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路线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民歌《康定情歌》说的就是这一地区。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议撤销西康省,原西康省所属区分别并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今西藏自治区)。)、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二万五千余里。

江西

1、于都:十个儿子八个当红军

在于都,另一个8兄弟参加红军的故事同样感人肺腑。一个晴朗的晌午,73岁的曾林梅在69岁的老伴陈瑞英搀扶下缓缓坐下,这是于都县银坑镇窖前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陈瑞英转身回屋,拿出一盏破旧的马灯。曾林梅瘦骨嶙峋,显得十分苍老,目光呆滞,基本无语,但看到马灯,眼睛突然一亮,迸出几个含糊的字眼:“妈……妈……”。陈瑞英接过老伴的话茬,回忆起了婆婆和8个哥哥的故事。“说了等你就等你,不怕铁树开花水倒流,水打石子翻身转,不知我儿几时归?”曾林梅念叨的妈妈,名叫钟招子。钟招子有10个儿子,8个当了红军。1934年10月,他们同时从家乡于都出发,参加长征,只留下最年幼的曾林梅和曾林桃与母亲相依为命。分别时,钟招子对儿子们说:“一定要打胜仗,妈等你们回来。”由于丈夫早逝,钟招子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回家做家务。深夜,她就坐到老屋门前,点起一盏马灯,等儿子回家。眼泪流了20多年,青丝变白发。后来,钟招子把眼睛哭瞎了。但依然每天点亮马灯,坐在石阶上等儿子。她希望用微弱的灯光,照亮儿子回家的路,也让他们看清妈妈的模样。“我眼睛看不见了,但马灯不能灭,要让儿子看清楚回家的路。”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驻于都。钟招子守候在队伍的必经之路上,一次次询问,一次次失望,整整三天三夜。她和两个儿子一起,在村后竹篙岭的大树下,修了一个坟。每逢清明,她会带全家来插香祭奠。如今,祭奠形式和地点没有改变,只是在原来的坟边又多了一个坟——钟招子在那里安息。1960年,她带着深深遗憾撒手人寰。离开时,留下一句话:“把我埋在儿的身边。”

2、沙洲坝:吃水不忘挖井人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一天,毛主席看见一个老乡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走,就问:“老乡,这水挑来做什么用呀?”老乡回答说:“吃呀!”毛主席疑惑地问:“水这么脏,能吃吗?”老乡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毛主席又问:“是从哪里挑的?”老乡回答:“从塘里挑的。”毛主席请老乡带他去看看。走了一阵,只见一个不大的水塘,杂草丛生,池水污浊。全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毛主席关切地问:“能不能到别处挑水吃?”老乡摇摇头,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呀!挑担水要走好几里路。”毛主席皱了皱眉头,若有所思地走了。第二天,毛主席找来村里人一起商量挖水井的事。大家一起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当井位确定后,毛主席挽起衣袖,卷起裤腿,带头挖了起来。于是,大伙挖的挖,铲的铲,干得热火朝

天。在挖井的日子里,毛主席和临时中央政府的其他领导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参加劳动。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井挖成了,沙洲坝的人民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群众激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哪!”解放以后,沙洲坝人民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3、朱德的扁担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这是一首反映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斗,与当地军民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的歌谣。

1928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妄图把井冈山根据地军民困死、饿死。为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毛委员和朱德军长向根据地的军民发出了这样的口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

那时候,部队吃粮,需要往返五六十里的山路到宁冈去挑,于是红军发动了一个挑粮运动。毛委员和朱军长同战士们一样,脚上穿着草鞋,头上戴着斗笠,翻山越岭,亲自参加挑粮。

当时,朱德同志已经40多岁了。战士们见他为革命日夜操劳,在百忙之中还和大家走山路过小河挑粮,生怕他累坏了身体,战士们都劝说:“朱军长,你那么忙,就不要挑了。”朱德感谢同志们的关心,仍然坚持要挑粮。战士们见劝说不起作用,就商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以为这样朱德同志没扁担就挑不成粮了。谁知朱德同志又用竹子削了一根扁担,第二天又照样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见朱德同志又有了扁担,晚上又把它藏起来,没有想到,第三天他又照样出现在挑粮的队伍里,而且他在新削的扁担上,特地刻上了“朱德记”三个字。朱德军长笑着对战士们说:“你们以后谁再‘偷’我的扁担,我可要批评。”朱德同志的一席话说得战士们都笑了。今天,这条扁担珍藏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内。

从此,“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整个井冈山,也传遍了全中国,激发了全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斗志。

福建长汀:长汀中复村,红军长征的“零公里”处。1934年9月30日清晨,蒙蒙细雨笼罩着长汀县中复村,不远处的松毛岭上响着震耳的枪炮声。在村中的观寿公祠堂门前大草坪上红九军团的数千名八闽子弟默默地站立着。这些红军战士不知道,即将开始的是一场漫长而艰险的远征。红九军团是所有中央红军中率先出发长征的部队,也是一支唯一不在江西于都境内集结,也不在于都河渡河离开中央苏区的中央红军部队。而长汀县中复村是长征中出发时间最早、距离最远的出发点,可以说是“长征出发第一村”。由于出发地最远,加上1935年初中央红军四渡赤水,负责掩护任务的红九军团被困在乌江北岸,决定向北挺进,经历了历时52天、长达3000余里的单独行动,以及1935年6月随红四方面军南下西进再北上,三次穿越草地多走数千里路,红九军团成为途经闽、赣、粤、湘、桂、滇、川、甘、陕11省的一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走的路最多。据党史专家计算,1934年9月30日长汀县

中复村出发,到1936年10月22日到达宁夏将堡台(原属甘肃)完成长征,红九军团行程起码在3万里以上,甚至接近4万里,可以说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广西界首

那是1934年的深秋,湘江大战来临之前的界首小镇颇有些风声鹤唳的气氛,红军要来的消息早就传开了。镇上不了解红军的百姓几乎都跑了。但刘发祥的铜匠师傅曾尚球却悄悄地对他说:“红军要来了,我们要把红军接过江来。”曾师傅当年就是井冈山农民协会的会员,为躲开国民党的围剿才跑回了老家。

那个清晨,刘发祥早早地就在渡口等着了。红军对他和曾师傅说,过湘江要搭浮桥,请帮忙寻找木材。正好,镇上正在兴建的江西会馆已经停工,那里有100多根原木。“我和陈木匠三个人借了108根木头,红军来了80多个人,一个小时就搭完了,我还帮他们一起运木头。那些运马、运大炮的浮桥是另外架的,因为特别吃重,所以用的是卖肉的案桌。”

运输问题解决了,红军还面临着吃饭的棘手问题。为了发动群众卖粮食给红军,一位朱排长希望刘发祥帮助召集老百姓进行宣传。那天红军带来了不少衣服,还杀了8只猪,在关顶庙召集百姓开大会,一位叫吴秀英的红军宣传员拿起话筒就喊,但界首的百姓听不懂她的江西话。“小刘,你来当翻译吧,小吴说一句,你就用当地话翻译一句。”朱排长说道。“红军是来保护你们的。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来了,都可以分衣服,分猪肉!”通过刘发祥的翻译,红军赢得了界首百姓的信任,当地群众抢着卖粮食给红军。

过江后,红军要他带路到光华铺,还带了34条水枪(机关枪)去。第二天,为了把红军带出国民党的包围圈,他又给一支红军当向导,沿着小路过五福岭,走到了洛江,他们就从那里爬上猫儿山,赶到老山界集结。至今,在刘老的家中还藏着一份珍贵的《红军证明》,上面记载着老人对湘江之战的特殊贡献。

广东

中央红军在长征出发前夕,曾与广东军阀达成秘密协议,向陈济棠部“借道长征”,为突围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记者日前在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看到了这份协议的全部。

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号称“南天王”的陈济棠,虽然被封为国民党军“围剿”南路军总司令,但因为不愿为蒋介石卖命,消耗实力,所以迟迟不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为了不在堵截红军的战斗中遭到猛烈攻击,他还主动试探与红军媾和。

湖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