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解析:《鱼我所欲也》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还要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我。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篇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2)鱼,我所欲也:鱼是我喜欢的东西。

欲,想要,喜欢。

(3)熊掌:熊的脚掌,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食品。

(4)二者不可得兼: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

可得,同义词复用,能。

兼,同时得到。

(5)者也:语气词复用,与“也”相同。

(6)生,亦我所欲也:生命是我需要的。

亦,这里同“固”,本来。

(7)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8)舍生而取义者也:(我宁愿)舍弃生命而去求得义。

而,连词,并列关系。

(9)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者,“所欲”是主语,“有”是谓语,“甚于生者”是宾语。

于,介词,比。

(10)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

苟得,苟且偷生的意思。

(11)死亦我所恶:死本来是我厌恶的。

恶,讨厌,不喜欢。

(12)故患有所不避也:所以,祸害中有我不该躲避的。

2022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解释

2022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解释

2022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解释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解释,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重点词语解释①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②故不为苟得也(苟且)③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⑤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⑥贤者能勿丧耳(丢掉)⑦蹴尔而与之(用脚踢;给予)⑧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⑨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⑩妻妾之奉(侍奉)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通假字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一词多义①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介词,为了))②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③之件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代这)④而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⑤于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陈述的对象,对)(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⑥与呼尔而与之(给予)(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古今异义①一豆羹豆今义:豆类的名称(古义: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②万钟于我何加焉加今义:增加(古义:指带来好处)③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可以今义:能够(古义:“可”和“以”两词连用,可以用来)④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今义:让,派(古义:假使,如果)⑤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今义:判断动词(古义:这)词类活用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感激)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名词作动词,合乎礼义)【2022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解释】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鱼我所欲也》文言课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文言课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靠某种不义的门道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

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

(可是)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就是)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一、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及赏析:《鱼我所欲也》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及赏析:《鱼我所欲也》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及赏析:《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作者:未知原文OriginalText译文TranslatedText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靠某种不义的门道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

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

(可是)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就是)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注释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注释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注释及翻译鱼我所欲也注释及翻译《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鱼我所欲也注释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您。

原文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出处选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或者是“舍生取义。

”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注释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2.得兼:同时获得。

得:获得。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

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取:求取义:正义,道义。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

甚:超过;于:比。

5.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6.所恶:讨厌的(事物)。

恶,憎恨,讨厌。

7.患:祸患,灾难。

《鱼我所欲也》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翻译、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鱼和熊掌都是美味,而熊掌尤美。

兼:本义为一手持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件事或具有几样东西。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以上为第一部分的第一层,提出论点。

第一句话是以鱼和熊掌为设喻,得到结论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第二句话是由第一句的设喻引发出的论点“舍身而取义者也”,亦即本文的题旨:舍生取义。

3.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甚:超过,胜过。

故:所以。

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求利益,不择手段。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4.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恶(wù)厌恶。

患:祸患。

辟:同“避”,躲避。

译文: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5.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莫:没有(什么)。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译文: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7.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一部分 专项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一部分   专项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动词,担任,充当 动词,做 动词,变为,变作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原文呈现+参考译文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 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 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 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实词释义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实词释义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实词释义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实词释义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实词释义
二、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辟: 辩: 得: 与: 乡: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实词释义
二、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原文呈现+参考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可以活下去,不吃就会死亡。没有礼貌地吆喝 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不会接受;踩踏之后给他,乞丐也不肯接受。(见了) 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和义就接受了,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 (来说)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 人感激我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 丽而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 奉而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 穷困的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 的羞恶之心。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8.贤者能勿丧耳 9.蹴尔而与之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鱼我所欲也》_文言文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鱼我所欲也》_文言文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鱼我所欲也》_文言文鱼我所欲也 选自《孟子》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靠某种不义的门道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

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

(可是)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就是)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知识点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知识点

《鱼我所欲也》一、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讨厌的,但我所讨厌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所以有的灾难我并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难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按照这种方法)就能够生存下去,但是有的人却不采用它;采用某种手段(按照这种方法)就能躲避灾难,但是有的人却不采用它。

因此人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人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不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踏着给他吃,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大小老婆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美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二、知识点:1、本文是如何提出论点的?(开头有何特点?)运用比喻(论证),将生比作鱼,义比作熊掌,通过类比,生动形象地引出并论证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通俗易懂。

2、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运用比喻论证,将生比作鱼,义比作熊掌,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来强调论点;并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贤者能不丢掉罢了。

《鱼我所欲也》原文与翻译及重点词理解性解默写练习(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原文与翻译及重点词理解性解默写练习(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原文与翻译及重点词理解性解默写练习(含答案)《鱼我所欲也》的翻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想要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舍弃/ 选择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

大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命是我想要的,(我)所想要的有超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超过/ 比/ 苟且偷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厌恶的,(我)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厌恶/ 祸患,灾难/通“避”,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如人们想要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用呢?假如,假使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如人们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祸患的事情有什么不能做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采取这种手段就能生存但有的人不采用,通过这种方法就能躲避祸患但有的人却不去做。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因此(人们)所想要的有超过生命的,(人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不丢掉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生存,得不到就会死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人不会接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给他,乞讨的人也不屑于接受。

用脚踢/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有些人看到)高位厚禄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而接受,指高位厚禄/ 通“辨”,辨别万钟于我何加焉!高位厚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益处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侍奉/ 通“德”,感激/ 通“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从前(有些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通“向”,从前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从前(有些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从前(有些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梳理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我要鱼”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如果你吃了一块米饭和一个豆汤,你会活着,如果你得到它就会死去。

召唤别人,走在路上的人会得到它;乞丐鄙视奎尔和他。

万忠接受了它,却没有为礼义争论。

万忠怎么能给我添砖加瓦!为了宫殿的美丽和妻妾的崇拜,穷人认识我和你吗?住在乡下,死而不受苦,这是宫殿的美;村里人为尸体而死,不接受尸体。

现在它被妻子和妃嫔崇拜;这个国家为这具尸体而死,却没有得到它。

现在是认识我的穷人来做这件事:这也是不可能的吗?这叫做失去初衷。

一、生字鞘(d)ān)蹴鞠(c)汤(g)ē我恨死二、重点词解释1.本心:自然,善良。

2、患:祸患,灾难。

3.PI:通过“避免”和“避免”。

4、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5.踢:用脚踢。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乡镇:过去通过“乡”。

8、何加,有什么好处。

9.邪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正义:正义或仁慈。

12、勿丧:不丢掉,丧:遗失13.万忠:这意味着高职位和高薪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获得:获得,这篇文章指的是生活在混乱中,意思是寻求利益,用任何方式做任何事情。

三、重点句子翻译1.不仅圣人有一颗心,每个人都有。

圣人不能灰心。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鱼我所欲也孟子及其弟子〔先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鱼我所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屈原所写的一篇诗歌作品。

该诗歌既可以当做一篇抒情诗,也可以被视为一篇抒发时代思想的政论诗。

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和赏析这篇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而为此,有庆忍二者而一取,旁人谓其亏欠,躯体不全而留取之者,吾恶得已乎!诗歌的开头,主人公表明了自己的追求和抉择。

鱼和熊掌都很美味,但是只能够二选一。

主人公选择留下熊掌,却放弃了美味的鱼。

他因此遭到其他人的责备,但是他根本不在意。

乃投之深渊,蝼蚁亦有所持。

然则蝼蚁之穴微小,所持之物微细,而其糜餐之味,百味也。

且夫水行而龟不备,兔走而狗不得,至人无已,达者为天。

接着,主人公用一个小小的比喻来描述他自己是怎样做到了舍鱼取熊掌。

他把自己比作投入深渊之中的人,与蝼蚁相比较。

蝼蚁是如此微小,但是它们所能够利用的物品也很微小。

然而,蝼蚁的糜餐,却有着百味。

在诗歌的结尾处,主人公再次运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信念和态度。

人类不比龟兔和狗,因为人类有一种叫达者为天的想法,只要愿意努力,什么都是可以达到的。

在《鱼我所欲也》这首诗歌中,屈原表达了他对人生、抉择和处世的看法。

他认为,人生就像一个选择题,每个人都需要在两个或多个选择中进行抉择。

而且,为了获得自己所想要的最好的结果,有时候人们不得不放弃其他选择中的有利之处。

这首诗歌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舍鱼取熊掌,就是为了获得他所希望的,尽管他可能为此付出一些代价。

此外,在这首诗歌中,屈原还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达成目标所必须的付出的敬意。

他认为,与其畏惧危险和困难,不如在实现目标时毫不犹豫地前行。

人类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放飞自我,努力追求,追求自己心灵深处渴望得到的东西,我们就有可能达成我们的人生目标。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诗歌,但它也是一篇哲学性的作品。

它能够让人们反思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抉择。

这篇诗歌中的主人公所表达的态度,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勇气和坚定。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注释及译文《鱼我所欲也》的原文注释及译文《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推荐的《鱼我所欲也》的原文注释及译文,欢迎阅读!《鱼我所欲也》的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的出处:选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或者是“舍生取义。

”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鱼我所欲也》注释:(2)欲:喜爱。

(3)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4)舍:舍弃。

(5)取:选取。

(6)甚:胜于。

(7)于:比。

(8)故:所以,因此。

(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0)恶:厌恶。

(11)患:祸患,灾难。

(12)辟:通“避”,躲避。

语文版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解析:《鱼我所欲也》

语文版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解析:《鱼我所欲也》

语文版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解析:《鱼我所欲也》内容预览: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2.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与孔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3.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政治上主张“仁政”。

二、原文鱼,我所欲(1)也;熊掌,亦(2)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3)兼(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5)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6)于(7)生者,故不为(8)苟(9)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10)有所不避也。

如使(11)人之所欲莫(1 2)甚于生,则凡能够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能够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13)则生(14)而有不用也,由是则能够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15)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16)独(17)贤者(18)有是心(1 9)也,人皆(20)有之,贤者能(21)勿丧(22)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23)而与(24)之,行道之人(25)弗受;蹴(26)尔(27)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28)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29)我何加(30)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31)我欤?向(32)为身死而(33)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34)亦不能够已(35)乎?此之谓失其本心(36)。

三、注释(1) 欲:想要。

(2) 亦:也。

(3) 得:获得。

(4) 兼:同时。

得兼:同时获得。

(5) 而:表并列。

(6) 甚:超过。

(7) 于:比。

(8) 为:做。

(9) 苟:苟且。

那个地点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10) 患:祸害,灾难。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是孟轲的名言,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取舍”思想的典型之一。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选择,人们往往面临着选择的困境。

孟轲认为“鱼”和“熊掌”都是人们所喜欢的,但是“鱼”和“熊掌”不能同时得到,如果要得到“熊掌”,就必须舍弃“鱼”,如果要得到“鱼”,就必须舍弃“熊掌”。

孟轲这句名言出自《孟子·滕文公》所载的“公孙丑”篇,篇中说:“故曰:‘怀仁者不重利’,求助者多困,取舍者多歧。


这句话虽简短,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其实质就是要求人们进行取舍,要放弃其中一项。

对于这种情况,孟轲也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不求甚解,但自量其德之厚薄而已。

”他认为要按照自己的德行来决定取舍,这样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孟子·滕文公》所载的“公孙丑”篇中孟轲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里的“戒”是指“戒除”的意思。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们在不同的阶段要具备不同的“戒”。

在少年时,要戒色;在青年时,要戒斗;在老年时,要戒得。

这也是孟轲对于取舍的建议,要站在一个更高的道德高度上进行取舍,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导读: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是一篇对于孟轲名言的分析文档,主要从语言逻辑、哲学思想和蕴含的情感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简析。

《鱼我所欲也》全文解读

《鱼我所欲也》全文解读

《鱼我所欲也》全文解读《鱼我所欲也》全文解读引导语: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孟子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鱼我所欲也》代表了孟子大部分的观点,他以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鱼我所欲也》全文解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全文解读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

”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放到《告子上》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亏心事来。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考点、知识点详细讲解(必背篇目)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考点、知识点详细讲解(必背篇目)

九年级《语文》上册《鱼我所欲也》考点精讲目录1.电子课文2.考点精讲3.重点解析一、课本原文电子版9 鱼我所欲也①《孟子》预习◎你还记得八年级学过的《〈孟子〉三章》吗?回顾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色。

◎熟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②也;死亦我所恶③,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④有所不辟⑤也。

如使⑥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⑦?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⑧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⑨耳。

一箪食,一豆⑩羹⑪,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⑫,行道之人弗受;蹴⑬尔而与之,乞人不屑⑭也。

万钟⑮则不辩⑯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⑰焉!————————————①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③〔恶(wù)〕讨厌,憎恨。

④〔患〕祸患,灾难。

⑤〔辟〕同“避”,躲避。

⑥〔如使〕假如,假使。

⑦〔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⑧〔是心〕这种心。

⑨〔丧〕丧失。

⑩〔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⑪〔羹(gēng)〕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⑫〔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用作后缀。

⑬〔蹴(cù)〕踩踏。

⑭〔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⑮〔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⑯〔辩〕同“辨”,辨别。

⑰〔何加〕有什么益处。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乡为身死而不受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④乎?此之谓失其本心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2019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解析:《鱼我所
欲也》
内容预览:
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2.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与孔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3.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政治上主张“仁政”。

二、原文
鱼,我所欲(1)也;熊掌,亦(2)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3)兼(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5)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6)于(7)生者,故不为(8)苟(9)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10)有所不避也。

如使(11)人之所欲莫(12)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13)则生(14)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15)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16)独(17)贤者(18)有是心(19)
也,人皆(20)有之,贤者能(21)勿丧(22)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23)而与(24)之,行道之人(25)弗受;蹴(26)尔(27)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28)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29)我何加(30)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31)我欤?向(32)为身死而(33)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34)亦不可以已(35)乎?此之谓失其本心(36)。

三、注释
(1) 欲:想要。

(2) 亦:也。

(3) 得:获得。

(4) 兼:同时。

得兼:同时获得。

(5) 而:表并列。

(6) 甚:超过。

(7) 于:比。

(8) 为:做。

(9) 苟:苟且。

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10) 患:祸患,灾难。

(11) 如使(使):如果,假使。

(12) 莫:没有。

(13) 由是:由于这个原因。

是:指代上文反问的结果。

(14)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15) 是故:因为这个缘故。

(16) 非:不。

(17) 独:仅。

(18) 贤者:贤德的人。

(19) 心:思想。

(20) 皆:都。

(21) 能:能够。

(22) 丧:丧失“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思想境界。

(23) 呼尔: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

(24) 与:给。

(25) 行道之人:路上饥饿的行人。

(26) 蹴:踩踏。

(27) 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

(28) 万钟:优厚的俸禄。

(29) 于:对于。

(30) 加:增加,指带来好处。

(31) 得:通“德”,这里指感激恩德。

(32) 向:从前。

(33) 而:却。

(34) 是:这样。

(35) 已:停止。

(36) 本心:本性,天良。

四、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有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能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了。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想要的有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为了生而不择手段的事;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有了祸患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能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方法不能采用呢?由于这个原因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灾难,有人不做,因为这个缘故,(我)想要的有比生命
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不仅是贤德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了就能生存,得不到就会饿死。

盛气凌人喊叫着给别人吃,饥饿的路人不肯接受;践踏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丰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吗?先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亡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它;先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妻子与妾的侍奉而接受它;先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的恩德而接受它。

这种做法也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六、字词
1.字音、字形
苟(gǒu) 箪(dān) 羹(gēng) 弗(fú) 蹴
(cù) 屑(xiè) 欤(yú)
2.通假字: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感激恩德。

3.一词多义:而
① 修饰:蹴尔而与之、呼尔而与之。

② 顺接:向为身死而不受。

③ 并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④ 转折:由是则生而有不
用也。

4.古今异义
① 钟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② 是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
5.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名词作动词,感激恩德。

七、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2.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1.“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13.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八、简答题
1.概括每段的段意
① 用分析推理的方法,表明在“生”和“义”之间要“舍生取义”,在“死”和“不义”之间要痛恨不义而不“避患”。

② 举例论证,在接受关乎性命的东西时也不能忍受羞辱。

③ 举例论证,接受优厚的俸禄,也要合乎礼义。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舍生取义。

3.第2和3段中,作者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请写出这两个事例:
① 在接受关乎生命的东西时,不能忍受耻辱。

② 在接受那些优厚俸禄时,也要合乎礼义。

4.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论证,请举例说明。

① “鱼”与“熊掌”对比。

② 生与死(义)对比。

③ 先前与现在对比。

5.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6.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贤者是怎样的人?是“不失本心”(或“舍生取义”)的人。

8.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文章表现了“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

9.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哪些人?斥责了哪些人?又告诫了人们什么?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10.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
纪的事。

11.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试举出两位,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
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闻一多怒对反动派威胁而不屈服。

12.“舍生取义”的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作用如何?
① 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生活常理为喻,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 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变得通俗易懂,更有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