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合集下载

抗日根据地史

抗日根据地史

---------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为例目录一、前言 (3)1、前言 (3)2、报告说明 (3)二、正文 (3)1、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简介 (3)2、关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人和事 (6)3、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成就及其斗争经验 (17)三、结束语 (21)1、总结 (21)2、致谢 (21)四、附录 (21)资料来源 (21)一、前言1、前言1936年10月,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如火如荼的开展革命根据地建设。

这里就是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党和人民在这里的建设不仅仅巩固了革命成果,也使红色政权得以发展,也为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做了思想和物质上的准备。

此报告正是研究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看看当年中国华北的那一抹“红色”如何的绚丽多彩。

2、报告说明1、调查事件:晋冀鲁豫革命抗日根据地的情况。

2、调查目的:抗日根据地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抗日根据地中社会发展状况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新中国的社会管理都有重要意义,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也有借鉴意义,因此本课题的调查目的就是通过田野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发现这些意义。

3、调查方法:访谈调查、实地调查、文献调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4、调查对象:抗日老军人、当地居民、抗日纪念馆。

5、调查时间:2014—2015学年寒假假期6、调查地点:晋冀鲁豫革命抗日根据地二、正文1、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简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地区,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临黄河北岸,向东可直下冀鲁豫平原,是华北的战略要地之一,也是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一)1937年冬至1940年底为创建和开辟阶段。

从1937年10月中旬起,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第三纵队,先后进入太行山地区,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一面打击日寇,一面与晋冀鲁豫省委配合,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和武装,进行抗日的组织工作。

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及历史经验

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及历史经验
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及历史经验
张卫波 *
【摘
要】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社会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建设民主公正、清正廉明的新社会;提倡发展生产,开展“双拥”运动,使得
党政军民关系越来越密切;实行精兵简政,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人民权利;改
造“二流子”和巫神,加强社会救助,稳定社会秩序;严禁种食鸦片,净化社
议长;国民党党员宋维周、邢肇棠任晋冀鲁豫
政之管理。”③
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苏北名绅韩国钧任苏北参
为了贯彻民主建政的原则,各抗日根据地
议会名誉议长、朱履先任副议长;爱国人士朱
依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民主选举方
雨江、赵坚、刘子谷分任津浦路东、路西各县
式,发明了“红绿票选法”“豆选法”“画圈
抗敌联防委员会办事处参议会副议长。鉴于陕
通过贯彻实行“三三制”,很多中共党外人
5 条进一步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
士不仅参加了抗日根据地政权,而且在其中担
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
任了重要职务。如:李鼎铭担任陕甘宁边区政
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
府副主席;安文钦担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参
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
行过说明,认为抗日根据地政权在建立和建设
陕 甘 宁 边 区 选 民 参 选 率 达 到 75% —80% , 绥
过程中,“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
德、清涧、延川等县达到 90%以上;晋察冀边
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
区选民参选率达到 70%以上,平山县第十五区
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
时,得没收犯罪人财产抵偿。”⑥之后,1941 年

灾荒救济与政权建设:以中国共产党应对1940年代前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灾荒为例

灾荒救济与政权建设:以中国共产党应对1940年代前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灾荒为例

灾荒救济与政权建设:以中国共产党应对1940年代前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灾荒为例作者:胡颖莹来源:《理论观察》2021年第08期關键词:抗日战争;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灾荒救济;政权建设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8 — 0142 — 04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最大的敌后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北抗日战争的心脏和战略枢纽,为坚持持久抗战和促成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依赖于中国共产党在该地区政权建设的成功。

当前学界对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研究集中在根据地的民众动员〔1〕、基层政权巩固〔2〕和施政方针〔3〕等方面。

纵观既存研究,制度梳理层面较多,对政策实践关注不足;自上而下描述居多,对基层自主性关注不足;日常性治理关注较多,对突发性事件应对关注不足。

尤其是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所有根据地中受1940年代前期河南灾荒影响最大的地区,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这一危机可以作为理解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突破口。

因此,本文将以中国共产党救济1940年代早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灾荒工作为例,探究灾荒救济工作与政权建设成效的互动。

从1941年冬到1942年夏,太行五、六专区就遭受严重的荒旱,1943年夏又大部缺雨。

禾苗多数枯死,以致旧的灾荒尚未过去,新的灾荒又已袭来,而其范围除五、六专区外,更扩展至一、四专区。

〔4〕同时,由于连年的干旱,1943年至1944年,晋冀鲁豫根据地又爆发了严重的蝗灾。

飞蝗由南自林县而来,后蔓延至四、五、六专区。

蝗灾面积南起黄河北岸的修武、沁(阳)博(爱),北至正太路南侧的赞皇、临城,东达平汉线的磁县、武安、邢台、沙河,西连太行山巅的平顺、和顺、左权、陵川,共波及23个县,约3 000平方华里,约占太行区县治的46%。

〔5〕旱蝗灾害等在根据地的反复交替发生对根据地建设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不仅严重破坏了晋冀鲁豫根据地的生产环境和经济平衡,而且打破了根据地原有的社会秩序。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敌人的压迫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政权为人民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根据地行政机构建设、经济建设以及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展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成果。

一、根据地行政机构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一套行政机构体系,确保了政权的有效运转。

党组织在根据地设立了各级政府,如县政府、区政府等,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

政权的建立和行政机构的运作为根据地提供了稳定的治理基础。

同时,党组织还设立了各种专门部门,如党务部门和军事管理机构,确保政权的稳定和军队的顺利运作。

二、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注重了经济建设,致力于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持。

党组织在根据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集体化,解放了农民,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同时,党组织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农村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

此外,党组织还鼓励工商企业在根据地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根据地的经济得以良性循环,为后续的抗日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社会事务管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注重社会事务管理,保障了人民的福利和权益。

党组织在根据地实行了优良的社会管理制度,维护了社会秩序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在根据地建立了各级人民政府,成立了卫生所、学校、法院等社会福利设施,确保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权益。

同时,党组织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的抗日意识和团结力量。

通过这些努力,根据地的社会事务得以良好管理,人民的福利得到了充分保障。

总结起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建立行政机构、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管理社会事务,党组织为根据地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经验也为后来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砥柱中流——伟大的晋冀鲁豫根据地

砥柱中流——伟大的晋冀鲁豫根据地

作者: 贾晓敏[1];李广[1];李刚[2]
作者机构: [1]邯郸学院河北邯郸056005;[2]张家口市尚义县烟草专卖局河北张家口
076750
出版物刊名: 党史博采:下
页码: 26-28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9期
主题词: 晋冀鲁豫根据地;太行;太岳;冀南;豫皖苏;历史地位
摘要:晋冀鲁豫根据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之一.在长达11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对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发展、壮大以及由此所涉猎到的地理范围、行政区划、政区变迁、历史地位等予以探讨,以期对研究晋冀鲁豫根据地史有所裨益.。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一、冀鲁豫根据地形成之前的边区抗日形势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经党中央批准,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在费县高桥镇成立,郭子化任书记,隶属中共河南省委领导,统领苏鲁豫皖边的抗日工作。

1937年10月下旬,国民党成立了由李宗仁任主任的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聘请苏鲁皖的知名人士担任委员,经与李宗仁谈判,郭子化以地方名流身份被聘为总动委会委员,从而建立了合作抗日的统战关系。

苏鲁豫皖特委利用这一合法组织,建立了各种抗日救亡团体。

同月,苏鲁豫皖特委决定由费县迁往徐州,并决定在枣庄建立鲁南中心县委,由河南省委派来的何一萍任书记,以便领导抱犊崮山区周围各县的工作。

1937年11月,中共山东省委(以下简称山东省委)决定在鲁西南和湖西地区建立鲁西南工委(翌年5月改为鲁西南特委) ,白子明(白学光)任书记,孙衷文、江明任委员,负责领导济宁、金乡、鱼台、单县、成武、曹县、定陶、郓城、菏泽、巨野等县的抗日工作。

同年12月,冯起、步云亭、彭建华在山东省委派去的张若林、王见新帮助下,在邹县西南建立起一支约200人的抗日武装,这是当时鲁西南建立较早的一支抗日队伍。

1937年底至1938年春,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下,华北重镇太原、济南相继沦陷,国民党军队向南溃退,地方政权瓦解,使平汉、津浦、陇海、石德四大铁路之间的广大地区成为无政府的“真空”地带。

河北省委和山东省委根据党中央及北方局的指示,深入这一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为创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泰西地区,泰安、肥城、长清等县的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在日本大举侵华后,组织了几支抗日游击队,为建立统一的抗日武装打下了基础。

1937年12月,山东省委派张北华来到泰西,组建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

1938年5月,泰西特委争取红枪会组织与自卫团一起抗日,从而打开了泰西地区的抗日局面。

在湖西地区,1938年2月,中共单县县委在张寨抗日骨干训练班基础上建立了抗日自卫团;金乡县工委发动的抗日武装,与巨野县董楼开明士绅董世明之子董元的武装会合,共百余人,陈笃卿、董元任正、副司令,马霄鹏任政治部主任。

抗战时期中共民主政治建设及其启示(精)

抗战时期中共民主政治建设及其启示(精)

抗战时期中共民主政治建设及其启示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不仅充分保证了人民的民主权利,而且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

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抗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成功地实现了在抗日根据地的局部执政,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抗战时期中共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经验(一)推动中国宪政进程,树立民主进步形象1.极力主张和倡导宪政。

1937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共苏区代表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今年的几个月内,全国必须发起一个广大的民主运动,这运动的当前目标,应当放在国民大会和宪法的民主化的完成上。

”8月,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召集真正人民代表的国民大会,通过真正的民主宪法,决定抗日的救国方针,选举国防政府”的要求,主张实行宪政。

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该纲领具有“宪法”的性质。

10月2日和12月1日,中共中央两次向全党发出关于宪政运动指示,各抗日根据地的宪政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1940年2月2日,“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宣言》,毛泽东作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的重要讲演。

1944年8月12日,周恩来指出:“只有立即实行民主,才能增强团结抗战的力量,只有寻民主的途径,才能公平合理地解决国共关系与经济国内其他一切政治问题。

”并且重述了信守七年前关于民主政治的诺言。

12月15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民族统一战线在解放区,首先表现在各阶级各党派合作的“三三制”政府工作中。

“凡参加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工作、政府工作及社会工作的一切人员,不问属何党派,或无党无派,应该一律被尊重,应该一律有职有权。

《八路军抗战两年来的经验教训》一九三九年七月七日——朱德

《八路军抗战两年来的经验教训》一九三九年七月七日——朱德

这是《八路军抗战二周年》一文的第二部外,全文曾在八路军总部出版的《前线》半月刊一九三九年七月第十一、十二期合到上发表。

《八路军抗战两年来的经验教训》(一九三九年七月七日)八路军(55)抗战两年以来,我们得到了一些什么经验教训呢?第一,凡是在党政军民团结一致的地方,我们就能胜利;凡是在发生磨擦的地方,我们就要遭受不必要的挫折。

冀察晋边区之能连续粉碎敌寇数度疯狂的围攻,晋冀豫边区之能成为华北抗战最坚强的铁的堡垒,晋西北根据地之能继续巩固与发展,这是靠了什么呢?就是靠着党政军民的坚强的团结。

在这些抗日根据地中,各党各派过去和现在都能互助互证,大多成立了比较民主的抗日政权,部分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帮助民众成立了抗日救亡团体,给予人民以各种抗战的便利。

政府爱护人民,人民尊敬政府,政府帮助军队,军队也保卫了政府,军政民之间打成了一片,军队之间化除畛域,党派之间推诚相见。

这一切保障了我们的铁的团结,使我们得到了胜利。

在新阶段中,华北将转入更苦战的环境。

只有党政军民的团结一致,才能够巩固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到底。

相反地,如果不积极去巩固与扩大抗战的力量,反而作日寇的应声虫,提出“溶共”“限共”的口号;如果歧视抗日政府,忽视他们过去和现在的伟大作用,而加以撤除;如果不去积极动员民众,反而去限制抗日的自由;如果纵容一些军队不守群众纪律,甚至在友军将士前线喋血之际进攻其侧背;这些就无异于放下自己最锐利的武器,用自己的刀砍去自己的手,怎能令全国人士不怀疑这些人是急于私利、忘却公义的分子呢?华北的某些地方,就是因为发生了这种问题而遭受了不必要的挫折。

这就是说,只有全民的更加进步和更加团结,才能坚持持久战,才能争取最后胜利。

一切落后的现象必须克服,一切不团结的现象必须铲除,一切错误思想必须纠正,一切磨擦现象必须消灭。

第二,凡是在民众运动有成绩的地方,游击战争就能展开,抗战就能胜利地坚持;凡是在民运落后或受挫折的地方,抗战一定要遭受不必要的困难。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的成功实践——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民主政治建设,尤以中共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成绩斐然。

毛泽东再三强调:边区“是第一个根据地,统一战线的策源地,全国有名的、政治的文化的中心”,“要做得比全国都好,不但成为抗战的堡垒,而且要成为模范的抗日堡垒”,“使边区成为民主的模范,推动整个国家的民主化。

”1940年毛泽东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后,他就把陕甘宁边区做为一个“试验区”,明确指出:“边区的方向,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方向。

现在全国要办新民主主义,有没有一个样子呢?我讲已经有了,陕甘宁边区就是模范。

”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也说:“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主义的边区。

”在党中央和毛泽东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是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呢?首先,制定一个适应人民要求的宪法性文件,即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8月中共中央在致南京国民党信中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口号,次年2月中共中央又提出将苏区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将苏维埃制改为民主共和制。

适应这一转变,陕甘宁边区1937年6月20日提出了《民主政府施政纲领》。

其主要内容是,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准备抗日战争;实行民主普选制度和议会制度;保障人民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等民主自由;保障农民已分得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等。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发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此后,又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

这个纲领比前一个纲领更加充实和完备。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边区中央局起草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又称“五一施政纲领”)。

这个纲领的大部分内容是毛泽东审阅初稿时重新改写的,现已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它共有21条,全面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基本路线和边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方针。

其中,在民主政治方面有三条尤为引人注目:一是在政权建设上规定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人士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抗战时期晋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实践及现实意义

抗战时期晋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实践及现实意义

抗战时期晋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实践及现实意义作者:朱雯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7期【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晋绥根据地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发挥过重大历史作用。

晋绥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在领导人民发展生产、抗敌支前的同时,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虽然晋绥根据地已成为历史,但是其民主政治建设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抗战时期;晋绥根据地;民主政治一、晋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改造旧政权,建立新政权。

从1937年至1939年底,是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开创阶段。

在这一时期内,晋西北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利用牺盟会、动委会等统一战线组织的公开地位,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理论为武器,不断对封建政治制度进行改造。

1940年2月1日,第二游击区行署举行第一次行政会议。

会议制定并颁布了晋西北的六大施政纲领,明确了民主政治的中心内容是“促进宪政运动,彻底改造并加强各级政治机构”,“区村长民选,给抗日人民以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的自由”,“建立各级行政会议”。

对旧政权的改造以群众直接选举为主要方式,代表人民利益的,包括各党各派的抗战积极分子成为抗日民主政权组织中的坚持领导力量。

改造后的新政权在对敌斗争、生产运动及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充分表现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步政权的威力。

(二)召开参议会,组织村选。

1942年11月,召开晋西北临时参议会,揭开了晋绥根据地民主政治历史崭新的一页。

参议会的组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三制”原则。

参议员都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各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参议员,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下,行使着人民所赋予的权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民主政治的伟大任务。

晋西北临时参议会还通过了《晋西北县、区、村各级政府组织条例》,规定县政府设县行政委员会,由县临时参议员选举产生。

村政权为村国民大会及村国民代表大会。

村国民代表大会为村国民代表大会休会期间村政权最高权力机关,由全体村国民代表组成,行使村国民代表大会全部职权。

菏泽冀鲁豫纪念馆感悟2000字思政

菏泽冀鲁豫纪念馆感悟2000字思政

菏泽冀鲁豫纪念馆感悟2000字思政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冀鲁豫边区的大批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受尽苦难艰辛,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作为当时鲁西南重镇的菏泽城,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1998年,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建在菏泽赵王河畔,向世人诉说着以菏泽为中心的冀鲁豫边区军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英勇奋进的革命精神。

建立抗日根据地,革命先烈用生命夺取胜利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驻中国东北的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妄图侵占全中国。

英雄的冀鲁豫边区人民向来具有反侵略、反压迫的光荣传统。

一二九运动后,各地民先组织和民先队员,坚持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宣传抗日,动员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在鲁西南地区迅速萌生和发展起来。

在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浴血抗日厅里,记录着这样一位英雄——赵登禹,今牡丹区牡丹办事处人,在卢沟桥事变中壮烈牺牲,殉国时年仅39岁。

1933年,赵登禹率领29军大刀队在长城喜峰口抗击日军,大刀队威名远扬,敌人闻风丧胆。

1937年7月28日,卢沟桥抗战爆发,在与日军激烈交火中,他指挥的29军卫队旅最后与日军展开了肉搏。

当时赵将军已与日军血战了六小时,身受重伤,但他仍然英勇向前,直到双腿被炸断而昏迷。

苏醒后的赵登禹向传令兵说:“不要管我,你回去告诉我的老母,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请她老人家放心吧!”说完就停止了呼吸。

当时远在上海的音乐家麦新,听到赵登禹大刀队的英勇事迹后,感慨地谱写了著名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从此,“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遍了全国。

这首雄壮、高昂的旋律激励着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前赴后继、奋勇杀敌。

1939年8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首长和鲁西军政委员会,在鲁西南梁山的小安山召开联席会议。

会议形成决议:按中央指示,在冀鲁豫平原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人民,永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会议后,一一五师及地方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立即分赴冀南、豫北、鲁西南等地投入了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的斗争。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党政组织建设特点及启示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党政组织建设特点及启示

权 彤 式 . 含 着 各 党 、 派 、 阶 层 及 各 种 民 族 分 子 ”】p 包 符 各 Ⅲ j 的 抗 F民主 政 权 。1 4 I 9 0年 的 民 主 大 选 使 县 、 、 政 权 组 区 村 织 民主 化臻 于 完 善 选 举 法 确 定 丁 最 广 泛 的 民 主 选 举 制 , 境
阶 级 实 质 上 都 是抗 F统 一 战 线 的 政权 ” …“ l 。
() 1具有独立性与统一性 相结合的特点 晋察 冀边 Ⅸ的
不 r组 织 机 构 都 具 有 相 对 独 立 性 , 独 立 行 使 职 权 , 为 了 口 1 能 但 提 高工 作 效 率 . 应 敌 后 抗 战 的 环 境 , 区注 意 加 强 统 一 领 适 边 导 。如 1 4 9 2年 . 实 行 党 的 一 元 化 领 导 . 区党 委 改组 为 J 为 边 C 岳 区党 、 、 、 政 军 民统 一 最 高 领 导 机 构 。 党 委 领 导 歧 权 . 然 当
Ke r s JnCh ic n tu to fo g nz t n ;h r ce it s y Wo d : i aj ;o sr cin 0 r a ia i s c a a trsi o c
晋察 冀 抗 日柱 据地 是 模 范 抗 日柱 据 地 崭 新 的 撕 民 主 连 连 是

江 , 玉玲 李
( 山 师 范学 院 初 等 教 育学 院 . 唐 河北 唐 t 60 0 h030)
摘要 : 晋察冀是 第 一个 敌 后抗 日根据地 , 组织建 设具 有开创 性 、 其 示范性 、 民主 化、 制 化、 法 注重基 层 等特 点, 其典 型经验 给 我们重要 启 示。
下几 个 方 面 :
曼 权 分 立 的 体 制 是 政 权 民 主 化 的 体 现 。 群 众 团 体 有 权 对 行 政 机 艾 进 行 监 督 和 弹 劾 。 树 K 直接 仃使 选 举 、 免 、 制 、 罢 创 复

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抗 日战争是 中国历史上反侵 略保卫 国
家战争 中最波澜壮 阔的一次 战争 。它 之所
以能够取得胜利 ,与 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基 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分不开 的。中国共产党 在敌后根据地的基层 民主政治建设为抗 战 胜利提供 了重要保证 ,也为解放战争 的胜
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合 于各革命 阶级 在国家中的地位 ,适合于 地 主和中等资产阶级共同管理政权 、管理 投 票 的选 举 原 则 ;民 主 监 督 方 面 规定 各级
表现民意和指 挥革命 斗争 ,适合于新 民主 国事 了, 已经把一个封建 的国家 制度摧毁 , 参 议会 具 有监 督及 弹 劾各 级政 府 政务人 主义的精神 ” 。抗战时期 , 中国共 产党始终 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 了。” 把开展群众性 的民主选举作 为建设 民主根 员 ,督促和检查各级政府执行参议会事项
多的人采用写票法 ,识字不多或不识字 的 权 那种 贪污腐化 专制 的“ 甲连 坐 ” 同时 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 保 ,
权 。 这充分体 现了抗 日根据地政权选举的 ”
1 . 对基层 民主政治建设 的一次 开拓性 享有 的民主政治权利 也如浮云一般来 去匆
普遍性 ,为全 民族抗战奠定 了坚实 的群 众 探索。 说是一次开拓性探索 , 主要是相对于 匆 。当前 的新农村基层 民主政 治建设也离 基础 , 在根据地形成了空前 的民主热潮 。 三 抗战之前 中国广大农村 的基层 民主政治建 不开党 的领导 ,而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基层 是选举 方式灵活多样 。 比如在投票时 , 字 设状况而言 。它完全 突破 了国统 区基层 政 党组织 的领导核心作用 ,为建设社会 主义 识
三 、 据 地 基 层 民 主政 治 建 设 的 启 示 根

晋冀鲁豫边区的税收与根据地建设

晋冀鲁豫边区的税收与根据地建设

国之兴替,税之丰歉,体现了不同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

通过民众对税收的态度,可以看出民心向背和国运兴衰。

晋冀鲁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边界地区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底,中国共产党开始依次建立太北、太岳、冀南、冀鲁豫抗日民主政权,并通过税收筹粮筹款以充裕财政,解决抗日军需短缺的问题,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税收制度的雏形。

从时间维度上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前,这一区域的人民群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后,这一区域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充分享有民主自由。

从地域维度上看,晋冀鲁豫边区位于四省交界的偏远地区,敌占区、国统区环伺。

晋冀鲁豫边区与敌占区、国统区是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在时间上和地域上形成了直观而鲜明的对比。

税收,作为实现国家统治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在敌占区和国统区,苛捐杂税是腐朽的政府巧取豪夺、横征暴敛的工具,民众苦不堪言,难堪重负,逃税抗税;在晋冀鲁豫边区,税收则取之得当、用之合理,民众积极纳税,踊跃捐输物资支援抗战。

通过民众对待税收的态度,战争胜负、民心向背已经不言而喻。

没有比较,就无法得出准确结论。

通过历史资料,客观地对新旧社会税收负担、税收治理、税收秩序、税收制度比较晋冀鲁豫边区的税收与根据地建设◇ 申恩义税收与民主政治税收的性质,依托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为国家职能服务。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华北敌后建立的晋冀鲁豫边区政权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其税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根据地经济,保障抗战物资供应。

抗战前,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这一地区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不聊生。

1931年到1935年,国民政府正税之一的统税收入增长了2.19倍。

1912年到1931年,Array旱地的平均税额增长了62%。

此外,1926年,国民政府在河南预征了1927年—1929 Array年间的田赋。

浅论晋冀鲁豫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群众工作

浅论晋冀鲁豫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群众工作

浅论晋冀鲁豫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群众工作作者:王超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11期【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为配合八路军的游击战争,在晋冀鲁豫根据地开展了具体、深入的群众工作。

通过开展轰轰烈烈地群众工作,晋冀鲁豫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也为华北战场抗日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重温晋冀鲁豫根据地的群众工作,对于当前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冀鲁豫;根据地;群众工作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日军后方开辟了众多抗日根据地,开展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与群众工作,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晋冀鲁豫边区依托有利地形,在根据地开展的具体、深入的群众工作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一、晋冀鲁豫根据地在抗日烽火中创建和发展1937年10月,中共河北省委和山东省委陆续派遣大批干部到鲁西北、泰西、湖西、直南等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着手建立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刘大风遵照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回到直南沙区,建立了直南临时特委,刘大风担任特委书记,负责恢复和发展直南沙区各县的党组织,并开展发动直南地区群众,进行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1938年4月,徐州会战开始,以直南为中心的冀鲁豫平原上的日军大举出动,兵力薄弱,防守空虚,这给了八路军以发展游击战争的好时机。

1938年5月,陈再道、王新亭、杨得志率八路军东进纵队、第一一五师第六八九团等抵达冀南和冀鲁豫地区。

1939年2月,杨得志率领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旅直二次进入冀鲁豫地区。

八路军主力部队与黄河支队进驻冀鲁豫后,与当地地方武装力量合编为冀鲁豫支队,统一了冀鲁豫地区的武装力量。

1939年底,“冀鲁豫支队有4000余人扩大到7000余人,同时又组建了豫北大队、独立大队和若干县区武装。

”随着敌后战场的不断扩大,群众抗日积极性不断提高,中共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力量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和壮大。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作者:杨琳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09期在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巍然屹立于华北敌后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中共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创建的一块最大的根据地。

是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心脏和指挥中枢,是华北抗战的前沿阵地和主要战场,在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坚持和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创建较早、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一块根据地晋冀鲁豫根据地,自1937年10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29师开创到1941年9月已初具规模。

它包括冀南、太行、太岳、冀鲁豫四大行政区,辖22个专属、149个县(最大时198个县),32600个村政权。

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最大时达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51万人。

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创建的最大的根据地。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有着它独特的地理优势。

它横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及江苏5省,地处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结合部。

其北起正太、石德铁路,与晋察冀边区接壤;南扼黄河并陇海铁路,与苏北、鄂豫皖根据地相呼应;东抵津浦铁路,连接山东解放区;西迄汾河并通蒲铁路,可策应陕甘宁边区。

它是联络和沟通各大解放区的桥梁和纽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十分显要的战略地位。

二、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处在华北抗战最前沿,是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心脏和战略中枢晋冀鲁豫根据地,是建在敌人后方的抗战支点,其地理位置处在华北抗战的最前沿。

这块根据地从创建起,就成了华北抗战的圣地。

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前方总部、北方局高级党校、《新华日报》社、129师司令部、政治部、中共太行分局、晋冀鲁豫党委、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以及朝鲜义勇军、日军反战同盟及其国际的党政军首脑机关等200多个单位长期驻扎、战斗在这里。

因此,这里就成了华北抗战的统帅部、指挥中枢和大本营,对全国抗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同时,这里也是敌人进攻的主要目标和对象。

这块根据地的创建,成为敌人顺利占领华北的心腹之患。

《冀南革命根据地建设》综述.wps

《冀南革命根据地建设》综述.wps

《冀南革命根据地建设》综述南振国冀南革命根据地位于河北省南部。

开创之初,其西跨平汉铁路、东越津浦铁路,包括正太沧石路南、漳河以北50余县。

1940年以后,随着形势发展,其地域几经变化,但大体仍在平汉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沧石路以南、漳河以北,跨卫运河包括鲁西北一部,共40余县,面积约28000平方公里,人口近800万。

抗战前期,冀南属于晋冀豫区,后期曾合并入冀鲁豫区,但在整个根据地时期的近12年中,它始终是一个独立的战略区,是晋冀鲁豫边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西依太行,东通山东,南联冀鲁豫,北毗冀中,处于华北各根据地的中心区,是连结各根据地的枢纽。

该区物产丰富,尤其粮食和棉花,是太行山区游击战争的物资供应基地。

一、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1、八路军到达冀南平原之前1937年11月,沿平汉铁路、平大公路南侵的日军,将国民党二十九军压迫至大名以南,冀南除南宫、清河、枣强、巨鹿等数县外,主要交通线和城镇,悉为日军占领。

在国民党弃离后的无政府状态中,土匪、散兵、民团、会道门等乘机树帜,争霸一方。

据统计,当时冀南各色武装大小计达120余股,所谓“司令如毛”。

日军占领后则笼络地主商绅,成立维持会,收编土匪、散兵,组织伪军。

冀南人民处此外侮内乱交加之中,水深火热,苦不堪言。

这时,八路军由山西东进河北,结合地方党,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冀南最先开辟的是平汉路西的山川区。

1937年10月未11月初,八路军一二九师派骑兵团和先遣支队先后进入河北,与杨秀峰领导的冀西民训处和冀西游击队互相配合,通过收服溃兵、解决土匪、镇压汉奸、争取民团和会道门,很快打开抗日斗争局面。

到1938年初,北起井陉、南至磁县,邢台、沙河、内邱、临城、赞皇、元氏等县,普遍建立了县区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武装,并恢复和建立了党的组织。

接着,以山地为依托,向平原发展。

冀南平原有党的基础。

八路军进入河北之前,中共平汉线省委即派马国瑞等返回,成立冀南临时特委,联系冀南暴动失败后失散的党员,恢复组织,发动群众抗日。

晋冀鲁豫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浅析

晋冀鲁豫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浅析

晋冀鲁豫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浅析作者:崔杰来源:《祖国》2016年第21期摘要:文章对于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简要的分析,追溯当年实际战争情况,帮助加深相关历史理解,对于指导当前工作都有一定积极价值。

关键词: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革命根据地,在我国的抗战史上占据有不容磨灭的重要战略价值和历史地位。

对于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建设,可以追溯到1937年10月,中共领导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即着手创建,一直到1941年9月初具规模并且在随后不断壮大。

从其构成上看,晋冀鲁豫根据地包括冀南、太行、泰岳以及冀鲁豫四个主要的行政区,共管辖22个专署,最大的时候达到198个县,共计3.26万个村政权,最大的时候覆盖23万平方公里土地,总人口2551万人。

而从位置而言,其横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及江苏五个省份,地处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的交界地区。

交通方面,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东抵津浦铁路,能够与山东解放区保持良好联系;而西迄汾河并同蒲铁路,可策应陕甘宁边区。

从而使得其成为沟通和联络各个主要解放区的桥梁,也因此成为战争中的必争之地。

这样的规模与环境,使得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在华北地区根据地中首屈一指,成为抗战时期我党我军重要的战争成果,并且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末,中央军委曾经决定让一二九师以太行山作为依托,建立晋冀豫抗日根据地,随后的1938年1月,邓小平调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到职之后,于2月上旬在陕西省左权县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对该区抗日游击战争,以及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做出了初步的部署。

会议之后,一二九师和三八六旅补充团南下,开始展开太行山南部地区以及道清铁路沿线的相关工作。

2月9号,一二九师教导团一部组建了师游击队,开服平和公路以东、正太铁路以南、平汉铁路以西区域内进行活动;10号,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和教导团各一部组成先遣队,开始进驻左权县移动、平汉路以西以及漳河以北地区进行活动。

至此完成了最初的兵力布局。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刘兰君
【期刊名称】《党史博采(纪实版)》
【年(卷),期】2004(000)009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根据地,是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中面积最大的一块.其范围广达黄河和陇海铁路以北,正太、德石铁路以南,同浦铁路以东,津浦铁路以西,地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江苏5省.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刘兰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
【相关文献】
1.牺盟会与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探析--兼及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标志[J], 张冠军
2."三三制"和"两面派"r——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J], 王明前
3.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与社会建设述略——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例 [J], 桑艳军
4.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斗争历程 [J], 侯震;毕然
5.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以淮北、淮南、皖江抗日根据地为个案 [J], 王明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