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思考

合集下载

工业结构调整思路及建议

工业结构调整思路及建议

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内容提要】工业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当前工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造业的结构水平低,企业数量多但经济规模小以及设备陈旧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等。

加快工业发展就必须对其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根据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是,在保持基础工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重点加快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和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调整、改造和提高轻纺工业等。

调整工业结构需要有政策措施提供保证,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思路对策【正文】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工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紧紧围绕国企改革与脱困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全市工业保持平稳的发展。

工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系统工程,要取得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决定性胜利,笔者认为,必须提高工业的创新能力,建立有效的工业创新机制,用体制和增长方式转型来带动工业结构调整。

一、工业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工业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1.制造业的结构水平低,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国际比较来看,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的结构水平存在着明显差距,中国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同日本制造业的结构状况进行比较,就可看出中国的差距。

日本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制造业结构先后经历了重化学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三个阶段。

与此相比,1996年我国制造业结构中比重最大的前10个行业是机械工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食品工业、黑色金属冶冻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仅为16.14%,只有日本相应行业比重的51.73%。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思考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思考

备, 就没有现代化的军队 , 更谈不上打赢现代 战争。把信息产 的 , 关 重 要 的 就 是 国 防 科 技 工 业 要 大 力发 展 计 算机 技 术 。 至 计
业作为领 航产业 , 就能加快武器装 备信息化的步伐 , 尽快研制 算机 是信息处理 的主要 工具 , 息的获 取 、 信 传输 、 处理和 控制 出新型的信息化武 器装 备。 第四 , 信息产业具有 先导性和渗透 都 离 不 开 计 算 机 。 算机 技 术 是 整 个 信 息 技 术 的核 心技 术 。 计 许 性的特点 , 它的渗透和扩散 , 犹如“ 水银泻地 , 无孔不入” 一方 多国家 的军事家 、 。 经济学家们认 为 , 第六代 电子计算 机技术处 面它对传 统国防产 业有改 造作用 , 促使传统产业升级 , 能 另一 于 领先地位 的国家 , 在 2 将 1世纪 控制整 个世 界的经 济 、 军事 我国在 发展 国防科技 工业 的过程 中, 应高 方面它还会促 进其他高新技术产业 的尽快 形成和发展 。其他 和科学技术 。因此 , 高技术产业无不以巨大的信 息处理和传输系统为基础 。 因此 , 信 息产业 的发展 水平对 其他 高技 术产业 的 发展是 至 关重要
我 国 国 防科 技 工 业 结 构 的 矛 盾 和 世 界 国 防 工 业 结构 升 级 的 主 些技术 的紧密结合 , 一方面将大大 提高武器装 备的作战效能 ,
准 狠 快 远 的 另一方 面将大大增 强民用产 要态势 来看 。我 国国防科技 工业结构升级应着 眼于以下几个 使之达到 “ 、 、 、 ” 目的 ;

结 构 层 次
经济形态 、 战争样式的改变 , 势必 引起市 场需求及武器装 子技术 和计算机技术分别 处于先导和核心地位 。 备需求的变化 , 进而 引起供给结构( 产业结构) 的变化 。随着工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在工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分析部分,指出了当前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包括低附加值产业占比过高、资源消耗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等。

在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探讨中,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的对策建议。

加强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可以提高工业品质和附加值。

在结论部分总结回顾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展望未来工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建议措施,希望能够引领工业经济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分析,对策探讨,技术创新,产业布局,产业升级,总结,展望未来,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领域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的逐渐凸显。

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失衡、技术水平滞后、产能过剩等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新阶段和新要求。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转型升级,工业经济结构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工业结构调整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发挥工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深入研究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对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工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优化和升级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能够有效提高产业整体效率,推动产业升级。

平顶山市工业结构优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平顶山市工业结构优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并 由此导 致全 市工 业 “ 头” “ 量 ”规模 与效 益 1,
举 足轻重 的作 用 .
1 2 问题 分析 .
12 1 以煤炭工业为主体 的单核增长模式 , .. 导致 全 市工业 规模 与效 益 的反背 工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 着一个城市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方 向、 速度和 总体水平 . 一个城市工业结构合理与否, 与其 工业 和整个经济的增长有着极其密切的联 系. 考察平顶
业体 系的 战略 对 策 .


词: 工业结构 ; 发展 战略 ; 战略主导产业 ; 色优 势行业 ; 特 基础优 势行 业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3—1 7 (0 60 ~0 7 —0 17 6 0 2 0 )5 0 2 4
中图分类号 : 4 1 F 0
煤炭工业发 展 , 动其他部 门发展 的单核增长模 带
顶 山 市 工 业 结构 优 化 发 展 帕 战 略思 考
于长 立 , 张久 铭
( 平顶山学院 , 河南 平顶山 47 0 ) 60 2
摘 要: 平顶 山市作为一个新兴 的工业城 市, 长期 以来, 依托 煤炭 资源开发 , 形成 了以煤 炭工业 为主体
的单核增 长模 式 ,-k .3 结构不合理 , r, 工业规模 与效益的反 背 . 通过对本 市工业 结构现 状特点和 存在 问题 的分析 . 提 出了本 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按 照市场需求、 自主创新 、 科技进 步、 模效 益和 可持 续发展 的总体要 求 . 尽 规 要 快建立起 一簇 能支撑 、 有效 、 大面积 带动全市工业发展 的战略 主导产业 , 尽快培 育 出一群科技 含量 高、 争能力 竞 强的特 色优 势行 业和专业协作 水平高 、 综合配套强 的基础优 势行 业, 而形成本 市经济效益好 、 从 结构层 次 高的工

“十一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策略分析

“十一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策略分析

“十一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策略分析内容摘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本文考察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和变动趋势,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十一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策略一、引言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体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

因此,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五”时期(XXX X年)是21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行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这一时期,我国仍将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

消费需求继续转型升级,服务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加大,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经济增长的主导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

同时,我国的“入世”过渡期结束,“入世”承诺基本兑现,我国市场将更加开放,经济的快速增长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带来国际产业转移,这将给我国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带来难得的机遇。

同时,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一些重点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维护产业发展安全是“十一五”时期面临的新挑战。

二、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构成比例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总体不协调状况。

从国际三次产业构成比较看,我国第一产业的产值构成和从业人数的比重都大大高于其他国家,而第三产业的产值构成和从业人数的比重又太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且与世界平均水平和一般发展中国家也有较大差距。

关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

关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

关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闫恩虎摘要: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通过“运河战略”将我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文明嫁接起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强调几个要点:全面普及信息化设施,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新的高效工业化机制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全面以高新科技装备主导工业、改造传统工业,使未来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建立在科技创新推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调整工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生态化;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国际竞争效益,提升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水平;着力培养企业家队伍,提高工业企业管理效益,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自主创新;循环经济;品牌战略;企业家精神一、工业化实现标准及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阶段分析工业化以及实现标准和评价指标问题,目前学术界仍是众说纷纭。

但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即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也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转变为先进的工业生产的社会。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体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所谓工业化道路,也就是怎样建设工业化的问题。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和特点,建设工业化的道路也各不相同。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人类社会实行工业化自18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全球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七国集团的美、日、德、法、英、意、加以及经合组织中的其它16个成员国,还有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共27个国家和地区。

关于工业化进程,西方理论界又有原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之分。

原工业化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工业产值和就业份额超过农业,工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后工业化是指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超过工业和农业,知识化和信息化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一是产能过剩。

随着经济发展,一些传统产业逐渐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造成资源浪
费和环境污染,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是科技创新不足。

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但
目前科技创新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

三是环保压力增大。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严格控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但目前仍
存在不少企业存在环保问题,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工业经济结构存在一些矛盾和不平衡,比如传统产业过多,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慢。

面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实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加大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力度。

通过政府引导,逐步淘汰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和
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创新
驱动的发展模式,推动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是加强环保监管和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对企业环保行为的监管,对环境违
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好生态环境。

四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扶持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
结构的合理优化,提高整个工业经济的竞争力。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

加大对工业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技能人才的水平,
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采取多种对策来加以应对。

只有通过不
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日前,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点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这关系到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我国工业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实现了回升向好的重大转变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面对挑战,我们紧紧围绕“保工业,就是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大局,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增速回升向好的“V”型反转,全年累计增长11%,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着力扩大内需、稳定出口。

推动实施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汽车、家电以旧换新、1.6升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有效地拉动消费、惠及民生。

其中,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364万辆,均居世界第一。

推动国家7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全年为工业新增退税额1530亿元,为扭转我国出口急剧下滑,确保工业出口降幅收窄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09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3%,结束了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的局面。

着力推进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

在工业发展最困难的时候,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围绕这一战略部署,国家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完成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165项实施细则并逐项推动落实,全面加强行业指导。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提振了企业信心,保障了重点行业的稳步发展。

着力发挥企业技术改造的突出作用。

通过努力,国务院设立了200亿元的中央财政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在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装备水平、安全生产和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薄弱环节进行技术改造。

2009年,拿出230亿元支持了4441个项目,合计拉动了6326亿元的社会总投资,拉动系数为28倍。

论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论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论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入推进,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运行机制进一步转换。

此外,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成效初显,“走出去”战略深入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是推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我们必须看到,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战咯性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一、国有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调整思路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重要任务,要求“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同时要求“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是我国开展结构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

1、当前国有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国有经济总量大、涉及行业多、地域分布广,构成了中国现代经济的主体,在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仍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分散,条块分割。

—是国有经济行业分布过广。

目前,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全部20个门类中都有分布,在国民经济行业95个大类中也基本都有分布。

中央三级以上子企业在国民经济20个门类中都有分布,在国民经济95个大类中涉及86个行业。

二是国有企业户数尤其是小企业户数过多,仍占全国国有企业总户数的近50%。

从赢利能力看,小型国有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总资产报酬率相差8倍多。

三是国有经济布局条块分割现象突出。

在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国有资本根据管理权限在部门、地区间进行分布,根据主管单位管辖范围开展生产经营,导致国有资本形成以主管单位行业管辖范围为纵向、以区域管辖范围为横向的条块分割状态。

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方法

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方法

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方法近年来,我国工业结构调整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也迎来了结构调整的新阶段。

如何进行工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向来论述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方法。

一、引导新型产业成为发展主体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新型产业已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新能量。

我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也开始大力发展新型产业。

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思路之一,就是切实把握新型产业的发展机遇。

在推进新型产业发展方面,我国政府可以从财政、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采取措施。

例如,在财税方面,可以通过减缓新兴产业税收负担,提高优惠政策力度,促进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在金融方面,可以加强对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提高新兴产业融资的便利性;在科技创新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基地,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加强技术合作等途径,支持新兴产业的不断创新。

二、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在新型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传统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作用。

而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工成本的增加,许多传统产业也遇到了发展瓶颈。

因此,也需要采取措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使其更具备竞争力。

在升级传统产业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变革,让传统产业结合新科技发展,使得其发展速度和效益能够进一步提高。

二是提高产业品质。

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能够让传统产业在市场上逐渐获得优势地位。

三是完善产业链。

使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互相融合,从而实现工业生态圈的形成。

三、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我国工业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其目标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思路之一,就是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

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一是加快技术创新。

加强工业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业生产效率。

我国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相关产业政策建议

我国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相关产业政策建议

摘 要: 文章 简要 回顾 了我 国工业结构发展 的历史 , 分析 了 目前 的现状和特 点, 对所存在 的深层 次的 矛盾 和 问 题及形成的原 因作 了深入探 讨 , 总结 了当前我 国工业结构调 整所 面临的外部环境后 , 出了我 国工业结构优 化升 在 给 级 的四个途径 。 出了相关工业结构政策所应遵循 的原则以及 六个着力点。 提 关键词 : 工业结构 ; 优化升级 ; 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 :4 1 F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34 (0 9)3 0 6 - 5 10—2020 0-020
长期 以来 , 国的工业发展及其结构转换在国民 4 . 我 9 %降低 到 3 . 2 0 %。重工业化 的原因主要有 以下三 5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换 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个 方 面 : 新中国建国初期 ,在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 , 我 是 我 国居 民消费结 构 的升级 。 国正 进入 人均 我 国实行 了重 工业 优先 发 展 的战略 ,到 上世 纪 7 0年代 国内生产总值从 10 美元提高到 30 00 00美元的阶段 , 末期 , 国工业 占 G P的比重将近 5 %, 我 D 0 基本建成了 根据国际经验 , 民消费结构要从基本的衣食需求向 居 个 门类较 为齐 全 的工业 体 系 。改革 开放 以后 , 国 改善居住条件和出行条件 、 我 增加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 工业结构先后经历了上世纪 8 年代的轻工业快速增 求结构 升级 , 0 这大大拉动 了住宅 、 汽车、 通信等行业的 长 ,0 9 年代初重工业 比重的提高 , 以及之后轻、 重工业 发 展 , 而带 动 了钢铁 、 械 、 材 、 工 等重 化 工业 从 机 建 化 基本平衡的发展。 进入 2 世纪以后 , l 一方面我国工业 的快速 发 展 。 结构呈现出新的重工业化趋势 , 另一方面加快从劳动 二是 自 上世纪 9 年代 中后期 以来 ,我国城市化 0 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 从数量扩张 进程 速度加 快 。城镇化率 由 19 9 5年的 2%提高到 9 为主向素质提高为主转变。但是 同时 , 也暴露 出一些 20 年的 4 . 06 3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的基础设施 9 深 层次 的矛 盾 和问题 。因此 , 文试 图就 我 国工 业结 投资的增长 , 本 带动了钢铁 、 建材 、 机械等重工业的增长。 构 的现状 、 所存在 的问题及原 因做一分析 , 并结合 当 三是工业化 自身发展的规律。 根据霍夫曼法则以 前 的制 约 因素 提 出相关 的产业 政策 建议 。 及西方发达 国家的经验 , 在工业化中期至后期工业结 构 一 般会 呈 现 出重 工业 化 的趋 势 。在 我 国 , 近几 年来 在资本逐渐深化的 我 国工业结构的现状和主要特点 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特征 明显 , 条件下 , 资本品投资的增长也推动了重工业 的发展。 分析 ( ) 二 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 , 部分落后产能 得 以淘 汰 进入 2 世纪以后 ,一方面我国工业结构 自身的 l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过 技术 引进 和 自主开 发 , 括 通 包 演变进程加快 ,另一方面受加入 wr o后经济全球化 钢铁 、 电力 、 泥、 水 石化 、 家电等在 内的我 国工业 的技 影响 的加 深 , 国工业 发展 和工 业 结构 发生 了深刻 的 我 国内钢铁技术装备 历史变化 。从历史的角度看 , 当前我国工业结构的现 术装备水平有 了较大提升。 目前 , 中达 到 国际先 进水 平 的 比重超 过 5 %; 内新 型 干法 0 国 状 和主要特 点 为 : 窑外分解水 泥生产工艺 ( ) 国正 处于 工业 化高 速 发展 过程 中 , 工业 水泥技术装备水平 明显提高 , 一 我 重 技术与装备 已日臻成熟 ,日产 40 00吨技术装备国内 特征 明显 5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也 20 00年 以后 ,我 国呈 现 出明显 的重 工业化 趋势 , 配套率达 8 %以上。同时 , 一批新型、 高效 、 高精度的制造工艺技 工业增长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 的格局。 在规模以上 有 了很大提高 , 术 在 装备 制 造业 中得到 广泛 应用 , 表 制 造业 水 平 的 代 工业 增 加 值 中 ,重工 业 所 占 比重 从 19 99年 5.%持 08 国产数控机床在国 续增 加到 20 06年 的 6 . 9 %,而 轻工业 所 占比重从 数控机床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0 9 0 — 1 20 — 2 1

论国内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相关问题及解决策略

论国内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相关问题及解决策略

论国内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相关问题及解决策略国内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的变革,我国工业经济结构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国内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相关问题及解决策略展开讨论。

一、国内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1. 产能过剩问题随着中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一些行业和企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一方面,一些老旧产能仍在运转,产能利用率不高;部分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导致了过剩的产能。

产能过剩问题不仅浪费了资源,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2.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工业经济结构中,传统产业在整体产值中的比重仍然较大,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产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与此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产业结构不够多样化,整体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3. 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足虽然中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整体来看,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还不够成熟,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我国的工业经济结构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还不够稳固。

4.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一些传统产业对环境的破坏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国内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解决策略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工业经济结构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深化供给侧行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过剩产能,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2.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是提高工业经济结构的核心能力。

要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集群,提高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 推进绿色制造和低碳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当前中国工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需要加大对绿色制造和低碳发展的投入,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产能,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路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路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路摘要:尽管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二、三、一”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但依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之下,三大产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出来。

本文将对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三大产业内部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路。

关键词: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一、产业结构有关概念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不同的生产部门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按照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分割展开现状分析。

第一产业包含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含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也包含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服务业。

二、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一)产业结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一产业增长平稳,并逐步放缓,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

2022年占gdp总值的9.1%。

第二产业增长快速,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占gdp的比重最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

第三产业对于经济的贡献仅次于第二产业,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并于2022年占gdp的比例超过第二产业。

2022年,第二产业占gdp总值的43.1%,而第三产业占到47.8%,超出第二产业不到5个百分点。

(二)三次產业内部存有问题1.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但其重要性和基础地位不能发生改变。

农业和牧业在农业总产值内部占到比最小,最近几年存有上升趋势,随着交通运输变小更加便捷以及物流系统的快速发展,内陆地区对海鲜产品的市场需求大量减少,渔业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将可以减少。

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

首先,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率低,占将近40%的人口只创造10%的国内生产总值。

其次,农业科研成果推广率低,每年经中央和省级部门鉴定的农业科研成果约为1万项,但其中可用于推广的只有30%,与部分发达国家的90%以上的推广率形成巨大反差。

全国新型工业化精神心得感悟

全国新型工业化精神心得感悟

全国新型工业化精神心得感悟1.引言1.1 概述全国新型工业化精神是指在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改革和开放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一种理念和精神。

这一精神要求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它涵盖了工业历史的传承和创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全国新型工业化精神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产物,它的提出和实践在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全国新型工业化精神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深入了解和把握全国新型工业化精神,对于我们加快工业化、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全国新型工业化精神展开分析,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深刻认识新型工业化精神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同时,也将结合自身的观察和实践经验,探讨新型工业化精神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撰写,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对全国新型工业化精神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的机会,激发人们对于工业化进程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章可以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新型工业化精神的概述和目的进行介绍,为读者提供文章的背景和目标。

其次,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可以分为多个要点进行叙述和阐述。

每个要点可以围绕全国新型工业化精神的不同方面展开,比如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企业发展等。

在每个要点下,可以进一步展开相关的观点、理论或实践经验,通过实例和数据进行支撑和论证,从而形成严谨的逻辑结构。

最后,结论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可以简要概括之前提到的要点和观点,并再次强调全国新型工业化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

同时,结论部分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对全国新型工业化精神的感悟和思考,以展示个人对这一精神的理解和认知。

关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

关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

法计 算 19 年为 70 99 8 美元 ;这两个 数
字按 17 美元换 算 ,都 还没有进 入 9 0年 工 业 化的初 级 阶段 。但 如果 按 购买 力 计 算 ,19 9 9年 我 国 人 均 G P为 3 9 N 21 美元 ;2 0 年 我 国计算 的人均 G P为 01 D 纳 里等人提 出的工 业化 阶段 划分标 准 , 按 比率换 算成 1 9 9 8年美 元 ,我 国应处 于工 业化 中期 的第 一 阶段 。人 均 G P D 是反 映一 个 国家 或地 区 富裕 程度 的综
I 6个成 员国 .还 有被称 为 “ 亚洲 四小 龙”的新 兴工业化 国家和地 区,共 2 7个 国
家和地 区 j 于工业化进 程,西方理论 界又有原丁业 化和后T业 化之 分 原工业 ∈ 化是指制造业 或第二产业 所刨造的 国民收人在国 民收 人中所 占r重逐 步提高 .制 七 造业或第二 产业 中就业 的劳动^ _ J占总 劳动人 口的比例持续上 升,工业 产值和就 业 份额超过 农业 工 、成 为推动国 民经 济发展的 主导 力量;后T业 化是指服务业 l 的产值 和就 业超过工业 和农业 ,Ⅻ 识化 和信息化成 为推动工业经济发 展的主要动
的 工业 化程 度 应高 于城 镇 化对 应 的这 使 新 型工 业 化和 知识 化 协调 发 展 ,大 个 水平 。另 外 ,2 0 0 3年 ,我 国 的人均 G P登上 了 10 D 0 0美元 的 台阶。根据 国 际 惯 例 。人 均 GD P达 到 10 00美 元 是

年按 汇 率换 算 ,我 国人 均 G P为 9 1 D l 美元 ;人均 G P按 世界 银行 图标集 方 N
代化的基础 和前 提 .高度 发达的 r业体 系是现代化的 重要 标志 .也是 一个围家经 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 深障 昕谓 1 业化道路 , 。 也就是怎样建设 Tl 化的问题

工业结构调整与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工业结构调整与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的 主 要 问题 是 发 展 水 平 上 的矛 盾 , 出 表 现 在 三 个 突
( ) 业 结 构 调 整 面 临 着 更 激 烈 的 国 际 竞 争 三 I
的 压 力
由 于 科 学 技 术 在 工 业 生 产 中 的 作 用 日益 突 出 。 资 源 禀 赋 和 劳 动 力 便 宜 的 比 较 优 势 的 作 用 逐 步 减 弱 , 际 贸 易 中 的 竞 争 力 主 要 取 决 于 产 业 组 织 方 式 国
个 国 家 综 合 经 济 实 力 的 重 要 标 志 。2 l世 纪 初 期 , ( ) 业 结 构 调 整 从 以 消 除 短 缺 为 主 转 向 以 : I
消 除 不 台 理 的 重 复 建 设 为 主
19 9 5年 以 前 的 4 年 ,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一 个 主 0 我
务 。
[ 收稿 日期] 20 —1 —1 01 1 5

2 9 —
维普资讯
二 、 业 结 构 调 整 和 优 化 升 级 的 思 路 工
针 对 目前 我 国 工 业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的 特 点 , 从 应 以下 几个方面人 手 : ( ) 极 改造 传统产 业 , 进产 业升级 一 积 促 在 对 传 统 产 业 总 量 控 制 的 同 时 , 通 过 技 术 改 应 造 , 高 新 技 术 改 造 传 统 产 业 . 过 提 高 企 业 的 技 用 通 术 创 新 能 力 和 设 备 工 艺 水 平 , 高 产 品 档 次 . 进 提 促 产 业 升 级 。 纺 织 工 业 作 为 我 国在 国 际 市 场 中 具 有 竞 争 优 势 的 产 业 , 高 纺 织 行 业 的技 术 水 平 , 力 提 大 发展 钢铁行 业建材行 业机 械工业通 过 高新 技术 , 特

如何促进我国区域工业结构优化的思考

如何促进我国区域工业结构优化的思考
发展。
其次 , 我 国地区工业结构的差异很大。从地 区工业发展 的情况来看 , 丁业产值规模较大的省份都集 中在东部地区,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和 环渤海地 区 ,中西部省份中只有 四川和河南等个别省份较为突出。从地
区工业 的要素结构来看 ,东部省份 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比重明显较高 ,劳 动密集型产业 比重最小 ,并且这种差距并没有缩小 的迹象。
第七 ,提升劳动力素质 , 满足工业结构升级 的需求。我 国的劳动力 素质整体还明显偏低 ,外资进入也主要使用低技能劳动力来生产 , 对 我 国工业就业结构 的升级有诸多不利 。因此 , 要 引导外资提升劳动者的就 业质量 , 在增加劳动密集型行业 的过程 中消除 F D I 对其就业结构 的不利 影 响,促进 内资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就业结构的升级。 第八 , 将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相结合 , 加强和改进对投资 的宏观调 控 与管理 ,平衡东西部地区工业 的发展 。政府应该提供更高效 的公共服 务, 加快落后地 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 并且做好投资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 ,
展, 但是对于 GD P增长的过度强调也让各地将有限的资源更多的集 中到
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行业 中,如早期的钢铁、石化 、能源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都发 展类 似产业 ,一方面是带来 了大量低水平重重复建设 ,使得部分行业生
产能力严重过剩 ,浪费了有 限的资源 ;另一方面有加剧了资本 和劳动力
等生产要素 的竞争 ,不能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 ,形成合理分工协 同
引导投资行 为避免投资 的盲 目性 。为加快相对落后省份的工业结构升级 ,
第一 , 更加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 ,把握当前全球信息化的机遇,探
索 出真正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 “ 两化融合”的新模式 。我认为技术因素

加快工业结构整改意见

加快工业结构整改意见

加快工业结构整改意见尊敬的领导: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我向您提出以下加快工业结构整改的意见。

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存在着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转型升级。

首先,要加大投入,支持传统产业技术创新。

加强科技与工业结合,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其次,要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

对于传统产业企业,应该引入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人才。

同时,要鼓励传统产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最后,要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同时,要加强环保和能源效率的监管,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

二、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新兴产业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具有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特点。

我们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

首先,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新兴产业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创新环境和条件。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运用和转化。

其次,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同时,要引入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人才。

最后,要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企业合作,提升新兴产业的规模效益。

推动优势企业和创新团队之间的合作,形成产业链的集群效应。

同时,要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联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绿色发展,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是实现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5期经济经纬 EC ONO M I C S URVEY No.5 2006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思考张玉春,李宗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16)摘 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是关系工业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灵魂,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组织结构调整为切入点,深化工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战略性工业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顺利实现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工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进步作者简介:张玉春(1970-),男,甘肃靖远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及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李宗植(1943-),男,甘肃兰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理论及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5-0028-04收稿日期:2006-05-30 工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不同区域配置的比例关系。

它既是过去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新的经济周期或发展阶段的起点。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内容,也是工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5]:141。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全球范围的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速进行,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与成效,将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中长期增长潜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决定因素。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已经进入到必须通过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的新阶段。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不仅是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克服资源要素制约、转变工业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对于坚持走新型工业道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增强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结构演进的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呈现出如下特点:1.经过改革开放后的适度调整和平衡发展以后,从上世纪末表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内部轻工业和重工业结构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1985年,为矫正以前形成的轻、重工业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优先发展轻纺工业,轻工业比重在短短的几年间由43%上升到47.4%,到1985年,我国轻重工业比例关系就趋于协调了。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轻、重工业基本保持平衡发展态势,1986年~1995年,轻重工业产值的比重在46.3%~49.4%与53.7%~50.6%的幅度内波动。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和基础工业的发展,我国工业结构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重化工业发展趋势,在1999年~2003年的5年间,轻工业产值比重由41.9%下降到35.5%,重工业由58.1%上升到64.5% (见表1)。

这一点同这期间重工业发展过快直接相关。

表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结构演变年份19781985199019951998200200220032004轻工业43.147.449.447.342.940.039.135.533.5重工业56.952.650.652.757.160.060.964.566.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注:1998至2004年的轻工业、重工业产值都是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工业产值;其他年份的轻工业、重工业产值是指全部工业企业的产值;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2.主导产业交替出现,形成了结构变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出现了三次比较大的结构转变,每一次转变都以特定的主导产业的高速增长相对应。

第一轮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以轻工、纺织为主导;20世纪90年代以基础工业和家电产品为主导;进入新世纪以来以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从主导产业的更替来看基本符合工业结构演进的规律,但也带有明显的新技术条件下的时代特征,表现出一定的跨越式发展的性质[3]:162(见表2)。

表2 不同年份工业增加值中位居前5位的行业年份位次123451986 行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石油及天然气开采食品制造比重(%)9.546.044.704.283.761995 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及天然气开采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设备制造业比重(%)6.106.085.815.214.332003 行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及天然气开采比重(%)8.296.906.735.875.68 资料来源:援引自王梦奎:《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国发展出版杜,第161页。

3.工业产出结构向高度化方向发展工业内部结构升级,一般遵循加工深度不断深化的有序过程,按照由采掘业向原料工业、初加工工业、高加工工业的升级程,同时也表现为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演变的过程。

在我国工业内部基本可以观察到这样的升级过程。

我们以加工工业和原料工业间的变动关系来反映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化态势(见表3)①。

从重工业内部结构来看(见表4),2004年采掘工业比重较1980年下降6.46个百分点,原料工业和加工工业分别上升了1.32个和4.94个百分点,变化的幅度还是比较明显的。

这表明我国正处于以采掘与原料工业占较大份额的重化工业向加工工业为主的重化工业发展的时期。

表3 部分年份工业产出结构变动情况(当年价)项 目19982001200220032004加工工业产出比重(A)35.339.038.539.240.341.3原料工业生产出比重(B)25.823.725.325.725.925.4A/B 1.37 1.65 1.52 1.53 1.56 1.62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表4 部分年份重工业中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的比得变化(%)年份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198019.9339.0241.05198517.1337.5645.31199519.1540.5040.35199817.9738.7343.30200117.3240.2242.46200215.6540.1044.25200314.5840.3245.10200413.4740.5445.99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注:1990年以前的为工业净产值结构;1995年以后为工业增加值结构。

二、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问题 1.中国工业结构实际高度化水平偏低近年来,中国工业结构高度化水平逐年攀升,无论从工业内部产出结构,还是工业品出口结构看,工业结构高度化水平都大大高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与中等收入水平发展中国家相当。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实际工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明显偏低。

首先从上下游产业间的比例来看,中国高加工度产业发展不足。

从轻纺工业中服装与纺织工业的增加值比例来看,中国2004年仅为0.45,大大低于美、日、英、法、德5个发达国家1992年的平均水平(0.64)。

另外,从行业内部加工深度来看,大部分行业加工深度低,导致工业增加值率不高。

2004年,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为28.78%,比美、日、德、韩等4国相比分别低19;06、13.15、15.96和14.28个百分点,仅比马来西亚高出4.33个百分点。

2.工业生产技术结构低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差,资源利用率低在我国工业中,基本上是以原材料工业和一般加工业为重心,高加工工业较少,具有世界高新技的新兴部门不多,传统工业部门尚未以新技术进行根本改造,以致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技术落后,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低,各级的深加工度不高。

据对我国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16个行业调查,多数大中型企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

同时,由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水平的提高,致使我国主要行业技术水平与世界进水平相差10年以上,一些产业的主体设备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主要工业设备国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

我国工业生产经营粗放化,大量企业依靠高投入促产出,投入多而产出少,造成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下。

据有关资料,我国能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比发达国家高4倍多,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发达国家10倍以上。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5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20%。

其根本原因就是技术水平低下导致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1]:2423.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条件。

尽管最近几年以来,中国产业组织呈现集中化和专门化的倾向。

但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状况没有根本转变,在一些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行业,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多数企业没有达到合理的经济规模,在生产、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等方面都无法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

产业集中度是衡量产业组织规模和经济效率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的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处于较低的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在38个工业行业中,2000年的前4位集中度超过40%的行业只有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为58.9%),前4位集中度在20%~30%(前8位集中度在30%~40%)之间的行业有煤气生产和供应业、烟草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4个行业,前4位集中度在15%~20%(前8位集中度在20%~30%)之间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业业等4个行业,其余29个行业的前4位集中度均低于15%。

[2]:157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还表现为企业盲目追求自成体系,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合作,专业化协作程度低,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产业布局以地域化、小批量、分散化和全能化生产格局为主,我国很多企业经营的范围主要集中在特定区域,处于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描述的“地方性工业”形态。

以机械行业为例,在我国12万个机械企业中,有80%属于“全能型”企业,企业自制铸件和锻件分别占80%和90%以上,而同类企业美国自制铸件只占40%左右[1]:242,日本在15%左右。

这大大降低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低水平的过度竞争,造成交易费用的增加,阻碍了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