产品以镶成 螺钿最具特色,造型古朴典,做 工精巧细致,纹样优美多姿, 色彩和谐绚丽。
历年真题
【答案】D
【2016年真题·单选】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一、中圈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从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
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
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官室和陵墓。
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许多以官市为中心的城市。
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持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
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
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
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阙和石墓。
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升,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
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升;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琢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
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
其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城市。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
在建筑技术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木构架的做法已经相当准确地运用了材料性能,出现了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从而使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
2019-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基础-全国导基 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上)
后蜀主孟昶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最早的题写园林景物的对联也出自后蜀,可以认为,后蜀是对联的发祥地。
宋元——发展时期,推广到宫廷之外,应用范围扩大,春联、寿联、游览 联等逐渐出现。不少文学家、学者均参与其中,连僧人也侧身其中。
元代——对联的发展相对平缓,但也不乏优秀作品。 明清——鼎盛时期 明朝是对联发展的黄金时期,从皇帝到文人学者都喜欢
对对子和写春联。
清朝——对联发展的巅峰阶段,数量上或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代。 长联——明代中叶出现,全联的字数猛增到100多字,最长的竟达到
1620字,孙髯的《昆明滇池大观楼联》全联180字,被誉为“古今第一长 联”“四海长联第一佳者”。
万里云山一水楼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格式
1.对联的横额 横额——又称横批,是一副对联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它有统领协调上下联的作用。
横额要求——精练,多为四字,也有多于四 字或少于四字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对联的书写格式
对联书写应竖写,无标点
上联在右,从右至左;下联在左,从左至右;
离对坎,震对乾,一日对千年,尧天对舜日,蜀水对秦川。苏武节,郑虔毡,涧壑对林泉。挥戈能退日,持 管莫窥天。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梦里荣华,飘忽枕中之客;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
作者: 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一字与三,号鹤田,又号敏州、云崔,湖南邵阳人。康熙二年(1663年), 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康熙三年(1664年)三甲八十四名进士。
将、奈、对、叹、嗟、数、似、更、况、怎、若、方、已、应、尽、早、 渐、须; 二字领词—— 看他、对此、休说、那堪、问他、看来、何须、何况、况 是、未省、只是、无怪、何必、将次; 三字领词—— 倒不如、最堪怜、只赢得、最无端、更能消、又却是、再 休提、便怎的、复何数、岂徒览、消受得、莫辜负等等; 4.对联的断句 ①掌握长联中长句少而短句多的特点; ②注意对联中的领词; ③利用反复词; ④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一、国号名称的主要由来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名称、称号。
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新王朝的确立都会定一个新的国号,以示正统。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各朝代所定国号主要有以下几个缘由。
(一)根据创建者所在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定国号如历的商(汤为商部族)、周、秦等。
(二)根据创建者原有的封号或爵位定国号如历的晋(司马炎曾封晋王)、隋(杨坚曾封隋王)、唐(李渊曾袭爵唐国公)、魏(曹丕曾袭位魏王)等。
(三)根据创建者的发迹地定国号如历的汉(刘邦从汉中起兵)、宋(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发迹地宋州)等。
(四)根据所建政权的地域名称定国号如三国时的蜀和吴等。
(五)根据创建者发迹地的特产定国名如历的辽。
“辽”在契丹语中为“镔铁”(上等的精炼铁,契丹特产)之意。
(六)以寓意吉祥的字意定国号如历的元。
忽必烈根据汉臣刘秉忠的建议,以《周易》乾卦的彖传“大哉乾元”定国号,寓意开辟了新天地。
(七)根据谶语(预言)定国号如历的齐,就是根据“金刀利刃齐刈之”谶语定的国号,以示只有“齐”方可平定天下。
(八)根据创建者的姓氏定国号如历的陈(为南朝的陈霸先所建)。
(九)为克前朝而定国名如历的金。
女真人曾受契丹人压迫,所以女真统治者针对“辽”(镔铁之意)。
定国号“金”。
寓意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克“辽”。
再如历的清。
努尔哈赤在东北地区崛起时初定国号“后金”。
但明朝德运为火。
在五行理论中金不能克火,反而要遭火克,所以皇太极在位时,将“后金”的国号改为“清”。
一方面“清”同音通假“金”,另一方面,清主水,以克明朝之火。
(十)根据社会上流行的口号定国号如历的明。
红巾军起义时,流行一句口号“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朱元璋自比明王,所以定国号“明”。
二、帝王、皇族、皇戚称谓及君位继承制度(一)帝王、皇族、皇戚的称谓1.帝王称谓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统治者称“后”“王”“天子”。
其中“后”与“王”的称谓源于原始社会。
夏、商、周三代的统治者都称“王”。
“天子”名称出P48现于西周。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导游基础知识》是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旅游专业(旅游管理方向)一门基础理论课,也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为省开课。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导游基础知识》认真总结了我国导游工作的经验,紧密联系导游工作实际,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导游基础知识, 如旅游和旅游业的知识,中国历史、中国各民旅的民俗风情,中国宗教、风物特产、园林建筑、旅游地理及其他相关知识,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三、相关衔接课程《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先学课程有《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概论》,后续课程有《旅游饭店管理概论》、《导游业务与技巧》等。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安排一、学时和学分本课程教学时间为18周,共计72学时,4个学分。
二、学时比例安排本教材共十二章,建议学时(含课内、课外学时)比例安排如下:三、教学媒体与参考文献1、主教材本课程主教材是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的《导游基础知识》(第4版),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版。
主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
2、参考文献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司编,《中国风物特产》,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 版;钟惠文、罗兹柏主编,《中国旅游地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完颜绍元编,《中国风俗之谜》,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鄢志武主编,《旅游资源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四、教学环节1、面授与自学面授辅导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所占比重较大,但本课程的学习还要依靠学生一定时间的自学。
2、作业在学习过程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用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各种理论和观点。
省校已经布置四次记分作业,汇编成形成册。
3、实验实训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因此建议任课教师最好能结合课程教学进度和周边旅游资源, 自行组织两次实验实训,并根据学生上交的实验实训报告质量酌情定分。
2019《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的考试,考察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中国历史与文化常识、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中国自然与地理常识和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二)考试内容1.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辉煌成就熟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掌握:两弹一星、北斗导航、登月工程、FAST大型天文望远镜、大飞机工程等科技成就。
成昆铁路、青藏铁路、高速铁路、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港珠澳大桥等建筑成就。
2.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了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熟悉:中国旅游业的三大市场、中国旅游日和世界旅游组织。
厕所革命、全域旅游、旅游扶贫和文旅融合发展趋势。
智慧旅游、在线旅游(OTA)、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3.中国历史与文化常识(1)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熟悉:中国历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中国主要科技发明的相关知识。
掌握:中国哲学、文学、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2)文学艺术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及诗词、楹联格律常识。
熟悉:名胜古迹中的著名楹联、历代游记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掌握:古典旅游诗词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3)建筑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特征。
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与等级观念。
掌握:宫殿、坛庙、陵墓、古城、古长城、古镇古村、古楼阁、古塔和古桥的类型、布局、特点等相关知识。
(4)园林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和分类。
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造园艺术、构景手段和代表性园林。
(5)饮食文化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及风味流派的形成。
熟悉:中国风味特色菜—宫廷菜、官府菜、寺院菜的特点和代表菜品。
掌握: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特点及代表性菜品;中国传统名茶、名酒的分类与特点等相关知识。
2019导游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合格导游人才的全国统一的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
考试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目的是检验考生是否具备从事导游职业的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考试科目、语种与要求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科目包括:科目一《政策与法律法规》、科目二《导游业务》、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科目五《导游服务能力》。
考试语种分为中文和外语两种,其中外语类包括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朝鲜语、泰语等。
上述科目内容,分别从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对考生进行考察。
三、考试方式考试形式分笔试与现场考试(面试)两种,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为笔试,科目五为现场考试(面试)。
笔试实行全国统一的计算机考试。
现场考试(面试)以模拟考试方式进行,由省级考试单位根据考试大纲和《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现场考试工作标准(试行)》组织。
科目一、科目二合并为1张试卷进行测试,其中科目一、科目二分值所占比例各为50%;科目三、科目四合并为1张试卷进行测试。
考试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每张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含165题,共100分,其中判断题40题,每题0.5分,共20分;单项选择题90题,每题0.5分,共45分;多项选择题35题,每题1分,共35分。
科目五考试中文类考生每人不少于15分钟,备考旅游景区不少于12个;外语类考生每人不少于25分钟,备考旅游景区不少于5个。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中文类分值比例为:礼貌礼仪占5%,语言表达占20%,景点讲解占45%,导游服务规范占10%,应变能力占10%,综合知识占10%;外语类分值比例为:礼貌礼仪占5%,语言表达占25%,景点讲解占30%,导游服务规范占10%,应变能力占5%,综合知识占5%,口译占20%。
四、各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一《政策与法律法规》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的考试,考察考生对党和国家的基本国策、根本制度、根本任务、重大方针政策以及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231模式。“2”是指两个结合:研学主题与线路产品的结合。 “3”是指旅行活动三个环节:行前+行中+行后。“1”是指研学旅行的核心诉求 或者叫目标指向只有一个,那就是“体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旅游业以接待国际友好人士和海外华侨及其眷属为主,旅游 接待机构并不是自主经营的企业。 • 答案:√
模拟题演练.单选题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的总部设在( )。
• A.贵阳 • B.昆明 • C.成都 • D.济南
• 答案:A
在我国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市场中,多年来一直居前四位的国家是(
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计划”; 农业多产化;农村景区化;农民多业化;资源产品化。
乡村旅游在旅游项目中更加突出乡土味、文化味和人情味。
考点解析【熟悉】 红色旅游
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 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 教育,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2015-2017“三年行动计划”;从2016年年底开始,国家旅游局全面推进第三卫 生间建设,要求所有5A级旅游景区必须具备第三卫生间。
2017年底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 2020)》。
考点解析【熟悉】 全域旅游 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 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 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 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海南、宁夏、山东、贵州、陕西、河北、浙江等7个省区为省级创建单位。 全域旅游要实现九大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 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 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 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 共建共享转变;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 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 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全域 旅游要坚持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绿色发展、改革创新、示范引导的原 则。
2019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导游职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包括但不限于导游服务规范、导游词创作、景点讲解、旅游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考试,选拔具备基本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导游人才,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考试科目与分值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科目共分为三门,分别为:
1. 政策法规(占比40分)
2. 导游业务(占比35分)
3.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占比30分)
4.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占比30分)
三、考试要求
1. 考生应全面掌握导游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解相关政策法规,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2. 考生应具备基本的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和应急处理能力,能独立承担导游服务工作。
3. 考生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能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四、考试形式与时长
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每科时长:1小时。
3. 总时长:3小时。
五、考试大纲内容
1. 政策法规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国家旅游政策法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2. 导游业务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导游服务规范、导游实务等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导游服务流程、导游服务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3.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全国范围内的基础旅游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但不限于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4.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在地区旅游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但不限于本地区的风土人情、特色美食等方面的知识。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历史概述
【导语】我们不需要考虑⾃⼰能够⾛多快,只要知道⾃⼰在不断努⼒向前就⾏。
停⽌⾃⼰的脚步其实就是⾃⼰在为别⼈让路,同⾏⼀条路会让路变得窄,但你的退出却为别⼈提供了前⾏的光明⼤道。
整理了“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章知识点:中国历史概述”,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第⼀节中国历史概述 中国位于欧亚⼤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积为960万平⽅千⽶,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
中国地域辽阔、⼈⼝众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四⼤⽂明古国之⼀(古代巴⽐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其有⽂字可考的⽂明史更是长达3000多年。
中国古代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原始社会、奴⾪社会、封建社会。
历史学家⼜将漫长的封建社会分解为五个发展阶段。
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阶段;隋、唐、五代是封建社会繁荣阶段;辽、宋、夏、⾦、元是民族融合进⼀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阶段;明、清(鸦⽚战争前)是统⼀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逐渐衰落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1949年结束。
其中从1840年中英鸦⽚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是旧民主主义⾰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成⽴,是新民主主义⾰命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经历了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共109年。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解的历史。
⼀、中国境内的远古⼈类及古代传说 距今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为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国境内出现了最早的⼈类。
(⼀)中国境内远古⼈类及⽒族公社 距今170万年前,在云南省元谋县⽣活着中国境内最早的⼈类——元谋⼈。
距今70万年⾄20万年前,在北京西南周⼝店龙⾻⼭上⽣活着北京⼈。
经考证,北京⼈已经能直⽴⾏⾛、打制⽯器、使⽤天然⽕、吃熟⾷。
北京⼈过着群居⽣活,以此抵御险恶的⽣活环境。
2019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 .doc
学 校
片 区
唐山四中
朝阳楼、花园楼、南厂楼、刘屯自建小楼、达南楼、达北楼、大业里楼、达谢庄环卫楼、联合村、马家屯、老谢庄、曹家庄、张丁庄、赵田庄、侯边庄、刘营庄、郑家庄、西礼尚庄、六合中源大观(回迁)、郊外菜园、花园街、和平街、爱民里、荷花西苑、荷花盛世、荷花茗苑、荷花上院、荷花坑清雅园、郑家庄滨湖庄园、西越河越康新园、电缆厂自建工房、钱营矿生活区、文化东街、南厂子弟(南厂楼)、女织寨、凤城盛世、旭安园、教师楼、环卫楼、机铁工房、朝阳平房、运输平房、海都国际、荷塘悦色、国际五金城、和平新楼、大业时代、渔人码头
友谊中学
燕京小区、定福里、军苑里、武警支队家属院、友谊里五金楼、友谊里冶金楼、友谊里春发楼、友谊花园、铁一局二处家属院、友谊里光明楼、友谊里交大楼、友谊里楼、立新西楼、国防楼、青年楼、抢救楼、渤海新世界、石人沟楼、铁矿楼、冶金楼、诚安友谊天地、渤海豪庭
二十六中学
福乐园、风华时代、福兴园、龙湖泓庭、正泰小区(正泰里永乐园燕新路以西)、昌盛楼、金属小白楼、燕新楼、化机公寓、省冶金物资楼、金岸世铭、惠民园、金恒国际、南湖金地、仁泰里尚诚、仁泰里尚信、兴泰里景明、兴泰里景泰、兴泰里景安、兴泰里景荣、兴泰里景宜、兴泰里、仁泰里尚德、仁泰里尚明、仁泰里尚义、仁泰里尚平、和泰里尚善、和泰里尚智、水岸名都、万科红郡、金岸红堡
稻地中学
稻地二村、稻地桥西、稻地桥东、稻地西门外、孙家楼、付家坨、西大夫坨、东大夫坨、安机寨中街、安机寨前街、安机寨北街、北岭、边庄子、喻庄子、窦家庄、重广奄、杨庄子、相庄子、龙凤庄、景庄子、胡家庄、尚德庄、大公庄、李新庄、刘唐保庄东街、刘唐保庄西街、刘唐保庄北街、刘唐保庄中街、付庄前街、付庄中街、付庄腰街、付庄北街、范庄、张福庄、霍庄、王庄、于庄等37个行政村
导游基础知识大纲
导游基础知识大纲《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系旅游管理教研室一、课程性质根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化企业操作技能、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旅游人才。
具有较强的旅游和服务业一线业务运作能力、语言能力和基础管理能力,能胜任各类旅游服务业的管理和实务工作”的培养目标,“导游基础知识”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必修课程,也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课程。
二、课程培养目标1、掌握导游基础知识各部分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础理论,达到导游岗位讲解上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和奠定好后续课程《现场导游》、《景区管理》的专业知识基础。
2、应用导游基础知识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结合现代旅游业的特点,使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适应旅游业各岗位的综合能力。
3、掌握山西导游资格证书考试《导游基础知识》的基本知识及应试技巧。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以相应的地理、历史、语文知识为学习基础,前接旅游学概论课程,后续课程有《现场导游》、《景区管理》等。
四、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以“宽基础、重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理念;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知识和技能。
同时,注重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导游讲解的具体实践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导游服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1、理论课教学设计以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为主导,讲授导游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促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1.1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第一章、中国地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第二节、行政区划与人口构成第三节、经济发展【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我国的基本地形地貌、行政区划概况和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的考试,考察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中国历史与文化常识、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中国自然与地理常识和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二)考试内容
1.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辉煌成就
熟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掌握:两弹一星、北斗导航、登月工程、FAST大型天文望远镜、大飞机工程等科技成就。
成昆铁路、青藏铁路、高速铁路、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港珠澳大桥等建筑成就。
2.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了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熟悉:中国旅游业的三大市场、中国旅游日和世界旅游组织。
厕所革命、全域旅游、旅游扶贫和文旅融合发展趋势。
智慧旅游、在线旅游(OTA)、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3.中国历史与文化常识
(1)中国历史文化
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熟悉:中国历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中国主要科技发明的相关知识。
掌握:中国哲学、文学、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2)文学艺术
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及诗词、楹联格律常识。
熟悉:名胜古迹中的著名楹联、历代游记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掌握:古典旅游诗词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3)建筑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特征。
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与等级观念。
掌握:宫殿、坛庙、陵墓、古城、古长城、古镇古村、古楼阁、古塔和古桥的类型、布局、特点等相关知识。
(4)园林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和分类。
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造园艺术、构景手段和代表性园林。
(5)饮食文化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及风味流派的形成。
熟悉:中国风味特色菜—宫廷菜、官府菜、寺院菜的特点和代表菜品。
掌握: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特点及代表性菜品;中国传统名茶、名酒的分类与特点等相关知识。
(6)工艺美术
了解:中国陶器、瓷器的发展简史。
熟悉:我国陶器、瓷器、漆器、玉器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掌握:中国四大刺绣及其代表作;我国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4.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
熟悉: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概况和地理分布;我国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基本概况。
掌握:我国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宗教旅游景观的相关知识。
5.中国自然与地理常识
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相关基础知识。
熟悉: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及代表性地貌景观;山、水、动物、植物、天象等自然景观知识。
6.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
了解: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的基本情况、风俗习惯、主要城市与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