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社区感的特点
高中生社区服务心得体会范文5篇
高中生社区服务心得体会范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高中生社区服务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生社区服务心得体会(1)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入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发。
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在敬老院中,我们小组的同窗毫不嫌脏。
耐烦、细心地辅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
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
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
我们还辅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消除敬老院。
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满感。
而这种自满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育我们关怀公共事业热情的。
参加公益劳动的光彩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这些都让我们感到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处于这个时期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看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
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
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彩感。
这些都增进了我努力矫正自身过错,精确认识自己。
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以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必定的作用。
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歧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公益劳动也同样增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辅助我们建立精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生的人际交往心理与行为分析
高中生的人际交往心理与行为分析高中生的人际交往心理与行为分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主题。
在这个阶段,他们面临着许多与人际关系相关的挑战和压力。
以下是对高中生人际交往心理与行为的一些分析:1. 社交焦虑:高中时期,社交焦虑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学生们可能会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的表现,担心被他人评价或排斥。
这种焦虑可能导致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感到紧张和不自在。
2. 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可能会感到孤独。
他们可能感到与同龄人存在距离,或者因为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而感到难以融入团体。
孤独感可能导致他们缺乏社交支持和满足感。
3. 竞争压力:高中时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阶段,学生们面临着学术、体育、艺术等多方面的竞争。
这种竞争压力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攻击性或退缩行为,从而影响与他人的关系。
4. 依赖与自主的矛盾:在这个阶段,高中生面临着依赖与自主的矛盾。
他们既需要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又渴望独立和自主。
这种矛盾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犹豫不决或抵触情绪。
5. 情感波动:高中时期是情感波动较大的阶段。
学生们可能会经历友情、爱情、学业等方面的挫折和失败,这些情感波动可能影响他们的社交行为和人际关系。
为了帮助高中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心理辅导:学校可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并提供应对策略。
2. 促进团队合作:学校可以组织团队合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信任和合作精神,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3. 培养社交技能:学校可以提供社交技能培训,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沟通和合作。
4. 鼓励独立自主: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从而减少依赖和抵触情绪。
5. 关注情感波动:家长和老师可以关注孩子的情感波动,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对挫折和失败。
高中生性格特点
高中生性格特点高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群体,他们正经历着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性格特点开始逐渐显现出来,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下面将从积极、消极和多元化三个方面来探讨高中生的性格特点。
一、积极的性格特点1.热情活泼:高中生年轻有活力,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们积极参加学校及社团活动,乐于结交新朋友,热情向上。
2.自信乐观:高中生对自己有着较高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3.团队合作:高中生注重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乐于与同学共同完成任务。
他们懂得相互配合、包容与倾听,擅长团队协作。
二、消极的性格特点1.焦虑抑郁:高中生在应对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等方面会感到焦虑和抑郁。
他们常常面临着升学压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情绪容易波动。
2.自卑压力:一些高中生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貌不满意,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这种自卑心理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人际交往。
3.逃避责任:有些高中生习惯逃避责任和困难,他们不愿正视问题,面对挑战时容易选择退缩。
这种消极的态度可能会阻碍他们的个人成长。
三、多元化的性格特点1.不拘一格:在性格方面,高中生个体差异明显。
有些高中生天性开朗活泼,喜欢交朋友和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而另一些高中生则比较内向,更喜欢独处或与少数几个好友相处。
2.创造力与个性:高中生们在形成个性的过程中,表现出创造力和独特的见解。
他们在审美、兴趣爱好等方面展示出多元化的特点,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展示。
3.责任心:一些高中生具备较高的责任心,能够理解自己的角色和义务,严格要求自己并履行承诺。
总结起来,高中生的性格特点既包括积极向上的一面,也包括一些消极的一面。
我们应该关注并引导高中生发挥积极的性格特点,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情绪,建立自信和积极健康的心态。
这样,高中生才能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高中生特点
高中生特点高中生是一群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年轻人,他们正处于年少轻狂的时期,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
他们正在追求自我认同和独立思考,经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和行为。
一、好奇心强好奇心是高中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并渴望探索新事物。
无论是现实世界中的新事物还是虚拟世界中的游戏,高中生都对他们充满好奇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高中生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不断寻找更多新颖的事物和经历,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二、自我认同感强在高中阶段,年轻人通常会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在社会中的作用,因此非常重视自我认同感。
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
他们会为自己的喜好、嗜好、追求、理想以及想法进行坚定的辩护,同时也会拒绝那些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物。
三、自主性和分析能力强高中生在学习中越来越独立而自主了。
他们懂得如何组织时间规划,以确保学习和成长,懂得如何制定目标并为之付诸行动。
此外,高中生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他们通过自己知识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使得他们在应对复杂问题上非常擅长。
四、社交能力的发展高中生的社交能力逐渐得到拓展和提高。
他们采取主动的方式接触人际关系,并与同学、朋友和老师建立了积极的交往关系。
高中生能够在不同的人际圈子中自如地行动,不同场合下的表现也具备较大的弹性。
通过社交活动,以及社交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可以学习如何与人进行交流,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复杂的关系。
总之,高中生活动着更广阔的视野,探索世界更加具有激情和好奇心。
他们聚焦于自我意识和个性,致力于构建自己独特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此外,高中生出色地抵御着社会和学业的压力,不断进步和成长。
在这个过渡的时期,高中生正是塑造自己未来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地面对挑战,勇敢地探索,才能最终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自信且富有创造力的成年人。
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生心理特点高中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青春期的阶段,身心发展迅速,心理特点也表现得比较明显。
本文将从情感体验丰富、自我意识增强、压力增加和追求认同等方面,详细分析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情感体验丰富高中生的情感体验通常非常丰富,他们在这个阶段逐渐经历感性世界的开启。
他们开始对爱情、友谊、家庭关系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表现出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和关心。
他们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喜怒哀乐,并且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些情感所带来的影响。
二、自我意识增强在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高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生活意义,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更清晰的认识。
高中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表现出更强烈的自我主张和表达欲望。
三、压力增加随着高中学业的逐渐加重,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他们需要应对大量的学科知识和各类考试,长时间的背诵和记忆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同时,高中生也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如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等。
这些压力对高中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产生着较大的影响。
四、追求认同高中生正处于寻找自我认同的阶段,他们渴望得到同伴和社会的认可。
他们希望在同学群体中获得认同感,追求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
同时,他们也开始对社会的期待和要求产生认同感,希望能够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情感体验丰富、自我意识增强、压力增加和追求认同等方面。
了解和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都非常重要,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应对心理上的困惑和压力,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高中生社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高中生社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最新发布的《高中生社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高中生社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暑假,我到我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帮忙,进行社区服务。
从八月一日到八月七日,一个七天,我每日都去居委会服务,帮那里的工作人员整理资料和文件,走访人民群众,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情况。
刚开始,我并不适应那里的工作,觉得很无聊,很没用。
但是,通过与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的接触,我逐渐了解到了这个社区服务的乐趣。
我知道了如何整理资料,如何照顾老人,如何体贴他人,也知道了成年人的艰辛、努力——这一切的一切,若是没有走出家门,参与服务,就不会体会到的。
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我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扩大了视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仅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比如说,居委会的资料总是井井有条,分类整齐,通过居委会大妈的言传身受,我知道了学习应该也像整理资料一样,每天都应该按门按科地把知识梳理一遍,这样,不仅有利于查找,而且还有利于记忆。
不只是学习,家里的一切也应当是这样,书籍、衣服、玩具等等。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到社区里的老人那里慰问。
腊月寒冬,刘爷爷的孩子都去外地打工了。
刘爷爷年轻的时候喝酒喝得太多,导致了中风,现在,每天他都会推着婴儿车在院子里练习走动。
我和王大叔到他家帮他收拾完家之后,就和他一起去散步。
一般的老人上了年纪都不会像他这样日日不停,心得体会风雨不住地锻炼,可见他的毅力有多么坚韧了。
我以前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天天锻炼,他告诉我说,这是必须的,如果不天天锻炼的话,就永远走不动了。
他还告诉我说,自己年轻时贪杯好饮才导致了现在这个结果,现在社会上,好多小孩岁就开始吸烟、喝酒。
他们的这些做法都是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希。
高中生社区服务评语
高中生社区服务评语社区服务是高中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高中生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下面是对高中生社区服务活动的评语。
1. 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高中生在社区服务中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他们积极参与各项社区活动,关心社区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
2. 团队协作能力强:高中生在社区服务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他们能够与其他志愿者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项目。
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解决团队中出现的问题。
3. 担当社会责任:高中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不仅表现出对自己的责任,更表现出了对社会的担当。
他们关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行动,为改善社区环境及生活条件贡献自己的力量。
4. 灵活应变能力:在社区服务中,高中生必须面对各种情况和挑战。
他们能够灵活应对,迅速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社区的需求。
5.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高中生在进行社区服务活动时,需要与居民和其他志愿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他们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沟通更加顺畅。
6. 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社区服务活动要求高中生具备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他们愿意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热心解答问题,并给予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7. 具备创新精神:在社区服务中,高中生展现出创新精神,能够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为社区服务活动带来新的思路和活力。
8. 注重自我提升:高中生在社区服务中不仅注重为他人服务,也注重自我提升。
他们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服务社区。
总之,高中生社区服务活动的评语可以从个人品质、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感、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社区服务,高中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为社区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中生社区服务活动自我总结9篇
高中生社区服务活动自我总结9篇第1篇示例:在高中生社区服务活动中,我有幸参与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服务社区,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高中生社区服务活动的自我总结: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在活动中,我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每个人的优势和不足,协调团队内部的关系,达成共识。
通过团队合作,我不仅学会了尊重他人,还增强了自己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对我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扩展了自己的社交圈子。
在活动中,我与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志愿者一起工作,交流心得,互相鼓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些朋友不仅给予了我在活动中的支持和帮助,还在生活中成为了我最好的伙伴。
通过社区服务活动,我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建立联系,结交新朋友,这将对我的人际关系和情商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我收获了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
在活动中,我亲身感受到了自己的付出所带来的价值,看到了社区的变化和进步,这让我深感欣慰和自豪。
通过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获得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感觉远比任何物质上的回报更为珍贵。
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继续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高中生社区服务活动不仅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更是一种机会和挑战。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我学会了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结交新朋友,如何获得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
这些经验和感悟将伴随我一生,塑造我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我希望未来能够继续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改变这个社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本段文字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2篇示例:高中生社区服务活动自我总结近日,我参与了一次社区服务活动,为期一个月。
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颇丰,不仅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常见高中生心理特点
常见高中生心理特点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处在从少年向成年转变的阶段,心理特点也随之发生着许多变化。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生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进入高中,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和个性,对自己的外貌、品味等更加在意。
他们开始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更多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2.对未来充满期待和焦虑:高中生面临着将来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他们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
这种未知的未来带来了很多焦虑和压力,高中生会对成绩和升学产生重大的关注。
3.身份认同的探索:高中生正处在个人身份认同的阶段,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尝试各种不同的身份角色和社交圈子,寻找自己真正的身份和归属感。
4.情感和爱情的起伏:高中生的情感起伏比较大,他们开始产生浓烈的情感冲动和恋爱欲望。
他们对异性的关注和恋爱的兴趣逐渐增强,但也存在着对爱情的迷茫和困惑。
5.对权威和规则的挑战:高中生在思想上开始独立,他们对权威和规则持有质疑态度,对现有的社会结构提出质疑。
他们开始尝试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对社会现象和问题产生更多的关注。
6.压力和焦虑的增加:高中生面临着学业、升学和人际关系等种种压力。
这些压力加剧了他们的焦虑,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和情绪波动。
他们需要学会有效的调节机制以保持心理健康。
7.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高中生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他们开始自觉地整理自己的时间、计划和目标。
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8.对自我未来的规划和期望:高中生开始有了比较明确的未来规划和期望,对未来的发展和成功产生了更多的渴望。
他们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9.同伴关系的重要性:高中生对同伴关系非常重视,他们渴望结交更多的朋友,寻找归属感和支持。
他们愿意为了与同伴保持良好的关系而努力,对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和形象非常在意。
10.社会责任感的觉醒:高中生逐渐对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有了更多的关注。
寄宿高中学生社区感的调查研究
寄宿高中学生社区感的调查研究【摘要】学校社区感指学生对学校认同、喜爱和依恋的主观心理感受。
目前对学生社区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类型学校的比较,对寄宿学校学生社区感的研究还较缺乏。
本研究运用问卷测量法,考察寄宿高中学生的社区感。
研究发现:①寄宿高中男女学生之间社区感差异不显著;②非独生子女家庭学生的社区感水平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③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社区感水平明显高于不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学生,差异非常显著;④寄宿高中学生社区感的发展呈上升趋势,高一较低,高二居中,高三最高。
【关键词】寄宿高中学生;社区感1问题的提出当今,随着农村学校格局的调整,教育资源的整合,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 优其是高中,在东莞市共有37间高中,27间公办高中,10间民办高中,全部都是寄宿,有些是每周回一次家,有些是每月回一次家。
寄宿制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不让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染,不让他们沾染上打牌、赌博、吸烟、喝酒等恶习,给他们的成长以健康的保护和防卫,给家长以安全感。
因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是24小时在校,所以寄宿生的管理相对于非寄宿制的学校来说,管理上更加困难,在小学、初中他们日常生活大多数人有家人照顾,上高中后因住校,生活上要自己照料自己,要学会自己料理床铺,收拾房间,自己洗衣服,还要练习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一起学习生活。
寄宿高中学生在学校、宿舍的社区感如何?同伴之间能否和谐相处?吃住是否习惯?身心是否健康?这些都是教育者和家长关心的问题。
本研究试图了解当前寄宿高中学生的社区感状况和影响社区感的因素,以便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和谐校园提供新的视角及心理学依据。
2研究方法2.1被试被试是广东省东莞市塘厦中学高中学生。
塘厦中学共有52个班,男生和女生分开住在不同的宿舍楼,8人一间宿舍按年级编排。
在男生宿舍楼随机抽取6间宿舍(高一,高二,高三各2间)共48名男生,在女生宿舍楼随机抽取6间宿舍(高一,高二,高三各2间)共48名女生,总共96名学生进行社区感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96份,作为本研究的被试。
高中生社区服务评语
高中生社区服务评语社区服务是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生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社会问题,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同时也能够为社区和他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对高中生社区服务进行评语,并针对其参与的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要对高中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态度给予肯定。
社区服务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奖励或提升个人形象,而是一种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高中生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愿意为社区服务的积极态度值得称赞。
其次,高中生在社区服务中展现出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值得肯定。
社区服务通常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商量、协调和配合。
高中生们在社区服务中经常需要合理分工、互相帮助和密切合作。
他们通过这种合作能够更好地完成社区服务任务,为社区做出贡献。
此外,高中生在社区服务中展现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区服务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生们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们在社区服务中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寻找新的解决方法,为社区的发展和改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社区服务还能够培养高中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社区服务中,高中生们通常会担任一些组织者或负责人的角色,需要他们发挥领导作用,组织大家一起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锻炼,高中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除此之外,高中生社区服务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同时,在社区服务中,高中生们还会与来自不同背景和年龄的志愿者进行交流和合作,这种社会交往能够开拓他们的眼界,增加他们的社交经验。
总的来说,高中生社区服务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活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高中生们能够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自我意识和社交能力。
高中生社区服务评语
高中生社区服务评语社区服务是高中生个人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可以培养高中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下是对高中生社区服务活动的评语,用以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一、参与度评价1. 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主动承担责任。
高中生能够主动报名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并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积极配合组织者完成任务。
2. 有责任心和爱心,为他人着想。
高中生在社区服务过程中,能够关注他人的需求,主动帮助他人,展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
3. 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社区服务。
高中生能够抽出时间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并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热情,以完成所分配的任务。
4. 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积极参与活动策划。
高中生在社区服务过程中,能够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并参与活动策划,展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参与度较低,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部分高中生在社区服务活动中表现较为被动,对任务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加强对其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二、服务态度评价1. 志愿服务态度积极,热情接待居民。
高中生在社区服务活动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以热情的笑容接待居民,提供帮助和解答疑问。
2. 尊重居民意愿,善于倾听需求。
高中生能够尊重居民的意愿,善于倾听他们的需求,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3. 有耐心、细心和耐心,细致入微地为居民服务。
高中生在社区服务中具有耐心和细致入微的服务态度,能够仔细倾听和解决居民的问题,给予他们细致周到的帮助。
4. 对待服务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
高中生在社区服务中表现得认真负责,对待服务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展现出较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5. 服务态度存在问题,不够热情和细致入微。
部分高中生在社区服务中表现出服务态度不够热情,不够细致入微,需要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培训和认识。
三、团队合作评价1. 能够主动和他人合作,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高中生在社区服务活动中能够主动与他人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积极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
高中生是否应该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高中生是否应该参与社区服务活动?高中生是否应该参与社区服务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更多人的关心和参与来解决。
高中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也是理所当然的。
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对高中生来说不仅有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也能为社会贡献他们的力量。
首先,高中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社区服务活动涉及到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通过参与活动,高中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现状,并思考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在服务过程中,高中生会感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培养起一种深深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通过与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高中生还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了解社会的多样性,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
其次,高中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社区服务活动往往需要一支团队的协作才能顺利进行,而高中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学到如何沟通和协调,如何与不同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对于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是非常宝贵的。
此外,高中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还能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社区服务活动中,高中生常常担任一些组织者或领导者的角色,需要他们发挥一定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带领团队完成任务。
这样的经历可以锻炼他们的领导能力,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高中生可以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高中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社区服务活动需要高中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服务活动,他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还能学到一些实用的技能,如急救、心理辅导等。
这些都将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中生应该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
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感染病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身体组织和器官的炎症性疾病。
感染可以分为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两大类。
本文将针对这两种感染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特点和预防措施。
一、院内感染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也称为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或就诊期间在医疗机构内感染上的疾病。
它通常与医疗机构内的特殊环境和操作相关。
1. 特点院内感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院内感染患者通常有较长的住院时间,且病情较为严重。
这是因为院内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比较薄弱的患者身上。
其次,院内感染通常由多种微生物引起,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和接触传播。
最后,院内感染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
在医院内,患者之间以及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接触促进了病原体的传播。
2. 预防措施针对院内感染的特点,医疗机构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首先,严格执行手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措施。
医护人员应常规进行手部消毒,并在与患者接触前后进行洗手。
其次,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
医院应定期组织病原学、流行病学知识以及感染预防控制的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水平。
此外,医院要保持清洁和卫生。
定期对医院设施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手术室、病房和器械等区域。
二、社区感染社区感染是指发生在社区环境中并通过社区接触传播的感染病。
社区感染的发生与社区环境、个人卫生习惯和传染源等因素有关。
1. 特点社区感染与院内感染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社区感染患者的症状一般较轻。
由于社区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较强的人群中,因此患者往往只表现为轻度的疾病症状。
其次,社区感染的传播途径多样。
社区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和气溶胶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最后,社区感染通常具有季节性。
某些社区感染,如流感和呼吸道感染,往往在特定的季节发生高峰。
2.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社区感染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高中生社区服务与志愿者活动
高中生社区服务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与志愿者活动是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高中生不仅可以为社区做出积极贡献,还可以培养自我意识、团队合作、领导才能等一系列重要的素养和技能。
本文将就高中生社区服务与志愿者活动进行探讨。
一、社区服务的意义社区服务是指高中生在社区中主动参与并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的行为。
高中生通过社区服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的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社区服务可以提升高中生的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宝贵的机会。
二、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志愿者活动是高中生参与社区服务的一种方式。
通过志愿者活动,高中生可以深入了解社区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努力。
志愿者活动培养了高中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关心他人。
三、高中生参与社区服务的途径高中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
首先,可以通过与社区组织合作,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如街头清洁、义务劳动、义卖等。
此外,高中生还可以组织自己的志愿者团队,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社区服务项目,如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扶老助残等。
四、高中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益处高中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有诸多益处。
首先,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提高自我价值感。
其次,社区服务可以提升高中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社区服务还可以增强高中生的社交能力,扩展人际关系网,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五、高中生社区服务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时间管理是一个主要问题,高中生需要合理安排学业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时间。
其次,有些社区服务项目可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中生需要学习和提升相应的能力。
针对这些挑战,高中生可以制定合理的时间表,与家长、老师和社区组织合作,寻找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
高中生社区服务评语范文(2篇)
高中生社区服务评语范文1. 你是一个品行兼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能协助老师管理好班集体,在同学中威信极高的人。
你非常的勤奋,能积极思考问题,对自己严格要求,从不松懈,所以你的学习成绩总是非常棒。
但是有时候你还不太自信,从现在开始,逐渐地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老师相信你现在改变不了的,将来一定可以改变。
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勉”会永远成为你的财富。
事实上,懂事的你本身就是亲人和老师的一笔财富。
学习中出现波动是正常,只要我们执着地去作一件事,那么从长远看,胜利必将属于你。
请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大胆地去开拓进取,你将会发现生活就该如此阳光灿烂!3. 你有一颗纯真的心,你的笑容如春风洋溢。
你的自觉、认真、刻苦精神很难得,你是一个令老师和家长宽慰的孩子。
你品行优良,待人诚恳,表里一致。
高二阶段学习稳定,成绩良好,有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我想,你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你的思维理解能力并不在他人之下,只是要多加注意学习的细节。
多思多练做好知识的归纳和问题的反思,你的成绩会有很大的提高。
4. 你有刚毅,冷俊的脸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你有强健的体魄和男子汉应该具有的胸怀。
对待同学,你很仗义,能热心帮助别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你有聪明的大脑,动手能力很强,老师十分信服你。
但是,有时候,你很情绪化,你不妨修炼一下自己的性情,你会更优秀的。
5. 活泼开朗的你,挺乐意帮助别人,却总管不好自己。
你喜欢玩耍,这并不是你的缺点。
可是,如果只贪玩不学习,知识会自己长翅膀飞到你的脑子里吗?老师赠你一句话: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6. 你像蜜蜂采蜜一样勤勤恳恳地学习,老师和同学都看在眼里了。
当然你遇到了许多困难,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你最需要的是要自信而不自卑,事到万难须放胆,困难是一定可以克服的。
你现在一定要树立信心,没有翻不过的高山,没有越不过的大海,不用去想能攀多高,即使路途遥远,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目标始终如一,你会逐渐向你的的理想___近的。
高中生社区志愿服务
高中生社区志愿服务高中生是社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既是社区的一员,又是社区的未来。
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高中生能够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获得有益的成长和学习机会。
本文将就高中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性、方式及其带来的益处进行探讨。
一、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性社区志愿服务对高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区是高中生成长的地方,参与志愿服务可以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应当为社区的发展负责。
其次,志愿服务能够提升高中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高中生需要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参与志愿服务也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他们可以担任志愿服务活动的负责人,组织和协调活动的进行。
最后,通过参与志愿服务,高中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区的需求,为社区提供帮助,推动社区的发展。
二、高中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方式高中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首先,他们可以选择加入已有的志愿者组织。
许多社区都设立了志愿者组织,高中生可以加入这些组织,参与组织举办的活动。
其次,高中生也可以自发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他们可以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
此外,高中生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和爱好,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
比如,擅长音乐的学生可以组织音乐义演,为社区居民带来欢乐;热爱体育的学生可以组织体育比赛,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
三、高中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益处高中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可以获得诸多益处。
首先,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参与各类活动,高中生需要付出体力和时间,从而增强体质。
其次,志愿服务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沟通能力。
在与社区居民、志愿者团队以及相关机构的互动中,高中生需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学会倾听和表达。
此外,志愿服务还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如何积极参与社区服务
高中生如何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在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还能够对社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中生如何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并提出一些建议。
(引言)高中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参与对社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可以提升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如何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是每一个高中生应该思考和行动的问题。
(主体部分)1.了解社区需求在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之前,高中生应该先了解社区的需求和问题。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观察和与社区居民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到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关注点。
例如,老年人可能需要帮助购物或日常照料,孤寡老人可能需要陪伴和关怀,社区的环境可能需要整治和美化等。
了解需求后,高中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服务项目。
2.参与社区组织活动对于高中生而言,最直接的参与社区服务的途径是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
可以通过社区志愿者组织、学校社团或课程等渠道了解并参与到社区组织的活动中。
例如,可以参加社区义卖活动、环保宣传活动、文艺演出等。
通过参与活动,高中生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培养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
3.发挥自身特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高中生也不例外。
在社区服务中,高中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出贡献。
例如,擅长音乐的学生可以参与社区音乐演出,善于沟通的学生可以帮助社区居民解决问题,对环保有热情的学生可以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等。
通过发挥自身特长,高中生的参与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
4.自主组织社区服务活动高中生也可以自主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发起一些有意义的倡议。
例如,可以组织社区的环境整治活动,号召社区居民一起来清理垃圾、种植花草等。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公益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自主组织活动,高中生可以锻炼其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区的需求。
高中生社区服务心得
高中生社区服务心得高中生社区服务是以不断满足社区成员的生活需求的一种服务,通常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无偿的,不带功利性质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社区服务心得,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高中生社区服务心得寒假,我到我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帮忙,进行社区服务。
从2.21到2.27,一个七天,我每日都去居委会服务,帮那里的工作人员整理资料和文件,走访人民群众,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情况。
刚开始,我并不适应那里的工作,觉得很无聊,很没用。
但是,通过与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的接触,我逐渐了解到了这个社区服务的乐趣。
我知道了如何整理资料,如何照顾老人,如何体贴他人,也知道了成年人的艰辛、努力——这一切的一切,若是没有走出家门,参与服务,就不会体会到的。
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我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扩大了视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仅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比如说,居委会的资料总是井井有条,分类整齐,通过居委会大妈的言传身受,我知道了学习应该也像整理资料一样,每天都应该按门按科地把知识梳理一遍,这样,不仅有利于查找,而且还有利于记忆。
不只是学习,家里的一切也应当是这样,书籍、衣服、玩具等等。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到社区里的老人那里慰问。
腊月寒冬,刘爷爷的孩子都去外地打工了。
刘爷爷年轻的时候喝酒喝得太多,导致了中风,现在,每天他都会推着婴儿车在院子里练习走动。
我和王大叔到他家帮他收拾完家之后,就和他一起去散步。
一般的老人上了年纪都不会像他这样日日不停,风雨不住地锻炼,可见他的毅力有多么坚韧了。
我以前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天天锻炼,他告诉我说,这是必须的,如果不天天锻炼的话,就永远走不动了。
他还告诉我说,自己年轻时贪杯好饮才导致了现在这个结果,现在社会上,好多小孩13.4岁就开始吸烟、喝酒。
他们的这些做法都是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高中生社区服务报告
高中生社区服务报告一、前言社区服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也是高中生在校学习中必须开展的课外活动之一。
通过社区服务,高中生不仅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对我在社区服务中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社区服务的内容社区服务内容很多,我所参加的社区服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为社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我们的服务团队由医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组成,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义诊服务。
在义诊期间,我们为居民测量体温、血压、血糖等指标,并提供健康咨询和建议。
同时,我们还为居民分发一些小型的保健品,如口罩、卫生纸和维生素等。
2.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我们的服务团队还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
我们帮助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居民打扫房间、做饭、洗衣等家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尽力让居民感受到温暖和关心。
3.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宣传服务社区服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为居民提供安全宣传服务。
我们通过小报、普及手册、宣传板等方式向居民传递各种安全知识,涉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让居民了解常见的安全隐患和预防措施,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意识。
三、社区服务工作的主要收获在社区服务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具体来说,社区服务让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提高了综合素质社区服务不仅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细致入微的服务态度。
在社区服务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居民沟通,如何团队协作,如何认真细致地服务居民,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
2.增强了服从意识在社区服务中,我们要以居民为中心,根据居民的需求制定服务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
因此,作为服务者,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服从意识,遵循服务原则,尽力满足居民需求。
逐渐地,我可以更加聚焦于居民的需求,并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居民提供服务。
3.提高了社会责任感社区服务是我们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
在服务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困难,感受到自己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而培养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社区感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新安江中学何寿平摘要社区感(psychological sense of community or sense of community )是社区心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社区成员对社区生存与发展的心理条件及相互影响的态度体验,其结构要素包括集体认同(认知因素)、相互依恋(情感因素)和传承倾向(行为倾向)。
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高中生对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学校社区的态度体验,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个人发展,而且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采用量化测查与个案访谈有机结合的方法,围绕高中生社区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社区感;量化测查;个案访谈;教育对策。
目录第一部分绪论 (3)1 文献综述 (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第二部分量的研究 (17)1 研究目的 (17)2 研究方法 (17)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8)第三部分质的研究 (25)1 研究目的 (25)2 研究方法 (25)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6)第四部分总的讨论 (36)1 高中生社区感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36)2 影响高中生社区感发展的有关因素 (37)3 高中生社区感的培养对策 (44)4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反思 (50)第五部分结论 (51)参考文献 (53)附录 (55)1高中生社区感调查问卷 (55)2访谈提纲 (57)第一部分绪论1 文献综述1.1 社区概念的起源及发展《辞海》对社区的定义是:“居住在一个地区共同生活的人群。
也即在互相联系的经济和政治活动中,形成的一个具有一定程度上相同的价值观念和相属的认同,以及相应的实体单位。
要素有四个:人口、地域、相联系的有组织的社会经济活动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维持集体生活所必需的共同行为规范及其制裁制度。
”[1] 中文的“社区”一词是辗转翻译而来的,它经历了从德文的“Gemein-schaft”到英文的“Community”,然后到中文的“社区”的语言旅行过程。
社会学家一致认为,“社区”这一概念进入社会学视野,当从1887年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的《社区与社会》(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t)一书算起。
德文“Gemeinschaft”一词一般可译作“共同体”,表示任何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
藤尼斯在提出与“社会”相对的“社区”这一概念时,主要强调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亲密关系和对社区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因此,在藤尼斯的视野中,社区的含义十分广泛,社区不仅包括地域共同体,还包括血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共同的文化意识以及亲密无间的关系是社区的精髓,所以“Gemeinschaft”一词译作“共同体”更贴近藤尼斯的本意。
20世纪20年代,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社会学家把藤尼斯的社区(Gemeinschaft)译为英文的“C ommunity”,并很快成为美国社会学家的主要概念。
“社区”一词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美国转口引进中国的,在由费孝通等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部分学生首次将英文的“Community”译为“社区”之后,“社区”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学的通用语。
[2]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以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社区研究有着不同的实践,因此学者们对于社区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有的学者从社会群体、过程的角度去界定社区,认为社区是具有共同利益和信念[1] 易徽《网络虚拟社区的文化特色及其影响》,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1)[2]易徽:《网络虚拟社区的文化特色及其影响》,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1)的人在共同参与和组织多样性生活的过程中所构成的群体;有的学者从社会系统、社会功能的角度去界定社区,认为社区是享有共同利益和共同功能的人组成的群体;有的学者从地理区划(自然的与人文的)的角度去界定社区,认为社区是居住在一定地方的人共同生活、实现自治的共同体;还有的学者从归属感、认同感及社区参与的角度来界定社区。
这些定义与藤尼斯提出的社区概念相比,不论内涵还是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藤尼斯的社区是指有着共同文化意识、社区成员对社区有着强烈的归属感的共同体。
后人对社区的理解则相当广泛,已不把它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社会团体,社区已成为社会学中最基本的分析单位,在现代社会中社区已发展为功能多样、结构复杂、内涵丰富的社会实体。
社区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
一类是功能主义观点,认为社区是由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即功能社区;另一类是地域主义观点,认为社区是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即地域性社区。
我国大部分学者则采取地域主义观点给社区下定义,认为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组成的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区域生活共同体[1]。
我国台湾学者林振春认为,社区的概念可以包括:(1)社区是一个地理位置,有其一定的区域范围,但是其范围可以随情境而变动,并非固定不变。
(2)社区是一种心理互动的团体组织,可以没有固定的地理疆界,却有一种自我认同的归属感,并依次来区分不同的社区归属。
(3)社区是一个包含各单位功能的系统,这些组成社区系统的单位可以是正式的团体,或非正式的团体,也可以是组织。
这些社区单位在社区内互动,其功能在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种服务。
社区一词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我们认为在总体上包含着三个理论分析角度:一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社区是指人们在一定位置上的互动和由这种互动产生的群体。
所以,社区是互动与处于一定位置的人们合法化的群体。
这种群体和地域性社区的力量能够联合和引导它的成员的行为,以导致其内部的相互依赖以及人们与群体一致的感情。
二是从文化理论的角度看,社区是指一个特定空间的团体中的人们,由重要的社会行动联结,产生了情感上的同一体。
三是从空间理论的角度看,社区是指人们居住的物质空间。
空间对社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任何社会体系都是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实体。
人们之间发生的各种接触、情感和认同都定位于一定的社区。
学校是一个社区,学校社区还包含着诸如班级、寝室、团队、兴趣小组以及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等不同层次的社区。
学校社区既是地域性社区,同时也是关系性社区。
[1] 胡鸿保、姜振华:《从“社区”的语词历程看一个社会学概念内涵的演化》,载《学术论坛》,2002(5)1.2 社区感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在社区心理学的研究中,社区感(psychological sense of community or sense of community)是研究者最早关注的主题之一,并且是目前社区心理学研究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一个核心概念。
早在1974年,Sarason在《社区感:社区心理学的前景》一书中便率先提出建立一门以社区感为核心概念的学科;至1977年,他已比较完整地阐述了社区感的概念并试图围绕社区感来构建社区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按照Sarason的界定,社区感是“同他人类似的知觉;一种公认的与他人的相互依赖;一种维持这种相互依赖的意愿,这种维持通过给予他人或为他人做人们期待的事情来实现;一个人是某一更大的、可依赖且稳定的组织之组成部分的情感。
”[1]McMillan和Chavis(1986)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了社区感的概念并提出了一个“四要素”理论模型[2]。
他们认为,社区感是一种成员所具有的归属感,一种成员之间彼此相关及其与团体相关的情感,一种通过彼此承诺而使成员需要得以满足的共同信念。
在“四要素”理论模型中,第一个要素是“成员资格”,主要指具有使自己投入社区某部分并归属于它的感受,其特点是具有明显的边界、共同的标志系统、情感上的安全、对社区的归属与认同感及个人的投入;第二个要素是“影响力”,主要指社区成员施加的贯穿于团体的力量以及团体动力学运用于成员的相互作用力;第三个要素是“需要的整合与满足”,主要指社区成员的共同价值观、资源的交流和个体需要的满足;最后一个要素是“共同的情感联结”,主要是指以社区成员共同具有的历史为基础的“精神联结”。
10年后,步入中年的McMillan(1996)修正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过去对“四要素”模型的理论表述过于宽泛,容易造成词义理解上的分歧,因而有必要对原有的“四要素”模型做进一步修改。
在修改后的模型中,“成员资格”要素被改为“情绪感受”,主要指情绪安全和归属感;“影响力”要素被改为“人际信任”,主要指团体规范、决策能力和基于理性的权威;“需要的整合和满足”要素被改为“公平交换”,主要指以物质交换为基础的人格上的平等和认同;“共同的情感联结”要素被改为“传承艺术”,主要指以集体体验和记忆为基础的共同文化历史积淀。
这些修改更加突出了社区感的心理本质,并且为社区感的心理测量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台湾学者林振春认为,社区感指的是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奉献的心。
江明修[1] Dalton J H, Elias M J, Wandersman A. Community psychology: Linking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y. Belmont: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2001. 193-197, 87-118[2] McMillan D W. Sense of community.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96, 24 (4): 315-325则强调生命共同体之间的信赖关系,而李建兴主张社区感的高低与成员对社区的关心、参与有关。
另外,詹栋梁则偏向以社区成员的互动、合作与服务来分析社区感。
林明地则认为,“社区感指的是成员对所处社区环境与其彼此互动之人,以及所从事之工作价值的认同、归属的感觉,彼此尊重与关怀,以投入与奉献。
是一个人热爱所处环境、环境中的成员,以及所从事工作的原动力。
学校社区感指的是学校相关成员对学校、学校成员、所从事的教与学的专业工作,以及整体教育系统之认同,彼此关怀、尊重、奉献、投入、价值的共享,以及归属感。
”林明地同时指出,学校社区感较高的学校成员,比较容易被观察到下列行为:(1)成员彼此尊重、关怀;(2)成员(包含与其相关的家人、朋友等)彼此熟识;(3)士气高、热爱工作;(4)彼此支持在专业上的成长;(5)成员彼此合作,追求个人与专业的持续成长与革新;(6)追求共同的价值与目标;(7)尊重彼此的差异现象;(8)归属感较高(以成为一份子而骄傲);(9)面对冲突时,能以尊重、和平的方式解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社区感是指社区成员对社区生存与发展的心理条件及相互影响的态度体验,其结构要素包括集体认同(认知因素)、相互依恋(情感因素)和传承倾向(行为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