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主要根据地
抗日战争主要根据地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陕甘宁边区也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
在聂荣臻率领下,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
抗战八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晋绥抗日根据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今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广大地区。
下辖46个县,320万人口。
由贺龙、关向应领导创建,后又与当地武装相结合,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自1937年至1944年春,根据地军民和日伪军作战10100多次,毙伤日伪军10万余人。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包括太行、太岳、冀鲁豫、冀南四个区,下辖177个县,2500余万人。
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9师于1937年10月创立。
至1944年春,和日伪军作战3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9万余人。
山东抗日根据地:包括渤海、鲁中、鲁南、胶东、滨海五区,还有河北、江苏各一部分,下辖96个县,1350万人口。
1937年冬至1938年,共产党先后建立鲁南、胶东、清河根据地。
1939年3月,罗荣桓率八路军115师主力进入鲁西,与之会合。
从1937年至1944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和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5万余人。
华中抗日根据地:包括江苏绝大部分,安徽、湖北、河南、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
1938年4月,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5月和7月,陈毅和张鼎丞分别率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挺进江南,创建苏南根据地。
8月,谭震林率新四军第三支队进入皖南,开辟豫皖苏根据地;6月,罗炳辉率新四军第五支队挺进皖东,建立皖东根据地;年底,新四军一部在八路军配合下,开辟皖东北和淮海区。
自1938年至1944年春,和日伪作战17500余次,毙伤日伪军24万余人。
华南抗日根据地:包括东江、琼崖抗日根据地。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后,原在东江一带的红军游击队,在曾生等领导下,组成抗日游击队,建立东江根据地。
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这段时期中形成了中国的抗日根据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回顾和探究抗日根据地在中国战争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抗日根据地的定义和意义抗日根据地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战争中,为了进行游击战争而建立的抗日武装控制的区域。
这些根据地不仅提供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阵地,更重要的是为抗日军队提供了战略转移的基地,同时也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各种资源和支持。
抗日根据地的意义不仅在于战略上的地理位置,还在于它为中国的抗日斗争提供了基层组织和人员。
在这些根据地中,中国共产党发展了自己的领导机构,培养了一大批抗日志愿者,形成了共产党在游击战争中的主导地位。
同时,抗日根据地也成为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希望所在。
二、抗日根据地的分布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期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发展。
这些根据地分布在中国的边远山区以及一些广袤的农村地区。
山区根据地比较著名的有山西的晋察冀边区,陕西的延安根据地,以及湖南、江西等地的苏南根据地。
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共产党在这些地区建立了临时政权,组织了人民武装,开展了大规模农村改革和土地革命,同时也实施了土地农民革命的政策。
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人民的信心和力量,也为抗日斗争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支持。
三、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战争方面,同时也注重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根据地为了保持自给自足,发展了农业和实施了农村改革,使得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此外,根据地也鼓励工业的发展,并积极开办学校,加强文化教育事业。
在根据地中,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文化宣传和教育,推动了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以鼓舞人民斗志。
例如文艺工作者主要通过文学、电影和戏剧等方式表达抗日情感,并传递出正能量。
四、抗日根据地的问题与挑战抗日根据地虽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面临着众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日本的围剿战略。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文化建设特点及启示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文化建设特点及启示作者:连雄飞来源:《党史文苑》2024年第06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文化建设作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任务。
文化建设是巩固根据地的必要条件,是服务于军事战线的第二条战线。
在延安根据地的引领下,各根据地以干部教育、报刊通讯、文艺宣传为重点开展文化建设,体现了文化与革命、政治、人民相结合的基本特征,并从政治性、时代性与人民性三方面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历史经验。
一、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一)以干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事业根据地处于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农村地区,民众偏低的文化水平严重阻碍了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
此外,引导敌后抗日武装力量急需一大批受过训练的干部。
为配合根据地建军建政的迫切需要,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应运而生。
延安根据地作为党的高级干部聚集地,率先试点干部教育。
延安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最初起源于党组织内部成立的学习小组、读书小组、哲学小组等。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肯定这种办法,并作出“推广到全党去”的决定。
随后,在延安创办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推广至各根据地,形成了“分校”办学形式。
1939—1945年,抗大在各根据地创办12所分校,培养出10万多名抗日军政干部。
这些干校适应抗战形势的变化,灵活采用短期训练与实践教学来提高学员的军政素质,使之快速适应工作需要,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
干部教育在抗日烽火中建立,在硝烟弥漫中发展壮大,创办上百所干部学校,培养数十万革命干部,成为根据地建设与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二)以报刊为重点的新闻通讯报刊是传播党中央声音的桥梁、喉舌、纽带。
1942年初,在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的号召下,中共中央宣传部着手改造党报,增强党报的党性与战斗性。
延安作为党中央驻地,创办了大量党报党刊。
例如,八路军总政治部刊物《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根据地的报刊分为中央党报、地方報、群众报三类,地方报是根据地宣传通讯网络的中枢,主要包括各根据地党委机关报。
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艰苦卓越的游击战。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系列的抗日根据地,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抗日根据地的形成抗日根据地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英勇抗战的结果。
在日本侵略者的疯狂侵略下,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建立了一系列的根据地,主要分布在中华大地的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
这些地区经过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建立并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二、抗日根据地的特点1. 组织健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中,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组织体系,包括地方政权、人民武装等。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抗日斗争中的领导作用。
2. 政策得当: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实行土地革命和减租减息等政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并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3. 经济发展:抗日根据地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重要成就。
通过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等产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文化教育:在抗日根据地中,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力推广普及教育,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三、抗日根据地的作用抗日根据地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提供后方支持:抗日根据地为中国国民党政府及其他抗日军队提供了重要的后方支持。
这些根据地提供了军事物资的保障,成为重要的战略后方。
2. 集结抗日力量:抗日根据地通过组织和领导人民抗战,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抗日力量。
3. 流动游击战:抗日根据地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战术,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有效消耗了日军的战斗力。
4. 政治动员:抗日根据地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增强了人民的抗战信心,为全民族抗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中共领导下的七大抗日根据地
中共领导下的七大抗日根据地作者:刘志青来源:《党史博览》2015年第09期抗日战争时期,相对于国民党军作战的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统治的大后方,还有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敌后抗日根据地因为广泛容纳各阶层共同抗日,故被称为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民主根据地则是中共坚持敌后抗战的战略基地。
各抗日根据地发展曲折反复,经历了发展、缩小、再发展过程,故统计数据也有极大的变化。
至抗战胜利时,中共领导根据地军民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军52.7万人,消灭伪军118.7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
抗日根据地面积发展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
中共党员人数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军队120余万,民兵260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各根据地的发展壮大的历程曲折反复,统计数据以发展高潮为准,因此各根据地统计数据之和大于全国总数据。
第二,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华中、华南四大区域,其中著名的有以下七大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陕甘宁边区位于陕西、甘肃、宁夏边界地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所在地。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陕甘苏区得到巩固与发展。
1937年2月,中共为团结抗日,经与国民政府多次谈判,将陕甘苏区改为陕甘宁特区。
5月,改称陕甘宁边区。
9月6日,成立边区政府,任命林伯渠为主席,张国焘、高自立、李鼎铭、刘景范先后为副主席。
首府设在延安,辖陕西延安(今属延安市)、延川、延长、清涧、绥德、米脂、葭县(今佳县)、吴堡、安定(今子长)、安塞、靖边、定边、保安(今志丹)、甘泉、富县、淳化、旬邑,甘肃宁县、正宁、庆阳(今属庆阳市)、合水、镇原、环县,宁夏盐池、豫旺(今同心)等25个县,以及陕西神木、府谷部分地区,面积12.9万余平方公里,人口200万。
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后,中央军委留下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旅直及第七七○团等部队,组成留守部队,保卫陕甘宁边区。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要地与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要地与战役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战略部署和战役行动。
这些战略要地与战役的选择和执行,对于抗击日本军事侵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战略要地的选择与重要战役的展开两个角度,对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略要地与战役进行探讨。
一、战略要地的选择1. 河南豫鄂苏抗日根据地河南豫鄂苏抗日根据地在中国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豫鄂苏是当时抗日斗争的战略要地之一,这里地势险要,交通便捷,是抵御日本侵略的重要防线。
中国军队在这里组织了广泛的游击战,有效地削弱了日本侵略者的军力。
2. 陕北抗日根据地陕北抗日根据地地处战略要地,具备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优势条件。
中国军队在这里筹建了八路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游击战,有效地消耗了日本侵略者的兵力。
陕北抗日根据地的筑建为中国军队后续的大规模反攻提供了重要基础。
3. 重庆作为战略要地重庆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略要地。
重庆地处山地峡谷,地势险要,这里成为了中国军队的后方指挥中心和主要军事基地。
在重庆,中国国民党政府坚定地指挥并组织了抗日战争中的各个战役行动。
二、重要战役的展开1. 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上海和淞沪地区,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尽管最终中国军队无法保住上海,但他们在这场战役中展示了坚定的抗日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
2. 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
中国军队在平型关顽强地抵御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为中国军队后续的反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场战役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成为中国抗日斗争的重要里程碑。
3. 衡宝战役衡宝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湖南衡阳和宝塔山地区,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并为中国军队在湖南地区展开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抗日根据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抗日根据地是指在中国国土广袤的各个地方形成的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提供支持的地区,这些地区在敌后环境中建立了政权,发展经济,建设军队,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重要根据地。
中国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
这些地区丛林茂密,山沟深渊,地理环境复杂,为游击战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这些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战斗力迅速提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根据地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中国抗日根据地不仅仅是军事基地,更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这些根据地内,建立了地方政权,推行了土地革命,实行了善后工作。
这些地方政权承担了许多行政和司法职责,实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保护了人民群众的权益。
同时,抗日根据地内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这些根据地还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
在中国抗日根据地中,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环境中建立了完善的地下组织体系,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日根据地中,中国共产党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和宣传工作,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到抗战中来。
中国共产党还广泛运用统一战线和民主制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与日本侵略者作战。
中国抗日根据地不仅仅是武装斗争的前沿阵地,更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在这些根据地中,中国共产党锻炼了一大批革命骨干,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这些经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抗日根据地还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兵源和物资保障,为整个中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国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成功地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
全国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位于陕西北 部、甘肃东部、宁夏东南部。它 北起长城线上的陕北府谷、横山 ,南至关中淳化、旬邑,东濒黄 河与山西隔水相望,西临宁夏豫 旺、甘肃固原,面积约十三万平 方公里,人口约二百万。在抗日 战争期间,它居于特殊而重要之 战略地位。林伯渠曾经说过,边 区"一方面成为保卫西北的北门锁 钥,另一方面又成为坚持华北抗 战的重要后方。边区在军事上说 来,它是绾毂华北与西北的战略 支点"。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 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 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说明中国共 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敌人很强大,革命的道路 还很长。也说明中共开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确 的革命道路。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合理性与可 行性
❖ 意义:皖江根据地经济呈现出 一片繁荣景象,不仅保证了第 七师和皖江根据地各级党政机 关的需要,而且还上缴新四军 军部,支援兄弟地区。
❖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包括洪湖区[石首、监利、沔阳(今仙 桃、洪湖)、江陵(今江陵县、荆州区、沙市区)、公安 、华容、南县、安乡、潜江、天门、京山、汉川、汉阳、 应城、云 梦、孝感等县全部、大部或一部]、湘鄂边区( 鹤峰、桑植、石门、慈利、五峰、长阳、恩施、宣恩、建 始、巴东、大庸、龙山等县大部或一部)、巴(东)兴( 山)(秭)归区、鄂西北区(房县、均县、竹山、谷城、 保康等县大部或一部)、荆当远区(荆门、当阳、远安、 宜昌、南漳等县部分)、松(滋)枝(江)宜(都)区、 洞庭特区(华容、南县、安乡、常德、汉寿、岳阳、湘阴 、益阳、沅江等县部 分)、鄂北区(襄枣宜区,襄阳、枣 阳、宜城、钟祥等县部分)以及黔东区。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场残酷战争,这场战争昭示着中国的抵抗精神与力量。
为了有效地应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抗日游击战争以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根据地。
一、背景与形成中国抗日根据地是在抗日战争中兴起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形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抗日游击战争和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下。
抗日根据地起初是在中国东北地区形成的,随后又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
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使得中央政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和工人纷纷响应抗日的号召,积极参与抗日斗争。
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指导抗日斗争,决定在一些农村地区建立起抗日根据地。
二、抗日根据地的特点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军事基地:抗日根据地既是游击战争的后方基地,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组织中心。
这些根据地具备了一定的军事力量,并能有效地进行游击战争,给了日本军队以巨大的压力。
2. 经济发展:在抗日根据地中,中国共产党提倡实行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还发展了一些农村工厂和手工业,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的产量,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
3. 政治组织:抗日根据地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政治体系,在各个根据地内建立了政治委员会和各级政府,有效地组织了人民的抗日斗争。
4. 民生保障:抗日根据地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政策,如普及教育、医疗服务以及抗击自然灾害等。
保持社会稳定,提高民生水平,使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强大的支持。
三、抗日根据地的贡献中国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的抗战形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给予日本军队巨大压力: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对于日本军队来说是一个持久的阻力。
由于游击战争的灵活性,日本军队很难将其根除。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基地区域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基地区域”:1、以上海为中心的“泸浙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2、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3、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百色风雷,两江红旗”。
4、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
5、以滇北、川西为中心的“雪山草地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艰苦卓绝,革命奇迹”。
6、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7、以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区为重点的“东北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抗联英雄,林海雪原”。
8、以皖南、苏北、鲁西南为主的“鲁苏皖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
9、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10、以山西、河北为主的“太行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太行硝烟,胜利曙光”。
11、以渝中、川东北为重点的“川陕渝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川陕苏区,红岩精神”。
12、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30条“红色精品线路”:1、北京-遵化-乐亭-天津线主要红色基地有: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宛平城,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李大钊烈士陵园,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唐山市乐亭县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天津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盘山烈士陵园。
2、北京-保定-西柏坡线主要红色基地有: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宛平城,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易县狼牙山五壮士塔,安新县白洋淀景区,清苑县冉庄地道战遗址,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斗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得华夏儿女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然而,在这个黑暗的时期里,中国的抗日根据地乃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的炽烈火光。
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
它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为斗争的发起提供了有力的后盾。
抗日根据地不仅为中国的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抗日根据地具备了许多特点。
首先,它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来,因此农民群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这些根据地里,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了乡村自治的基本单位,实行土地改革和抗击日本占领军的斗争。
这种农民抗日斗争的开展不仅为中国农民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力量大大增强。
另一个特点是中国抗日根据地同时也是革命根据地。
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政权建设起来,实行革命的三民主义政策,坚决打破旧的封建士地主阶级的统治,以人民至上的原则构建起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
这些根据地成为了中国的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试验场,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野心。
当然,中国抗日根据地不仅仅是革命的摇篮,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守护者。
这些根据地里保护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举办教育、文艺、体育等各种活动。
这些的活动不仅让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同时也为中国民族的精神力量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消亡是一部辉煌的历史。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恢复的根据地不多,而且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然而,随着敌后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抗日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
它们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等斗争方式,有效地消耗日本侵略者的力量,不仅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也给了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抗日战争以有力的支持。
然而,也不能否认抗日根据地也有一些局限性。
由于在国民党统治的地区与抗日战争的分裂带来的困境,根据地的发展与成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此外,根据地缺乏现代工业和先进武器装备,给抗日战争的胜利带来了许多困难。
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
历史影响:
当年检查减租政策的实施程度,并实行彻底减租,充分发扬
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了未来的对敌斗争,推动了未来的生
产运动。
2.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1943年成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河北饶阳县耿长锁农业生产土地合伙组
3.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关键词:文化、教育
事件回溯: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件回溯:
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
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提出,边区(省)、
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边区、县、乡抗日民主政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共中央及时做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
决定,把发展抗日的革命文化运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创办了中
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鲁迅艺术学院(简称
“鲁艺”)等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1940年8月创办的延安自
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
的专门机构。
历史影响:
关键词:彻底减租
事件回溯:
1943年10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要求各根据地的领导机关必
须责成各级党政机关检查减租政策的实行情况。凡未认真实行减
租的,必须于年内一律减租。减而不彻底的,必须于年内彻底减
租。同时指出“减租是农民的群众斗争,党的指示和政府的法令
是领导和帮助这个群众斗争,而不是给群众以恩赐”。
当年检查减租政策的实施程度,并实行彻底减租,充分发扬
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了未来的对敌斗争,推动了未来的生
产运动。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共抗日根据地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共抗日根据地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残酷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共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共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背景和重要性,并阐述其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抗日战争背景日本侵略者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对中国展开大规模进攻,先后侵占了东北、华北等地区,并对中国各地实施了残暴的统治。
中国政府无力抵抗日本侵略势力,许多地方民众沦为战争的牺牲品。
在这一背景下,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应运而生。
二、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中共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中建立起来的以红军为基础的抗日武装力量。
根据地的建立经历了艰苦的过程,这里面包括红军的长征、土地改革和抗日游击战等。
1. 红军的长征红军的长征是抗日根据地建立的重要里程碑。
在1934年至1936年的长征中,红军绕过敌人的封锁,从中央苏区撤退到陕北地区。
长征使红军士气大振,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2. 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中共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一环。
在抗日根据地内,中共领导的农民协会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根据地的支持力量。
3. 抗日游击战抗日游击战是中共抗日根据地的一大特色。
根据地内的游击队、游击队和八路军等各个抗日武装组织开展了游击战,对日本侵略者进行有效的袭扰,有效减缓了日本侵略势力的步伐,维护了中共抗日根据地的稳定。
三、中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性中共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重要后方支持中共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稳定的后方支持,保证了战争的持续进行。
根据地内的农田、工厂等生产设施为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中共组织的党政机关则为战争的决策和指挥提供了后勤支持。
2. 提供重要战略资源中共抗日根据地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战略资源。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根据地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根据地1937年,中国爆发了抗日战争,这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独立而奋斗的一场伟大战争。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新的战斗策略和战略布局,其中最显著的成就就是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在战争初期,由于中国军队装备不足、战略局势不利,许多地区被日军占领。
为了更好地抵抗侵略,中国人民逐渐开始意识到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
抗日根据地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成为了中国抵抗和抗击日本侵略的重要战略目标。
抗日根据地分布遍布中国大陆各个角落,其中以山区和边境地区最为多见。
这些地方因为地势险要,交通不便,被日军忽视,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避难所。
在这些地方,人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防线、民兵组织和政治机构,积极抵抗日军的入侵。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战争中积累经验,汇聚力量。
同时,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
在根据地中,人民群众承担着重要的工作,比如农业生产、医疗救助、宣传鼓动等。
他们的努力为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日根据地中,中国人民也开展了大规模的游击战争。
游击战是根据地战争的主要形式,通过小股兵力进行夺取战略性目标,瓦解侵略军的实力。
游击战虽然规模小,但是作用巨大,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后方补给线,带给敌人沉重的损失。
抗日根据地在战争中还发挥了社会建设的作用。
根据地内成立了各种各样的政府机构和组织,为人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服务。
在这些地方,人民能够相对安定地生活,规避了战争的痛苦和苦难。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对抗敌人的信心,也给全世界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根据地战争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它改变了战场格局,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5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抗日根据地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然而,抗日战争和抗日根据地的英勇事迹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成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的重要经验。
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哪里
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哪里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领军的统治而建立的根据地。
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抗日根据地主要包括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南、皖东等。
这些抗日根据地成为193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抗日主要战场之一。
【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
到抗日战争后期,主要抗日根据地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陕甘宁、冀热辽、山东、苏北、湘鄂赣、鄂豫皖等19块。
根据地人口由150万人发展到一亿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由开始的4万人发展到120万人。
这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敌后根据地的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由八路军115师开辟的最早的中国抗日根据地。
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1938年建立了正式领导机构——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选举实行“三三制”。
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人。
在聂荣臻率领下,抗战八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平型关战斗后,聂荣臻率一一五师一部两千人留守五台山,在晋察冀边区开展游击战争。
十一月,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四个军分区。
八路军在各地组织战地动员委员会和游击队。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日,在河北阜平召开全区军政民代表大会,成立了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
各级政权进行了改选,统一了政策法令,改编了当地的抗日武装,部队迅速扩大。
二月,边区军民粉碎了日寇二万多兵力的八路围攻,恢复了晋北、冀西、冀中、察南的五十余县。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共抗日根据地与游击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共抗日根据地与游击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历史性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形成了多个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广泛而有效的游击战争,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共抗日根据地与游击战争的发展与特点。
一、抗日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有领导的革命政权。
从红军长征开始,中国共产党相继在江西、山西、陕北等地建立起一系列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以辽阔的山区和山地为基地,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政权与农村经济合作社来发展自己的力量。
抗日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共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密切相关。
在抗日战争初期,党的农村政策紧紧围绕着农民群众的利益,在农民中开展积极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同时,党还注重培养和发展农村干部,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组织能力。
这些工作为后来的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中共在敌后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了一系列抗日民主政权,如江西瑞金的鄱阳农民政府、陕北的延安农民政府等。
这些抗日根据地通过土地改革、减租减息、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社等改革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组织能力,并积极发展农村军事力量,为后来的游击战争打下坚实基础。
二、游击战争的特点与作用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发动游击战争提供了重要基地。
游击战争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要的作战方式之一。
与陆战、阵地战不同,游击战争在时间、空间和作战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游击战争具有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
由于抗日游击队一般人数较少,装备相对较差,无法采取正面大规模对抗的作战方式。
因此,游击战争主要采取袭击、伏击等闪击战术来削弱、困扰日军,并通过游击战争中的不断消耗和打击,扩大抗日力量的规模和影响。
其次,游击战争注重人民群众的支持。
由于游击战争的作战方式,要求游击队员能够充分融入人民群众中,获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华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地区建立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抗日根据地。
它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今天的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地区沦陷严重,人民生活惨不忍睹。
面对日本军队的侵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迅速组织,积极开展游击战争。
华北地区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发祥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士们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工作,组织起群众,动员他们参与抗日斗争。
同时,他们还组织起游击队,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发动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这些斗争行动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华北抗日根据地需要发展起武装斗争和政治工作。
这样才能保证根据地的稳定和发展,使它成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的力量。
在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青年团等群众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组织起群众,动员他们参与抗日斗争,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党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发展党员,扩大党员队伍,从根本上推动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员们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意义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使华北地区的人民走上了一条光明的抗日道路,也对全国其他地区的抗日斗争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最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有效地打击了日本军队的侵略行动,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时,华北抗日根据地也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经济资源,为中国抗战提供了重要支持。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为今天的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它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带领人民,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建立和发展坚实的根据地。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下抗战与抗日根据地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下抗战与抗日根据地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所进行的一场伟大抗战。
在这场战争中,地下抗战和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下抗战是指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抗日力量在敌后开展的秘密斗争,而抗日根据地是指在一些边远山区和农村地区建立的抗日据点。
本文将从地下抗战与抗日根据地的意义、地下抗战的组织和活动以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下抗战与抗日根据地的意义地下抗战和抗日根据地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下抗战为主力军提供了后方支持。
通过地下党组织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引导和组织广大人民开展抗日斗争,为主力军提供优质的情报和补给,有效地推动了战争的进程。
其次,抗日根据地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后方阵地。
在根据地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得以充分参与抗日斗争,生产生活秩序得到有效的维护,为前线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最后,地下抗战和抗日根据地为中国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二、地下抗战的组织和活动地下抗战的组织和活动主要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实施的。
在敌占区,地下党组织通过建立秘密通讯体系、收集敌情情报以及开展爆破、破坏等抗日活动,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实力。
地下党组织还积极扩大抗日力量,组织群众参与地下抗战,培养抗日干部和人民武装力量,形成了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地下党的队伍。
地下党组织的活动使得日军在敌后无法得到有效的补给和情报,为正面抗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主要是在中国边远山区和农村地区进行的。
由于地势复杂、交通不便,这些地区成为了日军控制的难点。
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抗日力量利用地势优势,积极建立抗日根据地,为抵抗日本侵略者提供了基地和后方阵地。
抗日根据地通过组建地方政权、发展军事力量、兴办抗日农业合作社等措施,为地区人民提供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此外,抗日根据地还发挥了很大的对外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人民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
抗日战争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抗日根据地,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领军的统治而建立的根据地。
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抗日根据地主要包括晋察冀、陕甘宁、晋冀豫、冀鲁豫、晋绥、山东、苏南、皖东等。
这些抗日根据地成为193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抗日主要战场之一。
各大抗日根据地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人。
在聂荣臻率领下,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
抗战八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晋绥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领导的八路军和敌后抗日军民创建的19个重要解放区之一。
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今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广大地区。
下辖46个县,320万人。
由贺龙、关向应领导创建,后又与当地相结合,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自1937年至1944年春,根据地军民和日伪军共作战10114次,毙伤日伪军人,俘虏日伪军18389人。
晋绥根据地民兵配合主力或单独作战18718次,毙伤日伪军7733人,俘虏日伪军1876人。
我军指战员牺牲13700余人,伤3万余人。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临黄河北岸,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边界地区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
它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是华北战略要地之一。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一个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至石德路、滏阳河,南跨陇海路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山东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包括渤海、鲁中、鲁南、胶东、滨海五区,还有河北、江苏各一部分,下辖96个县,1350万人。
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什么根据地
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什么根据地
1937年11月,聂荣臻领导创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以五台山为中心创建的。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主要包括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
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同时,抗日根据地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加强地方部队、主力部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方法,采取“敌进我进”“向敌后之敌后伸展”“把敌人挤出去”等军事斗争方针,广泛运用地雷战、麻雀战、地道战、武工队等游击战方式,深入敌后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到1938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共辖70余县,拥有居民1200万人,它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对全国战略反攻和进军东北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根据地
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领军的统治而建立的根据地。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陕甘宁边区也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人。
在聂荣臻率领下,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
抗战八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晋绥抗日根据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今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广大地区。
下辖46个县,320万人。
由贺龙、关向应领导创建,后又与当地武装相结合,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自1937年至1944年春,根据地军民和日伪军作战10100多次,毙伤日伪军10万余人。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临黄河北岸,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边界地区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
它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是华北战略要地之一。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一个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至石德路、滏阳河,南跨陇海路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山东抗日根据地:包括渤海、鲁中、鲁南、胶东、滨海五区,还有河北、江苏各一部分,下辖96个县,1350万人。
1937年冬至1938年,共产党先后建立鲁南、胶东、清河根据地。
1939年3月,罗荣桓率八路军115师主力进入鲁西,与之会合。
从1937年至1944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和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5万余人。
华中抗日根据地:包括江苏绝大部分,安徽、湖北、河南、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
1938年4月,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5月和7月,陈毅和张鼎丞分别率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挺进江南,创建苏南根据地。
8月,谭震林率新四军第三支队进入皖南,开辟豫皖苏根据地;6月,罗炳辉率新四军第五支队挺进皖东,建立皖东根据地;年底,新四军一部在八路军配合下,开辟皖东北和淮海区。
自1938年至1944年春,和日伪作战17500余次,毙伤日伪军24万余人。
华南抗日根据地:包括东江、琼崖抗日根据地。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后,原在东江一带的红军游击队,在曾生等领导下,组成抗日游击队,建立东江根据地。
1939年2月,日军侵入海南岛,原在当地的红军游击队和海南岛人民,在冯白驹等领导下,建立琼崖根据地。
两地都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粉碎敌人多次“扫荡”,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由杨靖宇领导。
“卢沟桥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
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
他们以打击敌人后方和援助关内抗日为中心任务,破坏交通,使日本侵略军疲于奔命。
后来,日军主力回师敌后,东北抗战转入极端困难时期。
东北抗日联军被迫出没在大森林中。
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和装备优势的日军坚持斗争,直到获得最后胜利。
苏北抗日根据地:包括淮(阴)海(州)、盐(城)阜(宁)两个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它是联结华北八路军和南方新四军的重要枢纽,是华中敌后抗战最有利、最能发展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苏中抗日根据地:位于江苏省中部,包括扬州、泰州、南通等地区,东临黄海,南至长江,与苏北、淮北、淮南、皖江等华中抗日根据地相连。
皖南事变前统称苏北。
1941年3月,苏中区党政领导机构成立,苏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形成。
苏浙皖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新四军发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作了具体部署,要求新四军“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
”
淮北抗日根据地: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由豫皖苏、皖东北、邳睢铜3块根据地组成。
它处于日寇占据的徐州、蚌埠、淮阴三大军事重镇之间,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联系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淮南抗日根据地:由原皖东抗日根据地演变而来,它位于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东起运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濒长江,津浦路纵贯其间。
以津浦路为界,分路西、路东2个地区。
皖江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1月,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派李世农到皖中无为地区组建了中共皖中工作委员会,恢复和重建各地党组织,组织群众参加抗日团体,团结了一批爱国进步人士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推动了皖中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浙东抗日根据地:浙东抗日根据地是皖南事变后由浦东南进的抗日武装、浙东地方党以及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派来的一大批干部,经过艰苦奋斗,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它包括四明、会稽、三北(指余姚、慈溪、镇海3县姚江以北地区)和浦东4个地区,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河南抗日根据地:开辟河南新区,是抗日战争后期中共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经过八路军、新四军的共同努力,开辟了豫西,发展了豫南,扩大了豫东,恢复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打通了华北、华中与陕甘宁边区的联系,对于坚持全国抗战,控制中原战略要地,有着重要的意义。
鄂豫皖抗日根据地:鄂豫皖抗日根据地是1938年武汉陷落后逐步开辟的,习惯上称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或鄂豫边区,也称豫鄂边区、鄂豫皖边区、湘鄂豫皖边区。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鄂豫皖根据地发展到东起安徽宿松,西至湖北宜昌,北接河南舞阳,南到湖南洞庭湖的广大地区,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300万人。
湘鄂抗日根据地: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后,中共鄂南特委成立,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鄂南抗日游击区。
1942年,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主力南渡长江,建立了以大幕山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据地。
后因国民党顽固派大举进攻鄂南根据地,部队除留一部坚持当地游击战争外,主力部队撤退鄂中,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在极端困难中坚持了抗日阵地。
东江抗日根据地:地处珠江江口、广(州)九(龙)铁路两侧,包括东莞、惠阳、宝安、增城、博罗等县。
这里面向大海,背靠广州,是日军进攻广州、侵犯华南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琼崖抗日根据地:1938年12月初,长期战斗在海南岛的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
冯白驹、马白山分任正副大队长,下辖三个中队,队员300多人。
1939年2月10日,日军数千人在海口一线登陆,国民党军撤退,海口、榆林沦陷。
是日,独立队派一中队在敌东进必经之地潭口设伏,战斗从早晨持续到黄昏。
潭口阻击战,揭开了琼崖抗战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