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文化圈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概念与理论评析——兼论伏牛山文化圈及其特点
牛山文化圈及其特点作初步的探讨.
1地 理环 境 与地域 文化
于作为地球存在条件的宇宙空间环境和地外环境 , 也 区别于人们周围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 , 而是指
一
定社 会所 处 的地理 位 置和 这一 位置 上 的地形 、 土
地 理 环境是 一 个众 所周 知 的地理 和 哲学 概念 ,
收稿 日期:0 1一 2一 5 2 1 O O
地 域 文 化 的 概念 在 近 年来 出现 的频 率越 来 越 高, 为研 究 人员 和 其 他 公众 所 普 遍 关 注 . 实 际上 这
基 金项 目: 河南省科技计划 软科学项 目( 04 0 50 9 ; 1 20 4 0 7 ) 平顶山市重大科研专项( 0 0o ) 2 1 3 0 作者简 介: 王孟洲 ( 94一 , , 省孟津 县人 , 山学院副教授 , 16 ) 男 河南 平顶 主要研究 方向 : 区域地理与可持续 发展
和发 展 的地球 表层 . ……地 理环 境可 分 为 自然环 境
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有着巨大的区别 , 但各有其道 理, 主要是要考虑使用者的语境. 也有人把第 1 类 称为狭义的地理环境 , 把第 2类称为广义的地理环
.
( 自然地理环境 ) 经济环境 ( 或 、 或经济地理环境 )
和社会 文 化环境 . …上 述 3种 环境 各 以某种 特 定 … 的实体 为 中心 , 由具有 一定 地域 关 系 的各 种事 物 的
常把生态环境理解为 自然环境. 我国很多文化学者
把生 态 等 同于 环境 , 自然 生 态 解 释 为 自然 环 境 , 把
把文化生态解释为文化环境 , 已经与生态本身的 这 含义相去甚远 , 生态在这里仅仅成为一种隐喻和象 征. 由于对生态理解 的差异 , 文化生态 的概念也林
基于伏牛山文化圈的区域文化空间整合与开发——以禹州市神重镇为例
从城 市空 间 的角度来看 , 文化 空 间是人们 感知 与体验 城市 文化 的场所 , 它承 载着多种 不断变 化 的多元 文 化类别 , 共 同构成 人们对 城市 的记忆 . 不仅 仅 限于传 统意 义上 的 物质文 化 遗存 和 遗迹 、 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多元 性 、 包容性 、 开放与 创新 等特 征 , 但 是对 伏 牛山地 区文 化要 素 的研 究较 少 , 尤 其是 对文 化空 间的研 究较
少. 因此 , 探讨 文 化空 间的 内涵 , 研 究 文化空 间 的整合 与开 发对 传承华 夏历 史文 化 空 间 的 内涵
场所 , 一定 文化 空 间的形成 既依 赖于 当下 的文 化创 造 , 更需 要从 时 间 的演 进 中获得 支 持 和培 育 . 多 数人
认 为文 化空 间是 具有体 现 意义 、 价值 的场所 、 场景、 景观 , 由场所 与 意义符 号 、 价 值 载体共 同构成 .
1 . 1 地 理 学 意 义 上 的 文 化 空 间
整 体 出发 , 充 分 挖 掘 区域 文 化 资 源 , 合理 布局 文化 节 点 , 整合 城 镇 文化 , 积 极 发展 文 化 产 业. 把 保 护 地 域 文化 、 传 统 建筑和 城镇 风貌 结合起 来 , 推 动 文化 资 源的开发 .
关键 词 : 文化 圈 ; 文化 空间 ; 整合; 伏牛山
中图分 类号 : T U 8 4 . 1 2 文献标 识码 : A
自2 0 0 9年 首届伏 牛 山文化 圈学 术研讨 会 以来 , 许 多学 者 围绕 伏 牛 山文 化 圈 的范 围 、 伏 牛 山文化 圈与
中华 文 明起源 、 伏 牛 山文 化特 征等 主题 进行 了研 究 , 提 出了伏 牛 山文 化不 仅 具 有原 生 性 与根 源性 , 还具 有
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全国研讨会资料
一、伏牛山山秦岭的余脉:广义的秦岭,西起四川、甘肃交界的岷山,东到河南境内。
狭义的秦岭系指陕西省境内的一段,海拔在2000米~3000米左右,主峰太白山为3767米;从陕西延伸至河南的一段称“小秦岭”,海拔降为1000~2000米,最高峰为老鸦岔脑,海拔2413.8米。
从地质构造看,伏牛山地区属于东秦岭地盾区,包括豫西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地区。
其东部和北部为豫西褶皱区,南部为南阳凹陷区和东秦岭地槽区。
二、伏牛山属于豫西山地:伏牛山区属于豫西山地,是豫西山地的主要山峰。
豫西山地位于河南西部和西南部、黄河以南和南阳盆地以北的地区。
这里的山地比较散乱,包括西南东北走向的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和西北东南走向的伏牛山等。
各山在西部丛集于一处,构成海拔2000米以上的雄伟山岭,向东则逐渐分散低落。
三、伏牛山的得名与走向:鸟瞰伏牛山,形似“犍牛横卧”,长约400多公里,故有“八百里伏牛”之称。
伏牛山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端与西南——东北走向的熊耳山相接,中部则与西南——东北走向的外方山相连,略呈“F”形。
主峰老君山在西峡县北部,海拔2192米。
四、伏牛山在中国自然地理中的地位:伏牛山是黄河、淮河、汉水支流的分水岭,北有伊河、北汝河、沙河,东有澧河、洪河、汝河,南有淅川、湍河、白河、唐河,地貌多为山丘和峡谷。
伏牛山又是两个自然地理带的分界,伏牛山以南为北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
一些地理学家又将伏牛山与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华北区与华中区的分界线。
五、伏牛山区及其自然环境:1、伏牛山区的地域范围伏牛山区的西面隔丹江与陕西商洛地区相望,北、东、西与伊洛平原、淮河平原、南阳盆地相连接。
伏牛山地区主要是指伏牛山地,包括中低山峰、丘陵地以及山间河谷的小冲积平原、盆地,附近大的盆地平原,如南阳盆地、伊洛平原、淮河平原,都不应包括在内。
伏牛山区应包括熊耳山和外方山在内。
北面的崤山由于洛水将其与伏牛山分开,不应在伏牛山区之内。
嵩山虽然也是小秦岭的延伸,但有潁水分隔,应自成一区。
总结八百里伏牛山的知识点
总结八百里伏牛山的知识点地理特点八百里伏牛山地处中国的中部,包括河南省北部和陕西省南部,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3°47′~35°02′,东经110°46′~113°00′。
八百里伏牛山属于中国的秦岭山脉,是秦岭山脉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山脉之一。
八百里伏牛山北起甘肃省镇安县,南至河南省禹州市,横跨三省区,全长约400公里,是中国境内东西走向最长的山脉之一。
整个山脉起伏不平,山势险峻,山峦叠嶂,峡谷幽深,气势磅礴。
八百里伏牛山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云母片岩等岩石构成,地势复杂多样,山高谷深,有许多陡峭的山峰和峡谷。
八百里伏牛山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山脉上分布着众多的溪流、瀑布、湖泊和森林,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历史文化八百里伏牛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追景寻胜的胜地。
山上有众多的古迹、文物和历史遗址,包括古代道观、寺庙、祠堂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八百里伏牛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八百里伏牛山地处中国的中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在八百里伏牛山周围地区,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城、遗址和古村落,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八百里伏牛山还是中国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山上有众多的道观和寺庙,包括有名的伏牛山大道观、太白山华岳寺等,这些道观和寺庙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外,山上还有众多的古代墓葬、碑刻和传统民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塑艺术的精湛技艺。
这些古迹和文物见证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产。
生态环境八百里伏牛山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山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众多珍贵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山上植被茂盛,树种繁多,有成片的松柏林、针叶林、硔林等,山腰间还有许多竹海和棕榈林。
在八百里伏牛山,有众多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包括有警备、金线蛇、大麂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盘羊、角马、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
伏牛山文化根源性特征概说
等 。伏牛 山地 区地 表形 态 复杂 多样 , 山地 、 丘陵、 盆 地、 平原等地貌类型齐全 。这里山水 相间 , 森林茂密 , 气候宜人 , 为远古人类 穴居野处 , 滨水 而居 , 提供 了很
好 的栖息场所 。独 特 的地 理位置 和优越 的 自然 生态
元, 构成 了一个新 的地域文化体 系, 2 0 0 9年 7月 , 正式
・
9 8・
平 顶 山学 院学 报
2 0 1 3年
化陶器刻符距今约 5 0 0 0~ 4 0 0 0年 , 有些刻符与 甲骨
二、 华 夏 文字 之 源
文字相似度 比较 高。考 古工作 者在登封 王城 岗龙 山 文化晚期灰坑 出土的一件 陶器残底外部 , 发现 了一个 在烧制前刻画在 陶胎上 的文字 。此字 构形 与甲骨文
化序谱 , 由此可证伏牛 山文化圈是华夏人类 的起源地
基金项 目: 河南省教育厅 2 0 1 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 目《 伏 牛山文化 圈与 中华早期文明关 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 陈建裕 ( 1 9 6 3 一 ) , 男, 河南信阳人 , 平顶山学院伏 牛山文化圈研究 中心教授 , 主要从 事历史文化研究 。
2 0 0 6年 , 以张 清廉 教授 为 首 的科研 团 队首 次提
出了“ 伏牛 山文化 圈 ” 的概 念 , 经 过 3年 认 真 调 查 论
大流域 的分水 岭和一 些支 流的发 源地。发源 于伏 牛 山区 的河流 主要 有伊 河 、 沙河 、 汝河 、 老灌 河和 白河
证, 确认 “ 伏 牛 山文化 圈” 是 一 个相 对独 立 的文化 单
卢 氏人 : 距今 1 O~1 5万 年 , 属早期智 人 , 发 现 于
环境考古在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的地位
普遍 ; 0 1 a 而 .M 周期是北大西洋 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地貌特征 , 并且位 于我 国古 文化遗址集 中分布 带 内,
伏牛山地 区具有 的新 、 旧石器 时期文化资源具有南北 特色兼 具 、 河洛 文化与楚文 化交绥汇 聚 的特点 , 成为 我 国为数不多 的中华文明起源研究 的核心地 区之一 。 2 0世纪 7 0年代 末期发现 的的南 召猿人化石 , 为伏 更
( ) 二 第四纪 以来古人 类活动 从环境变化的角度而言 , 冰期贯穿整个 第 四纪的
据刘东生先生对黄土——古土壤旋 回研 究 , 自中更 新世以来我 国共经历 了至少 1 0次黄土——古土壤旋 回( 0一I ) S J 。在冰 芯 记 录方 面 , 19 8 9 8年 1月 , 美 国 、 国和俄 国在南极 的东方站 ( ot )钻探 得到 法 Vs k o 了36 3 的冰芯。据该冰芯33 0 2 m 1m以上部分的数据 ,
第1 期
李中 闫 慧, 轩, 匝
:境考 在 牛 文 圈 究中 地 环 古 伏 山 化 研 的位
.7 1.
变化。在北美 和欧洲 出现 了大规 模 的冰川 活动 和冰
许多州 , 面积 达 1 6x17 m , 当今 的南极 冰 盖 总 . 0 k 比
期一间冰期的反复更迭 。在末次盛冰期 , 扩展 的冰盖
模式 , 即双面 打制石 斧 ( 式 I) 简单 、 模 I和 工艺不规 范 的砍斫 石器 ( 模式 I 。前 者代 表较 为 繁荣 和先进 )
和黄河 中游新石器文化 的交绥地 区 , 作为 自然 和文化 多重因素的交错 地带 , 有 丰富 的新 、 具 旧石 器文化 景 观: 其北缘是伊—— 洛河流域 , 其南缘是丹江 流域 , 二 者均 为新 石器 文化的重要肇源 , 同时本区也是古猿 人
伏牛山文化研究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类 发展 的谱序 。 中国古代有巢 氏 、 燧人 氏, 再到神农 氏的传说 , 反 映远古人 类从 作别树 居 , 学会 用火 , 到发展 农业 的 再
演进历程 , 这些在伏牛 山地 区都得到 了完整展 现。伏 羲、 炎黄 、 、 、 尧 舜 禹时期 , 伏牛 山区和平原交界地方是 他们活动和创造文 明 的主要平 台。当时 的平 原 主要 由大泽 、 湿地或水域构成 , 由于此处人类最早 出现 , 中
华 文明也 就此产生 。可 以说 , 伏牛山地 区是 当之无愧
的人类最早 的活 动平 台, 中国最早的政治 、 济 、 是 经 文 化、 交通 中心 , 这也就 容易理 解华夏 早期文 明为什 而 么会在今 天这个偏僻 的山区出现 。事实上 , 现在看似 偏僻 的伏 牛山地 区 , 因为北宋之后政治 、 济、 是 经 文化 中心南迁 才衰落并逐渐落后 的, 而绝非一直如此。 可以说 , 在人类 历史早 期 , 牛 山地 区可 谓人 文 伏
地 。墨学创立 者 墨子 为鲁 阳 ( 今鲁 山 ) , 我 国春 人 是
近现代墨学研究 者 的考 察 、 论证 , 墨子生 于今河 南 省 鲁 山县竹 园村 , 年隐居 于鲁 山县熊背 乡黑 隐寺 , 老 葬 于今鲁 山县库 区乡 , 山境 内现 存有 墨 子遗 迹 十 余 鲁
处, 是平顶 山市 重要 的历 史文化 资 源。为开 展墨 子 、
伏 牛山山脉是秦岭 山系进入河南 的东延部 分 , 从 广义上讲 , 牛山地 区包括 整个豫 西 山地 , 的范 围 伏 它 大体是南 临汉江 , 北濒黄河 , 西至豫陕边界 , 达京广 东
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万年的元谋 人 , 今约 10万年 的蓝 田人 , 距 0 距今 约 5 O 万年的北京人 。这些古 人类 虽然也 从不 同角度 印证
伏牛山区规划建设国家公园的资源优势及建议
研究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设美丽中国。
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
伏牛山区生态系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原真性和完整性,生物多样,地质遗迹、文化旅游、水资源丰富,具备建立国家公园的各类条件。
近年来,河南省在伏牛山先后建立了宝天曼、伏牛山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各部门还设立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
通过对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优化整合,规划建设国家公园,探索自然资源资产有效管理开发,将会极大地推动伏牛山区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完整保护、科学利用,同时,还将释放更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红利,实现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对发展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振兴乡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伏牛山区基本情况伏牛山位于河南省西部,是秦岭东部最大的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400公里。
伏牛山是长江、黄河与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位于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线的中间地段,地质、生物与水资源丰富。
2006年,南阳市在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自然保护区、南阳独山玉国家矿山公园基础上组建申报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属原国土资源部门管理。
2010年,伏牛山北坡的栾川县老君山、鸡冠洞、龙峪湾与嵩县白云山、木札岭等也申请加入了园区。
与此同时,为保证世界地质公园范围连续封闭,园区去掉了独山玉国家矿山公园。
目前,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包括西峡县、内乡县、栾川县、嵩县、南召县境内的伏牛山主体,总面积5858.52平方千米,隶属林业部门管理。
伏牛山区地质遗迹典型、生物资源丰富、文化旅游景区众多,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具有规划建设国家公园的资源优势。
伏牛山区资源优势地质遗迹典型。
伏牛山温泉旅游文化建设
山运动 、 喜马拉雅运动等 , 形成 了大褶皱断裂带 , 断裂 构造是这个地 区温泉 形成 的主要控 制 因素. 因此 , 温 泉多以带状集 群 出露 , 分布于 伏牛 山的北部地 区, 主 要有平 顶山市汝州温泉镇温泉和鲁山温泉群 、 阳市 洛 栾川九龙 山温泉 以及三 门峡市 陕县温 泉和卢 氏县汤 河温泉等. 牛 山是 河南 省 温泉旅 游资 源集 中分 布 伏
市 与地 处 豫 西 南 的伏 牛 山 温 泉 区 的距 离 在 2h 程 左 车
第二 , 该区的文化积淀 丰厚 , 汉唐 文化 在伏牛 山 温泉 区留下 了深深 的 印记. 汝州 温泉 与陕 西骊 山温 泉、 南京汤山温泉 和北京小汤山温泉是我 国古代 四处 “ 皇家温泉” 汝 州温泉 与陕西 骊 山温泉是 汉唐 皇家 , 温泉 , 汉唐 两代 有八帝 临幸汝州温 泉 , 武则天称 帝后
梁亚 红 , 鲁 迪
( 顶 山学 院 , 南 平 顸 山 4 7 0 ) 平 河 6 0 0
摘 要: 伏牛 山地 区的温泉不仅具有分布集 中、 类型多、 水质好等特点 , 而且有 交通 区位 条件较好 、 自然
和人文资源丰富、 开发历 史悠久等优势. 对伏 牛山温泉 文化特 色, 出了体 现温泉 的原有 文化风格 、 针 提 挖掘 温泉
表 1 伏 牛 山主 要 温 泉 分 类 相 关 情 况 表
根据《 顶山市温 泉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三 门峡市水利志》 资料整理 . 平 《 等
12伏牛 山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优 势 . 12 1交通和区位优势较为 明显 ..
收 稿 日期 :0 0— 3一l 21 0 2
温泉地离城 区以 1 2 h的车 程为 最佳 , ~ 且周边 必须要有 相 当数 量 的城 市群 . 随着交 通 条件 的改
伏牛山文化圈生态文化建设探讨
和管理 方式 . 因此 , 生态 文化 不 仅包 括持 续 农业 、 持 续林业 和一 切不 以牺牲 环 境为 代价 的生态 产业 、 生
关
键
词: 生态文化 ; 建设; 伏牛 山文化 圈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3—17 (00 0 00 0 17 6 0 2 1 ) 5— 19— 4
中图分类号 : 2 X2
自历 史 时期 以来 , 国的生态 环境 问题经 历 了 中
观念 , 强生 态文 化 建 设. 者从 伏 牛 山文 化 圈经 加 笔
长期 的积 累过 程 , 口的增加 、 人 战争 、 穷等是 历史 贫 时期 生态 环境 问题 的重要 因素. 自中国现代 化建 但
设 以来 , 尤其 2 0世 纪 8 0年代 改 革 开放 以来 , 随着
济社 会发 展 的现状 出发 , 反思 探索该 区域 生态 文化 建设 的途 径 , 为决策 部 门提供促 进该 地 区经济 社会 可持续 发 展 的理 论 依据及 现实 借鉴 意义 .
于 长 立 , 纯 洁 楚
( 平顶 山 学院 , 河南 平顶 山 470 ) 600
摘 要: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 区域 可持 续发展 的迫切 需求 下, 态文化 建设具 有 重要 的现 实意义和 思想 生
根 源 . 分 析 生 态文 化 及 其 建 设 内涵 的基 础 上 , 伏 牛 山 文 化 圈发展 建 设 的 现 状 进 行 阐述 与 反 思 , 出 了 区域 生 在 对 提 态 文化 建设 的途 径 , 以期 协 调 人 与 自然的 关 系 , 区域 发展 建 设 走 上 可 持 续 发 展 之 路 . 使
机. 也就 是说 , 态环 境 危 机 主要 是 由于 人 类 行 为 生 的失 范 引起 , 而人类 行为 的失 范究其 根源 则又 是 由 于支 配人 类行 为 的文 化 观念 出 了 问题 … . 因此 , 要 从根 本上 遏制生 态环 境危 机 的进 一 步恶化 , 可持 走
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思考
[专题研究与新论][摘要]文章界定了伏牛山文化圈概念内涵和外延,阐述了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发展思路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此来思考如何建设伏牛山文化圈馆藏。
[关键词]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思考[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9-0158-032012年第·9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4期Sep2012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思考张庆玉(平顶山学院图书馆,河南平顶山467000)一、伏牛山文化圈概念的界定平顶山学院为整合校内人文社科研究力量,采用以文献整理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伏牛山文化圈的历史变迁、语言文学、文化生态、民间艺术等展开全面的研究,并于2009年上半年成立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对于伏牛山文化圈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平顶山学院党委副书记、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主任张清廉教授认为,伏牛山文化圈是指由伏牛山及其源出水系之流域地区所产生的人类历史文化现象。
其范围包括三门峡、洛阳、平顶山、南阳、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及黄河以北的济源和焦作、新乡的部分县市,湖北的襄樊、十堰的部分县区。
伏牛山文化圈概念是近年来对伏牛山区域考古发现、古籍整理、旅游开发、墨学研究、尧文化、夏文化、应文化、姓氏文化、观音文化、佛文化、瓷文化、酒文化、曲艺文化、魔术文化认识的概括,是源于对伏牛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气候(光、热、水)等诸要素对人类影响的综合分析。
二、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依据伏牛山文化圈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其馆藏建设,促进伏牛山文化圈的深入研究,完善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有助于科研队伍建设,有效地扩大伏牛山文化圈的影响,更好地吸引社会人士积极投身文化圈的建设。
伏牛山的壮丽及仙霞之气
伏牛山的壮丽及仙霞之气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真谛。
至于老君山自然是指「太上老君」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老子」。
老子生于西元前571年,卒于西元前471年),名耳,字伯阳、外字聃,世人尊称为「老子」,生于东周的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
据《史记》记载,老子是婚生子。
他母亲先天太后益寿氏生他时168岁,而父亲先天太上王李敬已经658岁了,父亲李敬活到了700岁,而母亲益寿氏活到了251岁,师从殷商末臣之商容。
于东周春秋末之周守藏室,春秋时代思想家,隐居邢台广阳山。
一生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著作道家的经典《道德经》,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的学说后被庄周、杨朱、列御寇等人发展,后人奉为道家学派之开教宗师。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曾记载孔子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统治理念,和庄子同样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合称「老庄」,或与太史儋并列,存世约有九十余岁或一百岁。
头条版权图片:云雾缭绕的老君山,仙气十足同时,老子被尊为道家与道教始祖、东方三大圣人之首,唐朝时更追认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列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山脚下的是目前全中国最大的老子铜像,据说花了9000万元人民币。
老君山山腰中天门的老子骑牛石像,是依明代张路的「老子骑牛」(据说是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画作)。
「老子骑牛」这幅画是叙述东周的思想家老子的传说故事;老子离开中土时,骑着牛准备通过函谷关,太守尹喜希望老子过关时为之开示,然而老子却只留了宝贵的五千字《道德经》。
随后从容离开,不知所终。
后代的信徒将老子尊奉为「道德天尊」,成为道教最重要的神祇之一。
老君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东南3千米处,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脉的主峰,海拔2297米。
老君山拥有2000多年道教文化历史,成为全真教的圣山。
北魏时在山中建庙纪念,唐贞观年间受到皇封,修建「铁顶老君庙」,明万历十九年颁赐老君山道经诏谕,封为「天下名山」。
伏牛山地区的方言文化.-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伏牛山地区的方言文化第一节伏牛山地区方言的基本特征伏牛山地区方言是指伏牛山文化圈所涵盖地区使用的方言,主要包括洛阳、平顶山、南阳、三门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等地,这些地区使用的方言主要属于中原官话。
中原官话是北方方言的一支,属于官话的核心地带,而伏牛山文化圈所涵盖的地区位于中原官话的中心地带。
中原地区在中华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伏牛山地区自古以来是东西与南北交通要冲,古官道的重要交通隘口,交往便利,经济比较发达,文化交流也很活跃。
而一种语言的形成、发展与演变与人类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因此,伏牛山地区方言在汉语方言发展史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伏牛山地区的“洛阳话”就一向被古代文人视为天下“语音最正”1,并一直作为历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重要基础方言,对汉民族其他方言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伏牛山地区方言在内部虽有差异,但整体差异不大,有着很强的一致性。
可以说伏牛山地区的方言是今天河南方言的主体,其发展现状可以代表河南方言的发展现状。
一、语音特征伏牛山地区不同方言点的方言都属于中原官话,各地区之间语音差异不大。
中原官话与普通话语音结构的相似性很强,与其他官话相比,中原官话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声调上。
最主要的是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入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
古入声字调类21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
2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方言》1985.1。
除此之外,本地区方言在语音方面还有以下四点大致相同。
1、古知庄章三组字的今声母,少数字读[ts] [ts'][s],其他大都读[tʂ][tʂ][ʂ],洛阳话读[ts] [ts'][s] 的多一些。
例如把“支”读为“资”,把“争”读为“增”,把“师”都为“斯”等。
2、古精组和见组声母字和细音[i] [y]的韵母相拼时,大部分地区分尖团音。
例如“聚jü”念成“zü [tsy]”,将“秋qiu”念成“ciu [ts iou]”,我们把这种舌尖声母z、c、s与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而成的音节叫尖音。
伏牛山旅游总体开发规划
伏牛山旅游总体开发规划文本稿第一篇总则第一篇总则第一章编制目的与原则第一条位置与范围规划区位于河南省西部,地跨南阳、洛阳、平顶山三市,包括南召、内乡、淅川、西峡、栾川、嵩县、汝阳和鲁山八县,总面积20560平方公里。
第二条自然条件伏牛山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中段,为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生物多样性丰富。
规划区中心崇山峻岭,周边地势平坦、多水面。
第三条人口与经济规划区现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
2001年总人口438.7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79.8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99.3元。
总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落后。
第四条编制目的1、推动河南省旅游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丰富河南省旅游形象和概念,使河南尽快成为全国旅游强省。
2、发挥旅游业的联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当地脱贫致富。
3、为伏牛山旅游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4、规范、指导各县的旅游开发。
第五条规划原则1、高位原则。
立足全球、全国、全省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进行规划。
2、可持续旅游原则。
即在满足当前旅游发展需要的同时,保持满足未来旅游发展需要的能力。
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旅游者、旅游业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关系。
3、市场经济原则。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2)视规划区为企业,未来发展为有市场潜力的产品,针对目标市场进行设计、开发、包装和促销,最大程度地引入工商管理的观念和方法。
(3)官产学民媒良性互动。
坚持政府规制,官产学民媒合作分工,协同参与,良性互动。
(4)统分结合。
在打破条块分割,发挥统一规范、统一市场基础作用的同时,注意发挥市、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六条规划依据规划的主要依据包括: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河南省旅游产业“十五”发展计划和2015年远景发展目标纲要。
民俗文化传承创新问题与解决对策
民俗文化传承创新问题与解决对策伏牛山文化圈在我国河南省西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基地。
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伏牛山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其传统民俗的弘扬。
民俗文化创新需要突出其特色,保持其原本的形态。
伏牛山文化圈民俗文化的发展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利用自身的品牌效应进行传播,提高伏牛山民俗文化的发展效率。
本文对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一)传承意识薄弱伏牛山文化圈的范围广泛,包含的传统民俗种类丰富,在现代化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传承意识薄弱,所以其文化并没有得到全面的继承,导致伏牛山民俗文化缺失。
在民俗文化的继承中,相关部门没有对其进行良好的规划,使民俗文化开发程度不同,受欢迎的项目得到全面开发,用以吸引游客,导致民俗文化受到过度消费。
而对经济效益低的民俗文化项目不进行开发,使其被遗忘。
同时,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专业的民俗文化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丢失。
相关领导对传统民俗文化了解不充分,对其进行盲目的开发,导致传统文化开发的连续性不高,传承过于独立,与整体不符,从而降低了民俗文化传承质量。
(二)传统民俗文化开发与保护不协调传统民俗文化的过度开发使其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保护不足,影响其在现代化中的发展质量。
在传统民俗的开发中,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民俗文化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民俗文化开发与保护的不协调,影响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使其失去了特色民俗文化的发展动力。
(三)品牌战略营销配合不默契在民俗文化品牌的战略营销过程中,品牌战略营销与市场的需求不同,导致伏牛山特色民俗文化没有自身独特的品牌特色。
同时,在民俗文化品牌的建立中,民俗文化品牌产权保护不足,在宣传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侵权,影响了品牌战略的建设。
特色民俗宣传效果的不理想削弱了品牌的效应,所以无法达到宣传的目的。
奇特秀丽的伏牛山
奇特秀丽的伏牛山
马武
【期刊名称】《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卷),期】1996(000)005
【摘要】奇特秀丽的伏牛山马武伏牛山主峰──老君峰。
河南省西南部的伏牛山,北接太行山,东挽桐柏山,南连大别山,绵亘八百余里,层峦叠嶂,风景秀丽。
伏牛山有28峰、14崖、12涧,群峰竞立,各具风流:鸡冠峰苍峦突兀,处女峰耸入云汉,杜鹃峰凌空矗立,瀑布峰玉壁倒悬,...
【总页数】1页(P41-41)
【作者】马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99
【相关文献】
1.秀丽的水样年华——专访长江科学院研究室主任丁秀丽 [J], 白兴军
2.伏牛山文化圈史前城址与中国文明起源探索——伏牛山文化圈与中国文明起源探索之二 [J], 陈建裕
3.试论伏牛山区与伏牛山文化 [J], 程有为
4.伏牛山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思考——伏牛山生态资源现状 [J], 何威;赵辉;范定臣;卢绍辉;尚忠海
5.伏牛山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思考
——伏牛山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对策 [J], 何威;樊巍;王齐瑞;沈植国;董玉山;尚忠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牛山文化圈解说词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伏牛山文化圈解说词第一篇章:历史的由来拍摄画面:拍摄伏牛山周围风景环境,风土人情。
以追溯历史的视觉眼光叙述刻画伏牛山的来由以及相关历史事件。
镜头:全景大远景远景解说词:中国,这是一片神奇的国土。
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孕育了多少地理文化与风土人情。
这些文化和人情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包容和历史长河中逐渐成形和发展。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正因为它的庞大,所以它具有丰富的地理差异和人文差异。
而这些,又造就了各种地区专属文化和各种风土人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明确的说明了中国这种各种地理文化和风土人情包容并济,独立发展的特色。
伏牛山文化就是各种地域文化的一条分支与代表。
伏牛山,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南部,东西绵延八百余里。
属秦岭山脉东段。
是黄河长江两大文明的交汇交融之地,融合地域生态、旅游,地域文学、文献,历史文化,地区语言流变,地方音乐曲艺,红色文化等为主要组成构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方位、多层面挖掘、整理古老而深邃的伏牛山文化矿藏,探究伏牛山文化的传播与演变,探索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交汇、交融的历史,凸显地域文化的精髓,使文化研究与文化市场、文化产业接轨,实现直接和间接的社会效益,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种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既——伏牛山文化。
这种文化所覆盖的地区,便是我们所说的伏牛山文化圈。
伏牛山,这是一片怎么样的土地,它又是怎么样形成的?要找到这些答案还要由一个历史传说故事说起。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我国人多地少,有的地方只好在石板上堆土种庄稼,收获的粮食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许多穷人经常忍饥挨饿。
而官府不是抓丁,就是搜刮钱粮,百姓没有活路,到处都是造反的人。
朝中一个奸臣想出了一个歪主意上朝奏道:“皇上,世上人多容易生是非,不如多杀些刁民。
人少了,粮食就够吃了,百姓就不造反了。
”秦始皇听了,觉得有理,就派人铸了头万斤铁牛,让官兵们把铁牛拉到百姓家,并规定:铁牛推到谁家,限三天推到别家去,推不走就杀掉全家!这万斤铁牛成了吃人兽,推到哪那儿,哪儿的老百姓就哭声一片。
有一天,万斤铁牛推到了河南省一寡妇家门口。
寡妇抱个没满月的娃娃,望着那头吃人兽,眼看到了三天期限,只好哭天抹泪。
正哭哩,感觉有人拍了她一下:“别哭了,我给你指条活路吧。
”寡妇抬头一看,是个白胡子老头儿,赶忙跪地下磕起头来。
白胡子老头儿亮出一样东西,亮晶晶的像根绣花针。
他对着绣花针吹了口气,说声:“变!”眨眼间,绣花针变成了一根鞭子。
老头儿说:“这叫赶山鞭,是件宝物。
到了今天晚上三更天,你拿着它,对着铁牛打三下,保你母子平安。
”说完,金光一闪,老头儿不见了。
到了夜里三更,寡妇悄悄地起来,拿起赶山鞭,对着铁牛身上就打。
咦,万斤铁牛真地晃起来了!寡妇又喜又惊,把眼一闭,啪!啪!又是两下,铁牛先是一阵抖动,接着一摇三晃,越走越快。
由于用劲太大,赶山鞭都戳到牛屁股里了!铁牛走着晃着,赶山鞭左右甩着,一直等到赶山鞭甩掉了,铁牛才慢慢停着不动了。
第二天,官兵们发现铁牛不见了,就来逼着问寡妇。
寡妇把白胡子老头儿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
官兵们一听有宝贝,赶紧去追。
找着了赶山鞭,又赶紧献给秦始皇。
秦始皇得着赶山鞭,急忙去赶万斤铁牛,谁知道无论怎么挥鞭,铁牛只是纹丝不动。
看到这种情况,秦始皇心里不禁有些发毛,心想:“这也许是上天在警示我?”从此以后,秦始皇再也不敢用万斤铁牛坑杀老百姓了。
他拿着赶山鞭,把陆地上许多大山赶进了大海,填海造田,也算干了件好事。
从此,万斤铁牛就留到了河南,天长日久,变成了现在的八百里伏牛山。
据说送赶山鞭的白胡子老头儿,是天上的太白金星。
见秦始皇杀人太多,为了搭救老百姓,才把宝物送到人间。
此外,还有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说明了伏牛山的由来。
话说在伏牛山南麓的江淮分水岭下,有一座千年古刹——铁牛庙。
据《明嘉靖南阳府志》记载:“铁牛庙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其地有铁类牛头角”。
另据清乾隆《南召县志》记载:“庙外有铁牛角,出土数寸,其下愈挖愈粗,俗传头在河南,尾在陕西,中八百里,俱为伏牛山。
”《南阳民族宗教志》记载,铁牛庙始建于东汉时期。
根据史料记载、出土文物、神话传说及文史专家初步考证,“嫦娥奔月神话起源地”即为今天的铁牛庙,并申报为南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此,引出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嫦娥在奔月之前,家里一头大黑牛被神仙骗到天宫,因为思念嫦娥而偷偷跑到月宫……被王母娘娘派神兵天将追赶,一头钻进地洞,拱出了八百里伏牛山,它的一只角露在了南召县东部。
为此,后人建铁牛庙,思念月中嫦娥,祭祀嫦娥家的大黑牛。
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及初步检测,位于伏牛山南麓铁牛庙的“铁牛角”原本是汉代以前坠落的一块巨大的陨石。
通过考察其陨落环境、搜寻其散落碎块、剖析其内部结构,推测这个神秘的“铁牛”应该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小行星,其中蕴含着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古人视“牛”为庞然大物并崇拜之,对天外来客自然视之为“神牛”,由此便产生了与之相关的“铁牛”传说与“嫦娥奔月”神话。
第二篇章:历史的探索拍摄画面:拍摄伏牛山文化圈周围的各种历史遗迹和考古中发掘出的各种文物。
与其遗留下的各种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文特色传统。
镜头:远景大远景全景解说词: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造就了各种各样的区域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产业也得以振兴,文化产业已然成为中国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伏牛山文化圈就是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对整个中华文明产生过极其重大的影响,而伏牛山文化就是中原文化的一条分支。
其中“伏牛山文化圈”是探讨伏牛山文化发祥、形成、发展、变迁的地理生态基础、动力机制、文明形态与时空特征、不同文明互动融合的过程,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研究伏牛山传统文明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为伏牛山周边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历史文化支持。
2009年12月3日,首届伏牛山文化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平顶山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11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围绕“伏牛山文化圈的地域范围”、“伏牛山文化圈与中华文明起源”、“伏牛山文化圈的文化特征”、“伏牛山文化圈的自然环境、战略地位”等主题进行了研讨。
豫西南的伏牛山文化圈,既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三秦文化的影响,又有巴蜀文化甚或西域文化的基因,经过数千年的融合、积淀,形成了风气兼南北,语言杂汉楚的伏牛山文化。
伏牛山文化圈的研究是以伏牛山及其源出水系之流域地区所产生的历史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而开展的区域文化研究。
那伏牛山文化具体有哪些内容呢?其中植根于民间丰腴文化土壤的赵庄魔术,经过历代艺人的大胆创新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粗犷、幽默、滑稽、神奇的特色。
建国以前,魔术表演属于“下九流、不入祖坟”的江湖小艺,民间艺人从事魔术演艺多迫于生计,愿意学习的人很少。
现在,除了传统的子承父业、以师带徒的培养方式之外,赵庄魔术表演团体还创出以团代培和集中培训的方式。
建国后,随着政府对民间艺术的关注度提升,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及观众的实际要求,赵庄魔术的演出方式逐渐从单一的、小范围的单挑表演发展到大规模的、周游全国式的组团表演。
现在,赵庄魔术已逐步带动了宝丰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地区文化创造了活力。
马街书会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大奇观。
马街位于河南西南部,伏牛山东麓的浅山区,西依大山东临平原,是伏牛山区和豫东大平原的咽喉要地。
正月十三是马街书会的正会。
为了赶会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艺人因路途遥远,从初八就开始赶往马街村。
每逢正月十三,马街村东头的田野间如同一个大都市,到处是比肩接踵的人群。
马街书会无疑是众多艺人吹拉弹唱,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一种农民文化盛会。
乐器种类之多,曲种曲目之繁杂,令人称奇。
在这众多的曲种当中,最受人喜爱的就数“河南坠子”了。
它的特点是说唱内容简捷明快,演技幽默传神,让听众听之易懂,过瘾。
古应国,传说起源于黄帝时期的应龙氏部落。
应国遗址,位于今平顶山市新华区滍阳镇南。
从史籍残存史料和近年大量的考古证明,古应国的立国时代,应该追溯到夏末商初。
周灭商后,应国的土地为周兼并,周成王改封其弟于应,应国便成为姬姓封国。
应国墓地主要是周代应国贵族的埋葬地,其中也包括应国灭亡后部分楚国贵族墓葬与两汉时期的一些平民墓,地属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地区薛庄乡。
应国墓地共发掘应国墓葬42座,排列有序,具有“族墓葬”特征。
出土文物数千件,主要是青铜器和玉器。
所出铜器铭文涉及大射礼、俯聘礼、帝王庙号、丧服制度,对古代礼仪制度与诸侯方国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排列有序的国君墓葬,为同时期墓葬断代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第三篇章:历史的传承拍摄画面:拍摄现在伏牛山附近的人文景观,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饮食等传统和非传统的生活习惯。
以现代和开放的眼光勾画出现在的伏牛山的各种风土人情。
镜头:全景大远景远景特写中景近景解说词:随着时代的进步,历史的远去。
生活在伏牛山文化圈的儿女们在沐浴着这千年的文化气息中紧紧的跟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生不息。
“伏牛山文化圈”的提出和研究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历史,传承历史。
让我们能把历史留给我们的东西得以传承,得以传播。
伏牛山文化圈,既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三秦文化的影响,又有巴蜀文化甚或西域文化的基因,经过数千年的融合、积淀,形成了风气兼南北,语言杂汉楚的伏牛山文化.其多元、包容和开放品格深深影响了一代代生活在这里,成长在这里的儿女。
伏牛山文化圈的这些儿女们应该自觉地或下意识中担当着伏牛山文化传承人的角色,在本土的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
此外,伏牛山文化中固有的南北兼容、勾连东西的开放品格,促使他们在艺术上不固守自己的一隅"领地".而是以宽广的艺术情怀,在走出大山后,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元素,大胆探索适合于自己的艺术形式。
结束语正是这样的一种文化,培育出了伏牛山的这样一代代的儿女。
也正是这样一代代的儿女传承和发扬了伏牛山文化,推动了伏牛山文化圈的发展和壮大。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样一种文化,历史会永远铭记住这样一代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