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5)4.一颗小豌豆
四年级语文《一颗小豌豆》教案
四年级语文《一颗小豌豆》教案篇一:《一颗小豌豆》教案一颗小豌豆一、教材分析:这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颗小豌豆在一座小楼采收的窗台裂缝里发芽、长叶、开花;房间里住着一位病得很厉害的小姑娘,小豌豆顽强的感染力,使小姑娘下定决心,战胜病魔,小豌豆从中得到了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姑娘能站起来的原因,体会小山楂美好的的心灵。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即将毕业,但从他们平时的讲授相处中,发现某些学生很自私,对别人的困难很冷漠。
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能十岁时从小豌豆助人为乐的剧情中受到教育,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别人。
四、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五、方法与过程:继续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信念: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赞赏小豌豆有理想,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理解小豌豆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豌豆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生:豌豆荚像翡翠,碧绿碧绿的。
生;豌豆荚弯弯的,像绿色的小船。
生:豌豆荚箱小豌豆的摇篮。
说明:出示学生们熟悉的豌豆,一下子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师导入语:你们的想象相当丰富,让我们来读读大作家是怎样描述的。
2、齐读课文第八小节。
体会普通的豌豆荚在作者牛牛笔下是那么富有情趣。
3、导读第二小节,出示课文3——8节。
4、学生自由读,说说豌豆们各自的打算,并用几个字归纳它们的期望。
5、引读第9、10节。
师:同学们,要是你来写其中的第二颗小豌豆,你会写哪一颗?说明:第一篇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来构思一篇童话。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海涅构思来学习大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童话,学生更感兴趣。
6、揭示课题《一颗小豌豆》过渡:这颗小苦瓜有没有实现至于自己的愿望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一颗小豌豆教案
一颗小豌豆教案教案标题:一颗小豌豆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故事《一颗小豌豆》,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2.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培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3.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故事《一颗小豌豆》的图书或故事卡片。
2. 大豆或其他种子。
3. 小盆或花盆。
4. 培养土或肥沃的土壤。
5. 水壶或喷雾器。
6. 黑板或白板。
教学活动:1. 导入(5分钟):- 引入故事《一颗小豌豆》,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这个故事。
- 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2. 故事阅读(10分钟):- 读故事《一颗小豌豆》,可以通过图书或故事卡片展示故事内容。
- 读完故事后,与学生一起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3. 探索植物生长(15分钟):- 向学生展示大豆或其他种子,并询问他们这些种子需要什么才能生长。
- 学生分组,每组给一颗大豆和小盆。
- 学生在小盆中放入培养土或肥沃的土壤,然后将大豆种在土壤中。
- 学生观察并记录每天的种子生长情况,包括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对种子生长的影响。
4. 分享观察结果(10分钟):- 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种子生长情况与小组成员分享。
-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并提问其他学生对观察结果的看法。
5.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回顾故事《一颗小豌豆》中的情节,与学生讨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展示他们种植的豌豆植物。
6. 结束(5分钟):-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 提醒学生继续观察自然界中的植物生长,并鼓励他们在家中种植一些植物。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2.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例如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一颗小豌豆西师大版
《一颗小豌豆》教课方案教课目的 :1、认识本课 6 个生字,培育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小豌豆乐于助人的美好质量,教育学生要有爱心。
教课重、难点 :要点:认识本课 6 个生字,培育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难点:理解小豌豆乐于助人的好质量,教育学生要有爱心。
教课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录音机、录音磁带。
教课过程 :一、创建情境,揭露课题1、师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认识课文1—8自然段的内容 (以前,有一间美丽的绿绿的小房屋 ,,)问:(1)故事中的豌豆共有几兄弟?(2)在这几兄弟中,你最喜爱的是谁?2、揭露课题,齐读师:同学们,我们的安徒生爷爷也很喜爱这颗小豌豆,今日,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安徒生爷爷写的《一颗小豌豆》,好吗,(板书课题 )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小黑板 )出示生字词,多形式认读。
(齐读——游戏:大小声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齐读 )豌豆懒洋洋瘦瘦的挪动清楚扶着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小黑板出示 :填一填 )课文主要写一颗小豌豆陪同一位()的小姑娘,最后使小姑娘()的故事。
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过渡 :哦,本来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呀~那,小豌豆是如何走开妈妈的呢 , 大家请看到课文 9、10 自然段。
1、指名读 9、10 自然段。
过渡 :就这样,小豌豆就在小楼窗台的裂痕里住下了。
小楼窗台的裂痕,同学们,大家想想 :小楼窗台的裂痕空间是那么的小,泥土又那么的少,这生长环境好吗 ,但小豌豆居然在这里住下了,这说明小豌豆的生命力如何 ,(强 ) 强,对,就由于小豌豆的生命力强,才会发生接下来的故事——2、学习 11—— 12自然段,思虑 :这是一个如何的小姑娘,过渡 :那是小豌豆跟谁之间的故事啊,哦,对了,就是住在这小楼里的小姑娘,那她是一个如何的小姑娘呢,(1)师范读课文 11—— 12自然段,生边听边用“ ,,画”出描绘小姑娘的句子。
最新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
最新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四年级要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供大家参考。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过程与方法: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科学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一只,演示温度计一只,三只烧杯,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
【教学过程】设疑自探(一)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
云,形状各异!似鱼鳞,像城堡。
你是否知道,让人浮想联翩的云从哪里来?雨,时而悄然无声,时而瓢泼倾盆。
他来自何处,又落向何方?雪,使大地“银装素裹”!传说雪花来自天上“婆婆”的羽毛枕头,你相信吗?解疑合探(一)1、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那么自然界的水是怎样循环的呢?让学生讨论,看教材p3.2、将冰放入水壶中,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
不断加热,水沸腾后,用勺子靠近壶嘴。
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么?找学生总结: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称为物态变化设疑自探(二)1、什么是温度?符号?2、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及单位符号?3、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4、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怎样读?5、还应了解自然界中哪些温度值?6、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什么?它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什么?解疑合探(二)〖演示〗请一位同学将手伸入三只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烧杯中并说明感觉。
教师: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
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2教学目标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三疑三探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学科四年级语文备课教师刘欣磊课题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内容比较充实。
2、通过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喜欢表达,有表达的自信。
3、知道动物也跟我们人类一样,有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我们应保护它们。
重点说清楚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难点运用恰当的语言,体现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了解喜欢的动物的习性,或观察、记录自己家养小动物的有关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出话题导入:(1)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2)今天我们就来完成“口语交际”部分。
板书课题:介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二、引导学生交流:1、小组展示:请说说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喜欢同一种动物的以四五人为一个小组,相互交流。
出示要求:二次修改a.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样子、动作、脾气、嬉戏……);b.表达真情实感;c.认真听,进行评议,评出最优秀的同学请他做代表讲。
d.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师随机进行指导。
2、示范引路,规范用语。
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什么难题?怎样介绍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有条理呢?(1)回忆课文如何介绍。
引导学生说出:①抓住特点来介绍。
②介绍时抓住其中一个特点,举例加以具体展开。
如白鹅的吃相,母鸡的母爱。
(2)回忆从动物的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进行,解说时也是分重点、举实例。
3、交流介绍,多向评议。
(1)学生代表汇报。
其他学习小组成员补充,评议。
(2)其他学生评议、质疑介绍不明部分,提出建议。
(评议的要点:①介绍内容:是否抓住动物特点或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进行,重点是否突出,是否能举例说明。
②交流时是否做到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
)(3)组织评出最佳汇报人员,讨论:为什么能介绍得这么好?三、知识拓展延伸:带有动物的成语。
小学三疑三探教案
小学三疑三探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三疑三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正确使用“三疑三探”思维方法;2. 培养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翻转课堂教学视频:介绍“三疑三探”思维方法的使用和案例分析;2. 图书、网络资源和实物:用于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探究;3. 分组卡片:用于学生分组。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发放分组卡片。
b. 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学到的内容,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 呈现(10分钟)a. 展示“三疑三探”思维方法的定义和步骤。
b. 播放翻转课堂教学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三疑三探”思维方法的应用过程。
3. 实践(30分钟)a.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定的学科内容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b. 学生通过研读书籍、搜索网络资源和观察实物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
c. 学生利用“三疑三探”思维方法,逐步解答问题并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
i. 第一疑:明确问题。
ii. 第二疑:找寻信息。
iii. 第三疑:解释归纳。
iv. 第一探:延伸拓展。
v. 第二探:假设验证。
vi. 第三探:问题解决。
4. 总结(10分钟)a.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并分享他们在解答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疑三探”思维方法的优点和应用场景。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a.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b.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三疑三探”思维方法进行问题解决。
四、教学反思:在此教案中,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和逐步探究问题,能够培养出积极的探索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升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疑三探教案
三疑三探教案教案标题:三疑三探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三疑三探”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案适用于各教育阶段。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知识、案例和问题;2.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材料;3. 准备投影仪或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三疑三探”的学习方法,并与学生分享一些案例,介绍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步骤二:学习第一疑——问题引导(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并提出个人观点。
步骤三:学习第二疑——材料探究(15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材料,如图片、文字、实物等。
2. 学生观察材料,记录关键信息并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信息。
步骤四:学习第三疑——问题解决(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与材料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记录解决步骤和答案。
3. 学生展示解决方案,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疑三探”学习方法的优势和应用;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学习的体会和感悟;3. 教师给予学生肯定性积极反馈。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同时,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运用“三疑三探”学习方法。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能力表现;2. 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展示中的表现和答案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语文三疑三探教案教案标题:《语文三疑三探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语文中的三疑三探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三疑三探方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
3. 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三疑三探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运用三疑三探方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2. 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灵活运用三疑三探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笔记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2. 教师提问:你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难题或疑惑?请举例说明。
二、讲解三疑三探方法(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三疑三探方法的概念和作用。
2. 教师详细解释三疑三探方法的三个步骤:提出疑问、探索解答、总结归纳。
3.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三疑三探方法的具体应用。
三、小组讨论与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语文学习中的难题或问题。
2. 小组成员共同运用三疑三探方法解决所选问题。
3.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解决过程和结果。
四、批判性思维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产生其他的疑问?为什么?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产生的其他疑问。
3.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这些疑问,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创新思维培养(10分钟)1. 教师提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想到其他的解决方法?为什么?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想到的其他解决方法。
3.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这些新的解决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疑三探方法的基本步骤和应用技巧。
2. 学生将总结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选择一个难题或问题,运用三疑三探方法解决,并写下解决过程和结果。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模板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模板教学进程设计这一环节。
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也是最能体现一个设计者的设计水平的环节。
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最新模板,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最新模板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深入知道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摸索、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4、通过了解圆明园的光辉和它的毁灭。
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知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想知道吗?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内容,你们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二、浏览、识字、探究、感悟(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语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知道。
(明确读的要求,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浏览习惯。
)(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形。
(抽卡片、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默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4)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解答。
)(5)对照感受,体会“置身空想境域中”这句话。
(现实生活中没有“蓬莱”、“武陵”,是人们根据想象建成的,所以会有“置身空想境域中”的感受。
教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
)(6)指导:古代劳动人民多了不得,他们具有特殊的想象力,创造力,当你了解圆明园的光辉文化和光辉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可自由发言,进行德育渗透,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7)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光辉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何用较大篇幅写它光辉的过去?(8)交换体会圆明园上怎样被毁灭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科目:四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分析本单元包含四篇课文;三篇是精读课文;一篇是阅读课文。
走进课文;有如诗般美丽的秋天;微笑着向你走来;无私地为人们送来快乐的银杏树和充满童真童趣的海滩雕塑。
《一粒小豌豆》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教育我们去体会生命的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积累与运用”中的“温故知新”、“语海拾贝”、“开心一刻”、“口语交际”、“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园地”;会引领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继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习惯;以及运用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释词的能力。
文质兼美、富有情趣是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在“批读文”的引领下逐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1、课文 7课时2、积累运用 5课时3、复习课 1课时4、单元测试 2课时5、试卷讲评 2课时总计 17课时1、秋天向我们微笑累计课时数(1-2 )教材分析:《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作者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香味、情态、声响、颜色;动物的欢歌;孩子们的行为;让读者领略了秋天的欢快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秋天;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词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5分钟)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在郊外看到了哪些变化?感觉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大家都很喜欢秋天;秋天也爱着我们。
4年级上册语文-3单元三疑三探第教案
学习目标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第一课时激趣导入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
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2、交流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发现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
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5、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
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2、喜欢这首诗吗?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
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
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4一颗小豌豆 教案-西师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4一颗小豌豆教案-西师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4*一颗小豌豆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豌豆给小姑娘带来的力量。
吗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豌豆给小姑娘带来的力量。
教学准备师: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安徒生,收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生字、词语卡片。
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安徒生,收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豌豆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2.丹麦作家安徒生以豌豆为题写了一篇童话故事,想读读吗?请齐读课文题目。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这是一颗什么样的小豌豆?这颗小豌豆有什么作用?)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新词。
2.认读生字、新词。
师生正音。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并在全班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4.分段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读了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6.学生再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生词,以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7.全班交流,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这是一颗什么样的小豌豆?小姑娘为什么能站起来?小姑娘的康复与小豌豆的成长有什么关系?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自主学习1 ——7段。
(1)自由读1 ——5段,看看这颗小豌豆的心愿是什么,与其他几颗豌豆有何不同。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五颗豌豆不同的理想。
(2)小豌豆长大后安了一个家,它在哪儿安的家?用勾出有关的句子。
(3)读一读句子,说一说这个家怎么样。
(4)自由读第7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个小姑娘快要死了。
勾出有关的词句。
(瘦瘦的、黄黄的、躺了一年、连……也……一点力气也没有。
)(5)多可怜的小姑娘啊!咱们再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
(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情、体谅、关心、爱。
)2.合作学习8~13段。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豌豆生长变化的语句和小豌豆生长变化带给小姑娘的变化的语句。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颗小豌豆》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颗小豌豆》教案文本细读:这篇文章讲述了小豌豆希望能给人们做件好事,终于在发芽、长叶、开花的成长过程中,给屋内患病的小姑娘带来愉快与生机的故事。
作者以极富诗意的语言,展现了小豌豆的活泼与乐于助人的美好形象。
文中小姑娘由“呆呆地”到“笑吟吟地”到“高兴极了”,由“连坐也坐不起来”、“一动也不能动”到“脸色好多了”、“自己坐起来”,到“竟站了起来”的过程,正是爱的力量的体现。
小豌豆的愿望不高,既不想跑得很远,也不想飞得更高,更不愿整天的睡大觉,他只是希冀着给人们做件好事就高兴了。
正是这朴实平淡的愿望,包含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以助人为乐,以奉献爱心为美。
是爱心让垂危的生命焕发生机与活力,也正是因为拥有无私的爱,无论何时、何地,小豌豆都充满了生机与朝气,充盈着活泼与热情。
全文无一爱字,但读后,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萦绕,有一丝从心底自然生成的感动,让人回味,使人不由自主地随小姑娘心情的变化而变化,随小姑娘病情的好转而欢乐,不由自主地因小豌豆的善良和爱而生敬佩之情。
小豌豆的爱不惊心动魄,不荡气回肠,但却润物无声,自由流淌。
本文读后,让人感到作者不是在写故事,而是在讲故事、说故事,那童稚的语言、极口语化的描述,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感觉到作者正坐在他们面前,娓娓地给他们讲豌豆的故事:“时间一天天过去,豌豆荚慢慢的变黄了,豌豆也慢慢的变黄了”,“小屋子真的一下子打开了,五颗豌豆都滴溜溜地滚了出来”,“飞到了一座小楼的窗台上,骨碌一滚,滚到一条裂缝里,那裂缝里有点儿泥巴,上面还长着青苔”,“猛劲儿长”,“可不是嘛,小姑娘的脸色好多了,她还能自己坐起来,坐上整整一个钟点呢”……语言浅显,但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而“绿茵茵的,好像一间绿颜色的小房子……他们一排儿坐着,谁也不跑来跑去”、“春天到啦,树枝该吐出小芽儿来了。
小草儿也该从土里钻出小脑袋来了”则完全从天真的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眼睛、儿童的耳朵和儿童的心灵去看、听和体验,极富情趣,且充满诗意,表现了儿童单纯朴素的情感世界。
四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四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四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桑兰遭遇颈椎骨折,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巨大不幸时,仍微笑着面对一切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理解"微笑"的含义,懂得一个人可以凭借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战胜自我。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感悟主人公面对“一切”乐观、自信的惊人表现,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含义。
教学准备:桑兰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养成根据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品质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理解课题1、板书:微笑。
问:你微笑过吗?什么时候?师继续板书:承受。
2、“承受”是后鼻音,读准音。
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忍受、承担)“承受”可以和哪些词语交朋友呢?同学们说得真好,(承受:压力、挫折、困难、不幸)都是人生道路上各种各样的不幸,如果这些加在一起,那就可以称之为“一切”。
(板书:一切)完善板书。
有一个十七岁的姑娘,她微笑着承受这一切。
来,我们一起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认识这位姑娘吗?3、出示桑兰图片,她就是桑兰。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优秀”。
1、桑兰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先来了解桑兰的运动生涯。
书上有一段话简单地介绍了桑兰,轻声读读第一节内容。
2、交流:桑兰是一位优秀的女子跳马选手。
3、为什么这么说呢?4、出示补充资料,了解桑兰曾经赢得过的荣誉。
指名读。
1991年在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上获得:高低杠第一名;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
1995年在南京“全国城市运动会”上获得:全能和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
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得跳马第二名。
四年级上册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5《题西林壁》教材简析这首诗是宋朝文豪苏轼浏览庐山时,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对庐山带有总结性质的诗,表达了对庐山的赞美之情。
诗句“不是庐山真面目”,蕴含哲理,成为成语,传诵千古。
教学要求1、借助于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词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讨论从诗中受到的启发。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明白诗中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破题质疑1、位于长江边上的江西庐山,以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而备受游客的青睐,历来游览过庐山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在歌颂庐山的众多故事中,有一首却别具一格,千古传颂。
2、这节课我们就走近庐山,走进宋朝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感受庐山的美,板书诗题。
3、学习这首古诗,你认为应该主要解决哪些问题?预设: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二、潜心批读,自主探究——古诗意思1、初读感知,把握大意:(1)自由读古诗,要读通顺,读正确。
(2)同桌俩互读互听互评。
(3)指名读古诗,注意纠错。
(4)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回忆一下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3、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先采用结合注释、联系诗句、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题目、词语、诗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铅笔批注在旁边;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打上“?”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情,留足时间。
三、多元对话,合探解疑——古诗意思1、指名读古诗。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那些词语、诗句的意思?3、你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提出来,共同探究。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议一议,再说说。
5、读诗句,想画面:边轻声读边展开想象,把你脑海中所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下来。
6、同桌俩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潜心批读,自主探究——体会情感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古诗,边读边体会;自己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的?把自己的体会批注下来;你认为这首诗该怎样读才合适?自己试着读一读,要读出原诗的味道。
四年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四年语文三疑三探教案教案标题:四年语文三疑三探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四年级语文课文中的三疑三探句式。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用语言表达清楚。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三疑三探句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三疑三探句式的定义和用法。
2. 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三疑三探句式。
3. 运用三疑三探句式进行讨论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材料:选择一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课文,包含三疑三探句式。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白板、笔、纸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一些常见的疑问句和陈述句,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在阅读中是否还有其他类型的句子,例如三疑三探句式。
步骤二:学习三疑三探句式(15分钟)1. 解释三疑三探句式的定义:即通过提出三个问题或三个疑点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兴趣。
2. 通过课文中的例句,引导学生理解三疑三探句式的用法和特点。
3. 提供更多的例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三疑三探句式的理解。
步骤三:分析课文中的三疑三探句式(20分钟)1. 将选择的课文分段展示给学生,并指导他们找出其中的三疑三探句式。
2.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句子中的疑问点,并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种句式。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展示给全班。
步骤四:运用三疑三探句式进行讨论和写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话题或问题。
2. 学生利用三疑三探句式进行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三疑三探句式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分析其中的三疑三探句式。
3. 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和写作中积极运用三疑三探句式。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用三疑三探句式写一篇短文或作文,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4一颗小豌豆
4.一颗小豌豆总第7 个教案共享备课(设计者:黄晗)审验签字(王金英)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讲的是一颗小豌豆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给病危的小姑娘以信心和力量,让小姑娘奇迹般地康复的故事。
全文语言通俗易懂,具有童真童趣,很适合学生朗读。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姑娘能站起来的原因,感受小豌豆给小姑娘带来的力量,体会作者对小豌豆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2.自主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姑娘能站起来的原因,体会小豌豆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搜集安徒生的生平资料及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1.同学们,在二年级时,我们读了《丑小鸭》这篇童话故事,你知道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吗?你还读过他的哪些童话故事?(指名交流搜集的资料。
)2.简介安徒生(安徒生是丹麦作家。
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童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的贫困生活使他创作的童话对下层人民的生活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
揭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穷人鸣不平始终是安徒生童话的一大主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
)3. 今天我们再来读他的一篇童话故事——《一颗小豌豆》。
(板书课题,指导“豌”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不会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学。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差生说,中等生补充,优生评判。
3.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学生自主质疑,教师归纳整理。
预设:a.小豌豆的心愿是什么?b.小姑娘为什么能站起来?(三)、提示引路,自主探究1.出示自读提示1、自由读1—5段,说说小豌豆的心愿是什么?○2、读6至最后一段,想一想小姑娘为什么能够站起来,○她的康复与小豌豆的成长有什么关系?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一颗小豌豆
总第 7 个教案
共享备课(设计者:黄晗)审验签字(王金英)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讲的是一颗小豌豆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给病危的小姑娘以信心和力量,让小姑娘奇迹般地康复的故事。
全文语言通俗易懂,具有童真童趣,很适合学生朗读。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姑娘能站起来的原因,感受小豌豆给小姑娘带来的力量,体会作者对小豌豆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2.自主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姑娘能站起来的原因,体会小豌豆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搜集安徒生的生平资料及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二年级时,我们读了《丑小鸭》这篇童话故事,你知道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吗?你还读过他的哪些童话故事?(指名交流搜集的资料。
)
2.简介安徒生(安徒生是丹麦作家。
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童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的贫困生活使他创作的童话对下层人民的生活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
揭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穷人鸣不平始终是安徒生童话的一大主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
)
3. 今天我们再来读他的一篇童话故事——《一颗小豌豆》。
(板书课题,指导“豌”字的写法。
)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不会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学。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差生说,中等生补充,优生评判。
3.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自主质疑,教师归纳整理。
预设:a.小豌豆的心愿是什么?
b.小姑娘为什么能站起来?
(三)、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1—5段,说说小豌豆的心愿是什么?
○2、读6至最后一段,想一想小姑娘为什么能够站起来,她的康复与小豌豆的成长有什么关系?
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特别关注学困生。
二、多元导悟,解疑合探(20)
(一)汇报第一个问题,体会小豌豆与众不同的愿望
1.师:有一片豌豆荚,绿莹莹的,里面住着五颗豌豆。
这五颗豌豆各有各的想法,谁愿意来读出不同豌豆的愿望。
生分角色读(2-5)段。
指导学生们抓住“神气”“懒洋洋”等词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2.小豌豆的心愿是什么?(生答)
出示:你认为这是一颗什么样的小豌豆呢?(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见解)
3.出示句子,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最小的一颗豌豆,被……住下了。
”
你认为小豌豆的“家”怎么样?它在这样的条件下能活下
去吗?
小结:尽管生存的条件十分艰苦,但小豌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心愿,它要用自己顽强的生命给人们做好事,这个美好的心愿能实现吗?请同学们往下读,相信大家读了课文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汇报第二个问题,感受小豌豆给小姑娘带来的力量
1.楼上住着一个小姑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读了第7段,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抓住“瘦瘦的”、“黄黄的”、“躺了一年”、“连……也……”、“一点力气也没有”等词语体会小姑娘的可怜,指导读出同情的语气。
过渡:是啊,小姑娘的病情十分严重,可是,文章后半部分却这样写道:
2.出示句子,指名朗读
a.小姑娘的脸色好多了,她居然还能坐起来呢。
b.她扶着窗台,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来。
联系上下文理解“居然”“竟”的意思。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病得那么重,快要死了的小姑娘站了起来呢?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文中找出答案。
3.选择喜欢的方式读9-13段,用“——”划出小豌豆生长
变化的词语,用“”划出小姑娘身体变化的词语。
4.
小姑娘听妈妈说小豌豆长叶子了,她心想;
小姑娘看着小豌豆猛劲儿长,她心想;
小姑娘看到小豌豆开出了小花,她又想。
5.小组讨论
小姑娘站起来与小豌豆有关系吗?为什么?(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的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小豌豆开出一朵嫩黄色的小花,小姑娘真实高兴极了,慢慢地,竟站了起来……)
6.小豌豆看到小姑娘站起来了,它高兴地说(生读最后一句话),那小姑娘会对小豌豆说什么呢?
7.有感情地9-13段。
(可分角色读,引导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小结:这是一颗生命力顽强的小豌豆。
这样的小豌豆怎么不令人喜爱呢!
(三)、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1、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像小豌豆那样,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以启迪的事物
还有很多,你能说说吗?这样的人物有:张海迪、海伦
三、回顾文本,质疑再探:(5)
1.回顾一下,开始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
2.默读课文,你还有新的问题要问吗?
预设:○1小姑娘好了吗?
○2其他豌豆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3课文开始写五颗豌豆,而题目为什么是“一颗
豌豆”呢?
(可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导自主解决)
四、运用拓展(5)
1、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出一两道测试题考考同桌。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命题的全面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3、教师梳理有价值的自测题,在班级交流。
4、选择其中一颗小豌豆,发挥想象,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4.一颗小豌豆
开出小花站了起来
猛劲儿长脸色好多了,坐起
长出小叶叫高兴
裂缝快要死了
心愿美好生命力顽强
小豌豆小姑娘
受启发和鼓舞有信心和力量。