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
中学教资考试大纲
中学教资考试大纲中学教资考试是中国教育系统中的一项重要考试,旨在选拔合格的中学教师。
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和科学性,教育部制定了中学教资考试大纲,对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对中学教资考试大纲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考试科目及内容中学教资考试一般包括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两个科目。
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则根据考生所报考学科的要求,考察考生对该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的内容则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考生需要掌握所报考学科的相关知识,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学科的研究方法等。
此外,考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要求中学教资考试的形式一般为笔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选择题是考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填空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填写相应的内容,简答题要求考生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论述题要求考生对所给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
考试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并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考生需要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此外,考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三、备考建议为了更好地备考中学教资考试,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1. 认真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法律法规。
可以通过阅读教育学的经典著作、参加教育学的相关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学水平。
202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如下:一、考试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 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 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 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 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 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1.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 中学课程3. 中学教学4. 中学生学习心理5. 中学生发展心理6. 中学生心理辅导7. 中学德育8.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考试时间:120分钟。
3. 试卷分数:满分150分。
4. 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
四、考试内容举例(请注意,此处仅为举例,并非实际考题)1. 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是()。
A. 学习动机B. 学习策略C. 技能形成D. 知识获取2. 简答题: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3. 辨析题:有人认为,知识是客观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而技能则是符合操作程序的有效方法,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请分析这种说法的错误之处。
4. 论述题:论述德育过程中如何遵循“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5. 材料分析题:根据以下案例,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五、考试样卷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最近遇到了一些问题。
他在学习上感到很吃力,特别是数学和英语两门科目。
他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做作业,但成绩仍然不理想。
小明感到很沮丧,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大纲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概述
1.教育教学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相关理论知识,
考查考生对教育本质、学生心理特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理解。
2.学科基础知识:对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内容要求有充分掌握,考查考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教学设计能力。
3.教育实践能力:考查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4.专业素养:考查考生的职业操守、师德师风,以及教育教学领域
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的了解程度。
二、考试形式
1.笔试:考查考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学科基础知识,包含选择
题和简答题。
2.口试:主要考查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包括教学设计
方案的展示和答辩、教育案例分析等。
三、备考建议
1.扎实基础:要牢固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2.多练习:多做笔试模拟题,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多进行口试模拟演练,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注重实践:注重实际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管理能力,积累教学案例和经验。
4.关注热点:及时了解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通过对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大纲的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备考,提高通过考试的概率,从而顺利取得中学教师资格证书,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祝所有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理论:第六章教学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
第六章教学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要求]1.识记教学、智力、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班级授课制、课的类型和结构等概念。
2.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基本环节的内容。
3.能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原则解释说明有关教学实践的具体问题。
(一)教学概述l.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教学的作用与地位(1)教学的作用: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教学的地位:①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②以教学为主,要求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③以教学为主,并非教学惟一。
4.教学的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课程与教材1.课程的意义课程是计划化的学习经验,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科以及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课程涉及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2.课程内容(1)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2)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3)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3.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课程计划①课程计划的概念: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②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③制定课程计划的原则:教学为主,全面安排;互相衔接,相对完整;突出重点,注意联系;统一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完全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完整版)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中世纪大学:指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好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单项选择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2.“七艺”指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树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
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极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5.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6.高等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7.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8.〔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9.〔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10.在现代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间联系密切,〔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
11.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4%的投入,33%的经济增长奉献。
12〔.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13.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智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
14.〔发展科学智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
15.威斯康星大〔校长范海思〕是一所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服务社会16.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18世纪〕。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19世纪初德国大学〕。
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19世纪末美国大学〕。
二、多项选择1.高等教育出现了多样化,如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
2.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培养专门人才、科研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3.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4.直接为社会服务包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
三、判断1.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2.阿什比提出,人类教育史上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次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是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电子电脑等。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本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知识与能力、教育情境与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教育理论知识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2、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生需要掌握所教授科目的基础知识、学科发展动态、学科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并具备教学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能力。
3、教育情境与问题解决考生需要具备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管理班级事务、处理学生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并能运用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经验等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三、考试题型及分值本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总分为100分。
各题型分值根据题目数量和难度确定。
四、考试时间及形式本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
考生需要自备黑色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等文具。
五、考试标准与合格线本考试合格线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实际情况确定。
考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并可以申请相应的教师职业资格。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德育、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1、教育学基础知识考生需要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
2、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考生需要了解心理学的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等,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心理、社会心理以及个别差异等方面的知识。
3、德育与班主任工作考生需要了解德育的概念、原则、方法等内容,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工作方法、班级管理等知识,能够进行有效的德育和班主任工作。
4、教育教学评价考生需要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内容,掌握教学评价的标准、程序、实施方法等知识,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要点提纲
第1章 高等教育概述第一节 教育及其规律一 什么是教育(1)二 教育的基本规律(2)(一)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二)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三)教育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高等教育及其职能一、高等教育的界定(3)二、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4)(一)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二) 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三) 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四)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三、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11)四、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13)(一) 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二)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三) 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的职能的延伸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一、古代高等教育(14)二、欧洲中世纪的高等教育(15)三、近现代高等教育(16)第四节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理论体系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7)(一) 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 (二) 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三) 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基本规律二、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18) {是一门教育科学}三、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9)84年 潘懋元 《高等教育学》出版 标志学科体系的确立第2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第一节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一、教育方针(20)(一)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教育的培养目标 实施的途径(二) 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95年《教育法》法律形式规定教育方针(22)二、教育目的(22)(一) 教育的目的(二) 教育目的的性质 {主观性 客观性}第二节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一、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制订要求(24)二、高等学校的层次、科类、专业培养目标(25)(一) 分层次培养目标两个基本层次: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二) 科类、专业培养目标三、制定专业目标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28)(一) 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二) 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三个阶段:精英、大众(15%-50%)、普及;我国大众 (三)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四个方面:知识、思维、方法、精神。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教育学考试大纲一三七九章重点一、总论一二三章,研究宏观规律,高等教育目的,每章都是重点二、分论四五六七八章三、课程与教学论九十十一章重点四、教育论十二十三十四章分别研究一个方向单选5*1 多选2*2 简答2*6 论述1*15 判断5*1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识记: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一、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了解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是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
3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又开始有了新变化,1)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美国形成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2)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等非正规大学。
这时,高等教育的概念已经不能用中世纪大学教育的概念来指称了,于是,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也由英才教育尖子教育变成大众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
二、不同国家对高等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1995年,胡建华等出版了《高等教育学新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点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重点简答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基本表现:①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包括颁布法令、任免高等教育机构的领导人等,从组织上为控制高等教育提供保证;②运用经济力量,来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③运用思想意识的力量来影响和控制高等教育,左右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2024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2024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大纲
2024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考试说明:这部分提供了考试的总体介绍,包括考试的性质、目的、内容、时间、方式等。
2. 考试内容与要求:这部分详细列出了考试的具体内容,包括各个科目的知识点和考试要求。
同时,还明确了考试的难度和深度,以便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3. 试卷结构:这部分描述了试卷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各个题型所占的分值和比例,以及考试的总体时间分配。
4. 题型示例:这部分提供了大量的考试题目示例,以便考生更好地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具体来说,2024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大纲包括以下几个科目:
1. 综合素质: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2.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根据考生所报科目不同,考察的内容也不同。
主要考察考生对所报科目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总之,2024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大纲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考生应该认真研读,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备考。
同时,也要注意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提高考试通过率。
教师资格证笔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笔试大纲教师资格证笔试大纲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它包括了考试的内容、题型、分值分布等重要信息。
以下是一份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大纲,供您参考:一、考试目标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综合素质主要考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基本能力。
三、笔试的题型和分值分布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题型主要有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
其中,单选题和简答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则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各部分的分值分布如下:(一)单选题(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18分,共36分)(四)写作题(共1题,每题40分,共40分)四、考试形式与时间安排教师资格证笔试采用闭卷纸笔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其中,综合素质部分占40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部分占120分。
2024年教资考纲
2024年教资考纲一、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主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应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知识,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
二、学科知识与教学学科知识与教学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主要涉及考生所报考的学科知识以及学科教学方面的知识。
考生应掌握所报考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学科教学,并具备一定的学科教学能力。
三、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主要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要求。
考生应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社会责任,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意识。
四、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设计与实践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主要涉及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方面的知识。
考生应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并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五、学生发展与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主要涉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考生应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征,并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六、教育评价与反思教育评价与反思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主要涉及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教学反思的能力。
考生应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的评价工具和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考试内容和要求,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
以下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
1. 教育学基础知识
- 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
- 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 教育学发展的历史
-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学设计与评估
-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 教学评估的概念与目的
- 教学评估的方法与工具
- 教学反思与改进
3. 教育心理学
-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 -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 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4. 课程与教学
- 课程的概念与分类
- 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 课程标准与评估
- 教学方法与策略
-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 学生个性与发展
- 个性的概念与特点
- 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 学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 教师对学生个性的了解与引导 - 学生问题的识别与解决方法6. 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
-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与适用范围
- 教育法律法规的遵守原则
- 教育管理制度与规定
- 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学校管理规定
通过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详细学习和理解,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提高通过率,达到获取教师资格证书的目的。
希望广大考生认真对待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切实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为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是对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的评估。
考试大纲是考试的依据和指导,它规定了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帮助考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
本文将围绕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展开讨论,从考试的科目和考试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考试科目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一般包括以下科目:1.幼儿教育学:这是考试的核心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生需要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内容。
2.幼儿健康与安全:这一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幼儿健康和安全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考生需要了解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掌握幼儿安全教育的重点和方法,了解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3.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这一科目考察考生对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力。
考生需要了解幼儿教育活动的原则和步骤,掌握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和评估方法,具备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
4.幼儿教育管理与评估:这一科目考察考生对幼儿教育管理和评估的知识和能力。
考生需要了解幼儿园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掌握幼儿教育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具备幼儿教育管理和评估的实践能力。
二、考试内容根据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考生需要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特点,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具备针对幼儿特点的教育能力。
2.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考生需要了解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内容,掌握幼儿教育的各种方法和教学策略,具备设计和实施幼儿教育活动的能力。
3.幼儿教育的管理和评估:考生需要了解幼儿园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掌握幼儿教育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具备幼儿教育管理和评估的实践能力。
4.幼儿教育的安全和保健:考生需要了解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掌握幼儿安全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具备幼儿健康和安全管理的能力。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大纲》(中学)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3.近代教育(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20世纪以后的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第三步助产术6.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8.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第2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6.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①信息技术的智能化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③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8.学校文化的特性(1)是一种组织文化(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9.影响学生文化形成的因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10.学生文化的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11.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12.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13.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14.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也就是政治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演进和发展的过程第3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③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③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2)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3)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4)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第4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2.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三者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023年下半年教资笔试大纲
2023年下半年教资笔试大纲2023年下半年教资笔试大纲参考内容:一、教育与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的定义、特点与目标;教育的主要范畴与要素;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教育的历史发展等。
2.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与记忆的原理;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与动机;个体差异与教育;教育评价与测量等。
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1.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教师的角色与职责等。
2.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原则;评价工具与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学反馈与改进等。
3.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的种类与特点;教学资源的筛选与组织;多媒体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三、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1. 学生发展理论: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学生发展中的关键期与特殊阶段;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2. 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指导:个体差异的原因与表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与实践;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的关注和辅导等。
3. 学生问题与解决:常见学生问题的识别与应对;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策略;学生自我调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等。
四、教育法律与伦理1. 教师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与素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伦理问题与处理原则等。
2.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与适用;教育政策的目的与实施等。
五、教育研究方法与教育科学研究1. 教育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教育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解读等。
2. 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背景与需求;教育科学研究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与素养等。
以上就是2023年下半年教资笔试的大纲相关参考内容,考生可以参考这些知识点进行准备。
另外,还应结合教育实际,加强对教育工作的了解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竞争力。
祝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3年下教资考试大纲
2023年下教资考试大纲2023年下教资考试大纲涵盖了很多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1.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本质、目的、特点和基本原则等;-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个体教育、群体教育、自主教育等教育形式;-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个体发展的规律、儿童与青少年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教育需求等;- 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
2. 心理学知识点:- 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 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社会情感发展、道德发展、性别认同等;- 学习障碍与心理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等;- 心理咨询与辅导技巧:积极倾听、尊重差异、建立信任等。
3. 课程与教学知识点:- 教育教学原理: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教学法与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课程改革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综合素质教育等;- 教学设计与评估: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步骤、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教学资源利用与教学环境创设。
4. 教育法律知识点:- 教育法律基本概念:教育法律的定义、特征、作用等;- 教育法律的内容:教育权利与义务、教育机构的设立与管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等;- 教育法律的实施:教育法规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此外,考生还需要关注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如素质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公平与机会、学校文化建设等。
考生应该深入了解相关政策、数据等成果,掌握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以上是2023年下教资考试大纲的相关参考内容,考生可以根据大纲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加强对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理解与把握,为教育工作的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现代教育学》是教育理论体系中紧蜜结合现实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作为培养人的这种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艺术性等特点。
本课程是教师从业的一门必修基础公共课程。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明确办学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使教师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本课程以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精心筛选了课程内容。
其内容包括:教育基本规律;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学校教育制度;学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课外校外教育工作;学校管理工作;基础教育改革;教育科研;教育现代化等十三个方面。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自学或社会助学,使学员熟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中小学的办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和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研究、指导中小学教育工作和教育改革的能力,从而增强教育教学的目的性。
第二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为了使考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现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进而提出具体要求。
一、关于考试要求的说明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考纲在列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明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更有目的地自学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在考核要求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要求。
其中“应用”层次,还可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层次。
三个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各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其中“简单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是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自学教材教育学考试推荐使用的教材是:2001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晏清才主编。
本教材是专为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编写的教材。
不仅全面地论述了现有教育学教材中所载的教育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等内容,同时还较全面地反映了现阶段教育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三、自学方法指导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
自学应试者应首先系统地学习各篇章,识记基本概念和名词,深入理解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其次,要把握住各篇章的联系;再次,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深入学习重点章节。
教育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
自学者应能通过自学,将所学教育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自已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者的要求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考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认真钻研指定的教材,明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
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面内容和考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社会助学课时建议为24学时。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考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确定考试范围和考试要求,不得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
考核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15%,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5%,综合应用占20%。
3.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
试题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每份考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度和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4.本课程考试试卷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七种类型。
六、题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番号填在括号里)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
①婴幼期目②童年③少年④青年(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取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番号填在括号里)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产生学校的必备条件有:()。
①一定的经济基础②一定的政治基础③一定的法律基础④一定的文化基础(三)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1.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原则。
2.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期、()期、()期、成人期和老年期。
(四)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并填在括号里)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生产力的发展,体脑分工的出现,客观上成了产生学校的直接动因()。
(五)简答题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六)论述题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绪论Ⅰ、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的学习,着重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教育学与教育科学;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
Ⅱ、课程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者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但是,研究现象不是教育学的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教育本质。
(二)教育学的研究范围(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发展而逐渐发展的。
经历了三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我国也被认为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所著《论演说家的教育》。
2.教育学的形成阶段:教育学从哲学体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体系,标志着教育学的正式诞生。
教育学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写的《大教学论》。
3.科学教育学阶段:二、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2.有助于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3.有助于科学育人,提高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1.不能自圆其说,要夯实基础。
2.不能脱离现实性,要把握动态性。
3.不能脱离实践性,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Ⅲ、考核知识点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Ⅳ、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及代表人物。
2.领会: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阶段的主要教育思想。
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你对学习教育学的认识。
第一章教育基本规律Ⅰ、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章掌握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基本特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人生阶段与教育,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教育举措,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Ⅱ、课程内容第一节社会与教育一、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一)、原始社会与原始形态的教育1.教育的起源生物本能起源说心理模仿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来自前苏联的教育学著作。
持劳动起源说者看到了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一种行为,认为教育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
近些年我国的研究者对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2.原始形态教育的基本特征整体的原始性;形态的融合性;内容的同一性。
(二)古代社会与古代学校教育1.学校的出现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活动的形成期。
学校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
学校是奴隶社会里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的综合产物。
2.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阶级性、等级性;非生产性;专门化;内容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三)近代社会与近代学校教育1.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2.近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四)现代社会与现代学校教育1.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2.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应有的主要特点二、经济、政治、文化、人口与教育(一)经济与教育1.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包括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两个方面。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教育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教育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与市场经济联系直接而又紧密的那些学校上,其影响具体表现为:(1)所培养的人才最终必须进入人才市场,受商品经济的供求规律的制约;(2)学校自身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办学实体,有自身的经济利益;(3)市场观念冲击着原有办学模式,影响着师生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就业观。
(二)政治与教育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
2.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三)文化与教育(四)人口与教育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内涵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的属性与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性既为所能罗列的任何教育所共有,又使教育与非教育相区别,因此育人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