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小学生自理习惯养成阶段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生自理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生自理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生自理能力培养论文概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重要时期,对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努力,从而使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面对生活,健康茁壮的成长。

自立自强,积极进取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然而这些孩子在家人的溺爱下普遍存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一二年级学生打扫校园卫生,基本上是家人到校帮忙;有些学生到了五六年级仍不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父母出差在外,他们只能吃快餐叫外卖;学习上存在惰性,不能主动地、自觉地学习,甚至把学习当作负担,遇到困难不是绕道而行,就是埋怨。

更有甚者,个别毕业班同学因无法完成月考和总复习而离家出走。

这些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没有经历过风霜的洗礼,意志薄弱,难以接受生活的挑战,如何培养其自强能力呢?我们应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抓住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去着手培养,效果良好。

如,教学《要有毅力》一课时,可向学生讲述:小迪,一个高位截瘫、连学校门槛都没踏过的人,靠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无数困难和挫折,自觉成才,取得了许多健康人都难以取得的成绩。

她还学习医术,为群众治病解除痛苦。

她的意志是多么坚强呀!然而,我们个别同学患了轻感冒就请假,刮风下雨就旷课,考试成绩不理想就闹情绪,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缩,和小迪相比,这些同学做得对不对?以后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交流,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抗压能力。

一、巧妙运用“伙伴合作教育”促进学生自理能力的形成从班里找出能力较强的学生或某方面自理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表扬、宣传,让他们给同学们树立榜样,感染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并把这些孩子选为班干部,让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然后在班里实行干部岗位责任制和轮流值周的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

组长每天收发作业本,管好自己组的纪律,抓好每天的卫生工作。

班长每天负责收发全班的作业本,管好全班纪律、卫生等。

(小学教师论文)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培养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教师论文)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培养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培养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实质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

农村寄宿制学校缓解了农村学校布局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后顾之忧。

我校正在开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卫生习惯、品德行为和学习习惯三个方面,部分学生品德行为、学习、卫生习惯较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一、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1、调查中发现有31.8%的学生和别人交流中还没形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尤其是课后和校外;有13.7%的学生还没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与当前预防春季传染病要求相差甚远。

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由于生家庭环境多处于边远贫困的地区,有的刚解决温饱、有的还在贫困线以下,部分家长对学生卫生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要求意识浅薄;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较差。

对此我们要加大宣传、监督力度。

2.调查中发现有31.3%的学生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谦让,甚至动手打架,28.9%的学生对有困难同学不能主动帮助。

问题的原因在于受不良影视、不良家庭教育影响,加上家长外出务工,孩子周末和假期自己在家学习或做家务,孩子缺乏人际交往,唯我独尊,脆弱娇气,同学之间缺少热情。

还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孩子闯祸多用钱解决问题,树人树德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紧密配合,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学生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及农村经济条件有关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仅占61.9%,有课后自学习惯的学生仅占62.5%,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意识薄弱。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论文3篇-养成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论文3篇-养成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论文3篇-养成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1.从小做起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哪怕是一点点小事都需要我们老师循循善地进行教导。

这里所说的“小”,是说从小就要进行培养,更要从小事做起。

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模仿能力强。

因此,教师在言行上要起到模范的作用,说话时候的表情、手势、语调等等教师都要进行研究,要防止那些粗俗的、不文明的语言出现,特别是和学生的家长交流的时候,更要显示出教师的文明素质。

要经常让学生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用语。

桌椅的摆放、面容的清洁、衣服的穿戴等一些生活的小事都要求学生认真做好,使他们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创设良好环境环境对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样重要。

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在好的环境中得以培养,环境成为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要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

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多开展一些活动,通过生活自理竞赛,遵守作息时间之星,勤俭节约小赢家,文明礼貌比赛,锻炼活动评比等有益的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3.与家长配合家庭的教育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时间是对分的,家庭的生活学习对学生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配合更是不可或缺的,养成教育更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协作,希望得到家长们的热情支持和帮助,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和家长们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情况,都有那些缺点和不足,这样就会反馈到老师这里,当然在学校出现的有关问题也要告诉家中,让他们协助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携手共进,真正使学生的良好习惯得到培养。

第二篇一、坚守一份内容养成教育是德育的一个范畴,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并且会因为时间、地点和行业的不同提出不同规范,如古时的《三字经》《弟子规》,现在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等。

学校为把“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构建,提出了“容止格言”和“三好三做起”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1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小学品德课总目标也提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行为与习惯,有明确的目标,小学生要“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对学生进行长期而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一个人的习惯对他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所说:“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可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何等重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有12个教学班,学生550余人。

大多学生父母为了生活在外打工,孩子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有的甚至托付给亲戚监管。

隔代抚养或者亲戚监管不利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长期以来,我校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很差。

比如不懂文明礼仪,说脏话;经常说谎话;学习习惯差,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书写潦草;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畏难情绪较严重等。

作为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生。

根据以上校情,我们重点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四个方面进行习惯培养。

1、严格规章制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为了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仪等方面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随着乡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寄宿制小学中,部分学生缺乏独立生活和自理能力,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育质量。

如何培养寄宿制小学学生的自理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建立健全的生活制度和管理体系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基础。

寄宿制小学应制定严格的生活规章制度,包括学生起床、洗漱、饮食、睡眠、个人卫生等方面的规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各项活动,并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生活的管理,如成立寝室管理员和班级管理员,督促学生按规定完成各项生活任务,并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自我管理培训活动,如学生管理小组、青年志愿者团队等,培养学生组织、协调、领导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附近的农田、市场等地,让学生学会购物、烹饪等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生活技能培训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这些培训课程可以包括家政、手工、农业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学习家政知识、制作手工艺品、种植蔬菜等,培养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

学校可以邀请社区的专业人士来给学生讲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与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情况,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方法。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培训班,向家长讲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并倡导家庭营造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

培养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自理能力需要学校的全面配合和家庭的支持。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生活制度和管理体系、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开展生活技能培训课程以及加强家校合作,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助力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随着农村小学生教育的不断发展,住宿生已经成为了农村小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住宿生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孩子们的实际生活问题,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在农村小学生住宿生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自理能力要从小事做起。

在农村小学生住宿生教育中,学校和家长都要重视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并要求孩子们在小组内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事务,比如清洁卫生、做饭、洗衣等。

家长也应该在家庭中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们帮忙打扫房间、整理书包、做饭等。

通过这样的小事细节的培养,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养成独立自理的好习惯。

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农村小学生住宿生教育的环境对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努力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住宿生活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会独立生活。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比如户外拓展、团队合作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培养自理的能力。

同样,家庭也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给予他们必要的自我管理和独立思考的空间。

要注意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培养自理能力需要让孩子们懂得自己的强项和短处,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理解自己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在学校,老师可以通过班会、心理辅导等形式,引导孩子们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在家庭,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去引导孩子,让他们认识自己,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

培养自理能力最终要通过实践来达到,期间需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开设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学习烹饪、手工制作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生活。

家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们实践的机会,比如让孩子们自己洗衣、烧饭、打扫卫生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自理的乐趣和成就感。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选择在城市接受教育。

对于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农村孩子来说,他们并不具备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条件。

寄宿制小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途径。

在寄宿制小学,孩子们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这对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在寄宿制小学,学生们需要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

可以开展一些关于时间管理、自我激励、目标制定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农作物种植、家务劳动等,让学生们亲身参与,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实用技能课程,如烹饪、维修等,帮助学生们掌握生活技能。

三、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寄宿制小学学生需要长时间独立生活,因此需要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

学校和家庭可以在饮食、卫生、衣着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们逐渐学会独立生活。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独立生活训练营、户外拓展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独立生活的技能和方法。

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寄宿制小学,学生们需要与同学们一起生活学习。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合作活动,如团体户外运动、团队建设等,帮助学生们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学校也可以通过课堂合作学习、共同生活等方式,提升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们在寄宿制小学生活中可能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导学生如何应对挫折和困难,让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学校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留守儿童自理能力论文

留守儿童自理能力论文

留守儿童自理能力论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长期外出工作而无法陪伴的儿童。

这一群体面临独自生活、学习和成长的挑战,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和其对他们的成长影响。

一、了解留守儿童现状在探讨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现状。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中国有数百万的留守儿童,他们面对着家庭缺失、情感孤独和生活自理问题。

其心理、学习、社交等方面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二、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重要性1. 发展独立自信:通过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他们能够逐渐变得独立自信,不再依赖他人,能够独立面对生活的各种困境。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锻炼留守儿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促进社会适应:自理能力的培养使留守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他们与社会更好地融合。

三、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方法1. 督促指导:家长、老师以及社区的相关人员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持续的、正确的指导和督促。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他们需要有人给予正确的解答和指导,使他们逐渐熟悉并掌握自理能力。

2. 实践锻炼: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需要从实践中来。

比如在生活中,可以让留守儿童参与日常家务,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这样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3. 提供资源支持:社会各界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例如,可以在学校、社区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他们提供辅导、娱乐和心理支持等。

四、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成效留守儿童通过自理能力的培养,能够在心理、学习、社交等多个维度得到全面的发展。

1. 心理健康:自理能力的培养能够降低留守儿童的焦虑和孤独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地区,许多孩子由于学校距离家庭较远,需要住校上学,这就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事务。

培养农村小学生住宿生的自理能力需要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

孩子们需要学会独立洗漱、穿脱衣服、洗衣服,还要学会整理个人物品和卫生等。

学校可以通过生活技能培训课程来教授孩子们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并通过实践让他们真正掌握并应用。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区服务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学会独立处理自己的生活问题,提高自理能力。

培养农村小学生住宿生的自理能力还需要注重情感和心理的培养。

住校生活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新的环境和体验,可能会感到寂寞、孤独等不适应心理。

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和情感疏导,关心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适应住校生活。

还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们面对困难,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适应能力。

培养农村小学生住宿生的自理能力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学会独立完成一些生活事务。

学校也要加大与家长的沟通力度,与家长共同探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共同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加一些讲座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育儿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支持孩子们的成长。

培养农村小学生住宿生的自理能力还需要关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教师要起到榜样和引路人的作用,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来激励和引导孩子们。

教师要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生活,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心。

培养农村小学生住宿生的自理能力是一项重要而繁琐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教师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孩子们才能够在住校生活中独立自主,逐渐成长为有责任感和自理能力的人。

我们也要认识到,培养自理能力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支持,慢慢培养,不要期望一蹴而就。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住宿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与在家中生活不同,住宿生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许多农村小学生缺乏自理能力,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来培养。

本文就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孩子们自理能力的基础。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完成一些事情。

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农村小学生住宿生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可以指导孩子们自己整理书包、洗衣服、收拾房间,让他们懂得自己的生活需要自己去负责。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除了独立性之外,孩子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

这些生活技能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住宿生活中自己照顾自己,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在学校和家庭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生活技能,比如组织孩子们一起做饭、打扫卫生等,让他们亲身去体验生活的点滴,从而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们才能够明白独立和自理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通过讲述一些成长故事,向孩子们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懂得独立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对自己和家人的尊重,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自理能力。

四、教育的角色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作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庭,需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条件,如放学后的自习时间,生活自理指导等。

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让他们养成自理的好习惯。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就读于农村寄宿制小学。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需要学会独立生活和自理能力,这不仅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他们适应寄宿制学校生活的基本要求。

如何有效地培养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的孩子独自在外生活,有的孩子可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生活中几乎没有自理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法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水平、家庭背景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

二、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首先要从生活习惯入手。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体育锻炼活动,培养孩子的运动意识和体魄,促进身体健康。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健身操和瑜伽等课程,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饮食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日常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组织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如校园环境整治、农作物栽培、小型手工制作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耐心和细致性,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打下基础。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任务,锻炼其自理能力。

四、实施生活技能培训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生活技能课程,教导学生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独立处理一些生活琐事,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五、加强教师指导和家庭配合学校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加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实行了住宿制度,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住宿生活不仅是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自理能力的培养场所。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成为了学校和家长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进行浅谈。

家庭环境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自理能力的最早培养场所。

在农村,由于家庭成员多数都从事农业劳动,孩子们往往要自己完成一些家务活,比如洗菜、扫地、洗衣服等。

这些简单的家务活,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却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逐渐学会了生活自理,也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教育也是农村小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在学校的住宿生活中,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和课外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比如农村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农业劳动,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种植、收割等农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简单的修理活动,如学习修理自行车、破损家具等,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生活技能课程,教导学生如何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生活自理,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学校和家长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和学生座谈会,向家长普及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家长在家中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理机会,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琐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一些自理能力培养活动,比如家长参与农业劳动、生活技能课程等,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形成一种浓厚的家校合作氛围。

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也是农村小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保障。

学校可以积极争取和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理能力培训机会。

比如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一些生活技能培训课程,邀请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实践指导等。

浅析小学寄宿制下学生自主生活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寄宿制下学生自主生活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寄宿制下学生自主生活能力的培养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入寄宿制学校,让他们在学校内独立自主地生活和学习。

寄宿制学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能力的环境,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提高自立能力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从家长的角度来分析小学寄宿制下学生自主生活能力的培养。

首先,寄宿制学校可以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日常生活。

在家庭中,父母通常会负责孩子的起床、洗漱、饮食等日常生活琐事,而在寄宿制学校,孩子们需要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在早晨,他们需要按时起床,穿戴整齐,精力充沛地上课;在晚上,他们需要按时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

这样的生活安排,能够让孩子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提高自律能力。

另外,在寄宿制学校,孩子们还需要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比如收拾自己的房间、打理卫生等,这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整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其次,寄宿制学校能够锻炼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学校中,孩子们需要与来自不同地方和不同家庭的同学相处,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们。

他们需要与同学们一起生活、学习和玩耍,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寄宿制学校还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校外教学、郊游等,让孩子们要主动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再次,寄宿制学校可以让孩子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

在家庭中,孩子们常常会依赖父母的帮助和决策,但在学校中,他们需要独自面对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办法。

例如,当他们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需要自己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

这种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经历,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寄宿制学校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在学校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如班级纪律、班委工作等,这需要他们主动承担和完成。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且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

农村小学生住宿生的自理能力培养除了需要学校的引导和家长的激励外,还需要借助社会资源的支持。

本文将从住宿生的饮食、卫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对于住宿生的饮食能力培养来说,学校应该提供健康、均衡的饮食,给予适当的膳食指导。

饮食指导不仅包括吃什么,还包括如何正确使用餐具、如何合理搭配食物等。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饮食课程、组织饮食知识的讲座或讲习班等方式,提高住宿生的饮食意识和饮食技能。

家长也需要给予适当的烹饪指导,教会孩子简单的烹饪技巧,培养孩子的独立做饭能力。

卫生能力是住宿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在学校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卫生知识讲座、组织卫生清洁活动等方式,提高住宿生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

学校还可以为住宿生提供必要的卫生用品,如牙刷、毛巾、洗漱用品等,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家长需要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检查孩子的衣物是否清洁、是否按时洗澡等。

学习能力是住宿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住宿生在学校要独立完成作业、准备课程材料等,这就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习方法的培训、组织学习活动等方式,提高住宿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

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是住宿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生活习惯包括起床、洗漱、整理床铺、整理自己的物品等。

学校可以通过规定学生的起床时间、组织生活习惯培养活动等方式,帮助住宿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监督,教会孩子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家庭都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市读书。

但由于家庭条件和交通限制,许多孩子仍旧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学习。

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们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以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寄宿制小学的生活。

首先,建立生活规章制度。

在寄宿制学校,学生们都需要遵守一定的生活规章制度,以确保他们的生活安全和卫生。

学校应该建立清晰明确的规章制度,并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必要时进行惩罚。

这些规章制度应当包括:规定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学习时间;规定食品卫生和食堂管理,保障他们的饮食健康;规定学生安全管理和防止打架等问题的处理机制。

这些规章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生活与学习平稳进行。

其次,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身处陌生环境,在学校中遇到安全问题时需要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宣传教育、情景模拟演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帮助他们在遇到困难、危险时能够迅速地做出正确的自救或报警行为。

此外,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校可以设立自理生活护理小组,开展日常生活护理培训,包括洗澡、洗衣、整理房间、维护公共卫生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校园环境美化、餐厅清扫、学校维护等工作,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最后,加强心理关怀及辅导。

由于寄宿制小学生长期离开家庭,容易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学校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在孩子们面临种种困惑和压力时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情绪,塑造健康的心态,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总之,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和管理工作,以提高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帮助。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随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作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寄宿制小学学生通常需要长时间离开家庭,学习和生活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

而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时,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

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计划。

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通常是在学校度过比较长的时间,学校的教育环境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农村寄宿制小学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内外都能感受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在校园建设上要注意提高学校的设施条件,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和生活的条件。

倡导勤俭节约、互助友爱的校风,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四、进行生活技能教育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在学校生活需要学会各种生活技能,比如饮食卫生、安全常识、衣物护理等。

因此学校要在生活技能教育上进行有计划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独立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生活技能,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注重个性化培养农村寄宿制小学是一个大家庭,学生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相互关爱和尊重。

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时,学校要注重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的培养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顺利度过学校生活的各种难关。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在寄宿制小学接受教育。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需要独立生活,培养自理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教师的引导与激励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教师是孩子们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他们在学生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开展一些生活技能的培训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洗衣、整理床铺、收拾书包等基本生活技能。

教师也要在学生在各种生活问题上给予适当的激励,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尝试、勇敢地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二、生活技能的培训除了在课余时间进行生活技能培训以外,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必修课程,专门教授学生生活技能。

这些包括饮食健康、个人卫生、宿舍整理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对于未来的自主生活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校也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宿舍要定期进行卫生清洁,餐厅要标准化管理,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学会自我管理。

四、学生自治组织的建立学校可以建立学生自治组织,由学生自己管理和维护学院的生活秩序。

通过组建学生自治委员会、班级委员会等机构,让学生们在管理学校生活中有所参与和主动,提高他们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感。

五、家校合作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对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途径,向家长传授一些简单实用的生活技能,让家长们在家庭中积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

除了学校的努力外,孩子的家庭和社会也需要参与进来。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们,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生住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学校距离学生家庭较远的问题,因此许多农村小学生被安排住在学校宿舍。

这使得他们既远离了家庭的关爱和照顾,又需要独自面对各种日常生活的问题。

培养农村小学生住宿生的自理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培养农村小学生住宿生的自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独立的人格。

住宿生活使得孩子们不再依赖家人的照顾,他们需要自己打理自己的衣食住行,独立决策和解决问题。

在自理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样的经历有助于他们树立自信和独立的人格,为将来面对困难和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农村小学生住宿生的自理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个具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可以更好地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他们懂得如何清洁自己的住宿环境,如何做饭和照料自己的衣物。

这些都是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能够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

通过锻炼自己的体力和意志力,他们也能够更好地适应住宿生活的紧张和压力。

培养农村小学生住宿生的自理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住宿的环境里,孩子们需要独自完成家庭作业和学习任务。

他们需要学会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性。

这样的经历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涯都是非常有益的。

当他们步入中学和大学之后,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住宿生的自理能力,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教授孩子们基本的自理技能,如衣物清洗、煮饭、打扫卫生等。

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合作,加强对住宿生活的指导和关注,帮助孩子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实践中,培养农村小学生住宿生的自理能力需要时间和耐心。

每个孩子的进步和成长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对孩子们的努力和付出进行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浅析小学寄宿制下学生自主生活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寄宿制下学生自主生活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寄宿制下学生自主生活能力的培养【摘要】寄宿制教育在小学生自主生活能力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寄宿制,学生能够独立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协作与沟通能力,增强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培养情感管理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更加自信和自立,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寄宿制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寄宿制下,学生在与同学相处、生活学习中不断锻炼,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具备更强的自主能力和综合素质。

结合寄宿制的教育意义和学生自主生活能力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寄宿制在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1. 引言1.1 寄宿制教育的意义寄宿制教育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了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寄宿制教育,学生在离开家庭的情况下,能够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寄宿制教育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集体生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

在寄宿制下,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合作来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寄宿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更加自信和坚强。

寄宿制教育也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寄宿制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和自主能力的人才。

1.2 自主生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自主生活能力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主独立地处理各种问题和挑战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自主生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这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发展。

自主生活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寄宿制下,学生需要独立处理各种日常生活问题,比如起床、洗漱、吃饭等,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独立性。

自主生活能力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宿制小学生自理习惯养成阶段论文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学生成才需要健康的体魄,养成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是前提。

然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时常发现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水平、职业特点、教子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家养成的行为习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小学生到学校寄宿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系鞋带、清理房间、洗餐具、洗澡、洗袜子等小物件,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要合理安排好自己一周的零花钱,还要适应学校的膳食。

刚接受寄宿制班级的班主任工作那阵,我发现,他们的生活卫生习惯存在很多问题:如不会洗脸洗澡的孩子不少,不爱刷牙的孩子很多,乱丢果皮纸屑,随地吐痰,好吃零食、随手扔包装纸,在墙上、桌椅上乱涂乱画,读书、作业时不注意用眼卫生,环保意识淡薄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训练,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有所好转。

也有学生的卫生习惯还停留在学校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中,特别是一些男生,一旦放松监管就会呈现出不良的卫生习惯。

我意识到,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往往需要花较大的精力,反复坚持,才能成功。

只有加强家校联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才有保证逐步养成。

因此,在这四年的寄宿制班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紧紧围绕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家长携手,共同育人。

一、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1、每周一信,家校联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期获得更佳的效果。

特别是学生刚入学的那一学期,我们坚持每周给家长发一封信,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希望家长能跟上来,特别是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更是特别要求。

如:我在2011年11月16日给家长的信中写道: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星期天回家请丝毫不要懈怠.有一个值得家长重视的问题是:每个星期一孩子们显得特别野,不能静下来搞学习上的事,上课有一些孩子精神不集中,下午打瞌睡的也特别多。

老师分明感觉到有一部分家长不能较好地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上几封信都说过,星期天不能让孩子太疯玩,晚上让孩子早睡,让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很多家长体会到了我们的苦心,跟着一道严格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培训家长,共同提高。

每学期都要定期召开多种形式的家长会,每一次家长会,我们都高度重视,认真准备。

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按学生生活习惯的差异分类开家长会,并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探讨。

指导家长如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好榜样;请一些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孩子的家长来给其他家长传经验……这些
既提高家长的素质,也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及时沟通,重点督促。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只有真正做到教育上的一致性,才能发挥对孩子的最大教育。

而前提是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

如果学生在学校有问题,我们会给家长打电话,交流沟通,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我班有一个女生,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生活卫生习惯特别差,入学后,既不喜欢洗脸、刷牙,头发时常也是乱蓬蓬的,课桌里的书籍、本子一团糟,衣服穿不到一天,准会脏脏的……为了改变这个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我找来她临时监管的姨妈,请她帮助督促这孩子周末回家后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通过几年的共同努力,这个孩子已经逐步爱卫生了,也能把书包整理得比较整齐了。

二、寓教于乐,学习养成
我校充分利用晨会、读报课、班队活动等阵地开展以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宣讲、督促活动。

1、活动育人。

班队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我班每学期至少五次开展以培养学生生活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如:如何保护眼睛;如何洗袜子等小物件;如何形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一天的时间;如何提高晚上睡觉的质量……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生活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生活习惯好了,也更爱卫生了。

文明寝室评比活动对于寄宿的孩子来说,寝室就像是他们的第二
个家,如何让家更舒适,更温暖,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寝室卫生好了,走进去让人感觉舒服了,学生也能睡个好觉了。

在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我特别重视充分发挥生活老师的指导督促作用,配合生活老师教会学生一些日常的生活卫生技能,并和生活老师一道检查督促,持之以恒,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组织每个寝室的室长和生活老师一道进行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在评比中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竞赛我班每天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分别从教室卫生、公共区域卫生、自我形象、文明、桌椅餐柜五方面入手。

由值周班长和生活委员记好检查表,写清扣分情况,一周评出生活卫生标兵并在星期五向全班学生汇报。

日常行为规范竞赛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2、环境育人。

良好的班集体犹如一个大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

因此,我十分重视教室的布置,有队角、好人好事栏、行为规范栏、图书栏等等。

充分利用教室的四周,教育学生,随时随地让学生注意自己的习惯。

我还和生活老师一起,美化寝室环境,在墙壁的四周贴上文明标语,如:被辱整齐、讲文明、讲礼貌、团结同学、按时就寝……这样有利于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

3、责任育人。

建立班级监督岗为了强化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我班成立了值周监督岗,负责教室、公共区域的卫生监督。

对全
班学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况进行监督。

通过记录和星级学生评比挂钩。

这样促进了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

开展个人卫生检查每星期都定时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

由值周卫生委员对每个学生逐个检查:是否经常洗头、洗澡;衣着是否整洁;指甲是否勤剪等方面来督促学生自己动手,整洁一身。

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循序渐进,形成训练。

从学生的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如一年级刚入学第一个月,教师着重教给他们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第二个月着重教会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

在低年级时逐步培养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乱扔果皮纸屑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现在到了中年级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做到勤换衣服、勤洗澡洗头,自己洗袜子等小物件,能够整理自己的床铺,清扫教室以及公共区域的卫生并注意保持。

2、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

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
学习用品要整齐摆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

课间行为的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扔垃圾。

个人卫生的训练:要保持指甲、手、脸、衣服要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3、个别指导,全面训练。

培养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班集体的卫生习惯状况是通过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

我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

同时,让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学生成为骨干,作为榜样带动卫生差的学生,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4.齐抓共管,成效显著
经过两年的养成教育实践,我校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已经有80%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卫生习惯不理想的学生明显少了。

许多学生从以前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成长为今天的自理能手,明确了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对习惯培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刚住校的那段时间,我什么都不会,晚上睡觉不洗脸、不洗脚,有时连衣服也不脱。

早上起来系鞋带也要花上好几分钟。

现在,在班主任和生活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很多。

我能自己穿衣,叠被、系鞋带、洗碗、洗袜子、红领巾。

在家里也变得勤劳了,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爱劳动!我真高兴啊!……”
家长普遍反映:“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他们的启发
很大,感触更深的是学生的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生活老师也时常说:“学生习惯好了,我们工作轻松多了。

”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也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教给孩子终生受用的东西。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小学生是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时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发展中的孩子可塑性大,及时施教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将继续要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渗透到一日的学习、生活活动中,充分发挥家长的育人功能,持之以恒,促进寄宿制学生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更好地养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