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陕政发〔2016〕15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陕政发〔2016〕15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1.《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2.《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2016年4月6日附件1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1月29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篇努力实现追赶超越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三章指导思想第四章发展目标第二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第五章推进体制创新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第六章加强军民融合创新1第七章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第九章建设质量和品牌强省第十章坚持强化供给优化需求第三篇系统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第十一章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第十二章实施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第十三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四章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第十五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第十六章拓展信息经济发展新空间第十七章促进产业融合业态创新第十八章推动民营经济加速发展第四篇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第十九章优化城镇化格局第二十章创新城镇化发展方式第二十一章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第二十二章健全城市住房体系第二十三章推动城乡一体化第五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6第二十四章推进关中协同创新发展第二十五章推进陕北转型持续发展第二十六章推进陕南绿色循环发展6 第二十七章推进重点板块突破发展7 第六篇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第二十八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九章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第三十章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第三十一章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第三十二章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第三十三章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第七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十四章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三十五章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第三十六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第八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三十七章推进易地搬迁脱贫第三十八章大力发展生产脱贫第三十九章完善生态补偿脱贫第四十章发展教育事业脱贫第四十一章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第九篇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第四十二章保持就业稳定第四十三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第四十四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四十五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四十六章建设健康陕西第四十七章推动人口均衡发展第十篇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第四十八章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四十九章建设信息陕西第五十章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第五十一章加强水生态建设第十一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十二章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第五十三章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第五十四章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第五十五章健全统一市场体系第五十六章推动投融资和财税体制改革第五十七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五十八章推进法治陕西建设第十二篇全方位提升开放水平第五十九章塑造开放新格局第六十章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第六十一章发挥开发区开放引领作用第六十二章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第六十三章打造“海外陕西”第十三篇加强规划保障实施第六十四章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第六十五章健全规划实施和评估第六十六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结束——。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25•【字号】陕政发[2006]67号•【施行日期】2006.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陕政发〔2006〕67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反映了全省人民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为切实做好《纲要》的实施工作,省政府决定按照职责分工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地区。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分工原则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应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纲要》顺利实施。
(一)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
充分体现政府与市场在《纲要》实施中的不同功能,对政府履行职责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对依靠市场主体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作分解。
(二)落实责任主体。
依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将《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
同时,将耕地保有量、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总人口控制四个约束性指标的责任直接分解落实到各设区市。
(三)突出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对《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明确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并从专项规划、指标、项目、改革等方面分解落实到职能部门。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打算
彬县招商局关于“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工作打算的报告县政府:“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各级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和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建设“陕西十强县”的战略目标,按照“煤炭强基、化工做大、三产配套、环境优化”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提高招商质量,使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质量和数量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
现就就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全县统计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31个,合同引进资金278.58亿元,到位资金153.69亿元,是2005年到位资金10.1亿元的15倍。
其中2010年到位资金46亿元,比2009增长5%。
是2005年的4.5倍。
招商引资连续四年荣获全市招商引资一等奖和大项目奖。
相继有陕西山西煤业集团、河北中达集团、山东新矿集团、深圳东部集团、浙江虎豪集团、亚洲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家福乐购物中心、陕西天柱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落户彬县,投资兴业。
不仅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以煤炭运输为主的运输业已形成规模,运输车辆达到2000余辆,运输业收入已突破亿元。
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0余人,招商企业共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800余人,为全县经济管理注入了活力。
二、主要做法(一)强化招商意识,积极营造招商氛围。
一是积极参加省市组织得各类经贸活动和招商活动。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推介县情,推介项目,使客商充分认识彬县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资源优势、投资环境等。
累计散发项目册、招商指南5000余套,项目推介光盘360余张,推介招商项目6类196个。
先后香港、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浙江、广东、深圳、福建、新疆、内蒙古等地客商和省内部分客商多次来电来函咨询,了解情况,我们及时通过网络将项目建设情况和我县的区域情况及时予以答复,并欢迎来我县实地考察。
二是在深圳、北京、西安、咸阳等地举办了项目推介会。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4.20•【字号】豫政[2011]38号•【施行日期】2011.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豫政〔2011〕3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于2011年1月23日经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日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我们经受考验、奋发有为、成效显著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立足省情,抢抓机遇,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推进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中宁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中宁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序言“十五”时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显著加快了中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为我县下一阶段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阶段,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组织和动员全县人民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规划由《纲要》和重大课题、专项规划组成。
本《纲要》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区、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是“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十五”时期的回顾与总结“十五”时期,全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基本实现。
第一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亿元,比2000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14.7%;人均GDP达8286元,比2000年增加3239元,年均增长10.4%。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4.9∶29.0∶36.1调整为23.3∶38.9∶37.8。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2.0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06.8%,年均增长15.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78.1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6.0倍。
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315万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23.2%,年均增长22.3%,高于预期目标5.7个百分点。
周至市场调查报告
周至县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第一部分:周至县社会与经济分析第二部分: 周至县房地产市场分析第一部分:周至县社会与经济分析一、周至概况——七山一水二分田周至县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南依秦岭,北濒渭水,襟山带河,以山重水复而得名,古有“从周至到户县,七十二道河脚不干”之说,足见其河道纵横,水力资源之丰富。
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素有“金周至”之美称。
周至地理位置优越,东邻西安,西结宝鸡,南连汉中,北通杨陵。
310国道横贯东西,穿境而过,与近在咫尺的陇海铁路并驾齐驱;108国道纵贯南北,将西宝南线。
全县总面积2974平方公里,耕地90多万亩,人口63万,辖9镇13乡377个行政村,是关中平原上著名的大县之一。
近年来,周至县抢抓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坚持以开放、开发、发展为主线,以猕猴桃、旅游、水、矿产为重点的四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果品、刺绣、养鸡、养猪、肉牛五大多种经营基地相继建成,交通、邮电、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走出了一条具有周至特色的地方经济发展新路子。
二、主要资源产业——农产品、旅游、矿建、水电、医药、1、农业资源:周至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初步形成了南部沿山旅游观光带、中部猕猴桃经济带、北部沿渭蔬菜花卉带,发展城郊型农业。
特别是把猕猴桃作为立县产业来发展,人工栽植面积1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和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
培育的猕猴桃优质品种“秦美”、“亚特”通过国家鉴定并分获金、银奖,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
全县累计建成冷库548座,加工企业6家,贮藏加工能力达7.5万吨,包装、运输、销售、劳务等一批关联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被确定为陕西省四个产业化试点县之一。
2、旅游资源:周至历史悠久,山水擅关中第一,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颇多,人文和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汉家离宫,唐家园林,星罗棋布。
道教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楼观台是老子讲授《道德经》之地,世称“天下第一福地”,现有古迹60余处,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周至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品瘦肉型猪基地 、苗木花卉基地 已初步形成规模 。2 0 年 ,粮 09 食总产 2 .万吨 ;猕猴桃栽植面积 2 .万亩 , 82 7 3 总产 1 万吨 ,拥 5 有贮藏冷 库 1 0 座 ,库容量 1 万吨 , 、 、三产业总收入达 84 4 一 二 1. 1 7亿元 ;蔬 菜播 种面积 77 .万亩 ,产 量 1 . 32万吨 ,产值达 2 . 2 4亿元 ;生猪 出栏 2 . 72万头 ,肉类总产 23 万吨 ,奶类总产 .l 13 .2万吨 ,禽蛋总产 08 .5万吨 ;苗木花卉面积 52 .万亩 ,品种 4 0余种 ,年可提供高档次苗木 15 0 .亿株 ,总产值 3 亿元 。
待 解 决 。 需要 从 树 立农 业 产 业化 发展 理 念 、 解 决 “ 农 户 ” 与 “ 市场 ” 矛盾 、 农 产 品 生 产基 地 建 设 、培 育农 业 龙 头企 业 、 完 小 大 善 组 织体 系、强 化农 业科 技 创新 和保 障机 制等 方 面 予 以加 强 。 【 键 词 】 农 业 ; 产 业 化 ; 建 议 关
周至县农 业产业发 展现状 近年 来 ,周至农 业产 业发展 迅猛 ,但是 仍然还 存在 一些 近年 来 ,周至 充分结 合县 情实 际 ,依 托资 源优 势 ,大力 问题 亟 待 解 决 。
一
、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按照高产 、优质 、高效 、生态 、安全 1 . 基地 建设 滞后 ,规模效 益不明显 的要求 ,加快 转变农业发展 方式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积极培 长期以来部分农产品由于受产后服务脱节 、流通加工滞后 育猕猴桃 、苗木花卉 、无公害蔬菜 、畜牧养殖等特 色产业 ,形 等因 素影 响 ,导 致产 业规 模 小而 分散 , 约 了农 业产 业化 发 制 成了具有地方特 色经济 的农业产业新格局 ,南部沿山杂果和畜 展 ,不 利于 基 地 建设 ,千 亩村 、万 亩乡 基地 较 少 ,规 模 效 牧养殖 ,中部猕猴桃 ,北部沿渭片苗木花 卉和无公 害蔬菜 三条 益 得 不 到 显 现 。 特色产业 经济带已初 具规模 , 全县粮经比例实现 4 : , 6 农业产 2龙 头企业数量 少 ,规模 小 ,辐射 带动功 能弱 : 业结构 日趋合理 。2 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 4 元 。 09 28 方面周至 县工业化 程度不高 ,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相 1 . 优势明显 对较 弱 ;另一方 面 ,周至县还 缺乏 以农副产 品加工 为主的大 以小 麦 、玉米 为主的优 质 专用 粮食基 地 、以猕 猴桃 为主 型 骨干企 业 ,以现有 的农业产 业龙头 企业果干 和果 汁加工为 的名优果 品基地 、绿 色无公 害蔬菜基地 、优质 肉牛羊基 地 、精 例 ,大多 数企业 加工 的都是初级 产 品 ,附 加值 低 ,经济效益
西安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西安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十一五”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四化”发展理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时期,也是加快科技进步、推进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战略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西安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按照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的总体要求,制定本专项规划.一、发展现状西安是我国科技教育、国防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2002年西安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评为中国最具创新竞争力的六个城市之一.全市现有各类科技机构66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检测中心41个.普通高等院校37所,其中全国重点大学9所,进入国家“22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6所,军事院校13所.各类院校共有各级重点学科430多个,博士授权学科点33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6个.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40万人,“两院”院士43人,国家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580余人.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8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位居全国前列.“十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促进西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中心,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产业培育与平台建设相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专利、标准化战略相结合,不断加大政府的推动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整合科技资源、激活创新潜能的基础作用,在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能力提升、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全社会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一科技资源加速整合,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整合科技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根据国家科技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遵循政府调控、市场导向、体现特色、重点突破的原则,制定实施了“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以构筑“三大平台”、建设“四大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十大工程”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目前,全市以创新研发为重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500家,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测试中心160多家.技术转移、风险投资、技术咨询、科技评估等科技中介机构400余家,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近50家.“十五”期间,我市加强了四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我市经国家有关部委批准,成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相继获得了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西安产业化基地、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西安基地、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试点城市、国家重大技术标准专项试点城市、国家科技兴贸试点城市、国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等重要品牌.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十五”期间,我市共有987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其中市级奖励358项、省级奖励603项、国家级奖励26项.全市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0638件,累计授权专利达5531件,2005年发明专利申请超过1265件,同比增长54%.“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填补了我国在这一奖项上的六年空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的“百名院士亿元创业工程”吸引了近30名院士创新创业.“十五”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坚持以推进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和科技发展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激励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业、加速科技产业化为抓手,形成了以西安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军工单位科技力量为依托,以中小型科技企业为支撑,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实施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300多项,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项目100多项,支持重点创业孵化平台建设项目50多个,培育、组建新兴产业龙头骨干企业200余家.三自主创新充满活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防工业的科技优势,加大市场配置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力度,走出了一条以自主创新为特色的内生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7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航空航天、通信设备与电子元器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领域四大支柱产业,集成电路、软件产业发展潜力和吸纳外部资源的能力逐步增强,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1161家,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以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企业方阵.上市企业已达31家,其中13家高科技企业已在美国、新加坡和香港挂牌交易.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了结构合理、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特别是作为全国5个重点建设高新区之一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技术创新、企业孵化、投融资服务体系,具备了较强的企业、项目、资金和人才等资源聚集能力,引领着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向着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园区的宏伟目标奋进.四科技进步成效显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到“十五”末,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县域科技工作形成了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的科技辐射和成果推广体系.通过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富民工程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推动了城市科技优势向郊县辐射、转移.社会事业科技进步获得较大进展,在人口卫生、资源环境、公共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对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我市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莲湖、碑林、新城、雁塔、未央、灞桥、长安、阎良、户县9个区县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县考核,碑林、雁塔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二、指导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四化”理念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着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着眼西安科技竞争力的培育提升,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突出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速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引领和支撑.全面提高西安城市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速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突出集成创新.以打造西安自主品牌为目标,加强技术资源和创新成果的融合,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集成创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应用原始创新,加强重大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企业参与、吸纳集成创新成果培育名牌产品的能力.推进重点跨越.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为主线,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的重点领域,发挥人才优势,整合创新资源,瞄准高端技术,突破地域局限,积极吸纳和承接国内外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集中力量,分类推进,通过有力的市场开拓和政策引导,实现重点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支撑主导产业.以加快我市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为重点,瞄准产品开发和产业链培育的现实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着力解决重大关键技术和公共应用技术,探索有效的市场供给机制,建立有效的创新扩散制度和政策体系,加速技术转移和创新成果的扩散应用.引领科学发展.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加速提升为根本,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解决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公共技术问题,创造科教实力雄厚、经济繁荣发达、人文精神彰显、生态环境优美的美好未来.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形成结构合理、组织完备、功能强大的西安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成为国家重要的科学技术研究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基地、创新人才培育和拓展事业的基地、创新理念和创新体制机制聚集扩散的基地.初步建立创新型城市的组织构架、创新机能、投入机制和产业体系,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先进行列.——科技投入.到201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R&D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2.6%,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大中型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投入占5%以上.——创新能力.“十一五”期间,扶持或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30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达10家以上.争取20项国家和省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建设项目和产业基地,培育重大科技成果150项以上,专利申请量达到30000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总量的40%以上.——产业发展.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0%,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50%以上.三次产业比例达到3︰45︰52.——科技进步.到2010年,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水平显着提高.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2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中水利用率达到30%左右.三主要任务1.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创新研发体系,以企业孵化器、产业化基地和重点科技中介机构为骨干的创新服务体系,以重点军工院所和科技型企业为依托的军民技术和产业创新融合体系.集中财力建设市级软件、通信产品检测开发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以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和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为基础,加强优势产业的集成创新,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支持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以高新区创业研发园为龙头的企业孵化器集群建设,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2.围绕支撑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创新成果和重大技术项目.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集成电路、软件两个产业板块,形成通信设备与新型电子元器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三个产业集群,培育新材料、新能源两个产业生长点.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做强做大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优势专用设备、高中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四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旅游、文化、现代服务业,打造产业品牌,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和集团化发展态势.加强产业技术的集成创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名牌产品,打造一批在国内有一定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聚集资源能力强的产业化基地.3.围绕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和示范扩散.一是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围绕粮食、畜牧、蔬菜、果品四大产业,抓好关键技术攻关和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在新品种培育、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实施“农村科技富民工程”,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以种植业、养殖业和精品农业为重点,实施技术成熟、有市场前景、运行机制好的重大项目.突出示范园示范效应,完善服务功能,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支持,加快主要优势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化的科技应用.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建设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支持星火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创新中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4.围绕引领社会和谐发展,大力加强公共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一是针对我市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自然资源保护等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推动社会发展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用.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为重点,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技术、土地、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二是加强公共卫生科技发展.围绕重大疾病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检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开发.三是提高城市公共管理的科技水平,发展智能交通,建立和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公共安全管理保障、预警和应急技术平台.5.围绕增强科技竞争能力,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一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建设,形成专利、商标、版权等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二是建立健全我市保护知识产权和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的知识产权执法和服务体系,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三是实施一个战略和知识产权七项工程: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战略,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及环境建设工程、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工程、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工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程、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工程.大力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及水平,努力构筑西安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为西安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更大作用.三、重点领域和重大专项一重点领域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立足西安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优势,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社会发展5大领域为重点,选择24个关键技术群,组织创新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加快十大科技产业基地建设.1.高新技术1集成电路:加强光传输芯片组、GPS芯片组、3G相关芯片、智能卡芯片模块、数字家电芯片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网络、通信、数据广播、全球定位系统、数字音视频编解码等芯片设计;高压模拟器件、数模混合器件、存储器、功率器件等制造和封测业;电控和光控IGBT生产线、照明器件封测线,各类强/弱电源管理模块、半导体设备等新型分立器件和支撑业.大力推进集成电路设计西安产业化基地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加快重大国际引进生产项目建设.2软件产业:加强以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和办公软件为核心的基础软件,以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数字家电、汽车电子为重点的应用软件开发.重点发展面向网络通信、智能交通、工业缝制设备、输变电设备、航空电子、汽车电子、数控机床、数字医疗等系统的嵌入式软件;工作流、信息安全、网络计算应用等产品以及面向旅游、能源、农业、水利、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应用软件.大力加强西安软件园、西安软件出口基地建设,扩大软件出口规模.3通信技术与设备: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网和接入设备、微蜂窝基站、智能天线、下一代网络设备、宽带接入网设备、智能终端、射频识别、家庭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设备等.大力加强西安通信设备产业基地建设.4新型电子元器件:加强表面贴装元器件、光电子元器件、敏感元器件、传感器、电子标签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射频连接器、厚膜电路、新型表面贴装元器件、半导体发光器件、热敏电阻、压敏电阻、汽车半导体器件及专用电子设备.大力加强西安新型元器件产业基地、西安军工电子产业基地建设.5光机电一体化:重点发展智能化仪器仪表,高性能传感器,光电集成器件,先进扫描成像系统、测井系统等;空调压缩机、模糊变频控制系统等;快速成型及制造设备、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喷气织机控制系统等;数字化变电仪器、电站自动化系统、柔性输变电系统新型装置等.6生物医药:加强新型抗生素、抗肿瘤制剂、靶向制剂、抗艾滋病药、重大传染性疾病疫苗、试剂盒、生物芯片等研发.支持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基因芯片、组织芯片、蛋白芯片、疫苗、中草药品质改良.重点发展新型中药和中药新剂型、中药有效单体成份提取、道地药材中间体开发;数字化医疗设备、新型医疗器械等.大力加强西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西安医药出口基地建设.7新材料:加强电子信息材料、纳米材料、高纯金属材料、超细金属材料、新型金属箔材及异型材、非晶、单晶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特种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无机电子材料、光学纤维、特种合成纤维、特种橡胶及阻尼材料、液晶材料、新型精细化工产品、生物医学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绝缘、隔热材料等研发.重点发展超导材料、铌钛合金、镁合金、钼制品等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陶瓷基复合材料、先进电瓷等非金属材料产业;精细化工、液晶材料等高分子材料产业.大力加强西安新材料产业基地、西安纳米产业基地建设.8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加强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主要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机电产品节能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太阳能热电转化、高效低成本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系统和材料产业,以及炼油成套设备绿色技术和清洁工艺.2.装备制造9航空航天装备:加强新型航空发动机、新一代运载火箭、导弹发动机技术、卫星有效载荷及卫星地面系统核心技术、飞机零部件和航空相关设备、增雨防雹火箭系统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大型运输机、支线客机、通用飞机、大中型航空发动机、飞机零部件制造、新一代运载火箭及导弹发动机等产品.大力加强阎良航空产业基地、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建设.10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加强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技术、大马力系列重型汽车变速器、车桥技术、汽车安全、汽车电子、汽车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重型载货汽车、大型客车、轿车、汽车发动机、汽车变速器、汽车专用电子设备等产品.11高中压输变电成套设备:集成微电子技术、材料技术、软件技术,加强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设计制造、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设计制造、低压电器现场总线技术、输变电设备小型化、智能化等重大项目研发.重点发展高中低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加快研制生产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12专用和通用设备:加强精密成型加工技术、采用三元流技术的高效节能型设备制造技术、高效节能型绿色空调压缩机生产技术、大型高炉用轴流压缩机关键技术、高效换热设备、能量回收透平装置、无油及新特种工业缝纫机技术等项目研发.重点发展大型鼓风机、低速风机、大型道路工程机械成套装备、重型机器成套设备及高精度带材轧制设备、无油特种工业缝纫、机电一体化缝纫设备、印刷包装设备、数控机床等产品.3.农业与农村经济13种植业:加快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加强良种规模化繁育、种子综合加工、果品蔬菜优质高效无公害标准化全季节生产、农产品储藏保鲜、农产品质量监控、重大病虫害防控、生产过程气象灾害防控技术等研发.推动周至20万亩猕猴桃、阎良10万亩无公害蔬菜、灞桥、高陵等区县5万亩设施蔬菜、秦岭北麓5万亩有机蔬菜、雁塔、周至、长安等区县20万亩苗木花卉等产业的发展.14养殖业:加强优质高效饲料加工技术、规模化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畜禽高效清洁养殖技术、养殖区污染监测、环境标准与防控治理技术等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禽畜、水产和特种养殖业,促进临潼10万头奶牛、周至、蓝田20万头黄牛等产业发展.15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加工技术、粮油绿色储运技术、鲜活农产品保鲜技术、高质量果蔬浓缩汁、功能饮料、冻干食品、脱水蔬菜、优质乳品、肉品及畜禽副产品综合加工技术研究开发.重点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的果汁、果酱、果粉、果酒和膨化果品,变性淀粉、柠檬酸、淀粉糖等高附加值产品.16农业资源与环境: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和农产品病虫害的普查,加强土壤质量演变与持续利用技术、农田生态系统过程控制技术、水土流失控制技术、污染农田生物修复技术、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大力推进“绿色家园”、“生态家园”工程,加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应用技术、秦岭北麓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大绿工程林下复合经营技术、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城郊区县推广天然林病虫害和危险性生物防。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位代表: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县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xx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农业稳县,工业立县,科教兴县,城镇活县”的工作思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7.2亿元(现价,下同),增13.5%(按可比价,下同),超出计划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6.6亿元,增6.0%;第二产业3.1亿元,增30.7%;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98亿元,增33.8%,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1亿元,增25.3%;第三产业7.5亿元,增14.3%。
三次产业比重由20xx 年的40︰16︰44调整为38︰18︰44,三次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2.4、4.7、6.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35%、47%。
财政总收入14788.0万元,增2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482.0万元,增2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增26.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亿元,增7866.0万元,增20.0%。
农民人均纯收入2388.0元,人均增收302.0元,增14.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3.0元,现价增幅13.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幅8.8%。
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农村经济健康发展20xx年,全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吉政发[2006]11号【发布部门】吉林省政府【发布日期】2006.03.09【实施日期】2006.03.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吉政发[2006]11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2006年2月12日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吉林省人民政府二00六年三月九日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2月12日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共中央、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纲要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任务和政策取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今后五年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和宏伟蓝图。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节“十五”取得重大成就“十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主要目标任务提前实现,是我省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40美元。
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员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亿斤阶段性水平,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周至集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周至集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周至集贤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周至集贤地区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发展现状1. 农业增长:周至集贤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仍然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政府的扶持下,农民们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收入不断增加,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2. 工业升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府的支持,周至集贤地区的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传统的制造业正在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科技产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等快速崛起。
这一发展势头为地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3. 旅游业发展:周至集贤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特色旅游项目,如温泉、登山、文化探索等,逐渐成为地区经济的新兴增长点。
政府投资于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4. 城市化进程:周至集贤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进展顺利。
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同时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形象。
二、未来发展趋势展望1. 继续农业现代化:尽管周至集贤地区的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农产品种类单一、产业链不完善等。
未来,应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农业新兴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2. 促进工业创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周至集贤地区的工业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应加大创新投入,培育科技型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技术创新平台,提升周至集贤地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竞争力。
3. 发展生态旅游:周至集贤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成为未来的重要路径之一。
政府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开发更多生态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
2023深圳市坪山区事业单位考试基础题
2023年深圳坪山区事业单位考试基础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是()。
A.国际分工和生产社会化B.跨国公司的发展C.商品资本的国际化D.垄断资本追求利润的动机【答案】:A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
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乐于助人,勤俭自强,敬业奉献B.爱国守法,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艰苦奋斗,敬业奉献C.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D.爱国守法,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答案】:C3.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总结和概括B.感觉、知觉、表象C.概念、判断、推理D.分析和综合【答案】:B4.()收购IBM后,确定了三大主营业务:PC,移动设备和企业级业务,在全球PC稳坐第一。
A.华硕B.惠普C.联想D.清华同方【答案】:C—1 —5.下列关于我国法律效力等级的一般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法优于特别法B.下位法优于上位法C.普通法优于根本法D.新法优于旧法【答案】:D6.某年,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378、0.492、0.315和0.408,依上述数据判断,这四个国家中,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国家是()。
A.丙B.丁C.甲D.乙【答案】:D7.人不仅接受相关对象信息,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进行分析、选择、重组、建构和虚拟的能力。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前者到后者的飞跃。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B.客观和主观C.真理和价值D.原因和结果【答案】:A8.中国古代用天干和地支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在古代指的是()。
A.申时B.丑时C.子时D.亥时【答案】:C9.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A.工作态度B.任务时效—2 —C.出勤频率D.工作绩效【答案】:D1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一句古代格言出自()。
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是我县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和科学发展观后,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与时惧进,开拓创新,推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时期。
部署好这一时期的发展,对我县实现“旅游大县,科教名县,经济强县”奋斗目标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根据中共眉县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指导意见》,特提出《眉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章“十五”回顾及“十一五”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十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省“一线两带”建设历史机遇,按照既定目标,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十五”计划执行比较顺利,全县经济和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步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5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9.7亿元,较“九五”末翻了一番,保持了年均增长12.5%的速度,超过“十五”计划年均增长10%的预期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5.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6.5%,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6%;人均地方生产总值由“九五”末的2897元增加到“十五”末的6446元,净增3549元。
地方财政收入2620万元,年均增长11.5%。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78元提高到1945元,年均净增113.4元。
县域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31位。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自主增长能力增强。
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九五”末的31:47:22调整为“十五”末的21:58:21,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得到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2005年占全县经济总量的70%。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
周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周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周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周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周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周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会议认为,纲要(草案)提出的“十二五”时期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充分贯彻了中央、省、市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县委十五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符合我县实际,符合全县人民加快发展的意愿和要求,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会议同意并决定批准《周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会议认为,“十一五”时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五年。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在全县形成了团结务实、奋力争先的大好局面,培育了“不甘落后,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发愤图强”的周至精神,为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议强调,“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县上下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抓好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和黑河水源地保护工作,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卫星城市为目标,以“一城一园一区”建设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实施板块带动战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文化旅游四大板块,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金周至。
会议要求,要按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卫星新城建设全面推进,卫星新城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的目标,坚持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建设经济实力更加雄厚、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城乡发展更趋协调、社会发展更显和谐、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的现代化金周至。
要以实施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每年至少确定100个重点项目,年投资50亿元以上,确保把“十二五”规划任务落到实处。
周至县城乡建设铸辉煌
周至县城乡建设铸辉煌在秦岭脚下、渭水之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享誉国内外的“金周至”。
乘着大发展的春风,周至县城乡建设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周至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广大干部职工,作为周至建设的主力军,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卫星新城为目标,强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县城建设力度,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周至建设呈现前所未有的健康发展态势,到处涌动着大开发、大发展的热潮,一座极具活力的“新周至”正在崛起。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周至县委、县政府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的“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和“加快推进西成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结合西安市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和县城建设的发展总体要求,提出“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的发展思路。
为此,周至县于2009年完成了《县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南、北出入口景观建设规划》、《沙河公园建设规划》和周至县城《2010年-2020年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结合县域经济发展要求,按照“加大新区建设步伐,改造提升老城”的总体部署,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反复论证,着手编制30平方公里县城总体规划的编制。
同时,大手笔投入资金对县城基层设施及道路等项目新建和改造步伐,使全县重点和新建项目及改造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工业路综合整治项目如期完成;县城南大门景观工程已完成开放;城新区三条主干道建设全面完成;县城老街改造工程完成;完成城北污水管网铺设工程;完成沙河公园建设前期规划设计、一期工程已完;完成新区招商引资工作;完成灾后重建工作,2010年,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灾后重建工作先进集体。
县城品味和功能大幅提升周至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按照“新区带动老区,项目带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启动了旧城改造工程。
目前,旧城改造重要节点建设项目快速启动,城中村改造的第一个项目――太白北路77户临街门面改造项目正式开挖建设。
2017周至发展计划
2017周至发展计划工作目标1.提高周至县经济发展水平针对周至县的经济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计划,以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计划应包括对当地特色产业的扶持,如农业、旅游业等,以及吸引外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要注重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2.优化周至县生态环境制定并执行生态环境保护计划,以改善和保护周至县的生态环境。
计划应包括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如防治污染、保护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同时,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3.提升周至县教育水平针对周至县的教育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提升计划,以提高当地教育水平。
计划应包括改善当地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和素质,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
同时,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居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工作任务1.开展实地调研组织专业团队对周至县的经济、生态环境、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依据。
调研应包括对当地政府的访谈,企业和居民的调查,以及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制定具体计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升计划。
计划应具体、明确、可行,包括具体的措施、时间表、责任人和预期目标。
3.执行和监测根据制定的计划,组织相关团队进行执行,并建立监测机制,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同时,要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及时调整工作计划,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以上内容为计划的主体,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如果有其他要求或者需要更多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任务措施1.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针对周至县的产业结构,推动农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引进新的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对于农业,可以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对于旅游业,可以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
2024仙桃市人民法院审判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4仙桃市人民法院审判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具有同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不能履行合同的,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这体现了法的()。
A.教育作用B.指引作用C.评价作用D.制裁作用【答案】:B2.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五谷之神B.土地之神【答案】:B3.所谓净出口是指()。
A.出口加进口B.出口减进口C.GDP减出口D.进口减出口【答案】:B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重点任务是()。
A.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B.要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C.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D.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形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答案】:D1/ 115.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被称为()。
A.资本的物质构成B.资本的技术构成C.资本的有机构成D.资本的价值构成【答案】:B6.下列关于生物常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共有22对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B.莲藕基因组计划将绘制出世界第一份莲藕基因组精细图C.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D.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为“环保型、节约型、专用型”品种【答案】:A7.()与蜂蜜同食,会腹泻。
忌与枣同食,可使人病。
A.土豆B.蒜C.葱D.苦瓜【答案】:C8.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不平等的条约是()。
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天津条约》【答案】:A9.历史最悠久的首都是:A.北京B.大马士革C.埃及【答案】:B10.石油不属于新能源的主要原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周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中共周至县委关于制定周至县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纲要。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十五”回顾新世纪第一个五年,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市工作部署,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破解难题,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3.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59亿元,年均增长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27亿元,年均增长7.66%;地方财政收入剔除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达到38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30元,比“九五”末净增加577元。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优势产业逐步形成。
所有制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2005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63%,比“九五”末上升了11.3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0:21:39调整为2005年的29:24:47。
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南部沿山优质杂果良种牛养养殖、中部猕猴桃、北部沿渭苗木花卉蔬菜三条经济带初步形成。
以猕猴桃、蔬菜、苗木花卉、油桃、瘦肉型猪和优质牛羊基地为主的六个“万字牌”基地初具规模,全县粮经面积比由2000年的7:3调整到2005年的6:4。
猕猴桃产业发展迅猛,有机猕猴桃获得欧盟食品组织认证,产品远销26个国家和地区。
编制实施“工业强县”发展规划,工业总量不断扩张,初步形成了集农产品深加工、医药制造、水电开发、矿产建材为一体的工业体系。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旅游业形成了以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新格局,“十五”期间共接待游客1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80万元,较“九五”增长77.1%。
商贸餐饮、运输邮电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连锁经营、超市、物流、中介、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
——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大力开展农村道路建设,基本形成了我县“三横十三纵”公路网络骨架。
建成了终台路、107省道马召——九峰段、周广路等,改建了尚九二路、西宝南线等,油化农村公路160公里,砂石硬化522公里,实施通达工程180公里。
完成了永流弯道丁坝建设、黑河入渭口整治、节水灌溉示范县建设等工程,实施人畜饮水、基本农田灌溉等项目,使城乡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周城变电站和尚村、翠峰、哑柏、王家河等变电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
邮政通讯快速发展,建成了邮政大厦,修建了53个移动基站和56个联通基站,固定电话用户达8.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0万。
开展创建环保模范县活动,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了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批生态建设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1.23公顷,人工造林4.2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
建成了工业路、北环路、瑞光路等,改建了云塔广场,修建了沙河广场、新丰广场、新建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哑柏、广济、终南等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新活力。
“十五”期间,国有企业改制不断深入,马鞍桥生态矿业、庆华水泥公司成功改制。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交大秦美公司、美好公司、北京金莱生生物科技开发公司等一批非公有制企业脱颖而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农村改革成果,推行“三补一免”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完成了撤乡并镇改革。
实施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积极实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实现了土地的保值增值。
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以市场引导投资的新机制。
——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贯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清理行政收费项目,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加大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
创新招商方式,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
“十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72.2万美元、内资78975万元,分别是“九五”的1.7和1.5倍。
特别是绿色世纪、美辰制药、丹娜干粉、安健药业、中西置业等为主的一批外地企业相继在我县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创建省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全面启动,二曲、哑柏、终南、九峰、尚村被评为省级教育强乡镇,累计投入资金2.19亿元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高中标准化建设,周至中学、职教中心晋升为省级重点高中和省级重点职中。
乡镇标准化文化站建设进展顺利,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不断深入。
省级地方病防治示范县通过验收,县疾病控制中心建成投入使用,防治“非典”、禽流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群众防病就医条件得到改善。
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自增率控制在4.75‰以内,实现了省级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县创建目标。
建成了周至广播电视网,实施“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91%。
大力实施“天网工程”,社会治安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
“十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为争取“十一五”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偏小,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特色产业拉动作用不强;工业体量不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缓慢;招商引资规模较小,市场化水平和外向度偏低;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尚未消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突出。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加以解决。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未来五年,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加迅猛的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一时期将是我县加快发展、加快变化、加快提升的关键时期,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综合实力迅速扩张的关键阶段。
从国内看,“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将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并举的新阶段;随着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内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促进沿海地区生产要素和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扩散。
同时,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积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将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力度。
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
从我县看,我县地处关中“一线两带”建设层,人文底蕴深厚,生态特色鲜明,毗邻杨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市上高度重视周至发展,“十一五”期间将会获得更多的支持。
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越来越明晰,全县上下民心思进,团结稳定。
这些为我们“十一五”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
同时,前进道路上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随着社会结构的动态调整,“十一五”期间在公共服务、收入分配、就业、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我们将面临更大压力。
随着“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格局的形成,各地必将竞争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要素,我们将面临着激烈竞争的发展环境。
一、指导思想我县“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牢固树立“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工业强县,突出猕猴桃产业、老子文化两个重点,强化开放带动、基地带动、项目带动,继续实施农业精品富民、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文化生态旅游带动战略,在建设现代农业、培育现代化农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劳务输出、提升旅游业、加大招商引资、推进城镇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以人为本,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着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周至。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加快发展主题。
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十一五”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强化机遇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经济,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尽快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转变。
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为重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模式。
突出工业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把推动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由大变强,工业由小变大,做新做优服务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始终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化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经济市场化水平。
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进一步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
努力扩大招商规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坚持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消费拉动作用。
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的机遇,千方百计增加投资,调整投资结构,提高产业投资比重和投资效益。
合理引导消费,扩大消费需求,开拓县内外消费市场,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周至。
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统筹部署。
建设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关心群众切身利益,扩大就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猕猴桃之乡;具有鲜明人文、生态特色的热点旅游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农副产品加工和生物能源转化基地;全市最大的水源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